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美食小分隊"

去洪洞旅遊,嚐嚐當地美食洪洞乾麵
六月是山西最佳的旅遊季節,到洪洞大槐樹、廣勝寺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但記得不要光觀景,記得一定要品嚐一下當地的美食,當地最有名的就是洪洞乾麵。乾麵---洪洞...
麵條 米線 米粉 蔬菜 2017-06-04
臨汾美食,洪洞餑糕
餑糕,顧名思義就是餡餅。餡餅在北方地區並不罕見,洪洞餑糕至獨特是其和一般餡餅不同,並不採用肉類做餡子,大多選用素菜。一般餑糕用韭菜,炸豆腐乾,粉條,用特製...
小吃 煎蛋 豆腐 韭菜 2017-06-16
洪洞民間的滿漢全席-洪洞重八席
有好友在洪洞,邀請了好幾次,實在不好再拒絕,攜家眷赴洪洞;洪洞朋友說用當地最高的規格招待我,給我們擺一桌當地的“滿漢全席”洪洞第一席-重八席。一聽這個名稱...
魷魚 薏米 蒜茸 海蔘 2017-06-09
洪洞這家超火的粥店,已經開了12年,伴隨著很多洪洞人一起長大!
最可愛的吃貨朋友們,我是吃肉不長肉,愛吃又會吃的美食搬運工——菜菜。今天呢,我們先不聊吃的。我們聊一聊,經常和你一起吃飯的朋友。講講我的奇葩朋友,關於吃的...
據說,這家店是洪洞火鍋界的“扛把子”,你吃過嗎?
蜀香火鍋名遠揚 ,肥羊餈粑火腿腸。坎下聯燈明徹夜,沿街老灶辣飄香。紅油鍋裡集天地,杯酒脣邊慰短長。宜把辛勞拋作雨,一山豪氣煮炎涼。大家好,我是“秋膘不管貼...
這家開了30年的“狗舌頭”館,慣壞了洪洞3代人的胃
大家好,我是“美食的傀儡”菜菜。最近,吃的太放縱,只能怪美食的誘惑太大了。在這個貼秋膘的日子裡,菜菜足足貼了7斤肉。不要羨慕我,胖子的吃貨世界,你們永遠不...
洪洞人氣超高的3家餑糕店,你吃過幾家?(附帶餑糕的做法)
大家好,我是“一路上有你,擠一點也願意”的菜菜。不知道你們的身邊有沒有這樣一位朋友,平日裡總要嚷著去吃一樣讓她碎碎唸的美食,卻從來沒見她吃過。菜菜身邊就有...
洪洞優秀班主任:洪洞一中張文斌
張文斌,1996年7月畢業於山西大學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專業,本科學歷。同年9月到洪洞縣第一中學參加工作。2004年5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2013年3月被評為中學一級教師。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和數學教學工作,教育教學效果突出。2004年9月至2016年2月,擔任年級教...
洪洞縣城這些地方可能要拆,未來的洪洞前途無量!
最近朋友圈都在傳洪洞的“大格局”,聯手們討論更是熱烈,我們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臨汾將實現“一城三區”而這三區分別是洪洞、堯都、襄汾堯都區、襄汾縣、洪洞縣...
臨汾這家老店只賣肉澆面,一開就是9年,生意相當火爆
小時候,世界總是很簡單,那時天空很藍,路很寬,腳步總是很輕快。長大了,拼命想要證明自己的存在,怕孤單,也怕愛不在。大家好,我是“天氣一變涼,心情就不爽”的...
洪洞最霸道的香鍋,比麻辣香鍋還要好吃10倍,每次都是哭著吃完的
麻辣鮮香土家調,海陸葷素入口嬌。天南地北一鍋萃,五湖四海擠門橋。▼▼▼hi 大家好,我是“吃貨什麼樣兒我就什麼樣兒,但是我比吃貨多一樣兒”的菜菜。多一樣兒...
洪洞方言彙總
做為洪洞人就是要說洪洞話!下面這些洪洞方言裡最有代表性的詞你都認識嗎?有一個傳奇叫臨汾有一種美女叫女(兒)有一種帥哥叫候(兒)有一種奶奶叫虐(女哦)有一種...
盤點 心理 2017-07-18
尋根祭祖 洪洞大槐樹
參觀完壺口瀑布,我們直接來到洪洞大槐樹。這可是當年明朝移民的地方,它已成為情感的家園,人們尋根祭祖的聖地。"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
'洪洞大槐樹下的軼事'
"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於臨汾市洪洞縣城北兩公里處的賈村西側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內。它是移民史實的見證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一年四季,到此尋根祭祖的人們絡繹不絕。有人賦詩題詞,抒發飲水思源之情;有人仰望古槐,盤桓眷戀,久久不肯離去,有如餘亞飛的詩情所道:“拔地巨槐衝碧漢...
山西洪洞大槐樹
山西洪洞大槐樹山西洪洞古大槐樹處是聞名海內外的明代移民遺址,是海內外數以億計的大槐樹移民後裔尋根祭祖的聖地。數百年來“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梘樹。祖先...
洪洞通背拳展示
6月10日,臨汾市洪洞通背拳協會2017年年會暨彙報表演在梨園堂隆重舉行。洪洞通背拳協會的百餘位協會會員、武術愛好者、山西師大體育學院武術系教師、通背拳弟...
武術 文化 2017-06-12
「天下洪洞」第三集 石破天驚
2002年12月22日,當代著名作家、洪洞籍人士孟偉哉,來到位於洪洞城東南五十里處的卦底村八卦廟遺址進行實地考證。在當年伏羲畫卦處發現了兩柄舊石器時代的石斧,又酷似男足和女足。這一發現,以具體形象的實物證明了洪洞這塊土地,自遠古以來就有人類在活動、繁衍。 這兩塊石斧,讓生...
女媧 伏羲 建築 媽祖 2017-03-28
東營移民與洪洞大槐樹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這首代代相傳,唱了五、六百年的歌謠,曾牽動了多少移民江南塞北、漂泊海外的槐鄉子孫的鄉...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