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成昆鐵道奇蹟的創造者

題記:

成昆鐵路,開創13項世界鐵路之最,與美國阿波羅帶回的月球岩石、蘇聯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被聯合國並稱為“象徵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蹟”,授予聯合國特別獎。

成昆鐵路,在外國專家斷言的修鐵路禁區上,在大西南的崇山峻嶺中,30萬人劈山架橋,歷時12年,用血肉、理想和信念,築成了一道鋼鐵大動脈。

蔣榮邦、黃昌炳、苟宗前、肖謀禮、彭海……他們是曾經修建成昆鐵路的鐵道兵。

那時,他們是意氣風發的青年;如今,他們白髮蒼蒼再相聚。歲月改變了他們的容顏,但磨滅不了他們最值得銘記和驕傲的記憶。

提起犧牲的戰友,老兵們抑制不住淚眼濛濛,“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是的,歷史會記住,這種敢作敢當的民族氣魄,這個人類空前絕後的奇蹟。之所以會有那麼多人為之拼命,是因為百廢俱興的中國、極度貧困的中國人,已忍受太久、渴望太久!

30餘萬人劈山架橋修築大西南大動脈

他們是成昆鐵道奇蹟的創造者

林紅

一大早,在涼山州第二人民醫院住院的鹽源縣平川鎮老農苟宗前,給主治醫生請假,上午不輸液。左說右說,醫生終於同意。在兒子苟自洪的陪同下,兩人來到西昌市西部村寨參加“在川戰友修建成昆鐵路聯誼會”。這是成昆鐵路通車後,他與戰友分別40多年的第一次聚會。當年創造人類建築史上奇蹟的年輕人,如今都已是一個個白髮蒼蒼的耄耋老人。

修鐵路的日子,成最值得驕傲的人生

“不管有什麼事,每年都會有兩次涼山戰友小聚會。幾年搞一次大的紀念活動,讓戰友們尋夢沉思,有機會面對面地交流。”操著一口普通話的彭海,是此次活動的發起人之一。

1964年9月,鐵道兵5個師接到命令,迅速集結大西南。當年和彭海一樣的一群十七八歲的青年,懷著滿腔熱情,光榮參軍,進入鐵道兵第十師,投身到成昆鐵路涼山段的建設中。

其實,彭海和黃昌炳趕上的是成昆鐵路復工。早在1958年7月,成昆鐵路就已開工,但不久後便停建,直到1964年8月復工。

70多歲的黃昌炳,如今居住在廣漢市。1964年,剛滿18歲的他,從家鄉廣漢入伍。“被分配到鐵十師,先在夾江,後到西昌,修隧道,幹了3年。”黃昌炳說。鐵道兵誕生於1948年,是陸軍的一個工程技術兵種,當年入伍當鐵道兵是很光榮的。

肖謀禮也是從廣漢入的伍,他和黃昌炳分到一個師,住在西昌馬坪壩。當氧焊工的肖謀禮,技術過硬,帶新兵在小廟鄉機場附近一帶施工時,由於新兵的一次失誤操作引起爆炸,他為保護施工設備不被損壞,避免其他人員傷亡,撲向爆炸物。犧牲時,他年僅29歲,惟一的兒子僅1歲零兩個月。

肖謀禮的兒子也趕來參加這次聯誼會,“我沒見過父親,只有這張照片伴隨我,明天去西昌烈士陵園看他老人家。”他把手機上父親的一張穿軍裝工作照拿給記者看,照片上的人比眼前這位中年男子更意氣風發。

據統計,1964年已有30萬人奮戰在成昆鐵路建設工地上,1966年施工人員一度達到35.97萬餘人。他們奉獻著青春,甚至鮮血和生命,這段修鐵路的日子也成了他們激情燃燒的歲月,成為他們一生中最值得銘記和驕傲的歷史。

千里成昆線,30萬人參與的國家行動

“從四川修一條鐵路到雲南,早在十九世紀末,美、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都先後有過打算,有的還進行過勘察。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間,國民黨政府也曾斷續做過一些勘察工作。但面臨地勢險峻、地質複雜的地質條件,都始終未能實現。”這是人民鐵道出版社出版的《成昆鐵路》對成昆鐵路的陳述。

成昆鐵路最早的記載,是西南設計分局的專家們從1952年2月開始踏勘草測,1953年10月提出東線、中線、西線走向比較方案。

東線自成都經內江、宜賓、彝良、威寧、宣威、沾益、曲靖至昆明,長1112公里。

中線自成都經內江、宜賓、巧家、東川至昆明,長1033公里。

西線自成都經樂山、峨邊、喜德、西昌、會理、廣通至昆明,長1167公里。

最初,三條線中,中線被選中,獲國家計委批准,1954年9月完成初步設計。

但1956年,鐵道部鑑定認為中線所經金沙江地段,地質不良,決定放棄;東線改名內昆線;成昆鐵路選定西線方案。

1957年,蘇聯援華鐵路專家來到鐵二院(西南設計分局),進山視察西線。他們認為,三線方案中只有中線可行,另二線根本無法修鐵路,西線是修鐵路禁區,即使修成也將被大自然摧毀。

因為,西線穿過5條地質斷裂帶、3個暴雨集中區,700公里處在7至9烈度地震區,沿線山區地質構造運動廣泛發育,岩層破碎,大滑坡183處、危巖落石近500處、崩坍100處、巖堆200多處、泥石流溝318條,另有河岸沖刷、山體錯落、岩溶、巖爆。

但是,西線上埋藏的巨大聚寶盆讓國家最終決定走西線。

成昆鐵路,於1958年7月開工,1970年7月1日建成通車,成為中國第一條全線使用內燃機車牽引的1級幹線。

全線鋪築7大盤山展線,橋隧總長433公里,佔全線4成。其中隧道427座,最長的沙馬拉達隧道,位居全線最高點,長6379米,海拔2244米,;橋樑991座,無數次越過大渡河、牛日河、安寧河、雅礱江、金沙江……

成昆鐵路開創了13項世界鐵路之最。1984年,它與美國阿波羅帶回的月球岩石、蘇聯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被聯合國並稱為“象徵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蹟”,授予聯合國特別獎。

回憶當年築路史,倍感現在日子無比珍貴

這次來參加“在川戰友修建成昆鐵路聯誼會”的人,包括117名從成都、廣漢趕來的鐵道老兵,在涼山的60多名鐵道老兵和40多名支鐵民工。一共200多位老人熱熱鬧鬧聚在西昌,把6天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西昌烈士陵園、螺髻山、瀘沽湖、衛星發射基地。他們倍感現在日子的珍貴,滿懷熱情地享受生活。

在一個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中間,偶爾有幾個聽得認真的年輕人,他們像朋友一樣交流。苟自洪陪著還在住院的父親出席活動,顯得有些激動。

苟宗前,18歲參軍當上鐵道兵,修了5年鐵路,乾的就是推隧道車的活路。農民出生,個子高,力氣大,使他很受部隊重用。當時沒有大型機械設備,築路主要靠人力。打隧道,用炸藥將岩石炸鬆後,一人在前面用鋼釺頂住岩石,一人在後面掄二錘錘鋼釺,而鑿下來的泥石又用手推車推出來。在修橋挖基坑時,先打進去幾根木樁,使土質稍微疏鬆後,再一鋤一鏟往下挖。一次嚴重的摔傷讓苟宗前住了3個月醫院,部隊給他評了三等功,身體剛恢復,又繼續上工地。有時24小時連續幹,實在困得很就在隧洞的石頭上睡兩三個小時。

成昆鐵路通車後,苟宗前回到鹽源平川農村,仍然當農民。這次是他第一次與戰友聚會,他拉著自己的排長、戰友問長問短;苟宗前認為自己很幸運,“雖然現在身體不好,先後做過4次手術,但一些戰友死了,我活下來了。”

是的,歷史會記住,這是一種敢作敢當的民族氣魄,這是一個人類空前絕後的奇蹟!當年之所以會有那麼多人為之拼命,是因為百廢俱興的中國、極度貧困的中國人,已忍受太久、渴望太久!

時光荏苒,成昆複線正在修建中,肩挑背扛早已變成機械化作業,四川目前運營的29條鐵路也已編織成網。

不忘成昆英魂,希望給46名無名戰士建陵園

修築成昆鐵路期間,從北京入伍的彭海在西昌黃聯關鐵道兵第十師醫院工作,親見無數戰友犧牲。“條件艱苦,師醫院所在地原是個監獄,簡陋的茅草房,外傷每天有,傳染病多,特別是肝炎,遇上大塌方,死傷的人多啊。”現在仍然一口北京話的彭海,當年娶了四川媳婦留在西昌,一呆就是50年,直到在涼山州衛生局退休。

為修建成昆鐵路,平均每1000米鐵軌就有兩三名建設者為之犧牲,這一說法並不為過。在最危險的路段,6.4公里長的沙木拉達隧道,修建6年,平均每修建一公里,就有50多名建設者獻出生命;西昌小廟鄉羊腰嶺隧道,全長806米,犧牲了16名戰士。

由於成昆鐵路工程異常艱鉅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限制,12年來,犧牲的人數,迄今也沒有權威的統計資料。唯一可數的,就是鐵路沿線的烈士陵園,一共23個。

這還不包括那些零星散落在鐵路沿線的墳塋。

黃聯鎮土林右邊那片荒草悽悽的亂墳堆,是每次聚會都要提的老話題,那46座沒有墓碑的鐵道兵墳塋,讓每個活著的老兵黯然神傷。

穿一身綠軍裝的蔣榮邦老人,一提起這46名鐵十師犧牲戰友,就抑制不住淚眼濛濛。“幾十年沒有人管,墓碑也沒有了,只留下一個個草堆”,誰來為他們修建一個烈士陵園,或者建個紀念碑,成了這些鐵道老兵的心病。

不忍心看到老人們的願望幾十年得不到實現,苟宗前老人的兒子自己出錢,請蔣榮邦老人擬寫碑文,在荒草悽悽的亂墳堆上,立起一個1.8米×2米的墓碑。它述說著那段激情澎湃的歲月,建設者艱苦卓絕的付出和犧牲……

(作者單位:涼山日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