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開州:白家溪的“溼地一家人”'

"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金玉 謝曉裕 佘楊潔 孟群):重慶市開州區位於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三峽庫區消落帶面積最大的區縣。管護如此大面積的消落帶,不是件易事。今天,我們將帶您認識開州澎溪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白家溪的“溼地一家人”,分享這一家三口守護消落帶溼地的故事。

“我叫硃紅寶,是管護站的管護員。這位是我的妻子,叫徐廷珍,是給我們管護站管護員做飯的炊事員!好好吃!做得好!這個是我的兒子,是管護站的管護員,長期在這裡管護。”說話的這位,是硃紅寶,中等身材,笑容可掬,聲音洪亮。他是今天故事裡的男二號,“溼地一家人”中的父親。

2012年,這一家三口住進了澎溪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白家溪管護站。硃紅寶的兒子朱時平,是管護站唯一的管護員;硃紅寶的妻子徐廷珍是管護站的炊事員;自稱“管護員”的硃紅寶,其實是分文不取的“義務管護員”。

"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金玉 謝曉裕 佘楊潔 孟群):重慶市開州區位於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三峽庫區消落帶面積最大的區縣。管護如此大面積的消落帶,不是件易事。今天,我們將帶您認識開州澎溪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白家溪的“溼地一家人”,分享這一家三口守護消落帶溼地的故事。

“我叫硃紅寶,是管護站的管護員。這位是我的妻子,叫徐廷珍,是給我們管護站管護員做飯的炊事員!好好吃!做得好!這個是我的兒子,是管護站的管護員,長期在這裡管護。”說話的這位,是硃紅寶,中等身材,笑容可掬,聲音洪亮。他是今天故事裡的男二號,“溼地一家人”中的父親。

2012年,這一家三口住進了澎溪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白家溪管護站。硃紅寶的兒子朱時平,是管護站唯一的管護員;硃紅寶的妻子徐廷珍是管護站的炊事員;自稱“管護員”的硃紅寶,其實是分文不取的“義務管護員”。

重慶開州:白家溪的“溼地一家人”

白家溪管護站的“溼地一家人

重慶市開州區白家溪位於開州水位調節壩以下、澎溪河溼地自然保護區之內,是三峽庫區澎溪河溼地科學實驗站、澎溪河溼地工程示範基地的所在地,是三峽庫區開展消落帶溼地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澎溪河溼地自然保護區是三峽庫區最大的溼地,生物資源豐富,保護區內有不少動植物被列入國家保護名錄,保護工作意義重大。然而,保護區成立之初,由於缺少專門的管護人員,耕種、放牧、非法捕獵等破壞行為時有發生。

2012年,澎溪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熊森找到了村上的老支書硃紅寶,讓他幫忙物色一名能駕船、識水性、瞭解當地地形,有責任心又能吃苦的溼地管護員。硃紅寶思來想去,覺得自己的兒子朱時平就挺合適。

此時的朱時平在鎮上經營著一家家電維修店,月收入五六千元。他會開船,閒時就約上釣友去釣釣魚,生活過得很是愜意。沒想到,父親給他找了份新工作,工資只有一千多元,還不到開店收入的三分之一。朱時平一聽,很自然地就想到了一個問題:這裡一個月一千多塊錢的工資怎麼能養活一家人?

一邊是一家老小的生活開支,一邊是陪伴他成長的澎溪河,朱時平有點為難。好在收入不錯的妻子通情達理,承擔起了養家的工作,為朱時平解決了後顧之憂。朱時平上崗了。

以白家溪管護站為圓心,半徑3公里之內,都是朱時平的管護範圍。開始管護工作之後,朱時平才意識到這份工作有多難。“我們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但沒有人支持我們、理解我們。當地的農民,水消了就開始種地,開始放牛放羊。以前水消了之後,草全都被牛羊吃完了,根本沒草。”

每年春夏季節,三峽水庫水位從175米降至145米,消落帶露出。對土地有著深厚感情的村民們,看到大片露出的土地,總會瞞著朱時平播撒種子,開始耕種;家裡養著牛羊的村民,看到消落帶上長出的嫩草,總忍不住要放牧。每每這個時候,朱時平總要苦口婆心地跟村民們套近乎、講道理,結果卻收效甚微。

“這附近有個農民,家裡養了二十幾頭牛,三十隻羊。我跟他講,這是消落帶,不能放牛放羊進入到裡面。但他一點都不理解。他說,我的牛不吃草怎麼會長,肯定要吃草。”朱時平很是苦惱,“我跟他套近乎,講道理,最後,他說,行,我的牛羊可以賣,但是我要幹什麼呢?我也要吃飯啊。他說的也是實在話。”

這句實在話讓朱時平開始思考:能讓村民們乾點什麼呢?

治理消落帶的基塘工程、林澤工程要栽種大量的植物,需要大量的人工。這讓朱時平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我們管護站周圍要種樹,需要人工,我就叫他來幫忙種樹,一天一百塊,幹活嘛,這邊要種很多樹。樹種完了,他總共算了一下,確實比他養牛養羊賺得多。”

在實施消落帶治理工程時,聘用當地村民當工人,村民們有了經濟來源,種植、放牧的問題也就得以解決。

看到兒子隻身一人待在管護站,工作難度又這麼大,硃紅寶心裡也不落忍,一有空就到管護站幫兒子分擔一點工作。由於管護範圍廣、工作量大,朱家父子幾乎每天都早出晚歸,食無定點。考慮到實際工作需要,澎溪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決定為管護站配備一名炊事員,人選就是朱時平的母親徐廷珍。

就這樣,徐廷珍成了管護站的炊事員,每月工資1200元;硃紅寶成了管護站的“義務管護員”,每月工資0元。

但是,就算一家三口齊上陣,溼地管護的工作也不輕鬆。僅日常巡護一項,就足以讓人精疲力盡。“夏天靠走路,主要巡護管護站周圍的核心區,巡護一次要五個小時,純粹用雙腿。我們一家三個人,一年要穿破十幾雙膠鞋和水鞋。很多地方沒有路,草都長到胯部了,必須穿水鞋,怕蛇,水裡面很多蛇。”朱時平說,“冬天冷,但再冷也要巡護。水漲起來了,魚很多,鳥類也來了,巡護的任務就更重了。有巡護船的時候,我們可以開遠一點,巡護的面積會更廣一點。”

夏天潮溼悶熱,冬天寒風刺骨;勸阻放牧、耕種,常常不被理解;制止盜獵、盜伐,更會遭遇危險;工資很低,任務很重……無論從哪一方面看,管護員都不是一份好工作。到底是什麼讓這一家人以管護站為家,一干就是7年呢?

朱時平沒有正面回答,他指著保護區消落帶的溼地對記者說:“現在,達到這個效果了。你看,周圍全都栽上了樹,這些草啊,現在都留住了,也沒有牛羊來吃了。”

"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金玉 謝曉裕 佘楊潔 孟群):重慶市開州區位於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三峽庫區消落帶面積最大的區縣。管護如此大面積的消落帶,不是件易事。今天,我們將帶您認識開州澎溪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白家溪的“溼地一家人”,分享這一家三口守護消落帶溼地的故事。

“我叫硃紅寶,是管護站的管護員。這位是我的妻子,叫徐廷珍,是給我們管護站管護員做飯的炊事員!好好吃!做得好!這個是我的兒子,是管護站的管護員,長期在這裡管護。”說話的這位,是硃紅寶,中等身材,笑容可掬,聲音洪亮。他是今天故事裡的男二號,“溼地一家人”中的父親。

2012年,這一家三口住進了澎溪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白家溪管護站。硃紅寶的兒子朱時平,是管護站唯一的管護員;硃紅寶的妻子徐廷珍是管護站的炊事員;自稱“管護員”的硃紅寶,其實是分文不取的“義務管護員”。

重慶開州:白家溪的“溼地一家人”

白家溪管護站的“溼地一家人

重慶市開州區白家溪位於開州水位調節壩以下、澎溪河溼地自然保護區之內,是三峽庫區澎溪河溼地科學實驗站、澎溪河溼地工程示範基地的所在地,是三峽庫區開展消落帶溼地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澎溪河溼地自然保護區是三峽庫區最大的溼地,生物資源豐富,保護區內有不少動植物被列入國家保護名錄,保護工作意義重大。然而,保護區成立之初,由於缺少專門的管護人員,耕種、放牧、非法捕獵等破壞行為時有發生。

2012年,澎溪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熊森找到了村上的老支書硃紅寶,讓他幫忙物色一名能駕船、識水性、瞭解當地地形,有責任心又能吃苦的溼地管護員。硃紅寶思來想去,覺得自己的兒子朱時平就挺合適。

此時的朱時平在鎮上經營著一家家電維修店,月收入五六千元。他會開船,閒時就約上釣友去釣釣魚,生活過得很是愜意。沒想到,父親給他找了份新工作,工資只有一千多元,還不到開店收入的三分之一。朱時平一聽,很自然地就想到了一個問題:這裡一個月一千多塊錢的工資怎麼能養活一家人?

一邊是一家老小的生活開支,一邊是陪伴他成長的澎溪河,朱時平有點為難。好在收入不錯的妻子通情達理,承擔起了養家的工作,為朱時平解決了後顧之憂。朱時平上崗了。

以白家溪管護站為圓心,半徑3公里之內,都是朱時平的管護範圍。開始管護工作之後,朱時平才意識到這份工作有多難。“我們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但沒有人支持我們、理解我們。當地的農民,水消了就開始種地,開始放牛放羊。以前水消了之後,草全都被牛羊吃完了,根本沒草。”

每年春夏季節,三峽水庫水位從175米降至145米,消落帶露出。對土地有著深厚感情的村民們,看到大片露出的土地,總會瞞著朱時平播撒種子,開始耕種;家裡養著牛羊的村民,看到消落帶上長出的嫩草,總忍不住要放牧。每每這個時候,朱時平總要苦口婆心地跟村民們套近乎、講道理,結果卻收效甚微。

“這附近有個農民,家裡養了二十幾頭牛,三十隻羊。我跟他講,這是消落帶,不能放牛放羊進入到裡面。但他一點都不理解。他說,我的牛不吃草怎麼會長,肯定要吃草。”朱時平很是苦惱,“我跟他套近乎,講道理,最後,他說,行,我的牛羊可以賣,但是我要幹什麼呢?我也要吃飯啊。他說的也是實在話。”

這句實在話讓朱時平開始思考:能讓村民們乾點什麼呢?

治理消落帶的基塘工程、林澤工程要栽種大量的植物,需要大量的人工。這讓朱時平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我們管護站周圍要種樹,需要人工,我就叫他來幫忙種樹,一天一百塊,幹活嘛,這邊要種很多樹。樹種完了,他總共算了一下,確實比他養牛養羊賺得多。”

在實施消落帶治理工程時,聘用當地村民當工人,村民們有了經濟來源,種植、放牧的問題也就得以解決。

看到兒子隻身一人待在管護站,工作難度又這麼大,硃紅寶心裡也不落忍,一有空就到管護站幫兒子分擔一點工作。由於管護範圍廣、工作量大,朱家父子幾乎每天都早出晚歸,食無定點。考慮到實際工作需要,澎溪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決定為管護站配備一名炊事員,人選就是朱時平的母親徐廷珍。

就這樣,徐廷珍成了管護站的炊事員,每月工資1200元;硃紅寶成了管護站的“義務管護員”,每月工資0元。

但是,就算一家三口齊上陣,溼地管護的工作也不輕鬆。僅日常巡護一項,就足以讓人精疲力盡。“夏天靠走路,主要巡護管護站周圍的核心區,巡護一次要五個小時,純粹用雙腿。我們一家三個人,一年要穿破十幾雙膠鞋和水鞋。很多地方沒有路,草都長到胯部了,必須穿水鞋,怕蛇,水裡面很多蛇。”朱時平說,“冬天冷,但再冷也要巡護。水漲起來了,魚很多,鳥類也來了,巡護的任務就更重了。有巡護船的時候,我們可以開遠一點,巡護的面積會更廣一點。”

夏天潮溼悶熱,冬天寒風刺骨;勸阻放牧、耕種,常常不被理解;制止盜獵、盜伐,更會遭遇危險;工資很低,任務很重……無論從哪一方面看,管護員都不是一份好工作。到底是什麼讓這一家人以管護站為家,一干就是7年呢?

朱時平沒有正面回答,他指著保護區消落帶的溼地對記者說:“現在,達到這個效果了。你看,周圍全都栽上了樹,這些草啊,現在都留住了,也沒有牛羊來吃了。”

重慶開州:白家溪的“溼地一家人”

“溼地一家人”守護7年的一片青翠

硃紅寶仍舊笑容滿面,聲音洪亮:“比原來環境好多了,現在水也清了,水退之後也有魚了。再早一點的時候,到處都是牛屎、羊屎,哎呀,以前看上去真是太髒了!我們現在周圍的樹木都長起來了,目前這環境,真是太舒服了!我感覺很自豪!”

徐廷珍只是羞赧地笑了笑,轉身走進廚房,開始忙活起來,為這父子倆準備午飯了。

這就是澎溪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白家溪管護站“溼地一家人”的故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