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端午民俗:除了吃粽子還吃些啥

民俗 端午節 粽子 雄黃酒 中華網 2017-05-30

央視網消息:除了賽龍舟,端午的“吃”是很有講究的。民俗專家說,舊時有“早端午晚中秋”的說法,也就是說端午節一般早上過,中秋節一般晚上過。端午節這一天,清早起來要吃粽子。

而在江南的傳統裡,除了粽子,還有一項必不可少,就是端午當天要吃“五黃”,“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黃酒”,民俗專家說,這裡說的黃酒本應是雄黃酒,但因雄黃的藥性,現在大家一般都喝普通黃酒代替。

過去,端午節喝雄黃酒也只能給大人喝,小孩子一般是用雄黃酒在額頭上寫個“王”字,並在耳朵後面、胸口塗抹一點,意思是“吃了五黃,就會五毒不侵,四季平安”,民間有說法“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除了“五黃”,端午節還有吃“五白”一說,即白切肉、白蒜頭、白斬雞、白豆腐和茭白。“五黃”配“五白”,民俗專家說可以清熱降火健脾胃。

在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要吃“面扇子”。面扇子是用發麵蒸制而成,呈扇形,有5層,這種吃法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在江西南昌,端午節講究煮茶蛋和鹽水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思是逢凶化吉,平平安安。端午節也是吉林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打糕,打糕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在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槌打製而成。

(中華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