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火遍全國的餐飲品牌,卻源於一次跑路事件,到底為什麼?'

"

沙縣小吃與蘭州拉麵、黃燜雞米飯被網友稱作“中國餐飲三巨頭”,幾乎在中國城市的每一個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沙縣小吃的身影。而它從福建的一個小縣城最終火遍全國的歷程,卻從一次欠債跑路事件開始。

一、跑路事件

在沙縣小吃的發家史當中,鄧世奇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1991年,鄧世奇在沙縣縣城影樓搞攝影,家庭月收入在當時就達到1000多元。1991年底,為了多賺錢,他還是跟親戚朋友借錢,與多餘收入一起投入了幾個標會。標會是當地民間組織,由最初的“互助會”發展而成為承擔民間借貸與融資的機構。標會比從銀行借款更快捷,“叫標”(融資)的人能迅速融來一大把錢,按月還錢壓力不大;參與標會的,也能“吃利息”,快捷地以錢生錢。鄧世奇先後在標會投入了近16萬元,也因此埋下了禍根。

1992年初,標會會長跑路了,沒過幾天,鄧世奇參加的其他29個標會都出問題了,投進去的錢打了水漂。鄧世奇投在標會裡的錢有十五六萬,外面欠著親戚朋友十二三萬。無奈之下,在賣出自家2個店鋪抵掉部分債務之後,鄧世奇決定跑路。他買了兩張火車票,將孩子扔給父母,帶著妻子坐了8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廈門。

"

沙縣小吃與蘭州拉麵、黃燜雞米飯被網友稱作“中國餐飲三巨頭”,幾乎在中國城市的每一個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沙縣小吃的身影。而它從福建的一個小縣城最終火遍全國的歷程,卻從一次欠債跑路事件開始。

一、跑路事件

在沙縣小吃的發家史當中,鄧世奇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1991年,鄧世奇在沙縣縣城影樓搞攝影,家庭月收入在當時就達到1000多元。1991年底,為了多賺錢,他還是跟親戚朋友借錢,與多餘收入一起投入了幾個標會。標會是當地民間組織,由最初的“互助會”發展而成為承擔民間借貸與融資的機構。標會比從銀行借款更快捷,“叫標”(融資)的人能迅速融來一大把錢,按月還錢壓力不大;參與標會的,也能“吃利息”,快捷地以錢生錢。鄧世奇先後在標會投入了近16萬元,也因此埋下了禍根。

1992年初,標會會長跑路了,沒過幾天,鄧世奇參加的其他29個標會都出問題了,投進去的錢打了水漂。鄧世奇投在標會裡的錢有十五六萬,外面欠著親戚朋友十二三萬。無奈之下,在賣出自家2個店鋪抵掉部分債務之後,鄧世奇決定跑路。他買了兩張火車票,將孩子扔給父母,帶著妻子坐了8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廈門。

一個火遍全國的餐飲品牌,卻源於一次跑路事件,到底為什麼?

二、意外收穫

跑路的時候,鄧世奇從家帶了製作沙縣小吃的必需工具——鴛鴦鍋和木槌(沙縣小吃的名菜“扁肉”,需經木槌反覆捶打至爛如綿、粘如糊,再配以佐料,用鴛鴦鍋烹煮),決定在廈門做自己家鄉的小吃來謀生。從兩個爐子撐起一塊塑料布到盤店開鋪,鄧世奇夫婦在廈門賣起了沙縣小吃。開店第一天,營業額就達到了388元。短短數年,鄧世奇就在廈門的竹坑路開了4家店面。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受同樣原因,或受下海潮等因素的影響,類似鄧世奇的這樣外出創業、開沙縣小吃店鋪的沙縣人不在少數。他們的成功引起了沙縣縣政府的注意。

"

沙縣小吃與蘭州拉麵、黃燜雞米飯被網友稱作“中國餐飲三巨頭”,幾乎在中國城市的每一個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沙縣小吃的身影。而它從福建的一個小縣城最終火遍全國的歷程,卻從一次欠債跑路事件開始。

一、跑路事件

在沙縣小吃的發家史當中,鄧世奇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1991年,鄧世奇在沙縣縣城影樓搞攝影,家庭月收入在當時就達到1000多元。1991年底,為了多賺錢,他還是跟親戚朋友借錢,與多餘收入一起投入了幾個標會。標會是當地民間組織,由最初的“互助會”發展而成為承擔民間借貸與融資的機構。標會比從銀行借款更快捷,“叫標”(融資)的人能迅速融來一大把錢,按月還錢壓力不大;參與標會的,也能“吃利息”,快捷地以錢生錢。鄧世奇先後在標會投入了近16萬元,也因此埋下了禍根。

1992年初,標會會長跑路了,沒過幾天,鄧世奇參加的其他29個標會都出問題了,投進去的錢打了水漂。鄧世奇投在標會裡的錢有十五六萬,外面欠著親戚朋友十二三萬。無奈之下,在賣出自家2個店鋪抵掉部分債務之後,鄧世奇決定跑路。他買了兩張火車票,將孩子扔給父母,帶著妻子坐了8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廈門。

一個火遍全國的餐飲品牌,卻源於一次跑路事件,到底為什麼?

二、意外收穫

跑路的時候,鄧世奇從家帶了製作沙縣小吃的必需工具——鴛鴦鍋和木槌(沙縣小吃的名菜“扁肉”,需經木槌反覆捶打至爛如綿、粘如糊,再配以佐料,用鴛鴦鍋烹煮),決定在廈門做自己家鄉的小吃來謀生。從兩個爐子撐起一塊塑料布到盤店開鋪,鄧世奇夫婦在廈門賣起了沙縣小吃。開店第一天,營業額就達到了388元。短短數年,鄧世奇就在廈門的竹坑路開了4家店面。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受同樣原因,或受下海潮等因素的影響,類似鄧世奇的這樣外出創業、開沙縣小吃店鋪的沙縣人不在少數。他們的成功引起了沙縣縣政府的注意。

一個火遍全國的餐飲品牌,卻源於一次跑路事件,到底為什麼?

三、政府重視

1997年沙縣建成小吃街。經過考察,沙縣縣政府動員正在廈門經營沙縣小吃店鋪的鄧世奇回到沙縣,帶頭在小吃街開店。鄧世奇毅然停掉在廈門相當紅火的生意,回到沙縣,在小吃街租了5間店面,並對小吃店進行有檔次的裝修,一改小吃店簡陋、雜亂的局面。鄧世奇在對沙縣城鄉的小吃品種進行篩選加工之後,在鞏固老品種的同時,發展了湖源烤豆腐、香芋餅、夾餅、油炸扁肉等新品種,使店裡的小吃達200多種,還有板鴨、醉雞、薰香兔等風味菜。

2002年,鄧世奇在三明市區開起了第一家“原家小吃”直營店。而後,又嘗試在南平、泉州發展加盟店,但均由於原料配送、管理等原因而失敗。不過,失敗也為他開展連鎖化經營積累了寶貴經驗,2006年正月,鄧世奇進軍上海,開了兩家以“沙縣原家小吃”冠名的連鎖店。

2007年10月,“沙縣原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鄧世奇自任董事長,妻子負責原家小吃核心技術“祕料包”的製作和新產品研發。至今,鄧世奇的“原家”系列沙縣小吃,有13個品種獲得“中華名小吃”,19個品種獲得“福建名小吃”。

"

沙縣小吃與蘭州拉麵、黃燜雞米飯被網友稱作“中國餐飲三巨頭”,幾乎在中國城市的每一個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沙縣小吃的身影。而它從福建的一個小縣城最終火遍全國的歷程,卻從一次欠債跑路事件開始。

一、跑路事件

在沙縣小吃的發家史當中,鄧世奇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1991年,鄧世奇在沙縣縣城影樓搞攝影,家庭月收入在當時就達到1000多元。1991年底,為了多賺錢,他還是跟親戚朋友借錢,與多餘收入一起投入了幾個標會。標會是當地民間組織,由最初的“互助會”發展而成為承擔民間借貸與融資的機構。標會比從銀行借款更快捷,“叫標”(融資)的人能迅速融來一大把錢,按月還錢壓力不大;參與標會的,也能“吃利息”,快捷地以錢生錢。鄧世奇先後在標會投入了近16萬元,也因此埋下了禍根。

1992年初,標會會長跑路了,沒過幾天,鄧世奇參加的其他29個標會都出問題了,投進去的錢打了水漂。鄧世奇投在標會裡的錢有十五六萬,外面欠著親戚朋友十二三萬。無奈之下,在賣出自家2個店鋪抵掉部分債務之後,鄧世奇決定跑路。他買了兩張火車票,將孩子扔給父母,帶著妻子坐了8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廈門。

一個火遍全國的餐飲品牌,卻源於一次跑路事件,到底為什麼?

二、意外收穫

跑路的時候,鄧世奇從家帶了製作沙縣小吃的必需工具——鴛鴦鍋和木槌(沙縣小吃的名菜“扁肉”,需經木槌反覆捶打至爛如綿、粘如糊,再配以佐料,用鴛鴦鍋烹煮),決定在廈門做自己家鄉的小吃來謀生。從兩個爐子撐起一塊塑料布到盤店開鋪,鄧世奇夫婦在廈門賣起了沙縣小吃。開店第一天,營業額就達到了388元。短短數年,鄧世奇就在廈門的竹坑路開了4家店面。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受同樣原因,或受下海潮等因素的影響,類似鄧世奇的這樣外出創業、開沙縣小吃店鋪的沙縣人不在少數。他們的成功引起了沙縣縣政府的注意。

一個火遍全國的餐飲品牌,卻源於一次跑路事件,到底為什麼?

三、政府重視

1997年沙縣建成小吃街。經過考察,沙縣縣政府動員正在廈門經營沙縣小吃店鋪的鄧世奇回到沙縣,帶頭在小吃街開店。鄧世奇毅然停掉在廈門相當紅火的生意,回到沙縣,在小吃街租了5間店面,並對小吃店進行有檔次的裝修,一改小吃店簡陋、雜亂的局面。鄧世奇在對沙縣城鄉的小吃品種進行篩選加工之後,在鞏固老品種的同時,發展了湖源烤豆腐、香芋餅、夾餅、油炸扁肉等新品種,使店裡的小吃達200多種,還有板鴨、醉雞、薰香兔等風味菜。

2002年,鄧世奇在三明市區開起了第一家“原家小吃”直營店。而後,又嘗試在南平、泉州發展加盟店,但均由於原料配送、管理等原因而失敗。不過,失敗也為他開展連鎖化經營積累了寶貴經驗,2006年正月,鄧世奇進軍上海,開了兩家以“沙縣原家小吃”冠名的連鎖店。

2007年10月,“沙縣原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鄧世奇自任董事長,妻子負責原家小吃核心技術“祕料包”的製作和新產品研發。至今,鄧世奇的“原家”系列沙縣小吃,有13個品種獲得“中華名小吃”,19個品種獲得“福建名小吃”。

一個火遍全國的餐飲品牌,卻源於一次跑路事件,到底為什麼?

四、品牌扶持

從1996年起,政府就開始了對沙縣小吃這一品牌的扶持。當年,沙縣縣政府下發了政策:鼓勵各個鄉鎮至少有一名科級政府任職人員停薪留職,出去做小吃,帶動各鄉鎮農民出去致富。同年,沙縣縣政府開始籌備成立沙縣小吃行業工會,第一任會長由時任縣委辦公室主任樂相森擔任。從1997年開始,沙縣縣政府給樂相森的任務是:每年免費培訓一千到一千五百名沙縣人學做小吃。1998年3月8日至2007年,沙縣小吃行業工會總共培訓了一萬六千多人。

沙縣小吃辦主任鄭興景曾介紹,出去做小吃的,1996年有1萬多,1999年2萬多,2002年達到3萬多,現在已經突破了5萬(沙縣總人口數約為24萬)。“沙縣小吃最先到了福州、廈門,2001年在珠三角地區形成規模,2003年在長三角地區形成規模,2007年我們在北京搞了推介會,現在新加波、香港都有。”

"

沙縣小吃與蘭州拉麵、黃燜雞米飯被網友稱作“中國餐飲三巨頭”,幾乎在中國城市的每一個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沙縣小吃的身影。而它從福建的一個小縣城最終火遍全國的歷程,卻從一次欠債跑路事件開始。

一、跑路事件

在沙縣小吃的發家史當中,鄧世奇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1991年,鄧世奇在沙縣縣城影樓搞攝影,家庭月收入在當時就達到1000多元。1991年底,為了多賺錢,他還是跟親戚朋友借錢,與多餘收入一起投入了幾個標會。標會是當地民間組織,由最初的“互助會”發展而成為承擔民間借貸與融資的機構。標會比從銀行借款更快捷,“叫標”(融資)的人能迅速融來一大把錢,按月還錢壓力不大;參與標會的,也能“吃利息”,快捷地以錢生錢。鄧世奇先後在標會投入了近16萬元,也因此埋下了禍根。

1992年初,標會會長跑路了,沒過幾天,鄧世奇參加的其他29個標會都出問題了,投進去的錢打了水漂。鄧世奇投在標會裡的錢有十五六萬,外面欠著親戚朋友十二三萬。無奈之下,在賣出自家2個店鋪抵掉部分債務之後,鄧世奇決定跑路。他買了兩張火車票,將孩子扔給父母,帶著妻子坐了8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廈門。

一個火遍全國的餐飲品牌,卻源於一次跑路事件,到底為什麼?

二、意外收穫

跑路的時候,鄧世奇從家帶了製作沙縣小吃的必需工具——鴛鴦鍋和木槌(沙縣小吃的名菜“扁肉”,需經木槌反覆捶打至爛如綿、粘如糊,再配以佐料,用鴛鴦鍋烹煮),決定在廈門做自己家鄉的小吃來謀生。從兩個爐子撐起一塊塑料布到盤店開鋪,鄧世奇夫婦在廈門賣起了沙縣小吃。開店第一天,營業額就達到了388元。短短數年,鄧世奇就在廈門的竹坑路開了4家店面。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受同樣原因,或受下海潮等因素的影響,類似鄧世奇的這樣外出創業、開沙縣小吃店鋪的沙縣人不在少數。他們的成功引起了沙縣縣政府的注意。

一個火遍全國的餐飲品牌,卻源於一次跑路事件,到底為什麼?

三、政府重視

1997年沙縣建成小吃街。經過考察,沙縣縣政府動員正在廈門經營沙縣小吃店鋪的鄧世奇回到沙縣,帶頭在小吃街開店。鄧世奇毅然停掉在廈門相當紅火的生意,回到沙縣,在小吃街租了5間店面,並對小吃店進行有檔次的裝修,一改小吃店簡陋、雜亂的局面。鄧世奇在對沙縣城鄉的小吃品種進行篩選加工之後,在鞏固老品種的同時,發展了湖源烤豆腐、香芋餅、夾餅、油炸扁肉等新品種,使店裡的小吃達200多種,還有板鴨、醉雞、薰香兔等風味菜。

2002年,鄧世奇在三明市區開起了第一家“原家小吃”直營店。而後,又嘗試在南平、泉州發展加盟店,但均由於原料配送、管理等原因而失敗。不過,失敗也為他開展連鎖化經營積累了寶貴經驗,2006年正月,鄧世奇進軍上海,開了兩家以“沙縣原家小吃”冠名的連鎖店。

2007年10月,“沙縣原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鄧世奇自任董事長,妻子負責原家小吃核心技術“祕料包”的製作和新產品研發。至今,鄧世奇的“原家”系列沙縣小吃,有13個品種獲得“中華名小吃”,19個品種獲得“福建名小吃”。

一個火遍全國的餐飲品牌,卻源於一次跑路事件,到底為什麼?

四、品牌扶持

從1996年起,政府就開始了對沙縣小吃這一品牌的扶持。當年,沙縣縣政府下發了政策:鼓勵各個鄉鎮至少有一名科級政府任職人員停薪留職,出去做小吃,帶動各鄉鎮農民出去致富。同年,沙縣縣政府開始籌備成立沙縣小吃行業工會,第一任會長由時任縣委辦公室主任樂相森擔任。從1997年開始,沙縣縣政府給樂相森的任務是:每年免費培訓一千到一千五百名沙縣人學做小吃。1998年3月8日至2007年,沙縣小吃行業工會總共培訓了一萬六千多人。

沙縣小吃辦主任鄭興景曾介紹,出去做小吃的,1996年有1萬多,1999年2萬多,2002年達到3萬多,現在已經突破了5萬(沙縣總人口數約為24萬)。“沙縣小吃最先到了福州、廈門,2001年在珠三角地區形成規模,2003年在長三角地區形成規模,2007年我們在北京搞了推介會,現在新加波、香港都有。”

一個火遍全國的餐飲品牌,卻源於一次跑路事件,到底為什麼?

五、未來展望

2008年8月15日,沙縣政府主導設立了沙縣小吃集團有限公司,意欲整合全國的沙縣小吃門店上市。2014年,沙縣小吃集團有限公司與正大集團(HK. 0121)簽約,“計劃在三年內整合6000家,五年內新增發展4000家沙縣小吃終端,實現年營業收入500億元,將沙縣小吃打造為中式連鎖餐飲第一品牌”。

2016年5月,“養豬第一股” 雛鷹農牧(SZ.002477)與沙縣小吃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原料供應、產品研發、基地建設、互聯網平臺合作、共享市場渠道資源等展開全面合作。

"

沙縣小吃與蘭州拉麵、黃燜雞米飯被網友稱作“中國餐飲三巨頭”,幾乎在中國城市的每一個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沙縣小吃的身影。而它從福建的一個小縣城最終火遍全國的歷程,卻從一次欠債跑路事件開始。

一、跑路事件

在沙縣小吃的發家史當中,鄧世奇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1991年,鄧世奇在沙縣縣城影樓搞攝影,家庭月收入在當時就達到1000多元。1991年底,為了多賺錢,他還是跟親戚朋友借錢,與多餘收入一起投入了幾個標會。標會是當地民間組織,由最初的“互助會”發展而成為承擔民間借貸與融資的機構。標會比從銀行借款更快捷,“叫標”(融資)的人能迅速融來一大把錢,按月還錢壓力不大;參與標會的,也能“吃利息”,快捷地以錢生錢。鄧世奇先後在標會投入了近16萬元,也因此埋下了禍根。

1992年初,標會會長跑路了,沒過幾天,鄧世奇參加的其他29個標會都出問題了,投進去的錢打了水漂。鄧世奇投在標會裡的錢有十五六萬,外面欠著親戚朋友十二三萬。無奈之下,在賣出自家2個店鋪抵掉部分債務之後,鄧世奇決定跑路。他買了兩張火車票,將孩子扔給父母,帶著妻子坐了8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廈門。

一個火遍全國的餐飲品牌,卻源於一次跑路事件,到底為什麼?

二、意外收穫

跑路的時候,鄧世奇從家帶了製作沙縣小吃的必需工具——鴛鴦鍋和木槌(沙縣小吃的名菜“扁肉”,需經木槌反覆捶打至爛如綿、粘如糊,再配以佐料,用鴛鴦鍋烹煮),決定在廈門做自己家鄉的小吃來謀生。從兩個爐子撐起一塊塑料布到盤店開鋪,鄧世奇夫婦在廈門賣起了沙縣小吃。開店第一天,營業額就達到了388元。短短數年,鄧世奇就在廈門的竹坑路開了4家店面。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受同樣原因,或受下海潮等因素的影響,類似鄧世奇的這樣外出創業、開沙縣小吃店鋪的沙縣人不在少數。他們的成功引起了沙縣縣政府的注意。

一個火遍全國的餐飲品牌,卻源於一次跑路事件,到底為什麼?

三、政府重視

1997年沙縣建成小吃街。經過考察,沙縣縣政府動員正在廈門經營沙縣小吃店鋪的鄧世奇回到沙縣,帶頭在小吃街開店。鄧世奇毅然停掉在廈門相當紅火的生意,回到沙縣,在小吃街租了5間店面,並對小吃店進行有檔次的裝修,一改小吃店簡陋、雜亂的局面。鄧世奇在對沙縣城鄉的小吃品種進行篩選加工之後,在鞏固老品種的同時,發展了湖源烤豆腐、香芋餅、夾餅、油炸扁肉等新品種,使店裡的小吃達200多種,還有板鴨、醉雞、薰香兔等風味菜。

2002年,鄧世奇在三明市區開起了第一家“原家小吃”直營店。而後,又嘗試在南平、泉州發展加盟店,但均由於原料配送、管理等原因而失敗。不過,失敗也為他開展連鎖化經營積累了寶貴經驗,2006年正月,鄧世奇進軍上海,開了兩家以“沙縣原家小吃”冠名的連鎖店。

2007年10月,“沙縣原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鄧世奇自任董事長,妻子負責原家小吃核心技術“祕料包”的製作和新產品研發。至今,鄧世奇的“原家”系列沙縣小吃,有13個品種獲得“中華名小吃”,19個品種獲得“福建名小吃”。

一個火遍全國的餐飲品牌,卻源於一次跑路事件,到底為什麼?

四、品牌扶持

從1996年起,政府就開始了對沙縣小吃這一品牌的扶持。當年,沙縣縣政府下發了政策:鼓勵各個鄉鎮至少有一名科級政府任職人員停薪留職,出去做小吃,帶動各鄉鎮農民出去致富。同年,沙縣縣政府開始籌備成立沙縣小吃行業工會,第一任會長由時任縣委辦公室主任樂相森擔任。從1997年開始,沙縣縣政府給樂相森的任務是:每年免費培訓一千到一千五百名沙縣人學做小吃。1998年3月8日至2007年,沙縣小吃行業工會總共培訓了一萬六千多人。

沙縣小吃辦主任鄭興景曾介紹,出去做小吃的,1996年有1萬多,1999年2萬多,2002年達到3萬多,現在已經突破了5萬(沙縣總人口數約為24萬)。“沙縣小吃最先到了福州、廈門,2001年在珠三角地區形成規模,2003年在長三角地區形成規模,2007年我們在北京搞了推介會,現在新加波、香港都有。”

一個火遍全國的餐飲品牌,卻源於一次跑路事件,到底為什麼?

五、未來展望

2008年8月15日,沙縣政府主導設立了沙縣小吃集團有限公司,意欲整合全國的沙縣小吃門店上市。2014年,沙縣小吃集團有限公司與正大集團(HK. 0121)簽約,“計劃在三年內整合6000家,五年內新增發展4000家沙縣小吃終端,實現年營業收入500億元,將沙縣小吃打造為中式連鎖餐飲第一品牌”。

2016年5月,“養豬第一股” 雛鷹農牧(SZ.002477)與沙縣小吃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原料供應、產品研發、基地建設、互聯網平臺合作、共享市場渠道資源等展開全面合作。

一個火遍全國的餐飲品牌,卻源於一次跑路事件,到底為什麼?

關於沙縣小吃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歡迎關注,歡迎加入創業者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