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這十二首古詩詞,告訴你為什麼李清照是婉約正宗

在時間的長河裡,一千年也許不過剎那滄海,而人的一生短短數十年,更是滄海一粟。一千年前的宋朝,一個小女子,卻用詩詞將自己有限的生命,延續到千年之後的今天。

知否,知否?這十二首古詩詞,告訴你為什麼李清照是婉約正宗

宋神宗元豐七年的春天,一個清秀的小女娃在山東濟南章丘明水鎮呱呱墜地。父親李格非是個進士,也是蘇軾的學生,很有才華。為人清正剛直,且十分開明,對女兒幾乎過目不忘的聰慧感到驚喜,並沒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反而對女兒頗為悉心的培養。若非如此,再有才怕也埋沒了。這是李清照的幸運,也是一千年之後詩詞愛好者的幸運!

01

在父親與繼母的關愛下,李清照漸漸長成了一個窈窕少女,明朗而又善感,才氣縱橫,見解獨特,隨性自在,不拘泥於陳規陋習!

一個夏日午後,她喝了點小酒後,划著小舟漂進了一片波光瀲灩的荷塘中,於是有了這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知否,知否?這十二首古詩詞,告訴你為什麼李清照是婉約正宗

這時的她,涉世未深,全詞基調歡快活潑,但寫作才華已展露無疑。雖然只用了白描的手法,卻情感跌宕起伏,場景動靜結合,趣味盎然,文筆瀟灑自在,讀者無不歡喜享受。

她一生好酒,將酒寫入詩詞,卻有了婉約、豪放、青春、憂傷等不同的形態,沒有酒的李清照也許不會如此有魅力。醉眼看世界,別樣風情。再看另一首《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化用了韓偓《懶起》中的句子:"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捲簾看",化腐朽為神奇,構思精巧,遣詞用句靈活而多情致,女主人對美好事物的憐惜珍愛之情,表達得細膩貼切,曲折有致。

02

知否,知否?這十二首古詩詞,告訴你為什麼李清照是婉約正宗

陌上花開,朵朵都是前世的期盼。十七歲的李清照在文壇聲名鵲起,引人注目,這其中就有太學生中的佼佼者趙明誠,幾次偶然的相遇後,他們彼此傾心。

一次父母說起趙明誠親事,他思慮很久,寫下了三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父親趙挺之一看就明白了:"詞女之夫"。

可是當時朝廷存在嚴重的黨派之爭,趙父和李父分屬不同黨派,清照的父親,不願女兒無端被拖入旋渦,可她已心如磐石,不可轉也!

幸好此時宋神宗即位,採取了折中不偏袒辦法,新舊兩黨矛盾有所緩和,兩個彼此傾慕的人關係才得以發展。

一日清照在家中花園盪鞦韆,正慵懶無聊,趙挺之偕夫人及兒子趙明誠上門拜訪,李清照倉促逃回閨房,急切間掉了襪子和金釵,頗為狼狽。

點絳脣·蹴罷鞦韆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首詞通過一系列生動有趣的動作和神態描寫,使一個天真活潑卻又羞怯頑皮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

03

知否,知否?這十二首古詩詞,告訴你為什麼李清照是婉約正宗

不久,十八歲的李清照結束了少女時代,與趙明誠攜手開始婚姻生活,一度十分幸福。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這首詞是新婚燕爾之作,詞中女子表面上與花比美,其實用鮮花為自己增添魅力,將小女人在心愛人面前動的小心思,寫得生動俏皮,幸福感溢於字裡行間

可是美好的日子總是短暫的,黨爭又開始變得激烈,社會矛盾加劇。李格非在黨爭中受到打擊,被罷免了職位,只好攜眷歸故里。趙挺之卻青雲直上。李清照為父向公公求情被拒,處境尷尬。她決定暫時離開京城,回明水省親,趙家答應了。趙明誠為了讓她不憋屈,也沒有挽留。

在故鄉的日子裡,她的心境漸漸平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卻日漸加深。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將對丈夫的深情和離別之苦表達得淋漓盡致。句子精秀絕倫,似不食人間煙火,句句都是佳句,為後世反覆咀嚼、引用。

04

知否,知否?這十二首古詩詞,告訴你為什麼李清照是婉約正宗

崇寧四年五月,朝廷解除對元佑黨人家屬禁令,李清照返京,與趙明誠相聚。同年趙挺之因與佞臣蔡京矛盾,自動罷相。崇寧五年,蔡京被罷相,趙挺之復出。這期間,不穩定的時局讓清照心生憂慮。

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這是一首惜春之作,"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歷時兩載,梅開三度,三次都辜負了美好春景,希望以後能好好享受這難得的重逢

趙挺之在與蔡京嫡系爭鬥中敗陣,蔡京復相,趙挺之罷相病逝,趙家遭到瘋狂報復,趙明誠撿得性命成了庶民,攜妻回青州老家,兩人一起過了十四年的清歡歲月。這期間李清照寫了對後世極有影響力的著作《詞論》。

屏居青州的時光是清照一生最美好的時光,忙碌於金石研究,不時賭書潑茶,對酒吟詩,似水流年,轉瞬即逝!

徽宗宣和三年,趙挺之沉冤得雪,趙明誠赴任萊州太守。因各種原因,清照不能隨行,兩人再度分離。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人未梳頭。任寶奩閒掩,日上簾鉤。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今年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明朝,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即難留。念武陵春晚,雲鎖重樓,記取樓前綠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更數,幾段新愁。

這首詞寫別後相思,情真意切,極為曲折含蓄。

知否,知否?這十二首古詩詞,告訴你為什麼李清照是婉約正宗

同年八月,清照赴萊州與明誠相聚,後兩人繼續整理《金石錄》,39歲時,她已成為最優秀金石學家。

清照與明誠始終心心相印,在此期間,趙明誠因子嗣原因納了幾房小妾,但最愛的始終是李清照,沒有人像她這樣懂得他,真正愛他所愛,金石研究貫穿他們在一起的所有時光,這種快樂是別人無法給予的

05

靖康二年,金俘徽欽二帝,北宋亡。高宗即位,建南宋。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生活拉開序幕。

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知否,知否?這十二首古詩詞,告訴你為什麼李清照是婉約正宗

這是兩人在路過蕪湖天門山項羽廟時所寫,她是一個女子,卻有著普通男子不能比擬的氣勢

建炎三年,趙明誠在奔波途中中暑,用藥不當病卒。李清照心如刀絞,萬千不捨,卻無力挽留,大病一場。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這首詞寫於明誠去世後一月。物是人非,三個"舊"、"時"疊用,渲染出今昔對比的強烈效果,令人不勝哀慟、唏噓。

三年後遭遇張汝舟騙婚,才女的執筆的手也可以劃破漆黑的夜。她狀告張汝州騙取官職,經查屬實,張被髮配廣西,按當時規定,丈夫被流放,妻子就可以名正言順與之離婚。李清照就這樣在男尊女卑的時代,特立獨行地休了夫

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知否,知否?這十二首古詩詞,告訴你為什麼李清照是婉約正宗

離婚後,李清照經歷太多坎坷,再度病倒,病中作此詞安慰自己,木犀花即桂花,作者將木犀花寫得善解人意,來陪伴慰藉自己。表面淡然,實則心中悽苦得緊

06

宋高宗紹興三年,朝廷派出韓肖胃和胡鬆年出使金國,去慰問被囚多年的徽、欽二帝。李清照作《上樞密韓侂冑詩》二首為二公送行。在這兩首詩中,她以政治家般的眼力,對敵對形勢和戰略,提出獨到見解,這種愛國情神,作為一個女子,十分難能可貴。

之後兩年,李清照在杭州繼續做《金石錄》後序。並將另一大愛好賭博寫成《打馬經》,在文中列出二十餘種賭博方式,並語涉時事,引史上經典戰役,藉此表達收復河山的願望。玩個賭博都能成文,且如此有範,千古第一才女名不虛傳!金、齊進犯杭州,李清照避難金華。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時的李清照已經五十二歲,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不再有少女時期泛舟的明快,"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一生的憂患苦難,怎一葉小舟能載得動,化無形之愁為有形之形象,感染力極強

紹興六年後,李清照返回臨安,宋與金談和,大赦天下。

知否,知否?這十二首古詩詞,告訴你為什麼李清照是婉約正宗

清平樂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在這首詞裡,作者選取了三個不同時期賞梅片段,早年與明誠一起賞梅,用了個"醉"字,寫出當年賞梅的歡樂情景;中年,明誠走後,獨自看梅"滿衣清淚";晚年"兩鬢生華",風勢不好,應指南宋形勢惡劣,有梅花,也無心賞。此時的詞,將一生賞梅的情景與對家國之憂慮相聯,境界與早年自是不同

紹興二十五年,於臨安仙逝,終年73歲。!

李清照在《詞論》中指出,詞應當別是一家,不應以寫詩的方法寫詞。她情感細膩,個性堅強,目光開闊,天賦過人。她的詞婉約不失風骨,不落豔俗,我想這應該才是婉約詞真正的樣子,真正的婉約正宗

知否,知否?這十二首古詩詞,告訴你為什麼李清照是婉約正宗

她的一生起起落落,經歷了非一般的憂患別離,最後即便孤身一人,也並未整日自怨自艾,她的學識使她有了非凡的格局,早已將小我更多地融入到國家民族的大我之中,這也許正是她與一般才女的不同之處,才能在千年之後依然被無數的人膜拜的真正原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