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爆火的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原來出自於這家制作團隊!

“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鄉。”

最近,騰訊視頻上線的一部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十分值得業內的關注。這部紀錄片打破了人們對紀錄片時長偏長、內容追求宏大敘事的固有認知,僅有5分鐘左右,且其中穿插有各種花字,極具互聯網氣質。而令人意外的是,這樣一檔網感十足的紀錄片,竟然出自於一家傳統媒體平臺——海峽衛視。

《早餐中國》一檔網感十足的人文紀錄片

自上線以來,《早餐中國》這部紀錄片的豆瓣評分已經達到7.8分,播放量破億,並且吸引了大批網友的討論,這樣的成績在紀錄片領域已經算是較為亮眼。它緣何能夠獲得如此成績,在筆者看來,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傳播內容上的共情。《早餐中國》每期聚焦於城市小巷中的一家普通小店,在這些小店,看不到花樣繁多的菜式,也聽不到賣力討巧的叫賣,小店的主人們只是幾十年如一日地默默用最新鮮的食材,為食客們提供豬血湯、水煎包、油茶麻花等極為單一的小吃,而就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食物,卻足以撩動每位食客的心。比如這家坐落在市場旁的煎包店,食客們眼巴巴地端著盤子、袋子等著剛出鍋的水煎包這樣的戲碼,每天都會在這裡上演一遍。但就是這樣的畫面,想必是每個人目前或曾經擁有過的經歷。

最近爆火的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原來出自於這家制作團隊!

早餐,雖然人們所花時間最短,卻是最具有儀式感的一餐,因為它是每天新開始的一個標誌。食客們對於心儀早餐的執著,也讓觀眾從紀錄片中找尋到自己的影子。而以美食為基點對當地人文風貌的刻畫,更是讓在外漂泊的人們從這些熟知的家鄉美食中找尋到一絲情感的慰藉。“國人骨子有早餐的情節和對故鄉早餐的懷念,我們的作品不過將其激發了出來”,總導演王聖志曾在採訪中表示。

其次,是傳播形式上的流行化。《早餐中國》自稱為“美食短紀錄片”,每集僅有5分鐘左右,就講三件事,小店日常、店主閒暇日常和店主每日必播的一首歌,十分短小精悍,恰恰切中當下短視頻日趨火熱的市場動向。此外,《早餐中國》的包裝也大量使用了短視頻的製作手法,十分符合當下年輕態的傳播理念。在紀錄片中,可以看到大量畫風可愛、語言俏皮的花字,再配合上歡脫的背景音樂,令這部原本以為更講究正經嚴肅的紀錄片走上了“放飛自我”的不歸路,讓人口水直流也想一口氣看上個10集。

最近爆火的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原來出自於這家制作團隊!

再次,是製作團隊的考究。據悉,《早餐中國》的製作團隊主要以90後為主,年輕、學習能力強,且對互聯網持有極為包容的態度。為了能夠找尋全國最具特色、最接地氣的早餐店,製作團隊成員利用三個月的時間進行資料收集和摸底,並通過大量資料的閱讀,以及大眾點評、論壇、微博等網絡渠道確立了初步拍攝目標;在達到拍攝地後,再通過踩點、在地人推薦等方式,確定最終拍攝點。而在播出過程中,製作團隊還會密切跟蹤網友對紀錄片的各種意見和建議,並且根據反饋實時調整後續內容。從這些細節,足以見得製作團隊的用心。

最近爆火的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原來出自於這家制作團隊!

主題內容的“接地氣”、傳播形式的新穎再加上製作團隊百分百的認真勁兒,令《早餐中國》得以迅速吸引大眾的眼球,成為繼《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人生一串》等紀錄片後,又一檔不容忽視的佳作。

秉持臺網融合理念 積極探索短視頻領域

這樣一部“網生範兒”十足的紀錄片《早餐中國》,卻並非由新媒體團隊操盤,而是由海峽衛視與騰訊視頻共同合作,製作團隊來自海峽衛視。原本,對於家鄉非福建省的人們來說,海峽衛視是非常陌生的存在。而這次海峽衛視能夠通過《早餐中國》讓更多人認識到這個傳統媒體,其實也源於自身近年來始終秉持臺網融合理念,對短視頻領域的不斷探索。

第一,是製作理念的革新。海峽衛視的製作團隊拋開傳統媒體的思想束縛,始終把內容如何適合在網絡上傳播銘記於心,令內容的網感越來越強,大大提高了內容在互聯網上的傳播度。此外,在節目上線後,製作團隊也十分注重大眾在互聯網平臺上的意見和建議,實時與網友互動,甚至從網友的反饋中,調整節目內容甚至是啟發出新的節目模式、製作方向。

據瞭解,海峽衛視《早餐中國》製作團隊之前做的都是傳統綜藝、紀錄片,但為了讓這部紀錄片能夠適合移動端觀看,團隊在創作初期就積極思考如何更好地滿足互聯網用戶的娛樂體驗,摒棄了傳統節目中恢宏大氣的空鏡鏡頭,而是更加關注小細節的抓捕,比如人們吃到美食的表情、店主料理美食的動作等,力求在極短的時間內觸動觀眾的興奮點。

最近爆火的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原來出自於這家制作團隊!

第二,是傳播形式的革新。自2016年起,海峽衛視就開始思考新形勢下的轉型,以精品內容為首要宗旨,走媒體融合傳播之路。目前,海峽衛視依託“立足福建,橫跨兩岸”的辦臺宗旨,已經推出《發現最美海峽》《人間有味》《我們不一young》等多檔聚焦於兩岸人文風情、獨具特色的短視頻節目,且獲得了較為亮眼的成績。

海峽衛視總監洪雷表示,如今,很多人說海峽衛視的節目越來越不像傳統媒體制作出來的,說明我們的轉型已經初見成效。眼下,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巨大挑戰,海峽衛視的團隊一直在思考如何走出困境,把挑戰轉化機遇。我們要主動走出舒適圈,瞭解受眾的想法,從他們的習慣出發,改變我們的製作思路,拓展我們的傳播理念。一步步摸索下來,現在海峽衛視已經有了新的生長空間。

而為了聚合平臺內部生產的精品短視頻內容,海峽衛視還特意打造出國內主流媒體的首個MCN平臺“湯圓視頻”, 從視野、態度、故事、狀態、觀念等多個維度,通過貼近生活的影像記錄,與兩岸青年形成情感共鳴。比如,今年春節期間曾經在微博上大火的《我和我的祖國》廈門鼓浪嶼快閃視頻,就引發了全球華人對祖國的思念之情。目前,湯圓視頻已經在超過15個大陸平臺和2個海外平臺進行同步傳播,推出#湯圓看臺灣#、#湯圓看大陸#、#別鬧了臺妹#等多個主題的自制短視頻,年度分發視頻量可達2000條,每年自制短視頻達到300多條。

最近爆火的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原來出自於這家制作團隊!

由此看來,實際上《早餐中國》的火熱並非是“歪打正著”。隨著海峽衛視這幾年在短視頻領域的不斷試水,平臺也逐漸在該領域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發展脈絡,為《早餐中國》這別具一格的短視頻紀錄片獲得好口碑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堅持內容精品化道路 傳遞向上價值觀

除了傳播形式跟隨時代變化之外,以《早餐中國》為代表的節目之所以能夠獲得大眾的青睞,最重要的還是要歸功於海峽衛視對內容精品化道路的堅持,以及對內容背後價值觀和人文情懷的重視,讓優質內容能夠與大眾形成精神共振。

正如海峽衛視總監洪雷所說,“所謂的精品內容在我看來,要接地氣、有煙火氣,要立足本土文化,本土資源是我們最大的優勢;然後,節目的切口要小,但所呈現的生活要足夠澎湃而鮮活,有人情味的內容才能打動人、感染人,才能有生命力,傳播才有了根基和可能。”

比如,《早餐中國》就是通過真實呈現地道的傳統美食以及不同城市的人文風貌,喚起在外打拼的人們對家鄉的溫暖回憶,從而與紀錄片中所展現的點滴細節形成情感聯結。不僅如此,這部紀錄片也通過細微記錄早餐店中的人生百態,傳遞出極具特色的東方“早餐哲學”:放下電話專注美食,是對繁忙生活下保持平和內心的一種堅守;不辭辛苦只為吃到最心愛的食物,是對生活永懷激情的一種追求;而老食客帶著自己的子孫來共享美食,更是直擊東方美食的核心,以味傳情。

最近爆火的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原來出自於這家制作團隊!

如今,海峽衛視已經建立起戶外真人秀團隊、人文紀錄片團隊、臺海資訊直播團隊、大型演出團隊、美食綜藝團隊等多個專業團隊,製作出以《今日海峽》為代表的優質臺海資訊節目,《味之謎》《青春最強音》等多檔年輕化的特色綜藝節目,以及《天下媽祖》《絲路百工》《福建茶文化》《人間有味》等獨具地域特色的系列紀錄片,而這些精品內容其實都有一個極為明顯的共性,即以小細節彰顯其背後所蘊藏的濃厚情感。

堅持內容精品化的製作宗旨、秉持臺網融合理念積極探索短視頻領域,兩架馬車的雙重驅動讓海峽衛視獲得了“出圈”機會。隨著互聯網視頻平臺的崛起,電視臺依託自身強大的內容生產能力和公信力,與互聯網各取所長進行融媒體傳播,已經逐漸成為趨勢。未來,海峽衛視還將以何種方式通過融媒體傳播將自己的地緣資源和製作實力轉化為獨特優勢,值得我們繼續關注。

——THE END ——

作者|彭侃 胡鈺鑫

編輯|胡鈺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