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者的生存指南'

"
"
討好者的生存指南

還沒有為自己活過就已經凋零……

殷切的叮嚀,關懷的眼神,甚至是激烈的爭吵……

這些無不體現著別人對我們的期望。

我們在意的人期望我們成為“好”子女,“好”學生,“好”父母,“好”員工,“好”領導……

一個人的一生到底要面對多少期望?

從TA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開始,就被人關注著,直到死亡。

這也證明了一直有人關懷TA,這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呢?

可這也意味著,為了滿足這些人的期望,TA有好多事情要做。

一不小心,TA就會成為不斷滿足他人的“工具”

可惜,人不是大聖盃,不是神龍,不是許願機器。


最常見的例子就發生在最親密的人之間。

父母要求孩子滿足自己沒有達成的目標,滿足父母自己的需要,成為他們心中理想的子女。

比如,期望子女的工作是鐵飯碗,歸根結底,往往是因為自己缺少安全感,自己生活在焦慮之中。

伴侶期望另一半能不斷滿足自己的需要,成為他們心中理想的愛人。

比如,期望自己的愛人能理解自己,卻又不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明明是害怕失去,害怕不被愛,表達出來的卻都是對伴侶的憤怒。


期待著別人滿足自己的願望,這就好比別人是我們的手足,是我們的延伸,是我們的工具……

總之,他們不是獨立的個體。

這就好比我們是個小嬰兒,什麼都做不了,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無限制地使用“媽媽”。

嬰兒時期,呼喚媽媽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讓我們以為自己很厲害。

讓他人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這滿足了我們早期的無所不能的自戀感。

但小嬰兒總有一天要長大。

TA總要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生活。

身邊的人,只是一路同行的陪伴者。

自己無法給予自己的東西,在親密關係中,往往也無法從別人身上獲得。

如果自己無法接納真實的自己,那被人也無法接納真實的你。

正如同歌詞裡唱的:“等待著別人給幸福的人,往往都過得不怎麼幸福……”


這個世界很有意思。

有不斷要求別人滿足自己的人,就有不斷滿足別人的人。

比如討好的人。

他們一生的“使命”彷彿就是想法設法成為能夠滿足別人的機器貓。

自己的工作沒做完,別人來求TA幫忙做事,答應。

自己正陷入鬱悶之中,別人有煩心事找TA聊聊,答應。

自己……

自己算什麼?

他們總是可以察覺到別人的感受和需要,他們無法拒絕別人,總是害怕給別人添麻煩……

當需要一個人“犧牲”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成為那個人。

這樣的人,在他們生命早期,一般都有一些不得不討好的人。

他們也不想這樣。

因為不斷討好別人,不僅意味著犧牲時間和精力,還意味著犧牲真實的自己。

不能拒絕別人,不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不能做回真正的自己。

“我沒滿足別人,他們會開心嗎?”

“真實的我會被別人接納嗎?”

“我是被愛著的嗎?”

他們一直在恐懼。

恐懼別人不愛自己,不接受自己。

恐懼面對別人的暴怒和冷冰冰。

更嚴重的是,當討好一個人無法再堅持下去時,他們可能會換個人繼續討好。

在下一個人身上,繼續重複這個故事,周而復始。


小編要對討好者說:

1、討好者要給別人“長大”的機會。

因為一個人根本不可能一直滿足另一個人的需求。

就算是機器人,也有沒電和機器故障的時候,更何況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被討好者不是嬰兒。

他們有能力滿足自己的需求。

他們必須要明白別人是獨立的個體。

不是每個人一生都能一直遇到討好者的。

每當討好者拒絕他們時,都是被討好者心理成長的機會。

2、認識自己。

這是每個人都要探索的問題。

當討好者試著覺察自己是否在討好別人時,往往會有個困惑:

“這件事情到底是為了討好別人做的,還是為了我自己做的?”

有的時候,當我們在做自己的同時,恰好滿足了別人的期望。

我們要想的問題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我想從這件事情中獲得什麼?”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理解自己,瞭解自己的真實需要,接納真實的自己。

有些時候,我們沒那麼特殊。

人性中陰暗的一面,我們也有。

人性中可愛的一面,我們也有。

真實的自己,沒我們想象得那麼可怕。

就像夜空中無數繁星中的一顆,本質上和其他星星一樣,雖然不能在白天出現,但夜晚依舊閃亮。

3、樹立個人邊界。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個人邊界。

個人邊界(Personal boundaries)是指個人所創造的準則、規定或限度,以此來分辨什麼是合理的、安全的,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是可以被允許的,以及當別人越過這些界線時自己該如何應對。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這也就意味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邊界。

就如同國與國之間。

別總想著干涉他國的內政外交,也別想著成為他國的附屬國。

對於討好者來說,事先就確立好邊界,確立好自己的原則非常重要。

當然,堅持個人原則有時候需要我們面對很多壓力。

這其中包括別人的不理解,也包括我們對自己的質疑,包括我們對別人的內疚。

拿最常見的扶弟魔舉例:

當弟弟還小的時候,撫養子女是父母的責任。

當弟弟成人之後,過好自己的人生,就是他自己的責任。

我們可以提供幫助,提供幫助是我們的權利。

但我們不能無底線地犧牲自己。

自己還住在出租屋裡,卻要給已經成人的弟弟買房……

自己每天只能啃鹹菜度日,卻要給已經成人的弟弟吃大魚大肉……

即便自己的條件允許自己養弟弟一輩子,也不能這麼做。

因為這樣做是剝奪了弟弟成為一個自立自強的成人的機會。

即便面對家人的指責,也要“狠心”不做扶弟魔。

因為這樣做,拯救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

我們要知道,我們的邊界在哪裡。

有些問題,是所有人都需要明白的。

我們的時間,我們的精力,這些都是很珍貴的。

當我們決定付出的時候,不要覺得無所謂。

討好別人,最基本的,就是付出時間和精力。

這個時間和精力,如果拿來運動,我們能收穫什麼?

如果拿來看書學習提升工作能力,我們能收穫什麼?

如果拿來做讓我們開心的事情,我們能收穫什麼?

什麼對我們來說算是犧牲個人利益?

什麼要求對我們來說算是無理要求?

有什麼事情是我們一定不回去做的?

又有什麼事情是我們不想做的呢?

我們需要在平時就想好這些問題。


當別人來要求我們,期望我們按照他們的想法做事時,想想我們的原則,鼓起勇氣,給那些人一個長大的機會。

沒準兒我們會發現,我們和那些要求我們的人關係更好了。

因為我們做了真實的自己。

雖然我們不再是“好好先生”和“甜心小姐”,但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靈魂,堅定有力量的自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