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挺好,卻查出了腎病,是否因長期服用了降糖藥?

糖尿病 高血壓 天天聽健康 2019-04-07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挺好,卻查出了腎病,是否因長期服用了降糖藥?

張先生糖尿病近十年了,從剛開始的滿不在意,到後來看到有同事因糖尿病得上了尿毒症,不得不經常去透析,才認識到糖尿病原來有如此大的危害;再加上在醫院看到了不少截肢的糖尿病人,感到害怕了才引起重視,並開始服用降糖藥。

幾年來,張先生的血糖控制的還算可以,自己認為應當不會發生什麼大問題。可就在最近的一次檢查中卻發現,張先生出現了蛋白尿,經進一步檢查確診已經發生了糖尿病腎病。張先生鬱悶,明明自己的血糖控制的挺好,為啥腎病還會發生?是不是吃了幾年降糖藥,降糖藥損害了腎臟造成的?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在於對心、腦、眼、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為什麼會發生呢?在很多患者的認識中,會覺得是因為這些器官長期泡在“糖水”中所致,實際上這些病變發生的根源是血管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引起器官長期缺血缺氧進而發生壞死的結果。

糖尿病引起的器官損害等併發症,分為大血管病變,比如心、腦血管病變,以及微血管病變,常見的如糖尿病眼病、腎病等等。由於微小血管更容易受到高血糖的損害,所以微血管病變容易發生,且常在悄無聲息中發生。臨床證實:未經治療的糖尿病人,患病5年後即會發生多種併發症。

就比如說腎臟,是人體排洩代謝廢物的器官,形象一點說就像一個大的“過濾網”,全身的血液流經這裡時都要經過腎的微小血管“過濾”,把其中的廢物排出去以淨化血液。如果這些微小血管受到損傷,比如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其“過濾”功能就會受到影響,該排出去的廢物排不出去,不該排出的蛋白等卻漏出去了,便發生了糖尿病腎病。

那麼,腎臟微小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僅僅是高血糖造成的嗎?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挺好,卻查出了腎病,是否因長期服用了降糖藥?

當然不是,它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在高血糖損傷血管內皮的基礎上,大量脂肪沉積在血管內皮中並引起炎性反應,破壞並取代了血管正常結構所致。而一旦血管發生了這樣的病變,彈性下降、收縮能力減弱,便會引起血壓的升高。因此,血糖、血脂、血壓相互作用,最終導致了血管病變的發生。

由此可見,糖尿病人控制好血糖是必須的,但同時還應把血壓、血脂控制在一定範圍內,而在糖尿病患者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會同時患有高血壓,絕大多數伴隨血脂的升高,只降血糖而忽視對血壓、血脂的控制,血管病變仍然存在較大的發生風險。

因此,糖尿病人不能只看血糖降到了多少,要同時對血壓、血脂進行有效控制,且必須像降血糖一樣,採取相應干預治療措施,並瞭解這兩項指標是否達到了以下控制目標: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挺好,卻查出了腎病,是否因長期服用了降糖藥?

  • 血壓至少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力爭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以120/80mmHg以下最為理想
  • 血脂中最重要的是對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至少應控制在2.6mmol/L以下,以小於1.8mmol/L最為理想,要比正常人的正常值(小於3.37mmol/L)低得多

張先生這些年只關注血糖降的如何,幾乎沒查過血壓、血脂,經檢查他已經發生了一級高血壓,且低密度脂蛋白3.89mmol/L,這就是他發生腎損害發生糖尿病腎病的主要原因。

至於降糖藥與腎臟的關係,一方面降糖藥不是通過作用於血管起作用,另一方面在體內經分解後只是通過腎臟排洩,加上藥物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有可靠的安全保證,長期服用並不會對腎臟造成損害。相反該用降糖藥而不用,高血糖和血糖的波動才是損傷血管的根源,而微小血管的損傷首當其衝。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贊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推薦閱讀

每天早餐一顆雞蛋,給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帶來的好處,你知道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