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牌不同廠,這是中國車市的獨有現象之一。高速增長期,兩家合資車企可以在同一品牌內通過差異化佈局實現銷量的快速增長;車市寒冬期,強勢品牌在同一細分市場內的雙車戰略則是最大化市場份額的重要武器之一。從最早的南北大眾,到如今豐田、本田紛紛開始佈局。而最新的一款,便是廣汽本田皓影。

在廣汽本田的SUV產品線中,上有冠道,下有繽智,但在中間最主流的緊湊型SUV市場中還缺少一個選手。再看東風本田,XR-V、CR-V、UR-V的產品矩陣已經成型。顯然,廣汽本田需要一款“CR-V”。

這輛車就是皓影。

"

同牌不同廠,這是中國車市的獨有現象之一。高速增長期,兩家合資車企可以在同一品牌內通過差異化佈局實現銷量的快速增長;車市寒冬期,強勢品牌在同一細分市場內的雙車戰略則是最大化市場份額的重要武器之一。從最早的南北大眾,到如今豐田、本田紛紛開始佈局。而最新的一款,便是廣汽本田皓影。

在廣汽本田的SUV產品線中,上有冠道,下有繽智,但在中間最主流的緊湊型SUV市場中還缺少一個選手。再看東風本田,XR-V、CR-V、UR-V的產品矩陣已經成型。顯然,廣汽本田需要一款“CR-V”。

這輛車就是皓影。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不管是從幾乎一致的車身尺寸還是相似的側身線條,皓影與CR-V之間的關係已經不言而喻。繼繽智與XR-V、冠道與UR-V、鋒範與哥瑞、凌派與享域、奧德賽與艾力紳、雅閣與INSPIRE之後,皓影與CR-V成為本田“雙車戰略”之下的第七組車型,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

同牌不同廠,這是中國車市的獨有現象之一。高速增長期,兩家合資車企可以在同一品牌內通過差異化佈局實現銷量的快速增長;車市寒冬期,強勢品牌在同一細分市場內的雙車戰略則是最大化市場份額的重要武器之一。從最早的南北大眾,到如今豐田、本田紛紛開始佈局。而最新的一款,便是廣汽本田皓影。

在廣汽本田的SUV產品線中,上有冠道,下有繽智,但在中間最主流的緊湊型SUV市場中還缺少一個選手。再看東風本田,XR-V、CR-V、UR-V的產品矩陣已經成型。顯然,廣汽本田需要一款“CR-V”。

這輛車就是皓影。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不管是從幾乎一致的車身尺寸還是相似的側身線條,皓影與CR-V之間的關係已經不言而喻。繼繽智與XR-V、冠道與UR-V、鋒範與哥瑞、凌派與享域、奧德賽與艾力紳、雅閣與INSPIRE之後,皓影與CR-V成為本田“雙車戰略”之下的第七組車型,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並不均衡的雙車戰略

2019年1-8月,本田在中國市場終端銷量累計985,514輛,同比增長18.4%,其中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銷量比為50.3:49.7,同比分別增長9.9%和28.4%。

從累計銷量來看,本田在華兩家合資車企的表現相當均衡,但是當我們把銷量數據細化到具體車型,這一均衡性的背後,似乎有一些不那麼均衡之處。由於8月具體車型的銷量數據還未公開,我們暫以今年1-7月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車型銷量來進行分析。

"

同牌不同廠,這是中國車市的獨有現象之一。高速增長期,兩家合資車企可以在同一品牌內通過差異化佈局實現銷量的快速增長;車市寒冬期,強勢品牌在同一細分市場內的雙車戰略則是最大化市場份額的重要武器之一。從最早的南北大眾,到如今豐田、本田紛紛開始佈局。而最新的一款,便是廣汽本田皓影。

在廣汽本田的SUV產品線中,上有冠道,下有繽智,但在中間最主流的緊湊型SUV市場中還缺少一個選手。再看東風本田,XR-V、CR-V、UR-V的產品矩陣已經成型。顯然,廣汽本田需要一款“CR-V”。

這輛車就是皓影。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不管是從幾乎一致的車身尺寸還是相似的側身線條,皓影與CR-V之間的關係已經不言而喻。繼繽智與XR-V、冠道與UR-V、鋒範與哥瑞、凌派與享域、奧德賽與艾力紳、雅閣與INSPIRE之後,皓影與CR-V成為本田“雙車戰略”之下的第七組車型,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並不均衡的雙車戰略

2019年1-8月,本田在中國市場終端銷量累計985,514輛,同比增長18.4%,其中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銷量比為50.3:49.7,同比分別增長9.9%和28.4%。

從累計銷量來看,本田在華兩家合資車企的表現相當均衡,但是當我們把銷量數據細化到具體車型,這一均衡性的背後,似乎有一些不那麼均衡之處。由於8月具體車型的銷量數據還未公開,我們暫以今年1-7月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車型銷量來進行分析。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在中國兩家合資車企同一級別的車型,除了還沒有形成“鏡像”的思域與飛度,兩兩對應車型中真正做到“比翼齊飛”的只有繽智與XR-V,其它要麼是相差懸殊,要麼是都沒能打開市場。即便像雅閣和INSPIRE這種長相極為相似的車型,但是一個坐穩今年中型車銷量冠軍,另一個則一直遊離於主流市場邊緣,前者銷量是後者近5倍。

"

同牌不同廠,這是中國車市的獨有現象之一。高速增長期,兩家合資車企可以在同一品牌內通過差異化佈局實現銷量的快速增長;車市寒冬期,強勢品牌在同一細分市場內的雙車戰略則是最大化市場份額的重要武器之一。從最早的南北大眾,到如今豐田、本田紛紛開始佈局。而最新的一款,便是廣汽本田皓影。

在廣汽本田的SUV產品線中,上有冠道,下有繽智,但在中間最主流的緊湊型SUV市場中還缺少一個選手。再看東風本田,XR-V、CR-V、UR-V的產品矩陣已經成型。顯然,廣汽本田需要一款“CR-V”。

這輛車就是皓影。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不管是從幾乎一致的車身尺寸還是相似的側身線條,皓影與CR-V之間的關係已經不言而喻。繼繽智與XR-V、冠道與UR-V、鋒範與哥瑞、凌派與享域、奧德賽與艾力紳、雅閣與INSPIRE之後,皓影與CR-V成為本田“雙車戰略”之下的第七組車型,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並不均衡的雙車戰略

2019年1-8月,本田在中國市場終端銷量累計985,514輛,同比增長18.4%,其中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銷量比為50.3:49.7,同比分別增長9.9%和28.4%。

從累計銷量來看,本田在華兩家合資車企的表現相當均衡,但是當我們把銷量數據細化到具體車型,這一均衡性的背後,似乎有一些不那麼均衡之處。由於8月具體車型的銷量數據還未公開,我們暫以今年1-7月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車型銷量來進行分析。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在中國兩家合資車企同一級別的車型,除了還沒有形成“鏡像”的思域與飛度,兩兩對應車型中真正做到“比翼齊飛”的只有繽智與XR-V,其它要麼是相差懸殊,要麼是都沒能打開市場。即便像雅閣和INSPIRE這種長相極為相似的車型,但是一個坐穩今年中型車銷量冠軍,另一個則一直遊離於主流市場邊緣,前者銷量是後者近5倍。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規律:與全球車同名的車型賣得更好,在中國市場歷史更長的車型賣得更好。顯然,口碑、名氣與品牌背書,是決定銷量表現的重要因素。

能夠堅決貫徹“雙車戰略”,並使其行之有效的,品牌力一定足夠強勢,比如豐田和大眾,其目的是在未來存量競爭中爭奪被淘汰的弱勢品牌市場份額搶佔先機。

大眾是在中國最早組成兩家合資車企、最早落地“雙車戰略”的品牌,深耕30餘年,南北大眾對於國人的消費需求與預期把握是國內車企中的頂尖水平,在強大品牌影響力的支撐下,大眾也是“雙車戰略”執行效果最好的品牌。除了不能完全稱得上對等的凌渡與速騰,剩下同級別車型的銷量比沒有超過2的。接下來,小型SUV與中大型SUV兩個細分市場,一汽-大眾的對應車型也已經列入了計劃。

"

同牌不同廠,這是中國車市的獨有現象之一。高速增長期,兩家合資車企可以在同一品牌內通過差異化佈局實現銷量的快速增長;車市寒冬期,強勢品牌在同一細分市場內的雙車戰略則是最大化市場份額的重要武器之一。從最早的南北大眾,到如今豐田、本田紛紛開始佈局。而最新的一款,便是廣汽本田皓影。

在廣汽本田的SUV產品線中,上有冠道,下有繽智,但在中間最主流的緊湊型SUV市場中還缺少一個選手。再看東風本田,XR-V、CR-V、UR-V的產品矩陣已經成型。顯然,廣汽本田需要一款“CR-V”。

這輛車就是皓影。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不管是從幾乎一致的車身尺寸還是相似的側身線條,皓影與CR-V之間的關係已經不言而喻。繼繽智與XR-V、冠道與UR-V、鋒範與哥瑞、凌派與享域、奧德賽與艾力紳、雅閣與INSPIRE之後,皓影與CR-V成為本田“雙車戰略”之下的第七組車型,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並不均衡的雙車戰略

2019年1-8月,本田在中國市場終端銷量累計985,514輛,同比增長18.4%,其中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銷量比為50.3:49.7,同比分別增長9.9%和28.4%。

從累計銷量來看,本田在華兩家合資車企的表現相當均衡,但是當我們把銷量數據細化到具體車型,這一均衡性的背後,似乎有一些不那麼均衡之處。由於8月具體車型的銷量數據還未公開,我們暫以今年1-7月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車型銷量來進行分析。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在中國兩家合資車企同一級別的車型,除了還沒有形成“鏡像”的思域與飛度,兩兩對應車型中真正做到“比翼齊飛”的只有繽智與XR-V,其它要麼是相差懸殊,要麼是都沒能打開市場。即便像雅閣和INSPIRE這種長相極為相似的車型,但是一個坐穩今年中型車銷量冠軍,另一個則一直遊離於主流市場邊緣,前者銷量是後者近5倍。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規律:與全球車同名的車型賣得更好,在中國市場歷史更長的車型賣得更好。顯然,口碑、名氣與品牌背書,是決定銷量表現的重要因素。

能夠堅決貫徹“雙車戰略”,並使其行之有效的,品牌力一定足夠強勢,比如豐田和大眾,其目的是在未來存量競爭中爭奪被淘汰的弱勢品牌市場份額搶佔先機。

大眾是在中國最早組成兩家合資車企、最早落地“雙車戰略”的品牌,深耕30餘年,南北大眾對於國人的消費需求與預期把握是國內車企中的頂尖水平,在強大品牌影響力的支撐下,大眾也是“雙車戰略”執行效果最好的品牌。除了不能完全稱得上對等的凌渡與速騰,剩下同級別車型的銷量比沒有超過2的。接下來,小型SUV與中大型SUV兩個細分市場,一汽-大眾的對應車型也已經列入了計劃。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而南北豐田也展現出同等水平的均衡性,除了今年3月剛剛上市的亞洲龍外,在其它細分市場中,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的對應車型銷量比同樣沒有超過2的。從廣汽豐田註冊“威蘭達”的動作來看,豐田“雙車戰略”的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會落在RAV4所在的緊湊型SUV市場中。

"

同牌不同廠,這是中國車市的獨有現象之一。高速增長期,兩家合資車企可以在同一品牌內通過差異化佈局實現銷量的快速增長;車市寒冬期,強勢品牌在同一細分市場內的雙車戰略則是最大化市場份額的重要武器之一。從最早的南北大眾,到如今豐田、本田紛紛開始佈局。而最新的一款,便是廣汽本田皓影。

在廣汽本田的SUV產品線中,上有冠道,下有繽智,但在中間最主流的緊湊型SUV市場中還缺少一個選手。再看東風本田,XR-V、CR-V、UR-V的產品矩陣已經成型。顯然,廣汽本田需要一款“CR-V”。

這輛車就是皓影。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不管是從幾乎一致的車身尺寸還是相似的側身線條,皓影與CR-V之間的關係已經不言而喻。繼繽智與XR-V、冠道與UR-V、鋒範與哥瑞、凌派與享域、奧德賽與艾力紳、雅閣與INSPIRE之後,皓影與CR-V成為本田“雙車戰略”之下的第七組車型,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並不均衡的雙車戰略

2019年1-8月,本田在中國市場終端銷量累計985,514輛,同比增長18.4%,其中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銷量比為50.3:49.7,同比分別增長9.9%和28.4%。

從累計銷量來看,本田在華兩家合資車企的表現相當均衡,但是當我們把銷量數據細化到具體車型,這一均衡性的背後,似乎有一些不那麼均衡之處。由於8月具體車型的銷量數據還未公開,我們暫以今年1-7月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車型銷量來進行分析。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在中國兩家合資車企同一級別的車型,除了還沒有形成“鏡像”的思域與飛度,兩兩對應車型中真正做到“比翼齊飛”的只有繽智與XR-V,其它要麼是相差懸殊,要麼是都沒能打開市場。即便像雅閣和INSPIRE這種長相極為相似的車型,但是一個坐穩今年中型車銷量冠軍,另一個則一直遊離於主流市場邊緣,前者銷量是後者近5倍。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規律:與全球車同名的車型賣得更好,在中國市場歷史更長的車型賣得更好。顯然,口碑、名氣與品牌背書,是決定銷量表現的重要因素。

能夠堅決貫徹“雙車戰略”,並使其行之有效的,品牌力一定足夠強勢,比如豐田和大眾,其目的是在未來存量競爭中爭奪被淘汰的弱勢品牌市場份額搶佔先機。

大眾是在中國最早組成兩家合資車企、最早落地“雙車戰略”的品牌,深耕30餘年,南北大眾對於國人的消費需求與預期把握是國內車企中的頂尖水平,在強大品牌影響力的支撐下,大眾也是“雙車戰略”執行效果最好的品牌。除了不能完全稱得上對等的凌渡與速騰,剩下同級別車型的銷量比沒有超過2的。接下來,小型SUV與中大型SUV兩個細分市場,一汽-大眾的對應車型也已經列入了計劃。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而南北豐田也展現出同等水平的均衡性,除了今年3月剛剛上市的亞洲龍外,在其它細分市場中,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的對應車型銷量比同樣沒有超過2的。從廣汽豐田註冊“威蘭達”的動作來看,豐田“雙車戰略”的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會落在RAV4所在的緊湊型SUV市場中。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決定“雙車戰略”效果的三大因素

關鍵因素一:品牌

無論是大眾、豐田還是本田,他們在國內建立了兩家乘用車企,銷量和品牌力在國人心目中都是主流市場中最靠前的。強勢品牌的新車型,不僅消費者接受度高,甚至一定程度上消費者還在期望著強勢品牌不斷推新。

探歌與途嶽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兩款車型無論是定位還是命名都沒有先例,但是在上市後通過產品力表現和營銷推動,兩款車型在南北大眾各自大眾品牌車型中的銷量佔比已經達到了7%-8%,月銷過萬也是很多耕耘多年的對手都沒有達到的水平。

"

同牌不同廠,這是中國車市的獨有現象之一。高速增長期,兩家合資車企可以在同一品牌內通過差異化佈局實現銷量的快速增長;車市寒冬期,強勢品牌在同一細分市場內的雙車戰略則是最大化市場份額的重要武器之一。從最早的南北大眾,到如今豐田、本田紛紛開始佈局。而最新的一款,便是廣汽本田皓影。

在廣汽本田的SUV產品線中,上有冠道,下有繽智,但在中間最主流的緊湊型SUV市場中還缺少一個選手。再看東風本田,XR-V、CR-V、UR-V的產品矩陣已經成型。顯然,廣汽本田需要一款“CR-V”。

這輛車就是皓影。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不管是從幾乎一致的車身尺寸還是相似的側身線條,皓影與CR-V之間的關係已經不言而喻。繼繽智與XR-V、冠道與UR-V、鋒範與哥瑞、凌派與享域、奧德賽與艾力紳、雅閣與INSPIRE之後,皓影與CR-V成為本田“雙車戰略”之下的第七組車型,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並不均衡的雙車戰略

2019年1-8月,本田在中國市場終端銷量累計985,514輛,同比增長18.4%,其中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銷量比為50.3:49.7,同比分別增長9.9%和28.4%。

從累計銷量來看,本田在華兩家合資車企的表現相當均衡,但是當我們把銷量數據細化到具體車型,這一均衡性的背後,似乎有一些不那麼均衡之處。由於8月具體車型的銷量數據還未公開,我們暫以今年1-7月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車型銷量來進行分析。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在中國兩家合資車企同一級別的車型,除了還沒有形成“鏡像”的思域與飛度,兩兩對應車型中真正做到“比翼齊飛”的只有繽智與XR-V,其它要麼是相差懸殊,要麼是都沒能打開市場。即便像雅閣和INSPIRE這種長相極為相似的車型,但是一個坐穩今年中型車銷量冠軍,另一個則一直遊離於主流市場邊緣,前者銷量是後者近5倍。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規律:與全球車同名的車型賣得更好,在中國市場歷史更長的車型賣得更好。顯然,口碑、名氣與品牌背書,是決定銷量表現的重要因素。

能夠堅決貫徹“雙車戰略”,並使其行之有效的,品牌力一定足夠強勢,比如豐田和大眾,其目的是在未來存量競爭中爭奪被淘汰的弱勢品牌市場份額搶佔先機。

大眾是在中國最早組成兩家合資車企、最早落地“雙車戰略”的品牌,深耕30餘年,南北大眾對於國人的消費需求與預期把握是國內車企中的頂尖水平,在強大品牌影響力的支撐下,大眾也是“雙車戰略”執行效果最好的品牌。除了不能完全稱得上對等的凌渡與速騰,剩下同級別車型的銷量比沒有超過2的。接下來,小型SUV與中大型SUV兩個細分市場,一汽-大眾的對應車型也已經列入了計劃。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而南北豐田也展現出同等水平的均衡性,除了今年3月剛剛上市的亞洲龍外,在其它細分市場中,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的對應車型銷量比同樣沒有超過2的。從廣汽豐田註冊“威蘭達”的動作來看,豐田“雙車戰略”的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會落在RAV4所在的緊湊型SUV市場中。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決定“雙車戰略”效果的三大因素

關鍵因素一:品牌

無論是大眾、豐田還是本田,他們在國內建立了兩家乘用車企,銷量和品牌力在國人心目中都是主流市場中最靠前的。強勢品牌的新車型,不僅消費者接受度高,甚至一定程度上消費者還在期望著強勢品牌不斷推新。

探歌與途嶽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兩款車型無論是定位還是命名都沒有先例,但是在上市後通過產品力表現和營銷推動,兩款車型在南北大眾各自大眾品牌車型中的銷量佔比已經達到了7%-8%,月銷過萬也是很多耕耘多年的對手都沒有達到的水平。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雷凌則是另一個典型案例。在卡羅拉穩居國內轎車銷量TOP 3時,2014年雷凌的出現,並沒有因為和卡羅拉的重疊而被消費者遺忘,反而一步步登上了中國家用轎車市場的頭部市場。在中國緊湊型轎車銷量TOP 10中,雷凌是唯一沒有十年以上歷史的“年輕車型”。

關鍵因素二:本土化改造

大眾與豐田的雙車戰略成功也並非一朝一夕。當年一汽-大眾首次引進邁騰,儘管集聚大眾集團最新技術,但是卻始終無法賣過“魔改”的帕薩特領馭。在總結經驗後,2011年推出的新邁騰軸距加長100mm,補齊了後排空間不足的短板。帕薩特擁有“Passat”之名,邁騰則是正統的“真·Passat”,自此兩者才一道稱霸國內中型車市場。

"

同牌不同廠,這是中國車市的獨有現象之一。高速增長期,兩家合資車企可以在同一品牌內通過差異化佈局實現銷量的快速增長;車市寒冬期,強勢品牌在同一細分市場內的雙車戰略則是最大化市場份額的重要武器之一。從最早的南北大眾,到如今豐田、本田紛紛開始佈局。而最新的一款,便是廣汽本田皓影。

在廣汽本田的SUV產品線中,上有冠道,下有繽智,但在中間最主流的緊湊型SUV市場中還缺少一個選手。再看東風本田,XR-V、CR-V、UR-V的產品矩陣已經成型。顯然,廣汽本田需要一款“CR-V”。

這輛車就是皓影。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不管是從幾乎一致的車身尺寸還是相似的側身線條,皓影與CR-V之間的關係已經不言而喻。繼繽智與XR-V、冠道與UR-V、鋒範與哥瑞、凌派與享域、奧德賽與艾力紳、雅閣與INSPIRE之後,皓影與CR-V成為本田“雙車戰略”之下的第七組車型,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並不均衡的雙車戰略

2019年1-8月,本田在中國市場終端銷量累計985,514輛,同比增長18.4%,其中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銷量比為50.3:49.7,同比分別增長9.9%和28.4%。

從累計銷量來看,本田在華兩家合資車企的表現相當均衡,但是當我們把銷量數據細化到具體車型,這一均衡性的背後,似乎有一些不那麼均衡之處。由於8月具體車型的銷量數據還未公開,我們暫以今年1-7月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車型銷量來進行分析。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在中國兩家合資車企同一級別的車型,除了還沒有形成“鏡像”的思域與飛度,兩兩對應車型中真正做到“比翼齊飛”的只有繽智與XR-V,其它要麼是相差懸殊,要麼是都沒能打開市場。即便像雅閣和INSPIRE這種長相極為相似的車型,但是一個坐穩今年中型車銷量冠軍,另一個則一直遊離於主流市場邊緣,前者銷量是後者近5倍。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規律:與全球車同名的車型賣得更好,在中國市場歷史更長的車型賣得更好。顯然,口碑、名氣與品牌背書,是決定銷量表現的重要因素。

能夠堅決貫徹“雙車戰略”,並使其行之有效的,品牌力一定足夠強勢,比如豐田和大眾,其目的是在未來存量競爭中爭奪被淘汰的弱勢品牌市場份額搶佔先機。

大眾是在中國最早組成兩家合資車企、最早落地“雙車戰略”的品牌,深耕30餘年,南北大眾對於國人的消費需求與預期把握是國內車企中的頂尖水平,在強大品牌影響力的支撐下,大眾也是“雙車戰略”執行效果最好的品牌。除了不能完全稱得上對等的凌渡與速騰,剩下同級別車型的銷量比沒有超過2的。接下來,小型SUV與中大型SUV兩個細分市場,一汽-大眾的對應車型也已經列入了計劃。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而南北豐田也展現出同等水平的均衡性,除了今年3月剛剛上市的亞洲龍外,在其它細分市場中,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的對應車型銷量比同樣沒有超過2的。從廣汽豐田註冊“威蘭達”的動作來看,豐田“雙車戰略”的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會落在RAV4所在的緊湊型SUV市場中。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決定“雙車戰略”效果的三大因素

關鍵因素一:品牌

無論是大眾、豐田還是本田,他們在國內建立了兩家乘用車企,銷量和品牌力在國人心目中都是主流市場中最靠前的。強勢品牌的新車型,不僅消費者接受度高,甚至一定程度上消費者還在期望著強勢品牌不斷推新。

探歌與途嶽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兩款車型無論是定位還是命名都沒有先例,但是在上市後通過產品力表現和營銷推動,兩款車型在南北大眾各自大眾品牌車型中的銷量佔比已經達到了7%-8%,月銷過萬也是很多耕耘多年的對手都沒有達到的水平。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雷凌則是另一個典型案例。在卡羅拉穩居國內轎車銷量TOP 3時,2014年雷凌的出現,並沒有因為和卡羅拉的重疊而被消費者遺忘,反而一步步登上了中國家用轎車市場的頭部市場。在中國緊湊型轎車銷量TOP 10中,雷凌是唯一沒有十年以上歷史的“年輕車型”。

關鍵因素二:本土化改造

大眾與豐田的雙車戰略成功也並非一朝一夕。當年一汽-大眾首次引進邁騰,儘管集聚大眾集團最新技術,但是卻始終無法賣過“魔改”的帕薩特領馭。在總結經驗後,2011年推出的新邁騰軸距加長100mm,補齊了後排空間不足的短板。帕薩特擁有“Passat”之名,邁騰則是正統的“真·Passat”,自此兩者才一道稱霸國內中型車市場。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所以,雙車並不只是簡單的複製粘貼,而是真正能捕捉到中國用戶需求,並提供滿足需求的多個產品共消費者選擇。

關鍵因素三:差異化

這是最考驗車企開發功力之處。南北大眾的同平臺車型,在造型上的差異已經漸漸凸顯:一汽-大眾更加潮範兒,上汽大眾則偏於硬朗。兩者的加和實現了對最廣大消費人群偏好的覆蓋。豐田同樣也是如此,除了造型上太過個性導致難以下筆修改的奕澤與C-HR。

"

同牌不同廠,這是中國車市的獨有現象之一。高速增長期,兩家合資車企可以在同一品牌內通過差異化佈局實現銷量的快速增長;車市寒冬期,強勢品牌在同一細分市場內的雙車戰略則是最大化市場份額的重要武器之一。從最早的南北大眾,到如今豐田、本田紛紛開始佈局。而最新的一款,便是廣汽本田皓影。

在廣汽本田的SUV產品線中,上有冠道,下有繽智,但在中間最主流的緊湊型SUV市場中還缺少一個選手。再看東風本田,XR-V、CR-V、UR-V的產品矩陣已經成型。顯然,廣汽本田需要一款“CR-V”。

這輛車就是皓影。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不管是從幾乎一致的車身尺寸還是相似的側身線條,皓影與CR-V之間的關係已經不言而喻。繼繽智與XR-V、冠道與UR-V、鋒範與哥瑞、凌派與享域、奧德賽與艾力紳、雅閣與INSPIRE之後,皓影與CR-V成為本田“雙車戰略”之下的第七組車型,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並不均衡的雙車戰略

2019年1-8月,本田在中國市場終端銷量累計985,514輛,同比增長18.4%,其中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銷量比為50.3:49.7,同比分別增長9.9%和28.4%。

從累計銷量來看,本田在華兩家合資車企的表現相當均衡,但是當我們把銷量數據細化到具體車型,這一均衡性的背後,似乎有一些不那麼均衡之處。由於8月具體車型的銷量數據還未公開,我們暫以今年1-7月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車型銷量來進行分析。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在中國兩家合資車企同一級別的車型,除了還沒有形成“鏡像”的思域與飛度,兩兩對應車型中真正做到“比翼齊飛”的只有繽智與XR-V,其它要麼是相差懸殊,要麼是都沒能打開市場。即便像雅閣和INSPIRE這種長相極為相似的車型,但是一個坐穩今年中型車銷量冠軍,另一個則一直遊離於主流市場邊緣,前者銷量是後者近5倍。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規律:與全球車同名的車型賣得更好,在中國市場歷史更長的車型賣得更好。顯然,口碑、名氣與品牌背書,是決定銷量表現的重要因素。

能夠堅決貫徹“雙車戰略”,並使其行之有效的,品牌力一定足夠強勢,比如豐田和大眾,其目的是在未來存量競爭中爭奪被淘汰的弱勢品牌市場份額搶佔先機。

大眾是在中國最早組成兩家合資車企、最早落地“雙車戰略”的品牌,深耕30餘年,南北大眾對於國人的消費需求與預期把握是國內車企中的頂尖水平,在強大品牌影響力的支撐下,大眾也是“雙車戰略”執行效果最好的品牌。除了不能完全稱得上對等的凌渡與速騰,剩下同級別車型的銷量比沒有超過2的。接下來,小型SUV與中大型SUV兩個細分市場,一汽-大眾的對應車型也已經列入了計劃。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而南北豐田也展現出同等水平的均衡性,除了今年3月剛剛上市的亞洲龍外,在其它細分市場中,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的對應車型銷量比同樣沒有超過2的。從廣汽豐田註冊“威蘭達”的動作來看,豐田“雙車戰略”的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會落在RAV4所在的緊湊型SUV市場中。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決定“雙車戰略”效果的三大因素

關鍵因素一:品牌

無論是大眾、豐田還是本田,他們在國內建立了兩家乘用車企,銷量和品牌力在國人心目中都是主流市場中最靠前的。強勢品牌的新車型,不僅消費者接受度高,甚至一定程度上消費者還在期望著強勢品牌不斷推新。

探歌與途嶽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兩款車型無論是定位還是命名都沒有先例,但是在上市後通過產品力表現和營銷推動,兩款車型在南北大眾各自大眾品牌車型中的銷量佔比已經達到了7%-8%,月銷過萬也是很多耕耘多年的對手都沒有達到的水平。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雷凌則是另一個典型案例。在卡羅拉穩居國內轎車銷量TOP 3時,2014年雷凌的出現,並沒有因為和卡羅拉的重疊而被消費者遺忘,反而一步步登上了中國家用轎車市場的頭部市場。在中國緊湊型轎車銷量TOP 10中,雷凌是唯一沒有十年以上歷史的“年輕車型”。

關鍵因素二:本土化改造

大眾與豐田的雙車戰略成功也並非一朝一夕。當年一汽-大眾首次引進邁騰,儘管集聚大眾集團最新技術,但是卻始終無法賣過“魔改”的帕薩特領馭。在總結經驗後,2011年推出的新邁騰軸距加長100mm,補齊了後排空間不足的短板。帕薩特擁有“Passat”之名,邁騰則是正統的“真·Passat”,自此兩者才一道稱霸國內中型車市場。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所以,雙車並不只是簡單的複製粘貼,而是真正能捕捉到中國用戶需求,並提供滿足需求的多個產品共消費者選擇。

關鍵因素三:差異化

這是最考驗車企開發功力之處。南北大眾的同平臺車型,在造型上的差異已經漸漸凸顯:一汽-大眾更加潮範兒,上汽大眾則偏於硬朗。兩者的加和實現了對最廣大消費人群偏好的覆蓋。豐田同樣也是如此,除了造型上太過個性導致難以下筆修改的奕澤與C-HR。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除了造型上的差異化,不同的產品定位也會產生差異化。比如凱美瑞與亞洲龍,兩者面向的消費人群特徵就因為產品定位的區分而產生差異。

本田如何賣好名氣不夠響的車?

與大眾、豐田相比,本田的雙車佈局在數量與質量上,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本田的雙車戰略是從表現相對平庸的市場開始,在最強勢的幾個細分市場動作反而偏慢,INSPIRE是首個介入本田強勢市場的“第二車型”,但是表現上並沒有達到本田的預期,如今皓影同樣也是奔著強勢市場去的。

雅閣知名度很高,但是INSPIRE對這一背書的利用並沒有達到最大化效果。CR-V同樣也有很強的背書效應,那麼皓影是如何做的呢?從皓影前期的傳播推廣思路中,我們不難發現廣汽本田已經有意識地在吸取INSPIRE的經驗。

1. 認知度

前面說過,本田“雙車戰略”中相對成功的車型,往往都是知名度更高的全球化車型。此時,起另一個名字的同級別車型,首先要做到的是讓用戶記住這個新名字。

"

同牌不同廠,這是中國車市的獨有現象之一。高速增長期,兩家合資車企可以在同一品牌內通過差異化佈局實現銷量的快速增長;車市寒冬期,強勢品牌在同一細分市場內的雙車戰略則是最大化市場份額的重要武器之一。從最早的南北大眾,到如今豐田、本田紛紛開始佈局。而最新的一款,便是廣汽本田皓影。

在廣汽本田的SUV產品線中,上有冠道,下有繽智,但在中間最主流的緊湊型SUV市場中還缺少一個選手。再看東風本田,XR-V、CR-V、UR-V的產品矩陣已經成型。顯然,廣汽本田需要一款“CR-V”。

這輛車就是皓影。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不管是從幾乎一致的車身尺寸還是相似的側身線條,皓影與CR-V之間的關係已經不言而喻。繼繽智與XR-V、冠道與UR-V、鋒範與哥瑞、凌派與享域、奧德賽與艾力紳、雅閣與INSPIRE之後,皓影與CR-V成為本田“雙車戰略”之下的第七組車型,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並不均衡的雙車戰略

2019年1-8月,本田在中國市場終端銷量累計985,514輛,同比增長18.4%,其中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銷量比為50.3:49.7,同比分別增長9.9%和28.4%。

從累計銷量來看,本田在華兩家合資車企的表現相當均衡,但是當我們把銷量數據細化到具體車型,這一均衡性的背後,似乎有一些不那麼均衡之處。由於8月具體車型的銷量數據還未公開,我們暫以今年1-7月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車型銷量來進行分析。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在中國兩家合資車企同一級別的車型,除了還沒有形成“鏡像”的思域與飛度,兩兩對應車型中真正做到“比翼齊飛”的只有繽智與XR-V,其它要麼是相差懸殊,要麼是都沒能打開市場。即便像雅閣和INSPIRE這種長相極為相似的車型,但是一個坐穩今年中型車銷量冠軍,另一個則一直遊離於主流市場邊緣,前者銷量是後者近5倍。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規律:與全球車同名的車型賣得更好,在中國市場歷史更長的車型賣得更好。顯然,口碑、名氣與品牌背書,是決定銷量表現的重要因素。

能夠堅決貫徹“雙車戰略”,並使其行之有效的,品牌力一定足夠強勢,比如豐田和大眾,其目的是在未來存量競爭中爭奪被淘汰的弱勢品牌市場份額搶佔先機。

大眾是在中國最早組成兩家合資車企、最早落地“雙車戰略”的品牌,深耕30餘年,南北大眾對於國人的消費需求與預期把握是國內車企中的頂尖水平,在強大品牌影響力的支撐下,大眾也是“雙車戰略”執行效果最好的品牌。除了不能完全稱得上對等的凌渡與速騰,剩下同級別車型的銷量比沒有超過2的。接下來,小型SUV與中大型SUV兩個細分市場,一汽-大眾的對應車型也已經列入了計劃。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而南北豐田也展現出同等水平的均衡性,除了今年3月剛剛上市的亞洲龍外,在其它細分市場中,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的對應車型銷量比同樣沒有超過2的。從廣汽豐田註冊“威蘭達”的動作來看,豐田“雙車戰略”的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會落在RAV4所在的緊湊型SUV市場中。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決定“雙車戰略”效果的三大因素

關鍵因素一:品牌

無論是大眾、豐田還是本田,他們在國內建立了兩家乘用車企,銷量和品牌力在國人心目中都是主流市場中最靠前的。強勢品牌的新車型,不僅消費者接受度高,甚至一定程度上消費者還在期望著強勢品牌不斷推新。

探歌與途嶽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兩款車型無論是定位還是命名都沒有先例,但是在上市後通過產品力表現和營銷推動,兩款車型在南北大眾各自大眾品牌車型中的銷量佔比已經達到了7%-8%,月銷過萬也是很多耕耘多年的對手都沒有達到的水平。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雷凌則是另一個典型案例。在卡羅拉穩居國內轎車銷量TOP 3時,2014年雷凌的出現,並沒有因為和卡羅拉的重疊而被消費者遺忘,反而一步步登上了中國家用轎車市場的頭部市場。在中國緊湊型轎車銷量TOP 10中,雷凌是唯一沒有十年以上歷史的“年輕車型”。

關鍵因素二:本土化改造

大眾與豐田的雙車戰略成功也並非一朝一夕。當年一汽-大眾首次引進邁騰,儘管集聚大眾集團最新技術,但是卻始終無法賣過“魔改”的帕薩特領馭。在總結經驗後,2011年推出的新邁騰軸距加長100mm,補齊了後排空間不足的短板。帕薩特擁有“Passat”之名,邁騰則是正統的“真·Passat”,自此兩者才一道稱霸國內中型車市場。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所以,雙車並不只是簡單的複製粘貼,而是真正能捕捉到中國用戶需求,並提供滿足需求的多個產品共消費者選擇。

關鍵因素三:差異化

這是最考驗車企開發功力之處。南北大眾的同平臺車型,在造型上的差異已經漸漸凸顯:一汽-大眾更加潮範兒,上汽大眾則偏於硬朗。兩者的加和實現了對最廣大消費人群偏好的覆蓋。豐田同樣也是如此,除了造型上太過個性導致難以下筆修改的奕澤與C-HR。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除了造型上的差異化,不同的產品定位也會產生差異化。比如凱美瑞與亞洲龍,兩者面向的消費人群特徵就因為產品定位的區分而產生差異。

本田如何賣好名氣不夠響的車?

與大眾、豐田相比,本田的雙車佈局在數量與質量上,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本田的雙車戰略是從表現相對平庸的市場開始,在最強勢的幾個細分市場動作反而偏慢,INSPIRE是首個介入本田強勢市場的“第二車型”,但是表現上並沒有達到本田的預期,如今皓影同樣也是奔著強勢市場去的。

雅閣知名度很高,但是INSPIRE對這一背書的利用並沒有達到最大化效果。CR-V同樣也有很強的背書效應,那麼皓影是如何做的呢?從皓影前期的傳播推廣思路中,我們不難發現廣汽本田已經有意識地在吸取INSPIRE的經驗。

1. 認知度

前面說過,本田“雙車戰略”中相對成功的車型,往往都是知名度更高的全球化車型。此時,起另一個名字的同級別車型,首先要做到的是讓用戶記住這個新名字。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所以,皓影的第一波傳播即是“猜名字”。顯然,廣汽本田意識到了讓用戶記住一個與強勢車型同級別新車型的名字,是多麼重要。略顯神祕的命名發佈會能加深公眾對“皓影”名字的印象,而且這個名字無形中讓人聯想到“魅影”、“曜影”等車型,潛意識中提升了檔次感。

2. 本土化

CR-V在國內已經有了超過10年的歷史,在本土消費需求把握上有了深厚的積澱。而廣汽本田雖是首次涉及這一市場,但相應也會得到同樣的輸出,同時繽智和漢蘭達的熱銷,也廣汽本田在SUV市場的品牌底氣。

3. 差異化

這應當是決定未來皓影表現的關鍵因素。從目前已有的官方資料來看,皓影與CR-V在側身線條上有著較高的相似度,而前臉和尾部採用了新的設計風格,但對於不是非常瞭解兩款車型的用戶,在分辨時並不會有強差異感覺。

"

同牌不同廠,這是中國車市的獨有現象之一。高速增長期,兩家合資車企可以在同一品牌內通過差異化佈局實現銷量的快速增長;車市寒冬期,強勢品牌在同一細分市場內的雙車戰略則是最大化市場份額的重要武器之一。從最早的南北大眾,到如今豐田、本田紛紛開始佈局。而最新的一款,便是廣汽本田皓影。

在廣汽本田的SUV產品線中,上有冠道,下有繽智,但在中間最主流的緊湊型SUV市場中還缺少一個選手。再看東風本田,XR-V、CR-V、UR-V的產品矩陣已經成型。顯然,廣汽本田需要一款“CR-V”。

這輛車就是皓影。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不管是從幾乎一致的車身尺寸還是相似的側身線條,皓影與CR-V之間的關係已經不言而喻。繼繽智與XR-V、冠道與UR-V、鋒範與哥瑞、凌派與享域、奧德賽與艾力紳、雅閣與INSPIRE之後,皓影與CR-V成為本田“雙車戰略”之下的第七組車型,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並不均衡的雙車戰略

2019年1-8月,本田在中國市場終端銷量累計985,514輛,同比增長18.4%,其中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銷量比為50.3:49.7,同比分別增長9.9%和28.4%。

從累計銷量來看,本田在華兩家合資車企的表現相當均衡,但是當我們把銷量數據細化到具體車型,這一均衡性的背後,似乎有一些不那麼均衡之處。由於8月具體車型的銷量數據還未公開,我們暫以今年1-7月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車型銷量來進行分析。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在中國兩家合資車企同一級別的車型,除了還沒有形成“鏡像”的思域與飛度,兩兩對應車型中真正做到“比翼齊飛”的只有繽智與XR-V,其它要麼是相差懸殊,要麼是都沒能打開市場。即便像雅閣和INSPIRE這種長相極為相似的車型,但是一個坐穩今年中型車銷量冠軍,另一個則一直遊離於主流市場邊緣,前者銷量是後者近5倍。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規律:與全球車同名的車型賣得更好,在中國市場歷史更長的車型賣得更好。顯然,口碑、名氣與品牌背書,是決定銷量表現的重要因素。

能夠堅決貫徹“雙車戰略”,並使其行之有效的,品牌力一定足夠強勢,比如豐田和大眾,其目的是在未來存量競爭中爭奪被淘汰的弱勢品牌市場份額搶佔先機。

大眾是在中國最早組成兩家合資車企、最早落地“雙車戰略”的品牌,深耕30餘年,南北大眾對於國人的消費需求與預期把握是國內車企中的頂尖水平,在強大品牌影響力的支撐下,大眾也是“雙車戰略”執行效果最好的品牌。除了不能完全稱得上對等的凌渡與速騰,剩下同級別車型的銷量比沒有超過2的。接下來,小型SUV與中大型SUV兩個細分市場,一汽-大眾的對應車型也已經列入了計劃。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而南北豐田也展現出同等水平的均衡性,除了今年3月剛剛上市的亞洲龍外,在其它細分市場中,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的對應車型銷量比同樣沒有超過2的。從廣汽豐田註冊“威蘭達”的動作來看,豐田“雙車戰略”的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會落在RAV4所在的緊湊型SUV市場中。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決定“雙車戰略”效果的三大因素

關鍵因素一:品牌

無論是大眾、豐田還是本田,他們在國內建立了兩家乘用車企,銷量和品牌力在國人心目中都是主流市場中最靠前的。強勢品牌的新車型,不僅消費者接受度高,甚至一定程度上消費者還在期望著強勢品牌不斷推新。

探歌與途嶽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兩款車型無論是定位還是命名都沒有先例,但是在上市後通過產品力表現和營銷推動,兩款車型在南北大眾各自大眾品牌車型中的銷量佔比已經達到了7%-8%,月銷過萬也是很多耕耘多年的對手都沒有達到的水平。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雷凌則是另一個典型案例。在卡羅拉穩居國內轎車銷量TOP 3時,2014年雷凌的出現,並沒有因為和卡羅拉的重疊而被消費者遺忘,反而一步步登上了中國家用轎車市場的頭部市場。在中國緊湊型轎車銷量TOP 10中,雷凌是唯一沒有十年以上歷史的“年輕車型”。

關鍵因素二:本土化改造

大眾與豐田的雙車戰略成功也並非一朝一夕。當年一汽-大眾首次引進邁騰,儘管集聚大眾集團最新技術,但是卻始終無法賣過“魔改”的帕薩特領馭。在總結經驗後,2011年推出的新邁騰軸距加長100mm,補齊了後排空間不足的短板。帕薩特擁有“Passat”之名,邁騰則是正統的“真·Passat”,自此兩者才一道稱霸國內中型車市場。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所以,雙車並不只是簡單的複製粘貼,而是真正能捕捉到中國用戶需求,並提供滿足需求的多個產品共消費者選擇。

關鍵因素三:差異化

這是最考驗車企開發功力之處。南北大眾的同平臺車型,在造型上的差異已經漸漸凸顯:一汽-大眾更加潮範兒,上汽大眾則偏於硬朗。兩者的加和實現了對最廣大消費人群偏好的覆蓋。豐田同樣也是如此,除了造型上太過個性導致難以下筆修改的奕澤與C-HR。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除了造型上的差異化,不同的產品定位也會產生差異化。比如凱美瑞與亞洲龍,兩者面向的消費人群特徵就因為產品定位的區分而產生差異。

本田如何賣好名氣不夠響的車?

與大眾、豐田相比,本田的雙車佈局在數量與質量上,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本田的雙車戰略是從表現相對平庸的市場開始,在最強勢的幾個細分市場動作反而偏慢,INSPIRE是首個介入本田強勢市場的“第二車型”,但是表現上並沒有達到本田的預期,如今皓影同樣也是奔著強勢市場去的。

雅閣知名度很高,但是INSPIRE對這一背書的利用並沒有達到最大化效果。CR-V同樣也有很強的背書效應,那麼皓影是如何做的呢?從皓影前期的傳播推廣思路中,我們不難發現廣汽本田已經有意識地在吸取INSPIRE的經驗。

1. 認知度

前面說過,本田“雙車戰略”中相對成功的車型,往往都是知名度更高的全球化車型。此時,起另一個名字的同級別車型,首先要做到的是讓用戶記住這個新名字。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所以,皓影的第一波傳播即是“猜名字”。顯然,廣汽本田意識到了讓用戶記住一個與強勢車型同級別新車型的名字,是多麼重要。略顯神祕的命名發佈會能加深公眾對“皓影”名字的印象,而且這個名字無形中讓人聯想到“魅影”、“曜影”等車型,潛意識中提升了檔次感。

2. 本土化

CR-V在國內已經有了超過10年的歷史,在本土消費需求把握上有了深厚的積澱。而廣汽本田雖是首次涉及這一市場,但相應也會得到同樣的輸出,同時繽智和漢蘭達的熱銷,也廣汽本田在SUV市場的品牌底氣。

3. 差異化

這應當是決定未來皓影表現的關鍵因素。從目前已有的官方資料來看,皓影與CR-V在側身線條上有著較高的相似度,而前臉和尾部採用了新的設計風格,但對於不是非常瞭解兩款車型的用戶,在分辨時並不會有強差異感覺。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在產品本身受限於車身、底盤結構等工程因素無法體現更多的差異時,營銷就顯得格外重要。在皓影公佈命名後,所有對造型的傳播都指向“美”這一在同級別車型中鮮見的要素。官方的圖片同樣也都是圍繞著皓影與CR-V差異最大的細節部分。用這種方式,皓影在極力闡述自己的“與眾不同”。

所以,差異化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不一樣,更重要的是讓消費者“認為不一樣”,此時產品差異化與營銷差異化處於同等重要的位置。卡羅拉與雷凌,就是營銷差異化的經典案例之一。

"

同牌不同廠,這是中國車市的獨有現象之一。高速增長期,兩家合資車企可以在同一品牌內通過差異化佈局實現銷量的快速增長;車市寒冬期,強勢品牌在同一細分市場內的雙車戰略則是最大化市場份額的重要武器之一。從最早的南北大眾,到如今豐田、本田紛紛開始佈局。而最新的一款,便是廣汽本田皓影。

在廣汽本田的SUV產品線中,上有冠道,下有繽智,但在中間最主流的緊湊型SUV市場中還缺少一個選手。再看東風本田,XR-V、CR-V、UR-V的產品矩陣已經成型。顯然,廣汽本田需要一款“CR-V”。

這輛車就是皓影。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不管是從幾乎一致的車身尺寸還是相似的側身線條,皓影與CR-V之間的關係已經不言而喻。繼繽智與XR-V、冠道與UR-V、鋒範與哥瑞、凌派與享域、奧德賽與艾力紳、雅閣與INSPIRE之後,皓影與CR-V成為本田“雙車戰略”之下的第七組車型,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並不均衡的雙車戰略

2019年1-8月,本田在中國市場終端銷量累計985,514輛,同比增長18.4%,其中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銷量比為50.3:49.7,同比分別增長9.9%和28.4%。

從累計銷量來看,本田在華兩家合資車企的表現相當均衡,但是當我們把銷量數據細化到具體車型,這一均衡性的背後,似乎有一些不那麼均衡之處。由於8月具體車型的銷量數據還未公開,我們暫以今年1-7月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車型銷量來進行分析。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在中國兩家合資車企同一級別的車型,除了還沒有形成“鏡像”的思域與飛度,兩兩對應車型中真正做到“比翼齊飛”的只有繽智與XR-V,其它要麼是相差懸殊,要麼是都沒能打開市場。即便像雅閣和INSPIRE這種長相極為相似的車型,但是一個坐穩今年中型車銷量冠軍,另一個則一直遊離於主流市場邊緣,前者銷量是後者近5倍。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規律:與全球車同名的車型賣得更好,在中國市場歷史更長的車型賣得更好。顯然,口碑、名氣與品牌背書,是決定銷量表現的重要因素。

能夠堅決貫徹“雙車戰略”,並使其行之有效的,品牌力一定足夠強勢,比如豐田和大眾,其目的是在未來存量競爭中爭奪被淘汰的弱勢品牌市場份額搶佔先機。

大眾是在中國最早組成兩家合資車企、最早落地“雙車戰略”的品牌,深耕30餘年,南北大眾對於國人的消費需求與預期把握是國內車企中的頂尖水平,在強大品牌影響力的支撐下,大眾也是“雙車戰略”執行效果最好的品牌。除了不能完全稱得上對等的凌渡與速騰,剩下同級別車型的銷量比沒有超過2的。接下來,小型SUV與中大型SUV兩個細分市場,一汽-大眾的對應車型也已經列入了計劃。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而南北豐田也展現出同等水平的均衡性,除了今年3月剛剛上市的亞洲龍外,在其它細分市場中,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的對應車型銷量比同樣沒有超過2的。從廣汽豐田註冊“威蘭達”的動作來看,豐田“雙車戰略”的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會落在RAV4所在的緊湊型SUV市場中。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決定“雙車戰略”效果的三大因素

關鍵因素一:品牌

無論是大眾、豐田還是本田,他們在國內建立了兩家乘用車企,銷量和品牌力在國人心目中都是主流市場中最靠前的。強勢品牌的新車型,不僅消費者接受度高,甚至一定程度上消費者還在期望著強勢品牌不斷推新。

探歌與途嶽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兩款車型無論是定位還是命名都沒有先例,但是在上市後通過產品力表現和營銷推動,兩款車型在南北大眾各自大眾品牌車型中的銷量佔比已經達到了7%-8%,月銷過萬也是很多耕耘多年的對手都沒有達到的水平。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雷凌則是另一個典型案例。在卡羅拉穩居國內轎車銷量TOP 3時,2014年雷凌的出現,並沒有因為和卡羅拉的重疊而被消費者遺忘,反而一步步登上了中國家用轎車市場的頭部市場。在中國緊湊型轎車銷量TOP 10中,雷凌是唯一沒有十年以上歷史的“年輕車型”。

關鍵因素二:本土化改造

大眾與豐田的雙車戰略成功也並非一朝一夕。當年一汽-大眾首次引進邁騰,儘管集聚大眾集團最新技術,但是卻始終無法賣過“魔改”的帕薩特領馭。在總結經驗後,2011年推出的新邁騰軸距加長100mm,補齊了後排空間不足的短板。帕薩特擁有“Passat”之名,邁騰則是正統的“真·Passat”,自此兩者才一道稱霸國內中型車市場。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所以,雙車並不只是簡單的複製粘貼,而是真正能捕捉到中國用戶需求,並提供滿足需求的多個產品共消費者選擇。

關鍵因素三:差異化

這是最考驗車企開發功力之處。南北大眾的同平臺車型,在造型上的差異已經漸漸凸顯:一汽-大眾更加潮範兒,上汽大眾則偏於硬朗。兩者的加和實現了對最廣大消費人群偏好的覆蓋。豐田同樣也是如此,除了造型上太過個性導致難以下筆修改的奕澤與C-HR。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除了造型上的差異化,不同的產品定位也會產生差異化。比如凱美瑞與亞洲龍,兩者面向的消費人群特徵就因為產品定位的區分而產生差異。

本田如何賣好名氣不夠響的車?

與大眾、豐田相比,本田的雙車佈局在數量與質量上,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本田的雙車戰略是從表現相對平庸的市場開始,在最強勢的幾個細分市場動作反而偏慢,INSPIRE是首個介入本田強勢市場的“第二車型”,但是表現上並沒有達到本田的預期,如今皓影同樣也是奔著強勢市場去的。

雅閣知名度很高,但是INSPIRE對這一背書的利用並沒有達到最大化效果。CR-V同樣也有很強的背書效應,那麼皓影是如何做的呢?從皓影前期的傳播推廣思路中,我們不難發現廣汽本田已經有意識地在吸取INSPIRE的經驗。

1. 認知度

前面說過,本田“雙車戰略”中相對成功的車型,往往都是知名度更高的全球化車型。此時,起另一個名字的同級別車型,首先要做到的是讓用戶記住這個新名字。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所以,皓影的第一波傳播即是“猜名字”。顯然,廣汽本田意識到了讓用戶記住一個與強勢車型同級別新車型的名字,是多麼重要。略顯神祕的命名發佈會能加深公眾對“皓影”名字的印象,而且這個名字無形中讓人聯想到“魅影”、“曜影”等車型,潛意識中提升了檔次感。

2. 本土化

CR-V在國內已經有了超過10年的歷史,在本土消費需求把握上有了深厚的積澱。而廣汽本田雖是首次涉及這一市場,但相應也會得到同樣的輸出,同時繽智和漢蘭達的熱銷,也廣汽本田在SUV市場的品牌底氣。

3. 差異化

這應當是決定未來皓影表現的關鍵因素。從目前已有的官方資料來看,皓影與CR-V在側身線條上有著較高的相似度,而前臉和尾部採用了新的設計風格,但對於不是非常瞭解兩款車型的用戶,在分辨時並不會有強差異感覺。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在產品本身受限於車身、底盤結構等工程因素無法體現更多的差異時,營銷就顯得格外重要。在皓影公佈命名後,所有對造型的傳播都指向“美”這一在同級別車型中鮮見的要素。官方的圖片同樣也都是圍繞著皓影與CR-V差異最大的細節部分。用這種方式,皓影在極力闡述自己的“與眾不同”。

所以,差異化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不一樣,更重要的是讓消費者“認為不一樣”,此時產品差異化與營銷差異化處於同等重要的位置。卡羅拉與雷凌,就是營銷差異化的經典案例之一。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皓影的定價會不會有驚喜?

既然是“姊妹車款”,那皓影的價格與CR-V在總體區間上不會有大差異,1.5T車型基本可以確定也落在17-25萬元之間。但是皓影可以在具體車型的配置與價格上與CR-V產生錯位。

在價格方面,CR-V不考慮手動經典版的起步價為17.98萬元,對於皓影而言,可以通過對於配置的權衡,用一個更加有競爭力的起步價吸引到用戶的關注。參考冠道與UR-V的車型佈局差異,冠道即用一款“象徵性”的指導價22萬元的240TURBO兩驅精英版,相比UR-V營造出更加親民的印象。

"

同牌不同廠,這是中國車市的獨有現象之一。高速增長期,兩家合資車企可以在同一品牌內通過差異化佈局實現銷量的快速增長;車市寒冬期,強勢品牌在同一細分市場內的雙車戰略則是最大化市場份額的重要武器之一。從最早的南北大眾,到如今豐田、本田紛紛開始佈局。而最新的一款,便是廣汽本田皓影。

在廣汽本田的SUV產品線中,上有冠道,下有繽智,但在中間最主流的緊湊型SUV市場中還缺少一個選手。再看東風本田,XR-V、CR-V、UR-V的產品矩陣已經成型。顯然,廣汽本田需要一款“CR-V”。

這輛車就是皓影。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不管是從幾乎一致的車身尺寸還是相似的側身線條,皓影與CR-V之間的關係已經不言而喻。繼繽智與XR-V、冠道與UR-V、鋒範與哥瑞、凌派與享域、奧德賽與艾力紳、雅閣與INSPIRE之後,皓影與CR-V成為本田“雙車戰略”之下的第七組車型,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並不均衡的雙車戰略

2019年1-8月,本田在中國市場終端銷量累計985,514輛,同比增長18.4%,其中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銷量比為50.3:49.7,同比分別增長9.9%和28.4%。

從累計銷量來看,本田在華兩家合資車企的表現相當均衡,但是當我們把銷量數據細化到具體車型,這一均衡性的背後,似乎有一些不那麼均衡之處。由於8月具體車型的銷量數據還未公開,我們暫以今年1-7月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車型銷量來進行分析。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在中國兩家合資車企同一級別的車型,除了還沒有形成“鏡像”的思域與飛度,兩兩對應車型中真正做到“比翼齊飛”的只有繽智與XR-V,其它要麼是相差懸殊,要麼是都沒能打開市場。即便像雅閣和INSPIRE這種長相極為相似的車型,但是一個坐穩今年中型車銷量冠軍,另一個則一直遊離於主流市場邊緣,前者銷量是後者近5倍。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規律:與全球車同名的車型賣得更好,在中國市場歷史更長的車型賣得更好。顯然,口碑、名氣與品牌背書,是決定銷量表現的重要因素。

能夠堅決貫徹“雙車戰略”,並使其行之有效的,品牌力一定足夠強勢,比如豐田和大眾,其目的是在未來存量競爭中爭奪被淘汰的弱勢品牌市場份額搶佔先機。

大眾是在中國最早組成兩家合資車企、最早落地“雙車戰略”的品牌,深耕30餘年,南北大眾對於國人的消費需求與預期把握是國內車企中的頂尖水平,在強大品牌影響力的支撐下,大眾也是“雙車戰略”執行效果最好的品牌。除了不能完全稱得上對等的凌渡與速騰,剩下同級別車型的銷量比沒有超過2的。接下來,小型SUV與中大型SUV兩個細分市場,一汽-大眾的對應車型也已經列入了計劃。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而南北豐田也展現出同等水平的均衡性,除了今年3月剛剛上市的亞洲龍外,在其它細分市場中,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的對應車型銷量比同樣沒有超過2的。從廣汽豐田註冊“威蘭達”的動作來看,豐田“雙車戰略”的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會落在RAV4所在的緊湊型SUV市場中。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決定“雙車戰略”效果的三大因素

關鍵因素一:品牌

無論是大眾、豐田還是本田,他們在國內建立了兩家乘用車企,銷量和品牌力在國人心目中都是主流市場中最靠前的。強勢品牌的新車型,不僅消費者接受度高,甚至一定程度上消費者還在期望著強勢品牌不斷推新。

探歌與途嶽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兩款車型無論是定位還是命名都沒有先例,但是在上市後通過產品力表現和營銷推動,兩款車型在南北大眾各自大眾品牌車型中的銷量佔比已經達到了7%-8%,月銷過萬也是很多耕耘多年的對手都沒有達到的水平。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雷凌則是另一個典型案例。在卡羅拉穩居國內轎車銷量TOP 3時,2014年雷凌的出現,並沒有因為和卡羅拉的重疊而被消費者遺忘,反而一步步登上了中國家用轎車市場的頭部市場。在中國緊湊型轎車銷量TOP 10中,雷凌是唯一沒有十年以上歷史的“年輕車型”。

關鍵因素二:本土化改造

大眾與豐田的雙車戰略成功也並非一朝一夕。當年一汽-大眾首次引進邁騰,儘管集聚大眾集團最新技術,但是卻始終無法賣過“魔改”的帕薩特領馭。在總結經驗後,2011年推出的新邁騰軸距加長100mm,補齊了後排空間不足的短板。帕薩特擁有“Passat”之名,邁騰則是正統的“真·Passat”,自此兩者才一道稱霸國內中型車市場。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所以,雙車並不只是簡單的複製粘貼,而是真正能捕捉到中國用戶需求,並提供滿足需求的多個產品共消費者選擇。

關鍵因素三:差異化

這是最考驗車企開發功力之處。南北大眾的同平臺車型,在造型上的差異已經漸漸凸顯:一汽-大眾更加潮範兒,上汽大眾則偏於硬朗。兩者的加和實現了對最廣大消費人群偏好的覆蓋。豐田同樣也是如此,除了造型上太過個性導致難以下筆修改的奕澤與C-HR。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除了造型上的差異化,不同的產品定位也會產生差異化。比如凱美瑞與亞洲龍,兩者面向的消費人群特徵就因為產品定位的區分而產生差異。

本田如何賣好名氣不夠響的車?

與大眾、豐田相比,本田的雙車佈局在數量與質量上,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本田的雙車戰略是從表現相對平庸的市場開始,在最強勢的幾個細分市場動作反而偏慢,INSPIRE是首個介入本田強勢市場的“第二車型”,但是表現上並沒有達到本田的預期,如今皓影同樣也是奔著強勢市場去的。

雅閣知名度很高,但是INSPIRE對這一背書的利用並沒有達到最大化效果。CR-V同樣也有很強的背書效應,那麼皓影是如何做的呢?從皓影前期的傳播推廣思路中,我們不難發現廣汽本田已經有意識地在吸取INSPIRE的經驗。

1. 認知度

前面說過,本田“雙車戰略”中相對成功的車型,往往都是知名度更高的全球化車型。此時,起另一個名字的同級別車型,首先要做到的是讓用戶記住這個新名字。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所以,皓影的第一波傳播即是“猜名字”。顯然,廣汽本田意識到了讓用戶記住一個與強勢車型同級別新車型的名字,是多麼重要。略顯神祕的命名發佈會能加深公眾對“皓影”名字的印象,而且這個名字無形中讓人聯想到“魅影”、“曜影”等車型,潛意識中提升了檔次感。

2. 本土化

CR-V在國內已經有了超過10年的歷史,在本土消費需求把握上有了深厚的積澱。而廣汽本田雖是首次涉及這一市場,但相應也會得到同樣的輸出,同時繽智和漢蘭達的熱銷,也廣汽本田在SUV市場的品牌底氣。

3. 差異化

這應當是決定未來皓影表現的關鍵因素。從目前已有的官方資料來看,皓影與CR-V在側身線條上有著較高的相似度,而前臉和尾部採用了新的設計風格,但對於不是非常瞭解兩款車型的用戶,在分辨時並不會有強差異感覺。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在產品本身受限於車身、底盤結構等工程因素無法體現更多的差異時,營銷就顯得格外重要。在皓影公佈命名後,所有對造型的傳播都指向“美”這一在同級別車型中鮮見的要素。官方的圖片同樣也都是圍繞著皓影與CR-V差異最大的細節部分。用這種方式,皓影在極力闡述自己的“與眾不同”。

所以,差異化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不一樣,更重要的是讓消費者“認為不一樣”,此時產品差異化與營銷差異化處於同等重要的位置。卡羅拉與雷凌,就是營銷差異化的經典案例之一。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皓影的定價會不會有驚喜?

既然是“姊妹車款”,那皓影的價格與CR-V在總體區間上不會有大差異,1.5T車型基本可以確定也落在17-25萬元之間。但是皓影可以在具體車型的配置與價格上與CR-V產生錯位。

在價格方面,CR-V不考慮手動經典版的起步價為17.98萬元,對於皓影而言,可以通過對於配置的權衡,用一個更加有競爭力的起步價吸引到用戶的關注。參考冠道與UR-V的車型佈局差異,冠道即用一款“象徵性”的指導價22萬元的240TURBO兩驅精英版,相比UR-V營造出更加親民的印象。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同時,參考探嶽與途觀L的差異,後出的皓影完全可以在輔助駕駛系統、便利性配置、四驅系統等方面相比CR-V更加“厚道”。比如只在CR-V 1.5T頂配車型上才出現的一系列輔助駕駛配置,皓影可以讓其覆蓋更多的車型,四驅車型的門檻,同樣可以進一步下探至20萬元附近。價格方面,也可以插空CR-V,全面滿足多種預算情景的消費群體。

還有一個更加大膽的猜測,就是皓影的頂配車型價格要低於CR-V,來到24萬元左右。參考目前CR-V終端萬餘元的優惠,如果皓影足夠“拼”,完全可以將指導價“一步到位”至其終端的消費預期中。

寫在最後

從品牌銷量而言,本田在中國仍然居於第二的位置。第一的大眾幾乎不可動搖,但身後的豐田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發力也不可小視。對比豐田與本田在中國的車型佈局,豐田更多還是吃了車型數量偏少的虧,從“雙車戰略”執行的效果來看,豐田相比本田反而有更好的均衡性。

"

同牌不同廠,這是中國車市的獨有現象之一。高速增長期,兩家合資車企可以在同一品牌內通過差異化佈局實現銷量的快速增長;車市寒冬期,強勢品牌在同一細分市場內的雙車戰略則是最大化市場份額的重要武器之一。從最早的南北大眾,到如今豐田、本田紛紛開始佈局。而最新的一款,便是廣汽本田皓影。

在廣汽本田的SUV產品線中,上有冠道,下有繽智,但在中間最主流的緊湊型SUV市場中還缺少一個選手。再看東風本田,XR-V、CR-V、UR-V的產品矩陣已經成型。顯然,廣汽本田需要一款“CR-V”。

這輛車就是皓影。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不管是從幾乎一致的車身尺寸還是相似的側身線條,皓影與CR-V之間的關係已經不言而喻。繼繽智與XR-V、冠道與UR-V、鋒範與哥瑞、凌派與享域、奧德賽與艾力紳、雅閣與INSPIRE之後,皓影與CR-V成為本田“雙車戰略”之下的第七組車型,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並不均衡的雙車戰略

2019年1-8月,本田在中國市場終端銷量累計985,514輛,同比增長18.4%,其中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銷量比為50.3:49.7,同比分別增長9.9%和28.4%。

從累計銷量來看,本田在華兩家合資車企的表現相當均衡,但是當我們把銷量數據細化到具體車型,這一均衡性的背後,似乎有一些不那麼均衡之處。由於8月具體車型的銷量數據還未公開,我們暫以今年1-7月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的車型銷量來進行分析。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本田在中國兩家合資車企同一級別的車型,除了還沒有形成“鏡像”的思域與飛度,兩兩對應車型中真正做到“比翼齊飛”的只有繽智與XR-V,其它要麼是相差懸殊,要麼是都沒能打開市場。即便像雅閣和INSPIRE這種長相極為相似的車型,但是一個坐穩今年中型車銷量冠軍,另一個則一直遊離於主流市場邊緣,前者銷量是後者近5倍。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規律:與全球車同名的車型賣得更好,在中國市場歷史更長的車型賣得更好。顯然,口碑、名氣與品牌背書,是決定銷量表現的重要因素。

能夠堅決貫徹“雙車戰略”,並使其行之有效的,品牌力一定足夠強勢,比如豐田和大眾,其目的是在未來存量競爭中爭奪被淘汰的弱勢品牌市場份額搶佔先機。

大眾是在中國最早組成兩家合資車企、最早落地“雙車戰略”的品牌,深耕30餘年,南北大眾對於國人的消費需求與預期把握是國內車企中的頂尖水平,在強大品牌影響力的支撐下,大眾也是“雙車戰略”執行效果最好的品牌。除了不能完全稱得上對等的凌渡與速騰,剩下同級別車型的銷量比沒有超過2的。接下來,小型SUV與中大型SUV兩個細分市場,一汽-大眾的對應車型也已經列入了計劃。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而南北豐田也展現出同等水平的均衡性,除了今年3月剛剛上市的亞洲龍外,在其它細分市場中,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的對應車型銷量比同樣沒有超過2的。從廣汽豐田註冊“威蘭達”的動作來看,豐田“雙車戰略”的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會落在RAV4所在的緊湊型SUV市場中。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決定“雙車戰略”效果的三大因素

關鍵因素一:品牌

無論是大眾、豐田還是本田,他們在國內建立了兩家乘用車企,銷量和品牌力在國人心目中都是主流市場中最靠前的。強勢品牌的新車型,不僅消費者接受度高,甚至一定程度上消費者還在期望著強勢品牌不斷推新。

探歌與途嶽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兩款車型無論是定位還是命名都沒有先例,但是在上市後通過產品力表現和營銷推動,兩款車型在南北大眾各自大眾品牌車型中的銷量佔比已經達到了7%-8%,月銷過萬也是很多耕耘多年的對手都沒有達到的水平。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雷凌則是另一個典型案例。在卡羅拉穩居國內轎車銷量TOP 3時,2014年雷凌的出現,並沒有因為和卡羅拉的重疊而被消費者遺忘,反而一步步登上了中國家用轎車市場的頭部市場。在中國緊湊型轎車銷量TOP 10中,雷凌是唯一沒有十年以上歷史的“年輕車型”。

關鍵因素二:本土化改造

大眾與豐田的雙車戰略成功也並非一朝一夕。當年一汽-大眾首次引進邁騰,儘管集聚大眾集團最新技術,但是卻始終無法賣過“魔改”的帕薩特領馭。在總結經驗後,2011年推出的新邁騰軸距加長100mm,補齊了後排空間不足的短板。帕薩特擁有“Passat”之名,邁騰則是正統的“真·Passat”,自此兩者才一道稱霸國內中型車市場。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所以,雙車並不只是簡單的複製粘貼,而是真正能捕捉到中國用戶需求,並提供滿足需求的多個產品共消費者選擇。

關鍵因素三:差異化

這是最考驗車企開發功力之處。南北大眾的同平臺車型,在造型上的差異已經漸漸凸顯:一汽-大眾更加潮範兒,上汽大眾則偏於硬朗。兩者的加和實現了對最廣大消費人群偏好的覆蓋。豐田同樣也是如此,除了造型上太過個性導致難以下筆修改的奕澤與C-HR。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除了造型上的差異化,不同的產品定位也會產生差異化。比如凱美瑞與亞洲龍,兩者面向的消費人群特徵就因為產品定位的區分而產生差異。

本田如何賣好名氣不夠響的車?

與大眾、豐田相比,本田的雙車佈局在數量與質量上,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本田的雙車戰略是從表現相對平庸的市場開始,在最強勢的幾個細分市場動作反而偏慢,INSPIRE是首個介入本田強勢市場的“第二車型”,但是表現上並沒有達到本田的預期,如今皓影同樣也是奔著強勢市場去的。

雅閣知名度很高,但是INSPIRE對這一背書的利用並沒有達到最大化效果。CR-V同樣也有很強的背書效應,那麼皓影是如何做的呢?從皓影前期的傳播推廣思路中,我們不難發現廣汽本田已經有意識地在吸取INSPIRE的經驗。

1. 認知度

前面說過,本田“雙車戰略”中相對成功的車型,往往都是知名度更高的全球化車型。此時,起另一個名字的同級別車型,首先要做到的是讓用戶記住這個新名字。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所以,皓影的第一波傳播即是“猜名字”。顯然,廣汽本田意識到了讓用戶記住一個與強勢車型同級別新車型的名字,是多麼重要。略顯神祕的命名發佈會能加深公眾對“皓影”名字的印象,而且這個名字無形中讓人聯想到“魅影”、“曜影”等車型,潛意識中提升了檔次感。

2. 本土化

CR-V在國內已經有了超過10年的歷史,在本土消費需求把握上有了深厚的積澱。而廣汽本田雖是首次涉及這一市場,但相應也會得到同樣的輸出,同時繽智和漢蘭達的熱銷,也廣汽本田在SUV市場的品牌底氣。

3. 差異化

這應當是決定未來皓影表現的關鍵因素。從目前已有的官方資料來看,皓影與CR-V在側身線條上有著較高的相似度,而前臉和尾部採用了新的設計風格,但對於不是非常瞭解兩款車型的用戶,在分辨時並不會有強差異感覺。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在產品本身受限於車身、底盤結構等工程因素無法體現更多的差異時,營銷就顯得格外重要。在皓影公佈命名後,所有對造型的傳播都指向“美”這一在同級別車型中鮮見的要素。官方的圖片同樣也都是圍繞著皓影與CR-V差異最大的細節部分。用這種方式,皓影在極力闡述自己的“與眾不同”。

所以,差異化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不一樣,更重要的是讓消費者“認為不一樣”,此時產品差異化與營銷差異化處於同等重要的位置。卡羅拉與雷凌,就是營銷差異化的經典案例之一。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皓影的定價會不會有驚喜?

既然是“姊妹車款”,那皓影的價格與CR-V在總體區間上不會有大差異,1.5T車型基本可以確定也落在17-25萬元之間。但是皓影可以在具體車型的配置與價格上與CR-V產生錯位。

在價格方面,CR-V不考慮手動經典版的起步價為17.98萬元,對於皓影而言,可以通過對於配置的權衡,用一個更加有競爭力的起步價吸引到用戶的關注。參考冠道與UR-V的車型佈局差異,冠道即用一款“象徵性”的指導價22萬元的240TURBO兩驅精英版,相比UR-V營造出更加親民的印象。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同時,參考探嶽與途觀L的差異,後出的皓影完全可以在輔助駕駛系統、便利性配置、四驅系統等方面相比CR-V更加“厚道”。比如只在CR-V 1.5T頂配車型上才出現的一系列輔助駕駛配置,皓影可以讓其覆蓋更多的車型,四驅車型的門檻,同樣可以進一步下探至20萬元附近。價格方面,也可以插空CR-V,全面滿足多種預算情景的消費群體。

還有一個更加大膽的猜測,就是皓影的頂配車型價格要低於CR-V,來到24萬元左右。參考目前CR-V終端萬餘元的優惠,如果皓影足夠“拼”,完全可以將指導價“一步到位”至其終端的消費預期中。

寫在最後

從品牌銷量而言,本田在中國仍然居於第二的位置。第一的大眾幾乎不可動搖,但身後的豐田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發力也不可小視。對比豐田與本田在中國的車型佈局,豐田更多還是吃了車型數量偏少的虧,從“雙車戰略”執行的效果來看,豐田相比本田反而有更好的均衡性。

本田的“雙車戰略”,為何離大眾還差了不止一個豐田?

當消費者購車理念更加成熟、理性,當強勢品牌要開始收割弱勢品牌留下的市場份額時,僅僅去投放一款新車遠遠不夠,消費者需要的一款“不一樣”的新車。決定雙車是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是消費者的認可度。

所以,這個問題就變成了,如何讓消費者感到兩款車是不一樣的?在皓影身上,本田想要在雙車上講更多差異化故事的期望已經顯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