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名句典故詳解: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名句的誕生

楊柳回塘,鴛鴦別浦1,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返照2迎潮,行雲帶雨,依依3似與騷人4語: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賀鑄·踏莎行

完全讀懂名句

1﹒別浦:生長荷花的地方。2﹒返照:夕陽的回光。3﹒依依:形容荷花隨風搖擺的樣子。4﹒騷人:意指詩人墨客。

楊柳低垂、鴛鴦嬉遊的池塘浦岸邊長滿荷花,荷葉間鋪滿翠綠浮萍,阻斷了蓮舟漂浮的行路。夏日時節盛開,沒有蜜蜂蝴蝶追逐荷花的幽香,然一到秋日,又紅衣落盡,芳華消逝。

迎著夕陽的回光、夜晚湧上的水潮,荷花在雲氣與細雨之中來回搖曳,似乎在悄悄地向詩人墨客低語慨嘆:就是因為當年不肯追隨春風,到如今才會反被秋風誤了佳期。

詞人背景小常識

賀鑄(公元1052—1125年),字方回,是宋太祖賀皇后的族孫,但是他對自己的皇家身份卻一點也不在意,更不屑在官場上週旋,做一些阿諛奉承之事,因此得罪了不少權貴。所以縱使他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但卻因個性過於耿直,又好評論時政、使酒尚氣,所以一生仕途坎坷。

相傳賀鑄身高八尺,頭髮稀少、面色青黑、眉目聳拔、嘴脣外翹,相貌奇醜,如城隍廟中判官,因此當時人皆稱他為“賀鬼頭”。他雖不以皇家身份為傲,但卻喜歡提及自己是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的後裔,由於賀知章曾旅居慶湖,他便自號為“慶湖遺老”,並有《慶湖遺老前集》、《慶湖遺老後集》傳世。年輕時的賀鑄頗有任俠之風,但到了晚年竟也斂盡年少銳氣,以校箋古籍、編訂舊稿,終老一生。

說起來賀鑄也算是個奇人,但正史中對他的記載卻不多;大體來說,在北宋詞人中,除了蘇軾之外,風格最多變者當推賀鑄。張耒在《東山詞》序中曾如此說道:“盛麗如遊金、張之堂,而嬌冶如攬嬙、施之祛,幽潔如屈、宋,悲壯如蘇、李。”意思便是指賀鑄之詞風可以說兼具“婉約”、“豪放”兩家之長。

名句的故事

賀鑄的《踏莎行》表面看似是詠荷花,但其實卻是作者借荷花性情高傲、孤芳自賞的性格,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由其中最為人稱頌的“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二句,更可看出詞人那不願趨炎附勢但卻致一身零落、一事無成的無奈與黯然。

其實“當年不肯嫁春風”中的“嫁春風”之語最早出於李賀的《南園》詩:“嫁與東風不用媒。”而韓偓的《寄恨》詩則是賀鑄所引用的根本:“蓮花不肯嫁春風。”雖一則用“蓮”一則用“荷”,但二者意義是相同的,都是意味著在“美人遲暮”後對“不知惜取少年時”的悔恨。

《宋史·文苑傳》中曾如此描述賀鑄:“喜談當世事,可否不少假借……雖要權傾一時,少不中意,極口詆之無遺辭。人以為近俠……竟以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意思便是說賀鑄此人明明具有皇族身份,又喜歡談論國事,只可惜過於心直口快,又好酒、好打抱不平,因此讓許多“要人”都看不順眼,不肯給他一個可以發揮長才的職務,讓他終其一生都鬱鬱寡歡。

在中國歷史上,與賀鑄相同遭遇的文人其實不在少數,李白、杜甫都在其列,究其根本都是因為這些人的“個性”太過於獨特,不肯為五斗米而折腰、改變自己的原本個性,但也正因為如此,中國政壇雖少了不少能人志士,不過中國文壇卻也多了許多千古名作,讓後人得以吟哦傳頌。

歷久彌新說名句

“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表達的是一種“錯失良機”的無可奈何與悔恨,其間自怨自艾的成分頗高,而今天人們常說的“識時務者為俊傑”一語則恰恰與其相反,它教導人要在最適當的時候把握時機,以免淪至只能感嘆“秋風誤”的窘境。

在中國古代的詩詞之中,要人好好把握光陰、把握時機的可說不在少數,在其中,著名的《金縷衣》可說是最為人所熟知的了:“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雖然有人曾認為此詩似乎有勸人“及時行樂”之嫌,但若略去此部分不論,這首詩還是頗具代表性。

其實不只中國,在外國俗諺之中也有許多具有相同意義的警語存在,例如:“You cannot have two forenoons in the same day﹒”(一日之中不可能有兩個上午)以及“When any opportuni‐ty is neglected,it never comes back to you﹒”(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而這類警語,全是為了不讓人在時過境遷、機會喪失之後,再來為自己的錯誤抉擇與判斷終身懊悔,畢竟人們雖有後悔的權利,但卻永遠沒有後悔的機會。現今人們口中常說的戲謔之語“千金難買早知道”,其實也正是勸人不要在自嘆“秋風誤”之後,才後悔當初“不嫁東風”的最好註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