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名句典故詳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名句的誕生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1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夢遊天姥2吟留別(節錄)

完全讀懂名句

1.白鹿:指仙人的坐騎。2.天姥:山名。在今浙江新昌縣東五十里,東與天台山華頂峰相接,西與沃洲山相連。

如今我辭別諸君,不知什麼時候能再回來?暫且把白鹿放到青崖上去吧。假如我要遠行,便可騎上它去尋訪名山,怎能低頭躬身去事奉權貴,使我不得開心歡顏?

名句的故事

此詩一作“別東魯諸公”。是天寶五載(公元746年)李白從東魯家中南下吳越遊歷、別東魯友人(杜甫等人)時所作的。雖然是別離之作,李白與杜甫之友誼亦非比尋常,但從詩題到詩文,卻鮮見離別的感傷,大概只有末段“別君去兮何時還”一句提到惜別之情,由此可知,詩人之為此作應別有感懷。

詩文內容大致是在“夢”中進行的。詩中,作者藉著對一片夢境的描寫,發抒其對名山的嚮往心情,從而表示其對自由理想境地的熱情追求,以及對於所憎惡的現實之堅決否定。或說詩人是借夢境以託言:“回首蓬萊宮殿,有若夢遊,故託天姥以寄意。”(陳沆·《詩比興箋》)此說雖然有些牽強,但從詩的結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二句,便可以明顯地看出,詩人嚮往自由的浪漫情緒,乃是從對於所憎惡的現實——朝中權佞的醜惡之堅決否定中產生的,他所以發抒其浪漫情性,正是為了使自己的精神從現實加予的桎梏中解脫出來。

對於此詩,清朝沈德潛在《唐詩別裁》裡這麼評說:“託言夢遊,窮形盡相,以極洞天之奇幻,至醒後頓失煙霞矣。知世間行樂,亦同一夢,安能於夢中屈身權貴乎,吾當別去,遍遊名山以終天年也,詩境雖奇,闕理極細。”闕即“脈”,此評既關照了李白浪漫的性格,亦符合詩文之意涵。

歷久彌新說名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豪爽而直接的兩句話,為歷代所有不願屈辱服事權貴小人的仁人志士,繼東晉末年田園詩人陶潛的“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之後,塑造了一個典型而明確的形象。而清朝名醫徐靈胎的故事,又是另一個鮮活的例子。

徐靈胎名大椿,字靈胎,晚年自號洄溪老人,他出身書香門第,幼承家學,祖父曾為翰林院官員,參與修撰《明史》。徐靈胎生有異稟,聰明過人,文武雙全,凡星經地誌、九宮音律,以至於舞刀奪槊之法,一皆擅場,而尤長於醫。徐靈胎20歲便高中秀才,在一次歲考試卷上他題詩道:“徐郎不是池中物,肯共凡鱗逐隊遊。”詩中的“徐郎”為自指,至於“池中物”、“凡鱗”,指的都是蟄居無所作為的庸俗之輩;原來他厭惡科舉制度,鄙視八股文,而對於流俗的追求更是深感不滿。後來他被考官除名,從此才棄科舉,鑽研學問,尤其在醫學上獨樹一幟,對於病人更能以義、以誠相待,終於成為康、乾一代的名醫。

志存高潔,不為權貴、金錢折腰,守正不阿,應當就是陶淵明、李白、徐靈胎以及歷代仁人志士的共同特點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