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俊龍在《蕪中江書院史話》一文中說:“蕪湖中江書院是後起的蕪湖最早的書院,也是延續歷史最久的書院,前後近140年。中江書院始建於清代乾隆三十年。”以此可見,該書院在蕪湖市的重要地位。而對於該院的創始人,《史話》一文中又寫道:“乾隆三十年,兩江總督李世傑任蕪湖道尹。下車旬日,即倡議地方商紳捐資創建中江書院,校址選在城外河南距道尹署不遠的蔡廟巷。”

李世傑乃貴州黔西州人,他來到蕪湖,感覺到當地的文風有所衰落,於是捐資創建中江書院。初建的書院因為規模很小,故幾個月時間就已建造完成,為了使得書院能夠長期辦下去,李世傑還通過召集當地的好學之士,集資購買了一塊土地,而後對外出租,以地租收入來作為辦學經費。

初期創辦的中江書院影響力不大,由於學生數量較少,故開辦的前幾年,各方面費用還足以支撐,但遇災年,則會入不敷出。對於這種狀況,張念一在《中江書院辦學特點及社會影響研究》一文中有如下簡述:“中江書院,地址在‘河南蔡廟巷內’,數月落成,規模很小,設施簡陋;僅有在清朝既建立了寶晉書院,又建立了中江書院的李世傑這樣的官員,撥給書院的塘地房租以及邑紳與好學之士集資購買的謝氏土地出租的收入為經費;開始,師生脩膳自給有餘,但遇災年歉收,書院便很困難;為此,乾隆三十七年(1772),道尹劉增遊說諸郡守、牧令,爭取社會各界的贊助,然而,所募經費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劉增便將書院歸屬蕪湖縣令管理,這之後書院面貌才煥然一新;咸豐三年(1853),中江書院遭遇了它歷史上最大的災難,毀於戰火。”


"

呂俊龍在《蕪中江書院史話》一文中說:“蕪湖中江書院是後起的蕪湖最早的書院,也是延續歷史最久的書院,前後近140年。中江書院始建於清代乾隆三十年。”以此可見,該書院在蕪湖市的重要地位。而對於該院的創始人,《史話》一文中又寫道:“乾隆三十年,兩江總督李世傑任蕪湖道尹。下車旬日,即倡議地方商紳捐資創建中江書院,校址選在城外河南距道尹署不遠的蔡廟巷。”

李世傑乃貴州黔西州人,他來到蕪湖,感覺到當地的文風有所衰落,於是捐資創建中江書院。初建的書院因為規模很小,故幾個月時間就已建造完成,為了使得書院能夠長期辦下去,李世傑還通過召集當地的好學之士,集資購買了一塊土地,而後對外出租,以地租收入來作為辦學經費。

初期創辦的中江書院影響力不大,由於學生數量較少,故開辦的前幾年,各方面費用還足以支撐,但遇災年,則會入不敷出。對於這種狀況,張念一在《中江書院辦學特點及社會影響研究》一文中有如下簡述:“中江書院,地址在‘河南蔡廟巷內’,數月落成,規模很小,設施簡陋;僅有在清朝既建立了寶晉書院,又建立了中江書院的李世傑這樣的官員,撥給書院的塘地房租以及邑紳與好學之士集資購買的謝氏土地出租的收入為經費;開始,師生脩膳自給有餘,但遇災年歉收,書院便很困難;為此,乾隆三十七年(1772),道尹劉增遊說諸郡守、牧令,爭取社會各界的贊助,然而,所募經費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劉增便將書院歸屬蕪湖縣令管理,這之後書院面貌才煥然一新;咸豐三年(1853),中江書院遭遇了它歷史上最大的災難,毀於戰火。”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第一進院落的房屋


"

呂俊龍在《蕪中江書院史話》一文中說:“蕪湖中江書院是後起的蕪湖最早的書院,也是延續歷史最久的書院,前後近140年。中江書院始建於清代乾隆三十年。”以此可見,該書院在蕪湖市的重要地位。而對於該院的創始人,《史話》一文中又寫道:“乾隆三十年,兩江總督李世傑任蕪湖道尹。下車旬日,即倡議地方商紳捐資創建中江書院,校址選在城外河南距道尹署不遠的蔡廟巷。”

李世傑乃貴州黔西州人,他來到蕪湖,感覺到當地的文風有所衰落,於是捐資創建中江書院。初建的書院因為規模很小,故幾個月時間就已建造完成,為了使得書院能夠長期辦下去,李世傑還通過召集當地的好學之士,集資購買了一塊土地,而後對外出租,以地租收入來作為辦學經費。

初期創辦的中江書院影響力不大,由於學生數量較少,故開辦的前幾年,各方面費用還足以支撐,但遇災年,則會入不敷出。對於這種狀況,張念一在《中江書院辦學特點及社會影響研究》一文中有如下簡述:“中江書院,地址在‘河南蔡廟巷內’,數月落成,規模很小,設施簡陋;僅有在清朝既建立了寶晉書院,又建立了中江書院的李世傑這樣的官員,撥給書院的塘地房租以及邑紳與好學之士集資購買的謝氏土地出租的收入為經費;開始,師生脩膳自給有餘,但遇災年歉收,書院便很困難;為此,乾隆三十七年(1772),道尹劉增遊說諸郡守、牧令,爭取社會各界的贊助,然而,所募經費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劉增便將書院歸屬蕪湖縣令管理,這之後書院面貌才煥然一新;咸豐三年(1853),中江書院遭遇了它歷史上最大的災難,毀於戰火。”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第一進院落的房屋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見到了室外機


然而呂俊龍所寫之文則將蕪湖道尹的名字寫為劉墫,查相應史料,當時的蕪湖道尹應是劉墫,而這個劉墫乃是劉墉四祖父劉棐的孫子。如此算來,劉墫應當與劉墉是堂兄弟,更何況,他們的名字均為土字邊。

劉墫到達蕪湖後,看到中江書院有些館舍已經坍塌,於是他想辦法籌集經費,同時將該書院歸屬於蕪湖縣令淡如水管理。將書院轉為官辦,至少在經費上能得以保證,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中江書院辦得頗有起色,可惜後來的戰爭使得中江書院徹底毀壞。呂俊龍在文中寫道:“咸豐二年三月,太平軍攻入蕪湖,書院毀於戰火。此後十年,太平軍與曾國藩的清軍在江淮大地展開戰鬥。蕪湖幾經易手,戰爭頻繁,民不聊生,重建書院更無從談起。”

清同治二年,太平天國戰爭平息之後,徽寧道臺吳坤修在原中江書院舊址之上重新修建起一所書院,然其將該院的名稱改為鳩江書院。


"

呂俊龍在《蕪中江書院史話》一文中說:“蕪湖中江書院是後起的蕪湖最早的書院,也是延續歷史最久的書院,前後近140年。中江書院始建於清代乾隆三十年。”以此可見,該書院在蕪湖市的重要地位。而對於該院的創始人,《史話》一文中又寫道:“乾隆三十年,兩江總督李世傑任蕪湖道尹。下車旬日,即倡議地方商紳捐資創建中江書院,校址選在城外河南距道尹署不遠的蔡廟巷。”

李世傑乃貴州黔西州人,他來到蕪湖,感覺到當地的文風有所衰落,於是捐資創建中江書院。初建的書院因為規模很小,故幾個月時間就已建造完成,為了使得書院能夠長期辦下去,李世傑還通過召集當地的好學之士,集資購買了一塊土地,而後對外出租,以地租收入來作為辦學經費。

初期創辦的中江書院影響力不大,由於學生數量較少,故開辦的前幾年,各方面費用還足以支撐,但遇災年,則會入不敷出。對於這種狀況,張念一在《中江書院辦學特點及社會影響研究》一文中有如下簡述:“中江書院,地址在‘河南蔡廟巷內’,數月落成,規模很小,設施簡陋;僅有在清朝既建立了寶晉書院,又建立了中江書院的李世傑這樣的官員,撥給書院的塘地房租以及邑紳與好學之士集資購買的謝氏土地出租的收入為經費;開始,師生脩膳自給有餘,但遇災年歉收,書院便很困難;為此,乾隆三十七年(1772),道尹劉增遊說諸郡守、牧令,爭取社會各界的贊助,然而,所募經費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劉增便將書院歸屬蕪湖縣令管理,這之後書院面貌才煥然一新;咸豐三年(1853),中江書院遭遇了它歷史上最大的災難,毀於戰火。”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第一進院落的房屋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見到了室外機


然而呂俊龍所寫之文則將蕪湖道尹的名字寫為劉墫,查相應史料,當時的蕪湖道尹應是劉墫,而這個劉墫乃是劉墉四祖父劉棐的孫子。如此算來,劉墫應當與劉墉是堂兄弟,更何況,他們的名字均為土字邊。

劉墫到達蕪湖後,看到中江書院有些館舍已經坍塌,於是他想辦法籌集經費,同時將該書院歸屬於蕪湖縣令淡如水管理。將書院轉為官辦,至少在經費上能得以保證,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中江書院辦得頗有起色,可惜後來的戰爭使得中江書院徹底毀壞。呂俊龍在文中寫道:“咸豐二年三月,太平軍攻入蕪湖,書院毀於戰火。此後十年,太平軍與曾國藩的清軍在江淮大地展開戰鬥。蕪湖幾經易手,戰爭頻繁,民不聊生,重建書院更無從談起。”

清同治二年,太平天國戰爭平息之後,徽寧道臺吳坤修在原中江書院舊址之上重新修建起一所書院,然其將該院的名稱改為鳩江書院。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雜草叢生的院落


吳坤修乃江西永修縣人,他靠捐款得到了最低級的從九品官,而後派往湖南任職。咸豐二年,太平軍進攻長沙,西王肖朝貴組織軍隊攻城,而吳坤修堅決抵抗,他開炮打死肖朝貴,為此立了大功,故被提拔為知縣。他在衡陽遇到了曾國藩,之後他成為了曾國藩手下得力干將。曾創建湘軍水師,吳坤修負責軍械,後來屢歷戰功。湘西戰事結束後,他率部進入安徽,與李秀成部隊作戰,因戰功卓著被授予安徽布政使銜。兩年後,他又擔任徽寧池太廣道臺、安徽按察使,後來又做到了安徽巡撫之職。此後吳坤修又請假回鄉補父母之喪假,同治九年,吳坤修又返回安徽布政使任,兩年後他去世了。然他在安徽所作貢獻為當地人所感念,其友方浚師《蕉軒隨錄》中評價說:“君為百皖福星,武能戡亂,文足經邦”。

正是在吳坤修的主持下,安徽的書院得以恢復,呂俊龍在《史話》中錄有吳坤修為鳩江書院所寫對聯:

執鞭弭以事戎行,幾經奮臂前驅,十年兵氣銷吳楚;

易壁壘而為學舍,從此掀髯仰望,一道文光射鬥牛。

同治四年四月初六日,曾國藩給吳坤修寫了封信,其在信中提到了剿捻之事:“豫捻之入東境者,由沂屬竄至贛、沭。邸帥躡蹤追剿,二十八日聞陳國瑞已抵沭陽。此間協防清江之兵,樹字營陸軍、淮陽鎮水師均已先後抵浦。續調長江水師援應,昌期於初五日督同張光泰等營起碇北駛,當足以資扼截。其西路竄近邳州者,調劉銘傳等由六安、臨淮進駐徐、宿堵剿。”而後曾國藩又在信中談到吳坤修在安徽處決強盜:“上游盜風頗熾,尊處將蕪湖搶犯正法,當可稍獲安靜。灣沚聞系盜藪,即飭皖南鎮拿辦。皖南搶劫之案層見迭出,前經札行煉渠傷屬查拿。團防左營欠餉,擬積數月釐款了之。若各處遣勇悉能如此,豈不甚善!”


"

呂俊龍在《蕪中江書院史話》一文中說:“蕪湖中江書院是後起的蕪湖最早的書院,也是延續歷史最久的書院,前後近140年。中江書院始建於清代乾隆三十年。”以此可見,該書院在蕪湖市的重要地位。而對於該院的創始人,《史話》一文中又寫道:“乾隆三十年,兩江總督李世傑任蕪湖道尹。下車旬日,即倡議地方商紳捐資創建中江書院,校址選在城外河南距道尹署不遠的蔡廟巷。”

李世傑乃貴州黔西州人,他來到蕪湖,感覺到當地的文風有所衰落,於是捐資創建中江書院。初建的書院因為規模很小,故幾個月時間就已建造完成,為了使得書院能夠長期辦下去,李世傑還通過召集當地的好學之士,集資購買了一塊土地,而後對外出租,以地租收入來作為辦學經費。

初期創辦的中江書院影響力不大,由於學生數量較少,故開辦的前幾年,各方面費用還足以支撐,但遇災年,則會入不敷出。對於這種狀況,張念一在《中江書院辦學特點及社會影響研究》一文中有如下簡述:“中江書院,地址在‘河南蔡廟巷內’,數月落成,規模很小,設施簡陋;僅有在清朝既建立了寶晉書院,又建立了中江書院的李世傑這樣的官員,撥給書院的塘地房租以及邑紳與好學之士集資購買的謝氏土地出租的收入為經費;開始,師生脩膳自給有餘,但遇災年歉收,書院便很困難;為此,乾隆三十七年(1772),道尹劉增遊說諸郡守、牧令,爭取社會各界的贊助,然而,所募經費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劉增便將書院歸屬蕪湖縣令管理,這之後書院面貌才煥然一新;咸豐三年(1853),中江書院遭遇了它歷史上最大的災難,毀於戰火。”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第一進院落的房屋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見到了室外機


然而呂俊龍所寫之文則將蕪湖道尹的名字寫為劉墫,查相應史料,當時的蕪湖道尹應是劉墫,而這個劉墫乃是劉墉四祖父劉棐的孫子。如此算來,劉墫應當與劉墉是堂兄弟,更何況,他們的名字均為土字邊。

劉墫到達蕪湖後,看到中江書院有些館舍已經坍塌,於是他想辦法籌集經費,同時將該書院歸屬於蕪湖縣令淡如水管理。將書院轉為官辦,至少在經費上能得以保證,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中江書院辦得頗有起色,可惜後來的戰爭使得中江書院徹底毀壞。呂俊龍在文中寫道:“咸豐二年三月,太平軍攻入蕪湖,書院毀於戰火。此後十年,太平軍與曾國藩的清軍在江淮大地展開戰鬥。蕪湖幾經易手,戰爭頻繁,民不聊生,重建書院更無從談起。”

清同治二年,太平天國戰爭平息之後,徽寧道臺吳坤修在原中江書院舊址之上重新修建起一所書院,然其將該院的名稱改為鳩江書院。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雜草叢生的院落


吳坤修乃江西永修縣人,他靠捐款得到了最低級的從九品官,而後派往湖南任職。咸豐二年,太平軍進攻長沙,西王肖朝貴組織軍隊攻城,而吳坤修堅決抵抗,他開炮打死肖朝貴,為此立了大功,故被提拔為知縣。他在衡陽遇到了曾國藩,之後他成為了曾國藩手下得力干將。曾創建湘軍水師,吳坤修負責軍械,後來屢歷戰功。湘西戰事結束後,他率部進入安徽,與李秀成部隊作戰,因戰功卓著被授予安徽布政使銜。兩年後,他又擔任徽寧池太廣道臺、安徽按察使,後來又做到了安徽巡撫之職。此後吳坤修又請假回鄉補父母之喪假,同治九年,吳坤修又返回安徽布政使任,兩年後他去世了。然他在安徽所作貢獻為當地人所感念,其友方浚師《蕉軒隨錄》中評價說:“君為百皖福星,武能戡亂,文足經邦”。

正是在吳坤修的主持下,安徽的書院得以恢復,呂俊龍在《史話》中錄有吳坤修為鳩江書院所寫對聯:

執鞭弭以事戎行,幾經奮臂前驅,十年兵氣銷吳楚;

易壁壘而為學舍,從此掀髯仰望,一道文光射鬥牛。

同治四年四月初六日,曾國藩給吳坤修寫了封信,其在信中提到了剿捻之事:“豫捻之入東境者,由沂屬竄至贛、沭。邸帥躡蹤追剿,二十八日聞陳國瑞已抵沭陽。此間協防清江之兵,樹字營陸軍、淮陽鎮水師均已先後抵浦。續調長江水師援應,昌期於初五日督同張光泰等營起碇北駛,當足以資扼截。其西路竄近邳州者,調劉銘傳等由六安、臨淮進駐徐、宿堵剿。”而後曾國藩又在信中談到吳坤修在安徽處決強盜:“上游盜風頗熾,尊處將蕪湖搶犯正法,當可稍獲安靜。灣沚聞系盜藪,即飭皖南鎮拿辦。皖南搶劫之案層見迭出,前經札行煉渠傷屬查拿。團防左營欠餉,擬積數月釐款了之。若各處遣勇悉能如此,豈不甚善!”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山頂院落


"

呂俊龍在《蕪中江書院史話》一文中說:“蕪湖中江書院是後起的蕪湖最早的書院,也是延續歷史最久的書院,前後近140年。中江書院始建於清代乾隆三十年。”以此可見,該書院在蕪湖市的重要地位。而對於該院的創始人,《史話》一文中又寫道:“乾隆三十年,兩江總督李世傑任蕪湖道尹。下車旬日,即倡議地方商紳捐資創建中江書院,校址選在城外河南距道尹署不遠的蔡廟巷。”

李世傑乃貴州黔西州人,他來到蕪湖,感覺到當地的文風有所衰落,於是捐資創建中江書院。初建的書院因為規模很小,故幾個月時間就已建造完成,為了使得書院能夠長期辦下去,李世傑還通過召集當地的好學之士,集資購買了一塊土地,而後對外出租,以地租收入來作為辦學經費。

初期創辦的中江書院影響力不大,由於學生數量較少,故開辦的前幾年,各方面費用還足以支撐,但遇災年,則會入不敷出。對於這種狀況,張念一在《中江書院辦學特點及社會影響研究》一文中有如下簡述:“中江書院,地址在‘河南蔡廟巷內’,數月落成,規模很小,設施簡陋;僅有在清朝既建立了寶晉書院,又建立了中江書院的李世傑這樣的官員,撥給書院的塘地房租以及邑紳與好學之士集資購買的謝氏土地出租的收入為經費;開始,師生脩膳自給有餘,但遇災年歉收,書院便很困難;為此,乾隆三十七年(1772),道尹劉增遊說諸郡守、牧令,爭取社會各界的贊助,然而,所募經費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劉增便將書院歸屬蕪湖縣令管理,這之後書院面貌才煥然一新;咸豐三年(1853),中江書院遭遇了它歷史上最大的災難,毀於戰火。”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第一進院落的房屋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見到了室外機


然而呂俊龍所寫之文則將蕪湖道尹的名字寫為劉墫,查相應史料,當時的蕪湖道尹應是劉墫,而這個劉墫乃是劉墉四祖父劉棐的孫子。如此算來,劉墫應當與劉墉是堂兄弟,更何況,他們的名字均為土字邊。

劉墫到達蕪湖後,看到中江書院有些館舍已經坍塌,於是他想辦法籌集經費,同時將該書院歸屬於蕪湖縣令淡如水管理。將書院轉為官辦,至少在經費上能得以保證,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中江書院辦得頗有起色,可惜後來的戰爭使得中江書院徹底毀壞。呂俊龍在文中寫道:“咸豐二年三月,太平軍攻入蕪湖,書院毀於戰火。此後十年,太平軍與曾國藩的清軍在江淮大地展開戰鬥。蕪湖幾經易手,戰爭頻繁,民不聊生,重建書院更無從談起。”

清同治二年,太平天國戰爭平息之後,徽寧道臺吳坤修在原中江書院舊址之上重新修建起一所書院,然其將該院的名稱改為鳩江書院。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雜草叢生的院落


吳坤修乃江西永修縣人,他靠捐款得到了最低級的從九品官,而後派往湖南任職。咸豐二年,太平軍進攻長沙,西王肖朝貴組織軍隊攻城,而吳坤修堅決抵抗,他開炮打死肖朝貴,為此立了大功,故被提拔為知縣。他在衡陽遇到了曾國藩,之後他成為了曾國藩手下得力干將。曾創建湘軍水師,吳坤修負責軍械,後來屢歷戰功。湘西戰事結束後,他率部進入安徽,與李秀成部隊作戰,因戰功卓著被授予安徽布政使銜。兩年後,他又擔任徽寧池太廣道臺、安徽按察使,後來又做到了安徽巡撫之職。此後吳坤修又請假回鄉補父母之喪假,同治九年,吳坤修又返回安徽布政使任,兩年後他去世了。然他在安徽所作貢獻為當地人所感念,其友方浚師《蕉軒隨錄》中評價說:“君為百皖福星,武能戡亂,文足經邦”。

正是在吳坤修的主持下,安徽的書院得以恢復,呂俊龍在《史話》中錄有吳坤修為鳩江書院所寫對聯:

執鞭弭以事戎行,幾經奮臂前驅,十年兵氣銷吳楚;

易壁壘而為學舍,從此掀髯仰望,一道文光射鬥牛。

同治四年四月初六日,曾國藩給吳坤修寫了封信,其在信中提到了剿捻之事:“豫捻之入東境者,由沂屬竄至贛、沭。邸帥躡蹤追剿,二十八日聞陳國瑞已抵沭陽。此間協防清江之兵,樹字營陸軍、淮陽鎮水師均已先後抵浦。續調長江水師援應,昌期於初五日督同張光泰等營起碇北駛,當足以資扼截。其西路竄近邳州者,調劉銘傳等由六安、臨淮進駐徐、宿堵剿。”而後曾國藩又在信中談到吳坤修在安徽處決強盜:“上游盜風頗熾,尊處將蕪湖搶犯正法,當可稍獲安靜。灣沚聞系盜藪,即飭皖南鎮拿辦。皖南搶劫之案層見迭出,前經札行煉渠傷屬查拿。團防左營欠餉,擬積數月釐款了之。若各處遣勇悉能如此,豈不甚善!”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山頂院落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殘破


以此可見,曾國藩頗為欣賞吳坤修的政績,同時在這封信中,曾國藩也提到了吳坤修開辦的鳩江書院所培養出的學生中曾有人考得了好成績:“鳩江書院肄業諸生,上年鄉試獲中二名,足徵振興之效。茲復分廉開課,益卜蒸蒸日上,欣慰何如!園中平臺僅攬三面,仍須更拓一層,則雨花臺一帶皆可望見也。”曾國藩在信中還請吳坤修繼續擴建鳩江書院,以便讓該院中的平臺能夠遠望,以此說明,曾國藩對該書院的情況頗為了解。

同年,李文森由安徽按察使改任徽寧池太廣道道臺,此人執法嚴明,據說曾破案500多起,被人譽為小包公。他到達蕪湖後,特意把行治安置在鳩江書院內,以此來表明他對書院建設的重視。李文森對鳩江書院的實質幫助,乃是他申請由皖南釐局撥銀一千零五十兩作為鳩江書院買地出租之用,同時他還在書院內修建了十幾間房屋。經過他的努力,鳩江書院得以再次振興。

同治九年,吳坤修再次返回蕪湖任職,而此次他將書院移建在了城內梧桐巷。到了光緒初年,鳩江書院又改用中江書院一名,此時該院的學生已經有了兩百多人,而中江書院再次得到了大發展乃是二十年之後的事情。


"

呂俊龍在《蕪中江書院史話》一文中說:“蕪湖中江書院是後起的蕪湖最早的書院,也是延續歷史最久的書院,前後近140年。中江書院始建於清代乾隆三十年。”以此可見,該書院在蕪湖市的重要地位。而對於該院的創始人,《史話》一文中又寫道:“乾隆三十年,兩江總督李世傑任蕪湖道尹。下車旬日,即倡議地方商紳捐資創建中江書院,校址選在城外河南距道尹署不遠的蔡廟巷。”

李世傑乃貴州黔西州人,他來到蕪湖,感覺到當地的文風有所衰落,於是捐資創建中江書院。初建的書院因為規模很小,故幾個月時間就已建造完成,為了使得書院能夠長期辦下去,李世傑還通過召集當地的好學之士,集資購買了一塊土地,而後對外出租,以地租收入來作為辦學經費。

初期創辦的中江書院影響力不大,由於學生數量較少,故開辦的前幾年,各方面費用還足以支撐,但遇災年,則會入不敷出。對於這種狀況,張念一在《中江書院辦學特點及社會影響研究》一文中有如下簡述:“中江書院,地址在‘河南蔡廟巷內’,數月落成,規模很小,設施簡陋;僅有在清朝既建立了寶晉書院,又建立了中江書院的李世傑這樣的官員,撥給書院的塘地房租以及邑紳與好學之士集資購買的謝氏土地出租的收入為經費;開始,師生脩膳自給有餘,但遇災年歉收,書院便很困難;為此,乾隆三十七年(1772),道尹劉增遊說諸郡守、牧令,爭取社會各界的贊助,然而,所募經費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劉增便將書院歸屬蕪湖縣令管理,這之後書院面貌才煥然一新;咸豐三年(1853),中江書院遭遇了它歷史上最大的災難,毀於戰火。”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第一進院落的房屋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見到了室外機


然而呂俊龍所寫之文則將蕪湖道尹的名字寫為劉墫,查相應史料,當時的蕪湖道尹應是劉墫,而這個劉墫乃是劉墉四祖父劉棐的孫子。如此算來,劉墫應當與劉墉是堂兄弟,更何況,他們的名字均為土字邊。

劉墫到達蕪湖後,看到中江書院有些館舍已經坍塌,於是他想辦法籌集經費,同時將該書院歸屬於蕪湖縣令淡如水管理。將書院轉為官辦,至少在經費上能得以保證,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中江書院辦得頗有起色,可惜後來的戰爭使得中江書院徹底毀壞。呂俊龍在文中寫道:“咸豐二年三月,太平軍攻入蕪湖,書院毀於戰火。此後十年,太平軍與曾國藩的清軍在江淮大地展開戰鬥。蕪湖幾經易手,戰爭頻繁,民不聊生,重建書院更無從談起。”

清同治二年,太平天國戰爭平息之後,徽寧道臺吳坤修在原中江書院舊址之上重新修建起一所書院,然其將該院的名稱改為鳩江書院。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雜草叢生的院落


吳坤修乃江西永修縣人,他靠捐款得到了最低級的從九品官,而後派往湖南任職。咸豐二年,太平軍進攻長沙,西王肖朝貴組織軍隊攻城,而吳坤修堅決抵抗,他開炮打死肖朝貴,為此立了大功,故被提拔為知縣。他在衡陽遇到了曾國藩,之後他成為了曾國藩手下得力干將。曾創建湘軍水師,吳坤修負責軍械,後來屢歷戰功。湘西戰事結束後,他率部進入安徽,與李秀成部隊作戰,因戰功卓著被授予安徽布政使銜。兩年後,他又擔任徽寧池太廣道臺、安徽按察使,後來又做到了安徽巡撫之職。此後吳坤修又請假回鄉補父母之喪假,同治九年,吳坤修又返回安徽布政使任,兩年後他去世了。然他在安徽所作貢獻為當地人所感念,其友方浚師《蕉軒隨錄》中評價說:“君為百皖福星,武能戡亂,文足經邦”。

正是在吳坤修的主持下,安徽的書院得以恢復,呂俊龍在《史話》中錄有吳坤修為鳩江書院所寫對聯:

執鞭弭以事戎行,幾經奮臂前驅,十年兵氣銷吳楚;

易壁壘而為學舍,從此掀髯仰望,一道文光射鬥牛。

同治四年四月初六日,曾國藩給吳坤修寫了封信,其在信中提到了剿捻之事:“豫捻之入東境者,由沂屬竄至贛、沭。邸帥躡蹤追剿,二十八日聞陳國瑞已抵沭陽。此間協防清江之兵,樹字營陸軍、淮陽鎮水師均已先後抵浦。續調長江水師援應,昌期於初五日督同張光泰等營起碇北駛,當足以資扼截。其西路竄近邳州者,調劉銘傳等由六安、臨淮進駐徐、宿堵剿。”而後曾國藩又在信中談到吳坤修在安徽處決強盜:“上游盜風頗熾,尊處將蕪湖搶犯正法,當可稍獲安靜。灣沚聞系盜藪,即飭皖南鎮拿辦。皖南搶劫之案層見迭出,前經札行煉渠傷屬查拿。團防左營欠餉,擬積數月釐款了之。若各處遣勇悉能如此,豈不甚善!”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山頂院落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殘破


以此可見,曾國藩頗為欣賞吳坤修的政績,同時在這封信中,曾國藩也提到了吳坤修開辦的鳩江書院所培養出的學生中曾有人考得了好成績:“鳩江書院肄業諸生,上年鄉試獲中二名,足徵振興之效。茲復分廉開課,益卜蒸蒸日上,欣慰何如!園中平臺僅攬三面,仍須更拓一層,則雨花臺一帶皆可望見也。”曾國藩在信中還請吳坤修繼續擴建鳩江書院,以便讓該院中的平臺能夠遠望,以此說明,曾國藩對該書院的情況頗為了解。

同年,李文森由安徽按察使改任徽寧池太廣道道臺,此人執法嚴明,據說曾破案500多起,被人譽為小包公。他到達蕪湖後,特意把行治安置在鳩江書院內,以此來表明他對書院建設的重視。李文森對鳩江書院的實質幫助,乃是他申請由皖南釐局撥銀一千零五十兩作為鳩江書院買地出租之用,同時他還在書院內修建了十幾間房屋。經過他的努力,鳩江書院得以再次振興。

同治九年,吳坤修再次返回蕪湖任職,而此次他將書院移建在了城內梧桐巷。到了光緒初年,鳩江書院又改用中江書院一名,此時該院的學生已經有了兩百多人,而中江書院再次得到了大發展乃是二十年之後的事情。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探尋


"

呂俊龍在《蕪中江書院史話》一文中說:“蕪湖中江書院是後起的蕪湖最早的書院,也是延續歷史最久的書院,前後近140年。中江書院始建於清代乾隆三十年。”以此可見,該書院在蕪湖市的重要地位。而對於該院的創始人,《史話》一文中又寫道:“乾隆三十年,兩江總督李世傑任蕪湖道尹。下車旬日,即倡議地方商紳捐資創建中江書院,校址選在城外河南距道尹署不遠的蔡廟巷。”

李世傑乃貴州黔西州人,他來到蕪湖,感覺到當地的文風有所衰落,於是捐資創建中江書院。初建的書院因為規模很小,故幾個月時間就已建造完成,為了使得書院能夠長期辦下去,李世傑還通過召集當地的好學之士,集資購買了一塊土地,而後對外出租,以地租收入來作為辦學經費。

初期創辦的中江書院影響力不大,由於學生數量較少,故開辦的前幾年,各方面費用還足以支撐,但遇災年,則會入不敷出。對於這種狀況,張念一在《中江書院辦學特點及社會影響研究》一文中有如下簡述:“中江書院,地址在‘河南蔡廟巷內’,數月落成,規模很小,設施簡陋;僅有在清朝既建立了寶晉書院,又建立了中江書院的李世傑這樣的官員,撥給書院的塘地房租以及邑紳與好學之士集資購買的謝氏土地出租的收入為經費;開始,師生脩膳自給有餘,但遇災年歉收,書院便很困難;為此,乾隆三十七年(1772),道尹劉增遊說諸郡守、牧令,爭取社會各界的贊助,然而,所募經費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劉增便將書院歸屬蕪湖縣令管理,這之後書院面貌才煥然一新;咸豐三年(1853),中江書院遭遇了它歷史上最大的災難,毀於戰火。”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第一進院落的房屋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見到了室外機


然而呂俊龍所寫之文則將蕪湖道尹的名字寫為劉墫,查相應史料,當時的蕪湖道尹應是劉墫,而這個劉墫乃是劉墉四祖父劉棐的孫子。如此算來,劉墫應當與劉墉是堂兄弟,更何況,他們的名字均為土字邊。

劉墫到達蕪湖後,看到中江書院有些館舍已經坍塌,於是他想辦法籌集經費,同時將該書院歸屬於蕪湖縣令淡如水管理。將書院轉為官辦,至少在經費上能得以保證,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中江書院辦得頗有起色,可惜後來的戰爭使得中江書院徹底毀壞。呂俊龍在文中寫道:“咸豐二年三月,太平軍攻入蕪湖,書院毀於戰火。此後十年,太平軍與曾國藩的清軍在江淮大地展開戰鬥。蕪湖幾經易手,戰爭頻繁,民不聊生,重建書院更無從談起。”

清同治二年,太平天國戰爭平息之後,徽寧道臺吳坤修在原中江書院舊址之上重新修建起一所書院,然其將該院的名稱改為鳩江書院。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雜草叢生的院落


吳坤修乃江西永修縣人,他靠捐款得到了最低級的從九品官,而後派往湖南任職。咸豐二年,太平軍進攻長沙,西王肖朝貴組織軍隊攻城,而吳坤修堅決抵抗,他開炮打死肖朝貴,為此立了大功,故被提拔為知縣。他在衡陽遇到了曾國藩,之後他成為了曾國藩手下得力干將。曾創建湘軍水師,吳坤修負責軍械,後來屢歷戰功。湘西戰事結束後,他率部進入安徽,與李秀成部隊作戰,因戰功卓著被授予安徽布政使銜。兩年後,他又擔任徽寧池太廣道臺、安徽按察使,後來又做到了安徽巡撫之職。此後吳坤修又請假回鄉補父母之喪假,同治九年,吳坤修又返回安徽布政使任,兩年後他去世了。然他在安徽所作貢獻為當地人所感念,其友方浚師《蕉軒隨錄》中評價說:“君為百皖福星,武能戡亂,文足經邦”。

正是在吳坤修的主持下,安徽的書院得以恢復,呂俊龍在《史話》中錄有吳坤修為鳩江書院所寫對聯:

執鞭弭以事戎行,幾經奮臂前驅,十年兵氣銷吳楚;

易壁壘而為學舍,從此掀髯仰望,一道文光射鬥牛。

同治四年四月初六日,曾國藩給吳坤修寫了封信,其在信中提到了剿捻之事:“豫捻之入東境者,由沂屬竄至贛、沭。邸帥躡蹤追剿,二十八日聞陳國瑞已抵沭陽。此間協防清江之兵,樹字營陸軍、淮陽鎮水師均已先後抵浦。續調長江水師援應,昌期於初五日督同張光泰等營起碇北駛,當足以資扼截。其西路竄近邳州者,調劉銘傳等由六安、臨淮進駐徐、宿堵剿。”而後曾國藩又在信中談到吳坤修在安徽處決強盜:“上游盜風頗熾,尊處將蕪湖搶犯正法,當可稍獲安靜。灣沚聞系盜藪,即飭皖南鎮拿辦。皖南搶劫之案層見迭出,前經札行煉渠傷屬查拿。團防左營欠餉,擬積數月釐款了之。若各處遣勇悉能如此,豈不甚善!”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山頂院落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殘破


以此可見,曾國藩頗為欣賞吳坤修的政績,同時在這封信中,曾國藩也提到了吳坤修開辦的鳩江書院所培養出的學生中曾有人考得了好成績:“鳩江書院肄業諸生,上年鄉試獲中二名,足徵振興之效。茲復分廉開課,益卜蒸蒸日上,欣慰何如!園中平臺僅攬三面,仍須更拓一層,則雨花臺一帶皆可望見也。”曾國藩在信中還請吳坤修繼續擴建鳩江書院,以便讓該院中的平臺能夠遠望,以此說明,曾國藩對該書院的情況頗為了解。

同年,李文森由安徽按察使改任徽寧池太廣道道臺,此人執法嚴明,據說曾破案500多起,被人譽為小包公。他到達蕪湖後,特意把行治安置在鳩江書院內,以此來表明他對書院建設的重視。李文森對鳩江書院的實質幫助,乃是他申請由皖南釐局撥銀一千零五十兩作為鳩江書院買地出租之用,同時他還在書院內修建了十幾間房屋。經過他的努力,鳩江書院得以再次振興。

同治九年,吳坤修再次返回蕪湖任職,而此次他將書院移建在了城內梧桐巷。到了光緒初年,鳩江書院又改用中江書院一名,此時該院的學生已經有了兩百多人,而中江書院再次得到了大發展乃是二十年之後的事情。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探尋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走向光明


光緒二十年,袁昶任徽寧池太廣分巡道道臺,甫一到任,袁昶就主抓教育問題,因為他傾向改良,故想通過教育來培養出更多的開放人才。他對中江書院的貢獻主要有兩件事,一是聘請汪宗沂任中江書院山長,當時汪宗沂名氣很大,被稱之為江南大儒,他是王茂蔭的女婿,而王茂蔭乃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惟一提到的中國人。汪宗沂學兼漢宋,他曾師從儀徵劉文淇研究漢學,後來又從桐城方宗城研究宋學。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時,曾聘汪宗沂任忠義局編纂,袁昶慕汪宗沂之名,故高薪聘請其主中江書院。呂俊龍在文中收錄了袁昶所寫《關書》:

敦請

汪老夫子仲伊先生主講中江書院歲奉不腆脩敬曹平肆百兩膳敬捌拾兩共肆百捌拾兩正此訂。

教弟袁昶首拜

汪宗沂在主持中江書院期間,撰寫了多本著述,並以此作為教材,其中有《禮樂一貫錄》《五聲音韻論》《周易學統》等。而其所培養出的學生應以劉師培最具名氣,關於汪宗沂的教學履歷,劉師培在《汪仲伊先生傳》中寫道:“先生雖治經稽古,然志存濟世,恆欲推經術施之用,以所學禮樂兵農之實補濟世變。會試出常熟翁尚書同龢門。尚書謂人曰:汪某不凡才也。及合肥李文忠公督直隸,延聘入幕,條陳兵農諸政,並及北土蠶桑之法。以所抱莫克盡展,居五年遂辭歸。曾主講安慶敬敷、蕪湖中江、本郡紫陽各書院。略仿胡安定分齋制,勖諸生以務實,士多興起。”

而對於汪宗沂的學問,劉師培在該傳的按語中寫道:“先生覃研禮經,洞悉樂呂,克秉鄉先生江、戴之傳。若推學於用,則上法顏李,近與涇縣包氏符。先世父稱之曰:綜貫六藝,自成一子,蓋記實也。先生既受經先大父,與先世父先府君交誼尤稔,恆以事至揚州。師培方垂髫,嗜蓄古泉,因舉莽布諸品相畀。繼謁先生於蕪湖,因備讀所著書,克聞呂律大誼。今徽人宦京師者將舉先生遺書上之,朝以傳文相屬,因述先生治學之大綱著於篇。”


"

呂俊龍在《蕪中江書院史話》一文中說:“蕪湖中江書院是後起的蕪湖最早的書院,也是延續歷史最久的書院,前後近140年。中江書院始建於清代乾隆三十年。”以此可見,該書院在蕪湖市的重要地位。而對於該院的創始人,《史話》一文中又寫道:“乾隆三十年,兩江總督李世傑任蕪湖道尹。下車旬日,即倡議地方商紳捐資創建中江書院,校址選在城外河南距道尹署不遠的蔡廟巷。”

李世傑乃貴州黔西州人,他來到蕪湖,感覺到當地的文風有所衰落,於是捐資創建中江書院。初建的書院因為規模很小,故幾個月時間就已建造完成,為了使得書院能夠長期辦下去,李世傑還通過召集當地的好學之士,集資購買了一塊土地,而後對外出租,以地租收入來作為辦學經費。

初期創辦的中江書院影響力不大,由於學生數量較少,故開辦的前幾年,各方面費用還足以支撐,但遇災年,則會入不敷出。對於這種狀況,張念一在《中江書院辦學特點及社會影響研究》一文中有如下簡述:“中江書院,地址在‘河南蔡廟巷內’,數月落成,規模很小,設施簡陋;僅有在清朝既建立了寶晉書院,又建立了中江書院的李世傑這樣的官員,撥給書院的塘地房租以及邑紳與好學之士集資購買的謝氏土地出租的收入為經費;開始,師生脩膳自給有餘,但遇災年歉收,書院便很困難;為此,乾隆三十七年(1772),道尹劉增遊說諸郡守、牧令,爭取社會各界的贊助,然而,所募經費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劉增便將書院歸屬蕪湖縣令管理,這之後書院面貌才煥然一新;咸豐三年(1853),中江書院遭遇了它歷史上最大的災難,毀於戰火。”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第一進院落的房屋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見到了室外機


然而呂俊龍所寫之文則將蕪湖道尹的名字寫為劉墫,查相應史料,當時的蕪湖道尹應是劉墫,而這個劉墫乃是劉墉四祖父劉棐的孫子。如此算來,劉墫應當與劉墉是堂兄弟,更何況,他們的名字均為土字邊。

劉墫到達蕪湖後,看到中江書院有些館舍已經坍塌,於是他想辦法籌集經費,同時將該書院歸屬於蕪湖縣令淡如水管理。將書院轉為官辦,至少在經費上能得以保證,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中江書院辦得頗有起色,可惜後來的戰爭使得中江書院徹底毀壞。呂俊龍在文中寫道:“咸豐二年三月,太平軍攻入蕪湖,書院毀於戰火。此後十年,太平軍與曾國藩的清軍在江淮大地展開戰鬥。蕪湖幾經易手,戰爭頻繁,民不聊生,重建書院更無從談起。”

清同治二年,太平天國戰爭平息之後,徽寧道臺吳坤修在原中江書院舊址之上重新修建起一所書院,然其將該院的名稱改為鳩江書院。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雜草叢生的院落


吳坤修乃江西永修縣人,他靠捐款得到了最低級的從九品官,而後派往湖南任職。咸豐二年,太平軍進攻長沙,西王肖朝貴組織軍隊攻城,而吳坤修堅決抵抗,他開炮打死肖朝貴,為此立了大功,故被提拔為知縣。他在衡陽遇到了曾國藩,之後他成為了曾國藩手下得力干將。曾創建湘軍水師,吳坤修負責軍械,後來屢歷戰功。湘西戰事結束後,他率部進入安徽,與李秀成部隊作戰,因戰功卓著被授予安徽布政使銜。兩年後,他又擔任徽寧池太廣道臺、安徽按察使,後來又做到了安徽巡撫之職。此後吳坤修又請假回鄉補父母之喪假,同治九年,吳坤修又返回安徽布政使任,兩年後他去世了。然他在安徽所作貢獻為當地人所感念,其友方浚師《蕉軒隨錄》中評價說:“君為百皖福星,武能戡亂,文足經邦”。

正是在吳坤修的主持下,安徽的書院得以恢復,呂俊龍在《史話》中錄有吳坤修為鳩江書院所寫對聯:

執鞭弭以事戎行,幾經奮臂前驅,十年兵氣銷吳楚;

易壁壘而為學舍,從此掀髯仰望,一道文光射鬥牛。

同治四年四月初六日,曾國藩給吳坤修寫了封信,其在信中提到了剿捻之事:“豫捻之入東境者,由沂屬竄至贛、沭。邸帥躡蹤追剿,二十八日聞陳國瑞已抵沭陽。此間協防清江之兵,樹字營陸軍、淮陽鎮水師均已先後抵浦。續調長江水師援應,昌期於初五日督同張光泰等營起碇北駛,當足以資扼截。其西路竄近邳州者,調劉銘傳等由六安、臨淮進駐徐、宿堵剿。”而後曾國藩又在信中談到吳坤修在安徽處決強盜:“上游盜風頗熾,尊處將蕪湖搶犯正法,當可稍獲安靜。灣沚聞系盜藪,即飭皖南鎮拿辦。皖南搶劫之案層見迭出,前經札行煉渠傷屬查拿。團防左營欠餉,擬積數月釐款了之。若各處遣勇悉能如此,豈不甚善!”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山頂院落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殘破


以此可見,曾國藩頗為欣賞吳坤修的政績,同時在這封信中,曾國藩也提到了吳坤修開辦的鳩江書院所培養出的學生中曾有人考得了好成績:“鳩江書院肄業諸生,上年鄉試獲中二名,足徵振興之效。茲復分廉開課,益卜蒸蒸日上,欣慰何如!園中平臺僅攬三面,仍須更拓一層,則雨花臺一帶皆可望見也。”曾國藩在信中還請吳坤修繼續擴建鳩江書院,以便讓該院中的平臺能夠遠望,以此說明,曾國藩對該書院的情況頗為了解。

同年,李文森由安徽按察使改任徽寧池太廣道道臺,此人執法嚴明,據說曾破案500多起,被人譽為小包公。他到達蕪湖後,特意把行治安置在鳩江書院內,以此來表明他對書院建設的重視。李文森對鳩江書院的實質幫助,乃是他申請由皖南釐局撥銀一千零五十兩作為鳩江書院買地出租之用,同時他還在書院內修建了十幾間房屋。經過他的努力,鳩江書院得以再次振興。

同治九年,吳坤修再次返回蕪湖任職,而此次他將書院移建在了城內梧桐巷。到了光緒初年,鳩江書院又改用中江書院一名,此時該院的學生已經有了兩百多人,而中江書院再次得到了大發展乃是二十年之後的事情。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探尋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走向光明


光緒二十年,袁昶任徽寧池太廣分巡道道臺,甫一到任,袁昶就主抓教育問題,因為他傾向改良,故想通過教育來培養出更多的開放人才。他對中江書院的貢獻主要有兩件事,一是聘請汪宗沂任中江書院山長,當時汪宗沂名氣很大,被稱之為江南大儒,他是王茂蔭的女婿,而王茂蔭乃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惟一提到的中國人。汪宗沂學兼漢宋,他曾師從儀徵劉文淇研究漢學,後來又從桐城方宗城研究宋學。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時,曾聘汪宗沂任忠義局編纂,袁昶慕汪宗沂之名,故高薪聘請其主中江書院。呂俊龍在文中收錄了袁昶所寫《關書》:

敦請

汪老夫子仲伊先生主講中江書院歲奉不腆脩敬曹平肆百兩膳敬捌拾兩共肆百捌拾兩正此訂。

教弟袁昶首拜

汪宗沂在主持中江書院期間,撰寫了多本著述,並以此作為教材,其中有《禮樂一貫錄》《五聲音韻論》《周易學統》等。而其所培養出的學生應以劉師培最具名氣,關於汪宗沂的教學履歷,劉師培在《汪仲伊先生傳》中寫道:“先生雖治經稽古,然志存濟世,恆欲推經術施之用,以所學禮樂兵農之實補濟世變。會試出常熟翁尚書同龢門。尚書謂人曰:汪某不凡才也。及合肥李文忠公督直隸,延聘入幕,條陳兵農諸政,並及北土蠶桑之法。以所抱莫克盡展,居五年遂辭歸。曾主講安慶敬敷、蕪湖中江、本郡紫陽各書院。略仿胡安定分齋制,勖諸生以務實,士多興起。”

而對於汪宗沂的學問,劉師培在該傳的按語中寫道:“先生覃研禮經,洞悉樂呂,克秉鄉先生江、戴之傳。若推學於用,則上法顏李,近與涇縣包氏符。先世父稱之曰:綜貫六藝,自成一子,蓋記實也。先生既受經先大父,與先世父先府君交誼尤稔,恆以事至揚州。師培方垂髫,嗜蓄古泉,因舉莽布諸品相畀。繼謁先生於蕪湖,因備讀所著書,克聞呂律大誼。今徽人宦京師者將舉先生遺書上之,朝以傳文相屬,因述先生治學之大綱著於篇。”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居住環境


"

呂俊龍在《蕪中江書院史話》一文中說:“蕪湖中江書院是後起的蕪湖最早的書院,也是延續歷史最久的書院,前後近140年。中江書院始建於清代乾隆三十年。”以此可見,該書院在蕪湖市的重要地位。而對於該院的創始人,《史話》一文中又寫道:“乾隆三十年,兩江總督李世傑任蕪湖道尹。下車旬日,即倡議地方商紳捐資創建中江書院,校址選在城外河南距道尹署不遠的蔡廟巷。”

李世傑乃貴州黔西州人,他來到蕪湖,感覺到當地的文風有所衰落,於是捐資創建中江書院。初建的書院因為規模很小,故幾個月時間就已建造完成,為了使得書院能夠長期辦下去,李世傑還通過召集當地的好學之士,集資購買了一塊土地,而後對外出租,以地租收入來作為辦學經費。

初期創辦的中江書院影響力不大,由於學生數量較少,故開辦的前幾年,各方面費用還足以支撐,但遇災年,則會入不敷出。對於這種狀況,張念一在《中江書院辦學特點及社會影響研究》一文中有如下簡述:“中江書院,地址在‘河南蔡廟巷內’,數月落成,規模很小,設施簡陋;僅有在清朝既建立了寶晉書院,又建立了中江書院的李世傑這樣的官員,撥給書院的塘地房租以及邑紳與好學之士集資購買的謝氏土地出租的收入為經費;開始,師生脩膳自給有餘,但遇災年歉收,書院便很困難;為此,乾隆三十七年(1772),道尹劉增遊說諸郡守、牧令,爭取社會各界的贊助,然而,所募經費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劉增便將書院歸屬蕪湖縣令管理,這之後書院面貌才煥然一新;咸豐三年(1853),中江書院遭遇了它歷史上最大的災難,毀於戰火。”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第一進院落的房屋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見到了室外機


然而呂俊龍所寫之文則將蕪湖道尹的名字寫為劉墫,查相應史料,當時的蕪湖道尹應是劉墫,而這個劉墫乃是劉墉四祖父劉棐的孫子。如此算來,劉墫應當與劉墉是堂兄弟,更何況,他們的名字均為土字邊。

劉墫到達蕪湖後,看到中江書院有些館舍已經坍塌,於是他想辦法籌集經費,同時將該書院歸屬於蕪湖縣令淡如水管理。將書院轉為官辦,至少在經費上能得以保證,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中江書院辦得頗有起色,可惜後來的戰爭使得中江書院徹底毀壞。呂俊龍在文中寫道:“咸豐二年三月,太平軍攻入蕪湖,書院毀於戰火。此後十年,太平軍與曾國藩的清軍在江淮大地展開戰鬥。蕪湖幾經易手,戰爭頻繁,民不聊生,重建書院更無從談起。”

清同治二年,太平天國戰爭平息之後,徽寧道臺吳坤修在原中江書院舊址之上重新修建起一所書院,然其將該院的名稱改為鳩江書院。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雜草叢生的院落


吳坤修乃江西永修縣人,他靠捐款得到了最低級的從九品官,而後派往湖南任職。咸豐二年,太平軍進攻長沙,西王肖朝貴組織軍隊攻城,而吳坤修堅決抵抗,他開炮打死肖朝貴,為此立了大功,故被提拔為知縣。他在衡陽遇到了曾國藩,之後他成為了曾國藩手下得力干將。曾創建湘軍水師,吳坤修負責軍械,後來屢歷戰功。湘西戰事結束後,他率部進入安徽,與李秀成部隊作戰,因戰功卓著被授予安徽布政使銜。兩年後,他又擔任徽寧池太廣道臺、安徽按察使,後來又做到了安徽巡撫之職。此後吳坤修又請假回鄉補父母之喪假,同治九年,吳坤修又返回安徽布政使任,兩年後他去世了。然他在安徽所作貢獻為當地人所感念,其友方浚師《蕉軒隨錄》中評價說:“君為百皖福星,武能戡亂,文足經邦”。

正是在吳坤修的主持下,安徽的書院得以恢復,呂俊龍在《史話》中錄有吳坤修為鳩江書院所寫對聯:

執鞭弭以事戎行,幾經奮臂前驅,十年兵氣銷吳楚;

易壁壘而為學舍,從此掀髯仰望,一道文光射鬥牛。

同治四年四月初六日,曾國藩給吳坤修寫了封信,其在信中提到了剿捻之事:“豫捻之入東境者,由沂屬竄至贛、沭。邸帥躡蹤追剿,二十八日聞陳國瑞已抵沭陽。此間協防清江之兵,樹字營陸軍、淮陽鎮水師均已先後抵浦。續調長江水師援應,昌期於初五日督同張光泰等營起碇北駛,當足以資扼截。其西路竄近邳州者,調劉銘傳等由六安、臨淮進駐徐、宿堵剿。”而後曾國藩又在信中談到吳坤修在安徽處決強盜:“上游盜風頗熾,尊處將蕪湖搶犯正法,當可稍獲安靜。灣沚聞系盜藪,即飭皖南鎮拿辦。皖南搶劫之案層見迭出,前經札行煉渠傷屬查拿。團防左營欠餉,擬積數月釐款了之。若各處遣勇悉能如此,豈不甚善!”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山頂院落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殘破


以此可見,曾國藩頗為欣賞吳坤修的政績,同時在這封信中,曾國藩也提到了吳坤修開辦的鳩江書院所培養出的學生中曾有人考得了好成績:“鳩江書院肄業諸生,上年鄉試獲中二名,足徵振興之效。茲復分廉開課,益卜蒸蒸日上,欣慰何如!園中平臺僅攬三面,仍須更拓一層,則雨花臺一帶皆可望見也。”曾國藩在信中還請吳坤修繼續擴建鳩江書院,以便讓該院中的平臺能夠遠望,以此說明,曾國藩對該書院的情況頗為了解。

同年,李文森由安徽按察使改任徽寧池太廣道道臺,此人執法嚴明,據說曾破案500多起,被人譽為小包公。他到達蕪湖後,特意把行治安置在鳩江書院內,以此來表明他對書院建設的重視。李文森對鳩江書院的實質幫助,乃是他申請由皖南釐局撥銀一千零五十兩作為鳩江書院買地出租之用,同時他還在書院內修建了十幾間房屋。經過他的努力,鳩江書院得以再次振興。

同治九年,吳坤修再次返回蕪湖任職,而此次他將書院移建在了城內梧桐巷。到了光緒初年,鳩江書院又改用中江書院一名,此時該院的學生已經有了兩百多人,而中江書院再次得到了大發展乃是二十年之後的事情。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探尋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走向光明


光緒二十年,袁昶任徽寧池太廣分巡道道臺,甫一到任,袁昶就主抓教育問題,因為他傾向改良,故想通過教育來培養出更多的開放人才。他對中江書院的貢獻主要有兩件事,一是聘請汪宗沂任中江書院山長,當時汪宗沂名氣很大,被稱之為江南大儒,他是王茂蔭的女婿,而王茂蔭乃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惟一提到的中國人。汪宗沂學兼漢宋,他曾師從儀徵劉文淇研究漢學,後來又從桐城方宗城研究宋學。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時,曾聘汪宗沂任忠義局編纂,袁昶慕汪宗沂之名,故高薪聘請其主中江書院。呂俊龍在文中收錄了袁昶所寫《關書》:

敦請

汪老夫子仲伊先生主講中江書院歲奉不腆脩敬曹平肆百兩膳敬捌拾兩共肆百捌拾兩正此訂。

教弟袁昶首拜

汪宗沂在主持中江書院期間,撰寫了多本著述,並以此作為教材,其中有《禮樂一貫錄》《五聲音韻論》《周易學統》等。而其所培養出的學生應以劉師培最具名氣,關於汪宗沂的教學履歷,劉師培在《汪仲伊先生傳》中寫道:“先生雖治經稽古,然志存濟世,恆欲推經術施之用,以所學禮樂兵農之實補濟世變。會試出常熟翁尚書同龢門。尚書謂人曰:汪某不凡才也。及合肥李文忠公督直隸,延聘入幕,條陳兵農諸政,並及北土蠶桑之法。以所抱莫克盡展,居五年遂辭歸。曾主講安慶敬敷、蕪湖中江、本郡紫陽各書院。略仿胡安定分齋制,勖諸生以務實,士多興起。”

而對於汪宗沂的學問,劉師培在該傳的按語中寫道:“先生覃研禮經,洞悉樂呂,克秉鄉先生江、戴之傳。若推學於用,則上法顏李,近與涇縣包氏符。先世父稱之曰:綜貫六藝,自成一子,蓋記實也。先生既受經先大父,與先世父先府君交誼尤稔,恆以事至揚州。師培方垂髫,嗜蓄古泉,因舉莽布諸品相畀。繼謁先生於蕪湖,因備讀所著書,克聞呂律大誼。今徽人宦京師者將舉先生遺書上之,朝以傳文相屬,因述先生治學之大綱著於篇。”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居住環境


蕪湖中江書院:鄭重藏書,兼及西藝(上)韋力撰


田園生活


為了改變中江書院的教學模式,袁昶在該書院開辦了經誼齋和治事齋,為此他在光緒二十二年寫了篇《中江講院現設經誼、治事兩齋章程》,袁昶在該章程的第一條中就講到了本院師資定額以及書院中所設尊經閣的晾書規定:“講院延聘主講一位、掌講授諸生訓故、義理、經制、詞章之學。仿菊坡精舍、學海堂例,額設學長二員。經義齋定額正課五名,附課五名。治事齋定額正課五名,附課五名。外用廚夫一名,門丁一名。院中大小事件,以及尊經閣抖晾書籍、借書還書,不許攜出院門一步,以防散失。春秋祭朱子慄主及三祠,以及朔望行香,皆由學長會同監院之縣學教諭謹念司事,呈明主講辦理。”

中江書院尊經閣的創始人就是袁昶,該閣為上下兩層,上層藏書,下層祭奠先賢,為此他在章程中寫道:“院中有尊經閣,閣上藏四庫書,閣下恭設左、中、右正氣、先覺、遺愛三龕,崇奉先賢朱子慄主,冠先覺祠之首。閣上藏書於甲乙丙丁四部而外,兼搜本地方誌及鄉賢著述,未呈進可傳述者,以及象、胥、貉、隸之編,三島四洲之志。近日津局、滬廠、粵局、京師同文館所刻西學、方言、格致、化學、天文測算、雲臺儀象、水陸軍操、機器製造、植物、商務、公法律例等書,教者授者先要識得何者為體,何者為用,要在正本以御末,不可騖華以絕根。”

從此條可知,尊經閣中藏書四部皆備,同時又將地方文獻作為專題予以收藏,餘外,袁昶還廣泛蒐集各官書局所刻西學著作,以此可見,袁昶觀念之開明。對於他如何能夠蒐集到官書局所刻之書,這跟張之洞所撰《稟請督憲頒發局刻書》一文有直接關係,張之洞在此文中講述了漢唐以來的取士制度,而後談到道光初年阮元在廣州開設學海堂,培養出眾多有用之才的結果。之後他講出了書院的作用以及書院藏書的價值:“夫欲培養人材,必倚學堂、書院為之根本。將來風氣漸推漸闢,日計不足,月計有餘,大處著眼,小處下手,專門各肆,才諝奮興,使功令求士,不致有臨事乏材之嘆,不致蹈有科無目之弊。此其立法似迂而實切,程效似賒而實急也。職道不學無能,至愚極陋,謬蒙委任,寄以監州一路,竊不自揆,前事有所師承,雖物力艱絀,規模未拓,不敢不以漸經營。雖驟變舉業,恐駴物情,不能不因勢利導。”

而後張之洞在該文中特意提到了袁昶所建中江書院,聘請名師以及建造尊經閣藏書的重要意義:“近於於湖中江講院,稍稍延聘師長,招集生徒,使之講藝精廬,抱經橫舍。近新建尊經閣六間,修茸齋舍十餘間。閣上置書庫,以經費未敷,謹仿照阮公焦山書藏、靈隱寺借秋閣書藏例,凡古近叢刻經籍,募人捐送閣上藏庋。遠近有好事者送書到院,由地方官專函報謝,酌送川資。至行省書局所刻群書,近且積油素、充棟宇、載殺青、汗牛馬,擬分別稟請各省大府,請頒一分,請領員弁般運水腳費,由蕪巡道出。或有私家剞劂,亦隨時函募。使甲乙丙丁之部,月積之而漸多;左圖右書之觀,漸裒之而彌廣。則寒士如皇甫謐,不須表乞一車;高流如沈驎士,且得移鈔十簏。閣下則祀皖南先正,自朱子以下及江慎修、汪雙池、程易疇、金輔之諸先生。朔望山長率生徒行禮,以廣多士景行之資。是否有當,尚乞鈞誨。”

張之洞說袁昶所建中江書院尊經閣總計六開間,樓上作為藏書之所,但因書院中原本沒什麼藏書,故袁昶到處募集,經過袁昶的努力,尊經閣中藏書漸漸豐富了起來,但張之洞考慮到各地官書局比如金陵書局、蘇州官書局等刊刻了大量典籍,他建議讓這些書局撥付一些給中江書院,以便讓書院的學生讀到更多的著述:“伏思金陵、蘇州官書局所刻群籍,積累已多。皖南為憲臺轄省,多士仰沐日月之光,得在陶甄之列,可否求飭下書局提調照頒一分,俾得請肄專門,務廣見聞,庶免貽譏目睫,化文蛇為章甫,鑿混沌以智囊。將使黃山白嶽,鹹戴觀風整俗之仁;東箭南金,漸儲拔十得五之選,地方幸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