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先賢集丨蘇洵——厚積薄發待時飛'

"
"
眉山先賢集丨蘇洵——厚積薄發待時飛

蘇洵

又經過了十年閉門苦讀,蘇洵終於寫出了大家之作,但如何讓人們知道、瞭解、傳播還是一個難題。古代不像現在有廣播電視、互聯網、報紙等現代化的傳媒工具,對一介布衣的蘇洵來說,要以文章名天下,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蘇洵明白要讓文章揚名天下,就只有求見達官貴人,毛遂自薦,通過他們來向貴族官僚傳播,從而達到向朝廷舉薦的目的。但這條路也不好走,達官貴人也不是說見就能見的,蘇洵自信終有一天會有這樣的機會,而他需要等待一個合適的人,一個合適的時機,在此之前,他只需要靜下心來等待。

等待時機的蘇洵也沒有閒著,他一邊用心培養蘇軾、蘇轍兩兄弟成長,一邊更加豐富自己。當蘇洵46歲時,機會終於來了,他遇到了愛惜人才的益州刺史張方平和雅州知州雷簡夫,不僅文章得到了他們的肯定,更得到了他們的極力舉薦。

居家教子育良才

"
眉山先賢集丨蘇洵——厚積薄發待時飛

蘇洵

又經過了十年閉門苦讀,蘇洵終於寫出了大家之作,但如何讓人們知道、瞭解、傳播還是一個難題。古代不像現在有廣播電視、互聯網、報紙等現代化的傳媒工具,對一介布衣的蘇洵來說,要以文章名天下,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蘇洵明白要讓文章揚名天下,就只有求見達官貴人,毛遂自薦,通過他們來向貴族官僚傳播,從而達到向朝廷舉薦的目的。但這條路也不好走,達官貴人也不是說見就能見的,蘇洵自信終有一天會有這樣的機會,而他需要等待一個合適的人,一個合適的時機,在此之前,他只需要靜下心來等待。

等待時機的蘇洵也沒有閒著,他一邊用心培養蘇軾、蘇轍兩兄弟成長,一邊更加豐富自己。當蘇洵46歲時,機會終於來了,他遇到了愛惜人才的益州刺史張方平和雅州知州雷簡夫,不僅文章得到了他們的肯定,更得到了他們的極力舉薦。

居家教子育良才

眉山先賢集丨蘇洵——厚積薄發待時飛

在蘇洵“到家不再出,一頓俄十年。”的歲月裡,他在潛心苦讀的同時,開始擔當起教子的重任了。當時,經過程夫人的用心經營,蘇家已經很富裕了,有田業百畝,無衣食之憂,蘇洵還有藏書數千卷,有著良好的學習環境。

蘇洵教子讀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鮮明的特色。相傳,蘇軾、蘇轍兩兄弟小時候非常頑皮,不愛讀書,蘇洵於是從孩子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出發來進行引導。每當兩孩子玩耍打鬧時,蘇洵就躲在旮旯裡讀書,聚精會神,神采飛揚。當孩子們圍過來想瞧個究竟時,他又把書趕緊“藏”起來。孩子們發現了父親的這個怪現象,以為父親瞞著他們看什麼好東西呢,就趁父親不在家時,將書“偷”出來看。漸漸地,他們也喜歡上了讀書,而且,從中發現了閱讀的快樂和趣味。經過蘇洵的指導,蘇軾兄弟從小飽讀經史百家之書。

“惟我與兄,出處昔同。幼學無師,先君是從。遊戲圖書,寤寐其中。”蘇轍後來回憶說,小時候,我跟我哥哥讀書的時候,我們只有一個老師,就是我父親,跟著我的父親,我們讀書,醒著和睡著的時候都在讀書。

當然,蘇洵教子並不是一味地講究趣味性,他也有著嚴厲的一面。蘇軾在《夜夢詩》中回憶說:“夜夢嬉遊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計功當畢春秋餘,今乃粗及桓莊初。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釣……。”講他小時候,有一天玩過了頭,到了規定讀完《春秋》的日子,發現自己才讀一半,心裡著慌,怕父親責罰,像吞了鉤子的魚一樣。這從中也能看出來,蘇洵教子還是十分嚴厲的。

難能可貴的是,蘇洵不僅引導孩子讀書,更及時幫蘇軾、蘇轍兩兄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蘇洵根據儒家教育規範,要求孩子要明確讀書目的,即“內以治身,外以治人”。治身,就是要修身、養性、正心;治人,就是要齊家、治國、平天下。他還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要求孩子們讀書要重點考察“古今治亂成敗、聖賢窮達出處”,在研究歷史、以古鑑今上下功夫。在文章寫作上,他則要求孩子們要保持樸質無華的風格,力戒當時流行的華美和故作晦澀的習氣。在蘇洵的精心培養下,蘇軾、蘇轍兩兄弟年紀輕輕就能寫得一手好文章,這讓蘇洵也著實驕傲了一把。

主動出擊尋伯樂

"
眉山先賢集丨蘇洵——厚積薄發待時飛

蘇洵

又經過了十年閉門苦讀,蘇洵終於寫出了大家之作,但如何讓人們知道、瞭解、傳播還是一個難題。古代不像現在有廣播電視、互聯網、報紙等現代化的傳媒工具,對一介布衣的蘇洵來說,要以文章名天下,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蘇洵明白要讓文章揚名天下,就只有求見達官貴人,毛遂自薦,通過他們來向貴族官僚傳播,從而達到向朝廷舉薦的目的。但這條路也不好走,達官貴人也不是說見就能見的,蘇洵自信終有一天會有這樣的機會,而他需要等待一個合適的人,一個合適的時機,在此之前,他只需要靜下心來等待。

等待時機的蘇洵也沒有閒著,他一邊用心培養蘇軾、蘇轍兩兄弟成長,一邊更加豐富自己。當蘇洵46歲時,機會終於來了,他遇到了愛惜人才的益州刺史張方平和雅州知州雷簡夫,不僅文章得到了他們的肯定,更得到了他們的極力舉薦。

居家教子育良才

眉山先賢集丨蘇洵——厚積薄發待時飛

在蘇洵“到家不再出,一頓俄十年。”的歲月裡,他在潛心苦讀的同時,開始擔當起教子的重任了。當時,經過程夫人的用心經營,蘇家已經很富裕了,有田業百畝,無衣食之憂,蘇洵還有藏書數千卷,有著良好的學習環境。

蘇洵教子讀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鮮明的特色。相傳,蘇軾、蘇轍兩兄弟小時候非常頑皮,不愛讀書,蘇洵於是從孩子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出發來進行引導。每當兩孩子玩耍打鬧時,蘇洵就躲在旮旯裡讀書,聚精會神,神采飛揚。當孩子們圍過來想瞧個究竟時,他又把書趕緊“藏”起來。孩子們發現了父親的這個怪現象,以為父親瞞著他們看什麼好東西呢,就趁父親不在家時,將書“偷”出來看。漸漸地,他們也喜歡上了讀書,而且,從中發現了閱讀的快樂和趣味。經過蘇洵的指導,蘇軾兄弟從小飽讀經史百家之書。

“惟我與兄,出處昔同。幼學無師,先君是從。遊戲圖書,寤寐其中。”蘇轍後來回憶說,小時候,我跟我哥哥讀書的時候,我們只有一個老師,就是我父親,跟著我的父親,我們讀書,醒著和睡著的時候都在讀書。

當然,蘇洵教子並不是一味地講究趣味性,他也有著嚴厲的一面。蘇軾在《夜夢詩》中回憶說:“夜夢嬉遊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計功當畢春秋餘,今乃粗及桓莊初。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釣……。”講他小時候,有一天玩過了頭,到了規定讀完《春秋》的日子,發現自己才讀一半,心裡著慌,怕父親責罰,像吞了鉤子的魚一樣。這從中也能看出來,蘇洵教子還是十分嚴厲的。

難能可貴的是,蘇洵不僅引導孩子讀書,更及時幫蘇軾、蘇轍兩兄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蘇洵根據儒家教育規範,要求孩子要明確讀書目的,即“內以治身,外以治人”。治身,就是要修身、養性、正心;治人,就是要齊家、治國、平天下。他還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要求孩子們讀書要重點考察“古今治亂成敗、聖賢窮達出處”,在研究歷史、以古鑑今上下功夫。在文章寫作上,他則要求孩子們要保持樸質無華的風格,力戒當時流行的華美和故作晦澀的習氣。在蘇洵的精心培養下,蘇軾、蘇轍兩兄弟年紀輕輕就能寫得一手好文章,這讓蘇洵也著實驕傲了一把。

主動出擊尋伯樂

眉山先賢集丨蘇洵——厚積薄發待時飛

蘇洵一面苦讀,一面培育孩子,一晃七八年過去了,他這才把視線從書堆裡移出來,向窗外的世界眺望了起來。當時的蘇洵早已是滿腹經綸,寫得一手好文章,他就像是一匹千里馬,焦急地等待伯樂的到來。

在古代,許多有才華學識的士子們,為了謀求一個出處,遊走於官宦之門,幸運的人都得到達官貴人的垂青,通過他們的舉薦走向仕途。但達官貴人並不是說見就能見的,運氣不好的話,還會遭到羞辱,所以,蘇洵一直沒有急於求見達官貴人,而是靜靜地等待,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等待一個真正的伯樂。

到了宋致和元年,一個叫張方平的人來到了四川,46歲的蘇洵機會終於來了。張方平字安道,北宋應天府來城縣(今河南商丘)人,自幼穎悟過人,凡書一讀而終生不忘,被人譽為“天下奇才”。他曾兩中制科,是宋仁宗的重臣,任過翰林學士、知制誥等,後因故遷徙地方。當年,張方平出知益州(今成都)。到任前,蜀中盛傳壯族豪強依智高將入寇西蜀,一時間風聲鶴唳,人心惶惶。張方平到任後,他審時度勢,判斷依智高寇蜀是個惡意謠傳,四川人心才安定如初。張方平在四川期間做了許多好事,特別愛惜人才,經常四處搜賢訪異。有一天,張方平得知眉州蘇洵是個人才,立馬派人傳話請蘇洵到成都,他將以禮相待。

此時的蘇洵心中定然是萬分激動的,讀書路漫漫,一晃數十年,人到中年才終於有人因為自己的才華希望主動見一面。然而,蘇洵把這份喜悅藏在心底,並未呈現出欣喜的樣子,更沒有及時去見張方平。不過,蘇洵對此還是很重視的,寫了求見信《上張益州書》給張方平,並呈上所作《幾策》《權書》《衡論》《洪範論》等論文,讓張方平先識其文,再見其人。這是另一個目的。張方平讀了蘇洵的求見信,感覺此人非同一般,確實是士子中少見的人物,於是專門寫信相請蘇洵。

此時,蘇洵才專程去見張方平,兩人的交談十分愉快。張方平還以特殊禮遇接待蘇洵,為他設了一個專座,供與蘇洵交談,臨別時,張方平還向朝廷舉薦蘇洵做成都學官。

蘇洵被張方平舉薦之後,自信心大增,他開始主動出擊,拜訪周邊高官名士,其中最為重要的人物便是雅州知州雷簡夫。雷簡夫也是一個奇人,原本一介布衣,通過“大官”舉薦步入仕途,一直以來,都十分愛才。當雷簡夫認真拜讀完蘇洵的大作後,拍案叫絕,連稱蘇洵“王佐之才”,意思是說,蘇洵有輔佐皇帝的才能。

臨別時,雷簡夫還寫了一封信給張方平,信中說蘇洵不僅是“西南之秀”,而且是“天下之奇才”,請張方平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薦他,直到達到目的為止。可以說,蘇洵的兩次主動出擊,都堪稱完美,這也為蘇洵帶著兩個蘇軾、蘇轍進京奠定了基礎。那麼,蘇洵和兩個兒子進京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且看下回細細道來。

"
眉山先賢集丨蘇洵——厚積薄發待時飛

蘇洵

又經過了十年閉門苦讀,蘇洵終於寫出了大家之作,但如何讓人們知道、瞭解、傳播還是一個難題。古代不像現在有廣播電視、互聯網、報紙等現代化的傳媒工具,對一介布衣的蘇洵來說,要以文章名天下,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蘇洵明白要讓文章揚名天下,就只有求見達官貴人,毛遂自薦,通過他們來向貴族官僚傳播,從而達到向朝廷舉薦的目的。但這條路也不好走,達官貴人也不是說見就能見的,蘇洵自信終有一天會有這樣的機會,而他需要等待一個合適的人,一個合適的時機,在此之前,他只需要靜下心來等待。

等待時機的蘇洵也沒有閒著,他一邊用心培養蘇軾、蘇轍兩兄弟成長,一邊更加豐富自己。當蘇洵46歲時,機會終於來了,他遇到了愛惜人才的益州刺史張方平和雅州知州雷簡夫,不僅文章得到了他們的肯定,更得到了他們的極力舉薦。

居家教子育良才

眉山先賢集丨蘇洵——厚積薄發待時飛

在蘇洵“到家不再出,一頓俄十年。”的歲月裡,他在潛心苦讀的同時,開始擔當起教子的重任了。當時,經過程夫人的用心經營,蘇家已經很富裕了,有田業百畝,無衣食之憂,蘇洵還有藏書數千卷,有著良好的學習環境。

蘇洵教子讀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鮮明的特色。相傳,蘇軾、蘇轍兩兄弟小時候非常頑皮,不愛讀書,蘇洵於是從孩子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出發來進行引導。每當兩孩子玩耍打鬧時,蘇洵就躲在旮旯裡讀書,聚精會神,神采飛揚。當孩子們圍過來想瞧個究竟時,他又把書趕緊“藏”起來。孩子們發現了父親的這個怪現象,以為父親瞞著他們看什麼好東西呢,就趁父親不在家時,將書“偷”出來看。漸漸地,他們也喜歡上了讀書,而且,從中發現了閱讀的快樂和趣味。經過蘇洵的指導,蘇軾兄弟從小飽讀經史百家之書。

“惟我與兄,出處昔同。幼學無師,先君是從。遊戲圖書,寤寐其中。”蘇轍後來回憶說,小時候,我跟我哥哥讀書的時候,我們只有一個老師,就是我父親,跟著我的父親,我們讀書,醒著和睡著的時候都在讀書。

當然,蘇洵教子並不是一味地講究趣味性,他也有著嚴厲的一面。蘇軾在《夜夢詩》中回憶說:“夜夢嬉遊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計功當畢春秋餘,今乃粗及桓莊初。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釣……。”講他小時候,有一天玩過了頭,到了規定讀完《春秋》的日子,發現自己才讀一半,心裡著慌,怕父親責罰,像吞了鉤子的魚一樣。這從中也能看出來,蘇洵教子還是十分嚴厲的。

難能可貴的是,蘇洵不僅引導孩子讀書,更及時幫蘇軾、蘇轍兩兄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蘇洵根據儒家教育規範,要求孩子要明確讀書目的,即“內以治身,外以治人”。治身,就是要修身、養性、正心;治人,就是要齊家、治國、平天下。他還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要求孩子們讀書要重點考察“古今治亂成敗、聖賢窮達出處”,在研究歷史、以古鑑今上下功夫。在文章寫作上,他則要求孩子們要保持樸質無華的風格,力戒當時流行的華美和故作晦澀的習氣。在蘇洵的精心培養下,蘇軾、蘇轍兩兄弟年紀輕輕就能寫得一手好文章,這讓蘇洵也著實驕傲了一把。

主動出擊尋伯樂

眉山先賢集丨蘇洵——厚積薄發待時飛

蘇洵一面苦讀,一面培育孩子,一晃七八年過去了,他這才把視線從書堆裡移出來,向窗外的世界眺望了起來。當時的蘇洵早已是滿腹經綸,寫得一手好文章,他就像是一匹千里馬,焦急地等待伯樂的到來。

在古代,許多有才華學識的士子們,為了謀求一個出處,遊走於官宦之門,幸運的人都得到達官貴人的垂青,通過他們的舉薦走向仕途。但達官貴人並不是說見就能見的,運氣不好的話,還會遭到羞辱,所以,蘇洵一直沒有急於求見達官貴人,而是靜靜地等待,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等待一個真正的伯樂。

到了宋致和元年,一個叫張方平的人來到了四川,46歲的蘇洵機會終於來了。張方平字安道,北宋應天府來城縣(今河南商丘)人,自幼穎悟過人,凡書一讀而終生不忘,被人譽為“天下奇才”。他曾兩中制科,是宋仁宗的重臣,任過翰林學士、知制誥等,後因故遷徙地方。當年,張方平出知益州(今成都)。到任前,蜀中盛傳壯族豪強依智高將入寇西蜀,一時間風聲鶴唳,人心惶惶。張方平到任後,他審時度勢,判斷依智高寇蜀是個惡意謠傳,四川人心才安定如初。張方平在四川期間做了許多好事,特別愛惜人才,經常四處搜賢訪異。有一天,張方平得知眉州蘇洵是個人才,立馬派人傳話請蘇洵到成都,他將以禮相待。

此時的蘇洵心中定然是萬分激動的,讀書路漫漫,一晃數十年,人到中年才終於有人因為自己的才華希望主動見一面。然而,蘇洵把這份喜悅藏在心底,並未呈現出欣喜的樣子,更沒有及時去見張方平。不過,蘇洵對此還是很重視的,寫了求見信《上張益州書》給張方平,並呈上所作《幾策》《權書》《衡論》《洪範論》等論文,讓張方平先識其文,再見其人。這是另一個目的。張方平讀了蘇洵的求見信,感覺此人非同一般,確實是士子中少見的人物,於是專門寫信相請蘇洵。

此時,蘇洵才專程去見張方平,兩人的交談十分愉快。張方平還以特殊禮遇接待蘇洵,為他設了一個專座,供與蘇洵交談,臨別時,張方平還向朝廷舉薦蘇洵做成都學官。

蘇洵被張方平舉薦之後,自信心大增,他開始主動出擊,拜訪周邊高官名士,其中最為重要的人物便是雅州知州雷簡夫。雷簡夫也是一個奇人,原本一介布衣,通過“大官”舉薦步入仕途,一直以來,都十分愛才。當雷簡夫認真拜讀完蘇洵的大作後,拍案叫絕,連稱蘇洵“王佐之才”,意思是說,蘇洵有輔佐皇帝的才能。

臨別時,雷簡夫還寫了一封信給張方平,信中說蘇洵不僅是“西南之秀”,而且是“天下之奇才”,請張方平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薦他,直到達到目的為止。可以說,蘇洵的兩次主動出擊,都堪稱完美,這也為蘇洵帶著兩個蘇軾、蘇轍進京奠定了基礎。那麼,蘇洵和兩個兒子進京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且看下回細細道來。

眉山先賢集丨蘇洵——厚積薄發待時飛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版權人及時聯繫。TEL:028-38166877

更多精彩內容請拿起手機微信關注“眉山東坡文化”~

來源:東坡文化網 張玉

編輯:劉寅

審核:周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