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吉利5月銷量跌破10萬,我卻從中看到了吉利的希望

啥,吉利月銷都跌破10萬了?!吉利可是全村的希望,連它都扛不住了嗎?

6月10日,吉利5月銷量發佈僅90339輛,跌破10萬,輿論一片譁然,一時一些質疑的聲音出來,而我卻從中看到了吉利的未來和希望,至於為何,且聽我慢慢道來。

車市寒冬凜冽,吉利的市佔率卻穩步提升。雖然吉利銷量也出現一定下滑,但顯然還是跑贏大市的,仍然是穩穩的中國汽車品牌的第一,2017年吉利整體車市的市場份額5.07%,2018年提升至6.3%,2019年1-4月已進一步提升至6.7%。我們都知道合資品牌車型價格不斷下探,這幾個月包括吉利在內的自主品牌市佔率連創新低,4月已跌至37%左右。在與合資品牌的正面對壘中取得這樣的成績,才會明白吉利取得這個銷量成績的不易和意義。

號外,吉利5月銷量跌破10萬,我卻從中看到了吉利的希望

我們知道2018年新產品的爆發讓吉利銷量有了很高的基數,但任何產品的銷量都不會一路衝高,整體車市不景氣背景下,迴歸和調整也是常態。

講個大家都熟知的故事,甲、乙兩名登山者原本都穿著厚重的登山靴,走到一個平緩的山坡時,與一隻飢餓的大老虎不期而遇。甲立即脫掉登山靴,換上輕便的旅遊鞋。乙譏笑說:"這會兒換鞋還有什麼用呢?難道你能跑贏老虎?"甲答道:"當前重要的不是跑贏老虎,我只要能跑贏你就行了。"車市凜冬下,馬太效應會加劇,市場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跑贏大市就贏了。

我看到了吉利的戰略定力和格局。車市熱潮中,比拼的速度和發力,而在車市寒冬中,則是比拼的穩度和定力。車市寒潮下,大家變著法子讓銷量數據變得更好看,對於千餘家經銷商、年銷150萬輛的吉利而言,要讓銷量數據變得好看很容易,給經銷商繼續壓庫就可以,每個經銷商多壓幾輛,就可以輕鬆突破10萬輛,而不會引起行業諸多的質疑。

號外,吉利5月銷量跌破10萬,我卻從中看到了吉利的希望

這其實是吉利對整個體系、發展步伐、健康程度的審視和思考。吉利的這種主動剋制在2018年下半年就早已露端倪。正如吉利副總裁、吉利國內銷售公司總經理林傑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的,增速是由基數決定的,吉利現在要做的還是鞏固規模,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關注經營質量,不以銷量作唯一考核目標,以市佔率論英雄,更注重體系與經銷商夥伴的健康發展。在保持一定的銷量規模與健康度上,保證體系的健康和全價值鏈合作伙伴的可持續發展,保持發展的後勁。

號外,吉利5月銷量跌破10萬,我卻從中看到了吉利的希望

這個其實也有先例,去年12月吉利的外報銷量只有10萬左右,而真實的上牌終端零售量近15萬輛,換句話說,吉利汽車12月份真實的終端銷量超過14.5萬輛,卻主動踩剎車沒有完成年度目標。不過這也意味著,吉利汽車不僅沒在12月壓庫,還大大減輕了經銷商的壓力。同理,此次吉利5月外報銷量下滑,其實也是在當前國五、國六切換期,吉利主動幫助經銷商減負去庫存,輕裝上陣。正如吉利銷量公告中所言,吉利5月銷量下滑是持續降低經銷商總庫存所致。

在大家沖銷量和業績的時候,主動剋制其實很考驗企業掌舵人的理性、智慧以及格局。所謂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對於吉利這樣每年數百萬銷量的航空母艦而言,企業和掌舵人的理性和格局尤為關鍵:企業的戰略定力比一時策略更重要,企業長遠發展比一時銷量更重要。

我看到了吉利產品結構的變化和品牌的提升。大家都看到每月的整體銷量,這只是其一,另一個重要的大家沒有看到,就是銷售的產品結構變化。我們注意到,5月份,吉利的幾款最新推出的3.0代產品都取得不錯的銷量成績:高動力智慧SUV繽越上市未滿一年,月銷連續破萬,4月更是直接排在第六位、擠入SUV市場第一陣營;吉利首款MPV嘉際3月份上市以來連續進入MPV市場的銷量前十榜單,而且排名穩步提升;領克03維持在3000輛以上,吉利品牌CMA架構下首款SUV星越5月上市即熱銷,2019輛限量版5分鐘被搶購完,13.58-21.68萬元的價格也突破了自主品牌SUV的價格天花板。

號外,吉利5月銷量跌破10萬,我卻從中看到了吉利的希望

目前看,吉利銷量下滑主要是因為一些處於產品生命中後期的產品,而這些產品也將迎來全新升級。據悉,吉利今年將有10款改款產品,包括外觀內飾、配置動力都將全面新生。

據統計,2018年吉利汽車8-15萬元售價車型的銷量佔比達到61%以上,其中,10-15萬銷量佔比超30%;由於博瑞GE、領克01等高端車型推出,15-25萬元銷量佔比達6.4%。我們可以預見,隨著嘉際、星越等產品的推出及熱銷,吉利的產品銷售結構將繼續向上,實質性打入合資車的價格區間。作為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突破的標杆,吉利汽車已開始與主流合資品牌展開正面競爭,而且是合資車型價格不斷大幅下探的前提下。

我們都知道,國六的提前施行、合資股比的放開等,更有利於合資品牌的發展。在車市低迷時期,走上坡路不易,走中國品牌的上坡路更不易,在合資車都堅持不住走下坡路的時候尤為不易,吉利顯然選擇了最難走的那條。吉利如今已形成六大全球技術研發中心和六大全球造型設計中心,研發人員超過2萬名,投入200多億元聯合沃爾沃推出了世界級C位架構CMA,形成CMA、BMA、SPA 及新一代電動車架構PMA四大架構模塊,並推進全球精品車戰略和全新品牌戰略升級,以技術、品牌、融合發展的定力,為中國品牌不斷注入信心,也為中國的汽車品牌和工業未來指明瞭正確的方向:可以不要一時的銷量,技術和品牌才是決定車企生死成敗的未來關鍵。

號外,吉利5月銷量跌破10萬,我卻從中看到了吉利的希望

車市和中國汽車品牌正迎來至暗時刻,在這種環境下,看清和堅持正確的方向殊為不易,市場沒有永遠的常勝將軍,市場的浮動和調整都在所難免,但最終的勝出者一定是走得最穩和走在正確道路上的那個,我在月銷跌破10萬的吉利身上看到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希望,對於這樣的孤膽英雄,唯有敬意和祝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