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縣白鷺:尋訪客家人耕讀傳世的歷史

贛縣白鷺:一個有風水玄機的古老村落

曾祥裕 曾海亮

安居樂業的追求、道法自然的擇居理念在贛縣白鷺古村得到了充分體現。

贛縣白鷺:尋訪客家人耕讀傳世的歷史
贛縣白鷺:尋訪客家人耕讀傳世的歷史
贛縣白鷺:尋訪客家人耕讀傳世的歷史

白鷺一古民居的一塊金磚讓專家學者細心研究

白鷺村,位於贛南客家中部地區贛縣的北隅,距縣城63公里,與興國和萬安接壤。

我曾多次率學者走近白鷺村,以風水專業視角觀察這個深藏不露之地的形勢。它依山傍水,沿著鷺溪呈月牙形分佈,南北走向,長約1公里,寬約0.5公里。村南是龍崗、村北是玉屏山。煙巒翠阜,疊嶂綿延形成弧狀拱衛著村莊。

五條山腳伸至村後,古代勘輿家稱其為“五龍山形”,又稱“五虎下山”;村前河對岸聳立兩座秀峰,一為筆架山,一為峨眉峰,雖不合局但是風水重景觀重客觀,秀峰秀水化凶為吉。鷺溪水九曲連環,右水艮寅臨官水上堂,下游河畔有二座山嶺,一稱:“獅蹲”;一謂:“象躍”,把住水口,留住來龍,有些專家學者不辭辛苦地攀登上下享的後龍山,附瞰著白鷺山水全貌,對這方靈山秀水嘖嘖稱奇。

臺灣一個風水專家用羅盤消砂納水,禁不住讚歎說,整個村莊坐落在龍腹下,群山環抱,曲水守護,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風水寶地。

福人居福地,慧眼識佳穴。

據傳,唐代宰相鍾紹京16代孫——鍾輿攜帶妻兒趕著百餘隻鴨婆,從興國縣竹壩遊牧到現在的白鷺,因天色已晚,便露宿於河邊,半夜夢見自己的百餘隻鴨婆變成了一群潔白的白鷺鳥在空中飛翔,第二天天亮,只見草地上到處金光閃閃,百餘隻鴨婆一晚竟然生出了200多個蛋,鍾輿認為這村子是個風水寶地便安下家來,並給這個村子取名“白鷺”。

贛縣白鷺:尋訪客家人耕讀傳世的歷史
贛縣白鷺:尋訪客家人耕讀傳世的歷史
贛縣白鷺:尋訪客家人耕讀傳世的歷史
贛縣白鷺:尋訪客家人耕讀傳世的歷史

古村每個古建築的細節無不體現祈求吉祥的心理需求

贛縣白鷺:尋訪客家人耕讀傳世的歷史

據介紹:全村姓鍾,明清兩朝曾有秀才568人、文武舉人17人、知州和知縣6人,並親眼看到69棟祠堂廟宇的門樓風格各異,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上百對刻滿子孫功名官銜的旗杆石和琳琅滿目的名人題贈的金匾木聯,印證了“ 一方好風水養育一方人”的古語。

國內著名建築專家吳慶洲系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考察後認為:

贛縣白鷺古村有幸被評選為國家歷史文化名村,作為客家人的後代應有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要顧全大局,維護好祖業,不讓它在歲月風雨中消蝕!

贛縣白鷺:尋訪客家人耕讀傳世的歷史

(作者簡介: 曾祥裕, 早年從事中醫工作,祖傳楊公風水術,兼容各家之 長,並對中醫養生術有研究。

近年來曾祥裕還被馬來西亞東方管理學院、澳大利亞風水學院、北京上古傳承國 學院聘請為講課嘉賓。他還 曾在北京、山東、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廣東、雲南等地開講《楊公 風水和養生》以及《人居環境以及建築風水》,著有《正宗楊公風水叢書》、《楊公古法風水研究與應用》、《楊公造命課擇日法》, 並撰寫200多萬字的風水考察隨筆和學術論文,長年開辦風水培訓班,招收海 內外學員近三百人;擅長運用風水和中醫養生方法,為海內外不少寺院、道觀 及企業、公司和個人做過風水佈局和養生指導,收到滿意效果。)

贛縣白鷺:尋訪客家人耕讀傳世的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