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為何在秦漢年間逐步走向衰亡'

"

提及諸子百家中的四大顯學,想必很多人都會張口而出,即列出以孔丘代表的儒家,以老聃代表的道家,以商鞅代表的法家和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其實,這四大顯學的排名,是後人根據其學術影響的範圍和深度,從而排列出來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實際上,只有兩家的學術可以稱得上是“顯學”,即儒家和墨家。有句成語說得好,即“孔席不暖,墨途不黔”,說的就是儒家的宗師孔子和墨家創始人墨子,他們都為了宣揚自己的學術理論四處奔波,沒有一刻的懈怠和休息。

"

提及諸子百家中的四大顯學,想必很多人都會張口而出,即列出以孔丘代表的儒家,以老聃代表的道家,以商鞅代表的法家和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其實,這四大顯學的排名,是後人根據其學術影響的範圍和深度,從而排列出來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實際上,只有兩家的學術可以稱得上是“顯學”,即儒家和墨家。有句成語說得好,即“孔席不暖,墨途不黔”,說的就是儒家的宗師孔子和墨家創始人墨子,他們都為了宣揚自己的學術理論四處奔波,沒有一刻的懈怠和休息。

曾經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為何在秦漢年間逐步走向衰亡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墨家既然能夠同儒家並列為當時的兩大顯學流派,卻為何在秦朝覆滅,漢朝建立的這幾百年的時間內,就漸漸的在歷史中隱去了其蹤跡呢?更有甚至,自東漢開始,在學術界中似乎就再無墨家的一席之地,其學理術論也只能夠從先人留下的典籍中窺視一二,再之後,也無人自詡為墨家子弟,這一盛極一時的學派,似乎就這樣在歷史的夜空中徹底隱去了蹤跡。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墨家所推崇的理論

眾所周知,但凡提及“兼愛非攻”這一詞語,很多人都會在第一時刻聯想到墨家吧?

沒錯,儘管兼愛非攻的思想理論在當時比較超前,是一種極端民主的體現。但是,它和孔子所推崇的克己復禮還是有所不同。儒墨兩家的思想學說在當時雖然都不被統治者接受,且與儒家相比,墨家的觀點似乎更容易遭到統治階層的排斥。

"

提及諸子百家中的四大顯學,想必很多人都會張口而出,即列出以孔丘代表的儒家,以老聃代表的道家,以商鞅代表的法家和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其實,這四大顯學的排名,是後人根據其學術影響的範圍和深度,從而排列出來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實際上,只有兩家的學術可以稱得上是“顯學”,即儒家和墨家。有句成語說得好,即“孔席不暖,墨途不黔”,說的就是儒家的宗師孔子和墨家創始人墨子,他們都為了宣揚自己的學術理論四處奔波,沒有一刻的懈怠和休息。

曾經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為何在秦漢年間逐步走向衰亡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墨家既然能夠同儒家並列為當時的兩大顯學流派,卻為何在秦朝覆滅,漢朝建立的這幾百年的時間內,就漸漸的在歷史中隱去了其蹤跡呢?更有甚至,自東漢開始,在學術界中似乎就再無墨家的一席之地,其學理術論也只能夠從先人留下的典籍中窺視一二,再之後,也無人自詡為墨家子弟,這一盛極一時的學派,似乎就這樣在歷史的夜空中徹底隱去了蹤跡。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墨家所推崇的理論

眾所周知,但凡提及“兼愛非攻”這一詞語,很多人都會在第一時刻聯想到墨家吧?

沒錯,儘管兼愛非攻的思想理論在當時比較超前,是一種極端民主的體現。但是,它和孔子所推崇的克己復禮還是有所不同。儒墨兩家的思想學說在當時雖然都不被統治者接受,且與儒家相比,墨家的觀點似乎更容易遭到統治階層的排斥。

曾經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為何在秦漢年間逐步走向衰亡

先來說說兼愛,兼愛與儒家的仁愛不同。在墨子看來,世間的萬類萬物都是平等的,所以我們在對待每一個人的態度上,都要保持一致性,不能因等級尊卑而取捨,同樣的,就算是壞人,也要將其感懷,做到“兼相愛”的地步。

想必親們看到這裡,已經發現問題了吧?雖然墨子的兼愛理論其出發點是好的,但卻忽略了人性和社會性這兩個問題。別說是在那樣一個封建的年代,就算是放到現在,我們也不能保證平等的去對待每一個人。

正如近期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句著名的臺詞說的那樣: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每個人在為人處世的時候都會帶有成見,就算是被世人供奉為聖人的孔子,也曾因成見的問題做出過“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事情。因此,人性的問題就擺在眼前,再加上社會的複雜性,“兼愛”便成為了一種空想主義,根本就是空中樓閣,無法得以實現。

"

提及諸子百家中的四大顯學,想必很多人都會張口而出,即列出以孔丘代表的儒家,以老聃代表的道家,以商鞅代表的法家和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其實,這四大顯學的排名,是後人根據其學術影響的範圍和深度,從而排列出來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實際上,只有兩家的學術可以稱得上是“顯學”,即儒家和墨家。有句成語說得好,即“孔席不暖,墨途不黔”,說的就是儒家的宗師孔子和墨家創始人墨子,他們都為了宣揚自己的學術理論四處奔波,沒有一刻的懈怠和休息。

曾經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為何在秦漢年間逐步走向衰亡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墨家既然能夠同儒家並列為當時的兩大顯學流派,卻為何在秦朝覆滅,漢朝建立的這幾百年的時間內,就漸漸的在歷史中隱去了其蹤跡呢?更有甚至,自東漢開始,在學術界中似乎就再無墨家的一席之地,其學理術論也只能夠從先人留下的典籍中窺視一二,再之後,也無人自詡為墨家子弟,這一盛極一時的學派,似乎就這樣在歷史的夜空中徹底隱去了蹤跡。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墨家所推崇的理論

眾所周知,但凡提及“兼愛非攻”這一詞語,很多人都會在第一時刻聯想到墨家吧?

沒錯,儘管兼愛非攻的思想理論在當時比較超前,是一種極端民主的體現。但是,它和孔子所推崇的克己復禮還是有所不同。儒墨兩家的思想學說在當時雖然都不被統治者接受,且與儒家相比,墨家的觀點似乎更容易遭到統治階層的排斥。

曾經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為何在秦漢年間逐步走向衰亡

先來說說兼愛,兼愛與儒家的仁愛不同。在墨子看來,世間的萬類萬物都是平等的,所以我們在對待每一個人的態度上,都要保持一致性,不能因等級尊卑而取捨,同樣的,就算是壞人,也要將其感懷,做到“兼相愛”的地步。

想必親們看到這裡,已經發現問題了吧?雖然墨子的兼愛理論其出發點是好的,但卻忽略了人性和社會性這兩個問題。別說是在那樣一個封建的年代,就算是放到現在,我們也不能保證平等的去對待每一個人。

正如近期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句著名的臺詞說的那樣: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每個人在為人處世的時候都會帶有成見,就算是被世人供奉為聖人的孔子,也曾因成見的問題做出過“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事情。因此,人性的問題就擺在眼前,再加上社會的複雜性,“兼愛”便成為了一種空想主義,根本就是空中樓閣,無法得以實現。

曾經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為何在秦漢年間逐步走向衰亡

退一萬步來說,墨家除了推崇兼相愛,還提倡交相利。即收穫的利益要與眾人分享,不可貪功。儘管我們現在也一直在提倡這樣一種思想,但奈何,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爭,有紛爭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利益這一關鍵因素從中作祟。

人的本性,其實是自私的。所以,墨家交相利的思想在當時也並沒有形成多大的影響力。畢竟,各大諸侯都忙於問鼎中原,自顧尚且不暇,誰還有功夫去討論和實現兼相愛和交相利呢?

其次,非攻的思想更多的側重於守禦

根據《墨子》一書中的記載,我們不難發現,僅從戰略理論和攻防戰術上來看,《墨子》與《孫武兵法》的實力實則不相上下。再加上,墨家是一個組織紀律極為嚴明,甚至到了嚴苛的地步。據記載,繼墨子之後的一位矩子孟勝,在為陽城君守城失敗後,孟勝戰死,其“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

即:但凡加入了墨家的人,都懷有“赴湯蹈火,死不還踵”的覺悟。這樣一來,墨家的這種組織對於封建集權的統治者來說,便是最大的威脅。更何況,正如前面說的那樣,非攻之所以能夠為我方提供強大的防守能力,則是因為防守與進攻相輔相成,墨家守禦的本領十分強大,且指揮作戰,研發高級作戰器械的能力同樣不可小覷。如此,墨家的組織嚴密,能力又強,既能防守又擅進攻,試問哪個統治者願意在自己管轄的領土中,出現這樣一個團體呢?

"

提及諸子百家中的四大顯學,想必很多人都會張口而出,即列出以孔丘代表的儒家,以老聃代表的道家,以商鞅代表的法家和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其實,這四大顯學的排名,是後人根據其學術影響的範圍和深度,從而排列出來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實際上,只有兩家的學術可以稱得上是“顯學”,即儒家和墨家。有句成語說得好,即“孔席不暖,墨途不黔”,說的就是儒家的宗師孔子和墨家創始人墨子,他們都為了宣揚自己的學術理論四處奔波,沒有一刻的懈怠和休息。

曾經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為何在秦漢年間逐步走向衰亡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墨家既然能夠同儒家並列為當時的兩大顯學流派,卻為何在秦朝覆滅,漢朝建立的這幾百年的時間內,就漸漸的在歷史中隱去了其蹤跡呢?更有甚至,自東漢開始,在學術界中似乎就再無墨家的一席之地,其學理術論也只能夠從先人留下的典籍中窺視一二,再之後,也無人自詡為墨家子弟,這一盛極一時的學派,似乎就這樣在歷史的夜空中徹底隱去了蹤跡。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墨家所推崇的理論

眾所周知,但凡提及“兼愛非攻”這一詞語,很多人都會在第一時刻聯想到墨家吧?

沒錯,儘管兼愛非攻的思想理論在當時比較超前,是一種極端民主的體現。但是,它和孔子所推崇的克己復禮還是有所不同。儒墨兩家的思想學說在當時雖然都不被統治者接受,且與儒家相比,墨家的觀點似乎更容易遭到統治階層的排斥。

曾經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為何在秦漢年間逐步走向衰亡

先來說說兼愛,兼愛與儒家的仁愛不同。在墨子看來,世間的萬類萬物都是平等的,所以我們在對待每一個人的態度上,都要保持一致性,不能因等級尊卑而取捨,同樣的,就算是壞人,也要將其感懷,做到“兼相愛”的地步。

想必親們看到這裡,已經發現問題了吧?雖然墨子的兼愛理論其出發點是好的,但卻忽略了人性和社會性這兩個問題。別說是在那樣一個封建的年代,就算是放到現在,我們也不能保證平等的去對待每一個人。

正如近期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句著名的臺詞說的那樣: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每個人在為人處世的時候都會帶有成見,就算是被世人供奉為聖人的孔子,也曾因成見的問題做出過“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事情。因此,人性的問題就擺在眼前,再加上社會的複雜性,“兼愛”便成為了一種空想主義,根本就是空中樓閣,無法得以實現。

曾經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為何在秦漢年間逐步走向衰亡

退一萬步來說,墨家除了推崇兼相愛,還提倡交相利。即收穫的利益要與眾人分享,不可貪功。儘管我們現在也一直在提倡這樣一種思想,但奈何,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爭,有紛爭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利益這一關鍵因素從中作祟。

人的本性,其實是自私的。所以,墨家交相利的思想在當時也並沒有形成多大的影響力。畢竟,各大諸侯都忙於問鼎中原,自顧尚且不暇,誰還有功夫去討論和實現兼相愛和交相利呢?

其次,非攻的思想更多的側重於守禦

根據《墨子》一書中的記載,我們不難發現,僅從戰略理論和攻防戰術上來看,《墨子》與《孫武兵法》的實力實則不相上下。再加上,墨家是一個組織紀律極為嚴明,甚至到了嚴苛的地步。據記載,繼墨子之後的一位矩子孟勝,在為陽城君守城失敗後,孟勝戰死,其“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

即:但凡加入了墨家的人,都懷有“赴湯蹈火,死不還踵”的覺悟。這樣一來,墨家的這種組織對於封建集權的統治者來說,便是最大的威脅。更何況,正如前面說的那樣,非攻之所以能夠為我方提供強大的防守能力,則是因為防守與進攻相輔相成,墨家守禦的本領十分強大,且指揮作戰,研發高級作戰器械的能力同樣不可小覷。如此,墨家的組織嚴密,能力又強,既能防守又擅進攻,試問哪個統治者願意在自己管轄的領土中,出現這樣一個團體呢?

曾經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為何在秦漢年間逐步走向衰亡

所以,墨家“兼愛”的理論很難得以實現,而“非攻”的理論又容易被統治階層所忌憚和排斥。所以,隨著秦漢封建集權制度的進一步加強,墨家失去了民眾基礎,又遭到了朝廷不同程度上的打壓,自然也就漸漸銷聲匿跡。

除此之外,儒家的異軍突起也是墨家學術消亡的一大原因。漢武帝時代,隨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旨意下達,這樣一個曾經同儒家平分秋色的學派,自然也就被得勢的儒家子弟不斷削弱其影響力。以至於,墨家自身發展的空間不斷地被壓縮。再加上,當時墨家內部又發生了分歧,先後出現了相里氏墨、相夫氏墨和鄧陵氏墨。三家對墨家的信仰和學論觀點產生不一,也同樣在內部削弱著墨家的力量,致使墨家很快便走向了土崩瓦解的地步,再也無法形成統一嚴密的組織機構。

這最後一個原因,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墨家組織機構的階級問題

墨子本人,是戰國時期新興的一種自由平民階級的人,即獨立小手工業者。這也就是為什麼墨子本身也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的原因。不過,隨著秦朝的建立,封建集權制度得到了大幅度強化,新興的封建階級佔據了社會階級中的主導地位,其餘一些小的新興的階級也就被無限地打壓,最終,走向消亡。墨家,正是由於其階級地位不斷下降,組織的階級基礎逐漸消失,這才最終導致整個學派走向覆滅。

"

提及諸子百家中的四大顯學,想必很多人都會張口而出,即列出以孔丘代表的儒家,以老聃代表的道家,以商鞅代表的法家和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其實,這四大顯學的排名,是後人根據其學術影響的範圍和深度,從而排列出來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實際上,只有兩家的學術可以稱得上是“顯學”,即儒家和墨家。有句成語說得好,即“孔席不暖,墨途不黔”,說的就是儒家的宗師孔子和墨家創始人墨子,他們都為了宣揚自己的學術理論四處奔波,沒有一刻的懈怠和休息。

曾經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為何在秦漢年間逐步走向衰亡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墨家既然能夠同儒家並列為當時的兩大顯學流派,卻為何在秦朝覆滅,漢朝建立的這幾百年的時間內,就漸漸的在歷史中隱去了其蹤跡呢?更有甚至,自東漢開始,在學術界中似乎就再無墨家的一席之地,其學理術論也只能夠從先人留下的典籍中窺視一二,再之後,也無人自詡為墨家子弟,這一盛極一時的學派,似乎就這樣在歷史的夜空中徹底隱去了蹤跡。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墨家所推崇的理論

眾所周知,但凡提及“兼愛非攻”這一詞語,很多人都會在第一時刻聯想到墨家吧?

沒錯,儘管兼愛非攻的思想理論在當時比較超前,是一種極端民主的體現。但是,它和孔子所推崇的克己復禮還是有所不同。儒墨兩家的思想學說在當時雖然都不被統治者接受,且與儒家相比,墨家的觀點似乎更容易遭到統治階層的排斥。

曾經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為何在秦漢年間逐步走向衰亡

先來說說兼愛,兼愛與儒家的仁愛不同。在墨子看來,世間的萬類萬物都是平等的,所以我們在對待每一個人的態度上,都要保持一致性,不能因等級尊卑而取捨,同樣的,就算是壞人,也要將其感懷,做到“兼相愛”的地步。

想必親們看到這裡,已經發現問題了吧?雖然墨子的兼愛理論其出發點是好的,但卻忽略了人性和社會性這兩個問題。別說是在那樣一個封建的年代,就算是放到現在,我們也不能保證平等的去對待每一個人。

正如近期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句著名的臺詞說的那樣: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每個人在為人處世的時候都會帶有成見,就算是被世人供奉為聖人的孔子,也曾因成見的問題做出過“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事情。因此,人性的問題就擺在眼前,再加上社會的複雜性,“兼愛”便成為了一種空想主義,根本就是空中樓閣,無法得以實現。

曾經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為何在秦漢年間逐步走向衰亡

退一萬步來說,墨家除了推崇兼相愛,還提倡交相利。即收穫的利益要與眾人分享,不可貪功。儘管我們現在也一直在提倡這樣一種思想,但奈何,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爭,有紛爭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利益這一關鍵因素從中作祟。

人的本性,其實是自私的。所以,墨家交相利的思想在當時也並沒有形成多大的影響力。畢竟,各大諸侯都忙於問鼎中原,自顧尚且不暇,誰還有功夫去討論和實現兼相愛和交相利呢?

其次,非攻的思想更多的側重於守禦

根據《墨子》一書中的記載,我們不難發現,僅從戰略理論和攻防戰術上來看,《墨子》與《孫武兵法》的實力實則不相上下。再加上,墨家是一個組織紀律極為嚴明,甚至到了嚴苛的地步。據記載,繼墨子之後的一位矩子孟勝,在為陽城君守城失敗後,孟勝戰死,其“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

即:但凡加入了墨家的人,都懷有“赴湯蹈火,死不還踵”的覺悟。這樣一來,墨家的這種組織對於封建集權的統治者來說,便是最大的威脅。更何況,正如前面說的那樣,非攻之所以能夠為我方提供強大的防守能力,則是因為防守與進攻相輔相成,墨家守禦的本領十分強大,且指揮作戰,研發高級作戰器械的能力同樣不可小覷。如此,墨家的組織嚴密,能力又強,既能防守又擅進攻,試問哪個統治者願意在自己管轄的領土中,出現這樣一個團體呢?

曾經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為何在秦漢年間逐步走向衰亡

所以,墨家“兼愛”的理論很難得以實現,而“非攻”的理論又容易被統治階層所忌憚和排斥。所以,隨著秦漢封建集權制度的進一步加強,墨家失去了民眾基礎,又遭到了朝廷不同程度上的打壓,自然也就漸漸銷聲匿跡。

除此之外,儒家的異軍突起也是墨家學術消亡的一大原因。漢武帝時代,隨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旨意下達,這樣一個曾經同儒家平分秋色的學派,自然也就被得勢的儒家子弟不斷削弱其影響力。以至於,墨家自身發展的空間不斷地被壓縮。再加上,當時墨家內部又發生了分歧,先後出現了相里氏墨、相夫氏墨和鄧陵氏墨。三家對墨家的信仰和學論觀點產生不一,也同樣在內部削弱著墨家的力量,致使墨家很快便走向了土崩瓦解的地步,再也無法形成統一嚴密的組織機構。

這最後一個原因,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墨家組織機構的階級問題

墨子本人,是戰國時期新興的一種自由平民階級的人,即獨立小手工業者。這也就是為什麼墨子本身也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的原因。不過,隨著秦朝的建立,封建集權制度得到了大幅度強化,新興的封建階級佔據了社會階級中的主導地位,其餘一些小的新興的階級也就被無限地打壓,最終,走向消亡。墨家,正是由於其階級地位不斷下降,組織的階級基礎逐漸消失,這才最終導致整個學派走向覆滅。

曾經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為何在秦漢年間逐步走向衰亡

因此,墨家的消亡並不是一種偶然,而是歷史發展過程中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儘管如此,我們仍然不能否認,墨家諸多學術理論中,有許多精華部分,其理論的先進性,時至今日,仍舊值得我們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