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高音技術可以速成嗎?

文 | 馬金泉

上大學的時候就對一位被稱之為“關閉(高音技術)大王”的聲樂老師著迷,特別對他自詡的:“跟我學,一個星期叫你高音自如!”神往得五體投地。當年高音唱不上去的我十分動心,很想去求教,但生怕得罪了自己的指導老師,無奈斷念。大學畢業進入國家院團初期,小受團領導器重,偶被派到演出小隊下廠、下鄉、到部隊出個獨唱節目,心裡美滋滋,但常受同事的白眼和譏諷:“嘿嘿,這哥們兒中低聲區真棒!”“到底是男中音哈。沒高音兒,嘻嘻嘻嘻嘻。”就是因為沒有高音,讓我在工作後近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雖很有能力掌控舞臺,心中卻被那份隱痛煎熬。

為了統一聲區,我花了近50年的時間

一位苦於高音的同窗,“幸運地”被自己的主科老師“讓出”,去了“關閉大王”那裡,不知是那個同學太笨,還是“大王”食言,那個同學跟了他兩年也沒有“高音自如”,最終另謀生計。比起我的那位同學,我沒那麼“幸運”,直至大學畢業也沒有機會得到“大王”的點撥。為了摘掉“降咪男中(對高音只能唱到e2的男中音的蔑稱)”的帽子,我曾懷天下之至誠,拜京城著名男中音或男高音大咖膝下取經,“絕招”多多,但難以致用;也曾擠在老中央樂團排練大廳嗚嗚泱泱的人堆裡,試圖從傳經的意大利國寶級男中音G.貝基那裡“偷”點兒絕招,也好駕馭歐洲經典歌劇中那些膾炙人口的大詠歎調,然竹籃打水;中外聲樂名人有關高音唱法的各類書籍中的理論也曾試了一溜夠,根據文字提示的“打開”曾讓我的高音愈加無望……但無論是苦惱或是煩惱,都沒能讓我放棄聲樂、放棄對高音技術的研究、探索,一如上海歌劇院男高音歌唱家饒餘鑑,僅僅為了歌唱時喉頭的“下放”與“穩定”,便用去了十年時光一樣,我亦是鍥而不捨。終有一日,坐在鋼琴前的我突發奇想,嘗試不“打開”去唱高音,奇蹟驀地發生:聲音從過去的降e2難於站住,突然一下子可以唱到降b2!面對這意外的情狀我不知所措,立馬“飛”自行車到了中央音樂學院,找到聲樂學生二三“勘定”我的高音,眾說:高音的狀態聽起來與中聲區不統一。就是這種不統一的聲音,曾跟隨了我幾十年。也正是不斷地堅持、學習、琢磨和調整,才使得我的聲音不斷完善,尚能在年逾六十的今天依然可以高音不搖、不晃,並用以完成男中音難度較大的歌劇、藝術歌曲等聲腔藝術作品。為了統一聲區,我花了近50年的時間,即便如此,我依然覺得很難做到每一次在舞臺上的高音都做到無懈可擊。歌者的聲音技術與Bel Canto(美聲)規格間距離的步步逼近恰恰是這個唱法的最大誘惑之一,一如周小燕先生所說:“聲樂藝術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地無懈可擊,但我們必須朝著那個目標努力。”聲樂藝術的博大精深遠不是某些中國歌手“一首歌一夜成名”那麼簡單,就像自己將要完成的一本著作的標題那樣,我始終覺得自己“走在聲樂的邊緣”。

那些藝術生命長青的聲樂表演藝術家

講到技術對藝術的支撐,我們常會想到那些世界頂級、藝術生命長青的高齡聲樂表演藝術家:90歲高齡還登臺演唱高難度作品的男高音活化石、意大利國寶級歌唱家安傑洛·羅弗萊賽,近年來常在中國開設聲樂大師班、80歲的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賈科莫·阿拉加爾,以及國人熟知的年已77歲仍在歌劇舞臺上活躍的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裡歐·努奇等。也會想到我們中國聲樂界引以為傲的84歲卻高音漂亮依然的歌唱家姜家鏘、79歲的吳雁澤,也會想到78歲卻聲若洪鐘的歌唱家楊洪基,更會想到83歲高齡舉辦獨唱音樂會、一口氣唱下25首中外名曲的歌唱家劉秉義……無論是歐美或是中國歌唱家,他們聲音技術的獲得絕不會是順手拈來、一蹴而就。姜家鏘說:“年輕的時候不注意自己的氣息,等年齡大了,技能退化了就只能把歌降調去唱,這都是不重視基礎訓練造成的。”吳雁澤說:“年輕時蔣英先生或是姜家祥先生對我的指點,都讓我受益至今。”楊洪基說:“做音樂就是要踏踏實實,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懷有音樂夢想的年輕人,一定要把握學習機會,多學本領,要特別注重發聲方法的學習,不斷完善自己。”劉秉義說:“生命在於工作。我從未停止過工作,即使沒有演出,我也天天練唱。這就像體育鍛煉,天天唱,就保持了我的歌唱機能永遠在歌唱的狀態中,招之即來,來之能唱。”我仰慕男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岑冰幾十年,曾在視頻上聽過他30歲時演唱的《黃河頌》,那帶著廣東鄉音的歌聲展示了那個年代男高音翹楚的風采;也聽過他83歲時演唱的意大利歌曲《請別忘了我》和《負心人》等,無論是那張力十足、漂亮通透的高音g2,還是張弛有度、共鳴豐富的高音降b2,都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終於在他92歲的時候,我在北京周邊的一家養老院拜見了這位一生執著歌唱藝術的老人。

岑冰說:“自從走上這條路,我不斷地練習、體會,才有了你所聽到的我83歲時那樣的高音。我總結了中國很多的男高音,覺得很多人嗓音條件都不錯,但年齡稍大就垮了。認真想來,我覺得我真正唱得有些明白應該是在76歲左右,那個時候開始感覺很好,體力也跟得上。聲音這東西,總是要不斷調整才能唱得更加持久……現在的一些年輕人難於保持住良好的演唱水平,那是因為研究得不深、琢磨得不透、調整得不夠。不要總以為自己行,不考慮真實的客觀評價。看著很多中國男高音一個一個的年紀輕輕就垮下,我很痛心。記得年輕的時候,我也有這種情況,但幸好後來經過不斷努力又從泥坑裡爬上來了。我還記得你在《音樂週報》上發表的那篇說‘關閉’的文章,‘關閉’很重要啊!”

聲樂技術調整是一個長期工程

其實,岑老師所說“嗓音條件不錯,但年齡稍大就垮了”的現象不單單是男高音聲部,其他聲部歌者的狀態也基本如此。常見不能唱者偃旗息鼓轉而論道,也常見某些“能唱”者要麼聲音“篩糠”、要麼聲音“大搖大晃”,究其根源,依然是岑老師所言:“研究得不深、琢磨得不透、調整得不夠。”前日,曾在北京音樂廳舉辦的獨唱音樂會上連唱13首歐洲歌劇詠歎調的首都體育學院歌劇發燒友朱傑與我微信聊天時說,歌唱的技術與體育運動的技術如出一轍,它們都是肌肉訓練,首先要找到它的技術方法,接下來就是要通過反覆的練習,讓肌肉產生記憶,從而掌握它。對於歌者,聲樂技術調整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因為歌者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生理機能的退化,要不斷調整技術,從而使藝術壽命延長,這就更需要時間和耐力。所以說,高音技術不可速成。

歌唱的高音技術是歌唱訓練的一個重要部分,得到它需要高度的思考、判斷能力和充足的體能(這種體能在運動訓練學上被稱之為“專項體能”,其實聲樂、器樂或指揮等專業亦需要這種“專項體能”的鍛鍊)。在歌唱的群體中,一生得不到高音技術的人佔多數(高音與生俱來,所謂“自來高”者除外,但“自來高”者未必通曉高音技術)。那麼,持“高音速成”之說者,不是讓他人或自己的高音來去匆匆,便是天方夜譚。

- THE END -

歡迎關注《音樂週報》

快手、抖音賬號

近期熱門文章

試說歌唱中的“的”

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為中國音樂帶來了什麼?

韓雪假唱背後,飲鴆止渴的音樂劇“粉絲經濟”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聖母院和音樂的故事

音樂教師有哪些隱性負擔?| 爭鳴

足不出戶,跟世界排名前30音樂院校導師直接上課

北京合唱節5月開幕,音樂週報與北京音樂家協會邀全國合唱團晉京展演

訂閱2019年《音樂週報》,戳這裡!

民族管絃樂隊座位究竟怎麼排?

唱合唱,你的聲音“炸”嗎?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Q:想投稿?

A:發這裡 [email protected]

Q:想合作?

A:請點擊下拉菜單“廣告合作”。

歌唱的高音技術可以速成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