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名句典故詳解: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名句的誕生

綠蟻1新醅酒2,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完全讀懂名句

1.綠蟻:酒面上細小的綠色浮沫。2.新醅酒:還沒有過濾的新酒。

新釀的米酒酒面上泛著細小的綠色渣滓,小小的紅泥爐火燒得正旺。天快黑了,眼看著就要下雪,你能一起喝杯酒嗎?

詩人背景小常識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樂天,祖籍太原,生於鄭州新鄭(今河南鄭州)。他從小就比別的孩子聰慧,五六歲開始學作詩,到了9歲便很熟悉聲韻。29歲進士及第後,他除了不斷上奏提供改革的意見以外,還以詩歌作為補察時政的武器,促進新樂府運動,寫了大量的諷喻詩;舉凡兵役、賦稅、婦女、吏治、刑法和諸多不良社會風氣(如厚葬、立碑、買賣婚姻、迷信神仙等),都有尖銳的揭露和批判。

元和十年,兩河藩鎮割據勢力聯合叛唐,派人刺殺主張討伐藩鎮割據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請急捕凶手,以雪國恥,卻被對立的官僚勢力攻擊為越職言事,並捏造“傷名教”的罪名,把他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這對正直的白居易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但他並沒有辭官歸隱,而是選擇了一條“吏隱”的道路,一邊掛著閒職,一邊在廬山蓋起草堂,與僧朋道侶交遊,寫了很多閒靜恬淡、抒發個人情感的閒適詩和感傷詩。白居易58歲後定居洛陽,過著飲酒、彈琴、賦詩、遊山玩水和“棲心釋氏”的生活。病終後葬在龍門香山琵琶峰,李商隱還為他寫了墓誌銘。今天,白居易的墓地已開闢為遊覽勝地。

白居易閱歷豐富,年壽又高,詩歌的創作量是唐代詩人中最多的。明代詩論家胡震亨《唐音統籤》中記載宋朝詩人張文潛曾看過白居易詩手稿,“真跡點竄,多與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詩、改詩有多麼刻苦認真。他的詩明白曉暢、用字質樸,為的是“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新樂府序》),也就是藉著通俗易懂的文字,擴大流傳的速度和效果。

名句的故事

白居易被貶江州後,在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作了這首詩。他邀請的劉十九就是當時隱居廬山的嵩陽處士劉軻,彼此因性情相投而結為好友。當時白居易面對充滿無數坎坷與磨難的現實人生,不但沒有怨天尤人,反而寫下許多怡然自適、情趣盎然的詩。就拿這首極富生活情趣的五言絕句來說,我們從字裡行間看出詩人平和舒緩的心情,確實有“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陳繼儒·《幽窗小記》)的遂意和適意。

備下美酒,點起火爐,當然是為了與朋友開懷暢飲,不過,這番精心的佈置又與當時的天氣和時間密切相關,也就是第三句詩中告訴我們的“晚來天欲雪”。忙了一天,傍晚時分,眼見一場暮雪就要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若是能夠和朋友小聚一番,圍著溫暖的火爐,暢飲醇香的美酒,共度這良辰美景,豈不是難得的賞心樂事?說此場景十分迷人,是因為詩的前三句都是寫景,而且極為簡單樸素,但如果這些景沒有這最後一句充滿深情的“能飲一杯無”,就無法讓人跟著發起悠然之思。如果白居易與劉十九沒有深厚的友誼,面對如此良辰美景,怎麼會首先想到邀請他?這一聲邀請,穿透前三句的景,讓整個場景變得更為溫暖而富有人情味起來。

歷久彌新說名句

在朔風圍困的寒冬傍晚,雪花在飛,寒風在刮;三五好友聚在小屋中談天說地,坐擁一爐溫暖的火,把一盞新釀的米酒,處冰雪覆蓋之下卻其樂融融——遙遙想來,此情此景,真是人間難得的賞心樂事。難怪金聖嘆要將“冬夜飲酒,轉復寒甚,推窗試看,雪大如手,已積三四寸矣”列入他著名的“三十三不亦快哉”中了。

飲酒要有酒伴,幾杯薄酒,與好友邊喝邊談,一直是古人推崇嚮往的生活方式。從《詩經》的“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小雅·鹿鳴》)到陶淵明的“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之二)、“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飲酒》之十四)等等,都可看出古人深得酒中樂趣的幽情雅緻。清冷的冬夜裡只要有好的酒伴,沒有酒也沒關係,泡一壺茶,一樣可以談心。宋代的杜耒在《寒夜》一詩中便這麼寫道:“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然而,想找個理想的酒伴也是要講緣分的,若是強迫邀來客人,勉強灌酒甚至喝到酩酊大醉,就一點也不風雅了。在《世說新語·任誕篇》裡,王子猷(王徽之)在山陰時,忽然想起遠在剡溪的朋友戴安道,一時興起便冒著大雪,夜乘小船前去造訪。天明之後,到了戴安道住的地方,卻又不上門去就回家了。人問其故,王子猷答道:“我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白居易也像魏晉名士一樣率性而可愛,他們尊重的是內心真實的選擇,注重的是脫離俗累的清趣與雅興。放眼當今社會上的人際關係,哪裡還有古人的簡單與樸素?酒樓飯店間的宴席儘管奢華,推杯換盞之間不知充滿多少機關與陷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