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寶寶的心理髮育指南,很關鍵'

不完美媽媽 跳槽那些事兒 聰明孩子養成記 幼兒園 0至6歲兒童精選讀物 2019-09-18
"

作為現代知識女性,和部分男性(關注育兒公眾號的男人應該很少),我們應該有一個觀念深深地刻在腦海裡:出生後的頭三年對於一個人的一生是特別特別特別重要的。

頭三年奠定了一個人的人格基礎,這其中包括:安全感、自信心、競爭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際關係、感受幸福的能力等等。

我們的人格發育就像滾雪球一樣,最開始的內核是否健康穩定直接影響最後成型雪球的質量。

當然也不是說過了這三年就沒救了,只是再去救的話會比這三年好好養育要費很多的精力。因為這三年也是一個人這一輩子大腦發育最迅猛的階段,孩子的所見所聞所感直接影響大腦結構,等到成年以後再想要改是很難的。

0~1歲重點:安全感

對於一歲以內的嬰兒,什麼都是次要的,只有安全感才是最最最重要的,這是每個人人格的核心或者說地基,這層沒建設好,以後樓蓋得再高都沒用,因為風一吹就倒了。

做法:儘可能無條件即時滿足嬰兒的各種需求。

舉例:

哭了抱起來,餓了餵奶,困了哄睡,煩了逗悶子,生氣了給他當人肉沙包。想象自己是太監總管,全心全意伺候好嬰兒這個主子。

人員配備:全家總動員。嬰兒的需求是很多的,多到可怕的,如果只交給媽媽,媽媽一定會崩潰,把媽媽累死了(精神體力雙重),對嬰兒是巨大的傷害。如果想讓一個嬰兒身心都健康成長,一定需要輪班帶孩子,而不是把某一個撫養人往死裡用。

雷區:

延遲滿足、刻意的挫折訓練。對於連生存能力都沒有的嬰兒去進行這一類“意志力訓練”只有一個結果,就是徹底摧毀了他們的意志力。

備註:

媽媽們別對自己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覺得自己一定要靠一己之力滿足嬰兒的所有需要,不然就不是好媽媽。即使是全家總動員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即時滿足,更不要說一個人了。

如果真的迫於現實壓力只能自己帶孩子,那就請把這個標準調低,不需要內疚,一個人帶孩子能保證你和孩子都大致健全的活下來就是勇士。

1~2、3歲重點:規則感、獨立意識

我越來越覺得叛逆期其實一歲以後就初露端倪了,根本不用等到兩歲。

叛逆是因為嬰兒有了自我意識要開始人格獨立了,而獨立的過程就是和規則碰撞磨合的過程,也是家長最難把握度的過程。大多數現在的成年人其實自己當年這個階段都沒過度好,所以,面對這個時期的孩子就更頭疼。

做法: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提供有彈性的規則框架。

舉例:

他要掙脫你的手的時候你就該鬆開,他要去摸這摸那的時候你只需要保證安全,不要過分阻攔。大部分時間裡不允許他把水弄得渾身都是,但偶爾放縱也是可以的。想象自己是一張有彈性的網,孩子可以透過小洞看到世界接觸世界,同時也被你很好的保護著。

人員配備:全家總動員,其中媽媽可以適當後退一點。學步期以後孩子的體力足夠累垮一個成年人,出於可持續發展的考慮還是需要全家人配合養育孩子。而獨立這個議題往往是媽媽跟不上孩子的腳步,有可能沒辦法接受孩子對自己的“拋棄”,所以媽媽需要先下手為強,主動退後一些,多留些時間給自己。無論是上班還是逛街看電影或者獨自出去散步都好,總之,不要每分每秒都和孩子黏在一起。

雷區:

過分捆綁,過度嚴厲。一個總想粘著孩子的媽媽和一個十分嚴厲的爸爸就是這種情況的極端表現。該獨立的部分被過度親密毀了,該靈活的部分被過度死板和嚴格毀了,這種情境下孩子基本就可以保證心理髮育卡在這個坎兒上過不去了。控制狂、強迫、槓精、偏執就是他的未來。

備註:

只有媽媽帶孩子的情況下,就得麻煩媽媽偶爾丟掉自己的母親身份,精分成爸爸。如果一直只當一個慈母,孩子就會一直是一個嬰兒,沒辦法長大。你也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人的那種,只要不是24小時乘以7天都是母子倆大眼瞪小眼就行。3~4.5.6歲重點:社會關係、競爭

三歲以後主要的兩個變化,一是孩子開始出現性別意識,二是孩子進入幼兒園。

性別意識讓孩子逐漸增強了自己的社會身份感,不僅僅是寶寶了,而是男孩或者女孩。入園以後的小社會就是實踐的過程,如何交朋友如何面對衝突和競爭,這些我們一輩子都要處理的問題,最初的模板就在這個時期。

做法:培養並尊重孩子的性別意識,離孩子的社交保持一丟丟距離。

舉例:

分床,進行基本的性別教育,給孩子當好性別榜樣。對於孩子的交友方式請儘量剋制自己的意見,只要孩子沒有出現嚴重問題或者主動求助,就給他空間讓他自己去摸索,畢竟那是他的朋友,不是我們的。

人員配備:父母。同性別的父母做好榜樣,讓孩子可以有參照物,有精神偶像。異性父母要明確,孩子是孩子,不是你的小情人,不管上輩子是不是,反正這輩子不是,請牢牢守住自己的身份,不要“勾引”或者“被勾引”,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情感依靠。如果是單親家庭,請給孩子在身邊發展一個同性或異性的參照模板,可以是爺爺、姥姥、叔叔、小姨、或者幼兒園老師、小賣部老闆,都可以。也是要儘量避免長期只有你和孩子這樣單一的人際圈。

雷區:

不尊重孩子的性別意識,去逗弄或者隨意觸摸孩子的隱私部位,嘲笑或者故意混淆孩子的性別。

同性父母和孩子吃醋,異性父母和孩子結盟,最常見的雷區就是爸爸鼓勵女兒長大以後嫁給自己,媽媽鼓勵兒子照顧自己(雖然你可能只是在“開玩笑”,但孩子會當真)。

過度插手或者控制孩子的社交,他和小朋友吵架了,你去問責,他不敢交朋友,你去幫他交。這樣其實是在告訴孩子:你不用長大,也不用發展你自己的社交能力,放著我來。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逐漸和父母分離的過程,只要能夠允許孩子長大,即使不懂這些,做到尊重孩子、提供成長的空間以及安全感就足夠成為合格的父母。

當然,上面這些都是屬於說出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但至少知道怎麼做,總比不知道要踏實一些,對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