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個秋季養生的保健小竅門,做到了能健康一整年

養生 中醫 白露 護膚 家庭醫生在線網 家庭醫生在線網 2017-10-24

早晚涼風時至,空氣乾燥,極易外感“燥邪”而傷肺,還易引發其他疾病。秋季養生,從現在開始。秋季抵抗能力差,養生保健是關鍵。隨著天氣轉冷,秋冬季不遠了。秋冬季是人抵抗力最差的季節,學會養生保健是少生病的關鍵。

這8個秋季養生的保健小竅門,做到了能健康一整年

秋季養生原則要謹記

1、多補水趕走秋季乾燥

秋季對於中醫養生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季節。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人的津液容易損傷,所以秋季最重要的當數充足補水。這個補水應該是全方位的,既有正常的喝水,也有皮膚的保溼,總之從頭到腳,儘量讓身體感覺潤澤舒服。

這8個秋季養生的保健小竅門,做到了能健康一整年

2、吃蔬果幫助滋陰潤肺

與今年夏季雨水豐沛反差較大的是,此時正應“一場秋雨一場寒”,不過秋雨卻並不多,空氣中的溼度很小,這時更應對秋燥重點防範。除飲水充足,飲食方面有哪些還能幫助防秋躁呢?中醫來講,秋季重點養肺,而白色入肺,因此,這段時間常吃藕、百合、白蘿蔔、鮮山藥、銀耳、白果、梨、蓮子、荸薺等清補柔潤的“白色蔬果”,都可以起到清熱生津、滋陰潤肺的作用,讓人從內到外都潤起來不再燥。

3、多走走趕走抑鬱惆悵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秋分時的養生內容,還有一大部分是關於情緒的,應讓情志平和。秋分養生,宜動不宜靜,動起來才能幫助氣血收養,且此時空氣質量佳,多出去走走既可鍛鍊了身體,也能讓人神清氣爽。當然,除了快步走、跑步之外,多登高遠眺也是個好辦法,登高遠眺很容易趕走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

這8個秋季養生的保健小竅門,做到了能健康一整年

4、適當添衣,勿貪涼

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處暑還會熱,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在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節氣就不能赤膊露體了,會著涼受寒。早晚溫差加大,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嚴實。

除了早晚添加衣物,睡覺時也不可貪涼。這個時節可以撤掉夏季用的涼蓆,關上空調,將薄被備在床頭,隨時取用。

5、睡得早一點

經過三伏天“晝長夜短”的洗禮,到了秋天,很多人都會覺得疲勞,這就是俗說的“秋乏”。

此時,中老年人睡眠不足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一定要調整作息。最好10點左右就上床休息,養好體內的“陽氣”。如果實在沒有條件早睡,那麼一定要在12點到凌晨2點之間入睡,否則會對身體有比較大的損傷。

這8個秋季養生的保健小竅門,做到了能健康一整年

6、以有氧運動為主

宜人的秋季,是鍛鍊身體的黃金季節。但秋季氣候與夏季不同,天氣慢慢轉涼,爆發性的無氧運動易引起身體不適,甚至造成運動損害,所以健身時一定要選擇動作幅度較小、熱量消耗較大的有氧運動。例如,爬山、慢跑、散步、太極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7、培養樂觀情緒

秋季養生首先要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以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一切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是調解精神的良劑。

8、飲食要以滋陰潤肺

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多吃清潤甘酸的食物。酸味入膽,促進膽汁分泌,可以解油膩、降血脂,有助於健脾和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