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澴河的故事(五)'

孝感 湖北 長江 我在宮裡做廚師 技術 孝感宣傳 2019-08-09
"
"
老澴河的故事(五)

圖為50年代老澴河兩岸的繁榮景象

船廠的回憶(下) 1、湖北孝感老澴河船廠(又稱西門船廠),建制性停業轉產已25年。即使是一些孝感人,也有可能不知它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輝煌。標註位置,可以用地理座標,可用文字敘述,但最好的辦法是圖示。有幸得到紫檀先生繪製的示意圖,大家可一目瞭然它在城區的地理位置。 2、孝感民諺說:八埠口有好麻糖,西門外有好船匠。西門船廠的工藝、手藝,在湖北孝感首屈一指,但船工在舊社會的日子並不好過。修、造船隻,季節性很強。冬天坐的冷板凳,六月忙得汗淋淋。用木板和稻草搭工棚,才能抗烈日與風雨。一到入冬,船廠無事,為了養家戶口,在漫長的嚴冬臘月,船工有的務工經商,有的駕船走水,有的遠走他鄉……新中國成立以後,才逐步規範作業。特別是成立民營集體船廠後,給社會的貢獻更多、更大。 3、1954年,老澴河發生大洪水,孝感城區及周邊,遭水淹達半年之久。船廠組織四個互助組,一直奮戰在抗洪救災第一線,除了修船,還趕工造划子(一種便捷的小船)200餘隻。一隻划子,在當時無異於一片諾亞方舟,為救助災民發揮了急迫作用。修、造船隻返回,船廠的房屋被洪水淹沒達兩公尺,民宅倒塌十多間。 4、1956年,受託完成安陸縣30噸汽渡船修造,孝感船廠名聲大震。1959年,圓滿完成兩艘30噸駁船建造任務,受到國家交通部的表彰。1963年接受宜昌240噸大木駁建造,由於船型美、速度快,且節能,得到港監部門的肯定。名師冠蓋河內,技藝蜚聲河外。船廠的掌墨師傅,屢屢被東家用轎子接去建船。技術人員,被外縣、被武漢、被河南等地,特邀聘請建造、維修船舶的事例不勝枚舉。 5、孝感船廠,最擅長做艑子與鴨稍等內河行駛的大型木質船舶。其中艑子輕長,載重約十噸,操作簡便且速度快,既能走長途,又特別適合淺水運行。鴨稍船呈葫蘆型,體寬艙闊吞吐量大,載重多達20--30噸,有單、雙兩種船帆,有鐵包角或銅包角防撞裝置,適合抗大浪,走深水,可在長江各水系從事大型、載重運輸……孝感船廠建造的這兩種船舶,造型美觀而實用,當年在江湖、內河十分流行。 6、在長期的實踐中,船廠形成獨特的民俗風情。大型船舶竣工下河,要觀頭髮彩。掌墨師傅的斧頭,要系纏紅布。船上要張貼紅楹:“船頭無浪行千里,舵後生風走九州”;船稍要寫“順風相送”。掌墨師傅念彩詞:“神聽杵子囑,木聽匠人言……”。彩詞唸完,將月斧在船頭一拍,斬雄雞,酹血酒,隨即祭灑唱和:一杯祭船頭,天涯海角任你遊;二杯祭船艙,絞起蓬來走順風;三杯祭船稍,五湖四海樂逍遙。此時鑼鼓、鞭炮齊鳴,眾人將新船緩緩推將入水…… 7、 1956——1985的30年間,孝感船廠共修造船隻5068只,其中新造船隻2577只,修船2491只。另據石方禎先生筆記,1962——1979的18年間,孝感船廠還修造20噸--110噸的木駁大船100餘艘,20噸--40噸的機駁船20條,6-12匹馬力的拖輪7艘……這些船隻,既往常年行駛在長江大河大湖。船廠主廠房的面積,盛時達到3500平方米,分設帶鋸、生產、機械、油漆等車間,擁有外購土地150畝,職工辦公、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 8、 船廠曾經如此輝煌,總結三條歷史經驗:首先是得老澴河之利。河寬則船多,船多則船廠興旺。既往的老澴河,水面寬闊,四通八達,曾是黃金水道。不含外地客船,僅貫穿孝南的塗河至毛陳水域,當年估算的船隻,就達2000餘艘。如此之大的市場規模,造船業想不興盛都難。其次得城區政治、經濟區域中心之便。造船的材料,包括購買與運輸;船隻的營銷或計劃許可,只有在城區辦理,才最為便捷。其三,得船廠石家的矢志不渝。造船的規格尺寸,口訣要領,共同研究,不斷更新,師徒相受,口耳相傳,從神祕符號,到圖文記錄,石家十代,接續相傳,始終如一,敬業如初。 9、城市有歷史,才有底蘊,才有文化,才有故事。曾名列前茅、被交口稱讚的孝感船廠,目前面臨徹底拆遷改造。原址,除了建設一批還建房外,還將建綠地公園。如果可能,在綠地公園建一座船型加船工的雕塑,用於紀念船廠的輝煌,應該是有意義的…… 10、撰制本帖,涉及專業知識多,加之年代跨度大,資料收集十分困難。

"
老澴河的故事(五)

圖為50年代老澴河兩岸的繁榮景象

船廠的回憶(下) 1、湖北孝感老澴河船廠(又稱西門船廠),建制性停業轉產已25年。即使是一些孝感人,也有可能不知它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輝煌。標註位置,可以用地理座標,可用文字敘述,但最好的辦法是圖示。有幸得到紫檀先生繪製的示意圖,大家可一目瞭然它在城區的地理位置。 2、孝感民諺說:八埠口有好麻糖,西門外有好船匠。西門船廠的工藝、手藝,在湖北孝感首屈一指,但船工在舊社會的日子並不好過。修、造船隻,季節性很強。冬天坐的冷板凳,六月忙得汗淋淋。用木板和稻草搭工棚,才能抗烈日與風雨。一到入冬,船廠無事,為了養家戶口,在漫長的嚴冬臘月,船工有的務工經商,有的駕船走水,有的遠走他鄉……新中國成立以後,才逐步規範作業。特別是成立民營集體船廠後,給社會的貢獻更多、更大。 3、1954年,老澴河發生大洪水,孝感城區及周邊,遭水淹達半年之久。船廠組織四個互助組,一直奮戰在抗洪救災第一線,除了修船,還趕工造划子(一種便捷的小船)200餘隻。一隻划子,在當時無異於一片諾亞方舟,為救助災民發揮了急迫作用。修、造船隻返回,船廠的房屋被洪水淹沒達兩公尺,民宅倒塌十多間。 4、1956年,受託完成安陸縣30噸汽渡船修造,孝感船廠名聲大震。1959年,圓滿完成兩艘30噸駁船建造任務,受到國家交通部的表彰。1963年接受宜昌240噸大木駁建造,由於船型美、速度快,且節能,得到港監部門的肯定。名師冠蓋河內,技藝蜚聲河外。船廠的掌墨師傅,屢屢被東家用轎子接去建船。技術人員,被外縣、被武漢、被河南等地,特邀聘請建造、維修船舶的事例不勝枚舉。 5、孝感船廠,最擅長做艑子與鴨稍等內河行駛的大型木質船舶。其中艑子輕長,載重約十噸,操作簡便且速度快,既能走長途,又特別適合淺水運行。鴨稍船呈葫蘆型,體寬艙闊吞吐量大,載重多達20--30噸,有單、雙兩種船帆,有鐵包角或銅包角防撞裝置,適合抗大浪,走深水,可在長江各水系從事大型、載重運輸……孝感船廠建造的這兩種船舶,造型美觀而實用,當年在江湖、內河十分流行。 6、在長期的實踐中,船廠形成獨特的民俗風情。大型船舶竣工下河,要觀頭髮彩。掌墨師傅的斧頭,要系纏紅布。船上要張貼紅楹:“船頭無浪行千里,舵後生風走九州”;船稍要寫“順風相送”。掌墨師傅念彩詞:“神聽杵子囑,木聽匠人言……”。彩詞唸完,將月斧在船頭一拍,斬雄雞,酹血酒,隨即祭灑唱和:一杯祭船頭,天涯海角任你遊;二杯祭船艙,絞起蓬來走順風;三杯祭船稍,五湖四海樂逍遙。此時鑼鼓、鞭炮齊鳴,眾人將新船緩緩推將入水…… 7、 1956——1985的30年間,孝感船廠共修造船隻5068只,其中新造船隻2577只,修船2491只。另據石方禎先生筆記,1962——1979的18年間,孝感船廠還修造20噸--110噸的木駁大船100餘艘,20噸--40噸的機駁船20條,6-12匹馬力的拖輪7艘……這些船隻,既往常年行駛在長江大河大湖。船廠主廠房的面積,盛時達到3500平方米,分設帶鋸、生產、機械、油漆等車間,擁有外購土地150畝,職工辦公、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 8、 船廠曾經如此輝煌,總結三條歷史經驗:首先是得老澴河之利。河寬則船多,船多則船廠興旺。既往的老澴河,水面寬闊,四通八達,曾是黃金水道。不含外地客船,僅貫穿孝南的塗河至毛陳水域,當年估算的船隻,就達2000餘艘。如此之大的市場規模,造船業想不興盛都難。其次得城區政治、經濟區域中心之便。造船的材料,包括購買與運輸;船隻的營銷或計劃許可,只有在城區辦理,才最為便捷。其三,得船廠石家的矢志不渝。造船的規格尺寸,口訣要領,共同研究,不斷更新,師徒相受,口耳相傳,從神祕符號,到圖文記錄,石家十代,接續相傳,始終如一,敬業如初。 9、城市有歷史,才有底蘊,才有文化,才有故事。曾名列前茅、被交口稱讚的孝感船廠,目前面臨徹底拆遷改造。原址,除了建設一批還建房外,還將建綠地公園。如果可能,在綠地公園建一座船型加船工的雕塑,用於紀念船廠的輝煌,應該是有意義的…… 10、撰制本帖,涉及專業知識多,加之年代跨度大,資料收集十分困難。

老澴河的故事(五)

這裡還要特別感謝胡國慶先生、張楚清先生和網友秋山暮雨等,提供的無私幫助和寶貴支持!

作者 蘇格清

編輯圖片 李維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