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老的哥”話當年: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最高月入上萬元'

""廣州“老的哥”話當年: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最高月入上萬元

南都訊 按下“空車”牌子,計價表上的數字開始跳動,一趟旅程便開始了。出租車司機腳點油門,街景在倒退。車廂內,司乘雙方可能沉默不語,也可能已打開話匣子,談及城市的地理風光或人生的酸甜苦辣。不過,在到達目的地後,雙方的交易完成,很快就各奔東西。

每天,一個出租車司機要不斷經歷這樣的旅程。勤快的話,每天能搭大概三十趟客,如果一年中有300天在路上,那麼每年一位司機要與近1萬人相遇。過去,如果問誰最熟悉廣州?非出租車司機莫屬。他們是城市活地圖,有著豐富的社會閱歷,感受著城市的每一處細微變遷。

近日,南都記者採訪了廣州公交集團白雲(廣交)公司的三名“老的哥”,他們在廣州開出租車均超過20年。他們眼中的出租車行業在這些年有了什麼轉變?讓我們傾聽他們的聲音。

"廣州“老的哥”話當年: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最高月入上萬元

南都訊 按下“空車”牌子,計價表上的數字開始跳動,一趟旅程便開始了。出租車司機腳點油門,街景在倒退。車廂內,司乘雙方可能沉默不語,也可能已打開話匣子,談及城市的地理風光或人生的酸甜苦辣。不過,在到達目的地後,雙方的交易完成,很快就各奔東西。

每天,一個出租車司機要不斷經歷這樣的旅程。勤快的話,每天能搭大概三十趟客,如果一年中有300天在路上,那麼每年一位司機要與近1萬人相遇。過去,如果問誰最熟悉廣州?非出租車司機莫屬。他們是城市活地圖,有著豐富的社會閱歷,感受著城市的每一處細微變遷。

近日,南都記者採訪了廣州公交集團白雲(廣交)公司的三名“老的哥”,他們在廣州開出租車均超過20年。他們眼中的出租車行業在這些年有了什麼轉變?讓我們傾聽他們的聲音。

廣州“老的哥”話當年: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最高月入上萬元
三位出租車老師傅朱敬懷(左)、張輝源(中)和蔡傳明(右)。

入行:最早的計價器要靠手動“上鍊”

早在上世紀早期,廣州就已出現出租車。不過,在改革開放前,廣州出租車行業發展比較緩慢。1978年,廣州春交會,廣州市汽車公司在《告來賓信》中寫到,“在沒有汽車服務點的地方需要用車時,如遇空車可招手示意叫車。”這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出租車“招手即停”服務方式的由來。

廣州市早期的一批出租車,多是進口車。最早時,存在多款進口車型,常見的包括一款五十鈴馬牌小汽車,因其通體紅色,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紅凳仔”。直到1996年,廣州全市營運出租小汽車實行統一車身顏色。

張輝源56歲,來自廣東陽春。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他來到廣州時,最早是給縫紉機廠開消防車。在廣州的大街上,他看到了通體紅色、鋥亮發光的“紅凳仔”,羨慕不已。他當時心想:這比開單位的消防車好多了,不用坐辦公室待命,還可以到處轉!

1990年,他就成為一名出租車司機。他記得,考出租車服務資格證遞資料時,考試官見了他的籍貫,投來訝異的眼光,瞥了他一眼:“不是廣州人啵。”後來跟人說起這段經歷,他會說,自己或許是廣州最早開出租車的外地人之一。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廣州引進了出租車計價器,規定司機必須打表收費。最早開出租車時,張輝源出租車上的計價器還是上了發條的機械式跳錶器。每次上客都要“上鍊”,機器嗒嗒跳動。直到後來,這種計價器才被電子跳錶器取代。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廣州的出租車迎來井噴的發展期。“大量的出租車需要有人來開。”出租車司機朱敬懷和蔡傳明就是在那個時候加入出租車司機隊伍的。

朱敬懷49歲,來自廣東韶關。開出租車前,他乾的是運鈔車的押運員工作。1996年,他來到廣州,進入出租車這個行當。不同於張輝源和朱敬懷,今年51歲的蔡傳明不是廣東人,他來自於湖北荊門。1991年,他從部隊退伍,後來以勞務派遣的形式南下進入廣州的交通運輸業,一開始是開公交車,“開跨市大巴,跑長途”。1994年,他投奔出租車,轉眼間已經在廣州開了25年出租車了。

"廣州“老的哥”話當年: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最高月入上萬元

南都訊 按下“空車”牌子,計價表上的數字開始跳動,一趟旅程便開始了。出租車司機腳點油門,街景在倒退。車廂內,司乘雙方可能沉默不語,也可能已打開話匣子,談及城市的地理風光或人生的酸甜苦辣。不過,在到達目的地後,雙方的交易完成,很快就各奔東西。

每天,一個出租車司機要不斷經歷這樣的旅程。勤快的話,每天能搭大概三十趟客,如果一年中有300天在路上,那麼每年一位司機要與近1萬人相遇。過去,如果問誰最熟悉廣州?非出租車司機莫屬。他們是城市活地圖,有著豐富的社會閱歷,感受著城市的每一處細微變遷。

近日,南都記者採訪了廣州公交集團白雲(廣交)公司的三名“老的哥”,他們在廣州開出租車均超過20年。他們眼中的出租車行業在這些年有了什麼轉變?讓我們傾聽他們的聲音。

廣州“老的哥”話當年: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最高月入上萬元
三位出租車老師傅朱敬懷(左)、張輝源(中)和蔡傳明(右)。

入行:最早的計價器要靠手動“上鍊”

早在上世紀早期,廣州就已出現出租車。不過,在改革開放前,廣州出租車行業發展比較緩慢。1978年,廣州春交會,廣州市汽車公司在《告來賓信》中寫到,“在沒有汽車服務點的地方需要用車時,如遇空車可招手示意叫車。”這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出租車“招手即停”服務方式的由來。

廣州市早期的一批出租車,多是進口車。最早時,存在多款進口車型,常見的包括一款五十鈴馬牌小汽車,因其通體紅色,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紅凳仔”。直到1996年,廣州全市營運出租小汽車實行統一車身顏色。

張輝源56歲,來自廣東陽春。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他來到廣州時,最早是給縫紉機廠開消防車。在廣州的大街上,他看到了通體紅色、鋥亮發光的“紅凳仔”,羨慕不已。他當時心想:這比開單位的消防車好多了,不用坐辦公室待命,還可以到處轉!

1990年,他就成為一名出租車司機。他記得,考出租車服務資格證遞資料時,考試官見了他的籍貫,投來訝異的眼光,瞥了他一眼:“不是廣州人啵。”後來跟人說起這段經歷,他會說,自己或許是廣州最早開出租車的外地人之一。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廣州引進了出租車計價器,規定司機必須打表收費。最早開出租車時,張輝源出租車上的計價器還是上了發條的機械式跳錶器。每次上客都要“上鍊”,機器嗒嗒跳動。直到後來,這種計價器才被電子跳錶器取代。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廣州的出租車迎來井噴的發展期。“大量的出租車需要有人來開。”出租車司機朱敬懷和蔡傳明就是在那個時候加入出租車司機隊伍的。

朱敬懷49歲,來自廣東韶關。開出租車前,他乾的是運鈔車的押運員工作。1996年,他來到廣州,進入出租車這個行當。不同於張輝源和朱敬懷,今年51歲的蔡傳明不是廣東人,他來自於湖北荊門。1991年,他從部隊退伍,後來以勞務派遣的形式南下進入廣州的交通運輸業,一開始是開公交車,“開跨市大巴,跑長途”。1994年,他投奔出租車,轉眼間已經在廣州開了25年出租車了。

廣州“老的哥”話當年: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最高月入上萬元
廣州市早期的出租車中,有一款五十鈴馬牌小汽車,因其通體紅色,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紅凳仔”。

收入: 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

早期的出租車司機,物以稀為貴,是非常吃香的職業。當時,有人說,“廣州三件寶,司機、醫生、豬肉佬”,說的就是這三個職業收入遠高於其他職業。那時,一張出租車服務資格證價值不菲,因為那簡直是“金飯碗”的代表。據他們的說法,其時,開出租車每個月拿到手五六千元是常態,生意旺時可達上萬元。比照當時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出租車司機無疑是高收入人群。

當然,今非昔比了。不過,當出租車老師傅回憶當年歲月,仍然眼裡有光。

出租車老師傅們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廣州市僅有越秀、東山、荔灣屬於城區範圍,天河珠江新城一帶都尚是農田。從天河到海珠,搭一趟出租車要10多元,那時已算得上天價。因此,出租車一般只有高薪階層才會乘坐。

靠著多年積攢下的儲蓄,張輝源、蔡傳明、朱敬懷三名出租車老師傅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張輝源買的是海珠區的一套商品房;朱敬懷則和朋友在白雲區永泰的村裡合夥購買了一處小宅基地,建了棟不高的樓房,每人分得一套房;蔡傳明在老家湖北買了房。

如今,出租車總體收入水平已趨於平庸,但作為開了超過20年的出租車司機,他們仍然對這個行當心存感激。正是出租車這個行業,讓他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靠著雙手便可以發家致富。

"廣州“老的哥”話當年: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最高月入上萬元

南都訊 按下“空車”牌子,計價表上的數字開始跳動,一趟旅程便開始了。出租車司機腳點油門,街景在倒退。車廂內,司乘雙方可能沉默不語,也可能已打開話匣子,談及城市的地理風光或人生的酸甜苦辣。不過,在到達目的地後,雙方的交易完成,很快就各奔東西。

每天,一個出租車司機要不斷經歷這樣的旅程。勤快的話,每天能搭大概三十趟客,如果一年中有300天在路上,那麼每年一位司機要與近1萬人相遇。過去,如果問誰最熟悉廣州?非出租車司機莫屬。他們是城市活地圖,有著豐富的社會閱歷,感受著城市的每一處細微變遷。

近日,南都記者採訪了廣州公交集團白雲(廣交)公司的三名“老的哥”,他們在廣州開出租車均超過20年。他們眼中的出租車行業在這些年有了什麼轉變?讓我們傾聽他們的聲音。

廣州“老的哥”話當年: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最高月入上萬元
三位出租車老師傅朱敬懷(左)、張輝源(中)和蔡傳明(右)。

入行:最早的計價器要靠手動“上鍊”

早在上世紀早期,廣州就已出現出租車。不過,在改革開放前,廣州出租車行業發展比較緩慢。1978年,廣州春交會,廣州市汽車公司在《告來賓信》中寫到,“在沒有汽車服務點的地方需要用車時,如遇空車可招手示意叫車。”這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出租車“招手即停”服務方式的由來。

廣州市早期的一批出租車,多是進口車。最早時,存在多款進口車型,常見的包括一款五十鈴馬牌小汽車,因其通體紅色,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紅凳仔”。直到1996年,廣州全市營運出租小汽車實行統一車身顏色。

張輝源56歲,來自廣東陽春。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他來到廣州時,最早是給縫紉機廠開消防車。在廣州的大街上,他看到了通體紅色、鋥亮發光的“紅凳仔”,羨慕不已。他當時心想:這比開單位的消防車好多了,不用坐辦公室待命,還可以到處轉!

1990年,他就成為一名出租車司機。他記得,考出租車服務資格證遞資料時,考試官見了他的籍貫,投來訝異的眼光,瞥了他一眼:“不是廣州人啵。”後來跟人說起這段經歷,他會說,自己或許是廣州最早開出租車的外地人之一。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廣州引進了出租車計價器,規定司機必須打表收費。最早開出租車時,張輝源出租車上的計價器還是上了發條的機械式跳錶器。每次上客都要“上鍊”,機器嗒嗒跳動。直到後來,這種計價器才被電子跳錶器取代。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廣州的出租車迎來井噴的發展期。“大量的出租車需要有人來開。”出租車司機朱敬懷和蔡傳明就是在那個時候加入出租車司機隊伍的。

朱敬懷49歲,來自廣東韶關。開出租車前,他乾的是運鈔車的押運員工作。1996年,他來到廣州,進入出租車這個行當。不同於張輝源和朱敬懷,今年51歲的蔡傳明不是廣東人,他來自於湖北荊門。1991年,他從部隊退伍,後來以勞務派遣的形式南下進入廣州的交通運輸業,一開始是開公交車,“開跨市大巴,跑長途”。1994年,他投奔出租車,轉眼間已經在廣州開了25年出租車了。

廣州“老的哥”話當年: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最高月入上萬元
廣州市早期的出租車中,有一款五十鈴馬牌小汽車,因其通體紅色,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紅凳仔”。

收入: 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

早期的出租車司機,物以稀為貴,是非常吃香的職業。當時,有人說,“廣州三件寶,司機、醫生、豬肉佬”,說的就是這三個職業收入遠高於其他職業。那時,一張出租車服務資格證價值不菲,因為那簡直是“金飯碗”的代表。據他們的說法,其時,開出租車每個月拿到手五六千元是常態,生意旺時可達上萬元。比照當時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出租車司機無疑是高收入人群。

當然,今非昔比了。不過,當出租車老師傅回憶當年歲月,仍然眼裡有光。

出租車老師傅們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廣州市僅有越秀、東山、荔灣屬於城區範圍,天河珠江新城一帶都尚是農田。從天河到海珠,搭一趟出租車要10多元,那時已算得上天價。因此,出租車一般只有高薪階層才會乘坐。

靠著多年積攢下的儲蓄,張輝源、蔡傳明、朱敬懷三名出租車老師傅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張輝源買的是海珠區的一套商品房;朱敬懷則和朋友在白雲區永泰的村裡合夥購買了一處小宅基地,建了棟不高的樓房,每人分得一套房;蔡傳明在老家湖北買了房。

如今,出租車總體收入水平已趨於平庸,但作為開了超過20年的出租車司機,他們仍然對這個行當心存感激。正是出租車這個行業,讓他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靠著雙手便可以發家致富。

廣州“老的哥”話當年: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最高月入上萬元
廣州市早期的出租車模型和計價器。計價器是上了發條的機械式跳錶器,每次上客都要“上鍊”,機器嗒嗒跳動。

經歷: 捉賊、送車禍傷者就醫、救輕生者

在廣州跑了20多年的出租車,對於城市的變化,他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廣州的高樓越建越多,路網變得密集了,以前他們全靠大腦裡的活地圖認路,現在去到稍偏的地方沒有地圖導航還是不行。當然,作為在路上闖蕩的司機,他們感受最強烈的是,廣州的治安持續不斷地提升。

出租車老師傅們回憶,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們在路上還曾遇到過有女子被搶金鍊的事件。憑著一股正義感,他們都會挺身而出。蔡傳明就回憶稱,有一次,他經過越秀公園附近路段,遇到一男子搶了一女士項鍊,他就開著車追。男子跑不過他,氣喘吁吁。此時,蔡傳明下車,將男子揪住。怒喝之下,男子不得不乖乖把金鍊交還。民警趕到後,事件平息。那位拿回金鍊的女士沒有一聲道謝,就消失在人海里。

出租車司機那裡向來不缺精彩的故事。在路上,他們會遭遇到各種突發事件。有傷亡的車禍、有因感情受挫而輕生的跳樓者、有突然的搶劫事件……雖然事不關己,但是他們仍然會憑著一股勇氣,濟人於危困。

張輝源、蔡傳明、朱敬懷三名出租車老師傅都曾獲得過廣州“見義勇為”相關獎項。

張輝源曾在一年中連續三次見義勇為。“那是在2003年,連續三個月都碰上突發事件。”他回憶稱。第一個月,他開車碰到一單車禍,一輛轎車撞倒了兩個女子,他把兩個全身都是血的女子扶上車,送去當時仍叫177醫院的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第二個月,他在搭客過程中聽到同行說有賊搶了一個大肚婆的手袋後騎摩托而去,他一路尾隨,最後在警方到達後指認嫌疑犯;第三個月,他在廣州大道遇到一大巴車禍,一騎自行車的學生被壓倒在前輪下,他緊急將學生送往醫院,後來到醫院,醫生見他全身是血,還以為他是肇事者……

朱敬懷曾在一個廠房附近發現有一個年輕女子輕生跳樓。那是在2007年冬天的一個凌晨,他剛下夜班,與同行在一起閒談的間隙,看見一個年輕女子癱在地上,頭部下是一攤血。原來,該名女子此前從廠房3樓跳下。跳樓後,廠房的保安也沒去過問。倒是朱敬懷湊上去,問女子為何輕生,後來他才從女子口中得知是因為感情問題。“她說要我別理她,她想死,我說不行。”朱敬懷稱。本著救人一命的心理,朱敬懷報了警,後來120救護車將女子送到醫院。

此事過去一個星期,朱敬懷接到女子家屬電話。後來,他從家屬處瞭解到,女子救治及時,大難不死。為了表示感謝,家屬硬塞給朱敬懷一個5000元的紅包,不過朱敬懷分文不收。

"廣州“老的哥”話當年: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最高月入上萬元

南都訊 按下“空車”牌子,計價表上的數字開始跳動,一趟旅程便開始了。出租車司機腳點油門,街景在倒退。車廂內,司乘雙方可能沉默不語,也可能已打開話匣子,談及城市的地理風光或人生的酸甜苦辣。不過,在到達目的地後,雙方的交易完成,很快就各奔東西。

每天,一個出租車司機要不斷經歷這樣的旅程。勤快的話,每天能搭大概三十趟客,如果一年中有300天在路上,那麼每年一位司機要與近1萬人相遇。過去,如果問誰最熟悉廣州?非出租車司機莫屬。他們是城市活地圖,有著豐富的社會閱歷,感受著城市的每一處細微變遷。

近日,南都記者採訪了廣州公交集團白雲(廣交)公司的三名“老的哥”,他們在廣州開出租車均超過20年。他們眼中的出租車行業在這些年有了什麼轉變?讓我們傾聽他們的聲音。

廣州“老的哥”話當年: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最高月入上萬元
三位出租車老師傅朱敬懷(左)、張輝源(中)和蔡傳明(右)。

入行:最早的計價器要靠手動“上鍊”

早在上世紀早期,廣州就已出現出租車。不過,在改革開放前,廣州出租車行業發展比較緩慢。1978年,廣州春交會,廣州市汽車公司在《告來賓信》中寫到,“在沒有汽車服務點的地方需要用車時,如遇空車可招手示意叫車。”這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出租車“招手即停”服務方式的由來。

廣州市早期的一批出租車,多是進口車。最早時,存在多款進口車型,常見的包括一款五十鈴馬牌小汽車,因其通體紅色,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紅凳仔”。直到1996年,廣州全市營運出租小汽車實行統一車身顏色。

張輝源56歲,來自廣東陽春。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他來到廣州時,最早是給縫紉機廠開消防車。在廣州的大街上,他看到了通體紅色、鋥亮發光的“紅凳仔”,羨慕不已。他當時心想:這比開單位的消防車好多了,不用坐辦公室待命,還可以到處轉!

1990年,他就成為一名出租車司機。他記得,考出租車服務資格證遞資料時,考試官見了他的籍貫,投來訝異的眼光,瞥了他一眼:“不是廣州人啵。”後來跟人說起這段經歷,他會說,自己或許是廣州最早開出租車的外地人之一。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廣州引進了出租車計價器,規定司機必須打表收費。最早開出租車時,張輝源出租車上的計價器還是上了發條的機械式跳錶器。每次上客都要“上鍊”,機器嗒嗒跳動。直到後來,這種計價器才被電子跳錶器取代。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廣州的出租車迎來井噴的發展期。“大量的出租車需要有人來開。”出租車司機朱敬懷和蔡傳明就是在那個時候加入出租車司機隊伍的。

朱敬懷49歲,來自廣東韶關。開出租車前,他乾的是運鈔車的押運員工作。1996年,他來到廣州,進入出租車這個行當。不同於張輝源和朱敬懷,今年51歲的蔡傳明不是廣東人,他來自於湖北荊門。1991年,他從部隊退伍,後來以勞務派遣的形式南下進入廣州的交通運輸業,一開始是開公交車,“開跨市大巴,跑長途”。1994年,他投奔出租車,轉眼間已經在廣州開了25年出租車了。

廣州“老的哥”話當年: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最高月入上萬元
廣州市早期的出租車中,有一款五十鈴馬牌小汽車,因其通體紅色,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紅凳仔”。

收入: 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

早期的出租車司機,物以稀為貴,是非常吃香的職業。當時,有人說,“廣州三件寶,司機、醫生、豬肉佬”,說的就是這三個職業收入遠高於其他職業。那時,一張出租車服務資格證價值不菲,因為那簡直是“金飯碗”的代表。據他們的說法,其時,開出租車每個月拿到手五六千元是常態,生意旺時可達上萬元。比照當時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出租車司機無疑是高收入人群。

當然,今非昔比了。不過,當出租車老師傅回憶當年歲月,仍然眼裡有光。

出租車老師傅們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廣州市僅有越秀、東山、荔灣屬於城區範圍,天河珠江新城一帶都尚是農田。從天河到海珠,搭一趟出租車要10多元,那時已算得上天價。因此,出租車一般只有高薪階層才會乘坐。

靠著多年積攢下的儲蓄,張輝源、蔡傳明、朱敬懷三名出租車老師傅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張輝源買的是海珠區的一套商品房;朱敬懷則和朋友在白雲區永泰的村裡合夥購買了一處小宅基地,建了棟不高的樓房,每人分得一套房;蔡傳明在老家湖北買了房。

如今,出租車總體收入水平已趨於平庸,但作為開了超過20年的出租車司機,他們仍然對這個行當心存感激。正是出租車這個行業,讓他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靠著雙手便可以發家致富。

廣州“老的哥”話當年: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最高月入上萬元
廣州市早期的出租車模型和計價器。計價器是上了發條的機械式跳錶器,每次上客都要“上鍊”,機器嗒嗒跳動。

經歷: 捉賊、送車禍傷者就醫、救輕生者

在廣州跑了20多年的出租車,對於城市的變化,他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廣州的高樓越建越多,路網變得密集了,以前他們全靠大腦裡的活地圖認路,現在去到稍偏的地方沒有地圖導航還是不行。當然,作為在路上闖蕩的司機,他們感受最強烈的是,廣州的治安持續不斷地提升。

出租車老師傅們回憶,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們在路上還曾遇到過有女子被搶金鍊的事件。憑著一股正義感,他們都會挺身而出。蔡傳明就回憶稱,有一次,他經過越秀公園附近路段,遇到一男子搶了一女士項鍊,他就開著車追。男子跑不過他,氣喘吁吁。此時,蔡傳明下車,將男子揪住。怒喝之下,男子不得不乖乖把金鍊交還。民警趕到後,事件平息。那位拿回金鍊的女士沒有一聲道謝,就消失在人海里。

出租車司機那裡向來不缺精彩的故事。在路上,他們會遭遇到各種突發事件。有傷亡的車禍、有因感情受挫而輕生的跳樓者、有突然的搶劫事件……雖然事不關己,但是他們仍然會憑著一股勇氣,濟人於危困。

張輝源、蔡傳明、朱敬懷三名出租車老師傅都曾獲得過廣州“見義勇為”相關獎項。

張輝源曾在一年中連續三次見義勇為。“那是在2003年,連續三個月都碰上突發事件。”他回憶稱。第一個月,他開車碰到一單車禍,一輛轎車撞倒了兩個女子,他把兩個全身都是血的女子扶上車,送去當時仍叫177醫院的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第二個月,他在搭客過程中聽到同行說有賊搶了一個大肚婆的手袋後騎摩托而去,他一路尾隨,最後在警方到達後指認嫌疑犯;第三個月,他在廣州大道遇到一大巴車禍,一騎自行車的學生被壓倒在前輪下,他緊急將學生送往醫院,後來到醫院,醫生見他全身是血,還以為他是肇事者……

朱敬懷曾在一個廠房附近發現有一個年輕女子輕生跳樓。那是在2007年冬天的一個凌晨,他剛下夜班,與同行在一起閒談的間隙,看見一個年輕女子癱在地上,頭部下是一攤血。原來,該名女子此前從廠房3樓跳下。跳樓後,廠房的保安也沒去過問。倒是朱敬懷湊上去,問女子為何輕生,後來他才從女子口中得知是因為感情問題。“她說要我別理她,她想死,我說不行。”朱敬懷稱。本著救人一命的心理,朱敬懷報了警,後來120救護車將女子送到醫院。

此事過去一個星期,朱敬懷接到女子家屬電話。後來,他從家屬處瞭解到,女子救治及時,大難不死。為了表示感謝,家屬硬塞給朱敬懷一個5000元的紅包,不過朱敬懷分文不收。

廣州“老的哥”話當年:出租車早年堪稱金飯碗,最高月入上萬元
張輝源(左)、蔡傳明(中)和朱敬懷(右)均在出租車這個行業幹了20多年。

感悟: “一定要講付出”

在出租車行業待了超過20年了,這個行業的起起伏伏,三名出租車老師傅瞭然於心。近年來,受網約車衝擊,出租車的生意不如先前紅火,出租車司機掙得比早年少了。早些年,網約車瘋狂燒錢搶佔市場時,有些出租車司機轉行做網約車,獲利頗豐,據說月入最高可過兩萬元。三名出租車老師傅並不眼紅,依然堅守在方向盤前。

在三位老師傅看來,純新手進入這個行業,沒以前那麼多了。對於進入出租車行業的年輕人,他們說,開出租車20多年了,這個行業裡的“不二法門”歸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是安全,第二是要為乘客提供優質服務,第三是如果碰到突發事件,司機自己一定要冷靜應對,第四是一定要講付出。

“要有好心態,要本身喜歡,講操守、講敬業才能做好服務工作。”

採寫:南都記者 陳杰生 實習生 黃錚瀅

攝影:實習生 陳嘉銳 南都記者 何玉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