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


"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文 | 鉛筆道記者 劉小倩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從2013年到2016年,國內精釀啤酒企業從17家增長到293家,數量翻了17倍。“每年都會出現一批精釀啤酒創業者,而每年都會死掉一批。”►賽道吸金能力:2017年,有8家精釀啤酒企業完成12筆融資,有的企業融資額已經破億;但去年一年,精釀啤酒賽道僅發生一起融資事件;今年,截至8月,又有4家企業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資本只是保持有溫度,但卻未有大額融資進入。投資機構方面,目前明星機構有IDG、洪泰基金、天使灣創投、創新工場入局。►精釀啤酒成本高在哪兒?原材料麥芽、啤酒花、酵母等,國內自給能力有限,嚴重依賴國外進口。這種強依賴性使得其受政策影響程度較大。建廠需要資金上億元。除了固定資產的投入外,一個合格的酒廠還需要配置2000~3000萬元的灌裝設備,以及近3000萬元的釀造設備。再加上酒廠應持有的流動資金,綜合來看,創業者投資建廠至少需要上億元的資金儲備。於是,大多數創業者都選擇了工廠代工生產的模式。►最大難題:精釀啤酒如何“出圈”?線下:1、酒吧,灰色地帶貓膩多,經銷商收取高昂入場費。2、餐飲、商超、便利店等渠道,各家正在重點突破。線上:網店面、KOL帶貨、網紅文案、跨界聯名款… …當消費者享受過精釀啤酒帶來的醇厚味蕾刺激後,也不再願意喝口味趨於淡爽的工業啤酒。行業人將之稱為 “生理上的不可逆”。然而就算有了“群眾基礎”,精釀啤酒這個新消費品類的“夏天”還沒有真正來到。但行業人士樂觀者認為,它有可能成為繼電子煙之後的又一個風口,潛藏著數百億的市場規模。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一個資本催不熟的賽道

2012年10月,高巖(《喝自己釀的啤酒》的作者,眾多精釀啤酒愛好者的啟蒙老師)、銀海、小辮兒、潘丁浩等幾個人商議後,決定把“Craft beer ”統一翻譯為“精釀啤酒”,國內精釀啤酒的序幕由此拉開。

近年來,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精釀啤酒行業迅速發展了起來。2012年,首屆北京家庭自釀啤酒節,還是在南鑼鼓巷的過客酒吧裡舉辦。然而,去年,精釀展就已經搬進了鳥巢,吸引了近5000人到場狂歡。

"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文 | 鉛筆道記者 劉小倩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從2013年到2016年,國內精釀啤酒企業從17家增長到293家,數量翻了17倍。“每年都會出現一批精釀啤酒創業者,而每年都會死掉一批。”►賽道吸金能力:2017年,有8家精釀啤酒企業完成12筆融資,有的企業融資額已經破億;但去年一年,精釀啤酒賽道僅發生一起融資事件;今年,截至8月,又有4家企業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資本只是保持有溫度,但卻未有大額融資進入。投資機構方面,目前明星機構有IDG、洪泰基金、天使灣創投、創新工場入局。►精釀啤酒成本高在哪兒?原材料麥芽、啤酒花、酵母等,國內自給能力有限,嚴重依賴國外進口。這種強依賴性使得其受政策影響程度較大。建廠需要資金上億元。除了固定資產的投入外,一個合格的酒廠還需要配置2000~3000萬元的灌裝設備,以及近3000萬元的釀造設備。再加上酒廠應持有的流動資金,綜合來看,創業者投資建廠至少需要上億元的資金儲備。於是,大多數創業者都選擇了工廠代工生產的模式。►最大難題:精釀啤酒如何“出圈”?線下:1、酒吧,灰色地帶貓膩多,經銷商收取高昂入場費。2、餐飲、商超、便利店等渠道,各家正在重點突破。線上:網店面、KOL帶貨、網紅文案、跨界聯名款… …當消費者享受過精釀啤酒帶來的醇厚味蕾刺激後,也不再願意喝口味趨於淡爽的工業啤酒。行業人將之稱為 “生理上的不可逆”。然而就算有了“群眾基礎”,精釀啤酒這個新消費品類的“夏天”還沒有真正來到。但行業人士樂觀者認為,它有可能成為繼電子煙之後的又一個風口,潛藏著數百億的市場規模。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一個資本催不熟的賽道

2012年10月,高巖(《喝自己釀的啤酒》的作者,眾多精釀啤酒愛好者的啟蒙老師)、銀海、小辮兒、潘丁浩等幾個人商議後,決定把“Craft beer ”統一翻譯為“精釀啤酒”,國內精釀啤酒的序幕由此拉開。

近年來,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精釀啤酒行業迅速發展了起來。2012年,首屆北京家庭自釀啤酒節,還是在南鑼鼓巷的過客酒吧裡舉辦。然而,去年,精釀展就已經搬進了鳥巢,吸引了近5000人到場狂歡。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消費Z時代”瞭解到,截至目前,國內精釀啤酒賽道只有一家品牌斬獲過億元融資。 2017年5月,熊貓精釀完成1.19億元融資。此外,酒花兒的Pre-A輪、A輪及A+輪的融資額都在千萬元以上。除此之外,行業其餘玩家在資本市場上均表現平平,融資狀況大多為未披露狀態。

可見,這些年來,在精釀啤酒領域,資本只是保持有溫度,但卻未有大額融資進入。投資機構方面,目前明星機構有IDG、洪泰基金、天使灣創投、創新工場入局。

對此,潘丁浩認為,“有些企業披露融資,有些企業不披露融資,也有可能企業不需要融資。大家籌錢的方式很多,甚至加盟也是其中一種。”如今,熊貓精釀已完成5輪融資,他表示,融資是因為看好資方背後的資源。

至於這個賽道為什麼沒有吸引到大量投資,關注精釀這一賽道的華映資本高級投資總監姜志峰表示,並不是像大家所言,精釀市場太小,盈利能力有限,無法吸引投資人。“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資本催不熟的賽道。它的增長與市場需求變化、公眾的消費觀念息息相關,而這需要時間。”

自精釀前輩們開酒吧後,北京、成都、武漢等各地帶精釀概念的酒吧如雨後春筍般起勢。VC SaaS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有17家精釀啤酒企業;2014年,這一數字達到33家;2015年為74家,2016年為293家。三年增長了17倍。

與精釀啤酒企業配套的設備也得到迅速發展。山東邁拓啤酒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憲寧向“消費Z時代”介紹,2015年~2018年,公司銷往國內的的精釀設備數分別為50套、90套、92套、80套,2019年截至目前已銷售50套。他表示,從整體行情來看,目前這幾年還算處於良性發展中。

一方面,市場的供給端越來越多,消費者接觸精釀啤酒的機會變多;另一方面,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消費者更願意為“小確幸”埋單,重視精釀啤酒的附加值帶來的精神滿足感。此外,當消費者享受過精釀啤酒帶來的醇厚味蕾刺激後,也不再願意喝口味趨於淡爽的工業啤酒。

啤酒總量觸頂 本土精釀冉起

縱觀國內啤酒行業,銷售量從1990年開始快速放量,至2013年到達約500億升後觸頂,此後逐年回落。與總量下降相對,啤酒市場的銷售額卻不斷走高。中國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8年,中國啤酒銷售額從4020億元增長至5626億元。

"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文 | 鉛筆道記者 劉小倩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從2013年到2016年,國內精釀啤酒企業從17家增長到293家,數量翻了17倍。“每年都會出現一批精釀啤酒創業者,而每年都會死掉一批。”►賽道吸金能力:2017年,有8家精釀啤酒企業完成12筆融資,有的企業融資額已經破億;但去年一年,精釀啤酒賽道僅發生一起融資事件;今年,截至8月,又有4家企業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資本只是保持有溫度,但卻未有大額融資進入。投資機構方面,目前明星機構有IDG、洪泰基金、天使灣創投、創新工場入局。►精釀啤酒成本高在哪兒?原材料麥芽、啤酒花、酵母等,國內自給能力有限,嚴重依賴國外進口。這種強依賴性使得其受政策影響程度較大。建廠需要資金上億元。除了固定資產的投入外,一個合格的酒廠還需要配置2000~3000萬元的灌裝設備,以及近3000萬元的釀造設備。再加上酒廠應持有的流動資金,綜合來看,創業者投資建廠至少需要上億元的資金儲備。於是,大多數創業者都選擇了工廠代工生產的模式。►最大難題:精釀啤酒如何“出圈”?線下:1、酒吧,灰色地帶貓膩多,經銷商收取高昂入場費。2、餐飲、商超、便利店等渠道,各家正在重點突破。線上:網店面、KOL帶貨、網紅文案、跨界聯名款… …當消費者享受過精釀啤酒帶來的醇厚味蕾刺激後,也不再願意喝口味趨於淡爽的工業啤酒。行業人將之稱為 “生理上的不可逆”。然而就算有了“群眾基礎”,精釀啤酒這個新消費品類的“夏天”還沒有真正來到。但行業人士樂觀者認為,它有可能成為繼電子煙之後的又一個風口,潛藏著數百億的市場規模。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一個資本催不熟的賽道

2012年10月,高巖(《喝自己釀的啤酒》的作者,眾多精釀啤酒愛好者的啟蒙老師)、銀海、小辮兒、潘丁浩等幾個人商議後,決定把“Craft beer ”統一翻譯為“精釀啤酒”,國內精釀啤酒的序幕由此拉開。

近年來,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精釀啤酒行業迅速發展了起來。2012年,首屆北京家庭自釀啤酒節,還是在南鑼鼓巷的過客酒吧裡舉辦。然而,去年,精釀展就已經搬進了鳥巢,吸引了近5000人到場狂歡。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消費Z時代”瞭解到,截至目前,國內精釀啤酒賽道只有一家品牌斬獲過億元融資。 2017年5月,熊貓精釀完成1.19億元融資。此外,酒花兒的Pre-A輪、A輪及A+輪的融資額都在千萬元以上。除此之外,行業其餘玩家在資本市場上均表現平平,融資狀況大多為未披露狀態。

可見,這些年來,在精釀啤酒領域,資本只是保持有溫度,但卻未有大額融資進入。投資機構方面,目前明星機構有IDG、洪泰基金、天使灣創投、創新工場入局。

對此,潘丁浩認為,“有些企業披露融資,有些企業不披露融資,也有可能企業不需要融資。大家籌錢的方式很多,甚至加盟也是其中一種。”如今,熊貓精釀已完成5輪融資,他表示,融資是因為看好資方背後的資源。

至於這個賽道為什麼沒有吸引到大量投資,關注精釀這一賽道的華映資本高級投資總監姜志峰表示,並不是像大家所言,精釀市場太小,盈利能力有限,無法吸引投資人。“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資本催不熟的賽道。它的增長與市場需求變化、公眾的消費觀念息息相關,而這需要時間。”

自精釀前輩們開酒吧後,北京、成都、武漢等各地帶精釀概念的酒吧如雨後春筍般起勢。VC SaaS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有17家精釀啤酒企業;2014年,這一數字達到33家;2015年為74家,2016年為293家。三年增長了17倍。

與精釀啤酒企業配套的設備也得到迅速發展。山東邁拓啤酒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憲寧向“消費Z時代”介紹,2015年~2018年,公司銷往國內的的精釀設備數分別為50套、90套、92套、80套,2019年截至目前已銷售50套。他表示,從整體行情來看,目前這幾年還算處於良性發展中。

一方面,市場的供給端越來越多,消費者接觸精釀啤酒的機會變多;另一方面,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消費者更願意為“小確幸”埋單,重視精釀啤酒的附加值帶來的精神滿足感。此外,當消費者享受過精釀啤酒帶來的醇厚味蕾刺激後,也不再願意喝口味趨於淡爽的工業啤酒。

啤酒總量觸頂 本土精釀冉起

縱觀國內啤酒行業,銷售量從1990年開始快速放量,至2013年到達約500億升後觸頂,此後逐年回落。與總量下降相對,啤酒市場的銷售額卻不斷走高。中國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8年,中國啤酒銷售額從4020億元增長至5626億元。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製圖:鉛筆道

由此可見,啤酒內部產業結構開始升級,出現了價格更高的工業啤酒和精釀啤酒。

"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文 | 鉛筆道記者 劉小倩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從2013年到2016年,國內精釀啤酒企業從17家增長到293家,數量翻了17倍。“每年都會出現一批精釀啤酒創業者,而每年都會死掉一批。”►賽道吸金能力:2017年,有8家精釀啤酒企業完成12筆融資,有的企業融資額已經破億;但去年一年,精釀啤酒賽道僅發生一起融資事件;今年,截至8月,又有4家企業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資本只是保持有溫度,但卻未有大額融資進入。投資機構方面,目前明星機構有IDG、洪泰基金、天使灣創投、創新工場入局。►精釀啤酒成本高在哪兒?原材料麥芽、啤酒花、酵母等,國內自給能力有限,嚴重依賴國外進口。這種強依賴性使得其受政策影響程度較大。建廠需要資金上億元。除了固定資產的投入外,一個合格的酒廠還需要配置2000~3000萬元的灌裝設備,以及近3000萬元的釀造設備。再加上酒廠應持有的流動資金,綜合來看,創業者投資建廠至少需要上億元的資金儲備。於是,大多數創業者都選擇了工廠代工生產的模式。►最大難題:精釀啤酒如何“出圈”?線下:1、酒吧,灰色地帶貓膩多,經銷商收取高昂入場費。2、餐飲、商超、便利店等渠道,各家正在重點突破。線上:網店面、KOL帶貨、網紅文案、跨界聯名款… …當消費者享受過精釀啤酒帶來的醇厚味蕾刺激後,也不再願意喝口味趨於淡爽的工業啤酒。行業人將之稱為 “生理上的不可逆”。然而就算有了“群眾基礎”,精釀啤酒這個新消費品類的“夏天”還沒有真正來到。但行業人士樂觀者認為,它有可能成為繼電子煙之後的又一個風口,潛藏著數百億的市場規模。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一個資本催不熟的賽道

2012年10月,高巖(《喝自己釀的啤酒》的作者,眾多精釀啤酒愛好者的啟蒙老師)、銀海、小辮兒、潘丁浩等幾個人商議後,決定把“Craft beer ”統一翻譯為“精釀啤酒”,國內精釀啤酒的序幕由此拉開。

近年來,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精釀啤酒行業迅速發展了起來。2012年,首屆北京家庭自釀啤酒節,還是在南鑼鼓巷的過客酒吧裡舉辦。然而,去年,精釀展就已經搬進了鳥巢,吸引了近5000人到場狂歡。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消費Z時代”瞭解到,截至目前,國內精釀啤酒賽道只有一家品牌斬獲過億元融資。 2017年5月,熊貓精釀完成1.19億元融資。此外,酒花兒的Pre-A輪、A輪及A+輪的融資額都在千萬元以上。除此之外,行業其餘玩家在資本市場上均表現平平,融資狀況大多為未披露狀態。

可見,這些年來,在精釀啤酒領域,資本只是保持有溫度,但卻未有大額融資進入。投資機構方面,目前明星機構有IDG、洪泰基金、天使灣創投、創新工場入局。

對此,潘丁浩認為,“有些企業披露融資,有些企業不披露融資,也有可能企業不需要融資。大家籌錢的方式很多,甚至加盟也是其中一種。”如今,熊貓精釀已完成5輪融資,他表示,融資是因為看好資方背後的資源。

至於這個賽道為什麼沒有吸引到大量投資,關注精釀這一賽道的華映資本高級投資總監姜志峰表示,並不是像大家所言,精釀市場太小,盈利能力有限,無法吸引投資人。“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資本催不熟的賽道。它的增長與市場需求變化、公眾的消費觀念息息相關,而這需要時間。”

自精釀前輩們開酒吧後,北京、成都、武漢等各地帶精釀概念的酒吧如雨後春筍般起勢。VC SaaS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有17家精釀啤酒企業;2014年,這一數字達到33家;2015年為74家,2016年為293家。三年增長了17倍。

與精釀啤酒企業配套的設備也得到迅速發展。山東邁拓啤酒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憲寧向“消費Z時代”介紹,2015年~2018年,公司銷往國內的的精釀設備數分別為50套、90套、92套、80套,2019年截至目前已銷售50套。他表示,從整體行情來看,目前這幾年還算處於良性發展中。

一方面,市場的供給端越來越多,消費者接觸精釀啤酒的機會變多;另一方面,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消費者更願意為“小確幸”埋單,重視精釀啤酒的附加值帶來的精神滿足感。此外,當消費者享受過精釀啤酒帶來的醇厚味蕾刺激後,也不再願意喝口味趨於淡爽的工業啤酒。

啤酒總量觸頂 本土精釀冉起

縱觀國內啤酒行業,銷售量從1990年開始快速放量,至2013年到達約500億升後觸頂,此後逐年回落。與總量下降相對,啤酒市場的銷售額卻不斷走高。中國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8年,中國啤酒銷售額從4020億元增長至5626億元。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製圖:鉛筆道

由此可見,啤酒內部產業結構開始升級,出現了價格更高的工業啤酒和精釀啤酒。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原料、口感、發酵工藝、發酵時間、保存時間上,精釀啤酒與工業啤酒皆不同。然而,國內目前並無明確精釀的定義。業界普遍認為,精釀的特點是原料和工藝的優化。

美國釀造者協會曾指出,必須符合三點要求才能稱為精釀。產量方面,年產量需小於600萬桶;股權方面,非精釀釀造者或公司機構,其佔股份不能超過25%;生產方面,釀造者所釀造的大部分啤酒的風味都應該是從傳統的或者創新的原料與發酵工藝中獲得。

歐美在精釀啤酒的發展上要比國內先行一步。那些受其影響後回國的人,開始在中國推廣精釀。潘丁浩、沈愷等就是其中一員。留學歸國後,潘丁浩始終無法忘懷那種味蕾刺激,“這是生理上的不可逆。”他看好國內精釀啤酒的市場也會發展起來,於是,2013年1月,他創辦熊貓精釀。

不久後,出身於釀酒世家沈愷也去到歐美考察。他回憶,“國外精釀市場當時大概有幾千個品牌,但國內卻只有幾個。”此外,他還發現,過去5年,進口啤酒銷量漲了7倍。看中裡面的商業機會後,沈愷決定創辦酒花兒,這是一個精釀啤酒版的大眾點評。

看到大家都來入局這條賽道後,姜志峰表示,其實,國內創業者機會比較大。因為在消費升級浪潮中,本土化消費品牌公司更容易崛起。

他介紹,為了對工業啤酒進行“優化”,各家品牌都會在口味上進行差異化處理,或是添加蜂蜜、生薑、百花蜜等。“一旦有差異,就意味著它的核心人群要少於大眾口味的人群,但它能夠更理解目標用戶。這部分創業者也更有可能突圍。”

國際環境不穩定 原料進口遇瓶頸

雖然創業者眾多,但精釀啤酒並不是一個好做的生意。

精釀啤酒的主要原料由麥芽、啤酒花、酵母、水等組成。

"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文 | 鉛筆道記者 劉小倩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從2013年到2016年,國內精釀啤酒企業從17家增長到293家,數量翻了17倍。“每年都會出現一批精釀啤酒創業者,而每年都會死掉一批。”►賽道吸金能力:2017年,有8家精釀啤酒企業完成12筆融資,有的企業融資額已經破億;但去年一年,精釀啤酒賽道僅發生一起融資事件;今年,截至8月,又有4家企業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資本只是保持有溫度,但卻未有大額融資進入。投資機構方面,目前明星機構有IDG、洪泰基金、天使灣創投、創新工場入局。►精釀啤酒成本高在哪兒?原材料麥芽、啤酒花、酵母等,國內自給能力有限,嚴重依賴國外進口。這種強依賴性使得其受政策影響程度較大。建廠需要資金上億元。除了固定資產的投入外,一個合格的酒廠還需要配置2000~3000萬元的灌裝設備,以及近3000萬元的釀造設備。再加上酒廠應持有的流動資金,綜合來看,創業者投資建廠至少需要上億元的資金儲備。於是,大多數創業者都選擇了工廠代工生產的模式。►最大難題:精釀啤酒如何“出圈”?線下:1、酒吧,灰色地帶貓膩多,經銷商收取高昂入場費。2、餐飲、商超、便利店等渠道,各家正在重點突破。線上:網店面、KOL帶貨、網紅文案、跨界聯名款… …當消費者享受過精釀啤酒帶來的醇厚味蕾刺激後,也不再願意喝口味趨於淡爽的工業啤酒。行業人將之稱為 “生理上的不可逆”。然而就算有了“群眾基礎”,精釀啤酒這個新消費品類的“夏天”還沒有真正來到。但行業人士樂觀者認為,它有可能成為繼電子煙之後的又一個風口,潛藏著數百億的市場規模。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一個資本催不熟的賽道

2012年10月,高巖(《喝自己釀的啤酒》的作者,眾多精釀啤酒愛好者的啟蒙老師)、銀海、小辮兒、潘丁浩等幾個人商議後,決定把“Craft beer ”統一翻譯為“精釀啤酒”,國內精釀啤酒的序幕由此拉開。

近年來,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精釀啤酒行業迅速發展了起來。2012年,首屆北京家庭自釀啤酒節,還是在南鑼鼓巷的過客酒吧裡舉辦。然而,去年,精釀展就已經搬進了鳥巢,吸引了近5000人到場狂歡。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消費Z時代”瞭解到,截至目前,國內精釀啤酒賽道只有一家品牌斬獲過億元融資。 2017年5月,熊貓精釀完成1.19億元融資。此外,酒花兒的Pre-A輪、A輪及A+輪的融資額都在千萬元以上。除此之外,行業其餘玩家在資本市場上均表現平平,融資狀況大多為未披露狀態。

可見,這些年來,在精釀啤酒領域,資本只是保持有溫度,但卻未有大額融資進入。投資機構方面,目前明星機構有IDG、洪泰基金、天使灣創投、創新工場入局。

對此,潘丁浩認為,“有些企業披露融資,有些企業不披露融資,也有可能企業不需要融資。大家籌錢的方式很多,甚至加盟也是其中一種。”如今,熊貓精釀已完成5輪融資,他表示,融資是因為看好資方背後的資源。

至於這個賽道為什麼沒有吸引到大量投資,關注精釀這一賽道的華映資本高級投資總監姜志峰表示,並不是像大家所言,精釀市場太小,盈利能力有限,無法吸引投資人。“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資本催不熟的賽道。它的增長與市場需求變化、公眾的消費觀念息息相關,而這需要時間。”

自精釀前輩們開酒吧後,北京、成都、武漢等各地帶精釀概念的酒吧如雨後春筍般起勢。VC SaaS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有17家精釀啤酒企業;2014年,這一數字達到33家;2015年為74家,2016年為293家。三年增長了17倍。

與精釀啤酒企業配套的設備也得到迅速發展。山東邁拓啤酒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憲寧向“消費Z時代”介紹,2015年~2018年,公司銷往國內的的精釀設備數分別為50套、90套、92套、80套,2019年截至目前已銷售50套。他表示,從整體行情來看,目前這幾年還算處於良性發展中。

一方面,市場的供給端越來越多,消費者接觸精釀啤酒的機會變多;另一方面,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消費者更願意為“小確幸”埋單,重視精釀啤酒的附加值帶來的精神滿足感。此外,當消費者享受過精釀啤酒帶來的醇厚味蕾刺激後,也不再願意喝口味趨於淡爽的工業啤酒。

啤酒總量觸頂 本土精釀冉起

縱觀國內啤酒行業,銷售量從1990年開始快速放量,至2013年到達約500億升後觸頂,此後逐年回落。與總量下降相對,啤酒市場的銷售額卻不斷走高。中國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8年,中國啤酒銷售額從4020億元增長至5626億元。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製圖:鉛筆道

由此可見,啤酒內部產業結構開始升級,出現了價格更高的工業啤酒和精釀啤酒。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原料、口感、發酵工藝、發酵時間、保存時間上,精釀啤酒與工業啤酒皆不同。然而,國內目前並無明確精釀的定義。業界普遍認為,精釀的特點是原料和工藝的優化。

美國釀造者協會曾指出,必須符合三點要求才能稱為精釀。產量方面,年產量需小於600萬桶;股權方面,非精釀釀造者或公司機構,其佔股份不能超過25%;生產方面,釀造者所釀造的大部分啤酒的風味都應該是從傳統的或者創新的原料與發酵工藝中獲得。

歐美在精釀啤酒的發展上要比國內先行一步。那些受其影響後回國的人,開始在中國推廣精釀。潘丁浩、沈愷等就是其中一員。留學歸國後,潘丁浩始終無法忘懷那種味蕾刺激,“這是生理上的不可逆。”他看好國內精釀啤酒的市場也會發展起來,於是,2013年1月,他創辦熊貓精釀。

不久後,出身於釀酒世家沈愷也去到歐美考察。他回憶,“國外精釀市場當時大概有幾千個品牌,但國內卻只有幾個。”此外,他還發現,過去5年,進口啤酒銷量漲了7倍。看中裡面的商業機會後,沈愷決定創辦酒花兒,這是一個精釀啤酒版的大眾點評。

看到大家都來入局這條賽道後,姜志峰表示,其實,國內創業者機會比較大。因為在消費升級浪潮中,本土化消費品牌公司更容易崛起。

他介紹,為了對工業啤酒進行“優化”,各家品牌都會在口味上進行差異化處理,或是添加蜂蜜、生薑、百花蜜等。“一旦有差異,就意味著它的核心人群要少於大眾口味的人群,但它能夠更理解目標用戶。這部分創業者也更有可能突圍。”

國際環境不穩定 原料進口遇瓶頸

雖然創業者眾多,但精釀啤酒並不是一個好做的生意。

精釀啤酒的主要原料由麥芽、啤酒花、酵母、水等組成。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麥芽

中國大麥的種植面積及數量十分有限,且質量與進口大麥質量有差異,所以,國內釀造使用的大麥主要來源於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歐洲等。後來,歐洲麥芽集團開始在中國設立子公司,將美國和歐洲豐富的精釀市場技術和經驗引入本土,同時向精釀提供本土工廠加工的麥芽。歐麥(保定)麥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王蕾向“消費Z時代”介紹,公司現在提供20餘不同品種的麥芽,每年銷量近1萬噸。而8年之前,這一數值才只有45噸。

"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文 | 鉛筆道記者 劉小倩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從2013年到2016年,國內精釀啤酒企業從17家增長到293家,數量翻了17倍。“每年都會出現一批精釀啤酒創業者,而每年都會死掉一批。”►賽道吸金能力:2017年,有8家精釀啤酒企業完成12筆融資,有的企業融資額已經破億;但去年一年,精釀啤酒賽道僅發生一起融資事件;今年,截至8月,又有4家企業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資本只是保持有溫度,但卻未有大額融資進入。投資機構方面,目前明星機構有IDG、洪泰基金、天使灣創投、創新工場入局。►精釀啤酒成本高在哪兒?原材料麥芽、啤酒花、酵母等,國內自給能力有限,嚴重依賴國外進口。這種強依賴性使得其受政策影響程度較大。建廠需要資金上億元。除了固定資產的投入外,一個合格的酒廠還需要配置2000~3000萬元的灌裝設備,以及近3000萬元的釀造設備。再加上酒廠應持有的流動資金,綜合來看,創業者投資建廠至少需要上億元的資金儲備。於是,大多數創業者都選擇了工廠代工生產的模式。►最大難題:精釀啤酒如何“出圈”?線下:1、酒吧,灰色地帶貓膩多,經銷商收取高昂入場費。2、餐飲、商超、便利店等渠道,各家正在重點突破。線上:網店面、KOL帶貨、網紅文案、跨界聯名款… …當消費者享受過精釀啤酒帶來的醇厚味蕾刺激後,也不再願意喝口味趨於淡爽的工業啤酒。行業人將之稱為 “生理上的不可逆”。然而就算有了“群眾基礎”,精釀啤酒這個新消費品類的“夏天”還沒有真正來到。但行業人士樂觀者認為,它有可能成為繼電子煙之後的又一個風口,潛藏著數百億的市場規模。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一個資本催不熟的賽道

2012年10月,高巖(《喝自己釀的啤酒》的作者,眾多精釀啤酒愛好者的啟蒙老師)、銀海、小辮兒、潘丁浩等幾個人商議後,決定把“Craft beer ”統一翻譯為“精釀啤酒”,國內精釀啤酒的序幕由此拉開。

近年來,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精釀啤酒行業迅速發展了起來。2012年,首屆北京家庭自釀啤酒節,還是在南鑼鼓巷的過客酒吧裡舉辦。然而,去年,精釀展就已經搬進了鳥巢,吸引了近5000人到場狂歡。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消費Z時代”瞭解到,截至目前,國內精釀啤酒賽道只有一家品牌斬獲過億元融資。 2017年5月,熊貓精釀完成1.19億元融資。此外,酒花兒的Pre-A輪、A輪及A+輪的融資額都在千萬元以上。除此之外,行業其餘玩家在資本市場上均表現平平,融資狀況大多為未披露狀態。

可見,這些年來,在精釀啤酒領域,資本只是保持有溫度,但卻未有大額融資進入。投資機構方面,目前明星機構有IDG、洪泰基金、天使灣創投、創新工場入局。

對此,潘丁浩認為,“有些企業披露融資,有些企業不披露融資,也有可能企業不需要融資。大家籌錢的方式很多,甚至加盟也是其中一種。”如今,熊貓精釀已完成5輪融資,他表示,融資是因為看好資方背後的資源。

至於這個賽道為什麼沒有吸引到大量投資,關注精釀這一賽道的華映資本高級投資總監姜志峰表示,並不是像大家所言,精釀市場太小,盈利能力有限,無法吸引投資人。“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資本催不熟的賽道。它的增長與市場需求變化、公眾的消費觀念息息相關,而這需要時間。”

自精釀前輩們開酒吧後,北京、成都、武漢等各地帶精釀概念的酒吧如雨後春筍般起勢。VC SaaS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有17家精釀啤酒企業;2014年,這一數字達到33家;2015年為74家,2016年為293家。三年增長了17倍。

與精釀啤酒企業配套的設備也得到迅速發展。山東邁拓啤酒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憲寧向“消費Z時代”介紹,2015年~2018年,公司銷往國內的的精釀設備數分別為50套、90套、92套、80套,2019年截至目前已銷售50套。他表示,從整體行情來看,目前這幾年還算處於良性發展中。

一方面,市場的供給端越來越多,消費者接觸精釀啤酒的機會變多;另一方面,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消費者更願意為“小確幸”埋單,重視精釀啤酒的附加值帶來的精神滿足感。此外,當消費者享受過精釀啤酒帶來的醇厚味蕾刺激後,也不再願意喝口味趨於淡爽的工業啤酒。

啤酒總量觸頂 本土精釀冉起

縱觀國內啤酒行業,銷售量從1990年開始快速放量,至2013年到達約500億升後觸頂,此後逐年回落。與總量下降相對,啤酒市場的銷售額卻不斷走高。中國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8年,中國啤酒銷售額從4020億元增長至5626億元。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製圖:鉛筆道

由此可見,啤酒內部產業結構開始升級,出現了價格更高的工業啤酒和精釀啤酒。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原料、口感、發酵工藝、發酵時間、保存時間上,精釀啤酒與工業啤酒皆不同。然而,國內目前並無明確精釀的定義。業界普遍認為,精釀的特點是原料和工藝的優化。

美國釀造者協會曾指出,必須符合三點要求才能稱為精釀。產量方面,年產量需小於600萬桶;股權方面,非精釀釀造者或公司機構,其佔股份不能超過25%;生產方面,釀造者所釀造的大部分啤酒的風味都應該是從傳統的或者創新的原料與發酵工藝中獲得。

歐美在精釀啤酒的發展上要比國內先行一步。那些受其影響後回國的人,開始在中國推廣精釀。潘丁浩、沈愷等就是其中一員。留學歸國後,潘丁浩始終無法忘懷那種味蕾刺激,“這是生理上的不可逆。”他看好國內精釀啤酒的市場也會發展起來,於是,2013年1月,他創辦熊貓精釀。

不久後,出身於釀酒世家沈愷也去到歐美考察。他回憶,“國外精釀市場當時大概有幾千個品牌,但國內卻只有幾個。”此外,他還發現,過去5年,進口啤酒銷量漲了7倍。看中裡面的商業機會後,沈愷決定創辦酒花兒,這是一個精釀啤酒版的大眾點評。

看到大家都來入局這條賽道後,姜志峰表示,其實,國內創業者機會比較大。因為在消費升級浪潮中,本土化消費品牌公司更容易崛起。

他介紹,為了對工業啤酒進行“優化”,各家品牌都會在口味上進行差異化處理,或是添加蜂蜜、生薑、百花蜜等。“一旦有差異,就意味著它的核心人群要少於大眾口味的人群,但它能夠更理解目標用戶。這部分創業者也更有可能突圍。”

國際環境不穩定 原料進口遇瓶頸

雖然創業者眾多,但精釀啤酒並不是一個好做的生意。

精釀啤酒的主要原料由麥芽、啤酒花、酵母、水等組成。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麥芽

中國大麥的種植面積及數量十分有限,且質量與進口大麥質量有差異,所以,國內釀造使用的大麥主要來源於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歐洲等。後來,歐洲麥芽集團開始在中國設立子公司,將美國和歐洲豐富的精釀市場技術和經驗引入本土,同時向精釀提供本土工廠加工的麥芽。歐麥(保定)麥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王蕾向“消費Z時代”介紹,公司現在提供20餘不同品種的麥芽,每年銷量近1萬噸。而8年之前,這一數值才只有45噸。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啤酒花

啤酒花、酵母也是如此,國內自給能力有限,嚴重依賴國外進口。這種強依賴性使得其受政策影響程度較大。

就國際環境而言,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關稅增長使得銷量放緩。克羅斯比酒花公司技術經理秦峰向“消費Z時代”介紹,美國啤酒花銷量從2011年到中美貿易戰之前,一直保持超過50%的增長。自2018年9月23日,關稅從10%調整到20%後,勢頭略有放緩。2019年6月4日,關稅從20%調整到30%後,其勢頭明顯放緩。

他補充道,“隨著美國近日對中國繼續加徵關稅,政府肯定會繼續採取反制措施,預計啤酒花關稅還會進一步提高。加上國外農場主對特殊品種的壟斷、坐地起價等,國內美國花銷量大概率會進入瓶頸期。”

就國內政策而言,有創業者表示,最擔心出臺一些限制酒銷量的政策。

其實,對於消費品而言,其核心為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的表現形式則為控制或者創造最好的供應鏈,這一點在特斯拉、蘋果及小米上都有所驗證。

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曾在《中國新零售終局猜想》一文中寫道,什麼叫控制優質產業鏈?以特斯拉為例,特斯拉的電池是松下做的。它與松下的合作方式是,單獨合資建廠,生產要求特斯拉說了算。其對供應鏈的控制程度可見一斑。

因此,當精釀創業者為原料支付較高的價格後,接下來,還需要匹配優質供應鏈,找到工廠進行加工生產。

代工模式“坑”多 建廠門檻達億元

“如果創業者想要自己建大型正規酒廠,他需要拿到一系列生產許可證,而這並不容易。”潘丁浩告訴“消費Z時代”,除了固定資產的投入外,一個合格的酒廠還需要配置2000~3000萬元的灌裝設備,以及近3000萬元的釀造設備。“這還沒算酒廠應持有的流動資金,綜合來看,創業者投資建廠至少需要上億元的資金儲備。”

"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文 | 鉛筆道記者 劉小倩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從2013年到2016年,國內精釀啤酒企業從17家增長到293家,數量翻了17倍。“每年都會出現一批精釀啤酒創業者,而每年都會死掉一批。”►賽道吸金能力:2017年,有8家精釀啤酒企業完成12筆融資,有的企業融資額已經破億;但去年一年,精釀啤酒賽道僅發生一起融資事件;今年,截至8月,又有4家企業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資本只是保持有溫度,但卻未有大額融資進入。投資機構方面,目前明星機構有IDG、洪泰基金、天使灣創投、創新工場入局。►精釀啤酒成本高在哪兒?原材料麥芽、啤酒花、酵母等,國內自給能力有限,嚴重依賴國外進口。這種強依賴性使得其受政策影響程度較大。建廠需要資金上億元。除了固定資產的投入外,一個合格的酒廠還需要配置2000~3000萬元的灌裝設備,以及近3000萬元的釀造設備。再加上酒廠應持有的流動資金,綜合來看,創業者投資建廠至少需要上億元的資金儲備。於是,大多數創業者都選擇了工廠代工生產的模式。►最大難題:精釀啤酒如何“出圈”?線下:1、酒吧,灰色地帶貓膩多,經銷商收取高昂入場費。2、餐飲、商超、便利店等渠道,各家正在重點突破。線上:網店面、KOL帶貨、網紅文案、跨界聯名款… …當消費者享受過精釀啤酒帶來的醇厚味蕾刺激後,也不再願意喝口味趨於淡爽的工業啤酒。行業人將之稱為 “生理上的不可逆”。然而就算有了“群眾基礎”,精釀啤酒這個新消費品類的“夏天”還沒有真正來到。但行業人士樂觀者認為,它有可能成為繼電子煙之後的又一個風口,潛藏著數百億的市場規模。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一個資本催不熟的賽道

2012年10月,高巖(《喝自己釀的啤酒》的作者,眾多精釀啤酒愛好者的啟蒙老師)、銀海、小辮兒、潘丁浩等幾個人商議後,決定把“Craft beer ”統一翻譯為“精釀啤酒”,國內精釀啤酒的序幕由此拉開。

近年來,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精釀啤酒行業迅速發展了起來。2012年,首屆北京家庭自釀啤酒節,還是在南鑼鼓巷的過客酒吧裡舉辦。然而,去年,精釀展就已經搬進了鳥巢,吸引了近5000人到場狂歡。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消費Z時代”瞭解到,截至目前,國內精釀啤酒賽道只有一家品牌斬獲過億元融資。 2017年5月,熊貓精釀完成1.19億元融資。此外,酒花兒的Pre-A輪、A輪及A+輪的融資額都在千萬元以上。除此之外,行業其餘玩家在資本市場上均表現平平,融資狀況大多為未披露狀態。

可見,這些年來,在精釀啤酒領域,資本只是保持有溫度,但卻未有大額融資進入。投資機構方面,目前明星機構有IDG、洪泰基金、天使灣創投、創新工場入局。

對此,潘丁浩認為,“有些企業披露融資,有些企業不披露融資,也有可能企業不需要融資。大家籌錢的方式很多,甚至加盟也是其中一種。”如今,熊貓精釀已完成5輪融資,他表示,融資是因為看好資方背後的資源。

至於這個賽道為什麼沒有吸引到大量投資,關注精釀這一賽道的華映資本高級投資總監姜志峰表示,並不是像大家所言,精釀市場太小,盈利能力有限,無法吸引投資人。“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資本催不熟的賽道。它的增長與市場需求變化、公眾的消費觀念息息相關,而這需要時間。”

自精釀前輩們開酒吧後,北京、成都、武漢等各地帶精釀概念的酒吧如雨後春筍般起勢。VC SaaS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有17家精釀啤酒企業;2014年,這一數字達到33家;2015年為74家,2016年為293家。三年增長了17倍。

與精釀啤酒企業配套的設備也得到迅速發展。山東邁拓啤酒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憲寧向“消費Z時代”介紹,2015年~2018年,公司銷往國內的的精釀設備數分別為50套、90套、92套、80套,2019年截至目前已銷售50套。他表示,從整體行情來看,目前這幾年還算處於良性發展中。

一方面,市場的供給端越來越多,消費者接觸精釀啤酒的機會變多;另一方面,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消費者更願意為“小確幸”埋單,重視精釀啤酒的附加值帶來的精神滿足感。此外,當消費者享受過精釀啤酒帶來的醇厚味蕾刺激後,也不再願意喝口味趨於淡爽的工業啤酒。

啤酒總量觸頂 本土精釀冉起

縱觀國內啤酒行業,銷售量從1990年開始快速放量,至2013年到達約500億升後觸頂,此後逐年回落。與總量下降相對,啤酒市場的銷售額卻不斷走高。中國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8年,中國啤酒銷售額從4020億元增長至5626億元。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製圖:鉛筆道

由此可見,啤酒內部產業結構開始升級,出現了價格更高的工業啤酒和精釀啤酒。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原料、口感、發酵工藝、發酵時間、保存時間上,精釀啤酒與工業啤酒皆不同。然而,國內目前並無明確精釀的定義。業界普遍認為,精釀的特點是原料和工藝的優化。

美國釀造者協會曾指出,必須符合三點要求才能稱為精釀。產量方面,年產量需小於600萬桶;股權方面,非精釀釀造者或公司機構,其佔股份不能超過25%;生產方面,釀造者所釀造的大部分啤酒的風味都應該是從傳統的或者創新的原料與發酵工藝中獲得。

歐美在精釀啤酒的發展上要比國內先行一步。那些受其影響後回國的人,開始在中國推廣精釀。潘丁浩、沈愷等就是其中一員。留學歸國後,潘丁浩始終無法忘懷那種味蕾刺激,“這是生理上的不可逆。”他看好國內精釀啤酒的市場也會發展起來,於是,2013年1月,他創辦熊貓精釀。

不久後,出身於釀酒世家沈愷也去到歐美考察。他回憶,“國外精釀市場當時大概有幾千個品牌,但國內卻只有幾個。”此外,他還發現,過去5年,進口啤酒銷量漲了7倍。看中裡面的商業機會後,沈愷決定創辦酒花兒,這是一個精釀啤酒版的大眾點評。

看到大家都來入局這條賽道後,姜志峰表示,其實,國內創業者機會比較大。因為在消費升級浪潮中,本土化消費品牌公司更容易崛起。

他介紹,為了對工業啤酒進行“優化”,各家品牌都會在口味上進行差異化處理,或是添加蜂蜜、生薑、百花蜜等。“一旦有差異,就意味著它的核心人群要少於大眾口味的人群,但它能夠更理解目標用戶。這部分創業者也更有可能突圍。”

國際環境不穩定 原料進口遇瓶頸

雖然創業者眾多,但精釀啤酒並不是一個好做的生意。

精釀啤酒的主要原料由麥芽、啤酒花、酵母、水等組成。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麥芽

中國大麥的種植面積及數量十分有限,且質量與進口大麥質量有差異,所以,國內釀造使用的大麥主要來源於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歐洲等。後來,歐洲麥芽集團開始在中國設立子公司,將美國和歐洲豐富的精釀市場技術和經驗引入本土,同時向精釀提供本土工廠加工的麥芽。歐麥(保定)麥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王蕾向“消費Z時代”介紹,公司現在提供20餘不同品種的麥芽,每年銷量近1萬噸。而8年之前,這一數值才只有45噸。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啤酒花

啤酒花、酵母也是如此,國內自給能力有限,嚴重依賴國外進口。這種強依賴性使得其受政策影響程度較大。

就國際環境而言,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關稅增長使得銷量放緩。克羅斯比酒花公司技術經理秦峰向“消費Z時代”介紹,美國啤酒花銷量從2011年到中美貿易戰之前,一直保持超過50%的增長。自2018年9月23日,關稅從10%調整到20%後,勢頭略有放緩。2019年6月4日,關稅從20%調整到30%後,其勢頭明顯放緩。

他補充道,“隨著美國近日對中國繼續加徵關稅,政府肯定會繼續採取反制措施,預計啤酒花關稅還會進一步提高。加上國外農場主對特殊品種的壟斷、坐地起價等,國內美國花銷量大概率會進入瓶頸期。”

就國內政策而言,有創業者表示,最擔心出臺一些限制酒銷量的政策。

其實,對於消費品而言,其核心為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的表現形式則為控制或者創造最好的供應鏈,這一點在特斯拉、蘋果及小米上都有所驗證。

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曾在《中國新零售終局猜想》一文中寫道,什麼叫控制優質產業鏈?以特斯拉為例,特斯拉的電池是松下做的。它與松下的合作方式是,單獨合資建廠,生產要求特斯拉說了算。其對供應鏈的控制程度可見一斑。

因此,當精釀創業者為原料支付較高的價格後,接下來,還需要匹配優質供應鏈,找到工廠進行加工生產。

代工模式“坑”多 建廠門檻達億元

“如果創業者想要自己建大型正規酒廠,他需要拿到一系列生產許可證,而這並不容易。”潘丁浩告訴“消費Z時代”,除了固定資產的投入外,一個合格的酒廠還需要配置2000~3000萬元的灌裝設備,以及近3000萬元的釀造設備。“這還沒算酒廠應持有的流動資金,綜合來看,創業者投資建廠至少需要上億元的資金儲備。”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精釀啤酒製作流程圖

在資金實力並不充足的情況下,大多數創業者都選擇了工廠代工生產的模式。然而,他們還是不得不面對四方面的問題。

第一,大多數工廠的主要客戶都是大型工業啤酒廠商,大廠是否願意為精釀啤酒代工。

第二,兩種啤酒的釀造設備並不相同,如果在工業啤酒線上釀造精釀啤酒,容易堵塞工業啤酒生產線。

第三,工業啤酒的釀造方式屬於下發酵,需要在10℃以下的環境中發酵,精釀啤酒屬於上發酵,多位艾爾工藝,發酵溫度需控制在10℃~20℃之間。然而,大多數啤酒廠工人的專業程度有限,能否精準控制精釀啤酒的發酵也值得思考。

第四,啤酒為批次生產型產品,如何保證每一批次風味的穩定性。

這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曾有創業者踩過坑。

北京自釀啤酒協會會長孟路也不禁感慨,“外行都認為這個行業利潤較高,在未充分考慮入行難度後就一頭扎進來,殊不知,這裡面的坑也不少。”更有創業者直言,每年都會出現一批精釀啤酒創業者,而每年都會死掉一批。

於是,有實力的品牌開始自己建廠。前年年底,熊貓精釀位於湖南益陽3000㎡的工廠開始投入使用,它有了屬於品牌本身的發酵、瓶裝生產線,年產量4000餘噸。在採訪中,潘丁浩還透露,第二個工廠建在貴州,年產量達上萬噸,預計9月底可以調試。

酒花兒最早期是一個獨立App,但後來也開始建造自己的工廠夢想釀造,用於控制產品產量,以及安排彈性生產。

“出圈”路上的精釀

在解決了生產問題後,精釀啤酒的創業者們開始攜帶自己的“產物”走向市場,爭奪份額。

酒吧自然是它們瞄準的第一個場景。大多精釀啤酒品牌都是前店後廠的模式,這為他們與顧客近距離接觸提供了機會,更容易時刻針對用戶的反饋調整產品。

然而,關注精釀賽道的博派資本合夥人李歐成表示,這條路很難走通。

首先,精釀品牌想要進酒吧,是需要通過供應商進行產品流轉的。“那麼問題就來了,精釀啤酒品牌能給予經銷商的入場費有多高?”

其次,縱使國內精釀啤酒利潤高,但灰色渠道的國外精釀啤酒利潤更高。“一方面,精釀啤酒在國內發展時間短,部分消費者更喜歡‘捧洋酒’,這就給了經銷商機會。另一方面,在酒吧喝酒的消費者大多都不會看生產日期,而部分經銷商也會利用各種手段,低價進行走私臨期或已過期的國外精釀,並轉手到銷到國內精釀酒吧。”

雖然經銷商這樣做的單筆利潤高,但姜志峰認為,從長期來看,任何供應商都需要更加穩定的貨源來填充它的商品庫。

然而,酒吧最多能夠覆蓋周圍幾十公里的區域。如果精釀品牌想要商業化,它必須得“出圈”。

於是,創業者把走量的第二個點位瞄準了餐飲、商超、便利店等渠道。這與國內消費者環境相關,用戶都喜歡在餐飲的間隙輔之以酒。

"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文 | 鉛筆道記者 劉小倩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從2013年到2016年,國內精釀啤酒企業從17家增長到293家,數量翻了17倍。“每年都會出現一批精釀啤酒創業者,而每年都會死掉一批。”►賽道吸金能力:2017年,有8家精釀啤酒企業完成12筆融資,有的企業融資額已經破億;但去年一年,精釀啤酒賽道僅發生一起融資事件;今年,截至8月,又有4家企業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資本只是保持有溫度,但卻未有大額融資進入。投資機構方面,目前明星機構有IDG、洪泰基金、天使灣創投、創新工場入局。►精釀啤酒成本高在哪兒?原材料麥芽、啤酒花、酵母等,國內自給能力有限,嚴重依賴國外進口。這種強依賴性使得其受政策影響程度較大。建廠需要資金上億元。除了固定資產的投入外,一個合格的酒廠還需要配置2000~3000萬元的灌裝設備,以及近3000萬元的釀造設備。再加上酒廠應持有的流動資金,綜合來看,創業者投資建廠至少需要上億元的資金儲備。於是,大多數創業者都選擇了工廠代工生產的模式。►最大難題:精釀啤酒如何“出圈”?線下:1、酒吧,灰色地帶貓膩多,經銷商收取高昂入場費。2、餐飲、商超、便利店等渠道,各家正在重點突破。線上:網店面、KOL帶貨、網紅文案、跨界聯名款… …當消費者享受過精釀啤酒帶來的醇厚味蕾刺激後,也不再願意喝口味趨於淡爽的工業啤酒。行業人將之稱為 “生理上的不可逆”。然而就算有了“群眾基礎”,精釀啤酒這個新消費品類的“夏天”還沒有真正來到。但行業人士樂觀者認為,它有可能成為繼電子煙之後的又一個風口,潛藏著數百億的市場規模。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一個資本催不熟的賽道

2012年10月,高巖(《喝自己釀的啤酒》的作者,眾多精釀啤酒愛好者的啟蒙老師)、銀海、小辮兒、潘丁浩等幾個人商議後,決定把“Craft beer ”統一翻譯為“精釀啤酒”,國內精釀啤酒的序幕由此拉開。

近年來,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精釀啤酒行業迅速發展了起來。2012年,首屆北京家庭自釀啤酒節,還是在南鑼鼓巷的過客酒吧裡舉辦。然而,去年,精釀展就已經搬進了鳥巢,吸引了近5000人到場狂歡。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消費Z時代”瞭解到,截至目前,國內精釀啤酒賽道只有一家品牌斬獲過億元融資。 2017年5月,熊貓精釀完成1.19億元融資。此外,酒花兒的Pre-A輪、A輪及A+輪的融資額都在千萬元以上。除此之外,行業其餘玩家在資本市場上均表現平平,融資狀況大多為未披露狀態。

可見,這些年來,在精釀啤酒領域,資本只是保持有溫度,但卻未有大額融資進入。投資機構方面,目前明星機構有IDG、洪泰基金、天使灣創投、創新工場入局。

對此,潘丁浩認為,“有些企業披露融資,有些企業不披露融資,也有可能企業不需要融資。大家籌錢的方式很多,甚至加盟也是其中一種。”如今,熊貓精釀已完成5輪融資,他表示,融資是因為看好資方背後的資源。

至於這個賽道為什麼沒有吸引到大量投資,關注精釀這一賽道的華映資本高級投資總監姜志峰表示,並不是像大家所言,精釀市場太小,盈利能力有限,無法吸引投資人。“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資本催不熟的賽道。它的增長與市場需求變化、公眾的消費觀念息息相關,而這需要時間。”

自精釀前輩們開酒吧後,北京、成都、武漢等各地帶精釀概念的酒吧如雨後春筍般起勢。VC SaaS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有17家精釀啤酒企業;2014年,這一數字達到33家;2015年為74家,2016年為293家。三年增長了17倍。

與精釀啤酒企業配套的設備也得到迅速發展。山東邁拓啤酒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憲寧向“消費Z時代”介紹,2015年~2018年,公司銷往國內的的精釀設備數分別為50套、90套、92套、80套,2019年截至目前已銷售50套。他表示,從整體行情來看,目前這幾年還算處於良性發展中。

一方面,市場的供給端越來越多,消費者接觸精釀啤酒的機會變多;另一方面,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消費者更願意為“小確幸”埋單,重視精釀啤酒的附加值帶來的精神滿足感。此外,當消費者享受過精釀啤酒帶來的醇厚味蕾刺激後,也不再願意喝口味趨於淡爽的工業啤酒。

啤酒總量觸頂 本土精釀冉起

縱觀國內啤酒行業,銷售量從1990年開始快速放量,至2013年到達約500億升後觸頂,此後逐年回落。與總量下降相對,啤酒市場的銷售額卻不斷走高。中國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8年,中國啤酒銷售額從4020億元增長至5626億元。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製圖:鉛筆道

由此可見,啤酒內部產業結構開始升級,出現了價格更高的工業啤酒和精釀啤酒。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原料、口感、發酵工藝、發酵時間、保存時間上,精釀啤酒與工業啤酒皆不同。然而,國內目前並無明確精釀的定義。業界普遍認為,精釀的特點是原料和工藝的優化。

美國釀造者協會曾指出,必須符合三點要求才能稱為精釀。產量方面,年產量需小於600萬桶;股權方面,非精釀釀造者或公司機構,其佔股份不能超過25%;生產方面,釀造者所釀造的大部分啤酒的風味都應該是從傳統的或者創新的原料與發酵工藝中獲得。

歐美在精釀啤酒的發展上要比國內先行一步。那些受其影響後回國的人,開始在中國推廣精釀。潘丁浩、沈愷等就是其中一員。留學歸國後,潘丁浩始終無法忘懷那種味蕾刺激,“這是生理上的不可逆。”他看好國內精釀啤酒的市場也會發展起來,於是,2013年1月,他創辦熊貓精釀。

不久後,出身於釀酒世家沈愷也去到歐美考察。他回憶,“國外精釀市場當時大概有幾千個品牌,但國內卻只有幾個。”此外,他還發現,過去5年,進口啤酒銷量漲了7倍。看中裡面的商業機會後,沈愷決定創辦酒花兒,這是一個精釀啤酒版的大眾點評。

看到大家都來入局這條賽道後,姜志峰表示,其實,國內創業者機會比較大。因為在消費升級浪潮中,本土化消費品牌公司更容易崛起。

他介紹,為了對工業啤酒進行“優化”,各家品牌都會在口味上進行差異化處理,或是添加蜂蜜、生薑、百花蜜等。“一旦有差異,就意味著它的核心人群要少於大眾口味的人群,但它能夠更理解目標用戶。這部分創業者也更有可能突圍。”

國際環境不穩定 原料進口遇瓶頸

雖然創業者眾多,但精釀啤酒並不是一個好做的生意。

精釀啤酒的主要原料由麥芽、啤酒花、酵母、水等組成。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麥芽

中國大麥的種植面積及數量十分有限,且質量與進口大麥質量有差異,所以,國內釀造使用的大麥主要來源於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歐洲等。後來,歐洲麥芽集團開始在中國設立子公司,將美國和歐洲豐富的精釀市場技術和經驗引入本土,同時向精釀提供本土工廠加工的麥芽。歐麥(保定)麥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王蕾向“消費Z時代”介紹,公司現在提供20餘不同品種的麥芽,每年銷量近1萬噸。而8年之前,這一數值才只有45噸。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啤酒花

啤酒花、酵母也是如此,國內自給能力有限,嚴重依賴國外進口。這種強依賴性使得其受政策影響程度較大。

就國際環境而言,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關稅增長使得銷量放緩。克羅斯比酒花公司技術經理秦峰向“消費Z時代”介紹,美國啤酒花銷量從2011年到中美貿易戰之前,一直保持超過50%的增長。自2018年9月23日,關稅從10%調整到20%後,勢頭略有放緩。2019年6月4日,關稅從20%調整到30%後,其勢頭明顯放緩。

他補充道,“隨著美國近日對中國繼續加徵關稅,政府肯定會繼續採取反制措施,預計啤酒花關稅還會進一步提高。加上國外農場主對特殊品種的壟斷、坐地起價等,國內美國花銷量大概率會進入瓶頸期。”

就國內政策而言,有創業者表示,最擔心出臺一些限制酒銷量的政策。

其實,對於消費品而言,其核心為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的表現形式則為控制或者創造最好的供應鏈,這一點在特斯拉、蘋果及小米上都有所驗證。

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曾在《中國新零售終局猜想》一文中寫道,什麼叫控制優質產業鏈?以特斯拉為例,特斯拉的電池是松下做的。它與松下的合作方式是,單獨合資建廠,生產要求特斯拉說了算。其對供應鏈的控制程度可見一斑。

因此,當精釀創業者為原料支付較高的價格後,接下來,還需要匹配優質供應鏈,找到工廠進行加工生產。

代工模式“坑”多 建廠門檻達億元

“如果創業者想要自己建大型正規酒廠,他需要拿到一系列生產許可證,而這並不容易。”潘丁浩告訴“消費Z時代”,除了固定資產的投入外,一個合格的酒廠還需要配置2000~3000萬元的灌裝設備,以及近3000萬元的釀造設備。“這還沒算酒廠應持有的流動資金,綜合來看,創業者投資建廠至少需要上億元的資金儲備。”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精釀啤酒製作流程圖

在資金實力並不充足的情況下,大多數創業者都選擇了工廠代工生產的模式。然而,他們還是不得不面對四方面的問題。

第一,大多數工廠的主要客戶都是大型工業啤酒廠商,大廠是否願意為精釀啤酒代工。

第二,兩種啤酒的釀造設備並不相同,如果在工業啤酒線上釀造精釀啤酒,容易堵塞工業啤酒生產線。

第三,工業啤酒的釀造方式屬於下發酵,需要在10℃以下的環境中發酵,精釀啤酒屬於上發酵,多位艾爾工藝,發酵溫度需控制在10℃~20℃之間。然而,大多數啤酒廠工人的專業程度有限,能否精準控制精釀啤酒的發酵也值得思考。

第四,啤酒為批次生產型產品,如何保證每一批次風味的穩定性。

這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曾有創業者踩過坑。

北京自釀啤酒協會會長孟路也不禁感慨,“外行都認為這個行業利潤較高,在未充分考慮入行難度後就一頭扎進來,殊不知,這裡面的坑也不少。”更有創業者直言,每年都會出現一批精釀啤酒創業者,而每年都會死掉一批。

於是,有實力的品牌開始自己建廠。前年年底,熊貓精釀位於湖南益陽3000㎡的工廠開始投入使用,它有了屬於品牌本身的發酵、瓶裝生產線,年產量4000餘噸。在採訪中,潘丁浩還透露,第二個工廠建在貴州,年產量達上萬噸,預計9月底可以調試。

酒花兒最早期是一個獨立App,但後來也開始建造自己的工廠夢想釀造,用於控制產品產量,以及安排彈性生產。

“出圈”路上的精釀

在解決了生產問題後,精釀啤酒的創業者們開始攜帶自己的“產物”走向市場,爭奪份額。

酒吧自然是它們瞄準的第一個場景。大多精釀啤酒品牌都是前店後廠的模式,這為他們與顧客近距離接觸提供了機會,更容易時刻針對用戶的反饋調整產品。

然而,關注精釀賽道的博派資本合夥人李歐成表示,這條路很難走通。

首先,精釀品牌想要進酒吧,是需要通過供應商進行產品流轉的。“那麼問題就來了,精釀啤酒品牌能給予經銷商的入場費有多高?”

其次,縱使國內精釀啤酒利潤高,但灰色渠道的國外精釀啤酒利潤更高。“一方面,精釀啤酒在國內發展時間短,部分消費者更喜歡‘捧洋酒’,這就給了經銷商機會。另一方面,在酒吧喝酒的消費者大多都不會看生產日期,而部分經銷商也會利用各種手段,低價進行走私臨期或已過期的國外精釀,並轉手到銷到國內精釀酒吧。”

雖然經銷商這樣做的單筆利潤高,但姜志峰認為,從長期來看,任何供應商都需要更加穩定的貨源來填充它的商品庫。

然而,酒吧最多能夠覆蓋周圍幾十公里的區域。如果精釀品牌想要商業化,它必須得“出圈”。

於是,創業者把走量的第二個點位瞄準了餐飲、商超、便利店等渠道。這與國內消費者環境相關,用戶都喜歡在餐飲的間隙輔之以酒。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目前,熊貓精釀營收的70%都來源於以上渠道,酒吧體系的銷量不到30%。

由於精釀比較小眾,想要推廣品牌並不是一件易事。“熊貓精釀發展得較早,當年以一種新生活方式的姿態出現時,立刻引起了大量媒體關注,並進行過多次免費報道。”潘丁浩打趣道,“還真是撿了便宜。”

沈愷表示,現在想要推廣精釀啤酒,可能需要找KOL進行傳播。“因為這裡面有一些專業知識,不僅需要消費者喝出來,也需要消費者通過文章感受到。”

鯨小酒的創始人蔡亦嘉透露,鯨小酒通過在瓶身上印網紅文案打造爆款,並利用自媒體進行傳播,上線2天網銷2000瓶。

精釀啤酒品牌HUSH IPA創始人出爺也表示,他們則是與“新褲子”彭磊、攝影師王動等IP出聯名款,並銷往國內各電音節、音樂節等。

幾百億市場真假未明

其實,啤酒最初的形態即為今天公眾認知中精釀啤酒的樣子。後來因為工業啤酒的可標準化生產及低廉的價格,使得工業啤酒的地位迅速竄起。

北京自釀啤酒協會會長孟路介紹,“直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的精釀啤酒廠還不到40家,而現在這個數字已經變為6000多家。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美國精釀啤酒的市場份額已經提升至25%。”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一年的啤酒產值近5000億元,如果創業者能夠擁有1%的市場份額,那就是50億元。”潘丁浩表示,這個前景非常具有想象空間。“並且,幾十年前,國外的互聯網並不發達,美國精釀想要被消費者接受,並不容易。但如今的中國,憑藉各種社交、資訊媒體即可向全世界發聲,加快信息傳遞。”

目前,國內精釀啤酒佔市場銷售總額的1.5%。沈愷估計,5年之內,精釀啤酒的市場份額能夠達到5%,再過5年,精釀啤酒的市場份額能佔到10%。“它能夠成長為幾百億人民幣的市場。”

目前,市面上的精釀啤酒品牌已經出現了4種生產模式。

第一,微型酒廠,有些是前店後廠的模式,有些沒有店面,這類酒廠門檻低、數量多,處於監管政策的灰色地帶;

第二,具有正規手續的大型酒廠,這之中有些創業者甚至從國外引進優良釀造設備,主營業務是生產自己的產品,同時也會將多餘的產能開放給代工業務;

第三、轉型的工業啤酒廠家,這些廠家將精釀啤酒作為自己產品線裡的高端產品,同時也接受代加工業務;

第四,找工廠代工,創業者只負責品牌運作。

然而,李歐成卻坦言,這四種模式讓精釀啤酒實現百億市場目標的可能性都非常小。

在他看來,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喜⼒和嘉士伯已經佔據了工業啤酒的大部分市場份額。當國內某精釀品牌做出起色要威脅到工業啤酒的市場地位後,大型工業啤酒商可以迅速複製,並去自有銷售渠道推廣,或者直接收購。

同時,他認為,在工業啤酒的圍剿下,客單價為15~20元/瓶的精釀並不具備價格上的優勢。“想要突圍,有兩種方式,要麼做線上,要麼針對女性等特殊消費人群。”

"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文 | 鉛筆道記者 劉小倩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從2013年到2016年,國內精釀啤酒企業從17家增長到293家,數量翻了17倍。“每年都會出現一批精釀啤酒創業者,而每年都會死掉一批。”►賽道吸金能力:2017年,有8家精釀啤酒企業完成12筆融資,有的企業融資額已經破億;但去年一年,精釀啤酒賽道僅發生一起融資事件;今年,截至8月,又有4家企業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資本只是保持有溫度,但卻未有大額融資進入。投資機構方面,目前明星機構有IDG、洪泰基金、天使灣創投、創新工場入局。►精釀啤酒成本高在哪兒?原材料麥芽、啤酒花、酵母等,國內自給能力有限,嚴重依賴國外進口。這種強依賴性使得其受政策影響程度較大。建廠需要資金上億元。除了固定資產的投入外,一個合格的酒廠還需要配置2000~3000萬元的灌裝設備,以及近3000萬元的釀造設備。再加上酒廠應持有的流動資金,綜合來看,創業者投資建廠至少需要上億元的資金儲備。於是,大多數創業者都選擇了工廠代工生產的模式。►最大難題:精釀啤酒如何“出圈”?線下:1、酒吧,灰色地帶貓膩多,經銷商收取高昂入場費。2、餐飲、商超、便利店等渠道,各家正在重點突破。線上:網店面、KOL帶貨、網紅文案、跨界聯名款… …當消費者享受過精釀啤酒帶來的醇厚味蕾刺激後,也不再願意喝口味趨於淡爽的工業啤酒。行業人將之稱為 “生理上的不可逆”。然而就算有了“群眾基礎”,精釀啤酒這個新消費品類的“夏天”還沒有真正來到。但行業人士樂觀者認為,它有可能成為繼電子煙之後的又一個風口,潛藏著數百億的市場規模。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一個資本催不熟的賽道

2012年10月,高巖(《喝自己釀的啤酒》的作者,眾多精釀啤酒愛好者的啟蒙老師)、銀海、小辮兒、潘丁浩等幾個人商議後,決定把“Craft beer ”統一翻譯為“精釀啤酒”,國內精釀啤酒的序幕由此拉開。

近年來,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精釀啤酒行業迅速發展了起來。2012年,首屆北京家庭自釀啤酒節,還是在南鑼鼓巷的過客酒吧裡舉辦。然而,去年,精釀展就已經搬進了鳥巢,吸引了近5000人到場狂歡。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消費Z時代”瞭解到,截至目前,國內精釀啤酒賽道只有一家品牌斬獲過億元融資。 2017年5月,熊貓精釀完成1.19億元融資。此外,酒花兒的Pre-A輪、A輪及A+輪的融資額都在千萬元以上。除此之外,行業其餘玩家在資本市場上均表現平平,融資狀況大多為未披露狀態。

可見,這些年來,在精釀啤酒領域,資本只是保持有溫度,但卻未有大額融資進入。投資機構方面,目前明星機構有IDG、洪泰基金、天使灣創投、創新工場入局。

對此,潘丁浩認為,“有些企業披露融資,有些企業不披露融資,也有可能企業不需要融資。大家籌錢的方式很多,甚至加盟也是其中一種。”如今,熊貓精釀已完成5輪融資,他表示,融資是因為看好資方背後的資源。

至於這個賽道為什麼沒有吸引到大量投資,關注精釀這一賽道的華映資本高級投資總監姜志峰表示,並不是像大家所言,精釀市場太小,盈利能力有限,無法吸引投資人。“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資本催不熟的賽道。它的增長與市場需求變化、公眾的消費觀念息息相關,而這需要時間。”

自精釀前輩們開酒吧後,北京、成都、武漢等各地帶精釀概念的酒吧如雨後春筍般起勢。VC SaaS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有17家精釀啤酒企業;2014年,這一數字達到33家;2015年為74家,2016年為293家。三年增長了17倍。

與精釀啤酒企業配套的設備也得到迅速發展。山東邁拓啤酒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憲寧向“消費Z時代”介紹,2015年~2018年,公司銷往國內的的精釀設備數分別為50套、90套、92套、80套,2019年截至目前已銷售50套。他表示,從整體行情來看,目前這幾年還算處於良性發展中。

一方面,市場的供給端越來越多,消費者接觸精釀啤酒的機會變多;另一方面,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消費者更願意為“小確幸”埋單,重視精釀啤酒的附加值帶來的精神滿足感。此外,當消費者享受過精釀啤酒帶來的醇厚味蕾刺激後,也不再願意喝口味趨於淡爽的工業啤酒。

啤酒總量觸頂 本土精釀冉起

縱觀國內啤酒行業,銷售量從1990年開始快速放量,至2013年到達約500億升後觸頂,此後逐年回落。與總量下降相對,啤酒市場的銷售額卻不斷走高。中國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8年,中國啤酒銷售額從4020億元增長至5626億元。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製圖:鉛筆道

由此可見,啤酒內部產業結構開始升級,出現了價格更高的工業啤酒和精釀啤酒。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原料、口感、發酵工藝、發酵時間、保存時間上,精釀啤酒與工業啤酒皆不同。然而,國內目前並無明確精釀的定義。業界普遍認為,精釀的特點是原料和工藝的優化。

美國釀造者協會曾指出,必須符合三點要求才能稱為精釀。產量方面,年產量需小於600萬桶;股權方面,非精釀釀造者或公司機構,其佔股份不能超過25%;生產方面,釀造者所釀造的大部分啤酒的風味都應該是從傳統的或者創新的原料與發酵工藝中獲得。

歐美在精釀啤酒的發展上要比國內先行一步。那些受其影響後回國的人,開始在中國推廣精釀。潘丁浩、沈愷等就是其中一員。留學歸國後,潘丁浩始終無法忘懷那種味蕾刺激,“這是生理上的不可逆。”他看好國內精釀啤酒的市場也會發展起來,於是,2013年1月,他創辦熊貓精釀。

不久後,出身於釀酒世家沈愷也去到歐美考察。他回憶,“國外精釀市場當時大概有幾千個品牌,但國內卻只有幾個。”此外,他還發現,過去5年,進口啤酒銷量漲了7倍。看中裡面的商業機會後,沈愷決定創辦酒花兒,這是一個精釀啤酒版的大眾點評。

看到大家都來入局這條賽道後,姜志峰表示,其實,國內創業者機會比較大。因為在消費升級浪潮中,本土化消費品牌公司更容易崛起。

他介紹,為了對工業啤酒進行“優化”,各家品牌都會在口味上進行差異化處理,或是添加蜂蜜、生薑、百花蜜等。“一旦有差異,就意味著它的核心人群要少於大眾口味的人群,但它能夠更理解目標用戶。這部分創業者也更有可能突圍。”

國際環境不穩定 原料進口遇瓶頸

雖然創業者眾多,但精釀啤酒並不是一個好做的生意。

精釀啤酒的主要原料由麥芽、啤酒花、酵母、水等組成。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麥芽

中國大麥的種植面積及數量十分有限,且質量與進口大麥質量有差異,所以,國內釀造使用的大麥主要來源於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歐洲等。後來,歐洲麥芽集團開始在中國設立子公司,將美國和歐洲豐富的精釀市場技術和經驗引入本土,同時向精釀提供本土工廠加工的麥芽。歐麥(保定)麥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王蕾向“消費Z時代”介紹,公司現在提供20餘不同品種的麥芽,每年銷量近1萬噸。而8年之前,這一數值才只有45噸。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啤酒花

啤酒花、酵母也是如此,國內自給能力有限,嚴重依賴國外進口。這種強依賴性使得其受政策影響程度較大。

就國際環境而言,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關稅增長使得銷量放緩。克羅斯比酒花公司技術經理秦峰向“消費Z時代”介紹,美國啤酒花銷量從2011年到中美貿易戰之前,一直保持超過50%的增長。自2018年9月23日,關稅從10%調整到20%後,勢頭略有放緩。2019年6月4日,關稅從20%調整到30%後,其勢頭明顯放緩。

他補充道,“隨著美國近日對中國繼續加徵關稅,政府肯定會繼續採取反制措施,預計啤酒花關稅還會進一步提高。加上國外農場主對特殊品種的壟斷、坐地起價等,國內美國花銷量大概率會進入瓶頸期。”

就國內政策而言,有創業者表示,最擔心出臺一些限制酒銷量的政策。

其實,對於消費品而言,其核心為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的表現形式則為控制或者創造最好的供應鏈,這一點在特斯拉、蘋果及小米上都有所驗證。

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曾在《中國新零售終局猜想》一文中寫道,什麼叫控制優質產業鏈?以特斯拉為例,特斯拉的電池是松下做的。它與松下的合作方式是,單獨合資建廠,生產要求特斯拉說了算。其對供應鏈的控制程度可見一斑。

因此,當精釀創業者為原料支付較高的價格後,接下來,還需要匹配優質供應鏈,找到工廠進行加工生產。

代工模式“坑”多 建廠門檻達億元

“如果創業者想要自己建大型正規酒廠,他需要拿到一系列生產許可證,而這並不容易。”潘丁浩告訴“消費Z時代”,除了固定資產的投入外,一個合格的酒廠還需要配置2000~3000萬元的灌裝設備,以及近3000萬元的釀造設備。“這還沒算酒廠應持有的流動資金,綜合來看,創業者投資建廠至少需要上億元的資金儲備。”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精釀啤酒製作流程圖

在資金實力並不充足的情況下,大多數創業者都選擇了工廠代工生產的模式。然而,他們還是不得不面對四方面的問題。

第一,大多數工廠的主要客戶都是大型工業啤酒廠商,大廠是否願意為精釀啤酒代工。

第二,兩種啤酒的釀造設備並不相同,如果在工業啤酒線上釀造精釀啤酒,容易堵塞工業啤酒生產線。

第三,工業啤酒的釀造方式屬於下發酵,需要在10℃以下的環境中發酵,精釀啤酒屬於上發酵,多位艾爾工藝,發酵溫度需控制在10℃~20℃之間。然而,大多數啤酒廠工人的專業程度有限,能否精準控制精釀啤酒的發酵也值得思考。

第四,啤酒為批次生產型產品,如何保證每一批次風味的穩定性。

這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曾有創業者踩過坑。

北京自釀啤酒協會會長孟路也不禁感慨,“外行都認為這個行業利潤較高,在未充分考慮入行難度後就一頭扎進來,殊不知,這裡面的坑也不少。”更有創業者直言,每年都會出現一批精釀啤酒創業者,而每年都會死掉一批。

於是,有實力的品牌開始自己建廠。前年年底,熊貓精釀位於湖南益陽3000㎡的工廠開始投入使用,它有了屬於品牌本身的發酵、瓶裝生產線,年產量4000餘噸。在採訪中,潘丁浩還透露,第二個工廠建在貴州,年產量達上萬噸,預計9月底可以調試。

酒花兒最早期是一個獨立App,但後來也開始建造自己的工廠夢想釀造,用於控制產品產量,以及安排彈性生產。

“出圈”路上的精釀

在解決了生產問題後,精釀啤酒的創業者們開始攜帶自己的“產物”走向市場,爭奪份額。

酒吧自然是它們瞄準的第一個場景。大多精釀啤酒品牌都是前店後廠的模式,這為他們與顧客近距離接觸提供了機會,更容易時刻針對用戶的反饋調整產品。

然而,關注精釀賽道的博派資本合夥人李歐成表示,這條路很難走通。

首先,精釀品牌想要進酒吧,是需要通過供應商進行產品流轉的。“那麼問題就來了,精釀啤酒品牌能給予經銷商的入場費有多高?”

其次,縱使國內精釀啤酒利潤高,但灰色渠道的國外精釀啤酒利潤更高。“一方面,精釀啤酒在國內發展時間短,部分消費者更喜歡‘捧洋酒’,這就給了經銷商機會。另一方面,在酒吧喝酒的消費者大多都不會看生產日期,而部分經銷商也會利用各種手段,低價進行走私臨期或已過期的國外精釀,並轉手到銷到國內精釀酒吧。”

雖然經銷商這樣做的單筆利潤高,但姜志峰認為,從長期來看,任何供應商都需要更加穩定的貨源來填充它的商品庫。

然而,酒吧最多能夠覆蓋周圍幾十公里的區域。如果精釀品牌想要商業化,它必須得“出圈”。

於是,創業者把走量的第二個點位瞄準了餐飲、商超、便利店等渠道。這與國內消費者環境相關,用戶都喜歡在餐飲的間隙輔之以酒。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目前,熊貓精釀營收的70%都來源於以上渠道,酒吧體系的銷量不到30%。

由於精釀比較小眾,想要推廣品牌並不是一件易事。“熊貓精釀發展得較早,當年以一種新生活方式的姿態出現時,立刻引起了大量媒體關注,並進行過多次免費報道。”潘丁浩打趣道,“還真是撿了便宜。”

沈愷表示,現在想要推廣精釀啤酒,可能需要找KOL進行傳播。“因為這裡面有一些專業知識,不僅需要消費者喝出來,也需要消費者通過文章感受到。”

鯨小酒的創始人蔡亦嘉透露,鯨小酒通過在瓶身上印網紅文案打造爆款,並利用自媒體進行傳播,上線2天網銷2000瓶。

精釀啤酒品牌HUSH IPA創始人出爺也表示,他們則是與“新褲子”彭磊、攝影師王動等IP出聯名款,並銷往國內各電音節、音樂節等。

幾百億市場真假未明

其實,啤酒最初的形態即為今天公眾認知中精釀啤酒的樣子。後來因為工業啤酒的可標準化生產及低廉的價格,使得工業啤酒的地位迅速竄起。

北京自釀啤酒協會會長孟路介紹,“直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的精釀啤酒廠還不到40家,而現在這個數字已經變為6000多家。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美國精釀啤酒的市場份額已經提升至25%。”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一年的啤酒產值近5000億元,如果創業者能夠擁有1%的市場份額,那就是50億元。”潘丁浩表示,這個前景非常具有想象空間。“並且,幾十年前,國外的互聯網並不發達,美國精釀想要被消費者接受,並不容易。但如今的中國,憑藉各種社交、資訊媒體即可向全世界發聲,加快信息傳遞。”

目前,國內精釀啤酒佔市場銷售總額的1.5%。沈愷估計,5年之內,精釀啤酒的市場份額能夠達到5%,再過5年,精釀啤酒的市場份額能佔到10%。“它能夠成長為幾百億人民幣的市場。”

目前,市面上的精釀啤酒品牌已經出現了4種生產模式。

第一,微型酒廠,有些是前店後廠的模式,有些沒有店面,這類酒廠門檻低、數量多,處於監管政策的灰色地帶;

第二,具有正規手續的大型酒廠,這之中有些創業者甚至從國外引進優良釀造設備,主營業務是生產自己的產品,同時也會將多餘的產能開放給代工業務;

第三、轉型的工業啤酒廠家,這些廠家將精釀啤酒作為自己產品線裡的高端產品,同時也接受代加工業務;

第四,找工廠代工,創業者只負責品牌運作。

然而,李歐成卻坦言,這四種模式讓精釀啤酒實現百億市場目標的可能性都非常小。

在他看來,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喜⼒和嘉士伯已經佔據了工業啤酒的大部分市場份額。當國內某精釀品牌做出起色要威脅到工業啤酒的市場地位後,大型工業啤酒商可以迅速複製,並去自有銷售渠道推廣,或者直接收購。

同時,他認為,在工業啤酒的圍剿下,客單價為15~20元/瓶的精釀並不具備價格上的優勢。“想要突圍,有兩種方式,要麼做線上,要麼針對女性等特殊消費人群。”

精釀啤酒創業的真相

酒花兒推出的水果酒

酒花兒走的就是第二條路,在2017年,它就已經開始推水果酒。沈愷表示,“酒吧裡面有很多不喝酒的女性,以及喝不慣較苦精釀的人群,我們那個時候就做了一些嘗試。”一年後,酒花兒將此類酒瓶裝化,並做大規模推廣,銷售價格為10~15元/瓶。如今,這款酒的銷售額能夠佔酒花兒總銷售額的30%。“雖然它不太像酒,但市場卻有較大需求。”

國內精釀啤酒到底會朝什麼方向發展,還沒有人能夠給出清晰的規劃。如果處在襁褓的精釀商們能夠抱團,共同推動精釀文化的傳播,似乎是最好的局面,才能在數千億的啤酒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