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偏安,為何南明比南宋短命一大截?

明朝 南明 南宋 宋朝 中國古代史 拷古窺今 2018-12-01

當稱帝的李自成和入關的清軍,在北方打成一鍋粥的時候,明朝機智地在南京擁立新君。不說收復中原,匡扶中華,像南宋那樣偏安一隅、支撐個百來年大概是沒啥問題的,然而事實上,南明卻混得很慘。

同樣是偏安,為何南明比南宋短命一大截?

南明(1644年—1662年)國祚18年,歷經弘光政權、隆武政權、紹武政權及永曆政權。

當時南明朝廷文有張煌言、堵胤錫,武有鄭成功、李定國,這樣的陣容,平心而論,並不輸南宋多少,剩下的地盤也比南宋大。然而拿著一副好牌的南明,為啥堅挺的時間還不到南宋的零頭呢?

同樣是偏安,為何南明比南宋短命一大截?

如顧城在《南明史》中所說,滿清入關時,從多爾袞的行動來看,他根本就沒想過統一中國這樣的偉大事業,然而清軍在與淮泗地區的明軍摩擦中,突然發現眼前的這個從灰燼中重生的南明政權,不僅不是自己的對手,甚至可以不攻自破。

同樣是偏安,為何南明比南宋短命一大截?

南明的頭號問題就是政權合法性。

南宋運氣好的一點在於,靖康之變後,北宋的皇族被一鍋端,趙構是個漏網之魚,由他繼承皇位,名正言順。所以他能利用法統上的優勢,重新組織起南宋的半壁江山,對抗金國。

同樣是偏安,為何南明比南宋短命一大截?

南明就不同了,崇禎皇帝和他的繼承人一再錯過南遷的機會,而明朝宗室200多年間,枝繁葉茂,保守估計,可以合法繼承皇位的少說有10來萬。這引發的後果就是大規模黨爭,而且是在北方清軍虎視眈眈的情況下。

同樣是偏安,為何南明比南宋短命一大截?

江北四鎮擁立的弘光帝作為與崇禎血緣關係最親的堂兄弟,繼位無可厚非。然而東林黨認為,弘光帝的祖母是萬曆時跟他們有深仇大恨的鄭貴妃,堅持擁立潞王,誰也不服誰,甚至鬧出左良玉以清君側的名義率領80萬大軍進軍南京的情況。

南明先後出現的皇帝和監國有幾十個,背後的利益團伙相互傾軋攻擊,一盤散沙,完全無法集中力量。

同樣是偏安,為何南明比南宋短命一大截?

南明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朝廷的態度。北宋是女真滅的,所以南宋自然跟女真不共戴天,全力抗擊。而明朝卻是李自成滅的,這就導致了南明對待真正的敵人滿清,偏向合作,企圖割讓北方,聯清滅寇。所以南明與農民軍各自為戰,還時常對立,大大削弱了抗清的軍事力量。要知道,打著明朝旗號,堅持抗清到最後的夔東十三家還是大順軍餘部。

同樣是偏安,為何南明比南宋短命一大截?

而當後來,南明意識到滿清想要征服全中國的野心,與農民軍聯合時,早已經失去了最佳戰機。

南明還有一個根本問題,就是財政。南宋雖然偏安一隅,財政體系並沒有崩潰,比起南明來說,已經算相當健康,不僅可以支撐之後的多次北伐,還能交往其他政權,牽制金國。

而南明呢,弘光時暫時且擁有江南稅賦之地、湖廣魚米之鄉,政府部門相對完整,而後來每個小朝廷實際控制地區都相當破碎狹小,魯王、隆武兩個政權還在浙閩一代互毆,都要亡國了也不結盟。

同樣是偏安,為何南明比南宋短命一大截?

勞命傷財,又缺乏財政支持,經濟不足直接影響到軍隊的後勤,沒錢還怎麼打仗。到了流亡緬甸的永曆政權後期,完全是憑信仰在抗清了。

簡單來說,南宋是急性破傷風,截肢了,仍然能活。而南明是癌症晚期,即便是手術加化療也無力迴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