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殺頭豬,才能吃上一頓肉!這樣的村子如何改造?'

"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脫貧攻堅在行動·來自公安部定點扶貧地貴州黔西南州的報道④

這樣的幸福生活,沒想到

黔西南公安服務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見聞


5月9日上午,細雨濛濛,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南興新市民居住區草木勃發,一派生機盎然。

“一輩子住在大山裡,做夢都想過上這樣的好日子!”76歲的苗族老人周安榮一開口透著濃濃的鄉音,語速像連珠炮一樣,似乎一年前搬進城時的興奮勁兒還沒過。

"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脫貧攻堅在行動·來自公安部定點扶貧地貴州黔西南州的報道④

這樣的幸福生活,沒想到

黔西南公安服務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見聞


5月9日上午,細雨濛濛,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南興新市民居住區草木勃發,一派生機盎然。

“一輩子住在大山裡,做夢都想過上這樣的好日子!”76歲的苗族老人周安榮一開口透著濃濃的鄉音,語速像連珠炮一樣,似乎一年前搬進城時的興奮勁兒還沒過。

過年殺頭豬,才能吃上一頓肉!這樣的村子如何改造?

苗族老人楊和平坐在新家陽臺上,看著正在興建的阿妹戚託小鎮。記者 溫凱 攝


“以前,我們那個寨子建在大山腰,常年缺水,世代貧困。天不下雨,地不長谷。過年殺頭豬,才能吃上一頓肉。”周安榮講,現在他也是城裡人了,領了養老金,兒子兒媳有了工作,兩個孫子都在城裡上學了……

周安榮一家的幸福生活,是黔西南州公安機關服務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一個縮影。

黔西南貧,很大程度上貧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十三五”期間,黔西南州規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3萬餘人,佔全州人口總數的十分之一,以空前規模“拔窮根”。如何讓群眾“搬得出、穩定住”,成為當地公安最牽掛的事。

“這樣的幸福生活,沒想到!”日前,記者深入黔西南州興義、普安、晴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所到之處,新市民對眼前的幸福生活都直呼“沒想到”。

民生警務

“沒想到領到新市民居住證,

就能享受市民待遇”


汽車從晴隆縣城中心駛出不到十分鐘,阿妹戚託小鎮就映入眼簾,這裡四面環山,瓦房閣樓錯落有致,別具民族風情,宛若仙境。

晴隆縣公安局蓮城派出所阿妹戚託警務室,就建在小鎮中心位置。5月11日上午,記者走進警務室大門,立即被寬敞、亮堂、整潔的大廳吸引。工作人員面帶微笑,讓人如沐春風。

蓮城派出所副教導員、阿妹戚託警務室主任黃誠說:“三寶彝族鄉全鄉整體搬遷到阿妹戚託小鎮,已經搬來的4000多人基本上都辦完了新市民居住證。”

記者在大廳遇到了36歲的彝族婦女毛章鳳,她坦言,剛搬新家時,對於“戶口遷不遷出”還是心存顧慮:遷了,農村土地、房屋怎麼處置;不遷,孩子上學、大人工作是個難題。

毛章鳳的顧慮是33萬餘名搬遷群眾的共同擔憂:既想進城擺脫貧困,又怕註銷農村戶口後,承包的土地被國家收回,連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都成問題。

民之所憂,政之所向。去年5月,黔西南州公安機關創新推行新市民居住證管理辦法。搬遷群眾既可以將土地“流轉”出去,每個月有固定收入,又可以享受城鎮社保、就業、子女入學等39項公共服務,與市民享受同等待遇。這一創舉解決了搬遷群眾的後顧之憂,開啟了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嶄新一頁。

“太好了!沒想到領到新市民居住證,就能享受市民待遇。”毛章鳳身穿民族服飾,一高興就給記者展示了一段彝族原生態舞蹈——阿妹戚託。她興奮地說:“以前,我家娃娃上學每天要翻一座山,走一個小時路,冬天趕上雨霧天,就成了‘冰花男孩’。現在,家門口就有學校。”

11時許,黃誠帶著輔警張豔上門給苗族老人楊和平送新市民居住證。記者隨同前往。

“黃警官,快請進!這事還麻煩你們走一趟。”楊和平笑著將大家迎進屋。記者看到,屋內電視機、灶具等一應俱全,地上還放著一桶自釀的酒,香氣襲人。

“家電傢俱都是黨和政府置辦的,現在又給我們送來了新市民居住證,日子越過越好!”楊和平從民警手上接過證件時,喜滋滋地說。

這樣的幸福場景,記者在普安縣江西坡鎮布依茶源小鎮新市民居住區、興義市南興新市民居住區也親眼目睹。

普安縣才華實業有限公司是布依茶源小鎮的明星企業,公司生產的女式皮包遠銷歐美,去年產值達到1.1億元。

“扶貧先扶志,輸血更要造血。我們首先組織貧困戶、殘疾人進行技術培訓,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徹底擺脫貧困。”公司總經理孔才以前也是打工人員,後來回鄉創業,成為明星企業家。他向記者介紹,目前,他們已經解決了126家貧困戶、28名殘疾人的就業問題。

在公司“扶貧車間”,31歲的殘疾人代青德正坐在椅子上動作嫻熟地制包,右手邊放著一根柺杖。他憨笑著告訴記者:“沒想到我也有工作了,一個月能掙兩三千塊錢,自食其力沒有問題。”

在南興新市民居住區,30歲的婦女封定青從大山裡搬出來後,在社區服務站找到了工作,每個月有一兩千元收入。“以前只能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兒童。現在既可以工作,又可以照顧孩子啦!”封定青笑著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

“目前,全州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不但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還保證了每家每戶都有一人工作。”黔西南州公安局治安大隊戶政基礎大隊大隊長黃仲超告訴記者。

智能小區

“沒想到既記得住鄉愁,

又保得住安全”


孟夏時節,茶山翠綠,一條大道蜿蜒山水之間,一排排新樓依山傍水,別具布依風情,讓人記得住鄉愁……這裡是普安縣江西坡鎮布依茶源小鎮新市民居住區。

“為保留民族特色,這裡的小區都是開放式的,沒有圍牆,給公安工作帶來了不少難題。”江西坡派出所副所長、納茶警務室主任劉燚告訴記者,“在公安部的援助下,我們建立了智能安防系統,許多問題迎刃而解。”

在指揮室,一個寬大的屏幕上閃爍著數據,3名警務人員正在密切關注著眼前的一舉一動。“這就是我們打造的‘135’智能安防系統,實現了居住區視頻監控全覆蓋。”劉燚向記者介紹,“135”是指搭建一個風險感知平臺,在居住區周邊、單元樓、公共區域布建視頻監控“三道防線”,具有人口管理、風險預警、服務民生、布控、信息採集“五大功能”。

“智能安防系統還真管用,去年9月10日,我們就預防了一起聚眾鬥毆事件。”劉燚說。回看當天視頻,記者看到,一群人提著棍子在一個工地上越聚越多,隨後民警接到指揮室命令後迅速趕赴現場,及時制止了這起鬥毆事件。

劉燚告訴記者,除了24小時視頻監控,他們還會組織民警、輔警、警務助理、治安積極分子巡邏防控,發現安全問題及時處置。

5月10日上午,正是布依茶源小鎮趕集日。街道兩旁擠滿了賣日用品和瓜果蔬菜的攤販,著布依族服裝的婦女三五成群,格外搶眼。喇叭裡大聲放著歌曲《最炫民族風》,摻雜著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小鎮顯得熱鬧非凡。

納茶警務室56歲老民警易華北慢悠悠地走在人堆裡,不動聲色地觀察著四周。他告訴記者:“人多了,怕有小偷。我們在這裡巡邏,能起到震懾作用。”

治安積極分子、70歲的布依族老人岑發現也在集市上“轉悠”。他說:“我們民族的男人愛喝點酒,喝高了容易打架。有時我勸幾句,就沒事啦。”

“沒想到既記得住鄉愁,又保得住安全。”65歲的黎族老人羅經誰興奮地說,警務室就在樓下,日夜有人巡邏,還有視頻“千里眼”,大門敞開也不怕。

黃仲超告訴記者,在黔西南州,這樣的易地扶貧搬遷“智能小區”目前已建了10個。今年以來,這些小區街面發案數明顯下降,部分小區已實現了“零發案”。

和諧家園

“沒想到遇到什麼矛盾糾紛,

都會有人出面調解”


“為民解憂,盡心盡責。”在阿妹戚託警務室,專門設有一個綜合調解室,牆上掛著一面新市民送來的錦旗。

“剛剛搬來的新市民,鄰里之間、親人之間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矛盾。如果不及時化解,就有可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黃誠告訴記者,他們積極發動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老居民代表、老退休工人加入“五老”調解員隊伍,發揮人熟地熟、德高望重的優勢,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化解矛盾糾紛,要設身處地為雙方著想。”以前當過村幹部的彝族漢子隆忠雲是一名調解員,他總能找到突破口。

去年,剛剛從三寶彝族鄉搬到阿妹戚託小鎮時,46歲的彝族漢子文德全醉酒後大耍酒瘋,錯打了愛人杜小蘭。這下點燃了“火藥桶”,杜小蘭死活要跟他離婚。

“文德全是不對,我讓他賠不是。只要他改了,還是可以給一次機會的嘛。你倆知根知底,結婚這麼多年了,現在離了,小孩多可憐。”隆忠雲三言兩語,就把杜小蘭勸通了。轉身,他又勸文德全向杜小蘭道歉,保證以後不醉酒。夫妻之間的矛盾就這樣化解了。

這樣的調解室,記者在興義市南興新市民居住區警務室也見過。前來辦事的新市民黎家隆說:“沒想到遇上什麼矛盾糾紛,都會有人出面調解。鄰里糾紛、婆媳吵架、兄弟反目,調解員一出面,基本上都能圓滿解決。”

如果遇上警務室難以化解的矛盾糾紛怎麼辦?南興新市民居住區警務室民警葉馨告訴記者,他們建立了警訴聯調、警律聯調、司法確認等工作機制,可以找專業法律顧問、社會調解員解決“老大難”問題。

採訪結束時,天空放晴,細雨初歇,黔西南州公安局大院內奼紫嫣紅,花瓣灑落在泥土上,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香氣。

“打贏脫貧攻堅戰,公安機關責無旁貸。”黔西南州副州長、公安局局長李淞告訴記者,“我們將積極營造服務就在搬遷群眾身邊、公正就在搬遷群眾身邊、安全就在搬遷群眾身邊的良好環境,讓新市民快速融入新生活。”

(記者 李昌林)

來源/人民公安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