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立馬睡覺小心中風 3大飯後壞習慣很要命

心血管病 癌症 水果 睡眠 東北網 2017-08-03

很多人習慣吃飯後抽一根菸,還有的人喜歡吃飯後立馬睡覺,其實這些做法都不科學,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3大要命的飯後壞習慣

很少有人知道,飯後做下面這些事,讓吃下去的營養功效全無,甚至相當於自殺!

飯後煙茶全=傷肝傷血管

飯後吸菸的危害比平時大10倍!這是由於進食後的消化道血液循環增多,致使煙中有害成分大量被吸收,損害肝臟、大腦及心臟血管,引起這些方面的疾病。

同時,飯後最好也不要飲用濃茶,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飯後喝茶,就會使胃中沒來得及消化的蛋白質同鞣酸結合在一起,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澱物,影響蛋白質的吸收。茶葉還會妨礙鐵元素的吸收,長期如此甚至能夠引發缺鐵性貧血。

飯後立即吃水果=腹脹便祕

飯後吃水果,好像是很多人的愛好,但這是一種錯誤的生活習慣。因為水果中富含單糖類物質,他們通常在小腸吸收。飯後吃的水果會被食物阻滯在胃內,一是影響食物消化;二是停留時間過長的話,單糖就會發酵而引起腹脹、腹瀉或胃酸過多、便祕等症狀。

同時,吃了魚、蝦後不宜立即食用葡萄等酸性水果,因為魚、蝦等含有高蛋白和鈣等物質,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很快同食,容易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質,引起胃腸不適。

吃水果最好在飯後1小時或飯前1小時。如果吃了腸類熟制食品,再吃一些桔子、檸檬則有益處,因為有些熟食製品會使用亞硝酸鈉作防腐劑,而桔子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有效抑制亞硝酸鈉的合成,有利健康。

飯後立刻睡覺=發胖甚至中風

剛吃了飯,胃內充滿食物,消化機能正處於運動狀態,這時睡覺會影響胃的消化,不利於食物的吸收。同時,飯後腦部供血不足,如果飯後立即上床,很容易因大腦局部供血不足而導致中風。

另外,入睡後,人體新陳代謝率降低,易使攝入食物中所含熱量轉變為脂肪而使人發胖。

飯後養生注意事項

既然飯後不宜做上述事情,那麼有哪些事情是飯後必須做的呢?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

食後須漱口

古代醫學家張仲景指出:“食畢當漱,令齒不敗而口香。”食後漱口,可保持口腔溼潤度和清潔,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還可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齒疾病,保護好口腔和牙齒,有益於增進食慾和幫助消化吸收。

飯後聽音樂

食後欣賞輕柔明快、美妙動人的樂曲,對人體大有裨益。《壽世保元》中說:“脾好音樂,聞聲即動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臟聞樂則磨”的說法。聽柔和清新的音樂,可以配合進食;而飯後欣賞音樂,可以陶冶性情,使元氣歸宗,樂而忘憂。

飯後聽音樂還有療病健身之功。1972年,波蘭政府根據幾位病理學家和音樂學家的建議,設立了第一個“音樂治療研究所”,頗見奇效。醫生給病人的“藥”是一張德國古典作曲家巴赫的音樂唱片,具體方法是每日3次,飯後聽,按時欣賞音樂的病人所患多年的神經性胃病痊癒。不久,英、美、日等國的一些醫院也隨之採用了音樂治療的方法。比如,每日聽3次音樂,能治療神經性胃炎;給患高血壓病者聽抒情音樂,可降低血壓;給受了驚嚇的人聽柔和輕鬆的樂曲,可以使病人安靜,並最終恢復正常。

此外,飯後聽音樂,還要考慮人們的個性心理特點與音樂愛好程度等。因為,這些因素對療效有一定的影響。只有根據人們的愛好,精心選擇適當的音樂,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反之,喧鬧嘈雜的聲音、強烈激昂的節奏、纏綿悲哀的聲調等,都會對人的情緒和消化功能產生不好影響,有損人的健康。

食後宜摩腹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提出,飲食過後應進行一些輕微的運動。他說:“每食訖,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畢當行步躊躇。”並要求“以手摩腹數百遍,叩齒三十六,津令滿口”,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則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飲食,無百病”。若“飽食則臥”,就會“食不消成疾,乃生百病”。

食後按摩腹部,既可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血液循環,有益於增強胃腸功能,又可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神經傳入大腦,有益於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具體做法:以掌心著腹,以肚臍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20圈。

飯後吃這些助消化

吃燒烤後來根香蕉燒烤類食物會產生較多的致癌物質。最新研究發現,香蕉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致癌作用,保護胃腸。

吃得太油膩喝杯芹菜汁如果一餐中吃的油膩食物較多,喝杯糖分低、纖維素含量高的芹菜汁大有裨益。芹菜中的纖維素可以帶走部分脂肪。

吃火鍋後喝點酸奶火鍋湯溫度高,配料鹹辣,對胃腸的刺激大。吃火鍋後喝點酸奶,可以有效保護胃腸道黏膜。此外,酸奶中含有乳酸菌,可抑制腐敗菌的生長。

為了健康,大家飯後還是要多加註意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