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工作室真的是個賺錢的事嗎

健身市場風起雲湧,健身俱樂部、私教工作室,到共享健身,伴隨概念的炒新,不斷湧現更多新鮮形式,到底哪種方式最好,每個人說法不一,今天小編分享一篇我們的中國好教練自己的真實體會,從一枚教練到一個工作室運營者的心路歷程

我國健身行業是一個朝陽產業,但也正如一個初生的嬰兒,需要呵護和倍加關心。在到處充滿誘惑和浮躁的商業環境中,其實已經越來越履步維艱。大家看到掙錢的機會,一擁而上,各家雷同,追求快速變現,卻對產品和服務的的品質沒那麼上心。隨著市場同質化競爭惡化,前景猶如迷霧般看不清楚。

健身工作室真的是個賺錢的事嗎

記得2007年在北京剛入行時行業的大佬們說健身行業在洗牌,之前在三四線城市感覺不太到健身行業的風向。什麼是洗牌也沒弄明白,唯一記得是當時健身房經營狀態不好,也可能有2008年初股票市場不景氣的原因。

健身工作室真的是個賺錢的事嗎

記得當時我在北京的一個連鎖健身房,這個健身房規模很大,發展勢頭很猛,記得經理每次開會都會慷慨陳詞,我們要開多少分店,哪裡哪裡又開了新店,一幅欣欣向榮的畫面。那時在聚會上我還和他爭論過,我當時認為這種以開店養店的方式不可取。以預售的形式來集資,然後低價出售年卡,在整個健身行業掀起一場價格戰。最終這個當時北京紅極一時的連鎖健身房在2010年一夜之間縮水了,到現在快淡出健身市場了。

健身工作室真的是個賺錢的事嗎

為什麼提到這些陳年舊事呢,因為我對當下流行的健身工作室的現狀很擔心。大家又一味的模仿"以店養店"的模式在做,這也許就是市場。所有人都覺得工作室大有可為,是一個門檻低的賺錢方式。相較於"以店養店"的模式,我卻更願意給工作室一個"私房菜"的定位。

什麼是私房菜autumn

度娘曰: 私密炮製,無宗無派 。其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源於清末,指的是在很私密的自家廚房裡炮製出來、無宗無派的菜餚。吃私房菜,也就是大家擠在一個類似家的地方吃;另一種說法,從前制製作“細緻”的官府廚子,流落民間的大戶人家,作為家廚,也是他們財富與身份的象徵。

而作為教練大家都知道,每一個教練都有自己的風格,也有不同的機構,有時可能來自相同的機構但絕沒有一樣的兩個教練。教練的從業時間越長對運動的理解也越不同,越有自己的風格,這也就形成了一道道不同的私房菜,這就是 字的體現。

健身工作室真的是個賺錢的事嗎

另外一個特點就在與細緻,這樣的教練一定有細緻的技術和服務,在"私"的基礎上發揮"家"的特點。所以在工作室應該沒有想像大型健身一樣呆板的制度,有的是約定俗稱的規矩,讓大家可以有舒服的環境用,可以有舒服特色的課程上,可以舒服的喝個咖啡聊個天,就是要有一個家的氛圍。

最後關於"菜",菜的好壞就是一個私教的專業水準,這個是連鎖店不能給你的,大型連鎖店的"廚師"有太多的約束,而私房菜的廚師卻不是,他有大把的時間去培訓,去學習,提高自己,因為大家都是這個行業裡喜歡鑽研專業的一部分人。

記得當我還是一個大健身房的教練時,有一個JC(一個我喜歡的國外業內大咖)培訓要去參加,機會難得(因為他來一次中國不容易),結果店裡以影響業績為由不讓去,最後只能以肚子痛為由請假。這樣的事不是隻有我經歷過,大多數在所謂的連鎖店教練都有過。這樣的體制不可能有好"菜"。因為所有的食材和烹飪的方法是固定的,這也是他們的特點和優點。但對於有更高要求的你來說這些"菜"你吃膩了。這些就是私教工作室的優點。

健身工作室真的是個賺錢的事嗎

但是缺點也是值得注意,我們沒有大健身房的制度約束,所以在專業和服務上勢必會參差不齊,最近甚至有氾濫的趨勢,我們的"菜品"開始有差的出現,每一個教練都有一個擁有健身房的夢,都希望有一個可以發揮自己所長的健身房。以前我們大多數人沒法實現,但現在不用了,應為工作室給了大家希望,它的投入門檻相對較低,三五個教練就可以開出來一間。這也是被很多商業頭腦不錯的人看到了商機,覺得大有可為,於是大量的教練和資金進入,當然這也是一個不可逆的市場規律。直接的後果就是"菜品"又重新不被投資人看重,因為這種方式私房菜館投入太高盈利太慢。這樣的工作室怎麼能好?並且要把私房菜開成連鎖店,那你的"私"字又怎麼體現?大家去工作室的初衷可不是去肯德基和麥當勞一樣的地方,如果我們的工作室都成了連鎖了,你又用什麼和他們競爭。你讓幾個只有技術頭腦的教練去和商業模式去競爭,勝敗就不用說了吧。就算你模仿成功了,那你把"家"感覺也弄沒了,我們還剩多少優勢?

另外既然是"私"就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複製的,一個一年經驗的教練和一個十年經驗教練差別還是很大的。我不是說剛入行的教練就差,是我們需要去沉澱,去學習。不然沒有了"私"的菜品,又沒有"家"的舒適,那你的定位是什麼?一個小型連鎖健身房?那消費者為什麼不選擇巨無霸的連鎖店?好比一個"肯德基"和"成都小吃"PK,而這個"成都小吃"的收費還不低於"肯德基"。

健身工作室真的是個賺錢的事嗎

工作室與健身房互為依存 補充

現在的形勢就是這樣,我們的客戶慢慢的有一些對健身的認識了,而我們開工作室的初衷是為了服務對更高要求客戶群體,他們期望你能給他更多的東西。如果你還覺得他們好糊弄那你將一敗塗地。

個人認為大的健身房和工作室沒有太多的競爭,而是相互補充,工作室會彌補健身房的不足,促進健身房發展同時也依賴健身房。

(本文由中國好教練 姚曉龍供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