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有術」171期:粗房顫是什麼鬼?這樣治療才合理!

冠心病 糖尿病 養生 健康 哈特瑞姆心臟之聲 哈特瑞姆心臟之聲 2017-09-08
「讀心有術」171期:粗房顫是什麼鬼?這樣治療才合理!

不做就圖論圖,只做透徹解讀!

病因甄別、合併疾病、

體格檢查、可能診斷、治療策略……

一份臨床綜合的心電圖說明書!

“讀心有術”欄目每天與您相約!

「讀心有術」171期:粗房顫是什麼鬼?這樣治療才合理!

《讀心有術》心電圖判讀

171期

題幹

78歲男性,有糖尿病和無症狀冠心病病史,因逐漸加重的心絞痛至醫院就醫。冠脈造影顯示多支病變,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手術無併發症,術後24小時內拔管並停用了血管活性藥和正性肌力藥。但在術後第三天,病人訴不適,有些呼吸困難。負責治療他的外科手術團隊對他進行了心電圖檢查。

問題:心電圖有什麼表現?這些表現提示該患者的總體預後如何?需要治療嗎?如需要,應進行什麼治療?可採取什麼措施進行預防?

「讀心有術」171期:粗房顫是什麼鬼?這樣治療才合理!

點擊可查看大圖

建議先自己翻譯解析,再下拉查看答案

答案

「讀心有術」171期:粗房顫是什麼鬼?這樣治療才合理!

點擊可查看大圖

英文解析

「讀心有術」171期:粗房顫是什麼鬼?這樣治療才合理!「讀心有術」171期:粗房顫是什麼鬼?這樣治療才合理!「讀心有術」171期:粗房顫是什麼鬼?這樣治療才合理!

點擊可查看大圖

中文翻譯

診斷:粗房顫、心室率中等,室內傳導延遲

解析:可見心律絕對不齊,平均心率72次/分。QRS波增寬,時限0.12s,形態正常,故存在室內傳導延遲。電軸正常,在0°~90°之間(Ⅰ、aVF導聯QRS波直立)。QT/QTc間期延長(440/480ms),校正了增寬的QRS波後時限正常(400/440ms)。

該心電圖上未見有序心房活動出現,但可見快速心房波形(+),其形態、幅度、間期均不規整。儘管該波形類似於房撲波形,但房撲波的形態、幅度、間期應均一致,與該份心電圖表現不符。且該份心電圖心律絕對不齊,也不符合房撲(表現為規則的或規律的不規則心律,即RR間期有一定規律)。因此該患者的心房節律為粗房顫而非房撲。一般來說,粗房顫常見於新發房顫(即發生在數週或數月之內),當房顫持續時間較長時(數月或數年),會轉為細房顫。

冠脈旁路移植術(CABG)後的房顫十分常見,多發生在術後2~3天。發生率在20%至40%之間,若進行了瓣膜手術,發生率可升至60%。有研究顯示術後房顫的發生與術後30天及未來4-5年死亡率增加有關。儘管這一關係尚不明確,但該種心律失常確實會增加患病率及住院時間。

已有報道稱一些危險因素與術後房顫的發生有關,包括既往房顫史、左房增大或全心增大、體外循環及主動脈鉗夾時間較長、既往心臟手術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肥胖、未使用/停止β受體阻滯劑活ACEI治療、嚴重右冠狀動脈狹窄及體表心電圖P波時限延長(>116ms)。

與術後房顫有關的手術相關因素包括心包炎、手術手法或插管操作導致的心房損傷、因壓力或容量過負荷導致的急性心房擴張、在體外循環時沒有進行有效的心臟保護、心房梗死和/或缺血、高腎上腺素狀態、肺部併發症、低鉀血癥以及低鎂血癥。

可以降低冠脈旁路移植術後房顫發生率的治療包括圍手術期使用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藥物以及胺碘酮。儘管術前使用β受體阻滯劑及他汀類藥物已常規進行,但術前應用胺碘酮治療頗有爭議,並不常用。為確保起效,胺碘酮必須至少在術前提前數天或更長時間使用。在這種情況下,胺碘酮通常被留作術後房顫治療用藥而非預防用藥。控制心室率是必要的,但通常不需要復律,因為這些患者發生房顫的原因通常與心包炎症、心肌損傷或容量負荷過重有關(如果術前沒有房顫),一旦這些因素被糾正,患者常會自行轉復竇性心律。儘管目前尚缺乏利用肝素橋接華法林治療的相關數據,但為了預防血栓栓塞,應開始抗凝治療。如果自行轉復竇性心律,抗凝治療的時間尚不明確,但持續抗凝4周,待門診Holter監測記錄顯示維持竇性心律後再停止抗凝,為合理的治療方案。(翻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高明陽)

如有疑問請在底部留言,小助手會幫您請教專家哦!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直接添加小祕書為好友,隨時諮詢發問

「讀心有術」171期:粗房顫是什麼鬼?這樣治療才合理!「讀心有術」171期:粗房顫是什麼鬼?這樣治療才合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