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國人的大唐是從骨子裡浸潤著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濃郁,即便遠隔逾千年的時空,依然足以為之心醉。

狼衛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後者拿出葫蘆裡的酒分享。曹將杯中酒淌出,液體是澄澈的紅色,這是當時京城人愛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國人的大唐是從骨子裡浸潤著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濃郁,即便遠隔逾千年的時空,依然足以為之心醉。

狼衛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後者拿出葫蘆裡的酒分享。曹將杯中酒淌出,液體是澄澈的紅色,這是當時京城人愛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國人的大唐是從骨子裡浸潤著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濃郁,即便遠隔逾千年的時空,依然足以為之心醉。

狼衛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後者拿出葫蘆裡的酒分享。曹將杯中酒淌出,液體是澄澈的紅色,這是當時京城人愛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從西域帶入,因色香味都比當時普遍引用的米酒成色要好,所以一經引進便大受宮廷人員追捧,李白、賀知章、焦遂等一眾酒友都是其粉絲。

在唐朝之前,葡萄酒並不廣泛,因為當時缺乏優秀的釀酒葡萄品種,也缺乏好的葡萄酒釀造工藝。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國人的大唐是從骨子裡浸潤著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濃郁,即便遠隔逾千年的時空,依然足以為之心醉。

狼衛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後者拿出葫蘆裡的酒分享。曹將杯中酒淌出,液體是澄澈的紅色,這是當時京城人愛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從西域帶入,因色香味都比當時普遍引用的米酒成色要好,所以一經引進便大受宮廷人員追捧,李白、賀知章、焦遂等一眾酒友都是其粉絲。

在唐朝之前,葡萄酒並不廣泛,因為當時缺乏優秀的釀酒葡萄品種,也缺乏好的葡萄酒釀造工藝。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三年(640年),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釀造法,在皇宮御苑裡大種葡萄,並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社會穩定,人民富庶,不設酒禁,葡萄酒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國人的大唐是從骨子裡浸潤著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濃郁,即便遠隔逾千年的時空,依然足以為之心醉。

狼衛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後者拿出葫蘆裡的酒分享。曹將杯中酒淌出,液體是澄澈的紅色,這是當時京城人愛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從西域帶入,因色香味都比當時普遍引用的米酒成色要好,所以一經引進便大受宮廷人員追捧,李白、賀知章、焦遂等一眾酒友都是其粉絲。

在唐朝之前,葡萄酒並不廣泛,因為當時缺乏優秀的釀酒葡萄品種,也缺乏好的葡萄酒釀造工藝。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三年(640年),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釀造法,在皇宮御苑裡大種葡萄,並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社會穩定,人民富庶,不設酒禁,葡萄酒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說到李世民,用今天的話來描述,他是葡萄酒的“鐵粉”。

他在喝葡萄酒的時候,還特別注重喝酒的氛圍,也非常注重釀造的過程和相關的知識,不光他一個人喝酒,他還要和群臣們一起喝,或者是和後宮的嬪妃們喝。

甚至還規定和尚也可以喝葡萄酒,只是在喝酒的時候要注意分寸,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看重葡萄酒的人。

也因為他對葡萄酒的喜愛和葡萄的大量種植釀造,從而推動了老百姓對葡萄酒的認識,老百姓由此才能喝上葡萄酒。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國人的大唐是從骨子裡浸潤著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濃郁,即便遠隔逾千年的時空,依然足以為之心醉。

狼衛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後者拿出葫蘆裡的酒分享。曹將杯中酒淌出,液體是澄澈的紅色,這是當時京城人愛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從西域帶入,因色香味都比當時普遍引用的米酒成色要好,所以一經引進便大受宮廷人員追捧,李白、賀知章、焦遂等一眾酒友都是其粉絲。

在唐朝之前,葡萄酒並不廣泛,因為當時缺乏優秀的釀酒葡萄品種,也缺乏好的葡萄酒釀造工藝。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三年(640年),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釀造法,在皇宮御苑裡大種葡萄,並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社會穩定,人民富庶,不設酒禁,葡萄酒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說到李世民,用今天的話來描述,他是葡萄酒的“鐵粉”。

他在喝葡萄酒的時候,還特別注重喝酒的氛圍,也非常注重釀造的過程和相關的知識,不光他一個人喝酒,他還要和群臣們一起喝,或者是和後宮的嬪妃們喝。

甚至還規定和尚也可以喝葡萄酒,只是在喝酒的時候要注意分寸,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看重葡萄酒的人。

也因為他對葡萄酒的喜愛和葡萄的大量種植釀造,從而推動了老百姓對葡萄酒的認識,老百姓由此才能喝上葡萄酒。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朝葡萄酒釀造工藝場景復原

不過,在唐朝的葡萄酒都是甜的,因為當時沒有比較強力的酵母,發酵只能停滯在糖化階段,並沒有更多地向酒精轉化。所以雖然酒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終究脫不了甜。

換句話說,如果你穿越到唐代,只能喝到“甜型葡萄酒”,卻喝不到“乾紅”。所以,在唐代,殘糖越低的酒越珍貴。

煎茶

李必泡茶的段落儒雅有風度,這段戲如實呈現了千年前的茶道美學,耐人尋味。

唐朝陸羽寫了《茶經》,可見當時茶文化開始興起。劇中的王公貴族自然也少不了“喝茶”的愛好,與其說是“喝”,不如說是“吃”,除了茶葉,裡面還添加了若干香料,味道可見豐富,而且是舀進碗中吃的。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國人的大唐是從骨子裡浸潤著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濃郁,即便遠隔逾千年的時空,依然足以為之心醉。

狼衛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後者拿出葫蘆裡的酒分享。曹將杯中酒淌出,液體是澄澈的紅色,這是當時京城人愛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從西域帶入,因色香味都比當時普遍引用的米酒成色要好,所以一經引進便大受宮廷人員追捧,李白、賀知章、焦遂等一眾酒友都是其粉絲。

在唐朝之前,葡萄酒並不廣泛,因為當時缺乏優秀的釀酒葡萄品種,也缺乏好的葡萄酒釀造工藝。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三年(640年),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釀造法,在皇宮御苑裡大種葡萄,並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社會穩定,人民富庶,不設酒禁,葡萄酒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說到李世民,用今天的話來描述,他是葡萄酒的“鐵粉”。

他在喝葡萄酒的時候,還特別注重喝酒的氛圍,也非常注重釀造的過程和相關的知識,不光他一個人喝酒,他還要和群臣們一起喝,或者是和後宮的嬪妃們喝。

甚至還規定和尚也可以喝葡萄酒,只是在喝酒的時候要注意分寸,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看重葡萄酒的人。

也因為他對葡萄酒的喜愛和葡萄的大量種植釀造,從而推動了老百姓對葡萄酒的認識,老百姓由此才能喝上葡萄酒。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朝葡萄酒釀造工藝場景復原

不過,在唐朝的葡萄酒都是甜的,因為當時沒有比較強力的酵母,發酵只能停滯在糖化階段,並沒有更多地向酒精轉化。所以雖然酒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終究脫不了甜。

換句話說,如果你穿越到唐代,只能喝到“甜型葡萄酒”,卻喝不到“乾紅”。所以,在唐代,殘糖越低的酒越珍貴。

煎茶

李必泡茶的段落儒雅有風度,這段戲如實呈現了千年前的茶道美學,耐人尋味。

唐朝陸羽寫了《茶經》,可見當時茶文化開始興起。劇中的王公貴族自然也少不了“喝茶”的愛好,與其說是“喝”,不如說是“吃”,除了茶葉,裡面還添加了若干香料,味道可見豐富,而且是舀進碗中吃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的茶喝得很細,工藝很多,沏茶前,需烘烤茶餅,引誘出蘊藏的茶香,陸羽茶經特地叮囑,茶餅要烤2次,再趁熱放入小袋,以免茶香散失。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國人的大唐是從骨子裡浸潤著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濃郁,即便遠隔逾千年的時空,依然足以為之心醉。

狼衛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後者拿出葫蘆裡的酒分享。曹將杯中酒淌出,液體是澄澈的紅色,這是當時京城人愛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從西域帶入,因色香味都比當時普遍引用的米酒成色要好,所以一經引進便大受宮廷人員追捧,李白、賀知章、焦遂等一眾酒友都是其粉絲。

在唐朝之前,葡萄酒並不廣泛,因為當時缺乏優秀的釀酒葡萄品種,也缺乏好的葡萄酒釀造工藝。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三年(640年),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釀造法,在皇宮御苑裡大種葡萄,並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社會穩定,人民富庶,不設酒禁,葡萄酒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說到李世民,用今天的話來描述,他是葡萄酒的“鐵粉”。

他在喝葡萄酒的時候,還特別注重喝酒的氛圍,也非常注重釀造的過程和相關的知識,不光他一個人喝酒,他還要和群臣們一起喝,或者是和後宮的嬪妃們喝。

甚至還規定和尚也可以喝葡萄酒,只是在喝酒的時候要注意分寸,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看重葡萄酒的人。

也因為他對葡萄酒的喜愛和葡萄的大量種植釀造,從而推動了老百姓對葡萄酒的認識,老百姓由此才能喝上葡萄酒。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朝葡萄酒釀造工藝場景復原

不過,在唐朝的葡萄酒都是甜的,因為當時沒有比較強力的酵母,發酵只能停滯在糖化階段,並沒有更多地向酒精轉化。所以雖然酒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終究脫不了甜。

換句話說,如果你穿越到唐代,只能喝到“甜型葡萄酒”,卻喝不到“乾紅”。所以,在唐代,殘糖越低的酒越珍貴。

煎茶

李必泡茶的段落儒雅有風度,這段戲如實呈現了千年前的茶道美學,耐人尋味。

唐朝陸羽寫了《茶經》,可見當時茶文化開始興起。劇中的王公貴族自然也少不了“喝茶”的愛好,與其說是“喝”,不如說是“吃”,除了茶葉,裡面還添加了若干香料,味道可見豐富,而且是舀進碗中吃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的茶喝得很細,工藝很多,沏茶前,需烘烤茶餅,引誘出蘊藏的茶香,陸羽茶經特地叮囑,茶餅要烤2次,再趁熱放入小袋,以免茶香散失。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國人的大唐是從骨子裡浸潤著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濃郁,即便遠隔逾千年的時空,依然足以為之心醉。

狼衛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後者拿出葫蘆裡的酒分享。曹將杯中酒淌出,液體是澄澈的紅色,這是當時京城人愛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從西域帶入,因色香味都比當時普遍引用的米酒成色要好,所以一經引進便大受宮廷人員追捧,李白、賀知章、焦遂等一眾酒友都是其粉絲。

在唐朝之前,葡萄酒並不廣泛,因為當時缺乏優秀的釀酒葡萄品種,也缺乏好的葡萄酒釀造工藝。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三年(640年),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釀造法,在皇宮御苑裡大種葡萄,並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社會穩定,人民富庶,不設酒禁,葡萄酒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說到李世民,用今天的話來描述,他是葡萄酒的“鐵粉”。

他在喝葡萄酒的時候,還特別注重喝酒的氛圍,也非常注重釀造的過程和相關的知識,不光他一個人喝酒,他還要和群臣們一起喝,或者是和後宮的嬪妃們喝。

甚至還規定和尚也可以喝葡萄酒,只是在喝酒的時候要注意分寸,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看重葡萄酒的人。

也因為他對葡萄酒的喜愛和葡萄的大量種植釀造,從而推動了老百姓對葡萄酒的認識,老百姓由此才能喝上葡萄酒。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朝葡萄酒釀造工藝場景復原

不過,在唐朝的葡萄酒都是甜的,因為當時沒有比較強力的酵母,發酵只能停滯在糖化階段,並沒有更多地向酒精轉化。所以雖然酒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終究脫不了甜。

換句話說,如果你穿越到唐代,只能喝到“甜型葡萄酒”,卻喝不到“乾紅”。所以,在唐代,殘糖越低的酒越珍貴。

煎茶

李必泡茶的段落儒雅有風度,這段戲如實呈現了千年前的茶道美學,耐人尋味。

唐朝陸羽寫了《茶經》,可見當時茶文化開始興起。劇中的王公貴族自然也少不了“喝茶”的愛好,與其說是“喝”,不如說是“吃”,除了茶葉,裡面還添加了若干香料,味道可見豐富,而且是舀進碗中吃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的茶喝得很細,工藝很多,沏茶前,需烘烤茶餅,引誘出蘊藏的茶香,陸羽茶經特地叮囑,茶餅要烤2次,再趁熱放入小袋,以免茶香散失。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炙茶,裝袋

茶餅晾涼後,碾磨成粉,因為茶粉經沸水一煮就更香了,唐詩“碾後香彌遠,烹來香更鮮”也是這麼說的。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國人的大唐是從骨子裡浸潤著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濃郁,即便遠隔逾千年的時空,依然足以為之心醉。

狼衛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後者拿出葫蘆裡的酒分享。曹將杯中酒淌出,液體是澄澈的紅色,這是當時京城人愛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從西域帶入,因色香味都比當時普遍引用的米酒成色要好,所以一經引進便大受宮廷人員追捧,李白、賀知章、焦遂等一眾酒友都是其粉絲。

在唐朝之前,葡萄酒並不廣泛,因為當時缺乏優秀的釀酒葡萄品種,也缺乏好的葡萄酒釀造工藝。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三年(640年),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釀造法,在皇宮御苑裡大種葡萄,並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社會穩定,人民富庶,不設酒禁,葡萄酒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說到李世民,用今天的話來描述,他是葡萄酒的“鐵粉”。

他在喝葡萄酒的時候,還特別注重喝酒的氛圍,也非常注重釀造的過程和相關的知識,不光他一個人喝酒,他還要和群臣們一起喝,或者是和後宮的嬪妃們喝。

甚至還規定和尚也可以喝葡萄酒,只是在喝酒的時候要注意分寸,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看重葡萄酒的人。

也因為他對葡萄酒的喜愛和葡萄的大量種植釀造,從而推動了老百姓對葡萄酒的認識,老百姓由此才能喝上葡萄酒。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朝葡萄酒釀造工藝場景復原

不過,在唐朝的葡萄酒都是甜的,因為當時沒有比較強力的酵母,發酵只能停滯在糖化階段,並沒有更多地向酒精轉化。所以雖然酒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終究脫不了甜。

換句話說,如果你穿越到唐代,只能喝到“甜型葡萄酒”,卻喝不到“乾紅”。所以,在唐代,殘糖越低的酒越珍貴。

煎茶

李必泡茶的段落儒雅有風度,這段戲如實呈現了千年前的茶道美學,耐人尋味。

唐朝陸羽寫了《茶經》,可見當時茶文化開始興起。劇中的王公貴族自然也少不了“喝茶”的愛好,與其說是“喝”,不如說是“吃”,除了茶葉,裡面還添加了若干香料,味道可見豐富,而且是舀進碗中吃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的茶喝得很細,工藝很多,沏茶前,需烘烤茶餅,引誘出蘊藏的茶香,陸羽茶經特地叮囑,茶餅要烤2次,再趁熱放入小袋,以免茶香散失。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炙茶,裝袋

茶餅晾涼後,碾磨成粉,因為茶粉經沸水一煮就更香了,唐詩“碾後香彌遠,烹來香更鮮”也是這麼說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國人的大唐是從骨子裡浸潤著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濃郁,即便遠隔逾千年的時空,依然足以為之心醉。

狼衛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後者拿出葫蘆裡的酒分享。曹將杯中酒淌出,液體是澄澈的紅色,這是當時京城人愛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從西域帶入,因色香味都比當時普遍引用的米酒成色要好,所以一經引進便大受宮廷人員追捧,李白、賀知章、焦遂等一眾酒友都是其粉絲。

在唐朝之前,葡萄酒並不廣泛,因為當時缺乏優秀的釀酒葡萄品種,也缺乏好的葡萄酒釀造工藝。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三年(640年),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釀造法,在皇宮御苑裡大種葡萄,並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社會穩定,人民富庶,不設酒禁,葡萄酒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說到李世民,用今天的話來描述,他是葡萄酒的“鐵粉”。

他在喝葡萄酒的時候,還特別注重喝酒的氛圍,也非常注重釀造的過程和相關的知識,不光他一個人喝酒,他還要和群臣們一起喝,或者是和後宮的嬪妃們喝。

甚至還規定和尚也可以喝葡萄酒,只是在喝酒的時候要注意分寸,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看重葡萄酒的人。

也因為他對葡萄酒的喜愛和葡萄的大量種植釀造,從而推動了老百姓對葡萄酒的認識,老百姓由此才能喝上葡萄酒。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朝葡萄酒釀造工藝場景復原

不過,在唐朝的葡萄酒都是甜的,因為當時沒有比較強力的酵母,發酵只能停滯在糖化階段,並沒有更多地向酒精轉化。所以雖然酒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終究脫不了甜。

換句話說,如果你穿越到唐代,只能喝到“甜型葡萄酒”,卻喝不到“乾紅”。所以,在唐代,殘糖越低的酒越珍貴。

煎茶

李必泡茶的段落儒雅有風度,這段戲如實呈現了千年前的茶道美學,耐人尋味。

唐朝陸羽寫了《茶經》,可見當時茶文化開始興起。劇中的王公貴族自然也少不了“喝茶”的愛好,與其說是“喝”,不如說是“吃”,除了茶葉,裡面還添加了若干香料,味道可見豐富,而且是舀進碗中吃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的茶喝得很細,工藝很多,沏茶前,需烘烤茶餅,引誘出蘊藏的茶香,陸羽茶經特地叮囑,茶餅要烤2次,再趁熱放入小袋,以免茶香散失。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炙茶,裝袋

茶餅晾涼後,碾磨成粉,因為茶粉經沸水一煮就更香了,唐詩“碾後香彌遠,烹來香更鮮”也是這麼說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碾茶,煮茶

劇中太子對李必煎茶的評價是“茶老,不可食”,在唐代確實有茶老的說法。

唐人認為煎茶有三沸,一沸:茶湯冒起魚眼大小的泡泡,微微有聲;二沸:茶湯沸騰如湧泉連珠;三沸:茶湯像騰波鼓浪般翻滾。

如果煎茶到第三沸,則茶老不可食,這李必呀,看似認真煮茶,實則心思全跑到了朝政上。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國人的大唐是從骨子裡浸潤著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濃郁,即便遠隔逾千年的時空,依然足以為之心醉。

狼衛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後者拿出葫蘆裡的酒分享。曹將杯中酒淌出,液體是澄澈的紅色,這是當時京城人愛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從西域帶入,因色香味都比當時普遍引用的米酒成色要好,所以一經引進便大受宮廷人員追捧,李白、賀知章、焦遂等一眾酒友都是其粉絲。

在唐朝之前,葡萄酒並不廣泛,因為當時缺乏優秀的釀酒葡萄品種,也缺乏好的葡萄酒釀造工藝。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三年(640年),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釀造法,在皇宮御苑裡大種葡萄,並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社會穩定,人民富庶,不設酒禁,葡萄酒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說到李世民,用今天的話來描述,他是葡萄酒的“鐵粉”。

他在喝葡萄酒的時候,還特別注重喝酒的氛圍,也非常注重釀造的過程和相關的知識,不光他一個人喝酒,他還要和群臣們一起喝,或者是和後宮的嬪妃們喝。

甚至還規定和尚也可以喝葡萄酒,只是在喝酒的時候要注意分寸,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看重葡萄酒的人。

也因為他對葡萄酒的喜愛和葡萄的大量種植釀造,從而推動了老百姓對葡萄酒的認識,老百姓由此才能喝上葡萄酒。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朝葡萄酒釀造工藝場景復原

不過,在唐朝的葡萄酒都是甜的,因為當時沒有比較強力的酵母,發酵只能停滯在糖化階段,並沒有更多地向酒精轉化。所以雖然酒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終究脫不了甜。

換句話說,如果你穿越到唐代,只能喝到“甜型葡萄酒”,卻喝不到“乾紅”。所以,在唐代,殘糖越低的酒越珍貴。

煎茶

李必泡茶的段落儒雅有風度,這段戲如實呈現了千年前的茶道美學,耐人尋味。

唐朝陸羽寫了《茶經》,可見當時茶文化開始興起。劇中的王公貴族自然也少不了“喝茶”的愛好,與其說是“喝”,不如說是“吃”,除了茶葉,裡面還添加了若干香料,味道可見豐富,而且是舀進碗中吃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的茶喝得很細,工藝很多,沏茶前,需烘烤茶餅,引誘出蘊藏的茶香,陸羽茶經特地叮囑,茶餅要烤2次,再趁熱放入小袋,以免茶香散失。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炙茶,裝袋

茶餅晾涼後,碾磨成粉,因為茶粉經沸水一煮就更香了,唐詩“碾後香彌遠,烹來香更鮮”也是這麼說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碾茶,煮茶

劇中太子對李必煎茶的評價是“茶老,不可食”,在唐代確實有茶老的說法。

唐人認為煎茶有三沸,一沸:茶湯冒起魚眼大小的泡泡,微微有聲;二沸:茶湯沸騰如湧泉連珠;三沸:茶湯像騰波鼓浪般翻滾。

如果煎茶到第三沸,則茶老不可食,這李必呀,看似認真煮茶,實則心思全跑到了朝政上。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最後品茶階段,唐人還會加入一點鹽調味,體現清茶精煎細烹的正味,這個小習慣也收錄進了何監煮茶一幕。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國人的大唐是從骨子裡浸潤著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濃郁,即便遠隔逾千年的時空,依然足以為之心醉。

狼衛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後者拿出葫蘆裡的酒分享。曹將杯中酒淌出,液體是澄澈的紅色,這是當時京城人愛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從西域帶入,因色香味都比當時普遍引用的米酒成色要好,所以一經引進便大受宮廷人員追捧,李白、賀知章、焦遂等一眾酒友都是其粉絲。

在唐朝之前,葡萄酒並不廣泛,因為當時缺乏優秀的釀酒葡萄品種,也缺乏好的葡萄酒釀造工藝。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三年(640年),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釀造法,在皇宮御苑裡大種葡萄,並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社會穩定,人民富庶,不設酒禁,葡萄酒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說到李世民,用今天的話來描述,他是葡萄酒的“鐵粉”。

他在喝葡萄酒的時候,還特別注重喝酒的氛圍,也非常注重釀造的過程和相關的知識,不光他一個人喝酒,他還要和群臣們一起喝,或者是和後宮的嬪妃們喝。

甚至還規定和尚也可以喝葡萄酒,只是在喝酒的時候要注意分寸,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看重葡萄酒的人。

也因為他對葡萄酒的喜愛和葡萄的大量種植釀造,從而推動了老百姓對葡萄酒的認識,老百姓由此才能喝上葡萄酒。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朝葡萄酒釀造工藝場景復原

不過,在唐朝的葡萄酒都是甜的,因為當時沒有比較強力的酵母,發酵只能停滯在糖化階段,並沒有更多地向酒精轉化。所以雖然酒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終究脫不了甜。

換句話說,如果你穿越到唐代,只能喝到“甜型葡萄酒”,卻喝不到“乾紅”。所以,在唐代,殘糖越低的酒越珍貴。

煎茶

李必泡茶的段落儒雅有風度,這段戲如實呈現了千年前的茶道美學,耐人尋味。

唐朝陸羽寫了《茶經》,可見當時茶文化開始興起。劇中的王公貴族自然也少不了“喝茶”的愛好,與其說是“喝”,不如說是“吃”,除了茶葉,裡面還添加了若干香料,味道可見豐富,而且是舀進碗中吃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的茶喝得很細,工藝很多,沏茶前,需烘烤茶餅,引誘出蘊藏的茶香,陸羽茶經特地叮囑,茶餅要烤2次,再趁熱放入小袋,以免茶香散失。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炙茶,裝袋

茶餅晾涼後,碾磨成粉,因為茶粉經沸水一煮就更香了,唐詩“碾後香彌遠,烹來香更鮮”也是這麼說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碾茶,煮茶

劇中太子對李必煎茶的評價是“茶老,不可食”,在唐代確實有茶老的說法。

唐人認為煎茶有三沸,一沸:茶湯冒起魚眼大小的泡泡,微微有聲;二沸:茶湯沸騰如湧泉連珠;三沸:茶湯像騰波鼓浪般翻滾。

如果煎茶到第三沸,則茶老不可食,這李必呀,看似認真煮茶,實則心思全跑到了朝政上。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最後品茶階段,唐人還會加入一點鹽調味,體現清茶精煎細烹的正味,這個小習慣也收錄進了何監煮茶一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鸚鵡杯

曹破延從水裡被焦遂(杜甫《飲中八仙歌》裡“焦遂五斗方卓然”的那位“焦遂”)救起、撈上岸,登場兩分鐘就領了便當,但他為我們呈現了“葡萄美酒鸚鵡杯”!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國人的大唐是從骨子裡浸潤著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濃郁,即便遠隔逾千年的時空,依然足以為之心醉。

狼衛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後者拿出葫蘆裡的酒分享。曹將杯中酒淌出,液體是澄澈的紅色,這是當時京城人愛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從西域帶入,因色香味都比當時普遍引用的米酒成色要好,所以一經引進便大受宮廷人員追捧,李白、賀知章、焦遂等一眾酒友都是其粉絲。

在唐朝之前,葡萄酒並不廣泛,因為當時缺乏優秀的釀酒葡萄品種,也缺乏好的葡萄酒釀造工藝。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三年(640年),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釀造法,在皇宮御苑裡大種葡萄,並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社會穩定,人民富庶,不設酒禁,葡萄酒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說到李世民,用今天的話來描述,他是葡萄酒的“鐵粉”。

他在喝葡萄酒的時候,還特別注重喝酒的氛圍,也非常注重釀造的過程和相關的知識,不光他一個人喝酒,他還要和群臣們一起喝,或者是和後宮的嬪妃們喝。

甚至還規定和尚也可以喝葡萄酒,只是在喝酒的時候要注意分寸,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看重葡萄酒的人。

也因為他對葡萄酒的喜愛和葡萄的大量種植釀造,從而推動了老百姓對葡萄酒的認識,老百姓由此才能喝上葡萄酒。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朝葡萄酒釀造工藝場景復原

不過,在唐朝的葡萄酒都是甜的,因為當時沒有比較強力的酵母,發酵只能停滯在糖化階段,並沒有更多地向酒精轉化。所以雖然酒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終究脫不了甜。

換句話說,如果你穿越到唐代,只能喝到“甜型葡萄酒”,卻喝不到“乾紅”。所以,在唐代,殘糖越低的酒越珍貴。

煎茶

李必泡茶的段落儒雅有風度,這段戲如實呈現了千年前的茶道美學,耐人尋味。

唐朝陸羽寫了《茶經》,可見當時茶文化開始興起。劇中的王公貴族自然也少不了“喝茶”的愛好,與其說是“喝”,不如說是“吃”,除了茶葉,裡面還添加了若干香料,味道可見豐富,而且是舀進碗中吃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的茶喝得很細,工藝很多,沏茶前,需烘烤茶餅,引誘出蘊藏的茶香,陸羽茶經特地叮囑,茶餅要烤2次,再趁熱放入小袋,以免茶香散失。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炙茶,裝袋

茶餅晾涼後,碾磨成粉,因為茶粉經沸水一煮就更香了,唐詩“碾後香彌遠,烹來香更鮮”也是這麼說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碾茶,煮茶

劇中太子對李必煎茶的評價是“茶老,不可食”,在唐代確實有茶老的說法。

唐人認為煎茶有三沸,一沸:茶湯冒起魚眼大小的泡泡,微微有聲;二沸:茶湯沸騰如湧泉連珠;三沸:茶湯像騰波鼓浪般翻滾。

如果煎茶到第三沸,則茶老不可食,這李必呀,看似認真煮茶,實則心思全跑到了朝政上。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最後品茶階段,唐人還會加入一點鹽調味,體現清茶精煎細烹的正味,這個小習慣也收錄進了何監煮茶一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鸚鵡杯

曹破延從水裡被焦遂(杜甫《飲中八仙歌》裡“焦遂五斗方卓然”的那位“焦遂”)救起、撈上岸,登場兩分鐘就領了便當,但他為我們呈現了“葡萄美酒鸚鵡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國人的大唐是從骨子裡浸潤著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濃郁,即便遠隔逾千年的時空,依然足以為之心醉。

狼衛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後者拿出葫蘆裡的酒分享。曹將杯中酒淌出,液體是澄澈的紅色,這是當時京城人愛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從西域帶入,因色香味都比當時普遍引用的米酒成色要好,所以一經引進便大受宮廷人員追捧,李白、賀知章、焦遂等一眾酒友都是其粉絲。

在唐朝之前,葡萄酒並不廣泛,因為當時缺乏優秀的釀酒葡萄品種,也缺乏好的葡萄酒釀造工藝。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三年(640年),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釀造法,在皇宮御苑裡大種葡萄,並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社會穩定,人民富庶,不設酒禁,葡萄酒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說到李世民,用今天的話來描述,他是葡萄酒的“鐵粉”。

他在喝葡萄酒的時候,還特別注重喝酒的氛圍,也非常注重釀造的過程和相關的知識,不光他一個人喝酒,他還要和群臣們一起喝,或者是和後宮的嬪妃們喝。

甚至還規定和尚也可以喝葡萄酒,只是在喝酒的時候要注意分寸,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看重葡萄酒的人。

也因為他對葡萄酒的喜愛和葡萄的大量種植釀造,從而推動了老百姓對葡萄酒的認識,老百姓由此才能喝上葡萄酒。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朝葡萄酒釀造工藝場景復原

不過,在唐朝的葡萄酒都是甜的,因為當時沒有比較強力的酵母,發酵只能停滯在糖化階段,並沒有更多地向酒精轉化。所以雖然酒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終究脫不了甜。

換句話說,如果你穿越到唐代,只能喝到“甜型葡萄酒”,卻喝不到“乾紅”。所以,在唐代,殘糖越低的酒越珍貴。

煎茶

李必泡茶的段落儒雅有風度,這段戲如實呈現了千年前的茶道美學,耐人尋味。

唐朝陸羽寫了《茶經》,可見當時茶文化開始興起。劇中的王公貴族自然也少不了“喝茶”的愛好,與其說是“喝”,不如說是“吃”,除了茶葉,裡面還添加了若干香料,味道可見豐富,而且是舀進碗中吃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的茶喝得很細,工藝很多,沏茶前,需烘烤茶餅,引誘出蘊藏的茶香,陸羽茶經特地叮囑,茶餅要烤2次,再趁熱放入小袋,以免茶香散失。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炙茶,裝袋

茶餅晾涼後,碾磨成粉,因為茶粉經沸水一煮就更香了,唐詩“碾後香彌遠,烹來香更鮮”也是這麼說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碾茶,煮茶

劇中太子對李必煎茶的評價是“茶老,不可食”,在唐代確實有茶老的說法。

唐人認為煎茶有三沸,一沸:茶湯冒起魚眼大小的泡泡,微微有聲;二沸:茶湯沸騰如湧泉連珠;三沸:茶湯像騰波鼓浪般翻滾。

如果煎茶到第三沸,則茶老不可食,這李必呀,看似認真煮茶,實則心思全跑到了朝政上。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最後品茶階段,唐人還會加入一點鹽調味,體現清茶精煎細烹的正味,這個小習慣也收錄進了何監煮茶一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鸚鵡杯

曹破延從水裡被焦遂(杜甫《飲中八仙歌》裡“焦遂五斗方卓然”的那位“焦遂”)救起、撈上岸,登場兩分鐘就領了便當,但他為我們呈現了“葡萄美酒鸚鵡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白所做的葡萄酒醉歌《襄陽歌》中,曾寫道:“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可見唐朝人喝葡萄酒講究精緻酒器,例如“鸚鵡杯”或“夜光杯”。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國人的大唐是從骨子裡浸潤著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濃郁,即便遠隔逾千年的時空,依然足以為之心醉。

狼衛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後者拿出葫蘆裡的酒分享。曹將杯中酒淌出,液體是澄澈的紅色,這是當時京城人愛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從西域帶入,因色香味都比當時普遍引用的米酒成色要好,所以一經引進便大受宮廷人員追捧,李白、賀知章、焦遂等一眾酒友都是其粉絲。

在唐朝之前,葡萄酒並不廣泛,因為當時缺乏優秀的釀酒葡萄品種,也缺乏好的葡萄酒釀造工藝。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三年(640年),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釀造法,在皇宮御苑裡大種葡萄,並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社會穩定,人民富庶,不設酒禁,葡萄酒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說到李世民,用今天的話來描述,他是葡萄酒的“鐵粉”。

他在喝葡萄酒的時候,還特別注重喝酒的氛圍,也非常注重釀造的過程和相關的知識,不光他一個人喝酒,他還要和群臣們一起喝,或者是和後宮的嬪妃們喝。

甚至還規定和尚也可以喝葡萄酒,只是在喝酒的時候要注意分寸,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看重葡萄酒的人。

也因為他對葡萄酒的喜愛和葡萄的大量種植釀造,從而推動了老百姓對葡萄酒的認識,老百姓由此才能喝上葡萄酒。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朝葡萄酒釀造工藝場景復原

不過,在唐朝的葡萄酒都是甜的,因為當時沒有比較強力的酵母,發酵只能停滯在糖化階段,並沒有更多地向酒精轉化。所以雖然酒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終究脫不了甜。

換句話說,如果你穿越到唐代,只能喝到“甜型葡萄酒”,卻喝不到“乾紅”。所以,在唐代,殘糖越低的酒越珍貴。

煎茶

李必泡茶的段落儒雅有風度,這段戲如實呈現了千年前的茶道美學,耐人尋味。

唐朝陸羽寫了《茶經》,可見當時茶文化開始興起。劇中的王公貴族自然也少不了“喝茶”的愛好,與其說是“喝”,不如說是“吃”,除了茶葉,裡面還添加了若干香料,味道可見豐富,而且是舀進碗中吃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的茶喝得很細,工藝很多,沏茶前,需烘烤茶餅,引誘出蘊藏的茶香,陸羽茶經特地叮囑,茶餅要烤2次,再趁熱放入小袋,以免茶香散失。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炙茶,裝袋

茶餅晾涼後,碾磨成粉,因為茶粉經沸水一煮就更香了,唐詩“碾後香彌遠,烹來香更鮮”也是這麼說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碾茶,煮茶

劇中太子對李必煎茶的評價是“茶老,不可食”,在唐代確實有茶老的說法。

唐人認為煎茶有三沸,一沸:茶湯冒起魚眼大小的泡泡,微微有聲;二沸:茶湯沸騰如湧泉連珠;三沸:茶湯像騰波鼓浪般翻滾。

如果煎茶到第三沸,則茶老不可食,這李必呀,看似認真煮茶,實則心思全跑到了朝政上。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最後品茶階段,唐人還會加入一點鹽調味,體現清茶精煎細烹的正味,這個小習慣也收錄進了何監煮茶一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鸚鵡杯

曹破延從水裡被焦遂(杜甫《飲中八仙歌》裡“焦遂五斗方卓然”的那位“焦遂”)救起、撈上岸,登場兩分鐘就領了便當,但他為我們呈現了“葡萄美酒鸚鵡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白所做的葡萄酒醉歌《襄陽歌》中,曾寫道:“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可見唐朝人喝葡萄酒講究精緻酒器,例如“鸚鵡杯”或“夜光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鸚鵡杯”、“夜光杯”,都是精雕細琢的精緻器皿,口大壁薄,盈盈透光,方便與氧氣接觸醒酒、觀賞酒體色澤;杯口均有一定收口,方便聚集酒香、也更容易搖杯。

同時,鸚鵡杯有握把,手可以抓著螺尾巴把兒,避免手的熱量傳遞給葡萄酒。

這些特點竟然一一吻合現代高腳杯的工程科學,讓現代人對唐朝人的智慧讚歎不已!

從《長安十二時辰》的各種小細節可以看出,唐朝真的是一個民風開放的朝代。從他們飲酒為樂的瀟灑生活中,也看到中國人在追求生活品質中付出的努力。

有酒萬事足,在酒國悠遊自在,無論時局如何,壺中歲月酒中洞天,已然足夠精彩。

"

《十二時辰》裡“長安著名吃播”張小敬,帶紅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餅等一波古代風味,讓人看到了遠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煙火氣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著熱度一起盤點劇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這十二時辰裡,大型吃播現場的主播張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長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小美從來沒見過吃柿子這麼騷氣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兩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沒吃乾淨的果肉咂吧乾淨,腮幫子都明晃晃寫著“好吃”二字!

張主播這一幕真是給足食慾。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這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臨潼特產,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來保存得當,到春節時仍然可以吃到——劇中故事發生在上元佳節,果然嚴謹。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五尊閻羅"也抵不住美食的誘惑。

劇中一上來,死裡逃生、臨危受命的主角張小敬剛從獄中出來,就直奔西市,在街邊攤販處,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個過癮。

滾燙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綠的蔥花,就著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邁!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夠,吃完轉身端起碗就說“夥計,再給我來份水盆羊肉,兩份羊肉啊!”乾乾淨淨吃完兩碗下肚,才算稍稍飽足。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陝西人心中摯愛,它先煮骨湯再下調料,然後放入鮮羊肉燜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為以前賣羊肉湯的多數用大盆做盛湯器皿,再將大盆裡的湯舀一勺至碗裡,而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現切現調。

還有張小敬在戰場吃的烤狼崽,靜安司吏宵夜細味的烤駝峰,這些美食都體現了唐代的烹飪技法“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還沒有發明鐵鍋炒菜,所以當時最常用的烹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豬)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書亦有介紹:用荷葉包裹豬肉,蒸熟後淋上甜甜的杏漿,滋味甜糯香軟,真真令人浮想萬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歡將羊肉煮汁做羹,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凍,後來傳到日本,當地人用葛粉和紅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樣半透明質感的食物,雖然還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劇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餅,撒胡椒粉給湯調味,並不是虛構幻想的情節,歷史的唐代烹飪非常講究調料的運用,書裡說到,用紅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魚膾(魚生)要配蒜齏(蒜蓉)、芥醬、橙絲等等。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階越大,權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長安十二時辰裡,小攤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點肉腥,但在靜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魚大肉,羊、鴨、豬、駝峰應有盡有。

歷史也確實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貴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這種高官,每個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豬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載這種八品小官,估計分到的肉都不夠塞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集開篇就是長安熱鬧的西市,隨著鏡頭移動,小販翻開一摞餅,別小瞧這個細節,在劇裡,它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崔六郎離世、崔器為他供上的是這個餅;張小敬和第八團守城沒吃的,幻想著的是這個餅;二十二集,某龍套在上元節夜市與夫人告別,告訴她早飯要吃這個餅,“多放些芝麻”…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配角聞無忌在戰場上描述餅的做法

這個餅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饢”——在那時叫做“胡餅”。

顧名思義,這是歷史上胡人的一種吃食,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的,當時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進中原,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便出現了“胡餅”。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胡餅風行可見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緻的唐朝boy們自然也有豪華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醃得了,裹到大胡餅裡,抹上酥油,放爐子裡烤,長安人取名叫“古樓子”。

聽起來跟肉夾饃有點像,反正小美是沒吃過,有吃過的小夥伴們歡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張小敬在戰友聞無忌家中的回憶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湯。

稱之為“面片湯”還是為了大家便於理解,其實它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餺(bó)飥(tuō)”,又名湯餅。

這是當時長安的尋常食物,將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添些調料,配以剝蒜——張曉敬吃得非常香,結合上面提及的“胡餅”食譜,讓小美感覺聞無忌一定是位手藝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錘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張小敬聊天時吃的油錘,圓滾滾,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啟蒙祖先。

這油錘就是我們熟悉的“麻球”,拳頭大小的糯粉團,高溫油炸,表面裹足一層芝麻粒,當時又叫碌堆、煎堆,起源於秦漢,也是長安的宮廷食物。

古籍上介紹,油錘用小麥粉做成,包有內餡,芝麻油炸熟,口感紮實,脆中帶點嚼勁,符合劇中“十分禁餓”的描述。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油錘是唐代的流行點心,後來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臍、饆饠、團喜等7種點心,被遣唐使帶回日本,這種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當時日本平民買不起的高檔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貴族和神社神靈才能享用。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對唐菓子的記載

這些漂洋過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麵包餡的技藝,給日本人創作自己的和果子帶來不少啟發,到了鎌倉末期(1300年後),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經失傳,還剩幾款“神社專用”仍被保留。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劇中圓滾滾的油錘,讓北方人想到了家裡做的麻團,讓廣東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實它們只是碰巧撞臉,如今想嚐到一口和油錘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號“龜屋清永”,他們仍在做著唐代盛行的油炸點心。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國人的大唐是從骨子裡浸潤著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濃郁,即便遠隔逾千年的時空,依然足以為之心醉。

狼衛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後者拿出葫蘆裡的酒分享。曹將杯中酒淌出,液體是澄澈的紅色,這是當時京城人愛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從西域帶入,因色香味都比當時普遍引用的米酒成色要好,所以一經引進便大受宮廷人員追捧,李白、賀知章、焦遂等一眾酒友都是其粉絲。

在唐朝之前,葡萄酒並不廣泛,因為當時缺乏優秀的釀酒葡萄品種,也缺乏好的葡萄酒釀造工藝。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三年(640年),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釀造法,在皇宮御苑裡大種葡萄,並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社會穩定,人民富庶,不設酒禁,葡萄酒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說到李世民,用今天的話來描述,他是葡萄酒的“鐵粉”。

他在喝葡萄酒的時候,還特別注重喝酒的氛圍,也非常注重釀造的過程和相關的知識,不光他一個人喝酒,他還要和群臣們一起喝,或者是和後宮的嬪妃們喝。

甚至還規定和尚也可以喝葡萄酒,只是在喝酒的時候要注意分寸,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看重葡萄酒的人。

也因為他對葡萄酒的喜愛和葡萄的大量種植釀造,從而推動了老百姓對葡萄酒的認識,老百姓由此才能喝上葡萄酒。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朝葡萄酒釀造工藝場景復原

不過,在唐朝的葡萄酒都是甜的,因為當時沒有比較強力的酵母,發酵只能停滯在糖化階段,並沒有更多地向酒精轉化。所以雖然酒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終究脫不了甜。

換句話說,如果你穿越到唐代,只能喝到“甜型葡萄酒”,卻喝不到“乾紅”。所以,在唐代,殘糖越低的酒越珍貴。

煎茶

李必泡茶的段落儒雅有風度,這段戲如實呈現了千年前的茶道美學,耐人尋味。

唐朝陸羽寫了《茶經》,可見當時茶文化開始興起。劇中的王公貴族自然也少不了“喝茶”的愛好,與其說是“喝”,不如說是“吃”,除了茶葉,裡面還添加了若干香料,味道可見豐富,而且是舀進碗中吃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唐人的茶喝得很細,工藝很多,沏茶前,需烘烤茶餅,引誘出蘊藏的茶香,陸羽茶經特地叮囑,茶餅要烤2次,再趁熱放入小袋,以免茶香散失。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炙茶,裝袋

茶餅晾涼後,碾磨成粉,因為茶粉經沸水一煮就更香了,唐詩“碾後香彌遠,烹來香更鮮”也是這麼說的。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碾茶,煮茶

劇中太子對李必煎茶的評價是“茶老,不可食”,在唐代確實有茶老的說法。

唐人認為煎茶有三沸,一沸:茶湯冒起魚眼大小的泡泡,微微有聲;二沸:茶湯沸騰如湧泉連珠;三沸:茶湯像騰波鼓浪般翻滾。

如果煎茶到第三沸,則茶老不可食,這李必呀,看似認真煮茶,實則心思全跑到了朝政上。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最後品茶階段,唐人還會加入一點鹽調味,體現清茶精煎細烹的正味,這個小習慣也收錄進了何監煮茶一幕。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鸚鵡杯

曹破延從水裡被焦遂(杜甫《飲中八仙歌》裡“焦遂五斗方卓然”的那位“焦遂”)救起、撈上岸,登場兩分鐘就領了便當,但他為我們呈現了“葡萄美酒鸚鵡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李白所做的葡萄酒醉歌《襄陽歌》中,曾寫道:“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可見唐朝人喝葡萄酒講究精緻酒器,例如“鸚鵡杯”或“夜光杯”。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鸚鵡杯”、“夜光杯”,都是精雕細琢的精緻器皿,口大壁薄,盈盈透光,方便與氧氣接觸醒酒、觀賞酒體色澤;杯口均有一定收口,方便聚集酒香、也更容易搖杯。

同時,鸚鵡杯有握把,手可以抓著螺尾巴把兒,避免手的熱量傳遞給葡萄酒。

這些特點竟然一一吻合現代高腳杯的工程科學,讓現代人對唐朝人的智慧讚歎不已!

從《長安十二時辰》的各種小細節可以看出,唐朝真的是一個民風開放的朝代。從他們飲酒為樂的瀟灑生活中,也看到中國人在追求生活品質中付出的努力。

有酒萬事足,在酒國悠遊自在,無論時局如何,壺中歲月酒中洞天,已然足夠精彩。

《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那些堪比驚豔的盛唐美食

韓熙載夜宴圖

中國雖不是葡萄酒發源之國,卻在其歷史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葡萄酒給嚴肅古板、不苟言笑的宮廷捎去了難得的歡樂,留下了豐富多彩的美酒佳話。

"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 一日須傾三百杯。"從唐朝文人的身上也能窺見國人血液裡對葡萄酒真摯熱忱的喜愛。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by·杜甫《憶昔》

唐朝的強盛、時代的風華,大家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有所領略了

那麼劇刷完了嗎?

印象深刻的場景有哪些?

歡迎留言跟小美一起聊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