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秦嶺系列散文(二)——雞窩子

秦嶺 西安 散文 鎮安 玉米 重慶 螃蟹 龍口 廈門 人民傳媒網 2019-06-14

“雞窩”----即農家雞舍,屬名詞範疇,後演義為地方名。西安帶“雞窩”字的地方不多,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筆者的家鄉雞窩子。10多年前看過賈平凹寫的《雞窩窪人家》,後被拍成了電影《野山》,好像寫得是鎮安縣米糧的事,而雞窩子則是個村莊,位於秦嶺深山,距西安有60多公里,以前屬於長安區喂子坪鄉,撤鄉並鎮後,合併到了灤鎮,成為灤鎮秦嶺山中的村子。

大美秦嶺系列散文(二)——雞窩子

在巍峨連綿、縱橫起伏的秦嶺山脈北麓,沿著溝壑彎延曲折的羊腸小道,順著流向長安城的灃峪溪水迤邐而行,攀越過一道道懸崖峭壁,涉渡過一流險灘,爬行過狹窄的荊棘叢林,愈行,愈覺得天高雲淡的皓空潔淨、千萬彩斑斕的花蝴蝶下盤旋,人煙稀少的高山靜地,草木葳蕤,層林盡染、草甸連綿、一副副美麗的畫卷盡收眼底,還有那經過千萬年潺潺流淌的溪澗,沖刷出來的沙礫卵石,呈現出各式各異的花紋圖形,猶如鬼斧神工的精心雕琢所在。眼看飛泉瀑布下的飛禽走獸、鳥語花香的奇花異草愈是幽香,真乃曲徑通幽的靜謐、流連忘返的人間仙境。

話說很久以前,有一家,為躲避戰禍與官府欺壓,攜家帶口,沿著溪水常流的溝壑逶迤前行,來到一跡罕至的半山腰,看這裡林海似錦,美草豐碩,花鳥魚蟲,獸連連,果滿地,隨即在此依山靠崖、安營紮寨,結草搭蘆,修建了一窩式的居室,開山劈地,開荒種糧,繁衍生息。

高山氣候寒冷,早晚間溫差過大,只能在開墾的土地裡種植些土豆,地瓜。種秋收的只能種植一茬玉米、大豆之類。閒暇之餘,於溪旁挖坑取土、設置陷坑,單等那豬羊之類的野獸來此飲食,不小心踏翻陷阱掉落井內,就可以享受人間美味,改善生活,剝落的皮毛換取食鹽麵粉等等。秋收季節,漫山遍野的花草、秋果被採擷回來,或吃或晒制幹,換銀元以備用,一家生活倒也過的其樂融融,逍遙自在。

山下時不時有守獵者、砍柴者、採藥者,探險者,或單一,或三三兩兩,也會攀越來到這林豐秀美的幽深之地來尋覓,到這裡都會過夜或小憩,主人對來訪者,都會誠摯的取出自己珍藏的美味佳餚和釀製的果酒,預以洋溢的款待,可主家像窩似的小屋,根本住不下他們,大家就齊心協力,合夥緊靠主人的居室傍,蓋起一窩似的陋室賓館,一則為了取暖,再則是為了防止夜間猛獸侵襲,雖然狹小簡陋,可倒也溫馨舒適,你來我往的都可以暫住,所以謔稱“窩子”。

天長久,代代相傳,過了一輩又一輩,也不知過了幾百年,兒孫的繁衍,大約在解放前,來自七省十八縣的“逃難者”紛紛在這裡落戶,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個小村落,他們沿習祖宗的習慣,稱村落為“窩子”村,還有傳說雞窩子村中部靠山處有幾個石窟窿,不論是野雞還是家養的雞都在這個石窟窿裡下蛋,天長日久人們就把這裡叫“雞窩子”了。

大美秦嶺系列散文(二)——雞窩子

雞窩子是“長安八水”之一灃河的發源地段,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歷來屬於地理學界和環境學界進行科研的首選之地。雞窩子正好處在南方和北方的交界地帶,氣侯變化差異較大,年降水量多,年降水至少為400mm~800mm之間,實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特殊的地方。雞窩子的氣候晝夜溫差比較大,平均相差10多度,夏季最高氣溫不過26度,夏夜晚間休息必須蓋厚被子,是最好的避暑勝地。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在雞窩子設立了“邊遠點,溼沉降、地表水、土壤和植被”監測點,該監測點是東亞酸沉降監測網(EANET)在中國的重慶、西安、廈門、珠海等四城市設立的主要監測點之一。

如今的雞窩子已劃入秦嶺牛背樑野生動物保護區,村子比較有名的地方則有安放圓照法師舍利的東佛溝,長4公里,高100米的水崖溝瀑布,雨季自高而下,一條綵帶在空中飄瀉,冬季冰枝高達數十米,以溝向龍口左側流向成為當地一大景觀。

現在的雞窩子有60戶人家260多人,農戶居住比較分散沿龍窩子到張家坪全長約3公里,路邊不時能看到黑色的、灰色的野雞。每年的5月到10月天氣熱的時候,是雞窩子“農家樂”生意最好的時候,純樸的雞窩子人釀的酸菜滷點豆腐,酸菜粉涼魚,油煎土豆餈粑,幹炸土豆片,大鍋熬製玉米糊糊稀飯,於林中採一些生的山菇、珍菌、新鮮山菜,中抓幾尾小魚苗,小螃蟹之類做菜,絕對是正宗的綠色食品,倒不失為一休閒度假,避暑納涼的旅遊資源和旅遊勝地。

隨著長安區加快建設“生態強區”戰略眼光的定位,雞窩子已經為西安市民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世外桃源”。(作者 盧劍利)

來源:博客中國

責編:郭婧雯 監製:雷明

人民傳媒通訊社由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餘偉安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為,必將追究責任。轉載請聯繫人民傳媒通訊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