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名句典故詳解: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名句的誕生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1綺窗前,寒梅著花2未?

——王維·雜詩

完全讀懂名句

1來日:從故鄉來的時候。2著花:開花。

你從我的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所發生的事;不知你動身前來的那日,我家窗前的那株梅樹是否已開花了?

名句的故事

在人們動輒引用“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的今天,重新閱讀王維這首原作,我們不禁讚歎王維對題材與文字相應的高度技巧,鄉愁是人們所普遍共有的情緒,而王維以近乎白話的詞語構句成篇,使這首淺顯易懂的作品得以為人傳誦不休。

起首一語道破對話者和故鄉的關係,表現出對話的“我”對於故鄉的熱切,然而熱切的心情一時之間不知該從故鄉何事問起,千頭萬緒間,就從“我家窗前的梅樹”問起吧,也讓提問的“我”能得知故鄉事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唐詩作品不乏回憶故鄉之作,例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賀知章《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思念故鄉的場景或是深夜見月,或是老大回鄉、冬夜燈下,相較之下,這首《雜詩》表現出異鄉客對故鄉的熱情與急切,讓讀者別有一番思念的悲喜交加,以及感同身受的心情。

歷久彌新說名句

故鄉,是古今中外文藝創作的母題之一,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審視這些創作者勾勒、回顧故鄉的動機,則往往反映他們對“回返心靈原鄉”的渴望。

在鄉愁中回憶過往,有時出於對生活現狀的不滿,有時來自深刻的情感讓不再復返的時空顯得絕對美好,總之,鄉愁是一種心靈回溯的執著,因而所有與過去有關的,都成為我們在精神上歸鄉的線索,例如《雜詩》中來自故鄉的人,或是那株記憶中默默吐露芬芳的梅樹。

寫故鄉、說鄉愁的近代文學作品很多,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在離開故鄉30餘年後寫成,描述童年在北京大城的點滴回憶;琦君在桂花氣味中回到童年採收桂花的場景,《故鄉的桂花雨》既有童趣,也是遙遠懷念故鄉中父母的話語形貌;沈從文的小說《邊城》雖是虛構的故事,卻真實記錄他所熱愛的湘西風情。國外創作者筆下的鄉愁作品也不遑多讓:荷馬所作的希臘史詩《奧德賽》中,奧德賽費盡千辛萬苦,經過漫長的十年漂流,才得以回到朝思暮想的故鄉伊塔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赫塞的小說直接以《鄉愁》為名,訴說經過青年期的彷徨後,尋找心靈故鄉的歷程;另一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則直接寫了十餘篇流浪異鄉的拉丁美洲人的故事,敘述人在異地與自己故鄉對話的種種可能。

正如前面所說,作家書寫鄉愁的同時也在書寫自己對起源或似水年華的想望,而最為憂傷的一種,也許是在書寫之際悲哀地體會了人地兩隔的現實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