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南陽世居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南陽世居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3 碧灩樓

碧灩樓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回鄉捐建的。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南陽世居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3 碧灩樓

碧灩樓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回鄉捐建的。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碧灩樓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 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杆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長60多米,寬近37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南陽世居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3 碧灩樓

碧灩樓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回鄉捐建的。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碧灩樓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 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杆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長60多米,寬近37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故居正門上方鑲嵌“碧灩樓”三字石刻門額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書,其上置一牌樓,牆體上端塑正脊兩卷紋翹角,碉樓正脊兩端飾博古紋灰塑,垂脊亦為卷紋翹角,頗為生色靈動。圍屋藝術裝飾側生於外圍及祠堂內部的建築上.居室建築則於實用性為主,外牆和四角碉樓上設飛簷,除保護牆體外更增層次感。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南陽世居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3 碧灩樓

碧灩樓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回鄉捐建的。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碧灩樓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 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杆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長60多米,寬近37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故居正門上方鑲嵌“碧灩樓”三字石刻門額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書,其上置一牌樓,牆體上端塑正脊兩卷紋翹角,碉樓正脊兩端飾博古紋灰塑,垂脊亦為卷紋翹角,頗為生色靈動。圍屋藝術裝飾側生於外圍及祠堂內部的建築上.居室建築則於實用性為主,外牆和四角碉樓上設飛簷,除保護牆體外更增層次感。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南陽世居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3 碧灩樓

碧灩樓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回鄉捐建的。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碧灩樓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 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杆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長60多米,寬近37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故居正門上方鑲嵌“碧灩樓”三字石刻門額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書,其上置一牌樓,牆體上端塑正脊兩卷紋翹角,碉樓正脊兩端飾博古紋灰塑,垂脊亦為卷紋翹角,頗為生色靈動。圍屋藝術裝飾側生於外圍及祠堂內部的建築上.居室建築則於實用性為主,外牆和四角碉樓上設飛簷,除保護牆體外更增層次感。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4 松喬樓——谷裡間

建立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松喬樓,由中原南下的葉氏四世祖葉國梓建造,在客家圍屋的基礎上增加了南陽的中原文化元素。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南陽世居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3 碧灩樓

碧灩樓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回鄉捐建的。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碧灩樓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 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杆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長60多米,寬近37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故居正門上方鑲嵌“碧灩樓”三字石刻門額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書,其上置一牌樓,牆體上端塑正脊兩卷紋翹角,碉樓正脊兩端飾博古紋灰塑,垂脊亦為卷紋翹角,頗為生色靈動。圍屋藝術裝飾側生於外圍及祠堂內部的建築上.居室建築則於實用性為主,外牆和四角碉樓上設飛簷,除保護牆體外更增層次感。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4 松喬樓——谷裡間

建立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松喬樓,由中原南下的葉氏四世祖葉國梓建造,在客家圍屋的基礎上增加了南陽的中原文化元素。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現改造成谷裡間民宿,在保留原有空間格局的基礎上進行功能優化處理,將傳統文化、古老建築與自然肌理相融,用藝術手法呈現古院新趣。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南陽世居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3 碧灩樓

碧灩樓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回鄉捐建的。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碧灩樓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 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杆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長60多米,寬近37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故居正門上方鑲嵌“碧灩樓”三字石刻門額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書,其上置一牌樓,牆體上端塑正脊兩卷紋翹角,碉樓正脊兩端飾博古紋灰塑,垂脊亦為卷紋翹角,頗為生色靈動。圍屋藝術裝飾側生於外圍及祠堂內部的建築上.居室建築則於實用性為主,外牆和四角碉樓上設飛簷,除保護牆體外更增層次感。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4 松喬樓——谷裡間

建立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松喬樓,由中原南下的葉氏四世祖葉國梓建造,在客家圍屋的基礎上增加了南陽的中原文化元素。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現改造成谷裡間民宿,在保留原有空間格局的基礎上進行功能優化處理,將傳統文化、古老建築與自然肌理相融,用藝術手法呈現古院新趣。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舊貌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南陽世居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3 碧灩樓

碧灩樓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回鄉捐建的。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碧灩樓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 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杆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長60多米,寬近37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故居正門上方鑲嵌“碧灩樓”三字石刻門額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書,其上置一牌樓,牆體上端塑正脊兩卷紋翹角,碉樓正脊兩端飾博古紋灰塑,垂脊亦為卷紋翹角,頗為生色靈動。圍屋藝術裝飾側生於外圍及祠堂內部的建築上.居室建築則於實用性為主,外牆和四角碉樓上設飛簷,除保護牆體外更增層次感。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4 松喬樓——谷裡間

建立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松喬樓,由中原南下的葉氏四世祖葉國梓建造,在客家圍屋的基礎上增加了南陽的中原文化元素。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現改造成谷裡間民宿,在保留原有空間格局的基礎上進行功能優化處理,將傳統文化、古老建築與自然肌理相融,用藝術手法呈現古院新趣。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舊貌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新貌“谷裡間”在居室命名方面別出心裁,分別是青暉客苑、蜜苑、石苑,每一間房裡都像古典小說中書生居所。其中,“清暉客苑”是客家圍屋式格局,圍屋內設天井和水井,細節性地還原了客家圍屋生活日常,一家人聚在一起,或中庭喝茶看星星,或屋裡嬉戲打鬧,又或是靜靜地躺在房間床上讀一本書,不知不覺地睡著。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南陽世居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3 碧灩樓

碧灩樓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回鄉捐建的。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碧灩樓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 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杆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長60多米,寬近37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故居正門上方鑲嵌“碧灩樓”三字石刻門額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書,其上置一牌樓,牆體上端塑正脊兩卷紋翹角,碉樓正脊兩端飾博古紋灰塑,垂脊亦為卷紋翹角,頗為生色靈動。圍屋藝術裝飾側生於外圍及祠堂內部的建築上.居室建築則於實用性為主,外牆和四角碉樓上設飛簷,除保護牆體外更增層次感。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4 松喬樓——谷裡間

建立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松喬樓,由中原南下的葉氏四世祖葉國梓建造,在客家圍屋的基礎上增加了南陽的中原文化元素。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現改造成谷裡間民宿,在保留原有空間格局的基礎上進行功能優化處理,將傳統文化、古老建築與自然肌理相融,用藝術手法呈現古院新趣。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舊貌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新貌“谷裡間”在居室命名方面別出心裁,分別是青暉客苑、蜜苑、石苑,每一間房裡都像古典小說中書生居所。其中,“清暉客苑”是客家圍屋式格局,圍屋內設天井和水井,細節性地還原了客家圍屋生活日常,一家人聚在一起,或中庭喝茶看星星,或屋裡嬉戲打鬧,又或是靜靜地躺在房間床上讀一本書,不知不覺地睡著。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南陽世居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3 碧灩樓

碧灩樓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回鄉捐建的。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碧灩樓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 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杆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長60多米,寬近37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故居正門上方鑲嵌“碧灩樓”三字石刻門額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書,其上置一牌樓,牆體上端塑正脊兩卷紋翹角,碉樓正脊兩端飾博古紋灰塑,垂脊亦為卷紋翹角,頗為生色靈動。圍屋藝術裝飾側生於外圍及祠堂內部的建築上.居室建築則於實用性為主,外牆和四角碉樓上設飛簷,除保護牆體外更增層次感。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4 松喬樓——谷裡間

建立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松喬樓,由中原南下的葉氏四世祖葉國梓建造,在客家圍屋的基礎上增加了南陽的中原文化元素。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現改造成谷裡間民宿,在保留原有空間格局的基礎上進行功能優化處理,將傳統文化、古老建築與自然肌理相融,用藝術手法呈現古院新趣。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舊貌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新貌“谷裡間”在居室命名方面別出心裁,分別是青暉客苑、蜜苑、石苑,每一間房裡都像古典小說中書生居所。其中,“清暉客苑”是客家圍屋式格局,圍屋內設天井和水井,細節性地還原了客家圍屋生活日常,一家人聚在一起,或中庭喝茶看星星,或屋裡嬉戲打鬧,又或是靜靜地躺在房間床上讀一本書,不知不覺地睡著。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南陽世居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3 碧灩樓

碧灩樓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回鄉捐建的。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碧灩樓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 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杆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長60多米,寬近37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故居正門上方鑲嵌“碧灩樓”三字石刻門額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書,其上置一牌樓,牆體上端塑正脊兩卷紋翹角,碉樓正脊兩端飾博古紋灰塑,垂脊亦為卷紋翹角,頗為生色靈動。圍屋藝術裝飾側生於外圍及祠堂內部的建築上.居室建築則於實用性為主,外牆和四角碉樓上設飛簷,除保護牆體外更增層次感。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4 松喬樓——谷裡間

建立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松喬樓,由中原南下的葉氏四世祖葉國梓建造,在客家圍屋的基礎上增加了南陽的中原文化元素。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現改造成谷裡間民宿,在保留原有空間格局的基礎上進行功能優化處理,將傳統文化、古老建築與自然肌理相融,用藝術手法呈現古院新趣。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舊貌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新貌“谷裡間”在居室命名方面別出心裁,分別是青暉客苑、蜜苑、石苑,每一間房裡都像古典小說中書生居所。其中,“清暉客苑”是客家圍屋式格局,圍屋內設天井和水井,細節性地還原了客家圍屋生活日常,一家人聚在一起,或中庭喝茶看星星,或屋裡嬉戲打鬧,又或是靜靜地躺在房間床上讀一本書,不知不覺地睡著。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除此之外,“谷裡間”還有書吧、清吧、開心農場、螢火蟲保育基地等,週末大可以漫步“谷裡間”,來一場避世悠閒遊。

5 黃竹瀝老屋

黃竹瀝老屋,位於秋長鐵門扇村黃竹瀝,是前橫槓後圍龍的客家圍屋,建於清初康熙年間,佔地5000平方米左右,是土木磚瓦結構。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南陽世居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3 碧灩樓

碧灩樓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回鄉捐建的。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碧灩樓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 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杆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長60多米,寬近37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故居正門上方鑲嵌“碧灩樓”三字石刻門額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書,其上置一牌樓,牆體上端塑正脊兩卷紋翹角,碉樓正脊兩端飾博古紋灰塑,垂脊亦為卷紋翹角,頗為生色靈動。圍屋藝術裝飾側生於外圍及祠堂內部的建築上.居室建築則於實用性為主,外牆和四角碉樓上設飛簷,除保護牆體外更增層次感。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4 松喬樓——谷裡間

建立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松喬樓,由中原南下的葉氏四世祖葉國梓建造,在客家圍屋的基礎上增加了南陽的中原文化元素。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現改造成谷裡間民宿,在保留原有空間格局的基礎上進行功能優化處理,將傳統文化、古老建築與自然肌理相融,用藝術手法呈現古院新趣。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舊貌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新貌“谷裡間”在居室命名方面別出心裁,分別是青暉客苑、蜜苑、石苑,每一間房裡都像古典小說中書生居所。其中,“清暉客苑”是客家圍屋式格局,圍屋內設天井和水井,細節性地還原了客家圍屋生活日常,一家人聚在一起,或中庭喝茶看星星,或屋裡嬉戲打鬧,又或是靜靜地躺在房間床上讀一本書,不知不覺地睡著。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除此之外,“谷裡間”還有書吧、清吧、開心農場、螢火蟲保育基地等,週末大可以漫步“谷裡間”,來一場避世悠閒遊。

5 黃竹瀝老屋

黃竹瀝老屋,位於秋長鐵門扇村黃竹瀝,是前橫槓後圍龍的客家圍屋,建於清初康熙年間,佔地5000平方米左右,是土木磚瓦結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特茂公於清康熙8年(農曆己酉年,公元1669年)興建祖屋一座,稱為上屋。並在屋前方種植一片黃竹,黃竹生長得很茂盛,且連年竹報平安。​特茂公兼有高尚的人品,十分讚賞竹文化,欲用黃竹定村名。由於葉族要在沙坑鄉發展,在沙坑裡有坑就有壢,坑、壢是同義詞,壢是坑的中心。公即取三字開村名曰“黃竹壢”,寫下竹葉文化第一頁。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南陽世居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3 碧灩樓

碧灩樓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回鄉捐建的。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碧灩樓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 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杆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長60多米,寬近37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故居正門上方鑲嵌“碧灩樓”三字石刻門額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書,其上置一牌樓,牆體上端塑正脊兩卷紋翹角,碉樓正脊兩端飾博古紋灰塑,垂脊亦為卷紋翹角,頗為生色靈動。圍屋藝術裝飾側生於外圍及祠堂內部的建築上.居室建築則於實用性為主,外牆和四角碉樓上設飛簷,除保護牆體外更增層次感。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4 松喬樓——谷裡間

建立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松喬樓,由中原南下的葉氏四世祖葉國梓建造,在客家圍屋的基礎上增加了南陽的中原文化元素。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現改造成谷裡間民宿,在保留原有空間格局的基礎上進行功能優化處理,將傳統文化、古老建築與自然肌理相融,用藝術手法呈現古院新趣。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舊貌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新貌“谷裡間”在居室命名方面別出心裁,分別是青暉客苑、蜜苑、石苑,每一間房裡都像古典小說中書生居所。其中,“清暉客苑”是客家圍屋式格局,圍屋內設天井和水井,細節性地還原了客家圍屋生活日常,一家人聚在一起,或中庭喝茶看星星,或屋裡嬉戲打鬧,又或是靜靜地躺在房間床上讀一本書,不知不覺地睡著。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除此之外,“谷裡間”還有書吧、清吧、開心農場、螢火蟲保育基地等,週末大可以漫步“谷裡間”,來一場避世悠閒遊。

5 黃竹瀝老屋

黃竹瀝老屋,位於秋長鐵門扇村黃竹瀝,是前橫槓後圍龍的客家圍屋,建於清初康熙年間,佔地5000平方米左右,是土木磚瓦結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特茂公於清康熙8年(農曆己酉年,公元1669年)興建祖屋一座,稱為上屋。並在屋前方種植一片黃竹,黃竹生長得很茂盛,且連年竹報平安。​特茂公兼有高尚的人品,十分讚賞竹文化,欲用黃竹定村名。由於葉族要在沙坑鄉發展,在沙坑裡有坑就有壢,坑、壢是同義詞,壢是坑的中心。公即取三字開村名曰“黃竹壢”,寫下竹葉文化第一頁。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特茂公有子五人,其中四個兒子在沙坑發展,次子葉榮庭在黃竹壢擴展,三子葉輝庭在鐵門扇建造一座大型的南陽樓,四子葉顯庭在求水嶺建造房屋一座供其弟煥庭後裔居住,顯庭公又在鷓鴣嶺興建房屋定居。現在的圍樓前方的黃竹並未多見,圍樓後也未見風水林,這可以說是這座圍屋的一大特色。

6 石狗屋

離黃竹壢老屋相隔30米為石狗屋,沙坑葉氏黃竹壢二世祖葉榮庭(1642——1708)於康熙29年(農曆庚午年,公元1690年)在祖屋旁邊下方興建一座半月形的客家圍屋,於乾隆30年(1765年)改建和擴建,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南陽世居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3 碧灩樓

碧灩樓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回鄉捐建的。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碧灩樓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 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杆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長60多米,寬近37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故居正門上方鑲嵌“碧灩樓”三字石刻門額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書,其上置一牌樓,牆體上端塑正脊兩卷紋翹角,碉樓正脊兩端飾博古紋灰塑,垂脊亦為卷紋翹角,頗為生色靈動。圍屋藝術裝飾側生於外圍及祠堂內部的建築上.居室建築則於實用性為主,外牆和四角碉樓上設飛簷,除保護牆體外更增層次感。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4 松喬樓——谷裡間

建立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松喬樓,由中原南下的葉氏四世祖葉國梓建造,在客家圍屋的基礎上增加了南陽的中原文化元素。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現改造成谷裡間民宿,在保留原有空間格局的基礎上進行功能優化處理,將傳統文化、古老建築與自然肌理相融,用藝術手法呈現古院新趣。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舊貌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新貌“谷裡間”在居室命名方面別出心裁,分別是青暉客苑、蜜苑、石苑,每一間房裡都像古典小說中書生居所。其中,“清暉客苑”是客家圍屋式格局,圍屋內設天井和水井,細節性地還原了客家圍屋生活日常,一家人聚在一起,或中庭喝茶看星星,或屋裡嬉戲打鬧,又或是靜靜地躺在房間床上讀一本書,不知不覺地睡著。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除此之外,“谷裡間”還有書吧、清吧、開心農場、螢火蟲保育基地等,週末大可以漫步“谷裡間”,來一場避世悠閒遊。

5 黃竹瀝老屋

黃竹瀝老屋,位於秋長鐵門扇村黃竹瀝,是前橫槓後圍龍的客家圍屋,建於清初康熙年間,佔地5000平方米左右,是土木磚瓦結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特茂公於清康熙8年(農曆己酉年,公元1669年)興建祖屋一座,稱為上屋。並在屋前方種植一片黃竹,黃竹生長得很茂盛,且連年竹報平安。​特茂公兼有高尚的人品,十分讚賞竹文化,欲用黃竹定村名。由於葉族要在沙坑鄉發展,在沙坑裡有坑就有壢,坑、壢是同義詞,壢是坑的中心。公即取三字開村名曰“黃竹壢”,寫下竹葉文化第一頁。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特茂公有子五人,其中四個兒子在沙坑發展,次子葉榮庭在黃竹壢擴展,三子葉輝庭在鐵門扇建造一座大型的南陽樓,四子葉顯庭在求水嶺建造房屋一座供其弟煥庭後裔居住,顯庭公又在鷓鴣嶺興建房屋定居。現在的圍樓前方的黃竹並未多見,圍樓後也未見風水林,這可以說是這座圍屋的一大特色。

6 石狗屋

離黃竹壢老屋相隔30米為石狗屋,沙坑葉氏黃竹壢二世祖葉榮庭(1642——1708)於康熙29年(農曆庚午年,公元1690年)在祖屋旁邊下方興建一座半月形的客家圍屋,於乾隆30年(1765年)改建和擴建,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在客家話中廟與貓同音,魚怕貓,貓怕狗。為了驅逐邪氣,上屋的主人只好在魚塘的兩側邊放置了石狗。石狗的姿勢是座蹲的,且目視前方,守護著鯉魚屋。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南陽世居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3 碧灩樓

碧灩樓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回鄉捐建的。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碧灩樓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 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杆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長60多米,寬近37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故居正門上方鑲嵌“碧灩樓”三字石刻門額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書,其上置一牌樓,牆體上端塑正脊兩卷紋翹角,碉樓正脊兩端飾博古紋灰塑,垂脊亦為卷紋翹角,頗為生色靈動。圍屋藝術裝飾側生於外圍及祠堂內部的建築上.居室建築則於實用性為主,外牆和四角碉樓上設飛簷,除保護牆體外更增層次感。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4 松喬樓——谷裡間

建立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松喬樓,由中原南下的葉氏四世祖葉國梓建造,在客家圍屋的基礎上增加了南陽的中原文化元素。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現改造成谷裡間民宿,在保留原有空間格局的基礎上進行功能優化處理,將傳統文化、古老建築與自然肌理相融,用藝術手法呈現古院新趣。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舊貌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新貌“谷裡間”在居室命名方面別出心裁,分別是青暉客苑、蜜苑、石苑,每一間房裡都像古典小說中書生居所。其中,“清暉客苑”是客家圍屋式格局,圍屋內設天井和水井,細節性地還原了客家圍屋生活日常,一家人聚在一起,或中庭喝茶看星星,或屋裡嬉戲打鬧,又或是靜靜地躺在房間床上讀一本書,不知不覺地睡著。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除此之外,“谷裡間”還有書吧、清吧、開心農場、螢火蟲保育基地等,週末大可以漫步“谷裡間”,來一場避世悠閒遊。

5 黃竹瀝老屋

黃竹瀝老屋,位於秋長鐵門扇村黃竹瀝,是前橫槓後圍龍的客家圍屋,建於清初康熙年間,佔地5000平方米左右,是土木磚瓦結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特茂公於清康熙8年(農曆己酉年,公元1669年)興建祖屋一座,稱為上屋。並在屋前方種植一片黃竹,黃竹生長得很茂盛,且連年竹報平安。​特茂公兼有高尚的人品,十分讚賞竹文化,欲用黃竹定村名。由於葉族要在沙坑鄉發展,在沙坑裡有坑就有壢,坑、壢是同義詞,壢是坑的中心。公即取三字開村名曰“黃竹壢”,寫下竹葉文化第一頁。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特茂公有子五人,其中四個兒子在沙坑發展,次子葉榮庭在黃竹壢擴展,三子葉輝庭在鐵門扇建造一座大型的南陽樓,四子葉顯庭在求水嶺建造房屋一座供其弟煥庭後裔居住,顯庭公又在鷓鴣嶺興建房屋定居。現在的圍樓前方的黃竹並未多見,圍樓後也未見風水林,這可以說是這座圍屋的一大特色。

6 石狗屋

離黃竹壢老屋相隔30米為石狗屋,沙坑葉氏黃竹壢二世祖葉榮庭(1642——1708)於康熙29年(農曆庚午年,公元1690年)在祖屋旁邊下方興建一座半月形的客家圍屋,於乾隆30年(1765年)改建和擴建,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在客家話中廟與貓同音,魚怕貓,貓怕狗。為了驅逐邪氣,上屋的主人只好在魚塘的兩側邊放置了石狗。石狗的姿勢是座蹲的,且目視前方,守護著鯉魚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本來圍屋有兩頭石狗,一公一母,但那頭母石狗被人偷走了,不知去向,現在僅存的那頭是公石狗。日久天長之後,剩下的這隻"公狗"甚至被村民揶揄成300年前客家土狗的祖宗。這樣一來,上屋的主人乾脆把整座上屋改名為石狗屋了,保持那宏偉的氣勢,這就是石狗屋名稱的來歷。

"

惠州是中國大陸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開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圍屋了。

在惠州,客家圍屋隨處可見。這些圍屋記錄著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軌跡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這些圍屋的建築風格,既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又讓後人回味無窮。現主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圍屋。

1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又稱崇林圍,位於惠陽區鎮隆鎮,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圍屋。

世居通面闊128米,通進深108米,佔地13824平方米。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創建,歷經五代擴建,是惠州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圍屋,總佔地面積2 .1萬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文昭公建祠堂、砌圍牆、起圍屋,已具規模。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裔孫們又於半月形的後圍建望樓,至此一座完整、宏大的圍屋屹立於大山下。由前至後依次為為魚塘、禾堂、第一圍、保鬥和有望樓的後圍,共五個部分。

圍屋正面開3個大門,門框均是花崗石。四周有高9米的圍牆,圍牆下部6.5米為厚80釐米堅硬的灰沙牆,上部2.5米高為磚砌圍牆,正面圍牆中間頂上砌有長大的船型屋脊,顯得古樸而又恢宏。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4角有高12米、3層的角樓,圍牆上部沿屋面瓦當上作有走馬道,聯接4個角樓以作防禦聯絡通訊之用。角樓與走馬道上部圍牆均設有射擊孔。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2 南陽世居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南陽世居,是整個惠州最金碧輝煌的一座圍屋,外表看起來簡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南陽世居是布政司參軍葉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人歷時二十四年建造的,當初起名南陽樓,圍屋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佈局,建築面積達八千多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圍屋的精華全部藏在“將軍第”那扇大門之後。推開大門依次是四個大廳堂,每座廳堂都金光閃閃,處處是複雜的金漆雕花,掛著功名排便無數,牌匾上鎏金的“御前侍衛”和“明遠將軍”字樣依然有很強的震懾力。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南陽世居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3 碧灩樓

碧灩樓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回鄉捐建的。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碧灩樓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 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杆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長60多米,寬近37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故居正門上方鑲嵌“碧灩樓”三字石刻門額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書,其上置一牌樓,牆體上端塑正脊兩卷紋翹角,碉樓正脊兩端飾博古紋灰塑,垂脊亦為卷紋翹角,頗為生色靈動。圍屋藝術裝飾側生於外圍及祠堂內部的建築上.居室建築則於實用性為主,外牆和四角碉樓上設飛簷,除保護牆體外更增層次感。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4 松喬樓——谷裡間

建立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松喬樓,由中原南下的葉氏四世祖葉國梓建造,在客家圍屋的基礎上增加了南陽的中原文化元素。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現改造成谷裡間民宿,在保留原有空間格局的基礎上進行功能優化處理,將傳統文化、古老建築與自然肌理相融,用藝術手法呈現古院新趣。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舊貌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松喬樓新貌“谷裡間”在居室命名方面別出心裁,分別是青暉客苑、蜜苑、石苑,每一間房裡都像古典小說中書生居所。其中,“清暉客苑”是客家圍屋式格局,圍屋內設天井和水井,細節性地還原了客家圍屋生活日常,一家人聚在一起,或中庭喝茶看星星,或屋裡嬉戲打鬧,又或是靜靜地躺在房間床上讀一本書,不知不覺地睡著。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除此之外,“谷裡間”還有書吧、清吧、開心農場、螢火蟲保育基地等,週末大可以漫步“谷裡間”,來一場避世悠閒遊。

5 黃竹瀝老屋

黃竹瀝老屋,位於秋長鐵門扇村黃竹瀝,是前橫槓後圍龍的客家圍屋,建於清初康熙年間,佔地5000平方米左右,是土木磚瓦結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特茂公於清康熙8年(農曆己酉年,公元1669年)興建祖屋一座,稱為上屋。並在屋前方種植一片黃竹,黃竹生長得很茂盛,且連年竹報平安。​特茂公兼有高尚的人品,十分讚賞竹文化,欲用黃竹定村名。由於葉族要在沙坑鄉發展,在沙坑裡有坑就有壢,坑、壢是同義詞,壢是坑的中心。公即取三字開村名曰“黃竹壢”,寫下竹葉文化第一頁。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特茂公有子五人,其中四個兒子在沙坑發展,次子葉榮庭在黃竹壢擴展,三子葉輝庭在鐵門扇建造一座大型的南陽樓,四子葉顯庭在求水嶺建造房屋一座供其弟煥庭後裔居住,顯庭公又在鷓鴣嶺興建房屋定居。現在的圍樓前方的黃竹並未多見,圍樓後也未見風水林,這可以說是這座圍屋的一大特色。

6 石狗屋

離黃竹壢老屋相隔30米為石狗屋,沙坑葉氏黃竹壢二世祖葉榮庭(1642——1708)於康熙29年(農曆庚午年,公元1690年)在祖屋旁邊下方興建一座半月形的客家圍屋,於乾隆30年(1765年)改建和擴建,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在客家話中廟與貓同音,魚怕貓,貓怕狗。為了驅逐邪氣,上屋的主人只好在魚塘的兩側邊放置了石狗。石狗的姿勢是座蹲的,且目視前方,守護著鯉魚屋。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本來圍屋有兩頭石狗,一公一母,但那頭母石狗被人偷走了,不知去向,現在僅存的那頭是公石狗。日久天長之後,剩下的這隻"公狗"甚至被村民揶揄成300年前客家土狗的祖宗。這樣一來,上屋的主人乾脆把整座上屋改名為石狗屋了,保持那宏偉的氣勢,這就是石狗屋名稱的來歷。

客家人在惠州——一路向北看客家圍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