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

作為魯國國君,魯隱公和魯哀公的地位都比較特殊。說他們特殊,不是因為他們對魯國有何特殊貢獻,而是在《春秋》這部史書中,他們倆一人是起始國君,另一人則是終結國君。作為起始國君,魯隱公在執政第十一年時,被公子翬(huī)慫恿魯桓公刺殺,死於非命。那麼,作為《春秋》終結國君,魯哀公又能得到善終嗎?

"

作為魯國國君,魯隱公和魯哀公的地位都比較特殊。說他們特殊,不是因為他們對魯國有何特殊貢獻,而是在《春秋》這部史書中,他們倆一人是起始國君,另一人則是終結國君。作為起始國君,魯隱公在執政第十一年時,被公子翬(huī)慫恿魯桓公刺殺,死於非命。那麼,作為《春秋》終結國君,魯哀公又能得到善終嗎?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公元前495年5月,魯定公去世,其子姬蔣繼位,是為魯哀公。

兩年後的秋天,正卿季孫斯突然病重不起,臨終前囑託他的親信正常:“不要從死!南孺子生產後,如果生下兒子,就向朝廷報告,立他為家主;如果生下女兒,那就立肥吧!”

南孺子,是季孫斯的寵妾,將要生產。肥,是指季孫斯另一個兒子季孫肥,此時已成年。季孫斯不立成年長子,卻要立南孺子待產之子,真不知他是吃錯了什麼藥!但家主之命,正常也不敢違抗,只得硬著頭皮接受了這項遺命。

不久季孫斯去世,南孺子卻還沒生產。既然如此,季孫肥就被立為季孫氏家主。可在季孫斯下葬後不久,南孺子就產下了一名男嬰!

正常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上朝告知魯哀公:“家主有遺命,命下臣道:‘南孺子生下兒子,就必須上報給國君與眾大夫,立他為家主。’今天南孺子生下了男嬰,所以前來稟告!”將這事上報朝廷後,正常就逃到衛國去了。

聽說這此事後,季孫肥當朝請求退位。

魯哀公馬上派大夫共劉前往季孫家探視,不想到了後才發現男嬰居然已經被人給殺了!

這時殺死男嬰,瞎子都能猜得到是誰所為。

"

作為魯國國君,魯隱公和魯哀公的地位都比較特殊。說他們特殊,不是因為他們對魯國有何特殊貢獻,而是在《春秋》這部史書中,他們倆一人是起始國君,另一人則是終結國君。作為起始國君,魯隱公在執政第十一年時,被公子翬(huī)慫恿魯桓公刺殺,死於非命。那麼,作為《春秋》終結國君,魯哀公又能得到善終嗎?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公元前495年5月,魯定公去世,其子姬蔣繼位,是為魯哀公。

兩年後的秋天,正卿季孫斯突然病重不起,臨終前囑託他的親信正常:“不要從死!南孺子生產後,如果生下兒子,就向朝廷報告,立他為家主;如果生下女兒,那就立肥吧!”

南孺子,是季孫斯的寵妾,將要生產。肥,是指季孫斯另一個兒子季孫肥,此時已成年。季孫斯不立成年長子,卻要立南孺子待產之子,真不知他是吃錯了什麼藥!但家主之命,正常也不敢違抗,只得硬著頭皮接受了這項遺命。

不久季孫斯去世,南孺子卻還沒生產。既然如此,季孫肥就被立為季孫氏家主。可在季孫斯下葬後不久,南孺子就產下了一名男嬰!

正常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上朝告知魯哀公:“家主有遺命,命下臣道:‘南孺子生下兒子,就必須上報給國君與眾大夫,立他為家主。’今天南孺子生下了男嬰,所以前來稟告!”將這事上報朝廷後,正常就逃到衛國去了。

聽說這此事後,季孫肥當朝請求退位。

魯哀公馬上派大夫共劉前往季孫家探視,不想到了後才發現男嬰居然已經被人給殺了!

這時殺死男嬰,瞎子都能猜得到是誰所為。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大怒,馬上命人追討殺人凶手,但怎麼能抓得到?既然抓不到凶手,魯哀公又命人到陳國去召回正常,想利用他來對付季孫肥。可正常也不是傻子,深知“三桓”勢力龐大,根本就不肯回魯國!

抓不到殺死嬰兒的凶手,又無法讓正常回來指證,這一天大案件最終只能是不了了之了。但在此事過後,無論是魯哀公還是季孫肥,彼此之間都有了顧忌。


自從“三桓”在公元前562年與公元前538年兩次私分公室以來,魯國國君被邊緣化的趨勢就越來越明顯。魯哀公在與季孫肥的這場明爭暗鬥中失利,其實極為正常。魯哀公也深知如此,雖然在權力遊戲中敗了一城,可國君還得繼續做下去。

"

作為魯國國君,魯隱公和魯哀公的地位都比較特殊。說他們特殊,不是因為他們對魯國有何特殊貢獻,而是在《春秋》這部史書中,他們倆一人是起始國君,另一人則是終結國君。作為起始國君,魯隱公在執政第十一年時,被公子翬(huī)慫恿魯桓公刺殺,死於非命。那麼,作為《春秋》終結國君,魯哀公又能得到善終嗎?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公元前495年5月,魯定公去世,其子姬蔣繼位,是為魯哀公。

兩年後的秋天,正卿季孫斯突然病重不起,臨終前囑託他的親信正常:“不要從死!南孺子生產後,如果生下兒子,就向朝廷報告,立他為家主;如果生下女兒,那就立肥吧!”

南孺子,是季孫斯的寵妾,將要生產。肥,是指季孫斯另一個兒子季孫肥,此時已成年。季孫斯不立成年長子,卻要立南孺子待產之子,真不知他是吃錯了什麼藥!但家主之命,正常也不敢違抗,只得硬著頭皮接受了這項遺命。

不久季孫斯去世,南孺子卻還沒生產。既然如此,季孫肥就被立為季孫氏家主。可在季孫斯下葬後不久,南孺子就產下了一名男嬰!

正常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上朝告知魯哀公:“家主有遺命,命下臣道:‘南孺子生下兒子,就必須上報給國君與眾大夫,立他為家主。’今天南孺子生下了男嬰,所以前來稟告!”將這事上報朝廷後,正常就逃到衛國去了。

聽說這此事後,季孫肥當朝請求退位。

魯哀公馬上派大夫共劉前往季孫家探視,不想到了後才發現男嬰居然已經被人給殺了!

這時殺死男嬰,瞎子都能猜得到是誰所為。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大怒,馬上命人追討殺人凶手,但怎麼能抓得到?既然抓不到凶手,魯哀公又命人到陳國去召回正常,想利用他來對付季孫肥。可正常也不是傻子,深知“三桓”勢力龐大,根本就不肯回魯國!

抓不到殺死嬰兒的凶手,又無法讓正常回來指證,這一天大案件最終只能是不了了之了。但在此事過後,無論是魯哀公還是季孫肥,彼此之間都有了顧忌。


自從“三桓”在公元前562年與公元前538年兩次私分公室以來,魯國國君被邊緣化的趨勢就越來越明顯。魯哀公在與季孫肥的這場明爭暗鬥中失利,其實極為正常。魯哀公也深知如此,雖然在權力遊戲中敗了一城,可國君還得繼續做下去。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十一年,長期在外漂泊的孔夫子被季孫肥召回了魯國。魯國尊奉他為國老,讓孔夫子在家鄉頤養天年。雖然魯國上下都對孔夫子尊敬有加,可國事上卻往往忽略他的意見。公元前479年4月,一生鬱郁不得志的孔夫子不幸去世了。

國老去世,魯哀公也得顯得極為悲慟,為此寫下誄文:“旻天不弔,不憖(yìn)遺一老,俾屏餘一人在位,煢煢餘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大意:上天不善,不暫且留下一位國老,讓他保障我的君位,卻使我憂鬱成疾。嗚呼哀哉,尼父!我沒有效法的榜樣了。”

從誄文中看,魯哀公極為尊敬孔夫子,對他的去世深為痛惜。可事實上,明眼人都看得出魯哀公這是言不由衷。

公元前481年,齊國陳恆殺死了國君齊簡公。孔子為此齋戒三日,然後上朝向魯哀公請求伐齊。可魯哀公卻為難地答道:“魯國長久以來就弱於齊國,您卻要討伐齊國,該怎麼辦?”

孔子嚴肅地答道:“陳恆弒君,齊國之民不服從他的人有大半;以魯國之眾,再加上齊國的一半人,就必定可戰勝陳恆!”

魯哀公猶豫了半天,還是不敢出兵,就故意推脫道:“那您去找季孫商量吧!”看出魯哀公不願出兵,孔夫子也就無奈地告退了。

孔子在世時,魯哀公不用他;現在孔子去世了,卻痛惜他不能保障自己君位,這豈不是言不由衷?

"

作為魯國國君,魯隱公和魯哀公的地位都比較特殊。說他們特殊,不是因為他們對魯國有何特殊貢獻,而是在《春秋》這部史書中,他們倆一人是起始國君,另一人則是終結國君。作為起始國君,魯隱公在執政第十一年時,被公子翬(huī)慫恿魯桓公刺殺,死於非命。那麼,作為《春秋》終結國君,魯哀公又能得到善終嗎?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公元前495年5月,魯定公去世,其子姬蔣繼位,是為魯哀公。

兩年後的秋天,正卿季孫斯突然病重不起,臨終前囑託他的親信正常:“不要從死!南孺子生產後,如果生下兒子,就向朝廷報告,立他為家主;如果生下女兒,那就立肥吧!”

南孺子,是季孫斯的寵妾,將要生產。肥,是指季孫斯另一個兒子季孫肥,此時已成年。季孫斯不立成年長子,卻要立南孺子待產之子,真不知他是吃錯了什麼藥!但家主之命,正常也不敢違抗,只得硬著頭皮接受了這項遺命。

不久季孫斯去世,南孺子卻還沒生產。既然如此,季孫肥就被立為季孫氏家主。可在季孫斯下葬後不久,南孺子就產下了一名男嬰!

正常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上朝告知魯哀公:“家主有遺命,命下臣道:‘南孺子生下兒子,就必須上報給國君與眾大夫,立他為家主。’今天南孺子生下了男嬰,所以前來稟告!”將這事上報朝廷後,正常就逃到衛國去了。

聽說這此事後,季孫肥當朝請求退位。

魯哀公馬上派大夫共劉前往季孫家探視,不想到了後才發現男嬰居然已經被人給殺了!

這時殺死男嬰,瞎子都能猜得到是誰所為。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大怒,馬上命人追討殺人凶手,但怎麼能抓得到?既然抓不到凶手,魯哀公又命人到陳國去召回正常,想利用他來對付季孫肥。可正常也不是傻子,深知“三桓”勢力龐大,根本就不肯回魯國!

抓不到殺死嬰兒的凶手,又無法讓正常回來指證,這一天大案件最終只能是不了了之了。但在此事過後,無論是魯哀公還是季孫肥,彼此之間都有了顧忌。


自從“三桓”在公元前562年與公元前538年兩次私分公室以來,魯國國君被邊緣化的趨勢就越來越明顯。魯哀公在與季孫肥的這場明爭暗鬥中失利,其實極為正常。魯哀公也深知如此,雖然在權力遊戲中敗了一城,可國君還得繼續做下去。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十一年,長期在外漂泊的孔夫子被季孫肥召回了魯國。魯國尊奉他為國老,讓孔夫子在家鄉頤養天年。雖然魯國上下都對孔夫子尊敬有加,可國事上卻往往忽略他的意見。公元前479年4月,一生鬱郁不得志的孔夫子不幸去世了。

國老去世,魯哀公也得顯得極為悲慟,為此寫下誄文:“旻天不弔,不憖(yìn)遺一老,俾屏餘一人在位,煢煢餘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大意:上天不善,不暫且留下一位國老,讓他保障我的君位,卻使我憂鬱成疾。嗚呼哀哉,尼父!我沒有效法的榜樣了。”

從誄文中看,魯哀公極為尊敬孔夫子,對他的去世深為痛惜。可事實上,明眼人都看得出魯哀公這是言不由衷。

公元前481年,齊國陳恆殺死了國君齊簡公。孔子為此齋戒三日,然後上朝向魯哀公請求伐齊。可魯哀公卻為難地答道:“魯國長久以來就弱於齊國,您卻要討伐齊國,該怎麼辦?”

孔子嚴肅地答道:“陳恆弒君,齊國之民不服從他的人有大半;以魯國之眾,再加上齊國的一半人,就必定可戰勝陳恆!”

魯哀公猶豫了半天,還是不敢出兵,就故意推脫道:“那您去找季孫商量吧!”看出魯哀公不願出兵,孔夫子也就無奈地告退了。

孔子在世時,魯哀公不用他;現在孔子去世了,卻痛惜他不能保障自己君位,這豈不是言不由衷?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所以,孔門弟子子貢看到這篇誄文,不由得長嘆道:“國君恐怕無法死在魯國了吧!夫子(指孔子)曾說過:‘失去了禮,就昏暗;失去了名,就錯亂。’失去志向為‘昏’,失去身份是‘亂’。生前不能用他,死後卻為夫子致這樣的悼詞,這是失禮;自稱‘餘一人’,這是不符合名分。國君犯了兩次大錯!”

“餘一人”,在周時是天子專用;魯哀公只是諸侯,怎能僭越?所以,子貢才說他用辭不符名分。作為一國之君,既失禮又失名分,還能安穩呆在魯國嗎?

子貢也許沒想到,他這也是一語成讖了!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成為東周新一代霸主。魯國不敢怠慢,積極地與越國互通使者,希望加強與越國的關係。

公元前471年冬,魯哀公親赴越國,朝覲越王勾踐。訪問越國期間,魯哀公與勾踐太子適郢相處甚歡。一時高興,適郢就想把女兒嫁給魯哀公,並賜給他土地。這時,跟隨魯哀公訪問越國的公孫有山見大事不妙,緊急派人回去,向季孫肥通報此事。

"

作為魯國國君,魯隱公和魯哀公的地位都比較特殊。說他們特殊,不是因為他們對魯國有何特殊貢獻,而是在《春秋》這部史書中,他們倆一人是起始國君,另一人則是終結國君。作為起始國君,魯隱公在執政第十一年時,被公子翬(huī)慫恿魯桓公刺殺,死於非命。那麼,作為《春秋》終結國君,魯哀公又能得到善終嗎?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公元前495年5月,魯定公去世,其子姬蔣繼位,是為魯哀公。

兩年後的秋天,正卿季孫斯突然病重不起,臨終前囑託他的親信正常:“不要從死!南孺子生產後,如果生下兒子,就向朝廷報告,立他為家主;如果生下女兒,那就立肥吧!”

南孺子,是季孫斯的寵妾,將要生產。肥,是指季孫斯另一個兒子季孫肥,此時已成年。季孫斯不立成年長子,卻要立南孺子待產之子,真不知他是吃錯了什麼藥!但家主之命,正常也不敢違抗,只得硬著頭皮接受了這項遺命。

不久季孫斯去世,南孺子卻還沒生產。既然如此,季孫肥就被立為季孫氏家主。可在季孫斯下葬後不久,南孺子就產下了一名男嬰!

正常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上朝告知魯哀公:“家主有遺命,命下臣道:‘南孺子生下兒子,就必須上報給國君與眾大夫,立他為家主。’今天南孺子生下了男嬰,所以前來稟告!”將這事上報朝廷後,正常就逃到衛國去了。

聽說這此事後,季孫肥當朝請求退位。

魯哀公馬上派大夫共劉前往季孫家探視,不想到了後才發現男嬰居然已經被人給殺了!

這時殺死男嬰,瞎子都能猜得到是誰所為。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大怒,馬上命人追討殺人凶手,但怎麼能抓得到?既然抓不到凶手,魯哀公又命人到陳國去召回正常,想利用他來對付季孫肥。可正常也不是傻子,深知“三桓”勢力龐大,根本就不肯回魯國!

抓不到殺死嬰兒的凶手,又無法讓正常回來指證,這一天大案件最終只能是不了了之了。但在此事過後,無論是魯哀公還是季孫肥,彼此之間都有了顧忌。


自從“三桓”在公元前562年與公元前538年兩次私分公室以來,魯國國君被邊緣化的趨勢就越來越明顯。魯哀公在與季孫肥的這場明爭暗鬥中失利,其實極為正常。魯哀公也深知如此,雖然在權力遊戲中敗了一城,可國君還得繼續做下去。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十一年,長期在外漂泊的孔夫子被季孫肥召回了魯國。魯國尊奉他為國老,讓孔夫子在家鄉頤養天年。雖然魯國上下都對孔夫子尊敬有加,可國事上卻往往忽略他的意見。公元前479年4月,一生鬱郁不得志的孔夫子不幸去世了。

國老去世,魯哀公也得顯得極為悲慟,為此寫下誄文:“旻天不弔,不憖(yìn)遺一老,俾屏餘一人在位,煢煢餘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大意:上天不善,不暫且留下一位國老,讓他保障我的君位,卻使我憂鬱成疾。嗚呼哀哉,尼父!我沒有效法的榜樣了。”

從誄文中看,魯哀公極為尊敬孔夫子,對他的去世深為痛惜。可事實上,明眼人都看得出魯哀公這是言不由衷。

公元前481年,齊國陳恆殺死了國君齊簡公。孔子為此齋戒三日,然後上朝向魯哀公請求伐齊。可魯哀公卻為難地答道:“魯國長久以來就弱於齊國,您卻要討伐齊國,該怎麼辦?”

孔子嚴肅地答道:“陳恆弒君,齊國之民不服從他的人有大半;以魯國之眾,再加上齊國的一半人,就必定可戰勝陳恆!”

魯哀公猶豫了半天,還是不敢出兵,就故意推脫道:“那您去找季孫商量吧!”看出魯哀公不願出兵,孔夫子也就無奈地告退了。

孔子在世時,魯哀公不用他;現在孔子去世了,卻痛惜他不能保障自己君位,這豈不是言不由衷?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所以,孔門弟子子貢看到這篇誄文,不由得長嘆道:“國君恐怕無法死在魯國了吧!夫子(指孔子)曾說過:‘失去了禮,就昏暗;失去了名,就錯亂。’失去志向為‘昏’,失去身份是‘亂’。生前不能用他,死後卻為夫子致這樣的悼詞,這是失禮;自稱‘餘一人’,這是不符合名分。國君犯了兩次大錯!”

“餘一人”,在周時是天子專用;魯哀公只是諸侯,怎能僭越?所以,子貢才說他用辭不符名分。作為一國之君,既失禮又失名分,還能安穩呆在魯國嗎?

子貢也許沒想到,他這也是一語成讖了!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成為東周新一代霸主。魯國不敢怠慢,積極地與越國互通使者,希望加強與越國的關係。

公元前471年冬,魯哀公親赴越國,朝覲越王勾踐。訪問越國期間,魯哀公與勾踐太子適郢相處甚歡。一時高興,適郢就想把女兒嫁給魯哀公,並賜給他土地。這時,跟隨魯哀公訪問越國的公孫有山見大事不妙,緊急派人回去,向季孫肥通報此事。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季孫肥知道後,趕忙派人賄賂太宰嚭,拜託他阻止此事。太宰嚭原本就是貪賄之人,在收到季孫肥賄賂後,便給適郢送去大量禮物,成功地令適郢放棄了這次聯姻。連魯哀公身邊大臣都成了耳目,季孫肥勢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其實公孫有山並非季孫肥耳目,只不過是因為魯哀公自身行為不檢點,讓魯國大臣們都對他產生了疑懼之心,所以才全力阻止他與越國聯姻。

在訪問越國之前,因為寵幸庶子荊的母親,魯哀公要立她為夫人。為此,他命宗人釁夏獻上立夫人的禮節。釁夏卻斷然拒絕了:“沒有這種禮節!”魯哀公一聽這話,怒了:“你是主管禮儀的官員,設立夫人是國家的大禮,怎麼能說沒有?”釁夏不急不慢地答道:“周公與魯武公都娶薛族女為夫人,魯孝公、魯惠公夫人都娶於商族,自魯桓公以下夫人都娶自齊國,這些禮節都有。可如果要把妾立為夫人,本來就沒有這樣的禮節!”

以妾為妻,向來為周人所惡。早在葵丘之會時,齊桓公會盟諸侯時,還曾公開提出“無以妾為妻”,足見魯哀公此舉是多麼令人鄙視。釁夏不是不能提供立夫人之禮,而是不願讓魯哀公立妾為夫人。

"

作為魯國國君,魯隱公和魯哀公的地位都比較特殊。說他們特殊,不是因為他們對魯國有何特殊貢獻,而是在《春秋》這部史書中,他們倆一人是起始國君,另一人則是終結國君。作為起始國君,魯隱公在執政第十一年時,被公子翬(huī)慫恿魯桓公刺殺,死於非命。那麼,作為《春秋》終結國君,魯哀公又能得到善終嗎?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公元前495年5月,魯定公去世,其子姬蔣繼位,是為魯哀公。

兩年後的秋天,正卿季孫斯突然病重不起,臨終前囑託他的親信正常:“不要從死!南孺子生產後,如果生下兒子,就向朝廷報告,立他為家主;如果生下女兒,那就立肥吧!”

南孺子,是季孫斯的寵妾,將要生產。肥,是指季孫斯另一個兒子季孫肥,此時已成年。季孫斯不立成年長子,卻要立南孺子待產之子,真不知他是吃錯了什麼藥!但家主之命,正常也不敢違抗,只得硬著頭皮接受了這項遺命。

不久季孫斯去世,南孺子卻還沒生產。既然如此,季孫肥就被立為季孫氏家主。可在季孫斯下葬後不久,南孺子就產下了一名男嬰!

正常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上朝告知魯哀公:“家主有遺命,命下臣道:‘南孺子生下兒子,就必須上報給國君與眾大夫,立他為家主。’今天南孺子生下了男嬰,所以前來稟告!”將這事上報朝廷後,正常就逃到衛國去了。

聽說這此事後,季孫肥當朝請求退位。

魯哀公馬上派大夫共劉前往季孫家探視,不想到了後才發現男嬰居然已經被人給殺了!

這時殺死男嬰,瞎子都能猜得到是誰所為。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大怒,馬上命人追討殺人凶手,但怎麼能抓得到?既然抓不到凶手,魯哀公又命人到陳國去召回正常,想利用他來對付季孫肥。可正常也不是傻子,深知“三桓”勢力龐大,根本就不肯回魯國!

抓不到殺死嬰兒的凶手,又無法讓正常回來指證,這一天大案件最終只能是不了了之了。但在此事過後,無論是魯哀公還是季孫肥,彼此之間都有了顧忌。


自從“三桓”在公元前562年與公元前538年兩次私分公室以來,魯國國君被邊緣化的趨勢就越來越明顯。魯哀公在與季孫肥的這場明爭暗鬥中失利,其實極為正常。魯哀公也深知如此,雖然在權力遊戲中敗了一城,可國君還得繼續做下去。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十一年,長期在外漂泊的孔夫子被季孫肥召回了魯國。魯國尊奉他為國老,讓孔夫子在家鄉頤養天年。雖然魯國上下都對孔夫子尊敬有加,可國事上卻往往忽略他的意見。公元前479年4月,一生鬱郁不得志的孔夫子不幸去世了。

國老去世,魯哀公也得顯得極為悲慟,為此寫下誄文:“旻天不弔,不憖(yìn)遺一老,俾屏餘一人在位,煢煢餘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大意:上天不善,不暫且留下一位國老,讓他保障我的君位,卻使我憂鬱成疾。嗚呼哀哉,尼父!我沒有效法的榜樣了。”

從誄文中看,魯哀公極為尊敬孔夫子,對他的去世深為痛惜。可事實上,明眼人都看得出魯哀公這是言不由衷。

公元前481年,齊國陳恆殺死了國君齊簡公。孔子為此齋戒三日,然後上朝向魯哀公請求伐齊。可魯哀公卻為難地答道:“魯國長久以來就弱於齊國,您卻要討伐齊國,該怎麼辦?”

孔子嚴肅地答道:“陳恆弒君,齊國之民不服從他的人有大半;以魯國之眾,再加上齊國的一半人,就必定可戰勝陳恆!”

魯哀公猶豫了半天,還是不敢出兵,就故意推脫道:“那您去找季孫商量吧!”看出魯哀公不願出兵,孔夫子也就無奈地告退了。

孔子在世時,魯哀公不用他;現在孔子去世了,卻痛惜他不能保障自己君位,這豈不是言不由衷?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所以,孔門弟子子貢看到這篇誄文,不由得長嘆道:“國君恐怕無法死在魯國了吧!夫子(指孔子)曾說過:‘失去了禮,就昏暗;失去了名,就錯亂。’失去志向為‘昏’,失去身份是‘亂’。生前不能用他,死後卻為夫子致這樣的悼詞,這是失禮;自稱‘餘一人’,這是不符合名分。國君犯了兩次大錯!”

“餘一人”,在周時是天子專用;魯哀公只是諸侯,怎能僭越?所以,子貢才說他用辭不符名分。作為一國之君,既失禮又失名分,還能安穩呆在魯國嗎?

子貢也許沒想到,他這也是一語成讖了!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成為東周新一代霸主。魯國不敢怠慢,積極地與越國互通使者,希望加強與越國的關係。

公元前471年冬,魯哀公親赴越國,朝覲越王勾踐。訪問越國期間,魯哀公與勾踐太子適郢相處甚歡。一時高興,適郢就想把女兒嫁給魯哀公,並賜給他土地。這時,跟隨魯哀公訪問越國的公孫有山見大事不妙,緊急派人回去,向季孫肥通報此事。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季孫肥知道後,趕忙派人賄賂太宰嚭,拜託他阻止此事。太宰嚭原本就是貪賄之人,在收到季孫肥賄賂後,便給適郢送去大量禮物,成功地令適郢放棄了這次聯姻。連魯哀公身邊大臣都成了耳目,季孫肥勢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其實公孫有山並非季孫肥耳目,只不過是因為魯哀公自身行為不檢點,讓魯國大臣們都對他產生了疑懼之心,所以才全力阻止他與越國聯姻。

在訪問越國之前,因為寵幸庶子荊的母親,魯哀公要立她為夫人。為此,他命宗人釁夏獻上立夫人的禮節。釁夏卻斷然拒絕了:“沒有這種禮節!”魯哀公一聽這話,怒了:“你是主管禮儀的官員,設立夫人是國家的大禮,怎麼能說沒有?”釁夏不急不慢地答道:“周公與魯武公都娶薛族女為夫人,魯孝公、魯惠公夫人都娶於商族,自魯桓公以下夫人都娶自齊國,這些禮節都有。可如果要把妾立為夫人,本來就沒有這樣的禮節!”

以妾為妻,向來為周人所惡。早在葵丘之會時,齊桓公會盟諸侯時,還曾公開提出“無以妾為妻”,足見魯哀公此舉是多麼令人鄙視。釁夏不是不能提供立夫人之禮,而是不願讓魯哀公立妾為夫人。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可魯哀公卻不管不顧,強行將公子荊母親立為夫人了。因為這件事,魯國眾多大夫都對魯哀公高度不滿。所以,這次眼見魯哀公將要結下強大外援,大臣們才會如此擔心不已:在與越太子聯姻後,魯哀公豈不會更加肆無忌憚了?


公元前470年6月,魯哀公從越國返回了魯國。這時,季孫肥與孟武伯前往五梧(魯國南部邊境)迎接。

魯哀公隨身僕人郭重先行一步,與季孫肥、孟武伯見了一面。在回去接魯哀公時,郭重趁間向他告密:“兩位卿士的壞話很多,請國君一定要盡力追查一番。”聽了這話,魯哀公心裡頓時就有些不高興了。

"

作為魯國國君,魯隱公和魯哀公的地位都比較特殊。說他們特殊,不是因為他們對魯國有何特殊貢獻,而是在《春秋》這部史書中,他們倆一人是起始國君,另一人則是終結國君。作為起始國君,魯隱公在執政第十一年時,被公子翬(huī)慫恿魯桓公刺殺,死於非命。那麼,作為《春秋》終結國君,魯哀公又能得到善終嗎?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公元前495年5月,魯定公去世,其子姬蔣繼位,是為魯哀公。

兩年後的秋天,正卿季孫斯突然病重不起,臨終前囑託他的親信正常:“不要從死!南孺子生產後,如果生下兒子,就向朝廷報告,立他為家主;如果生下女兒,那就立肥吧!”

南孺子,是季孫斯的寵妾,將要生產。肥,是指季孫斯另一個兒子季孫肥,此時已成年。季孫斯不立成年長子,卻要立南孺子待產之子,真不知他是吃錯了什麼藥!但家主之命,正常也不敢違抗,只得硬著頭皮接受了這項遺命。

不久季孫斯去世,南孺子卻還沒生產。既然如此,季孫肥就被立為季孫氏家主。可在季孫斯下葬後不久,南孺子就產下了一名男嬰!

正常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上朝告知魯哀公:“家主有遺命,命下臣道:‘南孺子生下兒子,就必須上報給國君與眾大夫,立他為家主。’今天南孺子生下了男嬰,所以前來稟告!”將這事上報朝廷後,正常就逃到衛國去了。

聽說這此事後,季孫肥當朝請求退位。

魯哀公馬上派大夫共劉前往季孫家探視,不想到了後才發現男嬰居然已經被人給殺了!

這時殺死男嬰,瞎子都能猜得到是誰所為。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大怒,馬上命人追討殺人凶手,但怎麼能抓得到?既然抓不到凶手,魯哀公又命人到陳國去召回正常,想利用他來對付季孫肥。可正常也不是傻子,深知“三桓”勢力龐大,根本就不肯回魯國!

抓不到殺死嬰兒的凶手,又無法讓正常回來指證,這一天大案件最終只能是不了了之了。但在此事過後,無論是魯哀公還是季孫肥,彼此之間都有了顧忌。


自從“三桓”在公元前562年與公元前538年兩次私分公室以來,魯國國君被邊緣化的趨勢就越來越明顯。魯哀公在與季孫肥的這場明爭暗鬥中失利,其實極為正常。魯哀公也深知如此,雖然在權力遊戲中敗了一城,可國君還得繼續做下去。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十一年,長期在外漂泊的孔夫子被季孫肥召回了魯國。魯國尊奉他為國老,讓孔夫子在家鄉頤養天年。雖然魯國上下都對孔夫子尊敬有加,可國事上卻往往忽略他的意見。公元前479年4月,一生鬱郁不得志的孔夫子不幸去世了。

國老去世,魯哀公也得顯得極為悲慟,為此寫下誄文:“旻天不弔,不憖(yìn)遺一老,俾屏餘一人在位,煢煢餘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大意:上天不善,不暫且留下一位國老,讓他保障我的君位,卻使我憂鬱成疾。嗚呼哀哉,尼父!我沒有效法的榜樣了。”

從誄文中看,魯哀公極為尊敬孔夫子,對他的去世深為痛惜。可事實上,明眼人都看得出魯哀公這是言不由衷。

公元前481年,齊國陳恆殺死了國君齊簡公。孔子為此齋戒三日,然後上朝向魯哀公請求伐齊。可魯哀公卻為難地答道:“魯國長久以來就弱於齊國,您卻要討伐齊國,該怎麼辦?”

孔子嚴肅地答道:“陳恆弒君,齊國之民不服從他的人有大半;以魯國之眾,再加上齊國的一半人,就必定可戰勝陳恆!”

魯哀公猶豫了半天,還是不敢出兵,就故意推脫道:“那您去找季孫商量吧!”看出魯哀公不願出兵,孔夫子也就無奈地告退了。

孔子在世時,魯哀公不用他;現在孔子去世了,卻痛惜他不能保障自己君位,這豈不是言不由衷?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所以,孔門弟子子貢看到這篇誄文,不由得長嘆道:“國君恐怕無法死在魯國了吧!夫子(指孔子)曾說過:‘失去了禮,就昏暗;失去了名,就錯亂。’失去志向為‘昏’,失去身份是‘亂’。生前不能用他,死後卻為夫子致這樣的悼詞,這是失禮;自稱‘餘一人’,這是不符合名分。國君犯了兩次大錯!”

“餘一人”,在周時是天子專用;魯哀公只是諸侯,怎能僭越?所以,子貢才說他用辭不符名分。作為一國之君,既失禮又失名分,還能安穩呆在魯國嗎?

子貢也許沒想到,他這也是一語成讖了!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成為東周新一代霸主。魯國不敢怠慢,積極地與越國互通使者,希望加強與越國的關係。

公元前471年冬,魯哀公親赴越國,朝覲越王勾踐。訪問越國期間,魯哀公與勾踐太子適郢相處甚歡。一時高興,適郢就想把女兒嫁給魯哀公,並賜給他土地。這時,跟隨魯哀公訪問越國的公孫有山見大事不妙,緊急派人回去,向季孫肥通報此事。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季孫肥知道後,趕忙派人賄賂太宰嚭,拜託他阻止此事。太宰嚭原本就是貪賄之人,在收到季孫肥賄賂後,便給適郢送去大量禮物,成功地令適郢放棄了這次聯姻。連魯哀公身邊大臣都成了耳目,季孫肥勢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其實公孫有山並非季孫肥耳目,只不過是因為魯哀公自身行為不檢點,讓魯國大臣們都對他產生了疑懼之心,所以才全力阻止他與越國聯姻。

在訪問越國之前,因為寵幸庶子荊的母親,魯哀公要立她為夫人。為此,他命宗人釁夏獻上立夫人的禮節。釁夏卻斷然拒絕了:“沒有這種禮節!”魯哀公一聽這話,怒了:“你是主管禮儀的官員,設立夫人是國家的大禮,怎麼能說沒有?”釁夏不急不慢地答道:“周公與魯武公都娶薛族女為夫人,魯孝公、魯惠公夫人都娶於商族,自魯桓公以下夫人都娶自齊國,這些禮節都有。可如果要把妾立為夫人,本來就沒有這樣的禮節!”

以妾為妻,向來為周人所惡。早在葵丘之會時,齊桓公會盟諸侯時,還曾公開提出“無以妾為妻”,足見魯哀公此舉是多麼令人鄙視。釁夏不是不能提供立夫人之禮,而是不願讓魯哀公立妾為夫人。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可魯哀公卻不管不顧,強行將公子荊母親立為夫人了。因為這件事,魯國眾多大夫都對魯哀公高度不滿。所以,這次眼見魯哀公將要結下強大外援,大臣們才會如此擔心不已:在與越太子聯姻後,魯哀公豈不會更加肆無忌憚了?


公元前470年6月,魯哀公從越國返回了魯國。這時,季孫肥與孟武伯前往五梧(魯國南部邊境)迎接。

魯哀公隨身僕人郭重先行一步,與季孫肥、孟武伯見了一面。在回去接魯哀公時,郭重趁間向他告密:“兩位卿士的壞話很多,請國君一定要盡力追查一番。”聽了這話,魯哀公心裡頓時就有些不高興了。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在五梧設宴,邀請兩位卿士參加。孟武伯已經知道郭重說了他們壞話,便主動向魯哀公祝酒。看到郭重站在一邊,孟武伯一時不爽,故意調侃他道:“你為什麼這麼胖呢?”見此情形,季孫肥大急,趕緊上前充當和事佬:“您應該罰酒一杯!魯、齊交惡,我們倆才無法與國君同行。既然我倆都免去了長途跋涉之苦,又怎麼敢說郭重太肥?”

看著身邊這兩位重臣,魯哀公心裡也不高興,指桑罵槐地說道:“這個人食言太多了,能不肥胖嗎?”明面上魯哀公好像說的是郭重,暗地裡卻是在罵孟武伯!

一場君臣之宴,就這麼不歡而散了。

公元前468年4月,季孫肥去世。因為長久以來對季孫肥就有心存不滿,魯哀公在弔唁時故意減損了禮儀。這釋放出一個不好的信號:魯哀公故意將公室與“三桓”之間的矛盾公開化了。

某一天,魯哀公去陵阪(今山東曲阜東北)遊玩,恰好碰到了孟武伯。不是冤家不聚頭,魯哀公幹脆單刀直入地逼問他:“有個問題想請教您:我能得善終嗎?”孟武伯聽了,有些慌張,推脫道:“這下臣可沒法知道!”魯哀公又再三追問,孟武伯卻始終都不回答。

"

作為魯國國君,魯隱公和魯哀公的地位都比較特殊。說他們特殊,不是因為他們對魯國有何特殊貢獻,而是在《春秋》這部史書中,他們倆一人是起始國君,另一人則是終結國君。作為起始國君,魯隱公在執政第十一年時,被公子翬(huī)慫恿魯桓公刺殺,死於非命。那麼,作為《春秋》終結國君,魯哀公又能得到善終嗎?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公元前495年5月,魯定公去世,其子姬蔣繼位,是為魯哀公。

兩年後的秋天,正卿季孫斯突然病重不起,臨終前囑託他的親信正常:“不要從死!南孺子生產後,如果生下兒子,就向朝廷報告,立他為家主;如果生下女兒,那就立肥吧!”

南孺子,是季孫斯的寵妾,將要生產。肥,是指季孫斯另一個兒子季孫肥,此時已成年。季孫斯不立成年長子,卻要立南孺子待產之子,真不知他是吃錯了什麼藥!但家主之命,正常也不敢違抗,只得硬著頭皮接受了這項遺命。

不久季孫斯去世,南孺子卻還沒生產。既然如此,季孫肥就被立為季孫氏家主。可在季孫斯下葬後不久,南孺子就產下了一名男嬰!

正常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上朝告知魯哀公:“家主有遺命,命下臣道:‘南孺子生下兒子,就必須上報給國君與眾大夫,立他為家主。’今天南孺子生下了男嬰,所以前來稟告!”將這事上報朝廷後,正常就逃到衛國去了。

聽說這此事後,季孫肥當朝請求退位。

魯哀公馬上派大夫共劉前往季孫家探視,不想到了後才發現男嬰居然已經被人給殺了!

這時殺死男嬰,瞎子都能猜得到是誰所為。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大怒,馬上命人追討殺人凶手,但怎麼能抓得到?既然抓不到凶手,魯哀公又命人到陳國去召回正常,想利用他來對付季孫肥。可正常也不是傻子,深知“三桓”勢力龐大,根本就不肯回魯國!

抓不到殺死嬰兒的凶手,又無法讓正常回來指證,這一天大案件最終只能是不了了之了。但在此事過後,無論是魯哀公還是季孫肥,彼此之間都有了顧忌。


自從“三桓”在公元前562年與公元前538年兩次私分公室以來,魯國國君被邊緣化的趨勢就越來越明顯。魯哀公在與季孫肥的這場明爭暗鬥中失利,其實極為正常。魯哀公也深知如此,雖然在權力遊戲中敗了一城,可國君還得繼續做下去。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十一年,長期在外漂泊的孔夫子被季孫肥召回了魯國。魯國尊奉他為國老,讓孔夫子在家鄉頤養天年。雖然魯國上下都對孔夫子尊敬有加,可國事上卻往往忽略他的意見。公元前479年4月,一生鬱郁不得志的孔夫子不幸去世了。

國老去世,魯哀公也得顯得極為悲慟,為此寫下誄文:“旻天不弔,不憖(yìn)遺一老,俾屏餘一人在位,煢煢餘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大意:上天不善,不暫且留下一位國老,讓他保障我的君位,卻使我憂鬱成疾。嗚呼哀哉,尼父!我沒有效法的榜樣了。”

從誄文中看,魯哀公極為尊敬孔夫子,對他的去世深為痛惜。可事實上,明眼人都看得出魯哀公這是言不由衷。

公元前481年,齊國陳恆殺死了國君齊簡公。孔子為此齋戒三日,然後上朝向魯哀公請求伐齊。可魯哀公卻為難地答道:“魯國長久以來就弱於齊國,您卻要討伐齊國,該怎麼辦?”

孔子嚴肅地答道:“陳恆弒君,齊國之民不服從他的人有大半;以魯國之眾,再加上齊國的一半人,就必定可戰勝陳恆!”

魯哀公猶豫了半天,還是不敢出兵,就故意推脫道:“那您去找季孫商量吧!”看出魯哀公不願出兵,孔夫子也就無奈地告退了。

孔子在世時,魯哀公不用他;現在孔子去世了,卻痛惜他不能保障自己君位,這豈不是言不由衷?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所以,孔門弟子子貢看到這篇誄文,不由得長嘆道:“國君恐怕無法死在魯國了吧!夫子(指孔子)曾說過:‘失去了禮,就昏暗;失去了名,就錯亂。’失去志向為‘昏’,失去身份是‘亂’。生前不能用他,死後卻為夫子致這樣的悼詞,這是失禮;自稱‘餘一人’,這是不符合名分。國君犯了兩次大錯!”

“餘一人”,在周時是天子專用;魯哀公只是諸侯,怎能僭越?所以,子貢才說他用辭不符名分。作為一國之君,既失禮又失名分,還能安穩呆在魯國嗎?

子貢也許沒想到,他這也是一語成讖了!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成為東周新一代霸主。魯國不敢怠慢,積極地與越國互通使者,希望加強與越國的關係。

公元前471年冬,魯哀公親赴越國,朝覲越王勾踐。訪問越國期間,魯哀公與勾踐太子適郢相處甚歡。一時高興,適郢就想把女兒嫁給魯哀公,並賜給他土地。這時,跟隨魯哀公訪問越國的公孫有山見大事不妙,緊急派人回去,向季孫肥通報此事。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季孫肥知道後,趕忙派人賄賂太宰嚭,拜託他阻止此事。太宰嚭原本就是貪賄之人,在收到季孫肥賄賂後,便給適郢送去大量禮物,成功地令適郢放棄了這次聯姻。連魯哀公身邊大臣都成了耳目,季孫肥勢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其實公孫有山並非季孫肥耳目,只不過是因為魯哀公自身行為不檢點,讓魯國大臣們都對他產生了疑懼之心,所以才全力阻止他與越國聯姻。

在訪問越國之前,因為寵幸庶子荊的母親,魯哀公要立她為夫人。為此,他命宗人釁夏獻上立夫人的禮節。釁夏卻斷然拒絕了:“沒有這種禮節!”魯哀公一聽這話,怒了:“你是主管禮儀的官員,設立夫人是國家的大禮,怎麼能說沒有?”釁夏不急不慢地答道:“周公與魯武公都娶薛族女為夫人,魯孝公、魯惠公夫人都娶於商族,自魯桓公以下夫人都娶自齊國,這些禮節都有。可如果要把妾立為夫人,本來就沒有這樣的禮節!”

以妾為妻,向來為周人所惡。早在葵丘之會時,齊桓公會盟諸侯時,還曾公開提出“無以妾為妻”,足見魯哀公此舉是多麼令人鄙視。釁夏不是不能提供立夫人之禮,而是不願讓魯哀公立妾為夫人。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可魯哀公卻不管不顧,強行將公子荊母親立為夫人了。因為這件事,魯國眾多大夫都對魯哀公高度不滿。所以,這次眼見魯哀公將要結下強大外援,大臣們才會如此擔心不已:在與越太子聯姻後,魯哀公豈不會更加肆無忌憚了?


公元前470年6月,魯哀公從越國返回了魯國。這時,季孫肥與孟武伯前往五梧(魯國南部邊境)迎接。

魯哀公隨身僕人郭重先行一步,與季孫肥、孟武伯見了一面。在回去接魯哀公時,郭重趁間向他告密:“兩位卿士的壞話很多,請國君一定要盡力追查一番。”聽了這話,魯哀公心裡頓時就有些不高興了。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在五梧設宴,邀請兩位卿士參加。孟武伯已經知道郭重說了他們壞話,便主動向魯哀公祝酒。看到郭重站在一邊,孟武伯一時不爽,故意調侃他道:“你為什麼這麼胖呢?”見此情形,季孫肥大急,趕緊上前充當和事佬:“您應該罰酒一杯!魯、齊交惡,我們倆才無法與國君同行。既然我倆都免去了長途跋涉之苦,又怎麼敢說郭重太肥?”

看著身邊這兩位重臣,魯哀公心裡也不高興,指桑罵槐地說道:“這個人食言太多了,能不肥胖嗎?”明面上魯哀公好像說的是郭重,暗地裡卻是在罵孟武伯!

一場君臣之宴,就這麼不歡而散了。

公元前468年4月,季孫肥去世。因為長久以來對季孫肥就有心存不滿,魯哀公在弔唁時故意減損了禮儀。這釋放出一個不好的信號:魯哀公故意將公室與“三桓”之間的矛盾公開化了。

某一天,魯哀公去陵阪(今山東曲阜東北)遊玩,恰好碰到了孟武伯。不是冤家不聚頭,魯哀公幹脆單刀直入地逼問他:“有個問題想請教您:我能得善終嗎?”孟武伯聽了,有些慌張,推脫道:“這下臣可沒法知道!”魯哀公又再三追問,孟武伯卻始終都不回答。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孟武伯如此表現,更堅定了魯哀公驅逐“三桓”的決心。他立刻派人聯絡越國,想借霸主之力來驅逐“三桓”。可到了8月,還沒等越軍趕來,在“三桓”強大的壓力下,魯哀公就被迫逃到了公孫有山氏家中。隨後魯哀公又逃到了邾國,最終還是逃往越國去了。

因為放走了魯哀公,“三桓”還逮捕了公孫有山氏!

繼魯昭公之後,魯哀公成為第二位被“三桓”逼出國境的國君,終於還是沒能得到善終!


作為《春秋》的起始國君,魯隱公死於非命;作為《春秋》的終結國君,魯哀公也沒能得到善終。由亂而起,又由亂而終,魯國究竟是怎麼了?

魯國是周公之後的封國;周公治國,推崇“親親尚恩”。也因如此,魯國宗法制影響至深,所以國內公族勢力極為強大。

"

作為魯國國君,魯隱公和魯哀公的地位都比較特殊。說他們特殊,不是因為他們對魯國有何特殊貢獻,而是在《春秋》這部史書中,他們倆一人是起始國君,另一人則是終結國君。作為起始國君,魯隱公在執政第十一年時,被公子翬(huī)慫恿魯桓公刺殺,死於非命。那麼,作為《春秋》終結國君,魯哀公又能得到善終嗎?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公元前495年5月,魯定公去世,其子姬蔣繼位,是為魯哀公。

兩年後的秋天,正卿季孫斯突然病重不起,臨終前囑託他的親信正常:“不要從死!南孺子生產後,如果生下兒子,就向朝廷報告,立他為家主;如果生下女兒,那就立肥吧!”

南孺子,是季孫斯的寵妾,將要生產。肥,是指季孫斯另一個兒子季孫肥,此時已成年。季孫斯不立成年長子,卻要立南孺子待產之子,真不知他是吃錯了什麼藥!但家主之命,正常也不敢違抗,只得硬著頭皮接受了這項遺命。

不久季孫斯去世,南孺子卻還沒生產。既然如此,季孫肥就被立為季孫氏家主。可在季孫斯下葬後不久,南孺子就產下了一名男嬰!

正常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上朝告知魯哀公:“家主有遺命,命下臣道:‘南孺子生下兒子,就必須上報給國君與眾大夫,立他為家主。’今天南孺子生下了男嬰,所以前來稟告!”將這事上報朝廷後,正常就逃到衛國去了。

聽說這此事後,季孫肥當朝請求退位。

魯哀公馬上派大夫共劉前往季孫家探視,不想到了後才發現男嬰居然已經被人給殺了!

這時殺死男嬰,瞎子都能猜得到是誰所為。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大怒,馬上命人追討殺人凶手,但怎麼能抓得到?既然抓不到凶手,魯哀公又命人到陳國去召回正常,想利用他來對付季孫肥。可正常也不是傻子,深知“三桓”勢力龐大,根本就不肯回魯國!

抓不到殺死嬰兒的凶手,又無法讓正常回來指證,這一天大案件最終只能是不了了之了。但在此事過後,無論是魯哀公還是季孫肥,彼此之間都有了顧忌。


自從“三桓”在公元前562年與公元前538年兩次私分公室以來,魯國國君被邊緣化的趨勢就越來越明顯。魯哀公在與季孫肥的這場明爭暗鬥中失利,其實極為正常。魯哀公也深知如此,雖然在權力遊戲中敗了一城,可國君還得繼續做下去。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十一年,長期在外漂泊的孔夫子被季孫肥召回了魯國。魯國尊奉他為國老,讓孔夫子在家鄉頤養天年。雖然魯國上下都對孔夫子尊敬有加,可國事上卻往往忽略他的意見。公元前479年4月,一生鬱郁不得志的孔夫子不幸去世了。

國老去世,魯哀公也得顯得極為悲慟,為此寫下誄文:“旻天不弔,不憖(yìn)遺一老,俾屏餘一人在位,煢煢餘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大意:上天不善,不暫且留下一位國老,讓他保障我的君位,卻使我憂鬱成疾。嗚呼哀哉,尼父!我沒有效法的榜樣了。”

從誄文中看,魯哀公極為尊敬孔夫子,對他的去世深為痛惜。可事實上,明眼人都看得出魯哀公這是言不由衷。

公元前481年,齊國陳恆殺死了國君齊簡公。孔子為此齋戒三日,然後上朝向魯哀公請求伐齊。可魯哀公卻為難地答道:“魯國長久以來就弱於齊國,您卻要討伐齊國,該怎麼辦?”

孔子嚴肅地答道:“陳恆弒君,齊國之民不服從他的人有大半;以魯國之眾,再加上齊國的一半人,就必定可戰勝陳恆!”

魯哀公猶豫了半天,還是不敢出兵,就故意推脫道:“那您去找季孫商量吧!”看出魯哀公不願出兵,孔夫子也就無奈地告退了。

孔子在世時,魯哀公不用他;現在孔子去世了,卻痛惜他不能保障自己君位,這豈不是言不由衷?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所以,孔門弟子子貢看到這篇誄文,不由得長嘆道:“國君恐怕無法死在魯國了吧!夫子(指孔子)曾說過:‘失去了禮,就昏暗;失去了名,就錯亂。’失去志向為‘昏’,失去身份是‘亂’。生前不能用他,死後卻為夫子致這樣的悼詞,這是失禮;自稱‘餘一人’,這是不符合名分。國君犯了兩次大錯!”

“餘一人”,在周時是天子專用;魯哀公只是諸侯,怎能僭越?所以,子貢才說他用辭不符名分。作為一國之君,既失禮又失名分,還能安穩呆在魯國嗎?

子貢也許沒想到,他這也是一語成讖了!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成為東周新一代霸主。魯國不敢怠慢,積極地與越國互通使者,希望加強與越國的關係。

公元前471年冬,魯哀公親赴越國,朝覲越王勾踐。訪問越國期間,魯哀公與勾踐太子適郢相處甚歡。一時高興,適郢就想把女兒嫁給魯哀公,並賜給他土地。這時,跟隨魯哀公訪問越國的公孫有山見大事不妙,緊急派人回去,向季孫肥通報此事。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季孫肥知道後,趕忙派人賄賂太宰嚭,拜託他阻止此事。太宰嚭原本就是貪賄之人,在收到季孫肥賄賂後,便給適郢送去大量禮物,成功地令適郢放棄了這次聯姻。連魯哀公身邊大臣都成了耳目,季孫肥勢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其實公孫有山並非季孫肥耳目,只不過是因為魯哀公自身行為不檢點,讓魯國大臣們都對他產生了疑懼之心,所以才全力阻止他與越國聯姻。

在訪問越國之前,因為寵幸庶子荊的母親,魯哀公要立她為夫人。為此,他命宗人釁夏獻上立夫人的禮節。釁夏卻斷然拒絕了:“沒有這種禮節!”魯哀公一聽這話,怒了:“你是主管禮儀的官員,設立夫人是國家的大禮,怎麼能說沒有?”釁夏不急不慢地答道:“周公與魯武公都娶薛族女為夫人,魯孝公、魯惠公夫人都娶於商族,自魯桓公以下夫人都娶自齊國,這些禮節都有。可如果要把妾立為夫人,本來就沒有這樣的禮節!”

以妾為妻,向來為周人所惡。早在葵丘之會時,齊桓公會盟諸侯時,還曾公開提出“無以妾為妻”,足見魯哀公此舉是多麼令人鄙視。釁夏不是不能提供立夫人之禮,而是不願讓魯哀公立妾為夫人。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可魯哀公卻不管不顧,強行將公子荊母親立為夫人了。因為這件事,魯國眾多大夫都對魯哀公高度不滿。所以,這次眼見魯哀公將要結下強大外援,大臣們才會如此擔心不已:在與越太子聯姻後,魯哀公豈不會更加肆無忌憚了?


公元前470年6月,魯哀公從越國返回了魯國。這時,季孫肥與孟武伯前往五梧(魯國南部邊境)迎接。

魯哀公隨身僕人郭重先行一步,與季孫肥、孟武伯見了一面。在回去接魯哀公時,郭重趁間向他告密:“兩位卿士的壞話很多,請國君一定要盡力追查一番。”聽了這話,魯哀公心裡頓時就有些不高興了。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魯哀公在五梧設宴,邀請兩位卿士參加。孟武伯已經知道郭重說了他們壞話,便主動向魯哀公祝酒。看到郭重站在一邊,孟武伯一時不爽,故意調侃他道:“你為什麼這麼胖呢?”見此情形,季孫肥大急,趕緊上前充當和事佬:“您應該罰酒一杯!魯、齊交惡,我們倆才無法與國君同行。既然我倆都免去了長途跋涉之苦,又怎麼敢說郭重太肥?”

看著身邊這兩位重臣,魯哀公心裡也不高興,指桑罵槐地說道:“這個人食言太多了,能不肥胖嗎?”明面上魯哀公好像說的是郭重,暗地裡卻是在罵孟武伯!

一場君臣之宴,就這麼不歡而散了。

公元前468年4月,季孫肥去世。因為長久以來對季孫肥就有心存不滿,魯哀公在弔唁時故意減損了禮儀。這釋放出一個不好的信號:魯哀公故意將公室與“三桓”之間的矛盾公開化了。

某一天,魯哀公去陵阪(今山東曲阜東北)遊玩,恰好碰到了孟武伯。不是冤家不聚頭,魯哀公幹脆單刀直入地逼問他:“有個問題想請教您:我能得善終嗎?”孟武伯聽了,有些慌張,推脫道:“這下臣可沒法知道!”魯哀公又再三追問,孟武伯卻始終都不回答。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孟武伯如此表現,更堅定了魯哀公驅逐“三桓”的決心。他立刻派人聯絡越國,想借霸主之力來驅逐“三桓”。可到了8月,還沒等越軍趕來,在“三桓”強大的壓力下,魯哀公就被迫逃到了公孫有山氏家中。隨後魯哀公又逃到了邾國,最終還是逃往越國去了。

因為放走了魯哀公,“三桓”還逮捕了公孫有山氏!

繼魯昭公之後,魯哀公成為第二位被“三桓”逼出國境的國君,終於還是沒能得到善終!


作為《春秋》的起始國君,魯隱公死於非命;作為《春秋》的終結國君,魯哀公也沒能得到善終。由亂而起,又由亂而終,魯國究竟是怎麼了?

魯國是周公之後的封國;周公治國,推崇“親親尚恩”。也因如此,魯國宗法制影響至深,所以國內公族勢力極為強大。

《春秋》起始國君死於非命,終結國君不得善終,魯國這是怎麼了?

可不管是魯隱公還是魯哀公,都是為公族勢力所害——“親親”,就能“尚恩”嗎?

雖然魯哀公被趕出國自身責任也很大,但最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魯國公室與公族已經失去了共同的利益基礎。失去了共同的利益基礎,這場權力鬥爭就遲早會爆發:要麼是公室被邊緣化,要麼是公族被驅逐出國。可在“三桓”早就私分公室的前提下,魯哀公又怎麼可能贏得這場戰爭?

魯隱公與魯哀公的遭遇證明,在權力與利益面前,任何血緣關係都不值得信賴。周公的“親親尚恩”思想,最終還是被殘酷現實所破滅。宗法制殘存的最後一層遮羞布,也被徹底撕破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