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在文學史上享有盛名,並稱為“三蘇”,而在四川眉州留有最多“三蘇”的遺蹟,因為那裡是他們的家鄉。然從祖籍論,他們並非四川人,而是河北的欒城縣,蘇洵在《蘇氏族譜後錄》中稱:“故眉之蘇,皆宗益州長史味道;趙郡之蘇,皆宗幷州刺史章;扶風之蘇,皆宗平陵侯建;河南河內之蘇,皆宗司寇忿生。而凡蘇氏皆宗昆吾樊,昆吾樊皆宗祝融吳回。”看來蘇氏一族分為了幾大支脈,其中一支則是眉州蘇氏。蘇洵稱眉州蘇氏這一支,則將蘇味道視之為祖宗,因為蘇味道是欒城縣人,所以,眉州蘇氏就將欒城視之為祖籍。那麼,蘇味道為什麼歸了眉州呢?蘇洵的解釋是:“味道,聖歷初為鳳閣侍郎,以貶為眉州刺史,遷為益州長史,未行而卒。有子一人不能歸,遂家焉,自是眉始有蘇氏。”原來蘇味道因事被貶為了眉州刺史,當時他有一個兒子就定居在了當地,而後眉州蘇氏一脈均是由此子所傳者。

如此說來,“三蘇”均為蘇味道的後人,然而在歷史上,他的這三位後人都遠遠超過蘇味道本人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其實,論官位來說,“三蘇”都比不上其祖蘇味道,因為蘇味道在武則天當政時期曾三任宰相。不僅如此,我覺得“三蘇”那大放光彩的文采,也一定是來自蘇味道的基因,因為他在那個時代也同樣是文名響天下,《舊唐書》中稱:“蘇味道,趙州欒城人也。少與鄉人李嶠俱以文辭知名,時人謂之蘇、李。”看來他自小就以會寫文章享譽鄉里,而他的詩作也受到了後世的看重,明胡應麟在《詩藪》中稱:“五言律體,兆自樑陳。唐初四子,靡縟相矜,時或拙澀,未堪正始。神龍以還,卓然成調。沈宋蘇李,合軌於前,王孟高岑,並馳於後。新制迭出,古體攸分。實詞章改革之大機,氣運推遷之一會也。”

胡應麟認為,五言律體到初唐四傑時寫得還有些生澀,而到了蘇味道、李嶠時,才真正成熟起來,再後來的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才跟了上來,即此肯定了蘇味道在中國詩史上承前啟後的作用。

"

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在文學史上享有盛名,並稱為“三蘇”,而在四川眉州留有最多“三蘇”的遺蹟,因為那裡是他們的家鄉。然從祖籍論,他們並非四川人,而是河北的欒城縣,蘇洵在《蘇氏族譜後錄》中稱:“故眉之蘇,皆宗益州長史味道;趙郡之蘇,皆宗幷州刺史章;扶風之蘇,皆宗平陵侯建;河南河內之蘇,皆宗司寇忿生。而凡蘇氏皆宗昆吾樊,昆吾樊皆宗祝融吳回。”看來蘇氏一族分為了幾大支脈,其中一支則是眉州蘇氏。蘇洵稱眉州蘇氏這一支,則將蘇味道視之為祖宗,因為蘇味道是欒城縣人,所以,眉州蘇氏就將欒城視之為祖籍。那麼,蘇味道為什麼歸了眉州呢?蘇洵的解釋是:“味道,聖歷初為鳳閣侍郎,以貶為眉州刺史,遷為益州長史,未行而卒。有子一人不能歸,遂家焉,自是眉始有蘇氏。”原來蘇味道因事被貶為了眉州刺史,當時他有一個兒子就定居在了當地,而後眉州蘇氏一脈均是由此子所傳者。

如此說來,“三蘇”均為蘇味道的後人,然而在歷史上,他的這三位後人都遠遠超過蘇味道本人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其實,論官位來說,“三蘇”都比不上其祖蘇味道,因為蘇味道在武則天當政時期曾三任宰相。不僅如此,我覺得“三蘇”那大放光彩的文采,也一定是來自蘇味道的基因,因為他在那個時代也同樣是文名響天下,《舊唐書》中稱:“蘇味道,趙州欒城人也。少與鄉人李嶠俱以文辭知名,時人謂之蘇、李。”看來他自小就以會寫文章享譽鄉里,而他的詩作也受到了後世的看重,明胡應麟在《詩藪》中稱:“五言律體,兆自樑陳。唐初四子,靡縟相矜,時或拙澀,未堪正始。神龍以還,卓然成調。沈宋蘇李,合軌於前,王孟高岑,並馳於後。新制迭出,古體攸分。實詞章改革之大機,氣運推遷之一會也。”

胡應麟認為,五言律體到初唐四傑時寫得還有些生澀,而到了蘇味道、李嶠時,才真正成熟起來,再後來的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才跟了上來,即此肯定了蘇味道在中國詩史上承前啟後的作用。

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上)韋力撰


平臺上的三通碑

而劉大傑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講得更為明確:“(蘇味道)與沈宋同時,大力寫作律詩的,尚有所謂文章四友的李嶠、蘇味道、崔融和杜審言。蘇李位極公相,顯赫一時。凡朝廷重要文書,俱出其手筆。他們集中,五律最多,可知他們都是律詩運動中的重要推動者。”

蘇味道在當世就很有詩名,他除了跟李嶠並稱為“蘇李”,同時他二人又跟崔融、杜審言並稱為“文章四友”。杜審言在當世也很有詩名,他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雖然杜審言跟蘇味道並稱,但杜能夠名揚天下,也跟蘇有一定關係。當年杜審言競選公務員時,就是蘇味道把他錄取者。杜當年也是目空一切的人物,《太平廣記》卷二六五引唐胡璩《譚賓錄》上的一段話:“杜審言初舉進士,恃才謇傲,甚為時輩所妒。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參選。試判後謂人曰:‘蘇味道必死!’人問其故,審言曰:‘見吾判即當羞死矣!’又語人曰:‘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衙官;書跡,合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誕如此。”

杜審言參加完考試,出門就跟人說:蘇味道這次死定了。人們問他為什麼,杜審言說:我寫的這篇文章太好了,蘇味道看到了肯定會羞愧而死。杜還跟別人說,自己的文章極好,只有屈原和宋玉才有資格審查,而他的書法之美,如果王羲之活著的話,也肯定會向他俯首稱臣。杜說蘇看到自己的文章必死,這只是句調侃的話,以證他跟蘇的關係非同一般,因為考試之後,杜審言就調選為洛州洛陽縣丞,而背後正是蘇味道出的力。不過這個事情也可以反著想,那就是蘇味道的文章之名已經成為了天下人比勘的對象,就如同杜審言誇自己的書法比王羲之還要好一樣。

當時跟杜審言同時錄取者,還有一位名叫顏惟貞,這顏惟貞似乎也少有人知,但我說顏惟貞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父親,一定就世人皆知了。蘇味道跟顏惟貞的關係也很好,顏惟貞去世後,他兒子顏真卿給父親寫了篇“碑銘”,此文中有這樣一段:“天授元年,糊名考試,判入高等。以親累,授衢州參軍,與盈川令楊炯、信安尉桓彥範相得甚歡。又選授洛州溫縣、永昌二尉。每選,皆判入高科。侍郎蘇味道以所試示介眾曰:‘選人中乃有如此書判!’嗟嘆久之。遂代兄為長安尉、太子文學。”顏惟貞跟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關係也很好,但真正讓顏惟貞享得聲譽之人,還是蘇味道:顏惟貞選官之後,蘇味道到處誇讚本場選得了一位優秀人物。

即此可知,蘇味道不止是官當得大,而且還特別喜歡提攜他人,使得他身邊有一群獨具才能的能人。並且他在文學史上也頗有地位,可為什麼他的名聲卻如此的不彰顯呢?從歷史資料記載來看,蘇味道雖然高居宰相之職,然卻未曾做出過什麼貢獻,用個成語來形容,叫尸位素餐,《舊唐書》上稱他:“味道善敷奏,多識臺閣故事,然而前後居相位數載,竟不能有所發明,但脂韋其間,苟度取容而已。嘗謂人曰:‘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摸稜以持兩端可矣。’時人由是號為‘蘇摸稜’。”這段話中明確地說,蘇味道身居相位,卻對朝中無所貢獻,明哲保身,但求無過,他甚至明言:做事不要立場太鮮明,否則一旦做錯了,後果就會很嚴重。所以,當世人給他送了一個“蘇摸稜”的綽號,這當然不是個好聽的詞。

"

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在文學史上享有盛名,並稱為“三蘇”,而在四川眉州留有最多“三蘇”的遺蹟,因為那裡是他們的家鄉。然從祖籍論,他們並非四川人,而是河北的欒城縣,蘇洵在《蘇氏族譜後錄》中稱:“故眉之蘇,皆宗益州長史味道;趙郡之蘇,皆宗幷州刺史章;扶風之蘇,皆宗平陵侯建;河南河內之蘇,皆宗司寇忿生。而凡蘇氏皆宗昆吾樊,昆吾樊皆宗祝融吳回。”看來蘇氏一族分為了幾大支脈,其中一支則是眉州蘇氏。蘇洵稱眉州蘇氏這一支,則將蘇味道視之為祖宗,因為蘇味道是欒城縣人,所以,眉州蘇氏就將欒城視之為祖籍。那麼,蘇味道為什麼歸了眉州呢?蘇洵的解釋是:“味道,聖歷初為鳳閣侍郎,以貶為眉州刺史,遷為益州長史,未行而卒。有子一人不能歸,遂家焉,自是眉始有蘇氏。”原來蘇味道因事被貶為了眉州刺史,當時他有一個兒子就定居在了當地,而後眉州蘇氏一脈均是由此子所傳者。

如此說來,“三蘇”均為蘇味道的後人,然而在歷史上,他的這三位後人都遠遠超過蘇味道本人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其實,論官位來說,“三蘇”都比不上其祖蘇味道,因為蘇味道在武則天當政時期曾三任宰相。不僅如此,我覺得“三蘇”那大放光彩的文采,也一定是來自蘇味道的基因,因為他在那個時代也同樣是文名響天下,《舊唐書》中稱:“蘇味道,趙州欒城人也。少與鄉人李嶠俱以文辭知名,時人謂之蘇、李。”看來他自小就以會寫文章享譽鄉里,而他的詩作也受到了後世的看重,明胡應麟在《詩藪》中稱:“五言律體,兆自樑陳。唐初四子,靡縟相矜,時或拙澀,未堪正始。神龍以還,卓然成調。沈宋蘇李,合軌於前,王孟高岑,並馳於後。新制迭出,古體攸分。實詞章改革之大機,氣運推遷之一會也。”

胡應麟認為,五言律體到初唐四傑時寫得還有些生澀,而到了蘇味道、李嶠時,才真正成熟起來,再後來的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才跟了上來,即此肯定了蘇味道在中國詩史上承前啟後的作用。

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上)韋力撰


平臺上的三通碑

而劉大傑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講得更為明確:“(蘇味道)與沈宋同時,大力寫作律詩的,尚有所謂文章四友的李嶠、蘇味道、崔融和杜審言。蘇李位極公相,顯赫一時。凡朝廷重要文書,俱出其手筆。他們集中,五律最多,可知他們都是律詩運動中的重要推動者。”

蘇味道在當世就很有詩名,他除了跟李嶠並稱為“蘇李”,同時他二人又跟崔融、杜審言並稱為“文章四友”。杜審言在當世也很有詩名,他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雖然杜審言跟蘇味道並稱,但杜能夠名揚天下,也跟蘇有一定關係。當年杜審言競選公務員時,就是蘇味道把他錄取者。杜當年也是目空一切的人物,《太平廣記》卷二六五引唐胡璩《譚賓錄》上的一段話:“杜審言初舉進士,恃才謇傲,甚為時輩所妒。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參選。試判後謂人曰:‘蘇味道必死!’人問其故,審言曰:‘見吾判即當羞死矣!’又語人曰:‘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衙官;書跡,合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誕如此。”

杜審言參加完考試,出門就跟人說:蘇味道這次死定了。人們問他為什麼,杜審言說:我寫的這篇文章太好了,蘇味道看到了肯定會羞愧而死。杜還跟別人說,自己的文章極好,只有屈原和宋玉才有資格審查,而他的書法之美,如果王羲之活著的話,也肯定會向他俯首稱臣。杜說蘇看到自己的文章必死,這只是句調侃的話,以證他跟蘇的關係非同一般,因為考試之後,杜審言就調選為洛州洛陽縣丞,而背後正是蘇味道出的力。不過這個事情也可以反著想,那就是蘇味道的文章之名已經成為了天下人比勘的對象,就如同杜審言誇自己的書法比王羲之還要好一樣。

當時跟杜審言同時錄取者,還有一位名叫顏惟貞,這顏惟貞似乎也少有人知,但我說顏惟貞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父親,一定就世人皆知了。蘇味道跟顏惟貞的關係也很好,顏惟貞去世後,他兒子顏真卿給父親寫了篇“碑銘”,此文中有這樣一段:“天授元年,糊名考試,判入高等。以親累,授衢州參軍,與盈川令楊炯、信安尉桓彥範相得甚歡。又選授洛州溫縣、永昌二尉。每選,皆判入高科。侍郎蘇味道以所試示介眾曰:‘選人中乃有如此書判!’嗟嘆久之。遂代兄為長安尉、太子文學。”顏惟貞跟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關係也很好,但真正讓顏惟貞享得聲譽之人,還是蘇味道:顏惟貞選官之後,蘇味道到處誇讚本場選得了一位優秀人物。

即此可知,蘇味道不止是官當得大,而且還特別喜歡提攜他人,使得他身邊有一群獨具才能的能人。並且他在文學史上也頗有地位,可為什麼他的名聲卻如此的不彰顯呢?從歷史資料記載來看,蘇味道雖然高居宰相之職,然卻未曾做出過什麼貢獻,用個成語來形容,叫尸位素餐,《舊唐書》上稱他:“味道善敷奏,多識臺閣故事,然而前後居相位數載,竟不能有所發明,但脂韋其間,苟度取容而已。嘗謂人曰:‘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摸稜以持兩端可矣。’時人由是號為‘蘇摸稜’。”這段話中明確地說,蘇味道身居相位,卻對朝中無所貢獻,明哲保身,但求無過,他甚至明言:做事不要立場太鮮明,否則一旦做錯了,後果就會很嚴重。所以,當世人給他送了一個“蘇摸稜”的綽號,這當然不是個好聽的詞。

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上)韋力撰


墓的前方修成了休閒廣場

關於他這個綽號的來由,《太平廣記》卷二五九引唐盧言《盧氏雜記》上的說法:“唐蘇味道初拜相,有門人問曰:‘天下方事之殷,相公何以燮和?’味道無言,但以手摸床稜而已,時謂‘摸稜宰相’也。”這段記載更為形象。蘇味道當了宰相,他的手下問他如何處置天下之事,蘇味道不說話,只是一手摸床稜子。他的這個暗示被人傳了出去,所以才有了“摸稜宰相”這個綽號。

由此可見,蘇味道是個小心謹慎的人,可是即使這樣的謹小慎微,他也依然是三起三落,可見在那個時代做個太平宰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後人不管他當年處境是何等的動輒得咎,只是一味地罵他做人沒有骨氣,清初大詩人王漁洋在《香祖筆記》卷二中稱:“當牝朝淫昏之世,二張每侍行幸,預倡和,已令千古齒冷。而列銜於李嶠、蘇味道輩之前,諸人亦俯首甘之。當時君臣上下,豈復知有羞惡之心哉!”他罵李嶠、蘇味道就會給武則天拍馬屁,沒有羞恥之心。但是如果能平心靜氣地回溯一下那段歷史,恐怕後世的評價就不會這麼意氣用事了。

蘇味道能夠受到武則天的重視,跟名相狄仁傑有很大關係,《大唐新語》卷六中稱:“長安中,則天問狄仁傑曰:‘朕要一好漢使,有乎?’仁杰對曰:‘臣料陛下若求文章資歷,則今之宰臣李嶠、蘇味道,亦足為之使矣。豈非文士齷齪,思大才用之,以成天下之務者乎?’則天悅曰:‘此朕心也。’”這時武則天當了皇帝,她也想找到好的幫手,於是讓狄仁傑推薦人選,他所推舉者就是李嶠和蘇味道。由此可知,蘇味道不止是文章寫的好,也的確有治國安邦的才能。

然而《大唐新語》卷八中還有這樣的一段記載:“味道富才華,代以文章著稱,累遷鳳閣侍郎、知政事,與張錫俱坐法,繫於司刑寺。所司以上相之貴,所坐事雖輕,供待甚備。味道終不敢當,不乘馬,步至系所,席地而臥,蔬食而已。錫乘馬至寺,舍二品院,氣色自若,帷屏飲膳,無忝平居。則天聞之,原味道而放錫於嶺南。”不知道什麼原因,蘇味道受了另一位大臣張錫的連累,二人被同時關進了拘留所。那時拘留所的所長知道他二人犯的罪不大,並且都是高官,所以對他二人很是照顧。但以蘇味道的謹慎性格,他不接受這種超額待遇,不騎馬、不乘轎,而是步行走到拘留所內,然後隨便地躺在地上,吃起粗茶淡飯。而張錫則完全相反,他騎馬前來,住在高級套間裡,在裡面繼續享用一點兒不屬於他平時的待遇。他們二人的不同表現有人都祕告給了武則天,此後不久,蘇味道就官復原職,而那張錫則被弄到了嶺南那個窮地方。

其實,蘇味道為官之初並不是這樣謹小慎微,《朝野僉載》卷四有這樣一段記載:“蘇味道才學識度,物望攸歸;王方慶體質鄙陋,言詞魯鈍,智不逾俗,才不出凡,俱為鳳閣侍郎。或問元一曰:‘蘇、王孰賢?’答曰:‘蘇九月得霜鷹,王十月被凍蠅。’或問其故,答曰:‘得霜鷹俊捷,被凍蠅頑怯。’時人謂能體物也。”這段話不但誇獎蘇味道極有才學,同時還說他很有影響力,更重要者,是此段話中讚賞蘇味道如霜天雄鷹般俊捷。讚賞一個人如同雄鷹,這肯定不是唯唯諾諾的形象,那他因何會變成了這個樣子呢?這就需要還原當時的現場。

"

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在文學史上享有盛名,並稱為“三蘇”,而在四川眉州留有最多“三蘇”的遺蹟,因為那裡是他們的家鄉。然從祖籍論,他們並非四川人,而是河北的欒城縣,蘇洵在《蘇氏族譜後錄》中稱:“故眉之蘇,皆宗益州長史味道;趙郡之蘇,皆宗幷州刺史章;扶風之蘇,皆宗平陵侯建;河南河內之蘇,皆宗司寇忿生。而凡蘇氏皆宗昆吾樊,昆吾樊皆宗祝融吳回。”看來蘇氏一族分為了幾大支脈,其中一支則是眉州蘇氏。蘇洵稱眉州蘇氏這一支,則將蘇味道視之為祖宗,因為蘇味道是欒城縣人,所以,眉州蘇氏就將欒城視之為祖籍。那麼,蘇味道為什麼歸了眉州呢?蘇洵的解釋是:“味道,聖歷初為鳳閣侍郎,以貶為眉州刺史,遷為益州長史,未行而卒。有子一人不能歸,遂家焉,自是眉始有蘇氏。”原來蘇味道因事被貶為了眉州刺史,當時他有一個兒子就定居在了當地,而後眉州蘇氏一脈均是由此子所傳者。

如此說來,“三蘇”均為蘇味道的後人,然而在歷史上,他的這三位後人都遠遠超過蘇味道本人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其實,論官位來說,“三蘇”都比不上其祖蘇味道,因為蘇味道在武則天當政時期曾三任宰相。不僅如此,我覺得“三蘇”那大放光彩的文采,也一定是來自蘇味道的基因,因為他在那個時代也同樣是文名響天下,《舊唐書》中稱:“蘇味道,趙州欒城人也。少與鄉人李嶠俱以文辭知名,時人謂之蘇、李。”看來他自小就以會寫文章享譽鄉里,而他的詩作也受到了後世的看重,明胡應麟在《詩藪》中稱:“五言律體,兆自樑陳。唐初四子,靡縟相矜,時或拙澀,未堪正始。神龍以還,卓然成調。沈宋蘇李,合軌於前,王孟高岑,並馳於後。新制迭出,古體攸分。實詞章改革之大機,氣運推遷之一會也。”

胡應麟認為,五言律體到初唐四傑時寫得還有些生澀,而到了蘇味道、李嶠時,才真正成熟起來,再後來的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才跟了上來,即此肯定了蘇味道在中國詩史上承前啟後的作用。

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上)韋力撰


平臺上的三通碑

而劉大傑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講得更為明確:“(蘇味道)與沈宋同時,大力寫作律詩的,尚有所謂文章四友的李嶠、蘇味道、崔融和杜審言。蘇李位極公相,顯赫一時。凡朝廷重要文書,俱出其手筆。他們集中,五律最多,可知他們都是律詩運動中的重要推動者。”

蘇味道在當世就很有詩名,他除了跟李嶠並稱為“蘇李”,同時他二人又跟崔融、杜審言並稱為“文章四友”。杜審言在當世也很有詩名,他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雖然杜審言跟蘇味道並稱,但杜能夠名揚天下,也跟蘇有一定關係。當年杜審言競選公務員時,就是蘇味道把他錄取者。杜當年也是目空一切的人物,《太平廣記》卷二六五引唐胡璩《譚賓錄》上的一段話:“杜審言初舉進士,恃才謇傲,甚為時輩所妒。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參選。試判後謂人曰:‘蘇味道必死!’人問其故,審言曰:‘見吾判即當羞死矣!’又語人曰:‘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衙官;書跡,合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誕如此。”

杜審言參加完考試,出門就跟人說:蘇味道這次死定了。人們問他為什麼,杜審言說:我寫的這篇文章太好了,蘇味道看到了肯定會羞愧而死。杜還跟別人說,自己的文章極好,只有屈原和宋玉才有資格審查,而他的書法之美,如果王羲之活著的話,也肯定會向他俯首稱臣。杜說蘇看到自己的文章必死,這只是句調侃的話,以證他跟蘇的關係非同一般,因為考試之後,杜審言就調選為洛州洛陽縣丞,而背後正是蘇味道出的力。不過這個事情也可以反著想,那就是蘇味道的文章之名已經成為了天下人比勘的對象,就如同杜審言誇自己的書法比王羲之還要好一樣。

當時跟杜審言同時錄取者,還有一位名叫顏惟貞,這顏惟貞似乎也少有人知,但我說顏惟貞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父親,一定就世人皆知了。蘇味道跟顏惟貞的關係也很好,顏惟貞去世後,他兒子顏真卿給父親寫了篇“碑銘”,此文中有這樣一段:“天授元年,糊名考試,判入高等。以親累,授衢州參軍,與盈川令楊炯、信安尉桓彥範相得甚歡。又選授洛州溫縣、永昌二尉。每選,皆判入高科。侍郎蘇味道以所試示介眾曰:‘選人中乃有如此書判!’嗟嘆久之。遂代兄為長安尉、太子文學。”顏惟貞跟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關係也很好,但真正讓顏惟貞享得聲譽之人,還是蘇味道:顏惟貞選官之後,蘇味道到處誇讚本場選得了一位優秀人物。

即此可知,蘇味道不止是官當得大,而且還特別喜歡提攜他人,使得他身邊有一群獨具才能的能人。並且他在文學史上也頗有地位,可為什麼他的名聲卻如此的不彰顯呢?從歷史資料記載來看,蘇味道雖然高居宰相之職,然卻未曾做出過什麼貢獻,用個成語來形容,叫尸位素餐,《舊唐書》上稱他:“味道善敷奏,多識臺閣故事,然而前後居相位數載,竟不能有所發明,但脂韋其間,苟度取容而已。嘗謂人曰:‘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摸稜以持兩端可矣。’時人由是號為‘蘇摸稜’。”這段話中明確地說,蘇味道身居相位,卻對朝中無所貢獻,明哲保身,但求無過,他甚至明言:做事不要立場太鮮明,否則一旦做錯了,後果就會很嚴重。所以,當世人給他送了一個“蘇摸稜”的綽號,這當然不是個好聽的詞。

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上)韋力撰


墓的前方修成了休閒廣場

關於他這個綽號的來由,《太平廣記》卷二五九引唐盧言《盧氏雜記》上的說法:“唐蘇味道初拜相,有門人問曰:‘天下方事之殷,相公何以燮和?’味道無言,但以手摸床稜而已,時謂‘摸稜宰相’也。”這段記載更為形象。蘇味道當了宰相,他的手下問他如何處置天下之事,蘇味道不說話,只是一手摸床稜子。他的這個暗示被人傳了出去,所以才有了“摸稜宰相”這個綽號。

由此可見,蘇味道是個小心謹慎的人,可是即使這樣的謹小慎微,他也依然是三起三落,可見在那個時代做個太平宰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後人不管他當年處境是何等的動輒得咎,只是一味地罵他做人沒有骨氣,清初大詩人王漁洋在《香祖筆記》卷二中稱:“當牝朝淫昏之世,二張每侍行幸,預倡和,已令千古齒冷。而列銜於李嶠、蘇味道輩之前,諸人亦俯首甘之。當時君臣上下,豈復知有羞惡之心哉!”他罵李嶠、蘇味道就會給武則天拍馬屁,沒有羞恥之心。但是如果能平心靜氣地回溯一下那段歷史,恐怕後世的評價就不會這麼意氣用事了。

蘇味道能夠受到武則天的重視,跟名相狄仁傑有很大關係,《大唐新語》卷六中稱:“長安中,則天問狄仁傑曰:‘朕要一好漢使,有乎?’仁杰對曰:‘臣料陛下若求文章資歷,則今之宰臣李嶠、蘇味道,亦足為之使矣。豈非文士齷齪,思大才用之,以成天下之務者乎?’則天悅曰:‘此朕心也。’”這時武則天當了皇帝,她也想找到好的幫手,於是讓狄仁傑推薦人選,他所推舉者就是李嶠和蘇味道。由此可知,蘇味道不止是文章寫的好,也的確有治國安邦的才能。

然而《大唐新語》卷八中還有這樣的一段記載:“味道富才華,代以文章著稱,累遷鳳閣侍郎、知政事,與張錫俱坐法,繫於司刑寺。所司以上相之貴,所坐事雖輕,供待甚備。味道終不敢當,不乘馬,步至系所,席地而臥,蔬食而已。錫乘馬至寺,舍二品院,氣色自若,帷屏飲膳,無忝平居。則天聞之,原味道而放錫於嶺南。”不知道什麼原因,蘇味道受了另一位大臣張錫的連累,二人被同時關進了拘留所。那時拘留所的所長知道他二人犯的罪不大,並且都是高官,所以對他二人很是照顧。但以蘇味道的謹慎性格,他不接受這種超額待遇,不騎馬、不乘轎,而是步行走到拘留所內,然後隨便地躺在地上,吃起粗茶淡飯。而張錫則完全相反,他騎馬前來,住在高級套間裡,在裡面繼續享用一點兒不屬於他平時的待遇。他們二人的不同表現有人都祕告給了武則天,此後不久,蘇味道就官復原職,而那張錫則被弄到了嶺南那個窮地方。

其實,蘇味道為官之初並不是這樣謹小慎微,《朝野僉載》卷四有這樣一段記載:“蘇味道才學識度,物望攸歸;王方慶體質鄙陋,言詞魯鈍,智不逾俗,才不出凡,俱為鳳閣侍郎。或問元一曰:‘蘇、王孰賢?’答曰:‘蘇九月得霜鷹,王十月被凍蠅。’或問其故,答曰:‘得霜鷹俊捷,被凍蠅頑怯。’時人謂能體物也。”這段話不但誇獎蘇味道極有才學,同時還說他很有影響力,更重要者,是此段話中讚賞蘇味道如霜天雄鷹般俊捷。讚賞一個人如同雄鷹,這肯定不是唯唯諾諾的形象,那他因何會變成了這個樣子呢?這就需要還原當時的現場。

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上)韋力撰


墓丘上的荒草

當年武則天為了能當皇帝,特別喜歡天下人大造輿論,以此證明她成為女皇是上天的安排,她的這個心理讓天下湧現出許多獻吉祥之人。其實武則天也清楚這些東西不一定是真的,陳冠明在《蘇味道李嶠年譜》中稱:“非本心好之,乃借祥瑞以附會,以‘顯聖’,以便逐步取唐而代之。上好下甚,上下一氣。所謂祥瑞,大多是人為作假,武后亦明知是假而利用之,借題發揮而已。”

《資治通鑑》有這樣一段話:“武承嗣使鑿白石為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末紫石雜藥物填之。庚午,使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獻之,稱獲之於洛水。太后喜,命其石曰‘寶圖’。擢同泰為遊擊將軍。五月,戊辰,詔當親拜洛,受‘寶圖’;有事南郊,告謝昊天;禮畢,御明堂,朝群臣。命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以拜洛前十日集神都。乙亥,太后加尊號為聖母神皇。”武承嗣為了讓武則天高興,派人在白石頭上鑿上字,然後再用其他顏色的粉末進行填充,製作完畢之後,指使他人來朝中獻寶,稱此物是從洛水中撈出來者。武則天看後大為高興,立即給獻寶人封了個官兒,並且還專門舉行大張旗鼓的祭祀活動。

武則天的這個喜好很快搞得天下造假成風,當時還有人用紅漆在龜肚子上寫“天子萬萬年”,而後來朝進獻。朝中有位叫李昭德的大臣,特別痛恨這種造假行為,於是他就把這烏龜肚子上的字用刀刮,一刮就下來,而後奏明武則天,稱其造假,並提出將此人正法,但沒想到武則天卻說“此心亦無惡”,讓李昭德把這個人放了。明知造假,即使識破了也能無罪釋放,這就等於告訴世人:只要拍馬屁,哪怕拍到蹄子上,也不會有什麼壞的後果。可見說真話的人至少在那個階段,沒有什麼好果子吃。

"

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在文學史上享有盛名,並稱為“三蘇”,而在四川眉州留有最多“三蘇”的遺蹟,因為那裡是他們的家鄉。然從祖籍論,他們並非四川人,而是河北的欒城縣,蘇洵在《蘇氏族譜後錄》中稱:“故眉之蘇,皆宗益州長史味道;趙郡之蘇,皆宗幷州刺史章;扶風之蘇,皆宗平陵侯建;河南河內之蘇,皆宗司寇忿生。而凡蘇氏皆宗昆吾樊,昆吾樊皆宗祝融吳回。”看來蘇氏一族分為了幾大支脈,其中一支則是眉州蘇氏。蘇洵稱眉州蘇氏這一支,則將蘇味道視之為祖宗,因為蘇味道是欒城縣人,所以,眉州蘇氏就將欒城視之為祖籍。那麼,蘇味道為什麼歸了眉州呢?蘇洵的解釋是:“味道,聖歷初為鳳閣侍郎,以貶為眉州刺史,遷為益州長史,未行而卒。有子一人不能歸,遂家焉,自是眉始有蘇氏。”原來蘇味道因事被貶為了眉州刺史,當時他有一個兒子就定居在了當地,而後眉州蘇氏一脈均是由此子所傳者。

如此說來,“三蘇”均為蘇味道的後人,然而在歷史上,他的這三位後人都遠遠超過蘇味道本人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其實,論官位來說,“三蘇”都比不上其祖蘇味道,因為蘇味道在武則天當政時期曾三任宰相。不僅如此,我覺得“三蘇”那大放光彩的文采,也一定是來自蘇味道的基因,因為他在那個時代也同樣是文名響天下,《舊唐書》中稱:“蘇味道,趙州欒城人也。少與鄉人李嶠俱以文辭知名,時人謂之蘇、李。”看來他自小就以會寫文章享譽鄉里,而他的詩作也受到了後世的看重,明胡應麟在《詩藪》中稱:“五言律體,兆自樑陳。唐初四子,靡縟相矜,時或拙澀,未堪正始。神龍以還,卓然成調。沈宋蘇李,合軌於前,王孟高岑,並馳於後。新制迭出,古體攸分。實詞章改革之大機,氣運推遷之一會也。”

胡應麟認為,五言律體到初唐四傑時寫得還有些生澀,而到了蘇味道、李嶠時,才真正成熟起來,再後來的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才跟了上來,即此肯定了蘇味道在中國詩史上承前啟後的作用。

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上)韋力撰


平臺上的三通碑

而劉大傑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講得更為明確:“(蘇味道)與沈宋同時,大力寫作律詩的,尚有所謂文章四友的李嶠、蘇味道、崔融和杜審言。蘇李位極公相,顯赫一時。凡朝廷重要文書,俱出其手筆。他們集中,五律最多,可知他們都是律詩運動中的重要推動者。”

蘇味道在當世就很有詩名,他除了跟李嶠並稱為“蘇李”,同時他二人又跟崔融、杜審言並稱為“文章四友”。杜審言在當世也很有詩名,他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雖然杜審言跟蘇味道並稱,但杜能夠名揚天下,也跟蘇有一定關係。當年杜審言競選公務員時,就是蘇味道把他錄取者。杜當年也是目空一切的人物,《太平廣記》卷二六五引唐胡璩《譚賓錄》上的一段話:“杜審言初舉進士,恃才謇傲,甚為時輩所妒。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參選。試判後謂人曰:‘蘇味道必死!’人問其故,審言曰:‘見吾判即當羞死矣!’又語人曰:‘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衙官;書跡,合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誕如此。”

杜審言參加完考試,出門就跟人說:蘇味道這次死定了。人們問他為什麼,杜審言說:我寫的這篇文章太好了,蘇味道看到了肯定會羞愧而死。杜還跟別人說,自己的文章極好,只有屈原和宋玉才有資格審查,而他的書法之美,如果王羲之活著的話,也肯定會向他俯首稱臣。杜說蘇看到自己的文章必死,這只是句調侃的話,以證他跟蘇的關係非同一般,因為考試之後,杜審言就調選為洛州洛陽縣丞,而背後正是蘇味道出的力。不過這個事情也可以反著想,那就是蘇味道的文章之名已經成為了天下人比勘的對象,就如同杜審言誇自己的書法比王羲之還要好一樣。

當時跟杜審言同時錄取者,還有一位名叫顏惟貞,這顏惟貞似乎也少有人知,但我說顏惟貞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父親,一定就世人皆知了。蘇味道跟顏惟貞的關係也很好,顏惟貞去世後,他兒子顏真卿給父親寫了篇“碑銘”,此文中有這樣一段:“天授元年,糊名考試,判入高等。以親累,授衢州參軍,與盈川令楊炯、信安尉桓彥範相得甚歡。又選授洛州溫縣、永昌二尉。每選,皆判入高科。侍郎蘇味道以所試示介眾曰:‘選人中乃有如此書判!’嗟嘆久之。遂代兄為長安尉、太子文學。”顏惟貞跟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關係也很好,但真正讓顏惟貞享得聲譽之人,還是蘇味道:顏惟貞選官之後,蘇味道到處誇讚本場選得了一位優秀人物。

即此可知,蘇味道不止是官當得大,而且還特別喜歡提攜他人,使得他身邊有一群獨具才能的能人。並且他在文學史上也頗有地位,可為什麼他的名聲卻如此的不彰顯呢?從歷史資料記載來看,蘇味道雖然高居宰相之職,然卻未曾做出過什麼貢獻,用個成語來形容,叫尸位素餐,《舊唐書》上稱他:“味道善敷奏,多識臺閣故事,然而前後居相位數載,竟不能有所發明,但脂韋其間,苟度取容而已。嘗謂人曰:‘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摸稜以持兩端可矣。’時人由是號為‘蘇摸稜’。”這段話中明確地說,蘇味道身居相位,卻對朝中無所貢獻,明哲保身,但求無過,他甚至明言:做事不要立場太鮮明,否則一旦做錯了,後果就會很嚴重。所以,當世人給他送了一個“蘇摸稜”的綽號,這當然不是個好聽的詞。

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上)韋力撰


墓的前方修成了休閒廣場

關於他這個綽號的來由,《太平廣記》卷二五九引唐盧言《盧氏雜記》上的說法:“唐蘇味道初拜相,有門人問曰:‘天下方事之殷,相公何以燮和?’味道無言,但以手摸床稜而已,時謂‘摸稜宰相’也。”這段記載更為形象。蘇味道當了宰相,他的手下問他如何處置天下之事,蘇味道不說話,只是一手摸床稜子。他的這個暗示被人傳了出去,所以才有了“摸稜宰相”這個綽號。

由此可見,蘇味道是個小心謹慎的人,可是即使這樣的謹小慎微,他也依然是三起三落,可見在那個時代做個太平宰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後人不管他當年處境是何等的動輒得咎,只是一味地罵他做人沒有骨氣,清初大詩人王漁洋在《香祖筆記》卷二中稱:“當牝朝淫昏之世,二張每侍行幸,預倡和,已令千古齒冷。而列銜於李嶠、蘇味道輩之前,諸人亦俯首甘之。當時君臣上下,豈復知有羞惡之心哉!”他罵李嶠、蘇味道就會給武則天拍馬屁,沒有羞恥之心。但是如果能平心靜氣地回溯一下那段歷史,恐怕後世的評價就不會這麼意氣用事了。

蘇味道能夠受到武則天的重視,跟名相狄仁傑有很大關係,《大唐新語》卷六中稱:“長安中,則天問狄仁傑曰:‘朕要一好漢使,有乎?’仁杰對曰:‘臣料陛下若求文章資歷,則今之宰臣李嶠、蘇味道,亦足為之使矣。豈非文士齷齪,思大才用之,以成天下之務者乎?’則天悅曰:‘此朕心也。’”這時武則天當了皇帝,她也想找到好的幫手,於是讓狄仁傑推薦人選,他所推舉者就是李嶠和蘇味道。由此可知,蘇味道不止是文章寫的好,也的確有治國安邦的才能。

然而《大唐新語》卷八中還有這樣的一段記載:“味道富才華,代以文章著稱,累遷鳳閣侍郎、知政事,與張錫俱坐法,繫於司刑寺。所司以上相之貴,所坐事雖輕,供待甚備。味道終不敢當,不乘馬,步至系所,席地而臥,蔬食而已。錫乘馬至寺,舍二品院,氣色自若,帷屏飲膳,無忝平居。則天聞之,原味道而放錫於嶺南。”不知道什麼原因,蘇味道受了另一位大臣張錫的連累,二人被同時關進了拘留所。那時拘留所的所長知道他二人犯的罪不大,並且都是高官,所以對他二人很是照顧。但以蘇味道的謹慎性格,他不接受這種超額待遇,不騎馬、不乘轎,而是步行走到拘留所內,然後隨便地躺在地上,吃起粗茶淡飯。而張錫則完全相反,他騎馬前來,住在高級套間裡,在裡面繼續享用一點兒不屬於他平時的待遇。他們二人的不同表現有人都祕告給了武則天,此後不久,蘇味道就官復原職,而那張錫則被弄到了嶺南那個窮地方。

其實,蘇味道為官之初並不是這樣謹小慎微,《朝野僉載》卷四有這樣一段記載:“蘇味道才學識度,物望攸歸;王方慶體質鄙陋,言詞魯鈍,智不逾俗,才不出凡,俱為鳳閣侍郎。或問元一曰:‘蘇、王孰賢?’答曰:‘蘇九月得霜鷹,王十月被凍蠅。’或問其故,答曰:‘得霜鷹俊捷,被凍蠅頑怯。’時人謂能體物也。”這段話不但誇獎蘇味道極有才學,同時還說他很有影響力,更重要者,是此段話中讚賞蘇味道如霜天雄鷹般俊捷。讚賞一個人如同雄鷹,這肯定不是唯唯諾諾的形象,那他因何會變成了這個樣子呢?這就需要還原當時的現場。

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上)韋力撰


墓丘上的荒草

當年武則天為了能當皇帝,特別喜歡天下人大造輿論,以此證明她成為女皇是上天的安排,她的這個心理讓天下湧現出許多獻吉祥之人。其實武則天也清楚這些東西不一定是真的,陳冠明在《蘇味道李嶠年譜》中稱:“非本心好之,乃借祥瑞以附會,以‘顯聖’,以便逐步取唐而代之。上好下甚,上下一氣。所謂祥瑞,大多是人為作假,武后亦明知是假而利用之,借題發揮而已。”

《資治通鑑》有這樣一段話:“武承嗣使鑿白石為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末紫石雜藥物填之。庚午,使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獻之,稱獲之於洛水。太后喜,命其石曰‘寶圖’。擢同泰為遊擊將軍。五月,戊辰,詔當親拜洛,受‘寶圖’;有事南郊,告謝昊天;禮畢,御明堂,朝群臣。命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以拜洛前十日集神都。乙亥,太后加尊號為聖母神皇。”武承嗣為了讓武則天高興,派人在白石頭上鑿上字,然後再用其他顏色的粉末進行填充,製作完畢之後,指使他人來朝中獻寶,稱此物是從洛水中撈出來者。武則天看後大為高興,立即給獻寶人封了個官兒,並且還專門舉行大張旗鼓的祭祀活動。

武則天的這個喜好很快搞得天下造假成風,當時還有人用紅漆在龜肚子上寫“天子萬萬年”,而後來朝進獻。朝中有位叫李昭德的大臣,特別痛恨這種造假行為,於是他就把這烏龜肚子上的字用刀刮,一刮就下來,而後奏明武則天,稱其造假,並提出將此人正法,但沒想到武則天卻說“此心亦無惡”,讓李昭德把這個人放了。明知造假,即使識破了也能無罪釋放,這就等於告訴世人:只要拍馬屁,哪怕拍到蹄子上,也不會有什麼壞的後果。可見說真話的人至少在那個階段,沒有什麼好果子吃。

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上)韋力撰


整個墓園用大理石欄杆圍起

蘇味道看到這種情況,為了自己能夠保身,也只能學著去說好聽話。但從歷史資料看,似乎他拍馬屁的水平段位較低,《資治通鑑》卷二〇七有這樣一段話:“是月,大雪,蘇味道以為瑞,帥百官入賀。殿中侍御史王求禮止之曰:‘三月雪為瑞雪,臘月雷為瑞雷乎?’味道不從。既入,求禮獨不賀,進言曰:‘今陽和布氣,草木發榮,而寒雪為災,豈得誣以為瑞!賀者皆諂諛之士也。’太后為之罷朝。”原來在長安元年三月,京城下了一場大雪,而陰曆三月相當於今日陽曆四月,已經是春暖花開的季節,這時下雪本是一件很奇特的事,但蘇味道解釋為這是祥瑞。因為他是宰相,所以他準備帶領百官向武則天慶賀,但大殿上有位叫王求禮的御史卻反對這麼做,他認為三月份下的雪怎麼可能是瑞雪。蘇味道不聽他的勸告,堅持帶百官進賀,而王求禮就在大殿之上說三月份下雪是一場災難。這當然讓武則天大為掃興,由是而罷朝。

陳冠明在《年譜》中另外還舉了兩個例子,蘇味道都沒拍出個好結果來。看來就拍馬這件事而言,其並非蘇味道所長,而那時武則天為了消除異己,大量地殺戮反對自己的大臣,在這樣的複雜環境中,蘇味道只能小心地不言語,以此來儘可能地保全自己。如此說來,他的所作所為也並不為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