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魚鷹捕魚人
最後的魚鷹捕魚人
最後的魚鷹捕魚人
最後的魚鷹捕魚人
最後的魚鷹捕魚人
最後的魚鷹捕魚人
最後的魚鷹捕魚人
最後的魚鷹捕魚人
新華網
1/7 6月9日,在大黑汀水庫,周山將捕到魚的魚鷹撈起。今年54歲的周山是生活在河北省遵化市平安城鎮馬西村的農民,6歲便隨祖父、父親在遵化、遷西一帶的水庫學習魚鷹捕魚,並以此為生。如今,很多捕魚人陸續“丟鷹棄船”,只剩下老周和他的魚鷹在這一帶水庫忙碌。 “如今俺家這邊水庫裡的網箱已全部清除,庫區環境越來越好,船隻和魚鷹出入水也變得順暢了”周山說,“但我的年齡越來越大,年輕人都不願從事這行當,真怕有一天魚鷹捕魚這一傳統技藝失傳了”。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2/7 6月9日,在大黑汀水庫,周山的兩隻魚鷹爭搶捕魚。今年54歲的周山是生活在河北省遵化市平安城鎮馬西村的農民,6歲便隨祖父、父親在遵化、遷西一帶的水庫學習魚鷹捕魚,並以此為生。如今,很多捕魚人陸續“丟鷹棄船”,只剩下老周和他的魚鷹在這一帶水庫忙碌。 “如今俺家這邊水庫裡的網箱已全部清除,庫區環境越來越好,船隻和魚鷹出入水也變得順暢了”周山說,“但我的年齡越來越大,年輕人都不願從事這行當,真怕有一天魚鷹捕魚這一傳統技藝失傳了”。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3/7
4/7 6月9日,在大黑汀水庫,周山將魚從魚鷹的嘴中取出。今年54歲的周山是生活在河北省遵化市平安城鎮馬西村的農民,6歲便隨祖父、父親在遵化、遷西一帶的水庫學習魚鷹捕魚,並以此為生。如今,很多捕魚人陸續“丟鷹棄船”,只剩下老周和他的魚鷹在這一帶水庫忙碌。 “如今俺家這邊水庫裡的網箱已全部清除,庫區環境越來越好,船隻和魚鷹出入水也變得順暢了”周山說,“但我的年齡越來越大,年輕人都不願從事這行當,真怕有一天魚鷹捕魚這一傳統技藝失傳了”。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5/7 6月9日,在大黑汀水庫,周山放鷹下水捕魚。今年54歲的周山是生活在河北省遵化市平安城鎮馬西村的農民,6歲便隨祖父、父親在遵化、遷西一帶的水庫學習魚鷹捕魚,並以此為生。如今,很多捕魚人陸續“丟鷹棄船”,只剩下老周和他的魚鷹在這一帶水庫忙碌。 “如今俺家這邊水庫裡的網箱已全部清除,庫區環境越來越好,船隻和魚鷹出入水也變得順暢了”周山說,“但我的年齡越來越大,年輕人都不願從事這行當,真怕有一天魚鷹捕魚這一傳統技藝失傳了”。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6/7 6月9日清晨,周山準備將繫好水草卡繩的魚鷹帶到大黑汀水庫捕魚。今年54歲的周山是生活在河北省遵化市平安城鎮馬西村的農民,6歲便隨祖父、父親在遵化、遷西一帶的水庫學習魚鷹捕魚,並以此為生。如今,很多捕魚人陸續“丟鷹棄船”,只剩下老周和他的魚鷹在這一帶水庫忙碌。 “如今俺家這邊水庫裡的網箱已全部清除,庫區環境越來越好,船隻和魚鷹出入水也變得順暢了”周山說,“但我的年齡越來越大,年輕人都不願從事這行當,真怕有一天魚鷹捕魚這一傳統技藝失傳了”。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7/7 6月9日清晨,在大黑汀水庫邊,周山把水草卡繩系在魚鷹脖子上準備捕魚。他說,水草當卡繩不會傷魚鷹的脖子,同時卡繩的鬆緊度和捆綁位置決定魚鷹的捕魚效果。今年54歲的周山是生活在河北省遵化市平安城鎮馬西村的農民,6歲便隨祖父、父親在遵化、遷西一帶的水庫學習魚鷹捕魚,並以此為生。如今,很多捕魚人陸續“丟鷹棄船”,只剩下老周和他的魚鷹在這一帶水庫忙碌。 “如今俺家這邊水庫裡的網箱已全部清除,庫區環境越來越好,船隻和魚鷹出入水也變得順暢了”周山說,“但我的年齡越來越大,年輕人都不願從事這行當,真怕有一天魚鷹捕魚這一傳統技藝失傳了”。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2017-06-1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