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起之秀,看葡萄七十二變

林業 種植業 釀酒葡萄 葡萄酒 科學網 2017-06-23
後起之秀,看葡萄七十二變

鮮食葡萄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

炎炎夏日正是吃葡萄的季節。串串鮮嫩水靈的葡萄掛滿藤架,這幅場景在全國都能看到。目前,我國葡萄種植已由傳統的優勢產區發展到全國各省區都有種植,全國葡萄生產佈局發生了較大變化。

作為葡萄產業“後起之秀”的中國近年來快速發展,一系列先進適用的生產技術逐步得到推廣和應用,讓我國葡萄產業在育種、栽培、貯藏、加工技術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

這些都離不開一個強大的後盾——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以下簡稱體系)。“體系匯聚了全國的精銳力量,告別過去單打獨鬥造成的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大家齊心協力合下一盤棋,加快促進生產大國向產業強國邁進。”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葡萄與葡萄酒研究中心主任段長青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在體系的帶領下,葡萄產業不斷蛻變,翻開了新的篇章。

由總量增長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葡萄是一種古老的栽培果樹,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目前,我國葡萄種植面積1200萬畝左右,已成為僅次於蘋果、柑橘、梨的第四大水果,產量居世界第一。

近年來,我國鮮食葡萄栽培區域正逐漸向華中和西南擴展;釀酒葡萄區域性比較明顯,約100多萬畝,主要集中在河北、甘肅、寧夏、山東、新疆五省區,佔全國面積的60%;制幹葡萄主要集中在新疆。

作為經濟作物,葡萄效益較好,全國各地均快速普及發展起來。然而,近幾年葡萄等部分水果時常面臨“過山車”式的價格考驗,這與出現季節性、區域性、品種性的供給過剩密不可分。

“這都是對市場需求調研不夠導致的。在發展時如果頂層設計有缺陷,會造成生產的產品與市場的需求之間產生供需矛盾。產前的需求調研與目標市場細分十分重要,生產經營者重視做到這點,才能把握市場需求趨勢,合理安排生產,才不會出現短期行為或者出現傷農問題。”段長青表示。

而且,以質論價市場逐漸形成。部分果農片面追求高產,以產量論成敗,掛果量大、品質下降,產量過高的同時往往質量較低,導致了葡萄賣難和價低的問題出現。

對此,段長青建議應該適當控制面積增長,對部分品種要引導生產經營者向控制單產、提高品質和特點的方向轉變,把葡萄產業發展的目標從單純追求總量增加調整到控產、優質、高效,以滿足消費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

由因循守舊向接受新技術轉變

隨著葡萄產業快速發展,過去傳統鬆散的一家一戶模式逐漸被合作社、小公司、大公司模式替代,葡萄種植逐漸走向集約化。

一家一戶種植模式往往不需要考慮勞動力成本問題,不過規模的擴大、產業的壯大都促使經營者不得不將人工成本納入重點考慮範圍。既要減少勞動力,又不能影響生產,機械化應運而生。

“實現機械化,就首先要解決栽培的標準化問題。制約標準化的兩個因素是,土地的碎片化、種植者或者經營者的慣性思維。”段長青說。

實際上,我國目前栽培標準化率總體較低。相對北方而言,南方新發展區域的標準化率較高,可以達到60%~80%,而原來的老種植區域遺留問題較多。由於葡萄是多年生作物,不可能砍了“重來”,再加上種植者或者經營者思想的固化,對新技術新方法並不踴躍,所以機械化率相對較低。

專家表示,老園改造存在效益和收入問題,新技術新思想的介入相對比較困難,需要改變固有的看法。為了葡萄產業持續發展,接受新技術新思想是大勢所趨。

近年來,從頭到尾、從田間到餐桌,體系做了“一條龍”的工作,根據市場變化、產業特點進行了大量的前沿性技術儲備,對葡萄產業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過多年科研攻關,體系在鮮食葡萄標準化生產技術、釀酒葡萄與葡萄酒生產全程質量控制技術、設施葡萄產期調控關鍵技術和葡萄園土肥水高效利用技術等的基本研發成果湧現,市場佔有率與以前相比大幅提高。

目前,已經在22個省市區的100多個縣(市、區、旗)進行中試與推廣,基本覆蓋我國葡萄及葡萄酒的所有主產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示範推廣面積超過42萬畝,對產業規模調整、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綜合效益提升等貢獻明顯。

針對目前葡萄苗木市場混亂、病蟲害加重趨勢,體系對國內主要品種進行脫毒,啟動無病毒優良種苗木繁育體系建設,建立無病毒原種圃和採穗圃,扶持現代化種苗企業的發展,提高苗木進入市場的准入標準。

“我們把產業發展過程中實際需要的、科學家能幹的、科學家想幹的三者有機統一起來,從當前到未來,保證產業長足發展,這種模式也換來國外同行羨慕的眼光。”段長青說。

由產品單一向產品多元化轉變

為了充分挖掘產品附加值,葡萄加工產業也逐漸發展起來,主要通過四條路線:一是以釀酒葡萄為主,二是以葡萄乾為主,三是近年來逐漸發展起來的葡萄汁路線,四是皮渣綜合利用的路線。

其中,葡萄加工最主要的是葡萄酒。不過,葡萄酒行業發展一直受外來衝擊,進口占了大片江山。我國是世界主要葡萄酒進口國,2016年葡萄酒進口量62563.56萬升,比2010年增120.81%,主要來自法國、澳大利亞、智利、西班牙、意大利、美國。

如何站穩國內市場,抵禦外來產品的來勢洶洶?對此,段長青認為我國產品相對比較單一,應該多元化生產,開展本土特色產品開發,逐步提高市場競爭力。

此外,還應在技術上繼續攻堅克難。在葡萄酒方面,體系選育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葡萄釀酒酵母CEC01和CECA已在全國重要的葡萄酒產區的20餘家葡萄酒廠推廣應用,並被葡萄酒輔料生產商作為本土釀酒輔料批量生產;研發集成的釀酒葡萄栽培及典型風格葡萄酒釀造關鍵技術已在全國9個主要釀酒葡萄產區的19個龍頭葡萄酒企業推廣應用,輻射帶動全國釀酒葡萄產業的發展。

不僅如此,皮渣的價值逐漸被挖掘出來,葡萄籽榨油、葡萄皮和葡萄籽裡有效保健成分提取、葡萄枝條有機肥生產等技術也被更多的企業運用。

“下一步,我們要解決國產品種問題,開發出‘內外’兼修的優勢品種,既符合國內市場追求香味濃郁的需求,又滿足國際市場無核、耐儲運的需求。”段長青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