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通用、豐田,這三個國際市場上擁有最大規模、最強實力的巨頭,在面對中國市場已經開啟的存量競爭新常態時,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與反應?

擴張還是收縮,逆流而上還是順勢而為?不同決策的背後,是跨國巨頭在華現狀微妙的差異。

儘管從去年7月至今年3月中國乘用車市“九連跌”,但相比去年此時北京車展上參展商寫在臉上的焦慮,一年之後品牌的不知所措已經少了很多,努力求變正在成為想要生存的車企共同的方向。上海車展期間,《童濟仁汽車評論》參加了多個車企的發佈會與高管專訪,從中清晰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如果說過去十年車企解決的是“有和無”的增量問題,那麼今天更需要解決的是“優和劣”的淘汰問題。在存量市場爭奪戰中沒有捷徑,每一點新增份額都是從競爭對手的口中奪來。此時,頭部車企的戰略決策對於整個市場的影響無疑會更大。

大眾、通用、豐田,這三個在國際上叱吒風雲的跨國巨頭,面對前所未有複雜的中國市場,態度的差異卻值得思考。上海車展上,激進的大眾、穩步的通用、提速的豐田,它們的願景遠遠不只是想要生存下去。

激進的大眾:到底還想搶下多少份額?

到2020年,大眾品牌在中國的SUV車型數量將從現在的6款增至12款;

2019年,大眾集團將在中國發布14款新能源車型;

2020年,南北大眾合計60萬輛年產能的兩座MEB工廠將建成投產;

到2028年,大眾集團將在中國生產1,160萬輛純電動汽車,佔全球產量一半以上。

從上海車展看三大巨頭中國市場過冬方式,為何差異這麼大?

如果這些數字還不能說明大眾的激進,那麼在南北大眾合計超過400萬輛年銷量,佔據中國乘用車市17.7%的份額後,一汽-大眾還在向市場投放全新定位的捷達品牌,而上汽奧迪也已經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顯然,大眾並不滿足現狀,或者說當下的市場佔有仍然不足以讓大眾產生足夠的安全感。它不願意放過任何一個細分市場,不願意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新機會。它恨不得能在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可觀的份額,而這些份額恰恰是在這一輪車市洗牌中失敗者所丟失的,大眾當下的佈局正是為了那個時候的到來。

從上海車展看三大巨頭中國市場過冬方式,為何差異這麼大?

SUV是大眾在傳統汽車領域應對合資品牌“夾層陷阱”的法寶,新能源的不斷展出是在向市場釋放信號,而捷達品牌的推出則是大眾進一步下探擴大市場份額的舉措。

而大眾的全球研發資源、MQB模塊化平臺的高延展性、綿延的產品線,都為大眾在中國激進的佈局提供了可能。而近期大眾董事長若有若無地釋放想要改變在華合資企業股比的信號,正是大眾在華強勢的最佳註腳。

從上海車展看三大巨頭中國市場過冬方式,為何差異這麼大?

不可否認,未來幾年大眾仍然是中國車市最強有力的存在,但它也恰恰是中國車市洗牌過程中重要的“X因素”。沒有人會知道,大眾究竟能夠從尾部市場中搶奪多少份額。

穩步的通用:全產業鏈佈局會為主營業務提供多少支撐?

論多品牌運營,上汽通用是國內車企的先驅者。所以到今天,上汽通用不僅對多品牌的架構平衡、定位區分有了深厚的心得,在拓展增量方面也不會一味再以擴張細分市場為選擇。

事實上,上海車展中上汽通用的新品發佈更像是對當下短板的補足。別克與雪佛蘭四款SUV的發佈,彌補了上汽通用在小型與入門緊湊型兩個SUV細分市場的空缺,而凱迪拉克XT6則是增量與形象並舉的存在。在挺過了去年上半年因為三缸發動機的普及而遭遇的市場信任危機後,上汽通用也在重新迴歸到自己的主線中。

從上海車展看三大巨頭中國市場過冬方式,為何差異這麼大?

反而在主營業務之外,上汽通用的全產業鏈佈局更值得業內關注。上汽通用金融、車工坊、德科配件等在經過多年培育後,已經有了可觀的規模;對車聯網、大數據等的投入,同樣也是國內車企中的領跑者;7S理念的提出,更是上汽通用轉型的抓手。

從上海車展看三大巨頭中國市場過冬方式,為何差異這麼大?

看似不務正業,但其實上汽通用在解決銷量以外一個更關鍵的問題——盈利。產品銷量結構的改善,也許會影響銷量數字,但長期來看會換來更高的產品均價;新的業務全面鋪開,增強客戶粘性,擴大開口來源,同樣也是盈利的正增益。

同樣,經銷商在車市不好時,一味依靠廠家政策、返利、輸血,同樣是不可持續的。而在全業務鏈給予更多的支持,也許會是一個方法。當然,這就要求企業自身能夠在衍生業務上有強大的實力。反過來,用戶粘度增加、品牌價值提升,銷量與市場份額的保持也是自然而然之事。

新市場環境的挑戰中,上汽通用的打法,效果也許不會立刻顯現,但長期來看有其前瞻性的一面。

提速的豐田:到底還藏了多少牌?

對於中國市場一向佛系的豐田,從去年開始反而成為了中國車市上的熱門話題。不論是TNGA架構下的全新車型,還是不斷加碼的混動技術,都成為了輿論中重要的談資。年輕人中的“豐田粉”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多。

在中國,豐田提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TNGA架構新車的加速導入、混動技術的加速普及、雷克薩斯的加速成長。

從上海車展看三大巨頭中國市場過冬方式,為何差異這麼大?

上海車展前佈局上市的亞洲龍、年內即將換代的卡羅拉、雷凌、RAV4,加上已經逐漸步入正軌的奕澤、C-HR,以及表現頗佳的凱美瑞、漢蘭達,漸趨完善的產品陣容足以讓豐田回到中國日系品牌的頭把交椅。

過去輿論總認為豐田對於中國市場的投入不夠,而當全球熱銷的豐田開始重視中國市場之時,這個講求成本控制、柔性生產的車企,能夠帶給中國市場的還遠沒有完全拿出來。

從上海車展看三大巨頭中國市場過冬方式,為何差異這麼大?

在上海車展媒體日結束後,《童濟仁汽車評論》也特意詢問了好幾位業內人士一個同樣的問題:“本屆上海車展,你覺得哪部新車最激動人心?”獲得的答案驚人的一致——雷克薩斯LM。這部與豐田網紅車型埃爾法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雷克薩斯MPV旗艦,能夠從眾多新車中脫穎而出抓住輿論的心,絕不是偶然。

這也是豐田近年來在中國發展的縮影,用特色鮮明的產品講好品牌故事,找到目標消費群體,傳遞品牌價值,同時在銷售端也能維持經銷渠道的健康。

2019年,豐田在中國的銷量將很有可能歷史上第一次超越其在日本本土的銷量。此時,豐田已經不能繼續在中國市場留力了。

從上海車展看三大巨頭中國市場過冬方式,為何差異這麼大?

激進的大眾、穩步的通用、提速的豐田,中國車市的一場好戲即將開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