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心梗,但醫生提醒:3類人吃了是“找病”'

"

小劑量(75-150mg)阿司匹林是預防血栓的基礎性藥物。它能夠阻礙血小板互相牽手壯大,從而將動脈血栓扼制在起點。

不過,阿司匹林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這3類人不宜吃,否則會帶來危險。

下面,"問上醫"就為您詳細解答。

"

小劑量(75-150mg)阿司匹林是預防血栓的基礎性藥物。它能夠阻礙血小板互相牽手壯大,從而將動脈血栓扼制在起點。

不過,阿司匹林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這3類人不宜吃,否則會帶來危險。

下面,"問上醫"就為您詳細解答。

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心梗,但醫生提醒:3類人吃了是“找病”


"神藥"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

在介紹哪3類人不能吃阿司匹林前,我們得先了解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

心腦血管在長期"高壓血流、高粘稠血流、高糖血流"的環境下,出現的一系列病變。如動脈硬化、動脈狹窄等。

在這樣的血管基礎環境下,血管內的脂質斑塊容易被高壓血流衝脫,引發血小板聚集,形成裹挾在斑塊外的血栓,堵塞住重要臟器引發危險。如心梗、腦梗等。

血小板聚集,依賴於受體之間的"互相牽手"。阿司匹林,可以與血小板受體形成不可逆性結合。

服用後,原本可以互相牽手的血小板,紛紛被阿司匹林截胡,於是大大減少了重症心腦血管病變的發生概率。

"

小劑量(75-150mg)阿司匹林是預防血栓的基礎性藥物。它能夠阻礙血小板互相牽手壯大,從而將動脈血栓扼制在起點。

不過,阿司匹林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這3類人不宜吃,否則會帶來危險。

下面,"問上醫"就為您詳細解答。

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心梗,但醫生提醒:3類人吃了是“找病”


"神藥"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

在介紹哪3類人不能吃阿司匹林前,我們得先了解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

心腦血管在長期"高壓血流、高粘稠血流、高糖血流"的環境下,出現的一系列病變。如動脈硬化、動脈狹窄等。

在這樣的血管基礎環境下,血管內的脂質斑塊容易被高壓血流衝脫,引發血小板聚集,形成裹挾在斑塊外的血栓,堵塞住重要臟器引發危險。如心梗、腦梗等。

血小板聚集,依賴於受體之間的"互相牽手"。阿司匹林,可以與血小板受體形成不可逆性結合。

服用後,原本可以互相牽手的血小板,紛紛被阿司匹林截胡,於是大大減少了重症心腦血管病變的發生概率。

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心梗,但醫生提醒:3類人吃了是“找病”


哪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

體內容易出現動脈血栓的人,需要長期低劑量(75-150mg/日)服用阿司匹林:

  • 做過支架手術、封堵術、射頻消融術等心腦血管手術;
  • 確診為冠心病、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患者,
  • 年齡大於50歲、肥胖,有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
  • 未來十年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大於10%的。

這3類人不宜吃阿司匹林,吃了是找病

(1) 容易過敏的人群

過敏體質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因其可誘發皮疹、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或黏膜充血等過敏反應。其中又以哮喘最為常見。

如果在服藥後出現上述過敏症狀,應該馬上就醫。

(2) 有自發出血傾向的人

阿司匹林具有抵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這種作用本身,就已經表明了阿司匹林有導致出血的風險。

口服阿司匹林期間應該注意皮膚、牙齦有沒有出血點,並且定期複查血小板計數和血小板聚集率等。

注意:平時有“自發”出血傾向的人,如牙齦或皮膚經常出血者,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

小劑量(75-150mg)阿司匹林是預防血栓的基礎性藥物。它能夠阻礙血小板互相牽手壯大,從而將動脈血栓扼制在起點。

不過,阿司匹林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這3類人不宜吃,否則會帶來危險。

下面,"問上醫"就為您詳細解答。

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心梗,但醫生提醒:3類人吃了是“找病”


"神藥"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

在介紹哪3類人不能吃阿司匹林前,我們得先了解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

心腦血管在長期"高壓血流、高粘稠血流、高糖血流"的環境下,出現的一系列病變。如動脈硬化、動脈狹窄等。

在這樣的血管基礎環境下,血管內的脂質斑塊容易被高壓血流衝脫,引發血小板聚集,形成裹挾在斑塊外的血栓,堵塞住重要臟器引發危險。如心梗、腦梗等。

血小板聚集,依賴於受體之間的"互相牽手"。阿司匹林,可以與血小板受體形成不可逆性結合。

服用後,原本可以互相牽手的血小板,紛紛被阿司匹林截胡,於是大大減少了重症心腦血管病變的發生概率。

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心梗,但醫生提醒:3類人吃了是“找病”


哪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

體內容易出現動脈血栓的人,需要長期低劑量(75-150mg/日)服用阿司匹林:

  • 做過支架手術、封堵術、射頻消融術等心腦血管手術;
  • 確診為冠心病、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患者,
  • 年齡大於50歲、肥胖,有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
  • 未來十年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大於10%的。

這3類人不宜吃阿司匹林,吃了是找病

(1) 容易過敏的人群

過敏體質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因其可誘發皮疹、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或黏膜充血等過敏反應。其中又以哮喘最為常見。

如果在服藥後出現上述過敏症狀,應該馬上就醫。

(2) 有自發出血傾向的人

阿司匹林具有抵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這種作用本身,就已經表明了阿司匹林有導致出血的風險。

口服阿司匹林期間應該注意皮膚、牙齦有沒有出血點,並且定期複查血小板計數和血小板聚集率等。

注意:平時有“自發”出血傾向的人,如牙齦或皮膚經常出血者,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心梗,但醫生提醒:3類人吃了是“找病”

(3)消化道不適者

阿司匹林會直接刺激胃粘膜,出現噁心、嘔吐、上腹不適或疼痛、嘔血、黑便等不良反應。

可在替換為腸溶片後觀察,若依然存在上述副作用,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服用阿司匹林要切記這3點

(1)不能吃一段停一段

我們身體內血小板的壽命只有7天左右,幾乎每天都有一定比例的血小板被新的替代。即原先和阿司匹林結合的血小板會不斷老去。

因此,想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不可以吃一段時間,停一段時間。如果中間停用,血液的聚集性有可能反彈的更高從而帶來惡性不良事件。

"

小劑量(75-150mg)阿司匹林是預防血栓的基礎性藥物。它能夠阻礙血小板互相牽手壯大,從而將動脈血栓扼制在起點。

不過,阿司匹林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這3類人不宜吃,否則會帶來危險。

下面,"問上醫"就為您詳細解答。

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心梗,但醫生提醒:3類人吃了是“找病”


"神藥"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

在介紹哪3類人不能吃阿司匹林前,我們得先了解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

心腦血管在長期"高壓血流、高粘稠血流、高糖血流"的環境下,出現的一系列病變。如動脈硬化、動脈狹窄等。

在這樣的血管基礎環境下,血管內的脂質斑塊容易被高壓血流衝脫,引發血小板聚集,形成裹挾在斑塊外的血栓,堵塞住重要臟器引發危險。如心梗、腦梗等。

血小板聚集,依賴於受體之間的"互相牽手"。阿司匹林,可以與血小板受體形成不可逆性結合。

服用後,原本可以互相牽手的血小板,紛紛被阿司匹林截胡,於是大大減少了重症心腦血管病變的發生概率。

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心梗,但醫生提醒:3類人吃了是“找病”


哪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

體內容易出現動脈血栓的人,需要長期低劑量(75-150mg/日)服用阿司匹林:

  • 做過支架手術、封堵術、射頻消融術等心腦血管手術;
  • 確診為冠心病、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患者,
  • 年齡大於50歲、肥胖,有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
  • 未來十年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大於10%的。

這3類人不宜吃阿司匹林,吃了是找病

(1) 容易過敏的人群

過敏體質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因其可誘發皮疹、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或黏膜充血等過敏反應。其中又以哮喘最為常見。

如果在服藥後出現上述過敏症狀,應該馬上就醫。

(2) 有自發出血傾向的人

阿司匹林具有抵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這種作用本身,就已經表明了阿司匹林有導致出血的風險。

口服阿司匹林期間應該注意皮膚、牙齦有沒有出血點,並且定期複查血小板計數和血小板聚集率等。

注意:平時有“自發”出血傾向的人,如牙齦或皮膚經常出血者,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心梗,但醫生提醒:3類人吃了是“找病”

(3)消化道不適者

阿司匹林會直接刺激胃粘膜,出現噁心、嘔吐、上腹不適或疼痛、嘔血、黑便等不良反應。

可在替換為腸溶片後觀察,若依然存在上述副作用,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服用阿司匹林要切記這3點

(1)不能吃一段停一段

我們身體內血小板的壽命只有7天左右,幾乎每天都有一定比例的血小板被新的替代。即原先和阿司匹林結合的血小板會不斷老去。

因此,想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不可以吃一段時間,停一段時間。如果中間停用,血液的聚集性有可能反彈的更高從而帶來惡性不良事件。

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心梗,但醫生提醒:3類人吃了是“找病”

(2)血壓沒有控制達標的情況下,不要服用

血小板被抑制能夠減少血栓形成,也會帶來無法及時止血的潛在副作用。研究顯示,當患者的血壓處於較高水準(>150/90mmHg)時發生腦出血的機率顯著增加。

因此,切記在血壓控制好之後再服用阿司匹林!醫生會特意囑咐您的。

(3)消化道出血風險要規避

長期應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風險。相比而言,阿司匹林腸溶片導致消化道出血的機率更少。

"

小劑量(75-150mg)阿司匹林是預防血栓的基礎性藥物。它能夠阻礙血小板互相牽手壯大,從而將動脈血栓扼制在起點。

不過,阿司匹林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這3類人不宜吃,否則會帶來危險。

下面,"問上醫"就為您詳細解答。

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心梗,但醫生提醒:3類人吃了是“找病”


"神藥"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

在介紹哪3類人不能吃阿司匹林前,我們得先了解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

心腦血管在長期"高壓血流、高粘稠血流、高糖血流"的環境下,出現的一系列病變。如動脈硬化、動脈狹窄等。

在這樣的血管基礎環境下,血管內的脂質斑塊容易被高壓血流衝脫,引發血小板聚集,形成裹挾在斑塊外的血栓,堵塞住重要臟器引發危險。如心梗、腦梗等。

血小板聚集,依賴於受體之間的"互相牽手"。阿司匹林,可以與血小板受體形成不可逆性結合。

服用後,原本可以互相牽手的血小板,紛紛被阿司匹林截胡,於是大大減少了重症心腦血管病變的發生概率。

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心梗,但醫生提醒:3類人吃了是“找病”


哪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

體內容易出現動脈血栓的人,需要長期低劑量(75-150mg/日)服用阿司匹林:

  • 做過支架手術、封堵術、射頻消融術等心腦血管手術;
  • 確診為冠心病、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患者,
  • 年齡大於50歲、肥胖,有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
  • 未來十年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大於10%的。

這3類人不宜吃阿司匹林,吃了是找病

(1) 容易過敏的人群

過敏體質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因其可誘發皮疹、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或黏膜充血等過敏反應。其中又以哮喘最為常見。

如果在服藥後出現上述過敏症狀,應該馬上就醫。

(2) 有自發出血傾向的人

阿司匹林具有抵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這種作用本身,就已經表明了阿司匹林有導致出血的風險。

口服阿司匹林期間應該注意皮膚、牙齦有沒有出血點,並且定期複查血小板計數和血小板聚集率等。

注意:平時有“自發”出血傾向的人,如牙齦或皮膚經常出血者,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心梗,但醫生提醒:3類人吃了是“找病”

(3)消化道不適者

阿司匹林會直接刺激胃粘膜,出現噁心、嘔吐、上腹不適或疼痛、嘔血、黑便等不良反應。

可在替換為腸溶片後觀察,若依然存在上述副作用,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服用阿司匹林要切記這3點

(1)不能吃一段停一段

我們身體內血小板的壽命只有7天左右,幾乎每天都有一定比例的血小板被新的替代。即原先和阿司匹林結合的血小板會不斷老去。

因此,想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不可以吃一段時間,停一段時間。如果中間停用,血液的聚集性有可能反彈的更高從而帶來惡性不良事件。

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心梗,但醫生提醒:3類人吃了是“找病”

(2)血壓沒有控制達標的情況下,不要服用

血小板被抑制能夠減少血栓形成,也會帶來無法及時止血的潛在副作用。研究顯示,當患者的血壓處於較高水準(>150/90mmHg)時發生腦出血的機率顯著增加。

因此,切記在血壓控制好之後再服用阿司匹林!醫生會特意囑咐您的。

(3)消化道出血風險要規避

長期應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風險。相比而言,阿司匹林腸溶片導致消化道出血的機率更少。

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心梗,但醫生提醒:3類人吃了是“找病”


“問上醫”-來自古城西安的醫生團隊,為您分享科學實用的健康知識。

更多預防血栓知識,點擊下列專欄瞭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