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經濟 技術 大連 深圳 中關村 方塘智庫 2019-08-11
"


"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文丨於一洋(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產業園區是伴隨著全球產業革命的不斷推進而誕生、發展。是空間組織形態與產業組織形態在特定區域的聚合。改革開放40年,以深圳的蛇口工業園為起點,中國的產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堪稱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最大貢獻者,也是直接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2018年2月版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顯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共有55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6家(加上2018年新增12家,2018年末數量為168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35家(包括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邊境經濟合作區19家;其他類型開發區23家。

如此龐大的產業園區體系和其承載的工業、製造業等一系列主要產業直接關乎中國經濟的命脈,40年來的經濟貢獻舉足輕重,一直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極、創新集聚高地和對外開放前沿。

"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文丨於一洋(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產業園區是伴隨著全球產業革命的不斷推進而誕生、發展。是空間組織形態與產業組織形態在特定區域的聚合。改革開放40年,以深圳的蛇口工業園為起點,中國的產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堪稱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最大貢獻者,也是直接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2018年2月版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顯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共有55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6家(加上2018年新增12家,2018年末數量為168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35家(包括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邊境經濟合作區19家;其他類型開發區23家。

如此龐大的產業園區體系和其承載的工業、製造業等一系列主要產業直接關乎中國經濟的命脈,40年來的經濟貢獻舉足輕重,一直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極、創新集聚高地和對外開放前沿。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園區經濟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雖然轉型壓力和需求越來越強烈,但中國的園區經濟還沒有也不能步入黃昏,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1、站在新十字路口的中國園區

縱觀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在我們看來可以分為5個階段,即1979-1991年的初始培育期、1992-2002年的高速擴張期、2003-2009年的整頓調整期、2009-2013年的穩定發展期、2014年至今的轉型升級期。

在我們看來,這5個階段中有3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1984年9月,中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1988年5月,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也就是後來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至此,中國產業園區的兩大主力相繼誕生,園區發展進入高速擴張的快車道;及至今日,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16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佔據了中國產業園區數量的半數以上。

最後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此意見為代表,中國的產業園區進入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體現的是國家經濟、社會和產業的深刻變革。

在新常態、新形勢、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產業園區以其自身貢獻,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依然發揮著改革開放排頭兵的重要作用,且無可替代。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產業園區已經處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發展動能轉變和產城融合為產業園區的發展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文丨於一洋(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產業園區是伴隨著全球產業革命的不斷推進而誕生、發展。是空間組織形態與產業組織形態在特定區域的聚合。改革開放40年,以深圳的蛇口工業園為起點,中國的產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堪稱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最大貢獻者,也是直接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2018年2月版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顯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共有55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6家(加上2018年新增12家,2018年末數量為168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35家(包括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邊境經濟合作區19家;其他類型開發區23家。

如此龐大的產業園區體系和其承載的工業、製造業等一系列主要產業直接關乎中國經濟的命脈,40年來的經濟貢獻舉足輕重,一直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極、創新集聚高地和對外開放前沿。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園區經濟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雖然轉型壓力和需求越來越強烈,但中國的園區經濟還沒有也不能步入黃昏,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1、站在新十字路口的中國園區

縱觀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在我們看來可以分為5個階段,即1979-1991年的初始培育期、1992-2002年的高速擴張期、2003-2009年的整頓調整期、2009-2013年的穩定發展期、2014年至今的轉型升級期。

在我們看來,這5個階段中有3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1984年9月,中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1988年5月,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也就是後來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至此,中國產業園區的兩大主力相繼誕生,園區發展進入高速擴張的快車道;及至今日,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16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佔據了中國產業園區數量的半數以上。

最後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此意見為代表,中國的產業園區進入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體現的是國家經濟、社會和產業的深刻變革。

在新常態、新形勢、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產業園區以其自身貢獻,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依然發揮著改革開放排頭兵的重要作用,且無可替代。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產業園區已經處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發展動能轉變和產城融合為產業園區的發展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08-2018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數量變動

可以說,創新驅動和產城融合是當前產業園區面臨的最重要的發展改革任務,這裡麵包括產業迭代、城市更新、社會治理、招商引資、管理體制等一些改革方向,應以更大的決心和毅力,以更大力度和根本性的改革推行開發區轉型升級,中國園區經濟的未來就在於此。

2、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極

眾所周知,我國的對外開放是有次序和有梯度的,也就是由東向西,先沿海後內地。改革開放以來,產業園區為其所在地區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一直是國家經濟的增長極和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東部騰飛、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直接推動力量,是全國範圍內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國家經濟角度來看,自誕生30多年來,作為中國產業園區主力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GDP屢創新高,對於國家GDP的貢獻度也穩步提升。

"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文丨於一洋(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產業園區是伴隨著全球產業革命的不斷推進而誕生、發展。是空間組織形態與產業組織形態在特定區域的聚合。改革開放40年,以深圳的蛇口工業園為起點,中國的產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堪稱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最大貢獻者,也是直接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2018年2月版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顯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共有55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6家(加上2018年新增12家,2018年末數量為168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35家(包括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邊境經濟合作區19家;其他類型開發區23家。

如此龐大的產業園區體系和其承載的工業、製造業等一系列主要產業直接關乎中國經濟的命脈,40年來的經濟貢獻舉足輕重,一直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極、創新集聚高地和對外開放前沿。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園區經濟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雖然轉型壓力和需求越來越強烈,但中國的園區經濟還沒有也不能步入黃昏,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1、站在新十字路口的中國園區

縱觀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在我們看來可以分為5個階段,即1979-1991年的初始培育期、1992-2002年的高速擴張期、2003-2009年的整頓調整期、2009-2013年的穩定發展期、2014年至今的轉型升級期。

在我們看來,這5個階段中有3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1984年9月,中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1988年5月,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也就是後來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至此,中國產業園區的兩大主力相繼誕生,園區發展進入高速擴張的快車道;及至今日,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16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佔據了中國產業園區數量的半數以上。

最後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此意見為代表,中國的產業園區進入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體現的是國家經濟、社會和產業的深刻變革。

在新常態、新形勢、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產業園區以其自身貢獻,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依然發揮著改革開放排頭兵的重要作用,且無可替代。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產業園區已經處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發展動能轉變和產城融合為產業園區的發展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08-2018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數量變動

可以說,創新驅動和產城融合是當前產業園區面臨的最重要的發展改革任務,這裡麵包括產業迭代、城市更新、社會治理、招商引資、管理體制等一些改革方向,應以更大的決心和毅力,以更大力度和根本性的改革推行開發區轉型升級,中國園區經濟的未來就在於此。

2、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極

眾所周知,我國的對外開放是有次序和有梯度的,也就是由東向西,先沿海後內地。改革開放以來,產業園區為其所在地區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一直是國家經濟的增長極和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東部騰飛、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直接推動力量,是全國範圍內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國家經濟角度來看,自誕生30多年來,作為中國產業園區主力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GDP屢創新高,對於國家GDP的貢獻度也穩步提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GDP對全國GDP的貢獻

2017年375家兩類國家級園區合共實現GDP18.7萬億元,佔當年全國GDP比重22.5%,超過五分之一,且這個貢獻度已經連續實現五年以上。堪稱國家經濟支柱命脈,中流砥柱。

"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文丨於一洋(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產業園區是伴隨著全球產業革命的不斷推進而誕生、發展。是空間組織形態與產業組織形態在特定區域的聚合。改革開放40年,以深圳的蛇口工業園為起點,中國的產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堪稱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最大貢獻者,也是直接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2018年2月版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顯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共有55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6家(加上2018年新增12家,2018年末數量為168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35家(包括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邊境經濟合作區19家;其他類型開發區23家。

如此龐大的產業園區體系和其承載的工業、製造業等一系列主要產業直接關乎中國經濟的命脈,40年來的經濟貢獻舉足輕重,一直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極、創新集聚高地和對外開放前沿。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園區經濟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雖然轉型壓力和需求越來越強烈,但中國的園區經濟還沒有也不能步入黃昏,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1、站在新十字路口的中國園區

縱觀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在我們看來可以分為5個階段,即1979-1991年的初始培育期、1992-2002年的高速擴張期、2003-2009年的整頓調整期、2009-2013年的穩定發展期、2014年至今的轉型升級期。

在我們看來,這5個階段中有3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1984年9月,中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1988年5月,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也就是後來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至此,中國產業園區的兩大主力相繼誕生,園區發展進入高速擴張的快車道;及至今日,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16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佔據了中國產業園區數量的半數以上。

最後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此意見為代表,中國的產業園區進入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體現的是國家經濟、社會和產業的深刻變革。

在新常態、新形勢、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產業園區以其自身貢獻,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依然發揮著改革開放排頭兵的重要作用,且無可替代。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產業園區已經處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發展動能轉變和產城融合為產業園區的發展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08-2018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數量變動

可以說,創新驅動和產城融合是當前產業園區面臨的最重要的發展改革任務,這裡麵包括產業迭代、城市更新、社會治理、招商引資、管理體制等一些改革方向,應以更大的決心和毅力,以更大力度和根本性的改革推行開發區轉型升級,中國園區經濟的未來就在於此。

2、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極

眾所周知,我國的對外開放是有次序和有梯度的,也就是由東向西,先沿海後內地。改革開放以來,產業園區為其所在地區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一直是國家經濟的增長極和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東部騰飛、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直接推動力量,是全國範圍內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國家經濟角度來看,自誕生30多年來,作為中國產業園區主力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GDP屢創新高,對於國家GDP的貢獻度也穩步提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GDP對全國GDP的貢獻

2017年375家兩類國家級園區合共實現GDP18.7萬億元,佔當年全國GDP比重22.5%,超過五分之一,且這個貢獻度已經連續實現五年以上。堪稱國家經濟支柱命脈,中流砥柱。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GDP增速對比

其中,在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2.9萬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0.3萬億元,合計對全國工業生產總值的貢獻度同樣達到20%以上,超過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是中國工業故事的主要發生地之一。

"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文丨於一洋(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產業園區是伴隨著全球產業革命的不斷推進而誕生、發展。是空間組織形態與產業組織形態在特定區域的聚合。改革開放40年,以深圳的蛇口工業園為起點,中國的產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堪稱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最大貢獻者,也是直接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2018年2月版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顯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共有55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6家(加上2018年新增12家,2018年末數量為168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35家(包括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邊境經濟合作區19家;其他類型開發區23家。

如此龐大的產業園區體系和其承載的工業、製造業等一系列主要產業直接關乎中國經濟的命脈,40年來的經濟貢獻舉足輕重,一直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極、創新集聚高地和對外開放前沿。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園區經濟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雖然轉型壓力和需求越來越強烈,但中國的園區經濟還沒有也不能步入黃昏,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1、站在新十字路口的中國園區

縱觀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在我們看來可以分為5個階段,即1979-1991年的初始培育期、1992-2002年的高速擴張期、2003-2009年的整頓調整期、2009-2013年的穩定發展期、2014年至今的轉型升級期。

在我們看來,這5個階段中有3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1984年9月,中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1988年5月,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也就是後來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至此,中國產業園區的兩大主力相繼誕生,園區發展進入高速擴張的快車道;及至今日,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16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佔據了中國產業園區數量的半數以上。

最後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此意見為代表,中國的產業園區進入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體現的是國家經濟、社會和產業的深刻變革。

在新常態、新形勢、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產業園區以其自身貢獻,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依然發揮著改革開放排頭兵的重要作用,且無可替代。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產業園區已經處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發展動能轉變和產城融合為產業園區的發展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08-2018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數量變動

可以說,創新驅動和產城融合是當前產業園區面臨的最重要的發展改革任務,這裡麵包括產業迭代、城市更新、社會治理、招商引資、管理體制等一些改革方向,應以更大的決心和毅力,以更大力度和根本性的改革推行開發區轉型升級,中國園區經濟的未來就在於此。

2、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極

眾所周知,我國的對外開放是有次序和有梯度的,也就是由東向西,先沿海後內地。改革開放以來,產業園區為其所在地區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一直是國家經濟的增長極和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東部騰飛、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直接推動力量,是全國範圍內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國家經濟角度來看,自誕生30多年來,作為中國產業園區主力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GDP屢創新高,對於國家GDP的貢獻度也穩步提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GDP對全國GDP的貢獻

2017年375家兩類國家級園區合共實現GDP18.7萬億元,佔當年全國GDP比重22.5%,超過五分之一,且這個貢獻度已經連續實現五年以上。堪稱國家經濟支柱命脈,中流砥柱。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GDP增速對比

其中,在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2.9萬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0.3萬億元,合計對全國工業生產總值的貢獻度同樣達到20%以上,超過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是中國工業故事的主要發生地之一。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總產值

不僅如此,兩類國家級園區對於國家稅收的貢獻同樣巨大。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上繳稅收15724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17251億元,兩類園區合計繳稅32975億元,佔全國稅收比例達23%。是國家收入的最大貢獻者,直接決定了國家財政的穩定與否。

"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文丨於一洋(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產業園區是伴隨著全球產業革命的不斷推進而誕生、發展。是空間組織形態與產業組織形態在特定區域的聚合。改革開放40年,以深圳的蛇口工業園為起點,中國的產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堪稱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最大貢獻者,也是直接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2018年2月版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顯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共有55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6家(加上2018年新增12家,2018年末數量為168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35家(包括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邊境經濟合作區19家;其他類型開發區23家。

如此龐大的產業園區體系和其承載的工業、製造業等一系列主要產業直接關乎中國經濟的命脈,40年來的經濟貢獻舉足輕重,一直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極、創新集聚高地和對外開放前沿。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園區經濟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雖然轉型壓力和需求越來越強烈,但中國的園區經濟還沒有也不能步入黃昏,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1、站在新十字路口的中國園區

縱觀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在我們看來可以分為5個階段,即1979-1991年的初始培育期、1992-2002年的高速擴張期、2003-2009年的整頓調整期、2009-2013年的穩定發展期、2014年至今的轉型升級期。

在我們看來,這5個階段中有3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1984年9月,中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1988年5月,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也就是後來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至此,中國產業園區的兩大主力相繼誕生,園區發展進入高速擴張的快車道;及至今日,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16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佔據了中國產業園區數量的半數以上。

最後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此意見為代表,中國的產業園區進入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體現的是國家經濟、社會和產業的深刻變革。

在新常態、新形勢、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產業園區以其自身貢獻,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依然發揮著改革開放排頭兵的重要作用,且無可替代。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產業園區已經處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發展動能轉變和產城融合為產業園區的發展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08-2018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數量變動

可以說,創新驅動和產城融合是當前產業園區面臨的最重要的發展改革任務,這裡麵包括產業迭代、城市更新、社會治理、招商引資、管理體制等一些改革方向,應以更大的決心和毅力,以更大力度和根本性的改革推行開發區轉型升級,中國園區經濟的未來就在於此。

2、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極

眾所周知,我國的對外開放是有次序和有梯度的,也就是由東向西,先沿海後內地。改革開放以來,產業園區為其所在地區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一直是國家經濟的增長極和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東部騰飛、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直接推動力量,是全國範圍內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國家經濟角度來看,自誕生30多年來,作為中國產業園區主力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GDP屢創新高,對於國家GDP的貢獻度也穩步提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GDP對全國GDP的貢獻

2017年375家兩類國家級園區合共實現GDP18.7萬億元,佔當年全國GDP比重22.5%,超過五分之一,且這個貢獻度已經連續實現五年以上。堪稱國家經濟支柱命脈,中流砥柱。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GDP增速對比

其中,在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2.9萬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0.3萬億元,合計對全國工業生產總值的貢獻度同樣達到20%以上,超過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是中國工業故事的主要發生地之一。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總產值

不僅如此,兩類國家級園區對於國家稅收的貢獻同樣巨大。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上繳稅收15724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17251億元,兩類園區合計繳稅32975億元,佔全國稅收比例達23%。是國家收入的最大貢獻者,直接決定了國家財政的穩定與否。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

從區域經濟的角度來看,國家級開發區同樣是領跑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數據統計,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的經濟總量一般要佔所在城市和區域的30%以上,比如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GDP佔所在城市GDP比重達到50%以上的為8家,30%以上的為22家,比重達到20%以上的為44家。

"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文丨於一洋(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產業園區是伴隨著全球產業革命的不斷推進而誕生、發展。是空間組織形態與產業組織形態在特定區域的聚合。改革開放40年,以深圳的蛇口工業園為起點,中國的產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堪稱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最大貢獻者,也是直接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2018年2月版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顯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共有55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6家(加上2018年新增12家,2018年末數量為168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35家(包括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邊境經濟合作區19家;其他類型開發區23家。

如此龐大的產業園區體系和其承載的工業、製造業等一系列主要產業直接關乎中國經濟的命脈,40年來的經濟貢獻舉足輕重,一直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極、創新集聚高地和對外開放前沿。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園區經濟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雖然轉型壓力和需求越來越強烈,但中國的園區經濟還沒有也不能步入黃昏,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1、站在新十字路口的中國園區

縱觀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在我們看來可以分為5個階段,即1979-1991年的初始培育期、1992-2002年的高速擴張期、2003-2009年的整頓調整期、2009-2013年的穩定發展期、2014年至今的轉型升級期。

在我們看來,這5個階段中有3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1984年9月,中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1988年5月,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也就是後來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至此,中國產業園區的兩大主力相繼誕生,園區發展進入高速擴張的快車道;及至今日,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16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佔據了中國產業園區數量的半數以上。

最後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此意見為代表,中國的產業園區進入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體現的是國家經濟、社會和產業的深刻變革。

在新常態、新形勢、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產業園區以其自身貢獻,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依然發揮著改革開放排頭兵的重要作用,且無可替代。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產業園區已經處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發展動能轉變和產城融合為產業園區的發展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08-2018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數量變動

可以說,創新驅動和產城融合是當前產業園區面臨的最重要的發展改革任務,這裡麵包括產業迭代、城市更新、社會治理、招商引資、管理體制等一些改革方向,應以更大的決心和毅力,以更大力度和根本性的改革推行開發區轉型升級,中國園區經濟的未來就在於此。

2、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極

眾所周知,我國的對外開放是有次序和有梯度的,也就是由東向西,先沿海後內地。改革開放以來,產業園區為其所在地區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一直是國家經濟的增長極和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東部騰飛、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直接推動力量,是全國範圍內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國家經濟角度來看,自誕生30多年來,作為中國產業園區主力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GDP屢創新高,對於國家GDP的貢獻度也穩步提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GDP對全國GDP的貢獻

2017年375家兩類國家級園區合共實現GDP18.7萬億元,佔當年全國GDP比重22.5%,超過五分之一,且這個貢獻度已經連續實現五年以上。堪稱國家經濟支柱命脈,中流砥柱。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GDP增速對比

其中,在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2.9萬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0.3萬億元,合計對全國工業生產總值的貢獻度同樣達到20%以上,超過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是中國工業故事的主要發生地之一。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總產值

不僅如此,兩類國家級園區對於國家稅收的貢獻同樣巨大。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上繳稅收15724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17251億元,兩類園區合計繳稅32975億元,佔全國稅收比例達23%。是國家收入的最大貢獻者,直接決定了國家財政的穩定與否。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

從區域經濟的角度來看,國家級開發區同樣是領跑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數據統計,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的經濟總量一般要佔所在城市和區域的30%以上,比如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GDP佔所在城市GDP比重達到50%以上的為8家,30%以上的為22家,比重達到20%以上的為44家。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稅收增速

以此來看,無論是對於國家經濟還是區域經濟,產業園區所發揮的增長極和發動機作用極其明顯。也就是說,園區經濟健康,國家(區域)經濟就健康;產業園區增收,國家(地方)財政就增收。其正相關係十分緊密,但也要認識到,雖然總量上園區經濟依然表現強勁,但在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方面,產業園區確實出現了步入“黃昏”的苗頭,已經到了不得不“刮骨療毒”的階段,對於中國經濟如此重要的產業園區,絕不能步入黃昏。

3、依然是中國創新發展高地

產業園區是我國創新要素最為集聚的地方,大批科研人員在此活動,大量研發經費在此投入,使之成為創新成果誕生最為密集的地方。毫無疑問,以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為代表的產業園區是我國的創新集聚高地。40年來,我國產業園區已經形成了一套創新體系,具備了一定的創新基礎和能力,併成為代表我國參與全球創新競爭和搶佔產業鏈上游的橋頭堡。

一個直觀的數據是,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逐年上升,佔各自園區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0%左右。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都在力爭推進代表上游產業鏈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增長與發展。

"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文丨於一洋(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產業園區是伴隨著全球產業革命的不斷推進而誕生、發展。是空間組織形態與產業組織形態在特定區域的聚合。改革開放40年,以深圳的蛇口工業園為起點,中國的產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堪稱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最大貢獻者,也是直接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2018年2月版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顯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共有55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6家(加上2018年新增12家,2018年末數量為168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35家(包括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邊境經濟合作區19家;其他類型開發區23家。

如此龐大的產業園區體系和其承載的工業、製造業等一系列主要產業直接關乎中國經濟的命脈,40年來的經濟貢獻舉足輕重,一直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極、創新集聚高地和對外開放前沿。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園區經濟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雖然轉型壓力和需求越來越強烈,但中國的園區經濟還沒有也不能步入黃昏,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1、站在新十字路口的中國園區

縱觀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在我們看來可以分為5個階段,即1979-1991年的初始培育期、1992-2002年的高速擴張期、2003-2009年的整頓調整期、2009-2013年的穩定發展期、2014年至今的轉型升級期。

在我們看來,這5個階段中有3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1984年9月,中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1988年5月,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也就是後來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至此,中國產業園區的兩大主力相繼誕生,園區發展進入高速擴張的快車道;及至今日,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16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佔據了中國產業園區數量的半數以上。

最後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此意見為代表,中國的產業園區進入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體現的是國家經濟、社會和產業的深刻變革。

在新常態、新形勢、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產業園區以其自身貢獻,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依然發揮著改革開放排頭兵的重要作用,且無可替代。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產業園區已經處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發展動能轉變和產城融合為產業園區的發展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08-2018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數量變動

可以說,創新驅動和產城融合是當前產業園區面臨的最重要的發展改革任務,這裡麵包括產業迭代、城市更新、社會治理、招商引資、管理體制等一些改革方向,應以更大的決心和毅力,以更大力度和根本性的改革推行開發區轉型升級,中國園區經濟的未來就在於此。

2、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極

眾所周知,我國的對外開放是有次序和有梯度的,也就是由東向西,先沿海後內地。改革開放以來,產業園區為其所在地區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一直是國家經濟的增長極和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東部騰飛、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直接推動力量,是全國範圍內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國家經濟角度來看,自誕生30多年來,作為中國產業園區主力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GDP屢創新高,對於國家GDP的貢獻度也穩步提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GDP對全國GDP的貢獻

2017年375家兩類國家級園區合共實現GDP18.7萬億元,佔當年全國GDP比重22.5%,超過五分之一,且這個貢獻度已經連續實現五年以上。堪稱國家經濟支柱命脈,中流砥柱。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GDP增速對比

其中,在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2.9萬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0.3萬億元,合計對全國工業生產總值的貢獻度同樣達到20%以上,超過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是中國工業故事的主要發生地之一。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總產值

不僅如此,兩類國家級園區對於國家稅收的貢獻同樣巨大。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上繳稅收15724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17251億元,兩類園區合計繳稅32975億元,佔全國稅收比例達23%。是國家收入的最大貢獻者,直接決定了國家財政的穩定與否。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

從區域經濟的角度來看,國家級開發區同樣是領跑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數據統計,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的經濟總量一般要佔所在城市和區域的30%以上,比如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GDP佔所在城市GDP比重達到50%以上的為8家,30%以上的為22家,比重達到20%以上的為44家。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稅收增速

以此來看,無論是對於國家經濟還是區域經濟,產業園區所發揮的增長極和發動機作用極其明顯。也就是說,園區經濟健康,國家(區域)經濟就健康;產業園區增收,國家(地方)財政就增收。其正相關係十分緊密,但也要認識到,雖然總量上園區經濟依然表現強勁,但在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方面,產業園區確實出現了步入“黃昏”的苗頭,已經到了不得不“刮骨療毒”的階段,對於中國經濟如此重要的產業園區,絕不能步入黃昏。

3、依然是中國創新發展高地

產業園區是我國創新要素最為集聚的地方,大批科研人員在此活動,大量研發經費在此投入,使之成為創新成果誕生最為密集的地方。毫無疑問,以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為代表的產業園區是我國的創新集聚高地。40年來,我國產業園區已經形成了一套創新體系,具備了一定的創新基礎和能力,併成為代表我國參與全球創新競爭和搶佔產業鏈上游的橋頭堡。

一個直觀的數據是,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逐年上升,佔各自園區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0%左右。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都在力爭推進代表上游產業鏈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增長與發展。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兩類國家級園區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

而高新技術產業的最核心競爭力就是創新,顯然,兩類國家級園區是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高地,同時也是創新故事的主要發生地,是我國科技創新的主體之一。

目前,兩類國家級園區都在加大創新要素投入的同時積極調整現有產業結構,對於創新企業、研發經費、科研人員的吸引力度和投入強度也是逐年走高。其中,尤以高新區為最。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顧名思義,其對於高技術創新的追逐和集聚是最重視的。及至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經費投入達到6163.9億元,佔全國企業R&D經費投入比重高達45.1%;國家級高新區R&D人員全時當量達到159萬人年,佔全國R&D人員全時當量總量的39.4%。在資本投入和人才集聚方面是對中國創新投入貢獻最大的部分。

"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文丨於一洋(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產業園區是伴隨著全球產業革命的不斷推進而誕生、發展。是空間組織形態與產業組織形態在特定區域的聚合。改革開放40年,以深圳的蛇口工業園為起點,中國的產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堪稱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最大貢獻者,也是直接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2018年2月版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顯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共有55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6家(加上2018年新增12家,2018年末數量為168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35家(包括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邊境經濟合作區19家;其他類型開發區23家。

如此龐大的產業園區體系和其承載的工業、製造業等一系列主要產業直接關乎中國經濟的命脈,40年來的經濟貢獻舉足輕重,一直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極、創新集聚高地和對外開放前沿。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園區經濟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雖然轉型壓力和需求越來越強烈,但中國的園區經濟還沒有也不能步入黃昏,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1、站在新十字路口的中國園區

縱觀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在我們看來可以分為5個階段,即1979-1991年的初始培育期、1992-2002年的高速擴張期、2003-2009年的整頓調整期、2009-2013年的穩定發展期、2014年至今的轉型升級期。

在我們看來,這5個階段中有3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1984年9月,中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1988年5月,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也就是後來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至此,中國產業園區的兩大主力相繼誕生,園區發展進入高速擴張的快車道;及至今日,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16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佔據了中國產業園區數量的半數以上。

最後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此意見為代表,中國的產業園區進入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體現的是國家經濟、社會和產業的深刻變革。

在新常態、新形勢、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產業園區以其自身貢獻,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依然發揮著改革開放排頭兵的重要作用,且無可替代。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產業園區已經處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發展動能轉變和產城融合為產業園區的發展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08-2018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數量變動

可以說,創新驅動和產城融合是當前產業園區面臨的最重要的發展改革任務,這裡麵包括產業迭代、城市更新、社會治理、招商引資、管理體制等一些改革方向,應以更大的決心和毅力,以更大力度和根本性的改革推行開發區轉型升級,中國園區經濟的未來就在於此。

2、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極

眾所周知,我國的對外開放是有次序和有梯度的,也就是由東向西,先沿海後內地。改革開放以來,產業園區為其所在地區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一直是國家經濟的增長極和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東部騰飛、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直接推動力量,是全國範圍內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國家經濟角度來看,自誕生30多年來,作為中國產業園區主力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GDP屢創新高,對於國家GDP的貢獻度也穩步提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GDP對全國GDP的貢獻

2017年375家兩類國家級園區合共實現GDP18.7萬億元,佔當年全國GDP比重22.5%,超過五分之一,且這個貢獻度已經連續實現五年以上。堪稱國家經濟支柱命脈,中流砥柱。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GDP增速對比

其中,在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2.9萬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0.3萬億元,合計對全國工業生產總值的貢獻度同樣達到20%以上,超過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是中國工業故事的主要發生地之一。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總產值

不僅如此,兩類國家級園區對於國家稅收的貢獻同樣巨大。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上繳稅收15724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17251億元,兩類園區合計繳稅32975億元,佔全國稅收比例達23%。是國家收入的最大貢獻者,直接決定了國家財政的穩定與否。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

從區域經濟的角度來看,國家級開發區同樣是領跑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數據統計,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的經濟總量一般要佔所在城市和區域的30%以上,比如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GDP佔所在城市GDP比重達到50%以上的為8家,30%以上的為22家,比重達到20%以上的為44家。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稅收增速

以此來看,無論是對於國家經濟還是區域經濟,產業園區所發揮的增長極和發動機作用極其明顯。也就是說,園區經濟健康,國家(區域)經濟就健康;產業園區增收,國家(地方)財政就增收。其正相關係十分緊密,但也要認識到,雖然總量上園區經濟依然表現強勁,但在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方面,產業園區確實出現了步入“黃昏”的苗頭,已經到了不得不“刮骨療毒”的階段,對於中國經濟如此重要的產業園區,絕不能步入黃昏。

3、依然是中國創新發展高地

產業園區是我國創新要素最為集聚的地方,大批科研人員在此活動,大量研發經費在此投入,使之成為創新成果誕生最為密集的地方。毫無疑問,以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為代表的產業園區是我國的創新集聚高地。40年來,我國產業園區已經形成了一套創新體系,具備了一定的創新基礎和能力,併成為代表我國參與全球創新競爭和搶佔產業鏈上游的橋頭堡。

一個直觀的數據是,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逐年上升,佔各自園區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0%左右。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都在力爭推進代表上游產業鏈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增長與發展。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兩類國家級園區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

而高新技術產業的最核心競爭力就是創新,顯然,兩類國家級園區是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高地,同時也是創新故事的主要發生地,是我國科技創新的主體之一。

目前,兩類國家級園區都在加大創新要素投入的同時積極調整現有產業結構,對於創新企業、研發經費、科研人員的吸引力度和投入強度也是逐年走高。其中,尤以高新區為最。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顧名思義,其對於高技術創新的追逐和集聚是最重視的。及至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經費投入達到6163.9億元,佔全國企業R&D經費投入比重高達45.1%;國家級高新區R&D人員全時當量達到159萬人年,佔全國R&D人員全時當量總量的39.4%。在資本投入和人才集聚方面是對中國創新投入貢獻最大的部分。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經費投入及佔全國比重

不僅如此,相比於近年來全國企業平均每年不到2%的R&D投入強度(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高新區企業的R&D投入強度一直維持在5%~6%的超高水平,近年來更是突破6%邁入更高水平。

"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文丨於一洋(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產業園區是伴隨著全球產業革命的不斷推進而誕生、發展。是空間組織形態與產業組織形態在特定區域的聚合。改革開放40年,以深圳的蛇口工業園為起點,中國的產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堪稱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最大貢獻者,也是直接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2018年2月版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顯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共有55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6家(加上2018年新增12家,2018年末數量為168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35家(包括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邊境經濟合作區19家;其他類型開發區23家。

如此龐大的產業園區體系和其承載的工業、製造業等一系列主要產業直接關乎中國經濟的命脈,40年來的經濟貢獻舉足輕重,一直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極、創新集聚高地和對外開放前沿。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園區經濟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雖然轉型壓力和需求越來越強烈,但中國的園區經濟還沒有也不能步入黃昏,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1、站在新十字路口的中國園區

縱觀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在我們看來可以分為5個階段,即1979-1991年的初始培育期、1992-2002年的高速擴張期、2003-2009年的整頓調整期、2009-2013年的穩定發展期、2014年至今的轉型升級期。

在我們看來,這5個階段中有3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1984年9月,中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1988年5月,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也就是後來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至此,中國產業園區的兩大主力相繼誕生,園區發展進入高速擴張的快車道;及至今日,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16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佔據了中國產業園區數量的半數以上。

最後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此意見為代表,中國的產業園區進入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體現的是國家經濟、社會和產業的深刻變革。

在新常態、新形勢、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產業園區以其自身貢獻,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依然發揮著改革開放排頭兵的重要作用,且無可替代。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產業園區已經處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發展動能轉變和產城融合為產業園區的發展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08-2018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數量變動

可以說,創新驅動和產城融合是當前產業園區面臨的最重要的發展改革任務,這裡麵包括產業迭代、城市更新、社會治理、招商引資、管理體制等一些改革方向,應以更大的決心和毅力,以更大力度和根本性的改革推行開發區轉型升級,中國園區經濟的未來就在於此。

2、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極

眾所周知,我國的對外開放是有次序和有梯度的,也就是由東向西,先沿海後內地。改革開放以來,產業園區為其所在地區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一直是國家經濟的增長極和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東部騰飛、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直接推動力量,是全國範圍內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國家經濟角度來看,自誕生30多年來,作為中國產業園區主力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GDP屢創新高,對於國家GDP的貢獻度也穩步提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GDP對全國GDP的貢獻

2017年375家兩類國家級園區合共實現GDP18.7萬億元,佔當年全國GDP比重22.5%,超過五分之一,且這個貢獻度已經連續實現五年以上。堪稱國家經濟支柱命脈,中流砥柱。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GDP增速對比

其中,在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2.9萬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0.3萬億元,合計對全國工業生產總值的貢獻度同樣達到20%以上,超過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是中國工業故事的主要發生地之一。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總產值

不僅如此,兩類國家級園區對於國家稅收的貢獻同樣巨大。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上繳稅收15724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17251億元,兩類園區合計繳稅32975億元,佔全國稅收比例達23%。是國家收入的最大貢獻者,直接決定了國家財政的穩定與否。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

從區域經濟的角度來看,國家級開發區同樣是領跑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數據統計,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的經濟總量一般要佔所在城市和區域的30%以上,比如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GDP佔所在城市GDP比重達到50%以上的為8家,30%以上的為22家,比重達到20%以上的為44家。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稅收增速

以此來看,無論是對於國家經濟還是區域經濟,產業園區所發揮的增長極和發動機作用極其明顯。也就是說,園區經濟健康,國家(區域)經濟就健康;產業園區增收,國家(地方)財政就增收。其正相關係十分緊密,但也要認識到,雖然總量上園區經濟依然表現強勁,但在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方面,產業園區確實出現了步入“黃昏”的苗頭,已經到了不得不“刮骨療毒”的階段,對於中國經濟如此重要的產業園區,絕不能步入黃昏。

3、依然是中國創新發展高地

產業園區是我國創新要素最為集聚的地方,大批科研人員在此活動,大量研發經費在此投入,使之成為創新成果誕生最為密集的地方。毫無疑問,以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為代表的產業園區是我國的創新集聚高地。40年來,我國產業園區已經形成了一套創新體系,具備了一定的創新基礎和能力,併成為代表我國參與全球創新競爭和搶佔產業鏈上游的橋頭堡。

一個直觀的數據是,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逐年上升,佔各自園區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0%左右。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都在力爭推進代表上游產業鏈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增長與發展。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兩類國家級園區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

而高新技術產業的最核心競爭力就是創新,顯然,兩類國家級園區是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高地,同時也是創新故事的主要發生地,是我國科技創新的主體之一。

目前,兩類國家級園區都在加大創新要素投入的同時積極調整現有產業結構,對於創新企業、研發經費、科研人員的吸引力度和投入強度也是逐年走高。其中,尤以高新區為最。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顧名思義,其對於高技術創新的追逐和集聚是最重視的。及至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經費投入達到6163.9億元,佔全國企業R&D經費投入比重高達45.1%;國家級高新區R&D人員全時當量達到159萬人年,佔全國R&D人員全時當量總量的39.4%。在資本投入和人才集聚方面是對中國創新投入貢獻最大的部分。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經費投入及佔全國比重

不僅如此,相比於近年來全國企業平均每年不到2%的R&D投入強度(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高新區企業的R&D投入強度一直維持在5%~6%的超高水平,近年來更是突破6%邁入更高水平。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人員全時當量及佔全國比重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國家級高新區聚集了全國最多的創新主體與創新平臺,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逐年遞增,國家級科研機構更是佔據了全國的三分之二。創新成果密度與水平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企業萬人發明專利申請數、授權數和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授權數一直處於逐年遞增狀態,2017年高新區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授權數分別達到28.8萬件和11.2萬件。

"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文丨於一洋(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產業園區是伴隨著全球產業革命的不斷推進而誕生、發展。是空間組織形態與產業組織形態在特定區域的聚合。改革開放40年,以深圳的蛇口工業園為起點,中國的產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堪稱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最大貢獻者,也是直接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2018年2月版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顯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共有55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6家(加上2018年新增12家,2018年末數量為168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35家(包括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邊境經濟合作區19家;其他類型開發區23家。

如此龐大的產業園區體系和其承載的工業、製造業等一系列主要產業直接關乎中國經濟的命脈,40年來的經濟貢獻舉足輕重,一直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極、創新集聚高地和對外開放前沿。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園區經濟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雖然轉型壓力和需求越來越強烈,但中國的園區經濟還沒有也不能步入黃昏,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1、站在新十字路口的中國園區

縱觀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在我們看來可以分為5個階段,即1979-1991年的初始培育期、1992-2002年的高速擴張期、2003-2009年的整頓調整期、2009-2013年的穩定發展期、2014年至今的轉型升級期。

在我們看來,這5個階段中有3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1984年9月,中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1988年5月,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也就是後來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至此,中國產業園區的兩大主力相繼誕生,園區發展進入高速擴張的快車道;及至今日,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16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佔據了中國產業園區數量的半數以上。

最後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此意見為代表,中國的產業園區進入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體現的是國家經濟、社會和產業的深刻變革。

在新常態、新形勢、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產業園區以其自身貢獻,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依然發揮著改革開放排頭兵的重要作用,且無可替代。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產業園區已經處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發展動能轉變和產城融合為產業園區的發展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08-2018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數量變動

可以說,創新驅動和產城融合是當前產業園區面臨的最重要的發展改革任務,這裡麵包括產業迭代、城市更新、社會治理、招商引資、管理體制等一些改革方向,應以更大的決心和毅力,以更大力度和根本性的改革推行開發區轉型升級,中國園區經濟的未來就在於此。

2、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極

眾所周知,我國的對外開放是有次序和有梯度的,也就是由東向西,先沿海後內地。改革開放以來,產業園區為其所在地區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一直是國家經濟的增長極和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東部騰飛、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直接推動力量,是全國範圍內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國家經濟角度來看,自誕生30多年來,作為中國產業園區主力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GDP屢創新高,對於國家GDP的貢獻度也穩步提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GDP對全國GDP的貢獻

2017年375家兩類國家級園區合共實現GDP18.7萬億元,佔當年全國GDP比重22.5%,超過五分之一,且這個貢獻度已經連續實現五年以上。堪稱國家經濟支柱命脈,中流砥柱。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GDP增速對比

其中,在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2.9萬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0.3萬億元,合計對全國工業生產總值的貢獻度同樣達到20%以上,超過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是中國工業故事的主要發生地之一。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總產值

不僅如此,兩類國家級園區對於國家稅收的貢獻同樣巨大。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上繳稅收15724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17251億元,兩類園區合計繳稅32975億元,佔全國稅收比例達23%。是國家收入的最大貢獻者,直接決定了國家財政的穩定與否。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

從區域經濟的角度來看,國家級開發區同樣是領跑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數據統計,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的經濟總量一般要佔所在城市和區域的30%以上,比如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GDP佔所在城市GDP比重達到50%以上的為8家,30%以上的為22家,比重達到20%以上的為44家。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稅收增速

以此來看,無論是對於國家經濟還是區域經濟,產業園區所發揮的增長極和發動機作用極其明顯。也就是說,園區經濟健康,國家(區域)經濟就健康;產業園區增收,國家(地方)財政就增收。其正相關係十分緊密,但也要認識到,雖然總量上園區經濟依然表現強勁,但在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方面,產業園區確實出現了步入“黃昏”的苗頭,已經到了不得不“刮骨療毒”的階段,對於中國經濟如此重要的產業園區,絕不能步入黃昏。

3、依然是中國創新發展高地

產業園區是我國創新要素最為集聚的地方,大批科研人員在此活動,大量研發經費在此投入,使之成為創新成果誕生最為密集的地方。毫無疑問,以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為代表的產業園區是我國的創新集聚高地。40年來,我國產業園區已經形成了一套創新體系,具備了一定的創新基礎和能力,併成為代表我國參與全球創新競爭和搶佔產業鏈上游的橋頭堡。

一個直觀的數據是,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逐年上升,佔各自園區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0%左右。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都在力爭推進代表上游產業鏈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增長與發展。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兩類國家級園區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

而高新技術產業的最核心競爭力就是創新,顯然,兩類國家級園區是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高地,同時也是創新故事的主要發生地,是我國科技創新的主體之一。

目前,兩類國家級園區都在加大創新要素投入的同時積極調整現有產業結構,對於創新企業、研發經費、科研人員的吸引力度和投入強度也是逐年走高。其中,尤以高新區為最。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顧名思義,其對於高技術創新的追逐和集聚是最重視的。及至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經費投入達到6163.9億元,佔全國企業R&D經費投入比重高達45.1%;國家級高新區R&D人員全時當量達到159萬人年,佔全國R&D人員全時當量總量的39.4%。在資本投入和人才集聚方面是對中國創新投入貢獻最大的部分。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經費投入及佔全國比重

不僅如此,相比於近年來全國企業平均每年不到2%的R&D投入強度(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高新區企業的R&D投入強度一直維持在5%~6%的超高水平,近年來更是突破6%邁入更高水平。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人員全時當量及佔全國比重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國家級高新區聚集了全國最多的創新主體與創新平臺,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逐年遞增,國家級科研機構更是佔據了全國的三分之二。創新成果密度與水平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企業萬人發明專利申請數、授權數和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授權數一直處於逐年遞增狀態,2017年高新區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授權數分別達到28.8萬件和11.2萬件。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投入強度

而且,作為當下天使投資、風險投資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國家級高新區還聚集了近5000家風險投資機構和超過3000家科技金融服務機構,以及全國半數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

"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文丨於一洋(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產業園區是伴隨著全球產業革命的不斷推進而誕生、發展。是空間組織形態與產業組織形態在特定區域的聚合。改革開放40年,以深圳的蛇口工業園為起點,中國的產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堪稱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最大貢獻者,也是直接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2018年2月版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顯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共有55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6家(加上2018年新增12家,2018年末數量為168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35家(包括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邊境經濟合作區19家;其他類型開發區23家。

如此龐大的產業園區體系和其承載的工業、製造業等一系列主要產業直接關乎中國經濟的命脈,40年來的經濟貢獻舉足輕重,一直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極、創新集聚高地和對外開放前沿。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園區經濟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雖然轉型壓力和需求越來越強烈,但中國的園區經濟還沒有也不能步入黃昏,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1、站在新十字路口的中國園區

縱觀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在我們看來可以分為5個階段,即1979-1991年的初始培育期、1992-2002年的高速擴張期、2003-2009年的整頓調整期、2009-2013年的穩定發展期、2014年至今的轉型升級期。

在我們看來,這5個階段中有3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1984年9月,中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1988年5月,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也就是後來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至此,中國產業園區的兩大主力相繼誕生,園區發展進入高速擴張的快車道;及至今日,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16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佔據了中國產業園區數量的半數以上。

最後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此意見為代表,中國的產業園區進入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體現的是國家經濟、社會和產業的深刻變革。

在新常態、新形勢、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產業園區以其自身貢獻,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依然發揮著改革開放排頭兵的重要作用,且無可替代。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產業園區已經處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發展動能轉變和產城融合為產業園區的發展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08-2018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數量變動

可以說,創新驅動和產城融合是當前產業園區面臨的最重要的發展改革任務,這裡麵包括產業迭代、城市更新、社會治理、招商引資、管理體制等一些改革方向,應以更大的決心和毅力,以更大力度和根本性的改革推行開發區轉型升級,中國園區經濟的未來就在於此。

2、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極

眾所周知,我國的對外開放是有次序和有梯度的,也就是由東向西,先沿海後內地。改革開放以來,產業園區為其所在地區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一直是國家經濟的增長極和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東部騰飛、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直接推動力量,是全國範圍內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國家經濟角度來看,自誕生30多年來,作為中國產業園區主力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GDP屢創新高,對於國家GDP的貢獻度也穩步提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GDP對全國GDP的貢獻

2017年375家兩類國家級園區合共實現GDP18.7萬億元,佔當年全國GDP比重22.5%,超過五分之一,且這個貢獻度已經連續實現五年以上。堪稱國家經濟支柱命脈,中流砥柱。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GDP增速對比

其中,在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2.9萬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0.3萬億元,合計對全國工業生產總值的貢獻度同樣達到20%以上,超過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是中國工業故事的主要發生地之一。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總產值

不僅如此,兩類國家級園區對於國家稅收的貢獻同樣巨大。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上繳稅收15724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17251億元,兩類園區合計繳稅32975億元,佔全國稅收比例達23%。是國家收入的最大貢獻者,直接決定了國家財政的穩定與否。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

從區域經濟的角度來看,國家級開發區同樣是領跑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數據統計,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的經濟總量一般要佔所在城市和區域的30%以上,比如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GDP佔所在城市GDP比重達到50%以上的為8家,30%以上的為22家,比重達到20%以上的為44家。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稅收增速

以此來看,無論是對於國家經濟還是區域經濟,產業園區所發揮的增長極和發動機作用極其明顯。也就是說,園區經濟健康,國家(區域)經濟就健康;產業園區增收,國家(地方)財政就增收。其正相關係十分緊密,但也要認識到,雖然總量上園區經濟依然表現強勁,但在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方面,產業園區確實出現了步入“黃昏”的苗頭,已經到了不得不“刮骨療毒”的階段,對於中國經濟如此重要的產業園區,絕不能步入黃昏。

3、依然是中國創新發展高地

產業園區是我國創新要素最為集聚的地方,大批科研人員在此活動,大量研發經費在此投入,使之成為創新成果誕生最為密集的地方。毫無疑問,以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為代表的產業園區是我國的創新集聚高地。40年來,我國產業園區已經形成了一套創新體系,具備了一定的創新基礎和能力,併成為代表我國參與全球創新競爭和搶佔產業鏈上游的橋頭堡。

一個直觀的數據是,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逐年上升,佔各自園區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0%左右。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都在力爭推進代表上游產業鏈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增長與發展。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兩類國家級園區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

而高新技術產業的最核心競爭力就是創新,顯然,兩類國家級園區是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高地,同時也是創新故事的主要發生地,是我國科技創新的主體之一。

目前,兩類國家級園區都在加大創新要素投入的同時積極調整現有產業結構,對於創新企業、研發經費、科研人員的吸引力度和投入強度也是逐年走高。其中,尤以高新區為最。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顧名思義,其對於高技術創新的追逐和集聚是最重視的。及至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經費投入達到6163.9億元,佔全國企業R&D經費投入比重高達45.1%;國家級高新區R&D人員全時當量達到159萬人年,佔全國R&D人員全時當量總量的39.4%。在資本投入和人才集聚方面是對中國創新投入貢獻最大的部分。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經費投入及佔全國比重

不僅如此,相比於近年來全國企業平均每年不到2%的R&D投入強度(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高新區企業的R&D投入強度一直維持在5%~6%的超高水平,近年來更是突破6%邁入更高水平。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人員全時當量及佔全國比重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國家級高新區聚集了全國最多的創新主體與創新平臺,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逐年遞增,國家級科研機構更是佔據了全國的三分之二。創新成果密度與水平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企業萬人發明專利申請數、授權數和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授權數一直處於逐年遞增狀態,2017年高新區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授權數分別達到28.8萬件和11.2萬件。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投入強度

而且,作為當下天使投資、風險投資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國家級高新區還聚集了近5000家風險投資機構和超過3000家科技金融服務機構,以及全國半數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及增速

由此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一直髮揮著創新集聚高地作用,代表著國內最先進、最前沿的創新能力,並孕育出了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和企業,尤其以互聯網科技、信息科技和電子科技成果頻出。

現如今,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高科、蘇州工業園、廣州經開區、深圳高新區、天津經開區、武漢東湖高新區等一批標杆產業園區已經成長為具備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創新平臺,並孕育出了諸如華為、百度等世界級優秀企業。

但同時也要清醒的認識到,標杆園區和企業的亮眼掩蓋不了園區經濟整體的創新問題,那就是雖然在國內產業園區是創新高地,但放眼世界,中國的創新競爭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在製造業方面。

4、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主戰場

在成為經濟增長極和創新集聚高地之前,產業園區最初的任務是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發展外向型經濟,是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區,及至今日依然是對外開放的最前沿。隨著產業園區的不斷髮展,更伴隨著其不斷成長集聚能力和資源配置能力,國家在政策面一直賦予其更加主動和靈活的體制機制和改革試點。出口加工區、綜合保稅區、自由貿易區等等,中國一直在主動探索更加全球化和市場化的貿易機制和開放體系。

作為產業園區主力軍的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在進出口貿易和對外開放方面一直處於引領地位。從數據上看,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出口總額31583億元,創匯4677.7億美元,佔全國出口總額的20.6%;156家國家級高新區出口總額32278億元,創匯4780.7億美元,佔全國出口總額的21.1%。兩類國家級園區合計佔全國出口總額超過4成,是國家出口創匯的主力。

"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文丨於一洋(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產業園區是伴隨著全球產業革命的不斷推進而誕生、發展。是空間組織形態與產業組織形態在特定區域的聚合。改革開放40年,以深圳的蛇口工業園為起點,中國的產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堪稱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最大貢獻者,也是直接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2018年2月版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顯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共有55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6家(加上2018年新增12家,2018年末數量為168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35家(包括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邊境經濟合作區19家;其他類型開發區23家。

如此龐大的產業園區體系和其承載的工業、製造業等一系列主要產業直接關乎中國經濟的命脈,40年來的經濟貢獻舉足輕重,一直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極、創新集聚高地和對外開放前沿。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園區經濟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雖然轉型壓力和需求越來越強烈,但中國的園區經濟還沒有也不能步入黃昏,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1、站在新十字路口的中國園區

縱觀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在我們看來可以分為5個階段,即1979-1991年的初始培育期、1992-2002年的高速擴張期、2003-2009年的整頓調整期、2009-2013年的穩定發展期、2014年至今的轉型升級期。

在我們看來,這5個階段中有3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1984年9月,中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1988年5月,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也就是後來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至此,中國產業園區的兩大主力相繼誕生,園區發展進入高速擴張的快車道;及至今日,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16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佔據了中國產業園區數量的半數以上。

最後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此意見為代表,中國的產業園區進入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體現的是國家經濟、社會和產業的深刻變革。

在新常態、新形勢、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產業園區以其自身貢獻,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依然發揮著改革開放排頭兵的重要作用,且無可替代。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產業園區已經處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發展動能轉變和產城融合為產業園區的發展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08-2018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數量變動

可以說,創新驅動和產城融合是當前產業園區面臨的最重要的發展改革任務,這裡麵包括產業迭代、城市更新、社會治理、招商引資、管理體制等一些改革方向,應以更大的決心和毅力,以更大力度和根本性的改革推行開發區轉型升級,中國園區經濟的未來就在於此。

2、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極

眾所周知,我國的對外開放是有次序和有梯度的,也就是由東向西,先沿海後內地。改革開放以來,產業園區為其所在地區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一直是國家經濟的增長極和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東部騰飛、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直接推動力量,是全國範圍內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國家經濟角度來看,自誕生30多年來,作為中國產業園區主力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GDP屢創新高,對於國家GDP的貢獻度也穩步提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GDP對全國GDP的貢獻

2017年375家兩類國家級園區合共實現GDP18.7萬億元,佔當年全國GDP比重22.5%,超過五分之一,且這個貢獻度已經連續實現五年以上。堪稱國家經濟支柱命脈,中流砥柱。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GDP增速對比

其中,在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2.9萬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0.3萬億元,合計對全國工業生產總值的貢獻度同樣達到20%以上,超過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是中國工業故事的主要發生地之一。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總產值

不僅如此,兩類國家級園區對於國家稅收的貢獻同樣巨大。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上繳稅收15724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17251億元,兩類園區合計繳稅32975億元,佔全國稅收比例達23%。是國家收入的最大貢獻者,直接決定了國家財政的穩定與否。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

從區域經濟的角度來看,國家級開發區同樣是領跑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數據統計,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的經濟總量一般要佔所在城市和區域的30%以上,比如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GDP佔所在城市GDP比重達到50%以上的為8家,30%以上的為22家,比重達到20%以上的為44家。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稅收增速

以此來看,無論是對於國家經濟還是區域經濟,產業園區所發揮的增長極和發動機作用極其明顯。也就是說,園區經濟健康,國家(區域)經濟就健康;產業園區增收,國家(地方)財政就增收。其正相關係十分緊密,但也要認識到,雖然總量上園區經濟依然表現強勁,但在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方面,產業園區確實出現了步入“黃昏”的苗頭,已經到了不得不“刮骨療毒”的階段,對於中國經濟如此重要的產業園區,絕不能步入黃昏。

3、依然是中國創新發展高地

產業園區是我國創新要素最為集聚的地方,大批科研人員在此活動,大量研發經費在此投入,使之成為創新成果誕生最為密集的地方。毫無疑問,以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為代表的產業園區是我國的創新集聚高地。40年來,我國產業園區已經形成了一套創新體系,具備了一定的創新基礎和能力,併成為代表我國參與全球創新競爭和搶佔產業鏈上游的橋頭堡。

一個直觀的數據是,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逐年上升,佔各自園區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0%左右。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都在力爭推進代表上游產業鏈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增長與發展。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兩類國家級園區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

而高新技術產業的最核心競爭力就是創新,顯然,兩類國家級園區是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高地,同時也是創新故事的主要發生地,是我國科技創新的主體之一。

目前,兩類國家級園區都在加大創新要素投入的同時積極調整現有產業結構,對於創新企業、研發經費、科研人員的吸引力度和投入強度也是逐年走高。其中,尤以高新區為最。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顧名思義,其對於高技術創新的追逐和集聚是最重視的。及至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經費投入達到6163.9億元,佔全國企業R&D經費投入比重高達45.1%;國家級高新區R&D人員全時當量達到159萬人年,佔全國R&D人員全時當量總量的39.4%。在資本投入和人才集聚方面是對中國創新投入貢獻最大的部分。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經費投入及佔全國比重

不僅如此,相比於近年來全國企業平均每年不到2%的R&D投入強度(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高新區企業的R&D投入強度一直維持在5%~6%的超高水平,近年來更是突破6%邁入更高水平。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人員全時當量及佔全國比重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國家級高新區聚集了全國最多的創新主體與創新平臺,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逐年遞增,國家級科研機構更是佔據了全國的三分之二。創新成果密度與水平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企業萬人發明專利申請數、授權數和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授權數一直處於逐年遞增狀態,2017年高新區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授權數分別達到28.8萬件和11.2萬件。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投入強度

而且,作為當下天使投資、風險投資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國家級高新區還聚集了近5000家風險投資機構和超過3000家科技金融服務機構,以及全國半數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及增速

由此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一直髮揮著創新集聚高地作用,代表著國內最先進、最前沿的創新能力,並孕育出了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和企業,尤其以互聯網科技、信息科技和電子科技成果頻出。

現如今,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高科、蘇州工業園、廣州經開區、深圳高新區、天津經開區、武漢東湖高新區等一批標杆產業園區已經成長為具備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創新平臺,並孕育出了諸如華為、百度等世界級優秀企業。

但同時也要清醒的認識到,標杆園區和企業的亮眼掩蓋不了園區經濟整體的創新問題,那就是雖然在國內產業園區是創新高地,但放眼世界,中國的創新競爭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在製造業方面。

4、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主戰場

在成為經濟增長極和創新集聚高地之前,產業園區最初的任務是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發展外向型經濟,是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區,及至今日依然是對外開放的最前沿。隨著產業園區的不斷髮展,更伴隨著其不斷成長集聚能力和資源配置能力,國家在政策面一直賦予其更加主動和靈活的體制機制和改革試點。出口加工區、綜合保稅區、自由貿易區等等,中國一直在主動探索更加全球化和市場化的貿易機制和開放體系。

作為產業園區主力軍的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在進出口貿易和對外開放方面一直處於引領地位。從數據上看,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出口總額31583億元,創匯4677.7億美元,佔全國出口總額的20.6%;156家國家級高新區出口總額32278億元,創匯4780.7億美元,佔全國出口總額的21.1%。兩類國家級園區合計佔全國出口總額超過4成,是國家出口創匯的主力。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兩類國家級園區出口額及佔全國比重

不僅如此,兩類國家級園區在利用外資方面保持相對高水平。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實際利用外資556.6億美元,佔全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42.8%;156家國家級高新區實際利用外資480.2億美元,佔全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36.9%。兩類國家級園區合計利用外資佔全國總額的8成,外向特徵極其明顯,很好的發揮了對外開放的前沿窗口作用。

"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文丨於一洋(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產業園區是伴隨著全球產業革命的不斷推進而誕生、發展。是空間組織形態與產業組織形態在特定區域的聚合。改革開放40年,以深圳的蛇口工業園為起點,中國的產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堪稱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最大貢獻者,也是直接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2018年2月版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顯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共有55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6家(加上2018年新增12家,2018年末數量為168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35家(包括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邊境經濟合作區19家;其他類型開發區23家。

如此龐大的產業園區體系和其承載的工業、製造業等一系列主要產業直接關乎中國經濟的命脈,40年來的經濟貢獻舉足輕重,一直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極、創新集聚高地和對外開放前沿。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園區經濟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雖然轉型壓力和需求越來越強烈,但中國的園區經濟還沒有也不能步入黃昏,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1、站在新十字路口的中國園區

縱觀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在我們看來可以分為5個階段,即1979-1991年的初始培育期、1992-2002年的高速擴張期、2003-2009年的整頓調整期、2009-2013年的穩定發展期、2014年至今的轉型升級期。

在我們看來,這5個階段中有3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1984年9月,中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1988年5月,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也就是後來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至此,中國產業園區的兩大主力相繼誕生,園區發展進入高速擴張的快車道;及至今日,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16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佔據了中國產業園區數量的半數以上。

最後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此意見為代表,中國的產業園區進入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體現的是國家經濟、社會和產業的深刻變革。

在新常態、新形勢、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產業園區以其自身貢獻,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依然發揮著改革開放排頭兵的重要作用,且無可替代。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產業園區已經處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發展動能轉變和產城融合為產業園區的發展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08-2018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數量變動

可以說,創新驅動和產城融合是當前產業園區面臨的最重要的發展改革任務,這裡麵包括產業迭代、城市更新、社會治理、招商引資、管理體制等一些改革方向,應以更大的決心和毅力,以更大力度和根本性的改革推行開發區轉型升級,中國園區經濟的未來就在於此。

2、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極

眾所周知,我國的對外開放是有次序和有梯度的,也就是由東向西,先沿海後內地。改革開放以來,產業園區為其所在地區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一直是國家經濟的增長極和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東部騰飛、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直接推動力量,是全國範圍內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國家經濟角度來看,自誕生30多年來,作為中國產業園區主力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GDP屢創新高,對於國家GDP的貢獻度也穩步提升。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GDP對全國GDP的貢獻

2017年375家兩類國家級園區合共實現GDP18.7萬億元,佔當年全國GDP比重22.5%,超過五分之一,且這個貢獻度已經連續實現五年以上。堪稱國家經濟支柱命脈,中流砥柱。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GDP增速對比

其中,在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2.9萬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0.3萬億元,合計對全國工業生產總值的貢獻度同樣達到20%以上,超過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是中國工業故事的主要發生地之一。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總產值

不僅如此,兩類國家級園區對於國家稅收的貢獻同樣巨大。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上繳稅收15724億元,156家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17251億元,兩類園區合計繳稅32975億元,佔全國稅收比例達23%。是國家收入的最大貢獻者,直接決定了國家財政的穩定與否。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上繳稅收

從區域經濟的角度來看,國家級開發區同樣是領跑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數據統計,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的經濟總量一般要佔所在城市和區域的30%以上,比如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GDP佔所在城市GDP比重達到50%以上的為8家,30%以上的為22家,比重達到20%以上的為44家。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與國家級高新區稅收增速

以此來看,無論是對於國家經濟還是區域經濟,產業園區所發揮的增長極和發動機作用極其明顯。也就是說,園區經濟健康,國家(區域)經濟就健康;產業園區增收,國家(地方)財政就增收。其正相關係十分緊密,但也要認識到,雖然總量上園區經濟依然表現強勁,但在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方面,產業園區確實出現了步入“黃昏”的苗頭,已經到了不得不“刮骨療毒”的階段,對於中國經濟如此重要的產業園區,絕不能步入黃昏。

3、依然是中國創新發展高地

產業園區是我國創新要素最為集聚的地方,大批科研人員在此活動,大量研發經費在此投入,使之成為創新成果誕生最為密集的地方。毫無疑問,以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為代表的產業園區是我國的創新集聚高地。40年來,我國產業園區已經形成了一套創新體系,具備了一定的創新基礎和能力,併成為代表我國參與全球創新競爭和搶佔產業鏈上游的橋頭堡。

一個直觀的數據是,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逐年上升,佔各自園區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0%左右。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都在力爭推進代表上游產業鏈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增長與發展。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兩類國家級園區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

而高新技術產業的最核心競爭力就是創新,顯然,兩類國家級園區是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高地,同時也是創新故事的主要發生地,是我國科技創新的主體之一。

目前,兩類國家級園區都在加大創新要素投入的同時積極調整現有產業結構,對於創新企業、研發經費、科研人員的吸引力度和投入強度也是逐年走高。其中,尤以高新區為最。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顧名思義,其對於高技術創新的追逐和集聚是最重視的。及至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經費投入達到6163.9億元,佔全國企業R&D經費投入比重高達45.1%;國家級高新區R&D人員全時當量達到159萬人年,佔全國R&D人員全時當量總量的39.4%。在資本投入和人才集聚方面是對中國創新投入貢獻最大的部分。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經費投入及佔全國比重

不僅如此,相比於近年來全國企業平均每年不到2%的R&D投入強度(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高新區企業的R&D投入強度一直維持在5%~6%的超高水平,近年來更是突破6%邁入更高水平。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人員全時當量及佔全國比重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國家級高新區聚集了全國最多的創新主體與創新平臺,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逐年遞增,國家級科研機構更是佔據了全國的三分之二。創新成果密度與水平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企業萬人發明專利申請數、授權數和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授權數一直處於逐年遞增狀態,2017年高新區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授權數分別達到28.8萬件和11.2萬件。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企業R&D投入強度

而且,作為當下天使投資、風險投資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國家級高新區還聚集了近5000家風險投資機構和超過3000家科技金融服務機構,以及全國半數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及增速

由此可以看出,兩類國家級園區一直髮揮著創新集聚高地作用,代表著國內最先進、最前沿的創新能力,並孕育出了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和企業,尤其以互聯網科技、信息科技和電子科技成果頻出。

現如今,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高科、蘇州工業園、廣州經開區、深圳高新區、天津經開區、武漢東湖高新區等一批標杆產業園區已經成長為具備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創新平臺,並孕育出了諸如華為、百度等世界級優秀企業。

但同時也要清醒的認識到,標杆園區和企業的亮眼掩蓋不了園區經濟整體的創新問題,那就是雖然在國內產業園區是創新高地,但放眼世界,中國的創新競爭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在製造業方面。

4、依然是中國改革開放主戰場

在成為經濟增長極和創新集聚高地之前,產業園區最初的任務是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發展外向型經濟,是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區,及至今日依然是對外開放的最前沿。隨著產業園區的不斷髮展,更伴隨著其不斷成長集聚能力和資源配置能力,國家在政策面一直賦予其更加主動和靈活的體制機制和改革試點。出口加工區、綜合保稅區、自由貿易區等等,中國一直在主動探索更加全球化和市場化的貿易機制和開放體系。

作為產業園區主力軍的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在進出口貿易和對外開放方面一直處於引領地位。從數據上看,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出口總額31583億元,創匯4677.7億美元,佔全國出口總額的20.6%;156家國家級高新區出口總額32278億元,創匯4780.7億美元,佔全國出口總額的21.1%。兩類國家級園區合計佔全國出口總額超過4成,是國家出口創匯的主力。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兩類國家級園區出口額及佔全國比重

不僅如此,兩類國家級園區在利用外資方面保持相對高水平。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實際利用外資556.6億美元,佔全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42.8%;156家國家級高新區實際利用外資480.2億美元,佔全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36.9%。兩類國家級園區合計利用外資佔全國總額的8成,外向特徵極其明顯,很好的發揮了對外開放的前沿窗口作用。

方塘大講堂丨於一洋:園區經濟與中國轉型

2013-2017年兩類國家級園區實際利用外資及佔全國比重

但從現實來看,由於中美貿易摩擦等外部環境,包括兩類國家級園區在內的全國出口和外資使用都面臨挑戰和不確定性,唯一能確定的是中美貿易摩擦具備長期性和結構性。這也是近年來無論是對外出口還是使用外資都呈現波動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基於此,中國應保持改革定力,依託“一帶一路”以更大力度推動產業園區“走出去”,發揮更積極的對外開放前沿作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