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是怎麼大權旁落的,為什麼沒人幫李淵?

唐朝 李淵 唐太宗 李建成 搞笑的小貓咪灰灰 搞笑的小貓咪灰灰 2017-10-11

李淵的大權旁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一味平衡,不知打壓,過於放縱:儘管秦王李世民確實立下不朽戰功,為唐王朝的

創立也立下過汗馬功勞,但後來在當時作為臣子的李世民,竟然頂著秦王、天策上將(

都督天下諸軍事)、太尉、司徒、尚書令、各道行臺、州牧、總管等諸多頭銜,其封號

已經疊加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其地位遠在諸侯王之上,甚至可以說與當時的太子李建

成不相上下。更有甚者,李淵竟然允許李世民開“天策府”並自行招募任命官屬,這是

只有太子東宮才享有的權利。無論李淵出於何種目的,是疼愛也好還是安撫也罷,但是

這些頭銜加身,不可能換來局勢的穩定,能換來的只是太子的忌憚、恐懼與秦王逐步膨

脹的野心。

李淵是怎麼大權旁落的,為什麼沒人幫李淵?

二、失去對群臣的話語權:秦王府中聚集了一大批的運籌帷幄、能征善戰文臣武將、敢

死之士:文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武有尉遲恭、侯君集、程知節、秦瓊等,

而最為可怕的是這些大臣,不僅只聽命於秦王李世民一人,竟然還積極慫恿李世民起兵

造反,姑且不論理由如何充分,單論造反亦或者說只是提出“清君側”這一條,在當時

的環境下,都是滅族的死罪。可以想象的出,當秦王李世民下定決心,振臂一呼之時,

大半個朝廷已經探入囊中,即使有人敢在當時那種環境下,冒“天下之大不韙”,勇敢

的站出來替李淵說話,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些個別的“不和諧”的聲音,會很快的被

群臣所唾棄。

三、放鬆警惕,未加提防,對形勢變化估計不足: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儘管

奪嫡之爭白熱化,但李淵也許壓根就沒有想到父子三人最終會到了兵戎相見、最終血濺

玄武門的地步,所以李淵在功成名就、建立大唐之後,並沒有刻意的培植自己的勢力,

甚至允許聖旨與太子的指令、秦王的命令並行存在,而且竟然默許三者的地位相同……

。甚至在太史官密告李淵說秦王李世民可能謀反的情況下,仍然不去採取果斷措施,只

是簡單的選擇在第二天召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進宮,與李世民當面對質。只是李淵

沒有想到的是,李世民已經提前做好了埋伏,導演了一出足以被後世所永遠銘記的“玄

武門之變”。

李淵是怎麼大權旁落的,為什麼沒人幫李淵?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發

動了一場兄弟相殘流血死亡的政變——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於玄武門埋下伏兵,誅殺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並逼迫老爹李淵讓位。

不僅如此,他還把史書篡改一通。

一,把李建成描繪成一個酒色之徒,聲稱是因為大哥李建成嫉妒自己的功績,處處為難

自己,最後是迫於無奈才下此毒手的。

二,把父親李淵描繪成一個平庸之輩。李唐江山是我打下來的,我才是實際上的老大,

只是我上面還有一個老爹,讓他當幾年皇帝再輪到我當,所以我的得位是合法的。

但謊言終究掩蓋不了真相。

此文不提李建成,單表李淵。

事實上,李淵絕不是什麼平庸之輩。要知道李世民當時的功績主要是戰功,而戰爭只是

戰略體系中的一部分。

李淵作為整個戰略佈局的總負責人,是要為結果負責的。單從這一點上看,李淵也絕對

稱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更不要說最後能夠成功建立起自己的帝國了。

那麼問題來了,李淵也不是庸主,為何玄武門之變這樣的慘劇會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發生

呢?而且事變發生後李世民逼位竟沒人幫助他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回到李淵最初的政治安排。

一,低估了戰場瞬間萬變的形式和李世民軍事奇才。

作為嫡長子的李建成,自然是將來唯一的合法繼承人,所以李淵就安排他坐鎮長安,熟

悉政務,以便將來順利接班。

然後把另兩個兒子李世民和李元吉安排領兵征戰。李元吉負責長安以東,李世民負責長

安以西。

這是一種非常合理的政治安排,可是僅僅一年後,平衡就被打破了。

李世民驍勇善戰,成功滅了薛舉,反而李元吉卻被東邊的突厥打敗了,山西全境被突厥

軍給佔領了。這還了得,山西可是李淵起兵的地方啊!李淵知道後,也顧不上許多了,

立刻將李世民及其軍隊東調,對抗突厥軍。李世民真的也很爭氣,三下五除二就把突厥

軍給解決了,收復了山西,打了場大勝仗。

本來這是值得慶祝的事情,可是有一個人卻很為難,就是李淵。長期以來苦心安排的政

治平衡被打破了,李世民連打兩次大勝仗,其軍功遠遠超過李元吉,政治威望甚至超過

了太子李建成,所以李淵此時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李世民英勇善戰的形象已經烙印在人民心底,彷彿那一刻李世民成了保家衛國的英雄

,成功取得民心。至於在朝堂之內勤勤懇懇工作的李建成,人民忽略了。

李淵是怎麼大權旁落的,為什麼沒人幫李淵?

二,決策上的失誤和性格上的猶豫不決。

自武德3年,洛陽一戰中,李世民一舉滅了王世充和竇建德兩股勢力,並活捉了此二人。

李世民的功勞大了,甚至再沒有什麼可以封賞了,甚至進一步直逼太子職位。李淵很為

難,手心手背都是肉,可他最失敗的就是沒有直言告誡李世民,叫他踏踏實實做秦王,

反而放下身段封給李世民一個武官的虛職——天策上將。

這個官職雖然沒有什麼實權,但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開府,可以擁有自己的幕僚,好

傢伙,李淵的猶豫不決,徘徊不定,給了李世民一個錯覺,他以為太子之位是可以爭取

的,於是,利用這個開府的權利,他廣招能人異世,開始了奪位的道路。

後來的朝廷之內,基本都是李世民的人。而且大部門還都是嗜血殘殺的武將。很自然的

,李世民逼位的時候,自然沒人敢站出來了。

三,長江後浪推前浪。玄武門一戰,太子李建成,李元吉慘死。木已成舟,即使反抗也

是徒勞。李淵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朝廷本站在他一邊的人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也就無

奈接受這一事實。

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們。

唐朝的史料沒法看,前後矛盾的地方太多,據說是李世民同學改的。所以我們就不拘於

史料說說我的看法,李淵這叫玩平衡術砸了自己的腳。李淵故意慫恿兩個兒子鬥來鬥去

,目的就像單位一把手讓二把手和三把手互鬥,這樣誰都得依靠自己。太子得勢厲害了

,就重重獎勵拉攏下“天策上將”。“天策上將”得勢厲害了,就打壓一下。

李淵對兩個兒子玩平衡,玩到了荒唐的地步,連國家政令都可以有三個出處的,除了聖

旨,還有太子諭,更還有秦王令。底下的官員是哪個先到執行哪個。也就是說這三份擁

有同等權威。我不知道李淵是怎麼想的,竟然允許這種事情發生,估計是剛造反當上皇

帝沒經驗。但造成這種結果,更嚴重的後果就是父子兄弟火併了。沒有其他任何方法。

當然據說李世民是不想殺兄弟的,也就是不想搞玄武門之變的。到奈何秦王府的那幫智

囊和武士們實在是太害怕了。從來權利鬥爭中,死得最慘的,都是幕僚。兄弟可能還可

以把酒言歡。如果李世民當不了皇帝,他們必然人頭落地。所以你懂的,血拼結束,李

淵也醒了。李世民的手下已經控制京城,幹掉了太子就沒有退路了,要麼繼續再幹掉李

淵,站在權力的頂峰。當然李淵還是比較識趣的,因為他知道命比皇位重要。

在這個情況下,請問睡還能去幫李淵。說來說去都是你自己家的事情。

李淵是怎麼大權旁落的,為什麼沒人幫李淵?

首先,李淵自身在稱DI以後志得意滿,自認有幾個優秀的兒子足以守住江山而放鬆警惕

。這是主因。李淵以後 歷代帝王以李唐為戒,天子和太子皇子的關係進一步緊張,李淵

的前車之鑑是重要原因之一。李淵以前,幾乎沒有皇子能在皇帝在位時掌握足夠權力。

然後,還是因為李淵放鬆警惕,怠政,導致群臣紛紛提前站隊,一朝發難,站在李淵這

邊的已經很少。第三,這才是李世民及李建成的原因,李淵這幾個兒子足夠優秀,有能

力有野心有班底,都具備發難的能力,即使不是李世民,李建成如果發難,也同樣可以

做到囚禁李淵,所以李唐以後,天家的親情進一步淡漠,到了清朝康熙所謂奪嫡,已經

沒有一個皇子具備李建成李世民那樣的實力,只能仰父皇的鼻息生存。天家無親,正是

由玄武門以後正式確定,幾乎再無例外.

可以說,李淵並不是所謂的大權旁落的。他只是用了一種高明的手段保全了自己。如果

自己一意孤行,自己的晚年可能就真的是悽慘了。至於為什麼沒人幫李淵,其中必定有

著諸多的原因,說不定也會是李淵父子的一場戲而已。

作為父親的李淵,以為親情可以維繫平衡,以為李世民會安守本份,殊不知在帝位面前

,血濃於水只是一句笑話。雖然他後期有所警覺,但李世民羽翼巳豐,其勢直逼皇權,

李淵縱然有心阻止李世民的野心膨脹,但為時已晚,直至完全被架空。覆巢之下,焉有

完卵?待到玄武門之變,大勢已去,只有任人宰割。而當時眾臣,要麼早被世民收買,

要麼順時應變,以求富貴,誰肯去捍衛一位已然失勢之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