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邏輯填空技巧:你的語感真的準嗎

文化 歷史 教育資訊一網打盡 2019-06-28

行測言語中的邏輯填空是考生們在做題的時候非常容易錯的部分,關於邏輯填空題目我們可以巧用上下文關係中反對關係幫助我們解決這類題目,不再盲目我們所謂的“語感”。下面中公教育專家就為大家進行一下講解。

一、是什麼

反對我們不陌生,指的是不贊同、不同意,如果兩個人的觀點是反對的,那麼說明兩個人的意見、觀點就是相反或者相對的,這是在生活中的含義,在文段中反對關係指的是:上下文呈現相反或相對的關係。比如:文明必須趨同,但文化必須求異。這句話是上文表達的是“相同”,下文表達的是“相反”,所以上下文呈現的關係也就是反對關係。

二、判定標誌

我們如何判斷一套邏輯填空題目考察的是反對關係,可以通過一些常見的標誌去判斷,下面中公教育專家就來一起分享一下常見的標誌。

1、轉折詞:但是、然而,而,卻,事實上,實際上,則……

轉折詞的出現會使文段的上下文的話題出現轉換或者對比,所以出現轉折詞會使上下文呈現相反或者相對的關係;比如: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骨感,上下文通過豐滿和骨感的對比形成反對關係。

2、對照詞:不是…而是,並非…而是,打破…建立,相較於,不同於,昨天…今天,過去…現在…

對照詞,顧名思義,它出現的主要的目的是使上下文中的某些事物的兩面進行對比和對照,從而形成上下文的反對關係;比如:澤東贈與丁玲的一首詞《臨江仙》中的一句話“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將軍”,這句話體現出來的就是昨天和今天、文和武、小姐和將軍的對比和對照。

3、否定詞:不,並非,沒有,不可能,不會…

否定詞的出現會把上文中的內容直接否定,所以下文和上文的含義一定是相反的從而形成反對關係;比如:我們只是萍水相逢之交,並非舊識。這句話通過並非直接否定上文內容,和下文形成反對關係。

4、變化詞:轉化為,迴歸,從…到…,變得…

變化詞的出現說明對於上下文中某個事物是發生了變化,那麼發生變化說明下文內容和上文的內容就是不一樣的,從而形成反對關係;比如:夜幕降臨,喧鬧的小鎮迴歸到平靜。這句話描述的內容就是小鎮喧鬧和平靜的變化,上下文形成反對關係。

三、做題應用

知道了什麼是反對關係以及常見的反對關係中的判定標誌,接下來主要做的就是做題,做題的時候關於反對關係的應用比較簡單,首先通過判定標誌判斷題目考察是否為反對關係,其次通過判定標誌找到空缺處 “呼應點”,最後,如果是反對關係,那麼空缺處和呼應點的關係是相反或者是相對的,這時候我們要選擇的就是呼應點的反義詞或者是背離詞。

反義詞容易理解,指的就是意思相反的一對詞,比如:大和小、多和少,這是反義詞;背離詞指的是:語言傾向相反,也就是兩個詞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義詞,而是從不同維度上比較的兩個語言傾向相反的詞,比如:麻雀雖小,但是五臟俱全,在這裡全和小就是一對背離詞。當呼應點的反義詞和背離詞同時出現的時候更多時候選擇反義詞,當然也不絕對,有的時候也需要我們選擇背離詞,要看具體的題目。

【例題】我們現在認為,嚴格意義上的地圖應該僅僅是對某一片特定區域的( )記錄,它必須嚴謹如衛星所拍攝到的照片一樣。而過去,地圖被認為是一種複雜的手工繪製作品,且有著各種不同的主觀色彩,因為對於同一個地方而言,不同的地圖表現出來的內容會( )。如今,人們加諸地圖的主觀性正在逐漸消失,人類隨之失去的,也是地圖蘊含著的重要的文化和歷史信息。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清晰 如出一轍

B. 真實 殊途同歸

C. 客觀 千差萬別

D. 全面 各有千秋

【中公解析】C。此題掌握反對關係,很快能夠得出答案,第一個空通過“現在”和“過去”的對比說明地圖出現不同變化,題幹已經給出過去是“主觀的”(呼應點),所以,第一個空應該和主觀的意思相反,觀察選項只有C和呼應能形成呼應,代入第二個空的詞語,符合整體語境,確定答案為C。

不要在輕信我們所謂的“語感”,相信題乾的提示才是王道,希望中公教育專家介紹的內容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