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

潘文華是仁壽縣文宮人,著名愛國將領。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黨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的潘文華,率部出川轉戰太湖、泗安、廣德一線。周恩來曾評價道:“廣泗一戰,舉世震驚”。

潘文華早年同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林伯渠、博古等共產黨領導人親密交往,促成川軍60萬人彭縣起義,使川康得以和平解放。潘文華一生縱橫巴蜀,身經百戰,名噪西南。同時他講究仁義信用,情繫家鄉,建成成仁公路,創辦文華中學,在家鄉修渠引水灌溉陳家壩的農田,荒年開倉放糧等。

赤膽抗日 忠心為國

"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

潘文華是仁壽縣文宮人,著名愛國將領。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黨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的潘文華,率部出川轉戰太湖、泗安、廣德一線。周恩來曾評價道:“廣泗一戰,舉世震驚”。

潘文華早年同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林伯渠、博古等共產黨領導人親密交往,促成川軍60萬人彭縣起義,使川康得以和平解放。潘文華一生縱橫巴蜀,身經百戰,名噪西南。同時他講究仁義信用,情繫家鄉,建成成仁公路,創辦文華中學,在家鄉修渠引水灌溉陳家壩的農田,荒年開倉放糧等。

赤膽抗日 忠心為國

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

解放軍進入昆明。

1886年10月16日,潘文華出生於仁壽縣文宮鎮,其父為清代秀才,教私塾謀生,不幸的是,他6歲喪母,15歲失去父親,16歲便參加清末時期的新軍,開始了幾十年波瀾壯闊軍旅生涯,通過不懈的努力,他從一名普通的士兵,逐漸成為了民國時期川康地方實力派軍政首腦人物之一。

潘文華14歲時為了生存,一個人到成都當學徒,後來從軍,表現出了超人的吃苦耐勞精神,練就了一身硬功夫,槍術、劍術、擒拿格鬥、上房越脊等方面,樣樣出色,能在兩丈餘高的城牆上躍下,然後徒手攀上,多次反覆,面不改色,由此得“潘鷂子”綽號。不久,被推薦面試進入四川陸軍速成學校,與劉湘、楊森等為同窗同學。此時的潘文華已經表現出了對祖國的忠心和熱愛,他在速成學堂加入反滿團體,留名寫有“炎黃華胄,豈戴胡兒天子”的《金蘭譜序》,險拋頭顱。

1909年,川邊巴塘發生叛亂。剛畢業的潘文華隨軍入藏,任副排長,在巴塘一帶作戰,生擒頭人哈巴龍,升為排長,隨部隊進藏,在波密戰役中,以“功”升任連長。1911年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西藏,他在西藏江孜率領全連起義,響應辛亥革命。1927年,他隨劉湘響應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第二軍被改為國民革命軍二十一軍,以後的川軍混戰中,他幾乎無役不從,在有名的“下川東之戰”、“二劉大戰”中,為劉湘打敗對手楊森、劉文輝,立下了汗馬功勞。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後,潘奉命代理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職,毅然率部出川抗日。在四川各界人士歡送大會上,潘以“勝則生,敗則死”為中心的講話,深受愛國人士歡迎。在著名的廣德、泗安戰役中,他親臨前線指揮,給不可一世的日軍以沉重打擊。周恩來曾評價:“廣泗一戰,舉世震驚”。

1938年1月19日,劉湘病逝,其軍政權交潘文華掌握。此時,他與中國共產黨開始了親密往來,與周恩來、董必武、林伯渠等多次交往。又通過所部中心祕書、地下黨員甘樹人與黨長期保持聯繫,他還特別提出了“團結川康、支援抗戰、聯合中共、防蔣圖存”的政治主張。可以說,潘文華是一名具有強烈歷史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高級將領,當國家和民族面臨危亡的緊急關頭,他總是順應時代的潮流,站在時代的前列,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先。

1949年12月9日,潘文華在彭縣率部起義,避免了一場大的戰役,促成了川康和平解放。起義後,黨中央任命潘文華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常務委員。1950年國家處於困難時期,潘文華向志願軍捐獻寒衣款二千萬元。(注:新中國改革幣制後,新舊幣值比為1:10000,潘文華捐出的兩千萬,即相當於新幣值的兩千元,在當時也是一筆鉅款。)

回報家鄉 辦學育人

"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

潘文華是仁壽縣文宮人,著名愛國將領。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黨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的潘文華,率部出川轉戰太湖、泗安、廣德一線。周恩來曾評價道:“廣泗一戰,舉世震驚”。

潘文華早年同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林伯渠、博古等共產黨領導人親密交往,促成川軍60萬人彭縣起義,使川康得以和平解放。潘文華一生縱橫巴蜀,身經百戰,名噪西南。同時他講究仁義信用,情繫家鄉,建成成仁公路,創辦文華中學,在家鄉修渠引水灌溉陳家壩的農田,荒年開倉放糧等。

赤膽抗日 忠心為國

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

解放軍進入昆明。

1886年10月16日,潘文華出生於仁壽縣文宮鎮,其父為清代秀才,教私塾謀生,不幸的是,他6歲喪母,15歲失去父親,16歲便參加清末時期的新軍,開始了幾十年波瀾壯闊軍旅生涯,通過不懈的努力,他從一名普通的士兵,逐漸成為了民國時期川康地方實力派軍政首腦人物之一。

潘文華14歲時為了生存,一個人到成都當學徒,後來從軍,表現出了超人的吃苦耐勞精神,練就了一身硬功夫,槍術、劍術、擒拿格鬥、上房越脊等方面,樣樣出色,能在兩丈餘高的城牆上躍下,然後徒手攀上,多次反覆,面不改色,由此得“潘鷂子”綽號。不久,被推薦面試進入四川陸軍速成學校,與劉湘、楊森等為同窗同學。此時的潘文華已經表現出了對祖國的忠心和熱愛,他在速成學堂加入反滿團體,留名寫有“炎黃華胄,豈戴胡兒天子”的《金蘭譜序》,險拋頭顱。

1909年,川邊巴塘發生叛亂。剛畢業的潘文華隨軍入藏,任副排長,在巴塘一帶作戰,生擒頭人哈巴龍,升為排長,隨部隊進藏,在波密戰役中,以“功”升任連長。1911年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西藏,他在西藏江孜率領全連起義,響應辛亥革命。1927年,他隨劉湘響應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第二軍被改為國民革命軍二十一軍,以後的川軍混戰中,他幾乎無役不從,在有名的“下川東之戰”、“二劉大戰”中,為劉湘打敗對手楊森、劉文輝,立下了汗馬功勞。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後,潘奉命代理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職,毅然率部出川抗日。在四川各界人士歡送大會上,潘以“勝則生,敗則死”為中心的講話,深受愛國人士歡迎。在著名的廣德、泗安戰役中,他親臨前線指揮,給不可一世的日軍以沉重打擊。周恩來曾評價:“廣泗一戰,舉世震驚”。

1938年1月19日,劉湘病逝,其軍政權交潘文華掌握。此時,他與中國共產黨開始了親密往來,與周恩來、董必武、林伯渠等多次交往。又通過所部中心祕書、地下黨員甘樹人與黨長期保持聯繫,他還特別提出了“團結川康、支援抗戰、聯合中共、防蔣圖存”的政治主張。可以說,潘文華是一名具有強烈歷史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高級將領,當國家和民族面臨危亡的緊急關頭,他總是順應時代的潮流,站在時代的前列,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先。

1949年12月9日,潘文華在彭縣率部起義,避免了一場大的戰役,促成了川康和平解放。起義後,黨中央任命潘文華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常務委員。1950年國家處於困難時期,潘文華向志願軍捐獻寒衣款二千萬元。(注:新中國改革幣制後,新舊幣值比為1:10000,潘文華捐出的兩千萬,即相當於新幣值的兩千元,在當時也是一筆鉅款。)

回報家鄉 辦學育人

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

仁壽潘文華故居。

潘文華曾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從1927年到1935年,兼重慶首任市長8年,他修馬路,倡導開辦電力公司、自來水公司,解決居民照明、用水難題,整頓街道,發展工商業,修渝簡公路等,為重慶人民辦了不少好事。

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潘文華在效忠國家的同時,時刻不忘養育過他的家鄉父老。1938年,他指揮部隊,跋山涉水,翻越高聳的二峨山,修通了全長近百公里的成仁公路,打開了仁壽山區走向外界的大通道。同年,仁壽地區大旱,大、小春幾乎無收穫,潘文華與四川省政府商議,撥給仁壽救災糧“九二米”十萬石,由縣長曹葆章散發各鄉。有一年,仁壽霍亂、天花嚴重傳染,死人甚多,潘文華從他在重慶開辦的補益大藥房拿出大量的藥物進行救濟。

“本場民眾,向多守舊,固執異常,民智不開。推原其固,實因教育未能普及,民眾讀書缺乏培養……感以往之閉塞,謀將來之改進……”處在一個動亂的時代,潘文華明白知識的重要性、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十分重視教育。1934年,文宮士紳準備興辦小學,準備培植壁山廟為校址,一切商妥,卻沒有經費。潘文華知道後,立即捐洋一千元,以及儀器、風琴等大量設備,文巷小學於1935年秋開始招生。不僅如此,潘文華又出資在文宮場,開辦兩所潘氏私立小學,入校學生一律免費,潘氏子女入學還發給書籍和衣褲等,外姓困難子女入學也有照顧。

1936年,潘文華又修建私立文華中學,為此,他慨然捐助建校基金洋一萬元,購得馮子綏的十五廂熟地及園林共計十四畝(現文宮中學校址)。學校建成後,又以重慶銀行十萬元存款折捐作私立文華中學辦學基金,報省立案。旨在吸引仁壽縣境及鄰縣市青年子弟來此求學,成績優異和家庭貧困的學生可以減免學費。

1939年秋季,文華中學正式招生,潘文華親自贈送匾額一幅,橫額是“國家靈魂”,題聯語“願天下同文同軌,教諸生立己立人”。以後,潘文華每次回到家鄉,必來文華中學向師生致意,並設慰勞筵席。學生們在此學習,接受知識的洗禮,改變了命運,文宮人民為了紀念潘文華辦學功德,曾在文華中學校門對面修建一亭,亭中石碑大書:“潘公仲三興學紀念亭”。

潘文華一生忠於國家、熱愛人民;他飽經磨難,堅忍不拔;他熱愛桑梓,重視教育,關懷青少年,留下了許多可敬的品質。1950年11月12日,潘文華在成都病逝,終年64歲,葬於成都武侯祠。

RECOMMEND

推薦閱讀

◆坤維上腴 岷峨奧區——眉山:歷史人文薈萃之地

◆眉山傳統村落進入世界視野~“歷史村鎮的未來”國際會議今日開幕

◆難得一見!絕對不可錯過!非物質文化遺產——彭山船工號子喊號啦!!

◆蘇軾與古琴藝術 ,及其音樂美學思想

◆知否?高端國際會議為何選址眉山

◆清音和暢~穿越千年的古今唱和

◆在成都遇見蘇東坡

◆行攝眉山 | “散打”太和古今

◆18位國內散文名家齊聚洪雅,讓美景從現實走進文學

◆還能這樣玩?!快來看彭山謎語大咖帶你玩轉謎語大會

"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

潘文華是仁壽縣文宮人,著名愛國將領。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黨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的潘文華,率部出川轉戰太湖、泗安、廣德一線。周恩來曾評價道:“廣泗一戰,舉世震驚”。

潘文華早年同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林伯渠、博古等共產黨領導人親密交往,促成川軍60萬人彭縣起義,使川康得以和平解放。潘文華一生縱橫巴蜀,身經百戰,名噪西南。同時他講究仁義信用,情繫家鄉,建成成仁公路,創辦文華中學,在家鄉修渠引水灌溉陳家壩的農田,荒年開倉放糧等。

赤膽抗日 忠心為國

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

解放軍進入昆明。

1886年10月16日,潘文華出生於仁壽縣文宮鎮,其父為清代秀才,教私塾謀生,不幸的是,他6歲喪母,15歲失去父親,16歲便參加清末時期的新軍,開始了幾十年波瀾壯闊軍旅生涯,通過不懈的努力,他從一名普通的士兵,逐漸成為了民國時期川康地方實力派軍政首腦人物之一。

潘文華14歲時為了生存,一個人到成都當學徒,後來從軍,表現出了超人的吃苦耐勞精神,練就了一身硬功夫,槍術、劍術、擒拿格鬥、上房越脊等方面,樣樣出色,能在兩丈餘高的城牆上躍下,然後徒手攀上,多次反覆,面不改色,由此得“潘鷂子”綽號。不久,被推薦面試進入四川陸軍速成學校,與劉湘、楊森等為同窗同學。此時的潘文華已經表現出了對祖國的忠心和熱愛,他在速成學堂加入反滿團體,留名寫有“炎黃華胄,豈戴胡兒天子”的《金蘭譜序》,險拋頭顱。

1909年,川邊巴塘發生叛亂。剛畢業的潘文華隨軍入藏,任副排長,在巴塘一帶作戰,生擒頭人哈巴龍,升為排長,隨部隊進藏,在波密戰役中,以“功”升任連長。1911年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西藏,他在西藏江孜率領全連起義,響應辛亥革命。1927年,他隨劉湘響應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第二軍被改為國民革命軍二十一軍,以後的川軍混戰中,他幾乎無役不從,在有名的“下川東之戰”、“二劉大戰”中,為劉湘打敗對手楊森、劉文輝,立下了汗馬功勞。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後,潘奉命代理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職,毅然率部出川抗日。在四川各界人士歡送大會上,潘以“勝則生,敗則死”為中心的講話,深受愛國人士歡迎。在著名的廣德、泗安戰役中,他親臨前線指揮,給不可一世的日軍以沉重打擊。周恩來曾評價:“廣泗一戰,舉世震驚”。

1938年1月19日,劉湘病逝,其軍政權交潘文華掌握。此時,他與中國共產黨開始了親密往來,與周恩來、董必武、林伯渠等多次交往。又通過所部中心祕書、地下黨員甘樹人與黨長期保持聯繫,他還特別提出了“團結川康、支援抗戰、聯合中共、防蔣圖存”的政治主張。可以說,潘文華是一名具有強烈歷史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高級將領,當國家和民族面臨危亡的緊急關頭,他總是順應時代的潮流,站在時代的前列,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先。

1949年12月9日,潘文華在彭縣率部起義,避免了一場大的戰役,促成了川康和平解放。起義後,黨中央任命潘文華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常務委員。1950年國家處於困難時期,潘文華向志願軍捐獻寒衣款二千萬元。(注:新中國改革幣制後,新舊幣值比為1:10000,潘文華捐出的兩千萬,即相當於新幣值的兩千元,在當時也是一筆鉅款。)

回報家鄉 辦學育人

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

仁壽潘文華故居。

潘文華曾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從1927年到1935年,兼重慶首任市長8年,他修馬路,倡導開辦電力公司、自來水公司,解決居民照明、用水難題,整頓街道,發展工商業,修渝簡公路等,為重慶人民辦了不少好事。

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潘文華在效忠國家的同時,時刻不忘養育過他的家鄉父老。1938年,他指揮部隊,跋山涉水,翻越高聳的二峨山,修通了全長近百公里的成仁公路,打開了仁壽山區走向外界的大通道。同年,仁壽地區大旱,大、小春幾乎無收穫,潘文華與四川省政府商議,撥給仁壽救災糧“九二米”十萬石,由縣長曹葆章散發各鄉。有一年,仁壽霍亂、天花嚴重傳染,死人甚多,潘文華從他在重慶開辦的補益大藥房拿出大量的藥物進行救濟。

“本場民眾,向多守舊,固執異常,民智不開。推原其固,實因教育未能普及,民眾讀書缺乏培養……感以往之閉塞,謀將來之改進……”處在一個動亂的時代,潘文華明白知識的重要性、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十分重視教育。1934年,文宮士紳準備興辦小學,準備培植壁山廟為校址,一切商妥,卻沒有經費。潘文華知道後,立即捐洋一千元,以及儀器、風琴等大量設備,文巷小學於1935年秋開始招生。不僅如此,潘文華又出資在文宮場,開辦兩所潘氏私立小學,入校學生一律免費,潘氏子女入學還發給書籍和衣褲等,外姓困難子女入學也有照顧。

1936年,潘文華又修建私立文華中學,為此,他慨然捐助建校基金洋一萬元,購得馮子綏的十五廂熟地及園林共計十四畝(現文宮中學校址)。學校建成後,又以重慶銀行十萬元存款折捐作私立文華中學辦學基金,報省立案。旨在吸引仁壽縣境及鄰縣市青年子弟來此求學,成績優異和家庭貧困的學生可以減免學費。

1939年秋季,文華中學正式招生,潘文華親自贈送匾額一幅,橫額是“國家靈魂”,題聯語“願天下同文同軌,教諸生立己立人”。以後,潘文華每次回到家鄉,必來文華中學向師生致意,並設慰勞筵席。學生們在此學習,接受知識的洗禮,改變了命運,文宮人民為了紀念潘文華辦學功德,曾在文華中學校門對面修建一亭,亭中石碑大書:“潘公仲三興學紀念亭”。

潘文華一生忠於國家、熱愛人民;他飽經磨難,堅忍不拔;他熱愛桑梓,重視教育,關懷青少年,留下了許多可敬的品質。1950年11月12日,潘文華在成都病逝,終年64歲,葬於成都武侯祠。

RECOMMEND

推薦閱讀

◆坤維上腴 岷峨奧區——眉山:歷史人文薈萃之地

◆眉山傳統村落進入世界視野~“歷史村鎮的未來”國際會議今日開幕

◆難得一見!絕對不可錯過!非物質文化遺產——彭山船工號子喊號啦!!

◆蘇軾與古琴藝術 ,及其音樂美學思想

◆知否?高端國際會議為何選址眉山

◆清音和暢~穿越千年的古今唱和

◆在成都遇見蘇東坡

◆行攝眉山 | “散打”太和古今

◆18位國內散文名家齊聚洪雅,讓美景從現實走進文學

◆還能這樣玩?!快來看彭山謎語大咖帶你玩轉謎語大會

眉山先賢集丨抗日愛國名將:潘文華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版權人及時聯繫。TEL:028-38166877

END

來源:東坡文化網 張玉

編輯:劉寅

審核:周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