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豪車、別墅、鉑金包早已成了富豪們的基本配置,然而真正能不動聲色地秀一把家底與品位的,還是在吃上。比起石崇王愷毫無營養的鬥富,李白“五花馬”“千金裘”的假嘚瑟,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不提金玉錦繡,卻富貴之氣盡顯。

正如《紅樓夢》裡簪纓世家通過一道“茄鯗”就分分鐘拉開了與莊戶人的層次,影視劇《還珠格格》中出宮巡遊,紫薇就通過詩詞報菜名拉了一波皇帝的好感……可見,真正高段位的炫富裝腔,已經從擁有上升到了精貴。

"

豪車、別墅、鉑金包早已成了富豪們的基本配置,然而真正能不動聲色地秀一把家底與品位的,還是在吃上。比起石崇王愷毫無營養的鬥富,李白“五花馬”“千金裘”的假嘚瑟,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不提金玉錦繡,卻富貴之氣盡顯。

正如《紅樓夢》裡簪纓世家通過一道“茄鯗”就分分鐘拉開了與莊戶人的層次,影視劇《還珠格格》中出宮巡遊,紫薇就通過詩詞報菜名拉了一波皇帝的好感……可見,真正高段位的炫富裝腔,已經從擁有上升到了精貴。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劉姥姥進大觀園後吃的茄鯗

從“梅妻鶴子”到最會吃的文藝青年

中國歷史上並不缺少吃貨,但能吃出自己格調的人並不多見。

蘇東坡被貶途中邊走邊吃,竟打造出了“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酥”等60多種品牌美食;戲劇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對美食如數家珍,堪稱吃蟹骨灰級玩家;清朝大胃袁枚更是縱橫吃貨界40餘年,將自己的經驗寫成一本《隨園食單》……然而,今天說到的並不是這些紅透半邊天的大佬們,而是一位小眾的有趣吃貨林洪。在宋朝,想要在美食界不從眾,又能彰顯個人品味,找他就對了。

"

豪車、別墅、鉑金包早已成了富豪們的基本配置,然而真正能不動聲色地秀一把家底與品位的,還是在吃上。比起石崇王愷毫無營養的鬥富,李白“五花馬”“千金裘”的假嘚瑟,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不提金玉錦繡,卻富貴之氣盡顯。

正如《紅樓夢》裡簪纓世家通過一道“茄鯗”就分分鐘拉開了與莊戶人的層次,影視劇《還珠格格》中出宮巡遊,紫薇就通過詩詞報菜名拉了一波皇帝的好感……可見,真正高段位的炫富裝腔,已經從擁有上升到了精貴。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劉姥姥進大觀園後吃的茄鯗

從“梅妻鶴子”到最會吃的文藝青年

中國歷史上並不缺少吃貨,但能吃出自己格調的人並不多見。

蘇東坡被貶途中邊走邊吃,竟打造出了“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酥”等60多種品牌美食;戲劇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對美食如數家珍,堪稱吃蟹骨灰級玩家;清朝大胃袁枚更是縱橫吃貨界40餘年,將自己的經驗寫成一本《隨園食單》……然而,今天說到的並不是這些紅透半邊天的大佬們,而是一位小眾的有趣吃貨林洪。在宋朝,想要在美食界不從眾,又能彰顯個人品味,找他就對了。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宋代大名鼎鼎的美食博主蘇軾

單獨提林洪這個人,很多人都會一臉懵逼,因為這個名字不僅爛大街,在歷史長河中的知名度實在是忒低了。但其實,他有兩個顯著的身份:《山家清供》食譜作者、林逋七世孫(存疑)。

林洪此人,字龍發,號可山,是南宋時期晉江安仁鄉人,宋紹興年間(1137-1162年)進士。他青年時代曾遊讀於杭州,想在江浙一帶躋身士林,卻屢屢受到排擠打擊。尤其自稱為林逋七世孫,被當時的人們所取笑。傳言林逋有終身“不娶不仕,梅妻鶴子”的軼事,怎麼可能還有後人呢?不過清人施鴻保在《閩雜記》記載:嘉慶年間,林則徐任浙江杭嘉湖道時,曾親自主持重修杭州孤山林和靖墓等古蹟,發現一塊碑記,記載林和靖確有後裔。據施鴻保分析,林和靖並非不娶,而是喪偶後不再續娶而已。

"

豪車、別墅、鉑金包早已成了富豪們的基本配置,然而真正能不動聲色地秀一把家底與品位的,還是在吃上。比起石崇王愷毫無營養的鬥富,李白“五花馬”“千金裘”的假嘚瑟,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不提金玉錦繡,卻富貴之氣盡顯。

正如《紅樓夢》裡簪纓世家通過一道“茄鯗”就分分鐘拉開了與莊戶人的層次,影視劇《還珠格格》中出宮巡遊,紫薇就通過詩詞報菜名拉了一波皇帝的好感……可見,真正高段位的炫富裝腔,已經從擁有上升到了精貴。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劉姥姥進大觀園後吃的茄鯗

從“梅妻鶴子”到最會吃的文藝青年

中國歷史上並不缺少吃貨,但能吃出自己格調的人並不多見。

蘇東坡被貶途中邊走邊吃,竟打造出了“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酥”等60多種品牌美食;戲劇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對美食如數家珍,堪稱吃蟹骨灰級玩家;清朝大胃袁枚更是縱橫吃貨界40餘年,將自己的經驗寫成一本《隨園食單》……然而,今天說到的並不是這些紅透半邊天的大佬們,而是一位小眾的有趣吃貨林洪。在宋朝,想要在美食界不從眾,又能彰顯個人品味,找他就對了。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宋代大名鼎鼎的美食博主蘇軾

單獨提林洪這個人,很多人都會一臉懵逼,因為這個名字不僅爛大街,在歷史長河中的知名度實在是忒低了。但其實,他有兩個顯著的身份:《山家清供》食譜作者、林逋七世孫(存疑)。

林洪此人,字龍發,號可山,是南宋時期晉江安仁鄉人,宋紹興年間(1137-1162年)進士。他青年時代曾遊讀於杭州,想在江浙一帶躋身士林,卻屢屢受到排擠打擊。尤其自稱為林逋七世孫,被當時的人們所取笑。傳言林逋有終身“不娶不仕,梅妻鶴子”的軼事,怎麼可能還有後人呢?不過清人施鴻保在《閩雜記》記載:嘉慶年間,林則徐任浙江杭嘉湖道時,曾親自主持重修杭州孤山林和靖墓等古蹟,發現一塊碑記,記載林和靖確有後裔。據施鴻保分析,林和靖並非不娶,而是喪偶後不再續娶而已。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喜愛梅花的林逋

不過說到底,林洪就算與林逋有親緣關係,兩人在對待梅花的態度上差距非常大:

在林逋心中,於梅花間吟吟詩就覺得人生多麼美好,好像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了。但事實上,生而為人無論隱居何地,都必須要面對生計的問題。據說,林逋在房子前後種了幾百棵梅花樹,等到樹上的梅子成熟了就賣掉。每賣掉一棵樹的梅子,錢就包成一包,裝在一個罐子裡,作為生活費用,一年正好用掉一瓦罐的錢。

而自稱為他後人的林洪,對梅花十分青睞,性格也有點孤傲,給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林和靖是躲到孤山裡與梅花、鶴鳥為伍,來躲避人類;而林洪更像是一個標準的文藝美食博主,在吃吃喝喝裡,發現了別有世界,流連忘返,忘了人間是非。他寫梅花不是寫其在水裡的倒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而是寫怎麼把梅花做成美味吃了——“剝白梅肉少許,浸雪水,以梅花釀醞之。露一宿,取出,蜜漬之。可薦酒。較之掃雪烹茶,風味不殊也。

大抵在吃貨的眼中,只要是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水裡遊的,哪怕是盛開的花蕊也能做成一道美食吧。而林洪所有對美食的感悟,都集中在了《山家清供》一書中。

沒有儀式感,食物就只算充飢

追求儀式感可不是現代才有的新鮮物,古代文人在吃上,對儀式感可謂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所謂《山家清供》,顧名思義便是指山野人家待客時所用的清淡田蔬。林洪以此作為書名,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由衷的推崇與喜愛之情,也體現了追求清、雅的飲食美學思想。

"

豪車、別墅、鉑金包早已成了富豪們的基本配置,然而真正能不動聲色地秀一把家底與品位的,還是在吃上。比起石崇王愷毫無營養的鬥富,李白“五花馬”“千金裘”的假嘚瑟,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不提金玉錦繡,卻富貴之氣盡顯。

正如《紅樓夢》裡簪纓世家通過一道“茄鯗”就分分鐘拉開了與莊戶人的層次,影視劇《還珠格格》中出宮巡遊,紫薇就通過詩詞報菜名拉了一波皇帝的好感……可見,真正高段位的炫富裝腔,已經從擁有上升到了精貴。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劉姥姥進大觀園後吃的茄鯗

從“梅妻鶴子”到最會吃的文藝青年

中國歷史上並不缺少吃貨,但能吃出自己格調的人並不多見。

蘇東坡被貶途中邊走邊吃,竟打造出了“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酥”等60多種品牌美食;戲劇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對美食如數家珍,堪稱吃蟹骨灰級玩家;清朝大胃袁枚更是縱橫吃貨界40餘年,將自己的經驗寫成一本《隨園食單》……然而,今天說到的並不是這些紅透半邊天的大佬們,而是一位小眾的有趣吃貨林洪。在宋朝,想要在美食界不從眾,又能彰顯個人品味,找他就對了。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宋代大名鼎鼎的美食博主蘇軾

單獨提林洪這個人,很多人都會一臉懵逼,因為這個名字不僅爛大街,在歷史長河中的知名度實在是忒低了。但其實,他有兩個顯著的身份:《山家清供》食譜作者、林逋七世孫(存疑)。

林洪此人,字龍發,號可山,是南宋時期晉江安仁鄉人,宋紹興年間(1137-1162年)進士。他青年時代曾遊讀於杭州,想在江浙一帶躋身士林,卻屢屢受到排擠打擊。尤其自稱為林逋七世孫,被當時的人們所取笑。傳言林逋有終身“不娶不仕,梅妻鶴子”的軼事,怎麼可能還有後人呢?不過清人施鴻保在《閩雜記》記載:嘉慶年間,林則徐任浙江杭嘉湖道時,曾親自主持重修杭州孤山林和靖墓等古蹟,發現一塊碑記,記載林和靖確有後裔。據施鴻保分析,林和靖並非不娶,而是喪偶後不再續娶而已。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喜愛梅花的林逋

不過說到底,林洪就算與林逋有親緣關係,兩人在對待梅花的態度上差距非常大:

在林逋心中,於梅花間吟吟詩就覺得人生多麼美好,好像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了。但事實上,生而為人無論隱居何地,都必須要面對生計的問題。據說,林逋在房子前後種了幾百棵梅花樹,等到樹上的梅子成熟了就賣掉。每賣掉一棵樹的梅子,錢就包成一包,裝在一個罐子裡,作為生活費用,一年正好用掉一瓦罐的錢。

而自稱為他後人的林洪,對梅花十分青睞,性格也有點孤傲,給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林和靖是躲到孤山裡與梅花、鶴鳥為伍,來躲避人類;而林洪更像是一個標準的文藝美食博主,在吃吃喝喝裡,發現了別有世界,流連忘返,忘了人間是非。他寫梅花不是寫其在水裡的倒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而是寫怎麼把梅花做成美味吃了——“剝白梅肉少許,浸雪水,以梅花釀醞之。露一宿,取出,蜜漬之。可薦酒。較之掃雪烹茶,風味不殊也。

大抵在吃貨的眼中,只要是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水裡遊的,哪怕是盛開的花蕊也能做成一道美食吧。而林洪所有對美食的感悟,都集中在了《山家清供》一書中。

沒有儀式感,食物就只算充飢

追求儀式感可不是現代才有的新鮮物,古代文人在吃上,對儀式感可謂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所謂《山家清供》,顧名思義便是指山野人家待客時所用的清淡田蔬。林洪以此作為書名,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由衷的推崇與喜愛之情,也體現了追求清、雅的飲食美學思想。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山家清供》

首先在食材選擇上,必須取自於山林。南宋崇尚清雅,因此林洪格外喜愛素菜,追求食物的新鮮與天然,這自然少不了花食。尤其是春分時節,花繁葉茂,摘一兩支做茶輔餅再好不過了。書中就提到了一道“梅花湯餅”的菜,做法就是將白梅花、檀香末水和麵製成餛飩皮,再用專用的梅花鑿壓制成梅花瓣狀,煮熟過後用清雞湯作湯底,每客只能食二百朵梅花。

"

豪車、別墅、鉑金包早已成了富豪們的基本配置,然而真正能不動聲色地秀一把家底與品位的,還是在吃上。比起石崇王愷毫無營養的鬥富,李白“五花馬”“千金裘”的假嘚瑟,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不提金玉錦繡,卻富貴之氣盡顯。

正如《紅樓夢》裡簪纓世家通過一道“茄鯗”就分分鐘拉開了與莊戶人的層次,影視劇《還珠格格》中出宮巡遊,紫薇就通過詩詞報菜名拉了一波皇帝的好感……可見,真正高段位的炫富裝腔,已經從擁有上升到了精貴。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劉姥姥進大觀園後吃的茄鯗

從“梅妻鶴子”到最會吃的文藝青年

中國歷史上並不缺少吃貨,但能吃出自己格調的人並不多見。

蘇東坡被貶途中邊走邊吃,竟打造出了“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酥”等60多種品牌美食;戲劇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對美食如數家珍,堪稱吃蟹骨灰級玩家;清朝大胃袁枚更是縱橫吃貨界40餘年,將自己的經驗寫成一本《隨園食單》……然而,今天說到的並不是這些紅透半邊天的大佬們,而是一位小眾的有趣吃貨林洪。在宋朝,想要在美食界不從眾,又能彰顯個人品味,找他就對了。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宋代大名鼎鼎的美食博主蘇軾

單獨提林洪這個人,很多人都會一臉懵逼,因為這個名字不僅爛大街,在歷史長河中的知名度實在是忒低了。但其實,他有兩個顯著的身份:《山家清供》食譜作者、林逋七世孫(存疑)。

林洪此人,字龍發,號可山,是南宋時期晉江安仁鄉人,宋紹興年間(1137-1162年)進士。他青年時代曾遊讀於杭州,想在江浙一帶躋身士林,卻屢屢受到排擠打擊。尤其自稱為林逋七世孫,被當時的人們所取笑。傳言林逋有終身“不娶不仕,梅妻鶴子”的軼事,怎麼可能還有後人呢?不過清人施鴻保在《閩雜記》記載:嘉慶年間,林則徐任浙江杭嘉湖道時,曾親自主持重修杭州孤山林和靖墓等古蹟,發現一塊碑記,記載林和靖確有後裔。據施鴻保分析,林和靖並非不娶,而是喪偶後不再續娶而已。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喜愛梅花的林逋

不過說到底,林洪就算與林逋有親緣關係,兩人在對待梅花的態度上差距非常大:

在林逋心中,於梅花間吟吟詩就覺得人生多麼美好,好像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了。但事實上,生而為人無論隱居何地,都必須要面對生計的問題。據說,林逋在房子前後種了幾百棵梅花樹,等到樹上的梅子成熟了就賣掉。每賣掉一棵樹的梅子,錢就包成一包,裝在一個罐子裡,作為生活費用,一年正好用掉一瓦罐的錢。

而自稱為他後人的林洪,對梅花十分青睞,性格也有點孤傲,給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林和靖是躲到孤山裡與梅花、鶴鳥為伍,來躲避人類;而林洪更像是一個標準的文藝美食博主,在吃吃喝喝裡,發現了別有世界,流連忘返,忘了人間是非。他寫梅花不是寫其在水裡的倒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而是寫怎麼把梅花做成美味吃了——“剝白梅肉少許,浸雪水,以梅花釀醞之。露一宿,取出,蜜漬之。可薦酒。較之掃雪烹茶,風味不殊也。

大抵在吃貨的眼中,只要是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水裡遊的,哪怕是盛開的花蕊也能做成一道美食吧。而林洪所有對美食的感悟,都集中在了《山家清供》一書中。

沒有儀式感,食物就只算充飢

追求儀式感可不是現代才有的新鮮物,古代文人在吃上,對儀式感可謂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所謂《山家清供》,顧名思義便是指山野人家待客時所用的清淡田蔬。林洪以此作為書名,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由衷的推崇與喜愛之情,也體現了追求清、雅的飲食美學思想。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山家清供》

首先在食材選擇上,必須取自於山林。南宋崇尚清雅,因此林洪格外喜愛素菜,追求食物的新鮮與天然,這自然少不了花食。尤其是春分時節,花繁葉茂,摘一兩支做茶輔餅再好不過了。書中就提到了一道“梅花湯餅”的菜,做法就是將白梅花、檀香末水和麵製成餛飩皮,再用專用的梅花鑿壓制成梅花瓣狀,煮熟過後用清雞湯作湯底,每客只能食二百朵梅花。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取自山林的新鮮食材

而富貴帝王家更喜愛食用牡丹。南宋吳氏太后(高宗皇后)茹素,春天裡最愛的就是這道“牡丹生菜”。做法簡單,對食材的新鮮程度卻要求很高。即用牡丹花瓣與生菜拌食,或把花瓣裹上薄面,在油鍋裡炸酥,起鍋後裝盤就能食用。

而其次,則是吃要得其法。會吃的人,不是在珍奇裡吃出好味,而是在平平常常的東西里,吃出不尋常的味道。書中所提到的“鬆黃餅”就很有意思,簡直是一場關於美食的行為藝術。

"

豪車、別墅、鉑金包早已成了富豪們的基本配置,然而真正能不動聲色地秀一把家底與品位的,還是在吃上。比起石崇王愷毫無營養的鬥富,李白“五花馬”“千金裘”的假嘚瑟,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不提金玉錦繡,卻富貴之氣盡顯。

正如《紅樓夢》裡簪纓世家通過一道“茄鯗”就分分鐘拉開了與莊戶人的層次,影視劇《還珠格格》中出宮巡遊,紫薇就通過詩詞報菜名拉了一波皇帝的好感……可見,真正高段位的炫富裝腔,已經從擁有上升到了精貴。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劉姥姥進大觀園後吃的茄鯗

從“梅妻鶴子”到最會吃的文藝青年

中國歷史上並不缺少吃貨,但能吃出自己格調的人並不多見。

蘇東坡被貶途中邊走邊吃,竟打造出了“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酥”等60多種品牌美食;戲劇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對美食如數家珍,堪稱吃蟹骨灰級玩家;清朝大胃袁枚更是縱橫吃貨界40餘年,將自己的經驗寫成一本《隨園食單》……然而,今天說到的並不是這些紅透半邊天的大佬們,而是一位小眾的有趣吃貨林洪。在宋朝,想要在美食界不從眾,又能彰顯個人品味,找他就對了。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宋代大名鼎鼎的美食博主蘇軾

單獨提林洪這個人,很多人都會一臉懵逼,因為這個名字不僅爛大街,在歷史長河中的知名度實在是忒低了。但其實,他有兩個顯著的身份:《山家清供》食譜作者、林逋七世孫(存疑)。

林洪此人,字龍發,號可山,是南宋時期晉江安仁鄉人,宋紹興年間(1137-1162年)進士。他青年時代曾遊讀於杭州,想在江浙一帶躋身士林,卻屢屢受到排擠打擊。尤其自稱為林逋七世孫,被當時的人們所取笑。傳言林逋有終身“不娶不仕,梅妻鶴子”的軼事,怎麼可能還有後人呢?不過清人施鴻保在《閩雜記》記載:嘉慶年間,林則徐任浙江杭嘉湖道時,曾親自主持重修杭州孤山林和靖墓等古蹟,發現一塊碑記,記載林和靖確有後裔。據施鴻保分析,林和靖並非不娶,而是喪偶後不再續娶而已。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喜愛梅花的林逋

不過說到底,林洪就算與林逋有親緣關係,兩人在對待梅花的態度上差距非常大:

在林逋心中,於梅花間吟吟詩就覺得人生多麼美好,好像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了。但事實上,生而為人無論隱居何地,都必須要面對生計的問題。據說,林逋在房子前後種了幾百棵梅花樹,等到樹上的梅子成熟了就賣掉。每賣掉一棵樹的梅子,錢就包成一包,裝在一個罐子裡,作為生活費用,一年正好用掉一瓦罐的錢。

而自稱為他後人的林洪,對梅花十分青睞,性格也有點孤傲,給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林和靖是躲到孤山裡與梅花、鶴鳥為伍,來躲避人類;而林洪更像是一個標準的文藝美食博主,在吃吃喝喝裡,發現了別有世界,流連忘返,忘了人間是非。他寫梅花不是寫其在水裡的倒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而是寫怎麼把梅花做成美味吃了——“剝白梅肉少許,浸雪水,以梅花釀醞之。露一宿,取出,蜜漬之。可薦酒。較之掃雪烹茶,風味不殊也。

大抵在吃貨的眼中,只要是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水裡遊的,哪怕是盛開的花蕊也能做成一道美食吧。而林洪所有對美食的感悟,都集中在了《山家清供》一書中。

沒有儀式感,食物就只算充飢

追求儀式感可不是現代才有的新鮮物,古代文人在吃上,對儀式感可謂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所謂《山家清供》,顧名思義便是指山野人家待客時所用的清淡田蔬。林洪以此作為書名,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由衷的推崇與喜愛之情,也體現了追求清、雅的飲食美學思想。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山家清供》

首先在食材選擇上,必須取自於山林。南宋崇尚清雅,因此林洪格外喜愛素菜,追求食物的新鮮與天然,這自然少不了花食。尤其是春分時節,花繁葉茂,摘一兩支做茶輔餅再好不過了。書中就提到了一道“梅花湯餅”的菜,做法就是將白梅花、檀香末水和麵製成餛飩皮,再用專用的梅花鑿壓制成梅花瓣狀,煮熟過後用清雞湯作湯底,每客只能食二百朵梅花。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取自山林的新鮮食材

而富貴帝王家更喜愛食用牡丹。南宋吳氏太后(高宗皇后)茹素,春天裡最愛的就是這道“牡丹生菜”。做法簡單,對食材的新鮮程度卻要求很高。即用牡丹花瓣與生菜拌食,或把花瓣裹上薄面,在油鍋裡炸酥,起鍋後裝盤就能食用。

而其次,則是吃要得其法。會吃的人,不是在珍奇裡吃出好味,而是在平平常常的東西里,吃出不尋常的味道。書中所提到的“鬆黃餅”就很有意思,簡直是一場關於美食的行為藝術。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吃得風雅是古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鬆黃餅製作非常簡單:“春末,採松花黃和蜜模作餅,勻作如古龍涎餅狀”。其香清味甘,充滿了自然氣息。而吃的過程就很有意思了:先讓兩個裝扮清雅的童僕唱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再讓賓客中在“雲無心以出岫”的意境中佐酒享用,“使人灑然起山林之興,覺駝峰、熊掌皆下風矣”。

而書中蘇軾碧筒酒的飲用方法,更是風雅至極:“暑月,命客棹盪舟蓮中,先以酒入荷葉束之,又包魚酢他葉內,候舟回,風薰日熾,酒香魚熟,各取酒及酢作供,真佳適也”。用荷葉盛酒包魚,盪舟蓮中,這道美食的製作過程充滿風雅與浪漫的儀式感,品飲之間,彷彿誤入藕花深處,見蓮葉田田,聞清香陣陣。

宋朝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充滿誘惑的時代,而有了這本《美食裝腔指南》(誤),彷彿隔著千年的時光又再次觸到了食物的本味。它不僅是一本食譜,而是一本關於如何生活的書,是一本如何在家常的吃喝裡發現美的書。

高逼格菜名,秒殺文藝飯局

如果只是用簡單的烹飪手法來命名各類美食,似乎太暴殄天物了。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就演示瞭如何用菜名裝腔的騷操作,所謂“斯文能當飯吃”,在文學家的飯桌,還真能成了一道至味。

1.【通神餅】

有何講究:通神餅其實就是薑餅而已,菜名據說出自朱氏《論語注》雲「姜通神明」,一聽就是文化人吃的。

怎麼吃:姜薄切,蔥細切,各以鹽湯焯,和稀面,宜以少國老甘草也細末和入面,庶不大辣。入淺油炸,能已寒。

2.【藍田玉】

有何講究:菜名出自《漢·地理志》,藍田出美玉。魏李預每羨古人餐玉之法,乃往藍田,果得美玉璞七十枚,為屑服餌,而不戒酒色。而瓠子去皮晶瑩似的,於是得此佳名。

怎麼吃:將瓠子去皮後,切片蒸熟了吃。

3.【金玉羹】

"

豪車、別墅、鉑金包早已成了富豪們的基本配置,然而真正能不動聲色地秀一把家底與品位的,還是在吃上。比起石崇王愷毫無營養的鬥富,李白“五花馬”“千金裘”的假嘚瑟,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不提金玉錦繡,卻富貴之氣盡顯。

正如《紅樓夢》裡簪纓世家通過一道“茄鯗”就分分鐘拉開了與莊戶人的層次,影視劇《還珠格格》中出宮巡遊,紫薇就通過詩詞報菜名拉了一波皇帝的好感……可見,真正高段位的炫富裝腔,已經從擁有上升到了精貴。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劉姥姥進大觀園後吃的茄鯗

從“梅妻鶴子”到最會吃的文藝青年

中國歷史上並不缺少吃貨,但能吃出自己格調的人並不多見。

蘇東坡被貶途中邊走邊吃,竟打造出了“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酥”等60多種品牌美食;戲劇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對美食如數家珍,堪稱吃蟹骨灰級玩家;清朝大胃袁枚更是縱橫吃貨界40餘年,將自己的經驗寫成一本《隨園食單》……然而,今天說到的並不是這些紅透半邊天的大佬們,而是一位小眾的有趣吃貨林洪。在宋朝,想要在美食界不從眾,又能彰顯個人品味,找他就對了。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宋代大名鼎鼎的美食博主蘇軾

單獨提林洪這個人,很多人都會一臉懵逼,因為這個名字不僅爛大街,在歷史長河中的知名度實在是忒低了。但其實,他有兩個顯著的身份:《山家清供》食譜作者、林逋七世孫(存疑)。

林洪此人,字龍發,號可山,是南宋時期晉江安仁鄉人,宋紹興年間(1137-1162年)進士。他青年時代曾遊讀於杭州,想在江浙一帶躋身士林,卻屢屢受到排擠打擊。尤其自稱為林逋七世孫,被當時的人們所取笑。傳言林逋有終身“不娶不仕,梅妻鶴子”的軼事,怎麼可能還有後人呢?不過清人施鴻保在《閩雜記》記載:嘉慶年間,林則徐任浙江杭嘉湖道時,曾親自主持重修杭州孤山林和靖墓等古蹟,發現一塊碑記,記載林和靖確有後裔。據施鴻保分析,林和靖並非不娶,而是喪偶後不再續娶而已。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喜愛梅花的林逋

不過說到底,林洪就算與林逋有親緣關係,兩人在對待梅花的態度上差距非常大:

在林逋心中,於梅花間吟吟詩就覺得人生多麼美好,好像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了。但事實上,生而為人無論隱居何地,都必須要面對生計的問題。據說,林逋在房子前後種了幾百棵梅花樹,等到樹上的梅子成熟了就賣掉。每賣掉一棵樹的梅子,錢就包成一包,裝在一個罐子裡,作為生活費用,一年正好用掉一瓦罐的錢。

而自稱為他後人的林洪,對梅花十分青睞,性格也有點孤傲,給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林和靖是躲到孤山裡與梅花、鶴鳥為伍,來躲避人類;而林洪更像是一個標準的文藝美食博主,在吃吃喝喝裡,發現了別有世界,流連忘返,忘了人間是非。他寫梅花不是寫其在水裡的倒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而是寫怎麼把梅花做成美味吃了——“剝白梅肉少許,浸雪水,以梅花釀醞之。露一宿,取出,蜜漬之。可薦酒。較之掃雪烹茶,風味不殊也。

大抵在吃貨的眼中,只要是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水裡遊的,哪怕是盛開的花蕊也能做成一道美食吧。而林洪所有對美食的感悟,都集中在了《山家清供》一書中。

沒有儀式感,食物就只算充飢

追求儀式感可不是現代才有的新鮮物,古代文人在吃上,對儀式感可謂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所謂《山家清供》,顧名思義便是指山野人家待客時所用的清淡田蔬。林洪以此作為書名,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由衷的推崇與喜愛之情,也體現了追求清、雅的飲食美學思想。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山家清供》

首先在食材選擇上,必須取自於山林。南宋崇尚清雅,因此林洪格外喜愛素菜,追求食物的新鮮與天然,這自然少不了花食。尤其是春分時節,花繁葉茂,摘一兩支做茶輔餅再好不過了。書中就提到了一道“梅花湯餅”的菜,做法就是將白梅花、檀香末水和麵製成餛飩皮,再用專用的梅花鑿壓制成梅花瓣狀,煮熟過後用清雞湯作湯底,每客只能食二百朵梅花。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取自山林的新鮮食材

而富貴帝王家更喜愛食用牡丹。南宋吳氏太后(高宗皇后)茹素,春天裡最愛的就是這道“牡丹生菜”。做法簡單,對食材的新鮮程度卻要求很高。即用牡丹花瓣與生菜拌食,或把花瓣裹上薄面,在油鍋裡炸酥,起鍋後裝盤就能食用。

而其次,則是吃要得其法。會吃的人,不是在珍奇裡吃出好味,而是在平平常常的東西里,吃出不尋常的味道。書中所提到的“鬆黃餅”就很有意思,簡直是一場關於美食的行為藝術。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吃得風雅是古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鬆黃餅製作非常簡單:“春末,採松花黃和蜜模作餅,勻作如古龍涎餅狀”。其香清味甘,充滿了自然氣息。而吃的過程就很有意思了:先讓兩個裝扮清雅的童僕唱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再讓賓客中在“雲無心以出岫”的意境中佐酒享用,“使人灑然起山林之興,覺駝峰、熊掌皆下風矣”。

而書中蘇軾碧筒酒的飲用方法,更是風雅至極:“暑月,命客棹盪舟蓮中,先以酒入荷葉束之,又包魚酢他葉內,候舟回,風薰日熾,酒香魚熟,各取酒及酢作供,真佳適也”。用荷葉盛酒包魚,盪舟蓮中,這道美食的製作過程充滿風雅與浪漫的儀式感,品飲之間,彷彿誤入藕花深處,見蓮葉田田,聞清香陣陣。

宋朝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充滿誘惑的時代,而有了這本《美食裝腔指南》(誤),彷彿隔著千年的時光又再次觸到了食物的本味。它不僅是一本食譜,而是一本關於如何生活的書,是一本如何在家常的吃喝裡發現美的書。

高逼格菜名,秒殺文藝飯局

如果只是用簡單的烹飪手法來命名各類美食,似乎太暴殄天物了。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就演示瞭如何用菜名裝腔的騷操作,所謂“斯文能當飯吃”,在文學家的飯桌,還真能成了一道至味。

1.【通神餅】

有何講究:通神餅其實就是薑餅而已,菜名據說出自朱氏《論語注》雲「姜通神明」,一聽就是文化人吃的。

怎麼吃:姜薄切,蔥細切,各以鹽湯焯,和稀面,宜以少國老甘草也細末和入面,庶不大辣。入淺油炸,能已寒。

2.【藍田玉】

有何講究:菜名出自《漢·地理志》,藍田出美玉。魏李預每羨古人餐玉之法,乃往藍田,果得美玉璞七十枚,為屑服餌,而不戒酒色。而瓠子去皮晶瑩似的,於是得此佳名。

怎麼吃:將瓠子去皮後,切片蒸熟了吃。

3.【金玉羹】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金玉羹

有何講究: 聽上去好像很豪華的樣子,其實真身是山藥煮栗子。

怎麼吃:山藥與慄各片截,以羊汁加料煮。

4.【神仙富貴餅】

有何講究: 白朮+菖蒲+山藥+蜂蜜,古人相信這都是有仙氣的食材,是神仙的最愛。

怎麼吃:煮術與菖蒲,曝為末,每一斤用蒸山藥末三斤,煉蜜水調入面作餅,曝收。

5.【忘憂齏】

"

豪車、別墅、鉑金包早已成了富豪們的基本配置,然而真正能不動聲色地秀一把家底與品位的,還是在吃上。比起石崇王愷毫無營養的鬥富,李白“五花馬”“千金裘”的假嘚瑟,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不提金玉錦繡,卻富貴之氣盡顯。

正如《紅樓夢》裡簪纓世家通過一道“茄鯗”就分分鐘拉開了與莊戶人的層次,影視劇《還珠格格》中出宮巡遊,紫薇就通過詩詞報菜名拉了一波皇帝的好感……可見,真正高段位的炫富裝腔,已經從擁有上升到了精貴。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劉姥姥進大觀園後吃的茄鯗

從“梅妻鶴子”到最會吃的文藝青年

中國歷史上並不缺少吃貨,但能吃出自己格調的人並不多見。

蘇東坡被貶途中邊走邊吃,竟打造出了“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酥”等60多種品牌美食;戲劇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對美食如數家珍,堪稱吃蟹骨灰級玩家;清朝大胃袁枚更是縱橫吃貨界40餘年,將自己的經驗寫成一本《隨園食單》……然而,今天說到的並不是這些紅透半邊天的大佬們,而是一位小眾的有趣吃貨林洪。在宋朝,想要在美食界不從眾,又能彰顯個人品味,找他就對了。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宋代大名鼎鼎的美食博主蘇軾

單獨提林洪這個人,很多人都會一臉懵逼,因為這個名字不僅爛大街,在歷史長河中的知名度實在是忒低了。但其實,他有兩個顯著的身份:《山家清供》食譜作者、林逋七世孫(存疑)。

林洪此人,字龍發,號可山,是南宋時期晉江安仁鄉人,宋紹興年間(1137-1162年)進士。他青年時代曾遊讀於杭州,想在江浙一帶躋身士林,卻屢屢受到排擠打擊。尤其自稱為林逋七世孫,被當時的人們所取笑。傳言林逋有終身“不娶不仕,梅妻鶴子”的軼事,怎麼可能還有後人呢?不過清人施鴻保在《閩雜記》記載:嘉慶年間,林則徐任浙江杭嘉湖道時,曾親自主持重修杭州孤山林和靖墓等古蹟,發現一塊碑記,記載林和靖確有後裔。據施鴻保分析,林和靖並非不娶,而是喪偶後不再續娶而已。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喜愛梅花的林逋

不過說到底,林洪就算與林逋有親緣關係,兩人在對待梅花的態度上差距非常大:

在林逋心中,於梅花間吟吟詩就覺得人生多麼美好,好像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了。但事實上,生而為人無論隱居何地,都必須要面對生計的問題。據說,林逋在房子前後種了幾百棵梅花樹,等到樹上的梅子成熟了就賣掉。每賣掉一棵樹的梅子,錢就包成一包,裝在一個罐子裡,作為生活費用,一年正好用掉一瓦罐的錢。

而自稱為他後人的林洪,對梅花十分青睞,性格也有點孤傲,給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林和靖是躲到孤山裡與梅花、鶴鳥為伍,來躲避人類;而林洪更像是一個標準的文藝美食博主,在吃吃喝喝裡,發現了別有世界,流連忘返,忘了人間是非。他寫梅花不是寫其在水裡的倒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而是寫怎麼把梅花做成美味吃了——“剝白梅肉少許,浸雪水,以梅花釀醞之。露一宿,取出,蜜漬之。可薦酒。較之掃雪烹茶,風味不殊也。

大抵在吃貨的眼中,只要是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水裡遊的,哪怕是盛開的花蕊也能做成一道美食吧。而林洪所有對美食的感悟,都集中在了《山家清供》一書中。

沒有儀式感,食物就只算充飢

追求儀式感可不是現代才有的新鮮物,古代文人在吃上,對儀式感可謂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所謂《山家清供》,顧名思義便是指山野人家待客時所用的清淡田蔬。林洪以此作為書名,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由衷的推崇與喜愛之情,也體現了追求清、雅的飲食美學思想。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山家清供》

首先在食材選擇上,必須取自於山林。南宋崇尚清雅,因此林洪格外喜愛素菜,追求食物的新鮮與天然,這自然少不了花食。尤其是春分時節,花繁葉茂,摘一兩支做茶輔餅再好不過了。書中就提到了一道“梅花湯餅”的菜,做法就是將白梅花、檀香末水和麵製成餛飩皮,再用專用的梅花鑿壓制成梅花瓣狀,煮熟過後用清雞湯作湯底,每客只能食二百朵梅花。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取自山林的新鮮食材

而富貴帝王家更喜愛食用牡丹。南宋吳氏太后(高宗皇后)茹素,春天裡最愛的就是這道“牡丹生菜”。做法簡單,對食材的新鮮程度卻要求很高。即用牡丹花瓣與生菜拌食,或把花瓣裹上薄面,在油鍋裡炸酥,起鍋後裝盤就能食用。

而其次,則是吃要得其法。會吃的人,不是在珍奇裡吃出好味,而是在平平常常的東西里,吃出不尋常的味道。書中所提到的“鬆黃餅”就很有意思,簡直是一場關於美食的行為藝術。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吃得風雅是古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鬆黃餅製作非常簡單:“春末,採松花黃和蜜模作餅,勻作如古龍涎餅狀”。其香清味甘,充滿了自然氣息。而吃的過程就很有意思了:先讓兩個裝扮清雅的童僕唱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再讓賓客中在“雲無心以出岫”的意境中佐酒享用,“使人灑然起山林之興,覺駝峰、熊掌皆下風矣”。

而書中蘇軾碧筒酒的飲用方法,更是風雅至極:“暑月,命客棹盪舟蓮中,先以酒入荷葉束之,又包魚酢他葉內,候舟回,風薰日熾,酒香魚熟,各取酒及酢作供,真佳適也”。用荷葉盛酒包魚,盪舟蓮中,這道美食的製作過程充滿風雅與浪漫的儀式感,品飲之間,彷彿誤入藕花深處,見蓮葉田田,聞清香陣陣。

宋朝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充滿誘惑的時代,而有了這本《美食裝腔指南》(誤),彷彿隔著千年的時光又再次觸到了食物的本味。它不僅是一本食譜,而是一本關於如何生活的書,是一本如何在家常的吃喝裡發現美的書。

高逼格菜名,秒殺文藝飯局

如果只是用簡單的烹飪手法來命名各類美食,似乎太暴殄天物了。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就演示瞭如何用菜名裝腔的騷操作,所謂“斯文能當飯吃”,在文學家的飯桌,還真能成了一道至味。

1.【通神餅】

有何講究:通神餅其實就是薑餅而已,菜名據說出自朱氏《論語注》雲「姜通神明」,一聽就是文化人吃的。

怎麼吃:姜薄切,蔥細切,各以鹽湯焯,和稀面,宜以少國老甘草也細末和入面,庶不大辣。入淺油炸,能已寒。

2.【藍田玉】

有何講究:菜名出自《漢·地理志》,藍田出美玉。魏李預每羨古人餐玉之法,乃往藍田,果得美玉璞七十枚,為屑服餌,而不戒酒色。而瓠子去皮晶瑩似的,於是得此佳名。

怎麼吃:將瓠子去皮後,切片蒸熟了吃。

3.【金玉羹】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金玉羹

有何講究: 聽上去好像很豪華的樣子,其實真身是山藥煮栗子。

怎麼吃:山藥與慄各片截,以羊汁加料煮。

4.【神仙富貴餅】

有何講究: 白朮+菖蒲+山藥+蜂蜜,古人相信這都是有仙氣的食材,是神仙的最愛。

怎麼吃:煮術與菖蒲,曝為末,每一斤用蒸山藥末三斤,煉蜜水調入面作餅,曝收。

5.【忘憂齏】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忘憂齏

有何講究:其實就是醬黃花菜,古籍中萱草與黃花菜為近親,萱草別名「忘憂草」,故得此菜名。

怎麼吃:春採苗湯瀹,以醯、醬作為齏,或燥以肉。

6.【真君粥】

有何講究:這來源於一個神話故事。向遊廬山,聞董真君未仙時多種杏,歲稔則以杏易谷,歲歉則以谷賤糶,時得活者甚眾,後白日升仙,世有詩云:「爭似蓮花峰下客,種成紅杏亦昇仙。」豈必專於煉丹服氣?苟有功德於人,雖未死而名以仙矣。因名之。

怎麼吃:杏實去核,等粥熟同煮即可。

7.【石子羹】

有何講究:將石子吃出田螺味,此法得之吳季高,且曰:「固非通霄煮食之石,然其意則甚清矣。」

怎麼吃:溪流清處取小石子,或帶蘚者一二十枚,汲泉煮之, 味甘於螺,隱然有泉石之氣。

8.【梅粥】

"

豪車、別墅、鉑金包早已成了富豪們的基本配置,然而真正能不動聲色地秀一把家底與品位的,還是在吃上。比起石崇王愷毫無營養的鬥富,李白“五花馬”“千金裘”的假嘚瑟,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不提金玉錦繡,卻富貴之氣盡顯。

正如《紅樓夢》裡簪纓世家通過一道“茄鯗”就分分鐘拉開了與莊戶人的層次,影視劇《還珠格格》中出宮巡遊,紫薇就通過詩詞報菜名拉了一波皇帝的好感……可見,真正高段位的炫富裝腔,已經從擁有上升到了精貴。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劉姥姥進大觀園後吃的茄鯗

從“梅妻鶴子”到最會吃的文藝青年

中國歷史上並不缺少吃貨,但能吃出自己格調的人並不多見。

蘇東坡被貶途中邊走邊吃,竟打造出了“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酥”等60多種品牌美食;戲劇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對美食如數家珍,堪稱吃蟹骨灰級玩家;清朝大胃袁枚更是縱橫吃貨界40餘年,將自己的經驗寫成一本《隨園食單》……然而,今天說到的並不是這些紅透半邊天的大佬們,而是一位小眾的有趣吃貨林洪。在宋朝,想要在美食界不從眾,又能彰顯個人品味,找他就對了。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宋代大名鼎鼎的美食博主蘇軾

單獨提林洪這個人,很多人都會一臉懵逼,因為這個名字不僅爛大街,在歷史長河中的知名度實在是忒低了。但其實,他有兩個顯著的身份:《山家清供》食譜作者、林逋七世孫(存疑)。

林洪此人,字龍發,號可山,是南宋時期晉江安仁鄉人,宋紹興年間(1137-1162年)進士。他青年時代曾遊讀於杭州,想在江浙一帶躋身士林,卻屢屢受到排擠打擊。尤其自稱為林逋七世孫,被當時的人們所取笑。傳言林逋有終身“不娶不仕,梅妻鶴子”的軼事,怎麼可能還有後人呢?不過清人施鴻保在《閩雜記》記載:嘉慶年間,林則徐任浙江杭嘉湖道時,曾親自主持重修杭州孤山林和靖墓等古蹟,發現一塊碑記,記載林和靖確有後裔。據施鴻保分析,林和靖並非不娶,而是喪偶後不再續娶而已。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喜愛梅花的林逋

不過說到底,林洪就算與林逋有親緣關係,兩人在對待梅花的態度上差距非常大:

在林逋心中,於梅花間吟吟詩就覺得人生多麼美好,好像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了。但事實上,生而為人無論隱居何地,都必須要面對生計的問題。據說,林逋在房子前後種了幾百棵梅花樹,等到樹上的梅子成熟了就賣掉。每賣掉一棵樹的梅子,錢就包成一包,裝在一個罐子裡,作為生活費用,一年正好用掉一瓦罐的錢。

而自稱為他後人的林洪,對梅花十分青睞,性格也有點孤傲,給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林和靖是躲到孤山裡與梅花、鶴鳥為伍,來躲避人類;而林洪更像是一個標準的文藝美食博主,在吃吃喝喝裡,發現了別有世界,流連忘返,忘了人間是非。他寫梅花不是寫其在水裡的倒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而是寫怎麼把梅花做成美味吃了——“剝白梅肉少許,浸雪水,以梅花釀醞之。露一宿,取出,蜜漬之。可薦酒。較之掃雪烹茶,風味不殊也。

大抵在吃貨的眼中,只要是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水裡遊的,哪怕是盛開的花蕊也能做成一道美食吧。而林洪所有對美食的感悟,都集中在了《山家清供》一書中。

沒有儀式感,食物就只算充飢

追求儀式感可不是現代才有的新鮮物,古代文人在吃上,對儀式感可謂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所謂《山家清供》,顧名思義便是指山野人家待客時所用的清淡田蔬。林洪以此作為書名,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由衷的推崇與喜愛之情,也體現了追求清、雅的飲食美學思想。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山家清供》

首先在食材選擇上,必須取自於山林。南宋崇尚清雅,因此林洪格外喜愛素菜,追求食物的新鮮與天然,這自然少不了花食。尤其是春分時節,花繁葉茂,摘一兩支做茶輔餅再好不過了。書中就提到了一道“梅花湯餅”的菜,做法就是將白梅花、檀香末水和麵製成餛飩皮,再用專用的梅花鑿壓制成梅花瓣狀,煮熟過後用清雞湯作湯底,每客只能食二百朵梅花。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取自山林的新鮮食材

而富貴帝王家更喜愛食用牡丹。南宋吳氏太后(高宗皇后)茹素,春天裡最愛的就是這道“牡丹生菜”。做法簡單,對食材的新鮮程度卻要求很高。即用牡丹花瓣與生菜拌食,或把花瓣裹上薄面,在油鍋裡炸酥,起鍋後裝盤就能食用。

而其次,則是吃要得其法。會吃的人,不是在珍奇裡吃出好味,而是在平平常常的東西里,吃出不尋常的味道。書中所提到的“鬆黃餅”就很有意思,簡直是一場關於美食的行為藝術。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吃得風雅是古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鬆黃餅製作非常簡單:“春末,採松花黃和蜜模作餅,勻作如古龍涎餅狀”。其香清味甘,充滿了自然氣息。而吃的過程就很有意思了:先讓兩個裝扮清雅的童僕唱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再讓賓客中在“雲無心以出岫”的意境中佐酒享用,“使人灑然起山林之興,覺駝峰、熊掌皆下風矣”。

而書中蘇軾碧筒酒的飲用方法,更是風雅至極:“暑月,命客棹盪舟蓮中,先以酒入荷葉束之,又包魚酢他葉內,候舟回,風薰日熾,酒香魚熟,各取酒及酢作供,真佳適也”。用荷葉盛酒包魚,盪舟蓮中,這道美食的製作過程充滿風雅與浪漫的儀式感,品飲之間,彷彿誤入藕花深處,見蓮葉田田,聞清香陣陣。

宋朝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充滿誘惑的時代,而有了這本《美食裝腔指南》(誤),彷彿隔著千年的時光又再次觸到了食物的本味。它不僅是一本食譜,而是一本關於如何生活的書,是一本如何在家常的吃喝裡發現美的書。

高逼格菜名,秒殺文藝飯局

如果只是用簡單的烹飪手法來命名各類美食,似乎太暴殄天物了。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就演示瞭如何用菜名裝腔的騷操作,所謂“斯文能當飯吃”,在文學家的飯桌,還真能成了一道至味。

1.【通神餅】

有何講究:通神餅其實就是薑餅而已,菜名據說出自朱氏《論語注》雲「姜通神明」,一聽就是文化人吃的。

怎麼吃:姜薄切,蔥細切,各以鹽湯焯,和稀面,宜以少國老甘草也細末和入面,庶不大辣。入淺油炸,能已寒。

2.【藍田玉】

有何講究:菜名出自《漢·地理志》,藍田出美玉。魏李預每羨古人餐玉之法,乃往藍田,果得美玉璞七十枚,為屑服餌,而不戒酒色。而瓠子去皮晶瑩似的,於是得此佳名。

怎麼吃:將瓠子去皮後,切片蒸熟了吃。

3.【金玉羹】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金玉羹

有何講究: 聽上去好像很豪華的樣子,其實真身是山藥煮栗子。

怎麼吃:山藥與慄各片截,以羊汁加料煮。

4.【神仙富貴餅】

有何講究: 白朮+菖蒲+山藥+蜂蜜,古人相信這都是有仙氣的食材,是神仙的最愛。

怎麼吃:煮術與菖蒲,曝為末,每一斤用蒸山藥末三斤,煉蜜水調入面作餅,曝收。

5.【忘憂齏】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忘憂齏

有何講究:其實就是醬黃花菜,古籍中萱草與黃花菜為近親,萱草別名「忘憂草」,故得此菜名。

怎麼吃:春採苗湯瀹,以醯、醬作為齏,或燥以肉。

6.【真君粥】

有何講究:這來源於一個神話故事。向遊廬山,聞董真君未仙時多種杏,歲稔則以杏易谷,歲歉則以谷賤糶,時得活者甚眾,後白日升仙,世有詩云:「爭似蓮花峰下客,種成紅杏亦昇仙。」豈必專於煉丹服氣?苟有功德於人,雖未死而名以仙矣。因名之。

怎麼吃:杏實去核,等粥熟同煮即可。

7.【石子羹】

有何講究:將石子吃出田螺味,此法得之吳季高,且曰:「固非通霄煮食之石,然其意則甚清矣。」

怎麼吃:溪流清處取小石子,或帶蘚者一二十枚,汲泉煮之, 味甘於螺,隱然有泉石之氣。

8.【梅粥】

通神餅、藍田玉、石子羹……宋代菜名為什麼這麼野?

梅粥

有何講究:楊成齋有詩曰:“才看臘後得春曉,愁見風前作雪飄,脫蕊收將熬粥吃,落英仍好當香燒。

怎麼吃:掃落梅英,揀淨溪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

此外,書中有很多美食以意境命名:如“雪霞羹”,即用新鮮芙蓉與豆腐一起煮,紅白交錯,恍如雪霽之霞,還有傍林鮮、玉壺冰、蜜漬梅花、櫻桃煎等,這些典雅又有趣的名字,讀到便令人心生嚮往。

也許,正如西美爾所說,吃吃喝喝是人類最共通的一件事,但正是在這一件最共通的事情裡,每個人都顯現了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趣味、情懷。我想,這大概就是《山家清供》為什麼直到今天,仍充滿活力的原因吧。

關注“全歷史”

在這裡

文明脈絡隨心玩轉,關係圖譜任你來盤

世有萬象,史有千面

下載全歷史,換個角度看世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