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寧淮城鐵江蘇段可研報告獲批覆,引發廣泛關注。這條建成後將實現蘇北各市至南京“1.5小時交通圈”的鐵路,無論是對構建全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還是對促進蘇皖沿線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無疑都具有重大意義。

從南沿江城際鐵路動工建設,寧淮、北沿江、滬蘇湖、通蘇嘉甬等力爭年內動工,到連淮揚鎮全線、連徐、滬通一期、鹽通等4條高鐵計劃或力爭2020年建成通車……蘇中、蘇北高鐵網越織越密,含金量越來越足。在構建省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蘇北“高鐵時代”蹄疾步穩、步履鏗鏘。那麼,這對蘇北究竟意味著什麼,需要哪些應對之策?

"

近日,寧淮城鐵江蘇段可研報告獲批覆,引發廣泛關注。這條建成後將實現蘇北各市至南京“1.5小時交通圈”的鐵路,無論是對構建全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還是對促進蘇皖沿線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無疑都具有重大意義。

從南沿江城際鐵路動工建設,寧淮、北沿江、滬蘇湖、通蘇嘉甬等力爭年內動工,到連淮揚鎮全線、連徐、滬通一期、鹽通等4條高鐵計劃或力爭2020年建成通車……蘇中、蘇北高鐵網越織越密,含金量越來越足。在構建省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蘇北“高鐵時代”蹄疾步穩、步履鏗鏘。那麼,這對蘇北究竟意味著什麼,需要哪些應對之策?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南富北荒”,蘇北高鐵“一夢十年”

一直以來,江蘇高鐵呈現出“南富北荒”的局面。在2018年以前,除一條“鄭徐高鐵”,再無其他。反觀蘇南,京滬高鐵、滬寧高鐵、寧杭高鐵、寧安高鐵,江蘇省境內開通運營的高鐵線路五佔其四。不止高鐵,蘇北地區的鐵路也是屈指可數。若從連雲港來南京,要麼擠大巴,要麼坐8個小時的火車。這個時間,南京坐高鐵到北京已實現往返。

蘇北地區鐵路建設為何滯後?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然條件不利。蘇北是著名的黃泛區,河網密佈、地質鬆軟,對鐵路的技術要求較高。再如,既有交通線的影響。蘇北江河交織、運河通暢,多可行舟,自古水路運輸較為發達,修築鐵路被視為“不急之務”,等等。蘇北鐵路稀少的困境,直到改革開放後才逐漸緩解,但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2018年《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2018-2035)》正式公佈,提出了:確保2020年基本建成、2025年全面建成“面向國際、承東啟西、輻射南北、順暢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此後,蘇北鐵路規劃好消息不斷,諸多地級市“地無寸鐵”的局面正在逐步改變。江蘇目前有六條高鐵在建,其中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連淮段,預計今年年底就將建成通車。屆時,蘇北五市之間將實現高鐵互通。

"

近日,寧淮城鐵江蘇段可研報告獲批覆,引發廣泛關注。這條建成後將實現蘇北各市至南京“1.5小時交通圈”的鐵路,無論是對構建全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還是對促進蘇皖沿線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無疑都具有重大意義。

從南沿江城際鐵路動工建設,寧淮、北沿江、滬蘇湖、通蘇嘉甬等力爭年內動工,到連淮揚鎮全線、連徐、滬通一期、鹽通等4條高鐵計劃或力爭2020年建成通車……蘇中、蘇北高鐵網越織越密,含金量越來越足。在構建省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蘇北“高鐵時代”蹄疾步穩、步履鏗鏘。那麼,這對蘇北究竟意味著什麼,需要哪些應對之策?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南富北荒”,蘇北高鐵“一夢十年”

一直以來,江蘇高鐵呈現出“南富北荒”的局面。在2018年以前,除一條“鄭徐高鐵”,再無其他。反觀蘇南,京滬高鐵、滬寧高鐵、寧杭高鐵、寧安高鐵,江蘇省境內開通運營的高鐵線路五佔其四。不止高鐵,蘇北地區的鐵路也是屈指可數。若從連雲港來南京,要麼擠大巴,要麼坐8個小時的火車。這個時間,南京坐高鐵到北京已實現往返。

蘇北地區鐵路建設為何滯後?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然條件不利。蘇北是著名的黃泛區,河網密佈、地質鬆軟,對鐵路的技術要求較高。再如,既有交通線的影響。蘇北江河交織、運河通暢,多可行舟,自古水路運輸較為發達,修築鐵路被視為“不急之務”,等等。蘇北鐵路稀少的困境,直到改革開放後才逐漸緩解,但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2018年《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2018-2035)》正式公佈,提出了:確保2020年基本建成、2025年全面建成“面向國際、承東啟西、輻射南北、順暢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此後,蘇北鐵路規劃好消息不斷,諸多地級市“地無寸鐵”的局面正在逐步改變。江蘇目前有六條高鐵在建,其中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連淮段,預計今年年底就將建成通車。屆時,蘇北五市之間將實現高鐵互通。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連淮揚鎮是我們的脊樑骨,徐宿淮鹽是我們的金腰帶”,這個形象的比喻,道出了江蘇新一輪鐵路發展的重點,也充分反映了蘇北人民對高鐵建設的強烈需求。隨著寧淮城際鐵路這又一“關鍵棋”落子,“千里江蘇一日還”的出行方式必將更為便利,高鐵朋友圈裡蘇北不再孤單。

“要致富先修路”,新時代有新內涵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對一座城市乃至一片區域的經濟帶動作用,可謂有目共睹。講一個故事,1993年張家港修建了江蘇省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張楊公路。當時,人們紛紛認為這項工作“太過超前”,時任張家港市委書記秦振華則不以為然,“我算的是大賬,看到的是大局”。在他看來,張楊公路不僅僅是一條公路,而是“一個通向保稅區的重大交通樞紐”。如今,張楊公路早已成為“張家港精神”的生動詮釋。

蘇北地區的高鐵建設,致富自然是應有之義。在今年春節後江蘇首個全省性大會——交通強省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進會議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明確指出,要牢牢把握交通是發展“先行官”的戰略定位,牢牢把握“十三五”是交通發展黃金時期的重要論斷,牢牢把握打造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主線,牢牢把握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根本目的,以認識的提升促進工作的跨越。這“五個牢牢”也再次表明,修路也好高鐵也罷,都是致富的“急先鋒”。

"

近日,寧淮城鐵江蘇段可研報告獲批覆,引發廣泛關注。這條建成後將實現蘇北各市至南京“1.5小時交通圈”的鐵路,無論是對構建全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還是對促進蘇皖沿線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無疑都具有重大意義。

從南沿江城際鐵路動工建設,寧淮、北沿江、滬蘇湖、通蘇嘉甬等力爭年內動工,到連淮揚鎮全線、連徐、滬通一期、鹽通等4條高鐵計劃或力爭2020年建成通車……蘇中、蘇北高鐵網越織越密,含金量越來越足。在構建省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蘇北“高鐵時代”蹄疾步穩、步履鏗鏘。那麼,這對蘇北究竟意味著什麼,需要哪些應對之策?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南富北荒”,蘇北高鐵“一夢十年”

一直以來,江蘇高鐵呈現出“南富北荒”的局面。在2018年以前,除一條“鄭徐高鐵”,再無其他。反觀蘇南,京滬高鐵、滬寧高鐵、寧杭高鐵、寧安高鐵,江蘇省境內開通運營的高鐵線路五佔其四。不止高鐵,蘇北地區的鐵路也是屈指可數。若從連雲港來南京,要麼擠大巴,要麼坐8個小時的火車。這個時間,南京坐高鐵到北京已實現往返。

蘇北地區鐵路建設為何滯後?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然條件不利。蘇北是著名的黃泛區,河網密佈、地質鬆軟,對鐵路的技術要求較高。再如,既有交通線的影響。蘇北江河交織、運河通暢,多可行舟,自古水路運輸較為發達,修築鐵路被視為“不急之務”,等等。蘇北鐵路稀少的困境,直到改革開放後才逐漸緩解,但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2018年《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2018-2035)》正式公佈,提出了:確保2020年基本建成、2025年全面建成“面向國際、承東啟西、輻射南北、順暢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此後,蘇北鐵路規劃好消息不斷,諸多地級市“地無寸鐵”的局面正在逐步改變。江蘇目前有六條高鐵在建,其中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連淮段,預計今年年底就將建成通車。屆時,蘇北五市之間將實現高鐵互通。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連淮揚鎮是我們的脊樑骨,徐宿淮鹽是我們的金腰帶”,這個形象的比喻,道出了江蘇新一輪鐵路發展的重點,也充分反映了蘇北人民對高鐵建設的強烈需求。隨著寧淮城際鐵路這又一“關鍵棋”落子,“千里江蘇一日還”的出行方式必將更為便利,高鐵朋友圈裡蘇北不再孤單。

“要致富先修路”,新時代有新內涵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對一座城市乃至一片區域的經濟帶動作用,可謂有目共睹。講一個故事,1993年張家港修建了江蘇省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張楊公路。當時,人們紛紛認為這項工作“太過超前”,時任張家港市委書記秦振華則不以為然,“我算的是大賬,看到的是大局”。在他看來,張楊公路不僅僅是一條公路,而是“一個通向保稅區的重大交通樞紐”。如今,張楊公路早已成為“張家港精神”的生動詮釋。

蘇北地區的高鐵建設,致富自然是應有之義。在今年春節後江蘇首個全省性大會——交通強省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進會議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明確指出,要牢牢把握交通是發展“先行官”的戰略定位,牢牢把握“十三五”是交通發展黃金時期的重要論斷,牢牢把握打造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主線,牢牢把握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根本目的,以認識的提升促進工作的跨越。這“五個牢牢”也再次表明,修路也好高鐵也罷,都是致富的“急先鋒”。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進入新時代,“要致富先修路”也有了新的內涵。省委書記婁勤儉提出要打造“樞紐偏好型產業發展高地”,就是其中之一。所謂“樞紐偏好型產業”,指的是對交通樞紐位置、軟硬件基礎、集散能力等較為敏感的產業,比如,物流、電商、倉儲等。這些行業通常佈局在臨港、臨空、臨高鐵等區域,以減少交通運輸成本。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高鐵建設不止於致富,更要站在產業佈局的角度、未來潛能的高度來看待。

當前,連雲港定位於區域性國際樞紐港,徐州上升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淮安則考慮建設東部沿海貨運機場,與徐州、連雲港形成三角支撐,實現鐵路、港口、航空互相補充、互相支撐,同時與鹽城的大數據產業和宿遷的電子商務形成聚合發展。藉助高鐵建設,打造交通樞紐、發展樞紐經濟,帶動城市功能品質整體提升、創新要素高效集聚,是蘇北“要致富先修路”亟待書寫的新故事。

“廊道”還是“過道”,蘇北準備好了嗎?

放眼全球,日本新幹線、韓國KTX、法國TGV、德國ICE、西班牙AVE、英國“歐洲之星”……這些高速鐵路開通後,往往會催生出一個個“高鐵經濟圈”,形成一條條經濟發展帶,高鐵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催生出“廊道效應”。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高鐵本身不是絕對的經濟“增長引擎”,也可能帶來一些負效應。比如過境效應,即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僅在當地經過,並未對當地產生任何效應。

"

近日,寧淮城鐵江蘇段可研報告獲批覆,引發廣泛關注。這條建成後將實現蘇北各市至南京“1.5小時交通圈”的鐵路,無論是對構建全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還是對促進蘇皖沿線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無疑都具有重大意義。

從南沿江城際鐵路動工建設,寧淮、北沿江、滬蘇湖、通蘇嘉甬等力爭年內動工,到連淮揚鎮全線、連徐、滬通一期、鹽通等4條高鐵計劃或力爭2020年建成通車……蘇中、蘇北高鐵網越織越密,含金量越來越足。在構建省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蘇北“高鐵時代”蹄疾步穩、步履鏗鏘。那麼,這對蘇北究竟意味著什麼,需要哪些應對之策?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南富北荒”,蘇北高鐵“一夢十年”

一直以來,江蘇高鐵呈現出“南富北荒”的局面。在2018年以前,除一條“鄭徐高鐵”,再無其他。反觀蘇南,京滬高鐵、滬寧高鐵、寧杭高鐵、寧安高鐵,江蘇省境內開通運營的高鐵線路五佔其四。不止高鐵,蘇北地區的鐵路也是屈指可數。若從連雲港來南京,要麼擠大巴,要麼坐8個小時的火車。這個時間,南京坐高鐵到北京已實現往返。

蘇北地區鐵路建設為何滯後?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然條件不利。蘇北是著名的黃泛區,河網密佈、地質鬆軟,對鐵路的技術要求較高。再如,既有交通線的影響。蘇北江河交織、運河通暢,多可行舟,自古水路運輸較為發達,修築鐵路被視為“不急之務”,等等。蘇北鐵路稀少的困境,直到改革開放後才逐漸緩解,但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2018年《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2018-2035)》正式公佈,提出了:確保2020年基本建成、2025年全面建成“面向國際、承東啟西、輻射南北、順暢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此後,蘇北鐵路規劃好消息不斷,諸多地級市“地無寸鐵”的局面正在逐步改變。江蘇目前有六條高鐵在建,其中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連淮段,預計今年年底就將建成通車。屆時,蘇北五市之間將實現高鐵互通。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連淮揚鎮是我們的脊樑骨,徐宿淮鹽是我們的金腰帶”,這個形象的比喻,道出了江蘇新一輪鐵路發展的重點,也充分反映了蘇北人民對高鐵建設的強烈需求。隨著寧淮城際鐵路這又一“關鍵棋”落子,“千里江蘇一日還”的出行方式必將更為便利,高鐵朋友圈裡蘇北不再孤單。

“要致富先修路”,新時代有新內涵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對一座城市乃至一片區域的經濟帶動作用,可謂有目共睹。講一個故事,1993年張家港修建了江蘇省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張楊公路。當時,人們紛紛認為這項工作“太過超前”,時任張家港市委書記秦振華則不以為然,“我算的是大賬,看到的是大局”。在他看來,張楊公路不僅僅是一條公路,而是“一個通向保稅區的重大交通樞紐”。如今,張楊公路早已成為“張家港精神”的生動詮釋。

蘇北地區的高鐵建設,致富自然是應有之義。在今年春節後江蘇首個全省性大會——交通強省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進會議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明確指出,要牢牢把握交通是發展“先行官”的戰略定位,牢牢把握“十三五”是交通發展黃金時期的重要論斷,牢牢把握打造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主線,牢牢把握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根本目的,以認識的提升促進工作的跨越。這“五個牢牢”也再次表明,修路也好高鐵也罷,都是致富的“急先鋒”。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進入新時代,“要致富先修路”也有了新的內涵。省委書記婁勤儉提出要打造“樞紐偏好型產業發展高地”,就是其中之一。所謂“樞紐偏好型產業”,指的是對交通樞紐位置、軟硬件基礎、集散能力等較為敏感的產業,比如,物流、電商、倉儲等。這些行業通常佈局在臨港、臨空、臨高鐵等區域,以減少交通運輸成本。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高鐵建設不止於致富,更要站在產業佈局的角度、未來潛能的高度來看待。

當前,連雲港定位於區域性國際樞紐港,徐州上升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淮安則考慮建設東部沿海貨運機場,與徐州、連雲港形成三角支撐,實現鐵路、港口、航空互相補充、互相支撐,同時與鹽城的大數據產業和宿遷的電子商務形成聚合發展。藉助高鐵建設,打造交通樞紐、發展樞紐經濟,帶動城市功能品質整體提升、創新要素高效集聚,是蘇北“要致富先修路”亟待書寫的新故事。

“廊道”還是“過道”,蘇北準備好了嗎?

放眼全球,日本新幹線、韓國KTX、法國TGV、德國ICE、西班牙AVE、英國“歐洲之星”……這些高速鐵路開通後,往往會催生出一個個“高鐵經濟圈”,形成一條條經濟發展帶,高鐵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催生出“廊道效應”。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高鐵本身不是絕對的經濟“增長引擎”,也可能帶來一些負效應。比如過境效應,即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僅在當地經過,並未對當地產生任何效應。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2017年,在泰州市城市工作會議上,時任市委主要領導對在“高鐵熱”背景下的泰州發展做了一番思考:

高鐵開通之日,是資源要素流入多,還是流出多?

大家千萬不能被高鐵帶來的“溢出效應”所迷惑,天真地認為,高鐵開通之日,就是大城市特別是蘇南和上海的高端資源要素向我們泰州溢出之時,就是資金流、資本流、項目流、人才流源源不斷向我們泰州集聚之時;

我們還要看到高鐵帶來的挑戰:對一些小型城市而言,可能是“只見動車過、不見人下來”,有站不下、有客不留、有資源不聚,生活上的便利遠大於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如果自身優勢不明顯,環境吸引力不夠強,高鐵甚至會成為倒吸資源要素的“走廊”。

這番話不可謂不深刻!高鐵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並存,蘇北各市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應該還有很多。比如,在宏觀規劃上,要做好省內統籌和省外的對接,完善蘇北地區與南京以及蘇北地區與周邊省份的直接聯通通道佈局;在網絡構建上,要強化高鐵站點與城鎮交通的“無縫銜接”,確保多式聯運和人員往來的有效暢通;在產業佈局上,要激勵和吸引省內外產業向蘇北轉移,同時實現蘇北各市差異化發展和特色發展,等等。

“提前做好功課,拿出撒手鐗”,“軌道上的江蘇”定將如虎添翼,展翅騰飛!

江蘇鐵路大事記

1876年,以怡和洋行為首的英國資本集團“先斬後奏”,以修建“尋常馬路”為名,擅自建成吳淞鐵路。這是江蘇(時上海隸屬江蘇)也是中國第一條營運鐵路。

1898年,利用吳淞鐵路部分路基,清政府修建了淞滬鐵路。

1905年動工建設的滬寧鐵路東起上海(北)站,西至南京(下關)站,於1908年建成通車。

1908年6月動工建設的津浦鐵路北起天津,南至南京浦口,於1911年12月建成。

"

近日,寧淮城鐵江蘇段可研報告獲批覆,引發廣泛關注。這條建成後將實現蘇北各市至南京“1.5小時交通圈”的鐵路,無論是對構建全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還是對促進蘇皖沿線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無疑都具有重大意義。

從南沿江城際鐵路動工建設,寧淮、北沿江、滬蘇湖、通蘇嘉甬等力爭年內動工,到連淮揚鎮全線、連徐、滬通一期、鹽通等4條高鐵計劃或力爭2020年建成通車……蘇中、蘇北高鐵網越織越密,含金量越來越足。在構建省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蘇北“高鐵時代”蹄疾步穩、步履鏗鏘。那麼,這對蘇北究竟意味著什麼,需要哪些應對之策?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南富北荒”,蘇北高鐵“一夢十年”

一直以來,江蘇高鐵呈現出“南富北荒”的局面。在2018年以前,除一條“鄭徐高鐵”,再無其他。反觀蘇南,京滬高鐵、滬寧高鐵、寧杭高鐵、寧安高鐵,江蘇省境內開通運營的高鐵線路五佔其四。不止高鐵,蘇北地區的鐵路也是屈指可數。若從連雲港來南京,要麼擠大巴,要麼坐8個小時的火車。這個時間,南京坐高鐵到北京已實現往返。

蘇北地區鐵路建設為何滯後?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然條件不利。蘇北是著名的黃泛區,河網密佈、地質鬆軟,對鐵路的技術要求較高。再如,既有交通線的影響。蘇北江河交織、運河通暢,多可行舟,自古水路運輸較為發達,修築鐵路被視為“不急之務”,等等。蘇北鐵路稀少的困境,直到改革開放後才逐漸緩解,但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2018年《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2018-2035)》正式公佈,提出了:確保2020年基本建成、2025年全面建成“面向國際、承東啟西、輻射南北、順暢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此後,蘇北鐵路規劃好消息不斷,諸多地級市“地無寸鐵”的局面正在逐步改變。江蘇目前有六條高鐵在建,其中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連淮段,預計今年年底就將建成通車。屆時,蘇北五市之間將實現高鐵互通。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連淮揚鎮是我們的脊樑骨,徐宿淮鹽是我們的金腰帶”,這個形象的比喻,道出了江蘇新一輪鐵路發展的重點,也充分反映了蘇北人民對高鐵建設的強烈需求。隨著寧淮城際鐵路這又一“關鍵棋”落子,“千里江蘇一日還”的出行方式必將更為便利,高鐵朋友圈裡蘇北不再孤單。

“要致富先修路”,新時代有新內涵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對一座城市乃至一片區域的經濟帶動作用,可謂有目共睹。講一個故事,1993年張家港修建了江蘇省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張楊公路。當時,人們紛紛認為這項工作“太過超前”,時任張家港市委書記秦振華則不以為然,“我算的是大賬,看到的是大局”。在他看來,張楊公路不僅僅是一條公路,而是“一個通向保稅區的重大交通樞紐”。如今,張楊公路早已成為“張家港精神”的生動詮釋。

蘇北地區的高鐵建設,致富自然是應有之義。在今年春節後江蘇首個全省性大會——交通強省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進會議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明確指出,要牢牢把握交通是發展“先行官”的戰略定位,牢牢把握“十三五”是交通發展黃金時期的重要論斷,牢牢把握打造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主線,牢牢把握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根本目的,以認識的提升促進工作的跨越。這“五個牢牢”也再次表明,修路也好高鐵也罷,都是致富的“急先鋒”。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進入新時代,“要致富先修路”也有了新的內涵。省委書記婁勤儉提出要打造“樞紐偏好型產業發展高地”,就是其中之一。所謂“樞紐偏好型產業”,指的是對交通樞紐位置、軟硬件基礎、集散能力等較為敏感的產業,比如,物流、電商、倉儲等。這些行業通常佈局在臨港、臨空、臨高鐵等區域,以減少交通運輸成本。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高鐵建設不止於致富,更要站在產業佈局的角度、未來潛能的高度來看待。

當前,連雲港定位於區域性國際樞紐港,徐州上升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淮安則考慮建設東部沿海貨運機場,與徐州、連雲港形成三角支撐,實現鐵路、港口、航空互相補充、互相支撐,同時與鹽城的大數據產業和宿遷的電子商務形成聚合發展。藉助高鐵建設,打造交通樞紐、發展樞紐經濟,帶動城市功能品質整體提升、創新要素高效集聚,是蘇北“要致富先修路”亟待書寫的新故事。

“廊道”還是“過道”,蘇北準備好了嗎?

放眼全球,日本新幹線、韓國KTX、法國TGV、德國ICE、西班牙AVE、英國“歐洲之星”……這些高速鐵路開通後,往往會催生出一個個“高鐵經濟圈”,形成一條條經濟發展帶,高鐵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催生出“廊道效應”。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高鐵本身不是絕對的經濟“增長引擎”,也可能帶來一些負效應。比如過境效應,即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僅在當地經過,並未對當地產生任何效應。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2017年,在泰州市城市工作會議上,時任市委主要領導對在“高鐵熱”背景下的泰州發展做了一番思考:

高鐵開通之日,是資源要素流入多,還是流出多?

大家千萬不能被高鐵帶來的“溢出效應”所迷惑,天真地認為,高鐵開通之日,就是大城市特別是蘇南和上海的高端資源要素向我們泰州溢出之時,就是資金流、資本流、項目流、人才流源源不斷向我們泰州集聚之時;

我們還要看到高鐵帶來的挑戰:對一些小型城市而言,可能是“只見動車過、不見人下來”,有站不下、有客不留、有資源不聚,生活上的便利遠大於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如果自身優勢不明顯,環境吸引力不夠強,高鐵甚至會成為倒吸資源要素的“走廊”。

這番話不可謂不深刻!高鐵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並存,蘇北各市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應該還有很多。比如,在宏觀規劃上,要做好省內統籌和省外的對接,完善蘇北地區與南京以及蘇北地區與周邊省份的直接聯通通道佈局;在網絡構建上,要強化高鐵站點與城鎮交通的“無縫銜接”,確保多式聯運和人員往來的有效暢通;在產業佈局上,要激勵和吸引省內外產業向蘇北轉移,同時實現蘇北各市差異化發展和特色發展,等等。

“提前做好功課,拿出撒手鐗”,“軌道上的江蘇”定將如虎添翼,展翅騰飛!

江蘇鐵路大事記

1876年,以怡和洋行為首的英國資本集團“先斬後奏”,以修建“尋常馬路”為名,擅自建成吳淞鐵路。這是江蘇(時上海隸屬江蘇)也是中國第一條營運鐵路。

1898年,利用吳淞鐵路部分路基,清政府修建了淞滬鐵路。

1905年動工建設的滬寧鐵路東起上海(北)站,西至南京(下關)站,於1908年建成通車。

1908年6月動工建設的津浦鐵路北起天津,南至南京浦口,於1911年12月建成。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1897年,英國與清政府簽訂出資修建滬杭甬鐵路合同。滬杭甬鐵路起自上海,終到寧波,其中江蘇段(也稱蘇路、滬嘉鐵路)自上海南站至楓涇,1908年11月竣工。

兩江總督端方主持修建寧省鐵路(後改稱“江寧鐵路”“京市鐵路”)。北起下關江口,南至今白下路,1907年10月動工,1909年2月竣工通車。1936年寧省鐵路向南續建,與江南鐵路中華門站接軌。

1912年,北洋政府與比利時簽定合同,決定以晚清時期汴洛鐵路(開封至洛陽)為基礎向東西方向展築隴海鐵路,東起連雲港,西至蘭州。1923年修至海州,1925年繼續東延,1935年通達至連雲港碼頭。

"

近日,寧淮城鐵江蘇段可研報告獲批覆,引發廣泛關注。這條建成後將實現蘇北各市至南京“1.5小時交通圈”的鐵路,無論是對構建全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還是對促進蘇皖沿線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無疑都具有重大意義。

從南沿江城際鐵路動工建設,寧淮、北沿江、滬蘇湖、通蘇嘉甬等力爭年內動工,到連淮揚鎮全線、連徐、滬通一期、鹽通等4條高鐵計劃或力爭2020年建成通車……蘇中、蘇北高鐵網越織越密,含金量越來越足。在構建省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蘇北“高鐵時代”蹄疾步穩、步履鏗鏘。那麼,這對蘇北究竟意味著什麼,需要哪些應對之策?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南富北荒”,蘇北高鐵“一夢十年”

一直以來,江蘇高鐵呈現出“南富北荒”的局面。在2018年以前,除一條“鄭徐高鐵”,再無其他。反觀蘇南,京滬高鐵、滬寧高鐵、寧杭高鐵、寧安高鐵,江蘇省境內開通運營的高鐵線路五佔其四。不止高鐵,蘇北地區的鐵路也是屈指可數。若從連雲港來南京,要麼擠大巴,要麼坐8個小時的火車。這個時間,南京坐高鐵到北京已實現往返。

蘇北地區鐵路建設為何滯後?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然條件不利。蘇北是著名的黃泛區,河網密佈、地質鬆軟,對鐵路的技術要求較高。再如,既有交通線的影響。蘇北江河交織、運河通暢,多可行舟,自古水路運輸較為發達,修築鐵路被視為“不急之務”,等等。蘇北鐵路稀少的困境,直到改革開放後才逐漸緩解,但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2018年《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2018-2035)》正式公佈,提出了:確保2020年基本建成、2025年全面建成“面向國際、承東啟西、輻射南北、順暢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此後,蘇北鐵路規劃好消息不斷,諸多地級市“地無寸鐵”的局面正在逐步改變。江蘇目前有六條高鐵在建,其中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連淮段,預計今年年底就將建成通車。屆時,蘇北五市之間將實現高鐵互通。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連淮揚鎮是我們的脊樑骨,徐宿淮鹽是我們的金腰帶”,這個形象的比喻,道出了江蘇新一輪鐵路發展的重點,也充分反映了蘇北人民對高鐵建設的強烈需求。隨著寧淮城際鐵路這又一“關鍵棋”落子,“千里江蘇一日還”的出行方式必將更為便利,高鐵朋友圈裡蘇北不再孤單。

“要致富先修路”,新時代有新內涵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對一座城市乃至一片區域的經濟帶動作用,可謂有目共睹。講一個故事,1993年張家港修建了江蘇省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張楊公路。當時,人們紛紛認為這項工作“太過超前”,時任張家港市委書記秦振華則不以為然,“我算的是大賬,看到的是大局”。在他看來,張楊公路不僅僅是一條公路,而是“一個通向保稅區的重大交通樞紐”。如今,張楊公路早已成為“張家港精神”的生動詮釋。

蘇北地區的高鐵建設,致富自然是應有之義。在今年春節後江蘇首個全省性大會——交通強省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進會議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明確指出,要牢牢把握交通是發展“先行官”的戰略定位,牢牢把握“十三五”是交通發展黃金時期的重要論斷,牢牢把握打造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主線,牢牢把握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根本目的,以認識的提升促進工作的跨越。這“五個牢牢”也再次表明,修路也好高鐵也罷,都是致富的“急先鋒”。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進入新時代,“要致富先修路”也有了新的內涵。省委書記婁勤儉提出要打造“樞紐偏好型產業發展高地”,就是其中之一。所謂“樞紐偏好型產業”,指的是對交通樞紐位置、軟硬件基礎、集散能力等較為敏感的產業,比如,物流、電商、倉儲等。這些行業通常佈局在臨港、臨空、臨高鐵等區域,以減少交通運輸成本。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高鐵建設不止於致富,更要站在產業佈局的角度、未來潛能的高度來看待。

當前,連雲港定位於區域性國際樞紐港,徐州上升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淮安則考慮建設東部沿海貨運機場,與徐州、連雲港形成三角支撐,實現鐵路、港口、航空互相補充、互相支撐,同時與鹽城的大數據產業和宿遷的電子商務形成聚合發展。藉助高鐵建設,打造交通樞紐、發展樞紐經濟,帶動城市功能品質整體提升、創新要素高效集聚,是蘇北“要致富先修路”亟待書寫的新故事。

“廊道”還是“過道”,蘇北準備好了嗎?

放眼全球,日本新幹線、韓國KTX、法國TGV、德國ICE、西班牙AVE、英國“歐洲之星”……這些高速鐵路開通後,往往會催生出一個個“高鐵經濟圈”,形成一條條經濟發展帶,高鐵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催生出“廊道效應”。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高鐵本身不是絕對的經濟“增長引擎”,也可能帶來一些負效應。比如過境效應,即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僅在當地經過,並未對當地產生任何效應。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2017年,在泰州市城市工作會議上,時任市委主要領導對在“高鐵熱”背景下的泰州發展做了一番思考:

高鐵開通之日,是資源要素流入多,還是流出多?

大家千萬不能被高鐵帶來的“溢出效應”所迷惑,天真地認為,高鐵開通之日,就是大城市特別是蘇南和上海的高端資源要素向我們泰州溢出之時,就是資金流、資本流、項目流、人才流源源不斷向我們泰州集聚之時;

我們還要看到高鐵帶來的挑戰:對一些小型城市而言,可能是“只見動車過、不見人下來”,有站不下、有客不留、有資源不聚,生活上的便利遠大於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如果自身優勢不明顯,環境吸引力不夠強,高鐵甚至會成為倒吸資源要素的“走廊”。

這番話不可謂不深刻!高鐵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並存,蘇北各市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應該還有很多。比如,在宏觀規劃上,要做好省內統籌和省外的對接,完善蘇北地區與南京以及蘇北地區與周邊省份的直接聯通通道佈局;在網絡構建上,要強化高鐵站點與城鎮交通的“無縫銜接”,確保多式聯運和人員往來的有效暢通;在產業佈局上,要激勵和吸引省內外產業向蘇北轉移,同時實現蘇北各市差異化發展和特色發展,等等。

“提前做好功課,拿出撒手鐗”,“軌道上的江蘇”定將如虎添翼,展翅騰飛!

江蘇鐵路大事記

1876年,以怡和洋行為首的英國資本集團“先斬後奏”,以修建“尋常馬路”為名,擅自建成吳淞鐵路。這是江蘇(時上海隸屬江蘇)也是中國第一條營運鐵路。

1898年,利用吳淞鐵路部分路基,清政府修建了淞滬鐵路。

1905年動工建設的滬寧鐵路東起上海(北)站,西至南京(下關)站,於1908年建成通車。

1908年6月動工建設的津浦鐵路北起天津,南至南京浦口,於1911年12月建成。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1897年,英國與清政府簽訂出資修建滬杭甬鐵路合同。滬杭甬鐵路起自上海,終到寧波,其中江蘇段(也稱蘇路、滬嘉鐵路)自上海南站至楓涇,1908年11月竣工。

兩江總督端方主持修建寧省鐵路(後改稱“江寧鐵路”“京市鐵路”)。北起下關江口,南至今白下路,1907年10月動工,1909年2月竣工通車。1936年寧省鐵路向南續建,與江南鐵路中華門站接軌。

1912年,北洋政府與比利時簽定合同,決定以晚清時期汴洛鐵路(開封至洛陽)為基礎向東西方向展築隴海鐵路,東起連雲港,西至蘭州。1923年修至海州,1925年繼續東延,1935年通達至連雲港碼頭。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1933年,分段修築江南鐵路,自南京中華門至安徽宣城孫家埠。蕪湖至宣城段1934年7月竣工通車,11月又延伸至孫家埠。南京中華門至蕪湖段於1935年5月建成通車,南京堯化門至中華門段於1936年4月修通,至此江南鐵路與滬寧鐵路接軌通車。

蘇嘉鐵路1934年12月開工建設,1936年7月通車。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蘇嘉鐵路為保衛上海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京鐵路輪渡於1930年12月動工,1933年10月正式通航,是我國第一條鐵路火車輪渡線。

1948年12月隴海鐵路鄭州至徐州段修復,次年5月修復至連雲港。1949年1月,津浦鐵路濟南至徐州段修復通車,5月修復至浦口,7月淮河鐵路大橋修復,全線通車。1949年5月,滬寧鐵路全線修復通車。

"

近日,寧淮城鐵江蘇段可研報告獲批覆,引發廣泛關注。這條建成後將實現蘇北各市至南京“1.5小時交通圈”的鐵路,無論是對構建全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還是對促進蘇皖沿線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無疑都具有重大意義。

從南沿江城際鐵路動工建設,寧淮、北沿江、滬蘇湖、通蘇嘉甬等力爭年內動工,到連淮揚鎮全線、連徐、滬通一期、鹽通等4條高鐵計劃或力爭2020年建成通車……蘇中、蘇北高鐵網越織越密,含金量越來越足。在構建省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蘇北“高鐵時代”蹄疾步穩、步履鏗鏘。那麼,這對蘇北究竟意味著什麼,需要哪些應對之策?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南富北荒”,蘇北高鐵“一夢十年”

一直以來,江蘇高鐵呈現出“南富北荒”的局面。在2018年以前,除一條“鄭徐高鐵”,再無其他。反觀蘇南,京滬高鐵、滬寧高鐵、寧杭高鐵、寧安高鐵,江蘇省境內開通運營的高鐵線路五佔其四。不止高鐵,蘇北地區的鐵路也是屈指可數。若從連雲港來南京,要麼擠大巴,要麼坐8個小時的火車。這個時間,南京坐高鐵到北京已實現往返。

蘇北地區鐵路建設為何滯後?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然條件不利。蘇北是著名的黃泛區,河網密佈、地質鬆軟,對鐵路的技術要求較高。再如,既有交通線的影響。蘇北江河交織、運河通暢,多可行舟,自古水路運輸較為發達,修築鐵路被視為“不急之務”,等等。蘇北鐵路稀少的困境,直到改革開放後才逐漸緩解,但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2018年《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2018-2035)》正式公佈,提出了:確保2020年基本建成、2025年全面建成“面向國際、承東啟西、輻射南北、順暢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此後,蘇北鐵路規劃好消息不斷,諸多地級市“地無寸鐵”的局面正在逐步改變。江蘇目前有六條高鐵在建,其中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連淮段,預計今年年底就將建成通車。屆時,蘇北五市之間將實現高鐵互通。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連淮揚鎮是我們的脊樑骨,徐宿淮鹽是我們的金腰帶”,這個形象的比喻,道出了江蘇新一輪鐵路發展的重點,也充分反映了蘇北人民對高鐵建設的強烈需求。隨著寧淮城際鐵路這又一“關鍵棋”落子,“千里江蘇一日還”的出行方式必將更為便利,高鐵朋友圈裡蘇北不再孤單。

“要致富先修路”,新時代有新內涵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對一座城市乃至一片區域的經濟帶動作用,可謂有目共睹。講一個故事,1993年張家港修建了江蘇省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張楊公路。當時,人們紛紛認為這項工作“太過超前”,時任張家港市委書記秦振華則不以為然,“我算的是大賬,看到的是大局”。在他看來,張楊公路不僅僅是一條公路,而是“一個通向保稅區的重大交通樞紐”。如今,張楊公路早已成為“張家港精神”的生動詮釋。

蘇北地區的高鐵建設,致富自然是應有之義。在今年春節後江蘇首個全省性大會——交通強省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進會議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明確指出,要牢牢把握交通是發展“先行官”的戰略定位,牢牢把握“十三五”是交通發展黃金時期的重要論斷,牢牢把握打造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主線,牢牢把握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根本目的,以認識的提升促進工作的跨越。這“五個牢牢”也再次表明,修路也好高鐵也罷,都是致富的“急先鋒”。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進入新時代,“要致富先修路”也有了新的內涵。省委書記婁勤儉提出要打造“樞紐偏好型產業發展高地”,就是其中之一。所謂“樞紐偏好型產業”,指的是對交通樞紐位置、軟硬件基礎、集散能力等較為敏感的產業,比如,物流、電商、倉儲等。這些行業通常佈局在臨港、臨空、臨高鐵等區域,以減少交通運輸成本。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高鐵建設不止於致富,更要站在產業佈局的角度、未來潛能的高度來看待。

當前,連雲港定位於區域性國際樞紐港,徐州上升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淮安則考慮建設東部沿海貨運機場,與徐州、連雲港形成三角支撐,實現鐵路、港口、航空互相補充、互相支撐,同時與鹽城的大數據產業和宿遷的電子商務形成聚合發展。藉助高鐵建設,打造交通樞紐、發展樞紐經濟,帶動城市功能品質整體提升、創新要素高效集聚,是蘇北“要致富先修路”亟待書寫的新故事。

“廊道”還是“過道”,蘇北準備好了嗎?

放眼全球,日本新幹線、韓國KTX、法國TGV、德國ICE、西班牙AVE、英國“歐洲之星”……這些高速鐵路開通後,往往會催生出一個個“高鐵經濟圈”,形成一條條經濟發展帶,高鐵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催生出“廊道效應”。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高鐵本身不是絕對的經濟“增長引擎”,也可能帶來一些負效應。比如過境效應,即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僅在當地經過,並未對當地產生任何效應。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2017年,在泰州市城市工作會議上,時任市委主要領導對在“高鐵熱”背景下的泰州發展做了一番思考:

高鐵開通之日,是資源要素流入多,還是流出多?

大家千萬不能被高鐵帶來的“溢出效應”所迷惑,天真地認為,高鐵開通之日,就是大城市特別是蘇南和上海的高端資源要素向我們泰州溢出之時,就是資金流、資本流、項目流、人才流源源不斷向我們泰州集聚之時;

我們還要看到高鐵帶來的挑戰:對一些小型城市而言,可能是“只見動車過、不見人下來”,有站不下、有客不留、有資源不聚,生活上的便利遠大於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如果自身優勢不明顯,環境吸引力不夠強,高鐵甚至會成為倒吸資源要素的“走廊”。

這番話不可謂不深刻!高鐵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並存,蘇北各市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應該還有很多。比如,在宏觀規劃上,要做好省內統籌和省外的對接,完善蘇北地區與南京以及蘇北地區與周邊省份的直接聯通通道佈局;在網絡構建上,要強化高鐵站點與城鎮交通的“無縫銜接”,確保多式聯運和人員往來的有效暢通;在產業佈局上,要激勵和吸引省內外產業向蘇北轉移,同時實現蘇北各市差異化發展和特色發展,等等。

“提前做好功課,拿出撒手鐗”,“軌道上的江蘇”定將如虎添翼,展翅騰飛!

江蘇鐵路大事記

1876年,以怡和洋行為首的英國資本集團“先斬後奏”,以修建“尋常馬路”為名,擅自建成吳淞鐵路。這是江蘇(時上海隸屬江蘇)也是中國第一條營運鐵路。

1898年,利用吳淞鐵路部分路基,清政府修建了淞滬鐵路。

1905年動工建設的滬寧鐵路東起上海(北)站,西至南京(下關)站,於1908年建成通車。

1908年6月動工建設的津浦鐵路北起天津,南至南京浦口,於1911年12月建成。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1897年,英國與清政府簽訂出資修建滬杭甬鐵路合同。滬杭甬鐵路起自上海,終到寧波,其中江蘇段(也稱蘇路、滬嘉鐵路)自上海南站至楓涇,1908年11月竣工。

兩江總督端方主持修建寧省鐵路(後改稱“江寧鐵路”“京市鐵路”)。北起下關江口,南至今白下路,1907年10月動工,1909年2月竣工通車。1936年寧省鐵路向南續建,與江南鐵路中華門站接軌。

1912年,北洋政府與比利時簽定合同,決定以晚清時期汴洛鐵路(開封至洛陽)為基礎向東西方向展築隴海鐵路,東起連雲港,西至蘭州。1923年修至海州,1925年繼續東延,1935年通達至連雲港碼頭。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1933年,分段修築江南鐵路,自南京中華門至安徽宣城孫家埠。蕪湖至宣城段1934年7月竣工通車,11月又延伸至孫家埠。南京中華門至蕪湖段於1935年5月建成通車,南京堯化門至中華門段於1936年4月修通,至此江南鐵路與滬寧鐵路接軌通車。

蘇嘉鐵路1934年12月開工建設,1936年7月通車。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蘇嘉鐵路為保衛上海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京鐵路輪渡於1930年12月動工,1933年10月正式通航,是我國第一條鐵路火車輪渡線。

1948年12月隴海鐵路鄭州至徐州段修復,次年5月修復至連雲港。1949年1月,津浦鐵路濟南至徐州段修復通車,5月修復至浦口,7月淮河鐵路大橋修復,全線通車。1949年5月,滬寧鐵路全線修復通車。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1958年,南京中華門至堯化門間的聯絡線修復,滬寧、津浦鐵路雙線建設開始動工。1960年9月,長江上第一座由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公鐵兩用橋——南京長江大橋動工建設,1968年9月30日鐵路橋先行通車,津浦、滬寧兩線貫通一體,連通京津線,共稱京滬鐵路。

20世紀70年代,江蘇開始籌建地方鐵路,徐沛(徐州至沛縣)動工建設。1990年前後,新淮(新沂至淮安)、鎮大(鎮江至大港)、南京城北環線等鐵路修建使江蘇鐵路網規模不斷擴大。

1998年8月,隴海鐵路徐州至連雲港段完成技術改造,新亞歐大陸橋東段更為順暢。隴海鐵路和蘭新鐵路組成了新亞歐大陸橋,是目前亞歐大陸東西聯通最為便捷的通道。

"

近日,寧淮城鐵江蘇段可研報告獲批覆,引發廣泛關注。這條建成後將實現蘇北各市至南京“1.5小時交通圈”的鐵路,無論是對構建全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還是對促進蘇皖沿線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無疑都具有重大意義。

從南沿江城際鐵路動工建設,寧淮、北沿江、滬蘇湖、通蘇嘉甬等力爭年內動工,到連淮揚鎮全線、連徐、滬通一期、鹽通等4條高鐵計劃或力爭2020年建成通車……蘇中、蘇北高鐵網越織越密,含金量越來越足。在構建省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蘇北“高鐵時代”蹄疾步穩、步履鏗鏘。那麼,這對蘇北究竟意味著什麼,需要哪些應對之策?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南富北荒”,蘇北高鐵“一夢十年”

一直以來,江蘇高鐵呈現出“南富北荒”的局面。在2018年以前,除一條“鄭徐高鐵”,再無其他。反觀蘇南,京滬高鐵、滬寧高鐵、寧杭高鐵、寧安高鐵,江蘇省境內開通運營的高鐵線路五佔其四。不止高鐵,蘇北地區的鐵路也是屈指可數。若從連雲港來南京,要麼擠大巴,要麼坐8個小時的火車。這個時間,南京坐高鐵到北京已實現往返。

蘇北地區鐵路建設為何滯後?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然條件不利。蘇北是著名的黃泛區,河網密佈、地質鬆軟,對鐵路的技術要求較高。再如,既有交通線的影響。蘇北江河交織、運河通暢,多可行舟,自古水路運輸較為發達,修築鐵路被視為“不急之務”,等等。蘇北鐵路稀少的困境,直到改革開放後才逐漸緩解,但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2018年《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2018-2035)》正式公佈,提出了:確保2020年基本建成、2025年全面建成“面向國際、承東啟西、輻射南北、順暢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此後,蘇北鐵路規劃好消息不斷,諸多地級市“地無寸鐵”的局面正在逐步改變。江蘇目前有六條高鐵在建,其中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連淮段,預計今年年底就將建成通車。屆時,蘇北五市之間將實現高鐵互通。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連淮揚鎮是我們的脊樑骨,徐宿淮鹽是我們的金腰帶”,這個形象的比喻,道出了江蘇新一輪鐵路發展的重點,也充分反映了蘇北人民對高鐵建設的強烈需求。隨著寧淮城際鐵路這又一“關鍵棋”落子,“千里江蘇一日還”的出行方式必將更為便利,高鐵朋友圈裡蘇北不再孤單。

“要致富先修路”,新時代有新內涵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對一座城市乃至一片區域的經濟帶動作用,可謂有目共睹。講一個故事,1993年張家港修建了江蘇省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張楊公路。當時,人們紛紛認為這項工作“太過超前”,時任張家港市委書記秦振華則不以為然,“我算的是大賬,看到的是大局”。在他看來,張楊公路不僅僅是一條公路,而是“一個通向保稅區的重大交通樞紐”。如今,張楊公路早已成為“張家港精神”的生動詮釋。

蘇北地區的高鐵建設,致富自然是應有之義。在今年春節後江蘇首個全省性大會——交通強省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進會議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明確指出,要牢牢把握交通是發展“先行官”的戰略定位,牢牢把握“十三五”是交通發展黃金時期的重要論斷,牢牢把握打造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主線,牢牢把握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根本目的,以認識的提升促進工作的跨越。這“五個牢牢”也再次表明,修路也好高鐵也罷,都是致富的“急先鋒”。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進入新時代,“要致富先修路”也有了新的內涵。省委書記婁勤儉提出要打造“樞紐偏好型產業發展高地”,就是其中之一。所謂“樞紐偏好型產業”,指的是對交通樞紐位置、軟硬件基礎、集散能力等較為敏感的產業,比如,物流、電商、倉儲等。這些行業通常佈局在臨港、臨空、臨高鐵等區域,以減少交通運輸成本。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高鐵建設不止於致富,更要站在產業佈局的角度、未來潛能的高度來看待。

當前,連雲港定位於區域性國際樞紐港,徐州上升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淮安則考慮建設東部沿海貨運機場,與徐州、連雲港形成三角支撐,實現鐵路、港口、航空互相補充、互相支撐,同時與鹽城的大數據產業和宿遷的電子商務形成聚合發展。藉助高鐵建設,打造交通樞紐、發展樞紐經濟,帶動城市功能品質整體提升、創新要素高效集聚,是蘇北“要致富先修路”亟待書寫的新故事。

“廊道”還是“過道”,蘇北準備好了嗎?

放眼全球,日本新幹線、韓國KTX、法國TGV、德國ICE、西班牙AVE、英國“歐洲之星”……這些高速鐵路開通後,往往會催生出一個個“高鐵經濟圈”,形成一條條經濟發展帶,高鐵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催生出“廊道效應”。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高鐵本身不是絕對的經濟“增長引擎”,也可能帶來一些負效應。比如過境效應,即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僅在當地經過,並未對當地產生任何效應。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2017年,在泰州市城市工作會議上,時任市委主要領導對在“高鐵熱”背景下的泰州發展做了一番思考:

高鐵開通之日,是資源要素流入多,還是流出多?

大家千萬不能被高鐵帶來的“溢出效應”所迷惑,天真地認為,高鐵開通之日,就是大城市特別是蘇南和上海的高端資源要素向我們泰州溢出之時,就是資金流、資本流、項目流、人才流源源不斷向我們泰州集聚之時;

我們還要看到高鐵帶來的挑戰:對一些小型城市而言,可能是“只見動車過、不見人下來”,有站不下、有客不留、有資源不聚,生活上的便利遠大於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如果自身優勢不明顯,環境吸引力不夠強,高鐵甚至會成為倒吸資源要素的“走廊”。

這番話不可謂不深刻!高鐵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並存,蘇北各市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應該還有很多。比如,在宏觀規劃上,要做好省內統籌和省外的對接,完善蘇北地區與南京以及蘇北地區與周邊省份的直接聯通通道佈局;在網絡構建上,要強化高鐵站點與城鎮交通的“無縫銜接”,確保多式聯運和人員往來的有效暢通;在產業佈局上,要激勵和吸引省內外產業向蘇北轉移,同時實現蘇北各市差異化發展和特色發展,等等。

“提前做好功課,拿出撒手鐗”,“軌道上的江蘇”定將如虎添翼,展翅騰飛!

江蘇鐵路大事記

1876年,以怡和洋行為首的英國資本集團“先斬後奏”,以修建“尋常馬路”為名,擅自建成吳淞鐵路。這是江蘇(時上海隸屬江蘇)也是中國第一條營運鐵路。

1898年,利用吳淞鐵路部分路基,清政府修建了淞滬鐵路。

1905年動工建設的滬寧鐵路東起上海(北)站,西至南京(下關)站,於1908年建成通車。

1908年6月動工建設的津浦鐵路北起天津,南至南京浦口,於1911年12月建成。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1897年,英國與清政府簽訂出資修建滬杭甬鐵路合同。滬杭甬鐵路起自上海,終到寧波,其中江蘇段(也稱蘇路、滬嘉鐵路)自上海南站至楓涇,1908年11月竣工。

兩江總督端方主持修建寧省鐵路(後改稱“江寧鐵路”“京市鐵路”)。北起下關江口,南至今白下路,1907年10月動工,1909年2月竣工通車。1936年寧省鐵路向南續建,與江南鐵路中華門站接軌。

1912年,北洋政府與比利時簽定合同,決定以晚清時期汴洛鐵路(開封至洛陽)為基礎向東西方向展築隴海鐵路,東起連雲港,西至蘭州。1923年修至海州,1925年繼續東延,1935年通達至連雲港碼頭。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1933年,分段修築江南鐵路,自南京中華門至安徽宣城孫家埠。蕪湖至宣城段1934年7月竣工通車,11月又延伸至孫家埠。南京中華門至蕪湖段於1935年5月建成通車,南京堯化門至中華門段於1936年4月修通,至此江南鐵路與滬寧鐵路接軌通車。

蘇嘉鐵路1934年12月開工建設,1936年7月通車。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蘇嘉鐵路為保衛上海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京鐵路輪渡於1930年12月動工,1933年10月正式通航,是我國第一條鐵路火車輪渡線。

1948年12月隴海鐵路鄭州至徐州段修復,次年5月修復至連雲港。1949年1月,津浦鐵路濟南至徐州段修復通車,5月修復至浦口,7月淮河鐵路大橋修復,全線通車。1949年5月,滬寧鐵路全線修復通車。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1958年,南京中華門至堯化門間的聯絡線修復,滬寧、津浦鐵路雙線建設開始動工。1960年9月,長江上第一座由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公鐵兩用橋——南京長江大橋動工建設,1968年9月30日鐵路橋先行通車,津浦、滬寧兩線貫通一體,連通京津線,共稱京滬鐵路。

20世紀70年代,江蘇開始籌建地方鐵路,徐沛(徐州至沛縣)動工建設。1990年前後,新淮(新沂至淮安)、鎮大(鎮江至大港)、南京城北環線等鐵路修建使江蘇鐵路網規模不斷擴大。

1998年8月,隴海鐵路徐州至連雲港段完成技術改造,新亞歐大陸橋東段更為順暢。隴海鐵路和蘭新鐵路組成了新亞歐大陸橋,是目前亞歐大陸東西聯通最為便捷的通道。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1998年9月,由原鐵道部和蘇浙兩省合資建設的新長鐵路動工,拉開了江蘇大規模鐵路新線建設的序幕。2002年開工的寧啟鐵路自西向東貫穿江蘇中部地區,與新長鐵路在江蘇大地畫了一個漂亮的十字形。海洋鐵路、宿淮鐵路、豐沛鐵路等相繼建設。

2003-2006年,隴海鐵路鄭州至徐州段以及京滬鐵路全線經過電氣化改造,江蘇結束了境內沒有電氣化鐵路的歷史。

"

近日,寧淮城鐵江蘇段可研報告獲批覆,引發廣泛關注。這條建成後將實現蘇北各市至南京“1.5小時交通圈”的鐵路,無論是對構建全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還是對促進蘇皖沿線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無疑都具有重大意義。

從南沿江城際鐵路動工建設,寧淮、北沿江、滬蘇湖、通蘇嘉甬等力爭年內動工,到連淮揚鎮全線、連徐、滬通一期、鹽通等4條高鐵計劃或力爭2020年建成通車……蘇中、蘇北高鐵網越織越密,含金量越來越足。在構建省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蘇北“高鐵時代”蹄疾步穩、步履鏗鏘。那麼,這對蘇北究竟意味著什麼,需要哪些應對之策?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南富北荒”,蘇北高鐵“一夢十年”

一直以來,江蘇高鐵呈現出“南富北荒”的局面。在2018年以前,除一條“鄭徐高鐵”,再無其他。反觀蘇南,京滬高鐵、滬寧高鐵、寧杭高鐵、寧安高鐵,江蘇省境內開通運營的高鐵線路五佔其四。不止高鐵,蘇北地區的鐵路也是屈指可數。若從連雲港來南京,要麼擠大巴,要麼坐8個小時的火車。這個時間,南京坐高鐵到北京已實現往返。

蘇北地區鐵路建設為何滯後?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然條件不利。蘇北是著名的黃泛區,河網密佈、地質鬆軟,對鐵路的技術要求較高。再如,既有交通線的影響。蘇北江河交織、運河通暢,多可行舟,自古水路運輸較為發達,修築鐵路被視為“不急之務”,等等。蘇北鐵路稀少的困境,直到改革開放後才逐漸緩解,但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2018年《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2018-2035)》正式公佈,提出了:確保2020年基本建成、2025年全面建成“面向國際、承東啟西、輻射南北、順暢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此後,蘇北鐵路規劃好消息不斷,諸多地級市“地無寸鐵”的局面正在逐步改變。江蘇目前有六條高鐵在建,其中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連淮段,預計今年年底就將建成通車。屆時,蘇北五市之間將實現高鐵互通。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連淮揚鎮是我們的脊樑骨,徐宿淮鹽是我們的金腰帶”,這個形象的比喻,道出了江蘇新一輪鐵路發展的重點,也充分反映了蘇北人民對高鐵建設的強烈需求。隨著寧淮城際鐵路這又一“關鍵棋”落子,“千里江蘇一日還”的出行方式必將更為便利,高鐵朋友圈裡蘇北不再孤單。

“要致富先修路”,新時代有新內涵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對一座城市乃至一片區域的經濟帶動作用,可謂有目共睹。講一個故事,1993年張家港修建了江蘇省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張楊公路。當時,人們紛紛認為這項工作“太過超前”,時任張家港市委書記秦振華則不以為然,“我算的是大賬,看到的是大局”。在他看來,張楊公路不僅僅是一條公路,而是“一個通向保稅區的重大交通樞紐”。如今,張楊公路早已成為“張家港精神”的生動詮釋。

蘇北地區的高鐵建設,致富自然是應有之義。在今年春節後江蘇首個全省性大會——交通強省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進會議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明確指出,要牢牢把握交通是發展“先行官”的戰略定位,牢牢把握“十三五”是交通發展黃金時期的重要論斷,牢牢把握打造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主線,牢牢把握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根本目的,以認識的提升促進工作的跨越。這“五個牢牢”也再次表明,修路也好高鐵也罷,都是致富的“急先鋒”。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進入新時代,“要致富先修路”也有了新的內涵。省委書記婁勤儉提出要打造“樞紐偏好型產業發展高地”,就是其中之一。所謂“樞紐偏好型產業”,指的是對交通樞紐位置、軟硬件基礎、集散能力等較為敏感的產業,比如,物流、電商、倉儲等。這些行業通常佈局在臨港、臨空、臨高鐵等區域,以減少交通運輸成本。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高鐵建設不止於致富,更要站在產業佈局的角度、未來潛能的高度來看待。

當前,連雲港定位於區域性國際樞紐港,徐州上升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淮安則考慮建設東部沿海貨運機場,與徐州、連雲港形成三角支撐,實現鐵路、港口、航空互相補充、互相支撐,同時與鹽城的大數據產業和宿遷的電子商務形成聚合發展。藉助高鐵建設,打造交通樞紐、發展樞紐經濟,帶動城市功能品質整體提升、創新要素高效集聚,是蘇北“要致富先修路”亟待書寫的新故事。

“廊道”還是“過道”,蘇北準備好了嗎?

放眼全球,日本新幹線、韓國KTX、法國TGV、德國ICE、西班牙AVE、英國“歐洲之星”……這些高速鐵路開通後,往往會催生出一個個“高鐵經濟圈”,形成一條條經濟發展帶,高鐵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催生出“廊道效應”。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高鐵本身不是絕對的經濟“增長引擎”,也可能帶來一些負效應。比如過境效應,即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僅在當地經過,並未對當地產生任何效應。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2017年,在泰州市城市工作會議上,時任市委主要領導對在“高鐵熱”背景下的泰州發展做了一番思考:

高鐵開通之日,是資源要素流入多,還是流出多?

大家千萬不能被高鐵帶來的“溢出效應”所迷惑,天真地認為,高鐵開通之日,就是大城市特別是蘇南和上海的高端資源要素向我們泰州溢出之時,就是資金流、資本流、項目流、人才流源源不斷向我們泰州集聚之時;

我們還要看到高鐵帶來的挑戰:對一些小型城市而言,可能是“只見動車過、不見人下來”,有站不下、有客不留、有資源不聚,生活上的便利遠大於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如果自身優勢不明顯,環境吸引力不夠強,高鐵甚至會成為倒吸資源要素的“走廊”。

這番話不可謂不深刻!高鐵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並存,蘇北各市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應該還有很多。比如,在宏觀規劃上,要做好省內統籌和省外的對接,完善蘇北地區與南京以及蘇北地區與周邊省份的直接聯通通道佈局;在網絡構建上,要強化高鐵站點與城鎮交通的“無縫銜接”,確保多式聯運和人員往來的有效暢通;在產業佈局上,要激勵和吸引省內外產業向蘇北轉移,同時實現蘇北各市差異化發展和特色發展,等等。

“提前做好功課,拿出撒手鐗”,“軌道上的江蘇”定將如虎添翼,展翅騰飛!

江蘇鐵路大事記

1876年,以怡和洋行為首的英國資本集團“先斬後奏”,以修建“尋常馬路”為名,擅自建成吳淞鐵路。這是江蘇(時上海隸屬江蘇)也是中國第一條營運鐵路。

1898年,利用吳淞鐵路部分路基,清政府修建了淞滬鐵路。

1905年動工建設的滬寧鐵路東起上海(北)站,西至南京(下關)站,於1908年建成通車。

1908年6月動工建設的津浦鐵路北起天津,南至南京浦口,於1911年12月建成。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1897年,英國與清政府簽訂出資修建滬杭甬鐵路合同。滬杭甬鐵路起自上海,終到寧波,其中江蘇段(也稱蘇路、滬嘉鐵路)自上海南站至楓涇,1908年11月竣工。

兩江總督端方主持修建寧省鐵路(後改稱“江寧鐵路”“京市鐵路”)。北起下關江口,南至今白下路,1907年10月動工,1909年2月竣工通車。1936年寧省鐵路向南續建,與江南鐵路中華門站接軌。

1912年,北洋政府與比利時簽定合同,決定以晚清時期汴洛鐵路(開封至洛陽)為基礎向東西方向展築隴海鐵路,東起連雲港,西至蘭州。1923年修至海州,1925年繼續東延,1935年通達至連雲港碼頭。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1933年,分段修築江南鐵路,自南京中華門至安徽宣城孫家埠。蕪湖至宣城段1934年7月竣工通車,11月又延伸至孫家埠。南京中華門至蕪湖段於1935年5月建成通車,南京堯化門至中華門段於1936年4月修通,至此江南鐵路與滬寧鐵路接軌通車。

蘇嘉鐵路1934年12月開工建設,1936年7月通車。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蘇嘉鐵路為保衛上海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京鐵路輪渡於1930年12月動工,1933年10月正式通航,是我國第一條鐵路火車輪渡線。

1948年12月隴海鐵路鄭州至徐州段修復,次年5月修復至連雲港。1949年1月,津浦鐵路濟南至徐州段修復通車,5月修復至浦口,7月淮河鐵路大橋修復,全線通車。1949年5月,滬寧鐵路全線修復通車。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1958年,南京中華門至堯化門間的聯絡線修復,滬寧、津浦鐵路雙線建設開始動工。1960年9月,長江上第一座由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公鐵兩用橋——南京長江大橋動工建設,1968年9月30日鐵路橋先行通車,津浦、滬寧兩線貫通一體,連通京津線,共稱京滬鐵路。

20世紀70年代,江蘇開始籌建地方鐵路,徐沛(徐州至沛縣)動工建設。1990年前後,新淮(新沂至淮安)、鎮大(鎮江至大港)、南京城北環線等鐵路修建使江蘇鐵路網規模不斷擴大。

1998年8月,隴海鐵路徐州至連雲港段完成技術改造,新亞歐大陸橋東段更為順暢。隴海鐵路和蘭新鐵路組成了新亞歐大陸橋,是目前亞歐大陸東西聯通最為便捷的通道。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1998年9月,由原鐵道部和蘇浙兩省合資建設的新長鐵路動工,拉開了江蘇大規模鐵路新線建設的序幕。2002年開工的寧啟鐵路自西向東貫穿江蘇中部地區,與新長鐵路在江蘇大地畫了一個漂亮的十字形。海洋鐵路、宿淮鐵路、豐沛鐵路等相繼建設。

2003-2006年,隴海鐵路鄭州至徐州段以及京滬鐵路全線經過電氣化改造,江蘇結束了境內沒有電氣化鐵路的歷史。

步入“高鐵時代”,蘇北準備好了嗎?

2008年4月,合寧鐵路開通運營,成為國內第一條完全採用自主知識產權新建並開通時速250公里的有砟鐵路客運專線。

2018年5月18日,江蘇省鐵路集團揭牌成立。按照“蘇北突破、蘇中提升、蘇南優化”的思路,徐宿淮鹽、連淮揚鎮、鹽通、滬通一期、連徐和南沿江城際鐵路等6條高鐵開工建設,寧淮、北沿江、滬蘇湖、通蘇嘉甬、滬通二期、寧宣、揚鎮寧馬、鹽泰錫常宜、合肥至新沂鐵路等一大批項目排隊開工。(來源:方誌江蘇)

交匯點記者 顏雲霞 楊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