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女作家李娟散文《以少為美》,請欣賞'

"

暮春,在揚州個園遊覽,園中曲徑通幽,翠竹搖曳,清幽宜人。原來主人喜愛竹,取名個園,“個”乃半個竹字,詩意幽幽,愛竹成痴的主人,懂得以少為佳。個園,也深諳東方文化的審美和意趣。

秋天的午後,看畫家馮傑畫作。單獨一枝結子的蓮蓬,墨色的,蓮蓬結子後宛如一隻蜂巢。蓮蓬上畫一隻紅色的小瓢蟲,彷彿在靜靜聽著風聲、雨聲、蟬鳴、落花聲。畫上大面積留白,筆墨極少,有著靜謐優雅之美。唯一的那枝蓮蓬立在夕陽下,此畫取名《聆聽巢之音》。

馮傑老師筆下的蓮蓬,藏著露珠、雨聲、蟬鳴、花香,藏著祖母的背影和我回不去的童年,藏著我對故鄉一縷鄉愁。


"

暮春,在揚州個園遊覽,園中曲徑通幽,翠竹搖曳,清幽宜人。原來主人喜愛竹,取名個園,“個”乃半個竹字,詩意幽幽,愛竹成痴的主人,懂得以少為佳。個園,也深諳東方文化的審美和意趣。

秋天的午後,看畫家馮傑畫作。單獨一枝結子的蓮蓬,墨色的,蓮蓬結子後宛如一隻蜂巢。蓮蓬上畫一隻紅色的小瓢蟲,彷彿在靜靜聽著風聲、雨聲、蟬鳴、落花聲。畫上大面積留白,筆墨極少,有著靜謐優雅之美。唯一的那枝蓮蓬立在夕陽下,此畫取名《聆聽巢之音》。

馮傑老師筆下的蓮蓬,藏著露珠、雨聲、蟬鳴、花香,藏著祖母的背影和我回不去的童年,藏著我對故鄉一縷鄉愁。


當代女作家李娟散文《以少為美》,請欣賞

馮傑畫作《聆聽巢之音》

靜夜,在燈下讀古人的帖,帖,是書法家寫給朋友的便箋。讀王羲之《執手帖》,不足二十字。他寫到:“不得執手,此恨何深。足下各自愛,數惠告,臨書悵然”。

只有短短十九個字,意思說,我很想念你,不能執手相看,只有各自珍重。思念成湖,情深似海,小小的帖寫盡王羲之與友人之間溫暖的情意,如今讀來,依然感人至深。

我喜歡白石老人的《柳牛圖》,寥寥幾筆,簡潔有力,卻春意盎然,富有情趣。一隻黑色牛背對著你我,渾圓的大臀部後甩著小小的牛尾巴,黑牛站在柳樹下,歪著頭望著青青的楊柳,靜靜聽春風拂過樹梢。

幾筆淡墨,這隻胖胖的黑牛就添了牛口、牛角,牛的頭上獨獨只畫一隻牛犄角,細細品來,若畫兩個犄角就不妥當了。此刻,白石老人將牛伸著脖子,仰頭望著柳枝的神態畫得憨態可掬,惟妙惟肖。遠處是低矮的山坡,一筆畫山坡,幾筆畫柳條,筆墨極少,卻和黑牛如此相稱。

"

暮春,在揚州個園遊覽,園中曲徑通幽,翠竹搖曳,清幽宜人。原來主人喜愛竹,取名個園,“個”乃半個竹字,詩意幽幽,愛竹成痴的主人,懂得以少為佳。個園,也深諳東方文化的審美和意趣。

秋天的午後,看畫家馮傑畫作。單獨一枝結子的蓮蓬,墨色的,蓮蓬結子後宛如一隻蜂巢。蓮蓬上畫一隻紅色的小瓢蟲,彷彿在靜靜聽著風聲、雨聲、蟬鳴、落花聲。畫上大面積留白,筆墨極少,有著靜謐優雅之美。唯一的那枝蓮蓬立在夕陽下,此畫取名《聆聽巢之音》。

馮傑老師筆下的蓮蓬,藏著露珠、雨聲、蟬鳴、花香,藏著祖母的背影和我回不去的童年,藏著我對故鄉一縷鄉愁。


當代女作家李娟散文《以少為美》,請欣賞

馮傑畫作《聆聽巢之音》

靜夜,在燈下讀古人的帖,帖,是書法家寫給朋友的便箋。讀王羲之《執手帖》,不足二十字。他寫到:“不得執手,此恨何深。足下各自愛,數惠告,臨書悵然”。

只有短短十九個字,意思說,我很想念你,不能執手相看,只有各自珍重。思念成湖,情深似海,小小的帖寫盡王羲之與友人之間溫暖的情意,如今讀來,依然感人至深。

我喜歡白石老人的《柳牛圖》,寥寥幾筆,簡潔有力,卻春意盎然,富有情趣。一隻黑色牛背對著你我,渾圓的大臀部後甩著小小的牛尾巴,黑牛站在柳樹下,歪著頭望著青青的楊柳,靜靜聽春風拂過樹梢。

幾筆淡墨,這隻胖胖的黑牛就添了牛口、牛角,牛的頭上獨獨只畫一隻牛犄角,細細品來,若畫兩個犄角就不妥當了。此刻,白石老人將牛伸著脖子,仰頭望著柳枝的神態畫得憨態可掬,惟妙惟肖。遠處是低矮的山坡,一筆畫山坡,幾筆畫柳條,筆墨極少,卻和黑牛如此相稱。

當代女作家李娟散文《以少為美》,請欣賞

齊白石《柳牛圖》

藝術到了一定境界,也是以少為美,也大多以簡靜、洗練取勝。

深秋的清晨,行走在京都的小巷,青石鋪地,見幾戶人家的粉牆外種植三兩枝翠竹,如一幅宋代的水墨丹青。秋風颯颯,青竹瀟瀟。

黃昏,流連在京都清水寺下面的小街,有一家名朝和堂店裡,有雅緻的懷柄紙,這是古代文人寫詩和書信的便籤。潔白的宣紙上點染幾片紅葉,紅楓極少極小,大面積留白,素雅之極。另一張信箋上落著三兩片淡粉的櫻花,也是極小的幾片,留白處正好寫書信,令我愛不釋手,連忙掏出荷包買下。如果給遠方的好友寫信,紅箋小字,落在詩情畫意的信箋上,自有幾分清雅和古意。

去京都住在柊家別館,一家日式的民宿,是柊家旅館的分店,作家川端康成來京都,喜歡在柊家小住幾日。坐在蒲草織就榻榻米上,庭院幽靜,瓦屋紙窗,竹簾半卷,穿和服的女子笑容溫婉,端來一碟一盞素雅的瓷器裡,盛著極少量的食物。懷石料理大多清淡有味,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原味,一如保留一顆美好的初心。

日式料理,原來是以少為佳。一片殷紅的柿子樹葉,金黃的銀杏葉,黝黑的松果,配著一碟潔白的鯛魚一起捧給你,彷彿品味人間一季秋色,日式料理分明是一件件藝術品。

老子曾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如今物質豐盈的時代,我們總是因為吃得過多過飽,忘記去慢慢品味食材本身的滋味。

"

暮春,在揚州個園遊覽,園中曲徑通幽,翠竹搖曳,清幽宜人。原來主人喜愛竹,取名個園,“個”乃半個竹字,詩意幽幽,愛竹成痴的主人,懂得以少為佳。個園,也深諳東方文化的審美和意趣。

秋天的午後,看畫家馮傑畫作。單獨一枝結子的蓮蓬,墨色的,蓮蓬結子後宛如一隻蜂巢。蓮蓬上畫一隻紅色的小瓢蟲,彷彿在靜靜聽著風聲、雨聲、蟬鳴、落花聲。畫上大面積留白,筆墨極少,有著靜謐優雅之美。唯一的那枝蓮蓬立在夕陽下,此畫取名《聆聽巢之音》。

馮傑老師筆下的蓮蓬,藏著露珠、雨聲、蟬鳴、花香,藏著祖母的背影和我回不去的童年,藏著我對故鄉一縷鄉愁。


當代女作家李娟散文《以少為美》,請欣賞

馮傑畫作《聆聽巢之音》

靜夜,在燈下讀古人的帖,帖,是書法家寫給朋友的便箋。讀王羲之《執手帖》,不足二十字。他寫到:“不得執手,此恨何深。足下各自愛,數惠告,臨書悵然”。

只有短短十九個字,意思說,我很想念你,不能執手相看,只有各自珍重。思念成湖,情深似海,小小的帖寫盡王羲之與友人之間溫暖的情意,如今讀來,依然感人至深。

我喜歡白石老人的《柳牛圖》,寥寥幾筆,簡潔有力,卻春意盎然,富有情趣。一隻黑色牛背對著你我,渾圓的大臀部後甩著小小的牛尾巴,黑牛站在柳樹下,歪著頭望著青青的楊柳,靜靜聽春風拂過樹梢。

幾筆淡墨,這隻胖胖的黑牛就添了牛口、牛角,牛的頭上獨獨只畫一隻牛犄角,細細品來,若畫兩個犄角就不妥當了。此刻,白石老人將牛伸著脖子,仰頭望著柳枝的神態畫得憨態可掬,惟妙惟肖。遠處是低矮的山坡,一筆畫山坡,幾筆畫柳條,筆墨極少,卻和黑牛如此相稱。

當代女作家李娟散文《以少為美》,請欣賞

齊白石《柳牛圖》

藝術到了一定境界,也是以少為美,也大多以簡靜、洗練取勝。

深秋的清晨,行走在京都的小巷,青石鋪地,見幾戶人家的粉牆外種植三兩枝翠竹,如一幅宋代的水墨丹青。秋風颯颯,青竹瀟瀟。

黃昏,流連在京都清水寺下面的小街,有一家名朝和堂店裡,有雅緻的懷柄紙,這是古代文人寫詩和書信的便籤。潔白的宣紙上點染幾片紅葉,紅楓極少極小,大面積留白,素雅之極。另一張信箋上落著三兩片淡粉的櫻花,也是極小的幾片,留白處正好寫書信,令我愛不釋手,連忙掏出荷包買下。如果給遠方的好友寫信,紅箋小字,落在詩情畫意的信箋上,自有幾分清雅和古意。

去京都住在柊家別館,一家日式的民宿,是柊家旅館的分店,作家川端康成來京都,喜歡在柊家小住幾日。坐在蒲草織就榻榻米上,庭院幽靜,瓦屋紙窗,竹簾半卷,穿和服的女子笑容溫婉,端來一碟一盞素雅的瓷器裡,盛著極少量的食物。懷石料理大多清淡有味,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原味,一如保留一顆美好的初心。

日式料理,原來是以少為佳。一片殷紅的柿子樹葉,金黃的銀杏葉,黝黑的松果,配著一碟潔白的鯛魚一起捧給你,彷彿品味人間一季秋色,日式料理分明是一件件藝術品。

老子曾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如今物質豐盈的時代,我們總是因為吃得過多過飽,忘記去慢慢品味食材本身的滋味。

當代女作家李娟散文《以少為美》,請欣賞

在京都柊家別館 品嚐日式料理

想起童年過年的時候,祖母會做一桌美食。我常常吃得太多,幾天不想吃飯。白髮的祖母對我說,以後要記得,多食滋味少,少食滋味好。如今的我們,人生的慾望與貪念太多,令人心浮氣躁。

中年的人生,慢慢學著做減法,才懂得以少為美的道理。“少”,原來是教會你我懂得知足與惜福。

弘一大師有一幅書法,只寫兩個字:“知止”。“止”字,在甲骨文裡,是一隻小鳥合上雙翅,靜靜停歇在枝頭上。品味弘一法師的“知止”二字,有自律和自省之美。知止,不要了,足夠了,知足了。他的後半生也將人世的名利、財富、繁華、虛榮全都不要了,捨棄了。

記得在蘇州拙政園,見一孔月亮門上鐫刻著四個小篆字:得少佳趣,細細讀來,滋味悠長。中國古典文化的自省、簡約、節制之美都在幾個美好的漢字裡。

在這個塵世喧囂物質豐盈的時代,我們擁有的其實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得少佳趣,說的多好。少,才能品味出人生的大滋味。

(本文原載《遼寧青年》2018年12期卷首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