'為什麼我們總愛犯錯?為什麼舒爾茨說人類能犯錯是好事?'

不完美媽媽 哲學 三聯生活週刊 三聯生活週刊 2019-09-17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6期,原文標題《錯誤意味著更好的可能性》,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紐約客》記者凱瑟琳·舒爾茨說,我們的感官和一些先天的本能會導致我們犯錯,犯錯之後我們往往會感到受挫、不願正視錯誤,而正是錯誤能給我們帶來生命更好的可能性。

主筆/薛巍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6期,原文標題《錯誤意味著更好的可能性》,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紐約客》記者凱瑟琳·舒爾茨說,我們的感官和一些先天的本能會導致我們犯錯,犯錯之後我們往往會感到受挫、不願正視錯誤,而正是錯誤能給我們帶來生命更好的可能性。

主筆/薛巍

為什麼我們總愛犯錯?為什麼舒爾茨說人類能犯錯是好事?

凱瑟琳·舒爾茨

錯誤的根源

我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犯錯,我們會寫錯字,會記錯日期,錯誤有大有小,有道德上的也有技術上的,有日常生活方面的,也有商業決策上的,各種錯誤之間會有什麼共同之處嗎?《紐約客》記者凱瑟琳·舒爾茨在《失誤》一書中說,至少我們犯錯後的心情和態度是一樣的:我們會沮喪,會躲避。對錯誤的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也出現了一門新興的學科。“哲學作為傳統領域,一直在總結和定義錯誤;與此同時,一個嶄新的領域卻在細化和梳理錯誤,它叫人因學或決策研究,有一個別稱叫錯誤學,它是一門應用科學,研究者的總體目標是降低錯誤發生的概率,減輕錯誤的危害。”舒爾茨也研究失誤,但她認為自己跟錯誤學家不同,她希望概括出錯誤的特徵、根源,以及如何正確看待錯誤。

我們的認識首先靠我們的感官,而感官是會出錯的,比如我們會認為水中的筷子是彎曲的;我們也會有觸覺上的幻覺,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幻肢——被截肢的病人總是強烈地感覺到失去的肢體仍在身上。還有“幻帽”——把緊套在頭上的飾品、繃帶或帽子取下,哪怕過了一陣子,我們仍然感覺腦袋像被套住了似的。錯覺是真實發生的,我們意識到它們是錯的,靠的是認識的第二步:理智。舒爾茨寫道:“大腦在理解的每一步都有可能走岔了道而偏離世界,給錯誤以可乘之機。感官會犯錯,我們卻無法分辨信息的真假。因為除了感官就沒有別的辦法瞭解那些事物,自然也沒有獨立手段來檢測感覺是否切實。是的,我們可以詢問別人是否有同感,但沒辦法保證他們沒有錯。正因如此,我們無法確保自己的基本感覺是對的。但認知偏離了本義反倒經常啟人深思,甚至揭示深層的真理。比如越遠的物體看起來越小,假如我們只能看,而沒有理解力,就會以為那些物體真的縮小了。但現在我們知道物體的大小是固定的,只是隨著距離的改變而看起來相應改變。飛機起飛後並不會變成一個點,後視鏡中的樓房也不會因為我們的前進而沉沒到地平線下面去。”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6期,原文標題《錯誤意味著更好的可能性》,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紐約客》記者凱瑟琳·舒爾茨說,我們的感官和一些先天的本能會導致我們犯錯,犯錯之後我們往往會感到受挫、不願正視錯誤,而正是錯誤能給我們帶來生命更好的可能性。

主筆/薛巍

為什麼我們總愛犯錯?為什麼舒爾茨說人類能犯錯是好事?

凱瑟琳·舒爾茨

錯誤的根源

我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犯錯,我們會寫錯字,會記錯日期,錯誤有大有小,有道德上的也有技術上的,有日常生活方面的,也有商業決策上的,各種錯誤之間會有什麼共同之處嗎?《紐約客》記者凱瑟琳·舒爾茨在《失誤》一書中說,至少我們犯錯後的心情和態度是一樣的:我們會沮喪,會躲避。對錯誤的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也出現了一門新興的學科。“哲學作為傳統領域,一直在總結和定義錯誤;與此同時,一個嶄新的領域卻在細化和梳理錯誤,它叫人因學或決策研究,有一個別稱叫錯誤學,它是一門應用科學,研究者的總體目標是降低錯誤發生的概率,減輕錯誤的危害。”舒爾茨也研究失誤,但她認為自己跟錯誤學家不同,她希望概括出錯誤的特徵、根源,以及如何正確看待錯誤。

我們的認識首先靠我們的感官,而感官是會出錯的,比如我們會認為水中的筷子是彎曲的;我們也會有觸覺上的幻覺,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幻肢——被截肢的病人總是強烈地感覺到失去的肢體仍在身上。還有“幻帽”——把緊套在頭上的飾品、繃帶或帽子取下,哪怕過了一陣子,我們仍然感覺腦袋像被套住了似的。錯覺是真實發生的,我們意識到它們是錯的,靠的是認識的第二步:理智。舒爾茨寫道:“大腦在理解的每一步都有可能走岔了道而偏離世界,給錯誤以可乘之機。感官會犯錯,我們卻無法分辨信息的真假。因為除了感官就沒有別的辦法瞭解那些事物,自然也沒有獨立手段來檢測感覺是否切實。是的,我們可以詢問別人是否有同感,但沒辦法保證他們沒有錯。正因如此,我們無法確保自己的基本感覺是對的。但認知偏離了本義反倒經常啟人深思,甚至揭示深層的真理。比如越遠的物體看起來越小,假如我們只能看,而沒有理解力,就會以為那些物體真的縮小了。但現在我們知道物體的大小是固定的,只是隨著距離的改變而看起來相應改變。飛機起飛後並不會變成一個點,後視鏡中的樓房也不會因為我們的前進而沉沒到地平線下面去。”

為什麼我們總愛犯錯?為什麼舒爾茨說人類能犯錯是好事?

《失誤》

我們還有其他一些導致錯誤認知的傾向,比如,如果我們安排別人去尋找細節,他們就會嚴重地把握不準全局,這叫“非注意盲視”,這種傾向在一般情況下都是有益的,能幫助我們屏蔽周遭的噪聲而集中精力做手頭的事情。可是一旦它跟我們作對,後果可能會不堪設想,比如會引發車禍,因為不管行人和自行車多麼顯眼,司機的中心不在他們,看到他們的概率會小一些。

人類的認知還有一個怪癖,就是我們喜歡用一套理論解釋事情。“我們都有輕微的虛構型人格,每個人都善於利用極其有限的信息編造出一套套假說。我們都有很強的理論衝動,這是人類進化出來的優勢,我們的祖先必須想辦法弄清楚搖晃哪些樹,才能搖下可食用的果實;必須弄懂哪幾種形狀和顏色的漿果有營養,哪幾種與之類似但有毒;聽到灌木叢裡傳來窸窣聲,必須推斷即將現身的是獵物還是捕獵者。換句話說,必須能夠異常熟練地猜測周圍發生了什麼事,以及發生的緣由。因為被迫推論某些事情,我們最終學會了推論一切並樂此不疲,比如超新星是如何形成的,自閉症患者為何越來越多。推理就像呼吸一樣沒辦法停止。我們的大腦會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一系列複雜的理論推斷,我們不斷地、下意識地從周圍汲取信息,以改變或完善心中的世界模型。”

擁抱錯誤

別人犯錯我們會感到好笑,但犯錯並不是因為他們智力低下,而是因為他們尚在搜尋、探索。比如小孩子對身邊事物的理解經常錯得離譜,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大腦中的信息量不足。比如他們對身體缺乏正確認知,發展心理學家發現4週歲以下的孩子不知道大腦的功能,7歲以下的孩子基本上只能說出體內的三種物質——血液、骨骼和心臟,絕大多數8歲以下的孩子都認為小男孩可以變成小女孩,小女孩也可以變成小男孩。這並不是說小孩子很笨,或者他們還沒有形成對人體和世界上其他事物的複雜理論。其實他們對這二者都進行了複雜的思考。這是因為小孩子缺乏足夠的數據。有時候,大人會有意對他們隱瞞信息。“小孩子之所以相信聖誕老人和牙仙的存在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好騙,他們從可靠的信息源(一般來說是父母)那裡瞭解到這些現象,並且還經常獲得物證(比如煙囪旁邊的餅乾屑、枕頭底下的硬幣)。他們除了家人最常接觸的人群都是小孩,他們跟他一樣存在信息嚴重不足的問題。”

我們會犯錯,但不能因此而為自己開脫,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很多錯誤可以並且也應該減少,還有少數完全可以消除,而還有一些錯誤我們根本就不該奢望能擺脫它們……如果想減少錯誤,你首先得認為認定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想不犯錯,或者說減少錯誤,首先得承認自己可能會犯錯,並有意找出自己的錯誤,分析犯錯的原因。”

舒爾茨說,人類能犯錯是好事。“在世間萬物之中,唯有人類能夠孕育奇思妙想,追逐黃粱一夢,想象天馬行空,相信天方夜譚。對每一個種族來說,錯誤都是存活和變通的機制。錯誤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生物層面的進化,還帶來了社會、情感及智慧的進化。”錯誤的自我認知、高估自己、樂觀精神有助於我們的生存,“正確並不有趣。無數的研究結果顯示,抑鬱症患者比普通人擁有更準確的世界觀,他們並不為令人愉悅的幻想所矇蔽,他們也很少相信自己在幾乎每一個領域都超凡脫俗。他們還深刻地認識到生存的基本狀況:人生之於冰冷的歷史洪流,莫過於白駒過隙的一瞬。抑鬱症患者或許並不開心,但就全局上的存在問題來說,他們基本上要比其他正常人都更加正確。”

犯錯說明我們在積極地認知世界。“我們犯錯是因為我們首先相信自己。儘管錯誤有時會讓人感到絕望,其實它在精神上更接近於希望。我們犯錯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頭腦有著持久的信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