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第二十三天,三伏養生最容易忽視的是腳

養生 中醫 生薑 中藥 優勢傳播 優勢傳播 2017-08-27

入伏第二十三天,

這個時候來談重視腳有點晚,主要是如果沒有對腳進行鋪墊的話,很難引起大家對腳的關注,因為夏天赤腳比較多,洗腳也很簡單,這也都是導致對腳不重視的原因,一般人在冬天相對來說對腳重視一些。

那為什麼夏天要重視腳呢?怎麼重視腳呢?

入伏第二十三天,三伏養生最容易忽視的是腳

夏季養生其實就養腳,腳是我們的第二個心臟,所以養好腳,身體才能健康!雙腳作為人體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僅腳踝以下就有33個穴位,佔全身穴位的10%!通過泡腳能很好的溫補陽氣,刺激經絡,調整人體臟腑機能。“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腳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6條經脈之根分別在腳上的6個穴位中。

俗話說:“寒從足下生”,那麼想要去除“寒”,也要從腳上下功夫,“寒氣”,指的是人體受寒時所產生的東西。中醫認為:寒氣具有陰冷、凝結、阻滯的特性,是萬病之源。

一份寒氣一份毒,身體裡寒氣重的人一般有這樣一些表現:怕冷,四肢、關節等部位常冰涼甚至腫脹;腹部、腰部、頸部冷痛酸脹;受涼或用過冷食後易腹瀉;愛上火,口舌生瘡、目赤、咽喉腫痛;倦怠無力,精神不振、眩暈等。

夏天寒氣從哪裡來

提起寒氣,人們一般首先想到的是冬天的冰雪與刺骨寒風。寒乃冬季之主氣,寒冷太過,傷人致病則為寒邪。三伏天裡,哪裡來的寒氣?

空調過涼,冰箱惹禍,貪涼受風,淋雨受潮等都是導致三伏天會有寒氣的主要原因。

腳底的湧泉穴也是容易受風寒的地方。長期光腳在空調屋行走、鞋襪潮溼後不立即更換、睡覺時冷氣正對著腳底吹,都會招致寒氣入侵。

那麼三伏天如何重視腳護理腳呢?

入伏第二十三天,三伏養生最容易忽視的是腳

泡腳是中醫的一種治療養生的方法,也“足診療”的一部分。腳部的血液不循環的話,會導致我們人體大腦血液供給不足,會出現頭暈、眼花,嚴重會昏迷。而熱水泡腳真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泡腳促進血液循環,泡腳可以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和經絡。

我們都知道,冬天是泡腳的好時候,大家也都習慣冬天泡腳,很少人知道的是,夏天同樣也是泡腳的絕佳時機!三伏天陽氣外盛,人體氣血趨向於表,陽氣浮越於外,則陰氣伏藏於內,故此時更需溫補陽氣,尤其是對女性、虛寒體質者、正在冬病夏治 的人來說!

三伏天泡腳可以解決以下問題

入伏第二十三天,三伏養生最容易忽視的是腳

(1)調和陰陽,打破“火包寒”的狀態!

三伏天,氣溫高,外界陽氣也達到一年中最旺盛的程度,難免的,人體的陽氣也隨之旺盛,並且呈現一種蒸騰的狀態,陽氣旺盛,且往外散發,可這樣一來,內裡就虛寒了!故而夏天多腸胃病,就是因為此時人體外熱內寒,是一種“火包寒”的狀態。

這個時候泡腳,一個是可促進出汗,泡腳出汗,可讓周身所染風寒溼氣隨著熱汗排出。再一個是可以依靠泡腳帶來陽氣,通過足底豐富的穴位傳遞到經絡,內虛的陽氣得到補充,“火包寒”的狀態得到打破,陰陽相濟,氣血生生不息,就能給人體帶來充足的活力!

(2)滋陰補腎,疏通經絡!

入伏第二十三天,三伏養生最容易忽視的是腳

晚9點泡腳最能養腎——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補腎,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有利於滋補腎經氣血。

經常泡腳就可刺激腳部的太沖、隱白、太溪、湧泉以及踝關節以下各穴位,能起到滋陰補腎、壯腰強筋、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延緩衰老的功效,並可調理耳聾、頭昏眼花、牙齒鬆動、失眠、關節麻木等證。不說包治百病,但也差不多了。

(3)祛除暑溼,調和脾胃!

入伏第二十三天,三伏養生最容易忽視的是腳

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夏季暑多夾溼,脾最怕溼,溼氣阻滯在脾胃,就會出現沒胃口、愛犯困、沒精神等表現。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用溫水泡腳能更好地刺激經絡,振奮人體臟腑機能,有助於祛除暑溼,預防熱傷風,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慾,促進睡眠。

所以先天脾胃不好的人更適合夏季泡腳,而當脾胃好了,就不容易被溼氣侵犯。雙腳是人體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與各臟腑相對應的反射區,脾、胃、肝、腎等重要臟腑的經脈都經過此,泡腳時通過經絡傳導,故而能達到臟腑保健、祛除暑溼的效果。

三伏天泡腳也是有講究的,而相比於普通的水泡腳,草藥泡腳具有熱力與藥效雙重作用,並且有效中藥成分在熱水的熱力幫助下,能更容易滲透進皮膚,進入人體經絡,從而起到溫陽散寒的作用。

(1)艾草泡腳

入伏第二十三天,三伏養生最容易忽視的是腳

艾草性溫、味苦、無毒,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溼寒、止血安胎等功效,用艾草泡腳能夠改善肺功能,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的冬病夏治很有好處。此外艾草泡腳還能緩解外黑眼圈,肝腎陰虛是導致黑眼圈的主要原因,用艾葉水泡腳就能有效的滋陰補腎、清降虛火。

艾草泡腳的方法: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幹艾草煮水泡腳,或用純艾葉做成的清艾條取1/4,撕碎後放入泡腳桶裡,用滾開的水沖泡一會兒,等艾葉泡開後再兌入一些溫水泡腳,泡到全身微微出汗。艾葉泡腳有節制,身體寒溼重的女性灸友,每週艾草泡腳一次即可。

(2)生薑泡腳

入伏第二十三天,三伏養生最容易忽視的是腳

生薑藥性辛溫,有祛溼解表、溫陽祛寒的作用,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陽虛怕冷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另外小兒很容易因為受涼而流鼻涕、咳嗽、發燒,家長除了按時給孩子服藥外,用生薑水給孩子泡腳也能起到緩解感冒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薑泡腳並不是將生薑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

還有一些中草藥也是可以根據個人需要使用的,俞跗通公司就有一種包含益母草、紅花、老薑、丹蔘、當歸、艾葉、粗鹽等,精準比例配方而成的足浴包,供大家直接泡腳使用。

入伏第二十三天,三伏養生最容易忽視的是腳

三伏天重視腳還需要給腳底按摩,我在前面的進入伏天系列中都有按腳的介紹,大家有興趣可以查閱。

入伏第二十三天,三伏養生最容易忽視的是腳

在做完熱水足浴之後,也可以自己做個自助式腳底按摩。先給雙手和足部塗上一層潤膚乳液,1、按揉湧泉,2、按揉腳趾, 3、旋轉腳踝,4、魚際對腳心,5、足心對手心,6、足跟搓足心,也可以根據反射療法進行反射區按摩。

除了泡腳和按摩腳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食療養腳。

【食療養腳】

養腳我們還可以從食物中來養,吃對的食物,達到想要的養生效果。在飲食上,我們應該注重脾胃的養護,在某種情況上,脾胃也會影響到腳部的健康,因為夏季暑溼之氣盛,而溼氣容易困於脾,從而傷及脾胃的陽氣,陽氣的減弱則會直接影響到腳部的靈活性。所以我們要吃薏米來預防和解決。薏米具有很強的修脾功能,還能降溫祛溼。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入伏第二十三天,三伏養生最容易忽視的是腳

1、薏米紅豆粥:準備薏米30克、紅豆10克、芡實適量、枸杞適量。然後把薏米和紅豆先洗乾淨,接著我們先把薏米和紅豆放進鍋中熬煮至開後,再把其他材料全部倒進鍋中,用大火煮半小時,後轉為小火煮至熟爛加冰糖即可!

入伏第二十三天,三伏養生最容易忽視的是腳

2、薏米白果粥:先把薏米150克,去殼白果15枚準備好。然後將薏米提前浸泡一夜,接著再把薏米炒熟,最後加水直接煮到爛,加適量的白糖即可食用。

三伏季是會養生人的黃金,“三伏一養生,勝過寒冬靈丹補藥!”所以三伏要養生,錯過了,那麼這個冬季就有的受了。

所以國內首個以腳為養生鏈的上市公司俞跗通公司的口號就是是養生先養腳,養腳永不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