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這裡是聖城小事,持續更新傳說故事、趣聞軼事,歡迎關注!!! 您的關注,是我天天向上的動力!!!

在孔子的故鄉曲阜,城裡有一條整潔的馬路叫闕里街,街上有一座宮殿式府第,坐北朝南三啟六扇鑲紅邊的黑漆大門,門額上高懸藍底金字“聖府”豎匾,兩側一副金字對聯:上聯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下聯是“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門板上有獅子頭形的大銅門環,門前蹲著一堆精雕的大石獅子,迎面是寬大的粉白照壁。這就是孔子後世嫡孫長支、歷代衍聖公的府第,也是我的家——孔府,人們通稱“公府”。

"

大家好,這裡是聖城小事,持續更新傳說故事、趣聞軼事,歡迎關注!!! 您的關注,是我天天向上的動力!!!

在孔子的故鄉曲阜,城裡有一條整潔的馬路叫闕里街,街上有一座宮殿式府第,坐北朝南三啟六扇鑲紅邊的黑漆大門,門額上高懸藍底金字“聖府”豎匾,兩側一副金字對聯:上聯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下聯是“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門板上有獅子頭形的大銅門環,門前蹲著一堆精雕的大石獅子,迎面是寬大的粉白照壁。這就是孔子後世嫡孫長支、歷代衍聖公的府第,也是我的家——孔府,人們通稱“公府”。

孔府內宅軼事——天下第一家之孔府(一)

從孔子到我這一代是七十七代,兩千五百年來,我的祖輩世代居住在這裡,所以孔子後裔又稱為“闕里世家”。在孔子時代,闕里街只是城外一條小衚衕;現在孔府大門旁邊有兩扇狹窄的小門,那是孔子故宅門。孔子一生很窮,相傳當年只有三間小屋,後來改建成殿,我小的時候經常去玩,那裡有一輛破車,據說是當年孔子周遊列國時乘坐的,還有他用過的琴和書。孔子死後二百多年,漢武帝劉徹採納了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確定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孔子學說才受到重視,從此歷代帝王不斷給他各種諡號:漢平帝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北魏稱“文聖尼父”,唐代開始稱孔子為聖人,封為“文宣王”,元代再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明以後又加封為“大成至聖先師”,清王朝更進一步追封孔子先世五代為王,即:啟聖王、昌聖王、貽聖王、裕聖王、肇聖王。

隨著對孔子諡封號的增加,歷代帝王對孔子後裔也是一再封賜。我從剛記事的時候起,就常聽老人講,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聖人之家,是“天下第一家”,比皇帝的家還要尊貴。皇帝只是一朝一代的大貴族,而孔府是兩千多年來世世代代的大貴族。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封孔子九世孫孔騰為“奉祠君”,漢元帝封孔子十三世孫孔霸為“關內侯”,唐玄宗又將三十五代孫孔燧之提升為“文宣公”,宋仁宗為使聖裔繁衍,世襲不斷,將“文宣公”改為“衍聖公”,明代又將“衍聖公”由三品官提升為一品官,列為文臣之首,明清時還特准許衍聖公在皇宮御道上和皇帝並行,在紫禁城騎馬,還陪同皇帝“臨雍”(視察學務),衍聖公每次來京,諸賢后裔,五經博士,四配十二哲百十多人也都隨同前來。從宋朝宋仁宗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直到七十六代我的父親孔令貽,代代世襲衍聖公的封號,已經持續八九百年了。

宋朝以前,孔子後裔在闕里的宅第稱為“襲封宅”,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始建“衍聖公府”,以後歷代均有所擴建。孔府佔地二百多畝,有廳、堂、樓、殿四百六十多間,還有一些門坊、花園等。雕樑畫棟,飛簷彩拱,奇花異石,涼亭曲橋,稱得上是中國最大、最豪華的貴族府第。整個佈局是前衙後宅,分為中、東、西三路,與北京故宮相似。中路前為官衙後為內宅、花園,西路是衍聖公接待貴客、學禮、讀書的地方,東路有家廟、祠堂,還有親屬的住所。

二門裡有座“重光門”,是在院中孤零零的蓋起一座雙層飛簷的門坊,斗拱建築的屋頂,八個倒垂的木雕花蕾,門下有石鼓夾抱,左右無牆,平時關閉,從兩側通過,只有在皇帝出巡或祭孔時才能在十三聲禮炮聲中打開。這是一般官宦人家所沒有的,只有列士封候的邦君才有資格建造。據有關史書上記載,歷代帝王中曾出巡到孔廟的有漢高祖、漢明帝、漢章帝、漢安帝、魏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周太祖、宋仁宗、清聖祖、清高宗等,共十一個皇帝、十九次出巡來過這裡。這是歷史上所有的貴族之家都沒有得到過的皇帝“寵幸”。民國以後,蔣介石、孫科、馮玉祥、孔祥熙等國民黨要人也都親自來過。

"

大家好,這裡是聖城小事,持續更新傳說故事、趣聞軼事,歡迎關注!!! 您的關注,是我天天向上的動力!!!

在孔子的故鄉曲阜,城裡有一條整潔的馬路叫闕里街,街上有一座宮殿式府第,坐北朝南三啟六扇鑲紅邊的黑漆大門,門額上高懸藍底金字“聖府”豎匾,兩側一副金字對聯:上聯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下聯是“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門板上有獅子頭形的大銅門環,門前蹲著一堆精雕的大石獅子,迎面是寬大的粉白照壁。這就是孔子後世嫡孫長支、歷代衍聖公的府第,也是我的家——孔府,人們通稱“公府”。

孔府內宅軼事——天下第一家之孔府(一)

從孔子到我這一代是七十七代,兩千五百年來,我的祖輩世代居住在這裡,所以孔子後裔又稱為“闕里世家”。在孔子時代,闕里街只是城外一條小衚衕;現在孔府大門旁邊有兩扇狹窄的小門,那是孔子故宅門。孔子一生很窮,相傳當年只有三間小屋,後來改建成殿,我小的時候經常去玩,那裡有一輛破車,據說是當年孔子周遊列國時乘坐的,還有他用過的琴和書。孔子死後二百多年,漢武帝劉徹採納了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確定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孔子學說才受到重視,從此歷代帝王不斷給他各種諡號:漢平帝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北魏稱“文聖尼父”,唐代開始稱孔子為聖人,封為“文宣王”,元代再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明以後又加封為“大成至聖先師”,清王朝更進一步追封孔子先世五代為王,即:啟聖王、昌聖王、貽聖王、裕聖王、肇聖王。

隨著對孔子諡封號的增加,歷代帝王對孔子後裔也是一再封賜。我從剛記事的時候起,就常聽老人講,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聖人之家,是“天下第一家”,比皇帝的家還要尊貴。皇帝只是一朝一代的大貴族,而孔府是兩千多年來世世代代的大貴族。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封孔子九世孫孔騰為“奉祠君”,漢元帝封孔子十三世孫孔霸為“關內侯”,唐玄宗又將三十五代孫孔燧之提升為“文宣公”,宋仁宗為使聖裔繁衍,世襲不斷,將“文宣公”改為“衍聖公”,明代又將“衍聖公”由三品官提升為一品官,列為文臣之首,明清時還特准許衍聖公在皇宮御道上和皇帝並行,在紫禁城騎馬,還陪同皇帝“臨雍”(視察學務),衍聖公每次來京,諸賢后裔,五經博士,四配十二哲百十多人也都隨同前來。從宋朝宋仁宗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直到七十六代我的父親孔令貽,代代世襲衍聖公的封號,已經持續八九百年了。

宋朝以前,孔子後裔在闕里的宅第稱為“襲封宅”,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始建“衍聖公府”,以後歷代均有所擴建。孔府佔地二百多畝,有廳、堂、樓、殿四百六十多間,還有一些門坊、花園等。雕樑畫棟,飛簷彩拱,奇花異石,涼亭曲橋,稱得上是中國最大、最豪華的貴族府第。整個佈局是前衙後宅,分為中、東、西三路,與北京故宮相似。中路前為官衙後為內宅、花園,西路是衍聖公接待貴客、學禮、讀書的地方,東路有家廟、祠堂,還有親屬的住所。

二門裡有座“重光門”,是在院中孤零零的蓋起一座雙層飛簷的門坊,斗拱建築的屋頂,八個倒垂的木雕花蕾,門下有石鼓夾抱,左右無牆,平時關閉,從兩側通過,只有在皇帝出巡或祭孔時才能在十三聲禮炮聲中打開。這是一般官宦人家所沒有的,只有列士封候的邦君才有資格建造。據有關史書上記載,歷代帝王中曾出巡到孔廟的有漢高祖、漢明帝、漢章帝、漢安帝、魏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周太祖、宋仁宗、清聖祖、清高宗等,共十一個皇帝、十九次出巡來過這裡。這是歷史上所有的貴族之家都沒有得到過的皇帝“寵幸”。民國以後,蔣介石、孫科、馮玉祥、孔祥熙等國民黨要人也都親自來過。

孔府內宅軼事——天下第一家之孔府(一)

重光門

"

大家好,這裡是聖城小事,持續更新傳說故事、趣聞軼事,歡迎關注!!! 您的關注,是我天天向上的動力!!!

在孔子的故鄉曲阜,城裡有一條整潔的馬路叫闕里街,街上有一座宮殿式府第,坐北朝南三啟六扇鑲紅邊的黑漆大門,門額上高懸藍底金字“聖府”豎匾,兩側一副金字對聯:上聯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下聯是“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門板上有獅子頭形的大銅門環,門前蹲著一堆精雕的大石獅子,迎面是寬大的粉白照壁。這就是孔子後世嫡孫長支、歷代衍聖公的府第,也是我的家——孔府,人們通稱“公府”。

孔府內宅軼事——天下第一家之孔府(一)

從孔子到我這一代是七十七代,兩千五百年來,我的祖輩世代居住在這裡,所以孔子後裔又稱為“闕里世家”。在孔子時代,闕里街只是城外一條小衚衕;現在孔府大門旁邊有兩扇狹窄的小門,那是孔子故宅門。孔子一生很窮,相傳當年只有三間小屋,後來改建成殿,我小的時候經常去玩,那裡有一輛破車,據說是當年孔子周遊列國時乘坐的,還有他用過的琴和書。孔子死後二百多年,漢武帝劉徹採納了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確定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孔子學說才受到重視,從此歷代帝王不斷給他各種諡號:漢平帝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北魏稱“文聖尼父”,唐代開始稱孔子為聖人,封為“文宣王”,元代再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明以後又加封為“大成至聖先師”,清王朝更進一步追封孔子先世五代為王,即:啟聖王、昌聖王、貽聖王、裕聖王、肇聖王。

隨著對孔子諡封號的增加,歷代帝王對孔子後裔也是一再封賜。我從剛記事的時候起,就常聽老人講,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聖人之家,是“天下第一家”,比皇帝的家還要尊貴。皇帝只是一朝一代的大貴族,而孔府是兩千多年來世世代代的大貴族。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封孔子九世孫孔騰為“奉祠君”,漢元帝封孔子十三世孫孔霸為“關內侯”,唐玄宗又將三十五代孫孔燧之提升為“文宣公”,宋仁宗為使聖裔繁衍,世襲不斷,將“文宣公”改為“衍聖公”,明代又將“衍聖公”由三品官提升為一品官,列為文臣之首,明清時還特准許衍聖公在皇宮御道上和皇帝並行,在紫禁城騎馬,還陪同皇帝“臨雍”(視察學務),衍聖公每次來京,諸賢后裔,五經博士,四配十二哲百十多人也都隨同前來。從宋朝宋仁宗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直到七十六代我的父親孔令貽,代代世襲衍聖公的封號,已經持續八九百年了。

宋朝以前,孔子後裔在闕里的宅第稱為“襲封宅”,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始建“衍聖公府”,以後歷代均有所擴建。孔府佔地二百多畝,有廳、堂、樓、殿四百六十多間,還有一些門坊、花園等。雕樑畫棟,飛簷彩拱,奇花異石,涼亭曲橋,稱得上是中國最大、最豪華的貴族府第。整個佈局是前衙後宅,分為中、東、西三路,與北京故宮相似。中路前為官衙後為內宅、花園,西路是衍聖公接待貴客、學禮、讀書的地方,東路有家廟、祠堂,還有親屬的住所。

二門裡有座“重光門”,是在院中孤零零的蓋起一座雙層飛簷的門坊,斗拱建築的屋頂,八個倒垂的木雕花蕾,門下有石鼓夾抱,左右無牆,平時關閉,從兩側通過,只有在皇帝出巡或祭孔時才能在十三聲禮炮聲中打開。這是一般官宦人家所沒有的,只有列士封候的邦君才有資格建造。據有關史書上記載,歷代帝王中曾出巡到孔廟的有漢高祖、漢明帝、漢章帝、漢安帝、魏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周太祖、宋仁宗、清聖祖、清高宗等,共十一個皇帝、十九次出巡來過這裡。這是歷史上所有的貴族之家都沒有得到過的皇帝“寵幸”。民國以後,蔣介石、孫科、馮玉祥、孔祥熙等國民黨要人也都親自來過。

孔府內宅軼事——天下第一家之孔府(一)

重光門

孔府內宅軼事——天下第一家之孔府(一)

孔府平面佈局

孔府的管理結構設在中路前部大堂前東西兩側,分為六廳,很像封建王朝的六部。典籍廳、司樂廳、掌管祭祀的典章和音樂;掌書廳、知印廳掌管文書和大印;管勾廳掌管祀田收租;百戶廳掌管林廟、守衛。六廳的官員有知印官、書寫官、掌書官、司樂官、典籍官、管勾官、百戶官等,一般都是四品官員。此外還有孔府總管、管家、師爺、賬房、祭祀官員等等。

六廳正中的大堂是衍聖公宣讀聖旨、審理重大案件的地方。大堂中央有一彩繪雲朵的暖閣,內有披著虎皮的太師椅,前面長長的紅漆公案上擺著文房四寶、大印、令箭。

二堂正中掛著“欽承聖緒”和“詩書禮樂”的大匾,是衍聖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員及代替朝廷考試禮學、樂學童生的地方。

三堂也叫退廳,是衍聖公處理家族糾紛和府內僕役問題的地方。

這大堂、二堂、三堂,從我記事的時候就從沒有用過,空有擺設而已。內宅日常事務主要是由設在三堂院內東西配房的司房和冊房處理。

【注】本篇選自《孔府內宅軼事》,作者為孔子七十七代嫡孫女孔德懋老人,襲封三十一代衍聖公(後改稱奉祀官)孔德成的胞姐,1917年出生於曲阜孔府。可謂是見證了這座聖人府第最後的輝煌和變遷。後續將帶來更多關於孔府的知識,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