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的人最容易氣虛,教你幾個“補氣提神”的小技巧

食療 養生 中醫 飲食健康 醫壽延年 醫壽延年 2017-10-27

久坐的人最容易氣虛,教你幾個“補氣提神”的小技巧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古人云:“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氣神。”所謂“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有了這股氣,人才活得神采飛揚、精力充沛、渾身輕鬆。

久坐的人最容易氣虛,教你幾個“補氣提神”的小技巧

然而,久坐的人,由於缺乏相應的活動,時常會感到腰背疲勞、下肢酸脹,還會有身體活動功能低下、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現象。中醫講“久坐傷氣”、“思慮傷脾”。思慮過度,則脾氣鬱結,久則傷正,中氣受損。中氣不足,波及上氣,又會引起肺氣虛,日久更會傷及肝腎之氣。所以,久坐加勞神,造成整個身體的氣不夠。

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釗介紹,在治未病中心,常常會接診一些面色萎黃的白領,整個人蔫蔫的,表述自己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喜歡安靜、容易感冒、自汗。其實,這就是典型的氣虛表現。由於體內的“發動機”動力不足,體內運行功能減弱,營養無法吸收,因而身體都不太好。不愛說、不愛動,這與氣虛體質有很大關係。為什麼呢?因為氣不足,身體自然就會保持安靜,這樣才能儲存能量,保存實力。

久坐的人最容易氣虛,教你幾個“補氣提神”的小技巧

林嬿釗指出,補氣養氣是調養氣虛體質的原則。具體來說,應該從情志、起居、運動、食療四個方面加以改善。

1情志調養,應避免過度憂思,以平和的心態處事,以豁達的心態做人。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來釋放工作壓力,以保持愉悅舒暢的心情。簡單地講,就是別想太多,“思慮過度會傷脾”,易導致人體氣血運行方面出現問題。

2.長期在空調環境工作生活的人,還應做好保暖防寒工作,防止外邪侵襲。感冒初期可飲用紅糖生薑茶以驅邪扶正,慎用清熱降火藥物,尤其應避免動輒自用抗生素。

3.長期伏案者要注意多抽空起身走走,活動肢體關節,有助氣血流通。平時要注重運動鍛鍊,但氣虛之人運動強度不宜過大,以防大汗傷津耗氣,可選擇快走、慢跑、打太極拳、練八段錦等舒緩的有氧運動。運動要循序漸進,堅持不懈。

久坐的人最容易氣虛,教你幾個“補氣提神”的小技巧

4.食療上要遵循“健脾益氣”的原則,可選用人蔘、黨蔘、黃芪、山藥、茯苓、白朮、大棗等補氣,此類藥膳為補益之品,不宜一次食用太多,宜少量久食,身體羸弱者更應防“虛不受補”。補氣虛食品有雞肉、牛肉、豬肉、豬肚、鰱魚、鵪鶉等。忌食山楂、佛手柑、檳榔、紫蘇葉、薄荷、荷葉等破氣耗氣之品。總之,多吃性味甘平偏溫、營養豐富的食物。忌過食生冷寒涼、肥甘厚膩、辛辣及菸酒之品。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